古建筑设计第四章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敦煌莫高窟北魏254号窟 b云冈石窟北魏6号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10窟塔柱
覆斗式石窟。此类型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没有中心
塔柱,左、右、后三侧或后壁有壁龛。窟顶为覆斗式,也 有少数为攒尖式,均为模仿木构的做法。
毗诃罗式(僧院型)。其
平面大多为方形,前面为 入口,左右有小室,后壁 凿佛龛。两侧的小室空间 很小,只能容一僧禅坐。 毗诃罗式窟型很少,只见 于北朝,如敦煌莫高窟的 第285号窟。
毗诃罗式石窟
有檐式。早期石窟多有木构窟檐,由于木材容易腐烂,现
已无存。麦积山、云冈、天龙山石窟中有一些带石檐的石 窟,可以想象到木构窟檐的形制。石窟檐多为3间4柱式, 屋檐上刻有瓦垄、鸱尾和斗拱,窟檐覆盖的空间是一个过 渡性空间,很像当今建筑的门廊。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最 好证明。
有檐石窟的空间形式
龙 门 石 窟 奉 先 寺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立面特点:
1、建筑形象从初期的粗犷而略带稚气转向后期的雄浑而刚
中带柔; 2、塔的类型多为楼阁式塔与密檐塔; 3、屋顶的演变是由前期的直坡屋面逐渐演变成四角起翘 的曲面形态; 4、屋面形式的转变使得正脊的形式也由汉代少数实例中 仅两端起翘,进而出现了连续的和缓曲线生起; 5、檐口的形式则多为中间平直、两端起翘; 6、脊饰多以鸱尾为题材,正脊中央与斜脊已经出现动物 题材的脊饰; 7、屋面下的椽子的断面形式除了汉代的圆形外,还出现 了方形断面;
古代建筑在建造过程中的立面设计过程: 1、确定平面结构与柱网类型; 2、对侧样(横剖面)进行设计; 3、施工阶段,材料下料画线制作与拼装等。 也有先定造型和后定平面和结构的。
4.1 中国古代建筑的立面特征与发展沿革
4.1.1 历代建筑立面样式的发展流变
中国古建筑立面的变化主要集中在细部与构件的 样式变化之上,而这些变化大多与结构方式、地域 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攒尖和歇山,重檐屋顶造型也已经出现; 2、多层式楼阁开始大量出现;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高 台建筑到东汉时被多层式楼阁取代; 3、汉代的屋脊从出土的明器来看,正脊相对较短,脊饰 风格朴实无华,多为直坡屋面,盛行的装饰题材是凤鸟题 材,武帝后逐渐改凤鸟为鸱尾; 4、建筑上斗拱大量出现,形式多种多样,以一斗两升最 为常见,斗拱的样式还没有定型,出现了多种断面与形式 的拱,但多为横拱,没有出挑,使建筑形象丰富多彩;
层筑成,或利用原有的高地,经切割、修整、加高而成。台 呈阶梯状,逐层收小,顶部往往建主要殿堂,为娱乐场所。 春秋战国时期,园囿发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先秦诸子齐力 推进“天人合一”的观念。老子重视“自然”和“无为”; 孔子进一步把自然山水人格化,把山水的特性与人的德行相 关照。
(三)“高”与“大”的 追求 (1)春秋战国秦-高台建筑
5、隋唐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成熟与定型时期
(一)木构建筑基本定型
1、以宫殿为代表的主流建筑完成从土木混合
结构到全木构的转变;
2、殿堂厅堂两种不同木构架已经形成;
3、斗栱成熟,成为构架的组成部分;
4、以材份为模数的木构架设计方法基本定型
。
(一)木构建筑基本定型
1、以宫殿为代表的主流建筑完成从土木混合结构 到全木构的转变;
试分析各历史时期古建筑立面特点?
1、原始社会时期(远古至公元前2070年)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1)聚落,大房子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大房子
北组
大房子
中心广场 A.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西组
大房子
东组
大房子
南组 大房子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1)聚落,大房子
B.陕西半坡村遗址 分为三个区域: 南:居住区
总体轮廓呈和缓的抛物线形,卓越 秀美。券门券窗上的火焰卷和角柱 上的莲瓣柱头柱础,都带有浓郁的 异域风味 。
嵩岳寺塔立面
石窟寺
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窟洞型佛寺
最早的石窟:新疆库车克孜尔石窟,其次, 敦煌莫高窟
由西往东,由北往南 太原天龙山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南京栖霞山千佛岩
中心塔柱式石窟空间形式
2)湖北蕲春干栏式建筑
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
商代城址
1)河南偃师二里头尸沟乡商城
2)郑州商城
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 城内:宫殿,宗庙 城外:作坊,住宅
图片来源:张光直
3)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 商代后期最重要的遗址
宫殿宗庙区平面
建筑技术
a.瓦的发明与应用,解决了屋顶 的防水问题 b。陶水管的使用,解决地面排水 的问题 c.三合土抹面(白灰+砂+黄泥) d.斗拱的概念
成熟,楼阁建筑增多。
3 中国传统建筑的构图方式基本确立,“三段式”的主体
造型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4 群体布局更受重视,讲究对称、疏朗的格局,重视与自
然的关系
5 重视色彩与装修,建筑与绘画、雕刻工艺相结合,各显
出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秦汉建筑立面特点:
1、屋顶形式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包括庑殿、悬山、囤顶、
建筑类型
宫殿—等级分化 宗庙—祖先崇拜
住宅
作坊 陵墓
城市
建筑色彩
周代规定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
3、春秋战国(前770-前221) 秦(前221-前206) 汉(前206-220)
(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建设高潮
齐临淄,赵邯郸,楚鄢郢ying,魏大梁,燕下都
齐临淄
城与市:政治中心与经济 职能相结合
第四章 古建筑的立面造型设计
鲁伟娜
廊坊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本章内容
4.1 中国古代建筑的立面特征与发展沿革;
4.2 传统建筑立面设计的样式选择与一般方法; 4.3 建筑立面形式和功能的配合。
从立面设计来讲,中国传统建筑单体在立面造型上主
要有两个特点: 1、三段式,即建筑立面由屋顶、屋身、台基三段构成; 2、丰富多彩的屋顶式样,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 硬山、攒尖、卷棚等。
北:墓葬区
东:制陶窑场
以一个大房子为核心,其他 小房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
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
社的活动情况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2)穴居—木骨泥墙
A.陕西半坡村遗址
早期:半穴居—下部挖土形成,上部空间构筑而成
中期: 围护结构:木骨泥墙 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
泥。
4、魏晋南北朝(220-589)
建筑特点:佛教建筑—佛寺,石窟,塔
山水园林
永宁寺遗址平面
北魏最大的佛寺--洛阳永宁寺,塔院式布局
现存最早的佛塔: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平面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 年(公元523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密檐式砖塔,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 形的塔。该塔全高39.8m,底层外径 10.6m,内径约5m,壁体厚2.5m。塔 身建于简朴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 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素平无饰。上段四个正面辟券门 ,贯通上下两段。门上做火焰券面装饰 。上段其余八面各砌出一个单层方塔形 的壁龛,龛门也用火焰券面。上段塔身 12面转角处均砌出八角形壁柱,有宝珠 莲瓣柱头和覆莲柱础。塔身上部层叠15 层塔檐,均为砖砌叠涩檐。各层檐间只 有短短的一段塔身,每面均辟有小龛和 小窗。多数小窗仅具窗形,并不通透。
“吕”字形平面
(3)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
木构干阑式建 筑: 下层用柱子 架空,上层作 居住用,由原 始的巢居发展
而来
(3)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
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 的实例
(4)红山文化(公元前4500年—公元前3000年)
祭祀建筑
建筑群的概念
秦汉建筑立面特点:
5、瓦多为筒板瓦,瓦型较大,瓦当样式至秦开始逐步由
半圆形过渡到圆形,样式繁多,滴水多为带形和齿形,此 时琉璃已经出现,但还未用于屋面; 6、柱的造型,除了圆柱以外,秦代出现了方柱,到了汉 代,更出现了八角柱、束柱等多种形式; 7、柱子普遍比较粗壮,柱直径与柱高比一般为1:5左右; 8、窗的形式多为直棂窗为多,也出现了菱形与锁纹窗的 形式; 9、栏杆上的望柱、寻杖、阑板等诸构件都已齐备; 10、台基部分还相对简单; 11、建筑色彩以朱、白为主; 12、砖石用于建筑有了很大进展。
中国传统建筑形象的奠基期
院落
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1)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a. 80cm夯土台,东西约 108m,南北约100m
b.面阔八间殿堂一座,南 面有门的遗址,封闭庭院 (廊院) c.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 木架夯土建筑庭院
二 里 头 一 号 宫 殿 殿 堂 平 面
《考工记》有关于“一堂”、“五室”、“四旁”、“两夹” 的说法。二里头一号宫殿的内部空间就大体按着上述说法组织 的。该殿前部正中有面阔6间,进深两间的“堂”,估计是举行 仪式、接见群臣、处理政务的地方。其后6间为“五室”,为休 息的居室。“堂”的左右为“四旁”,后部的左右角为“两 夹”。“旁”与“夹”都是附属用房。中国宫殿的最初形态为 “前堂后室”,从现有资料看,二里头应为这种形态最早的实
木骨泥墙出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建筑由地下到地上的关键。
直立的墙体,倾斜的屋盖,奠定了后世建筑的基本形象。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3)白灰抹面 甘肃秦安大地湾
(2) 陕西龙山文化(前2300-前2000)
“吕”字形平面
(2) 陕西龙山文化(前2300-前2000)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立面特点:
12、柱子开始纤细,方柱、圆柱也多有收分;伴随佛教的
传入,出现束莲柱的新形式、以及覆盆与莲瓣两种新的柱 础; 13、立面勾栏的形式除去汉代的栏杆样式外还出现了勾片 式的栏板; 14、台基的处理变得细致,出现了直线叠涩和束腰的须弥 座,多用于塔基,台基外侧出现了散水; 15、建筑立面装饰也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出现多种新的题材, 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莲花、卷草纹和火焰纹。
建筑材料 红山文化
土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木
建筑类型
祭祀建筑 红山文化 住宅 墓葬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住宅 河姆渡文化 墓葬
建筑空间
建筑群,轴线 红山文化 大房子 复合平面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长屋 河姆渡文化
2、青铜时代--夏商与西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0年)
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女神庙全景,自北向南看
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 沿轴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 ■ 室内墙面装饰
2)内蒙古包头市 大青山莎木佳祭祀遗址
3)内蒙古包头市 大青山阿善祭祀遗址
红山文化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结构体系 红山文化 穴居-木骨泥墙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巢居-木构干阑
秦咸阳宫殿一号宫殿
遗址
(2)汉:高建筑—多层木柱梁式塔楼出现
纵观秦汉建筑有以下成就及特点:
1 类型丰富,除都城、宫殿、陵墓、园林、住宅外,尚有
佛教建筑、官署、祠堂、粮仓及阙(古代皇宫两边供了望 的楼,也指神庙、陵墓前树立的石雕)、亭、谢等。
2 建筑技术发展,充分掌握了夯土技术,木结构体系已渐
城与郭:筑城以卫君;筑 郭以卫民
(二)建筑技术
(1)木构架技术渐趋成熟 1)结构体系 抬梁式 穿斗式 井干
2)斗拱普遍使用
(2)砖石结构发展 1)石
A.板梁结构
山东沂南石墓
B. 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2)砖石结构发展 2)砖
拱券技术
(三)“高”与“大”的 (1)春秋战国秦-高台建筑 追求 春秋战国时,高台建筑和园囿兴盛。“台”是用夯土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立面特点:
8、琉璃瓦已经使用于屋顶,以黄色和绿色琉璃瓦为主,
瓦当的样式以莲花和井字形分格,格内有图案的样式最多; 9、斗拱已经逐步走向定型,柱头大斗(栌斗)已经开始 除去承受上部斗拱的同时也开始有内部梁架穿插其上。汉 代常见的人字拱已经由直线改为曲线为多,补间辅作多用 人字形拱; 10、南北朝后期出现昂; 11、从南北朝开始,梁枋从柱顶被移到柱间;
中国传统的院落式 布局已经开始形成
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院落
2)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 A。合院形式 B。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 C。已使用了瓦,个体较大,主要用 于屋脊檐口等重要部位 D。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
结构体系
中原:木架夯土 长江流域:干阑
1)商代宫殿复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10窟塔柱
覆斗式石窟。此类型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没有中心
塔柱,左、右、后三侧或后壁有壁龛。窟顶为覆斗式,也 有少数为攒尖式,均为模仿木构的做法。
毗诃罗式(僧院型)。其
平面大多为方形,前面为 入口,左右有小室,后壁 凿佛龛。两侧的小室空间 很小,只能容一僧禅坐。 毗诃罗式窟型很少,只见 于北朝,如敦煌莫高窟的 第285号窟。
毗诃罗式石窟
有檐式。早期石窟多有木构窟檐,由于木材容易腐烂,现
已无存。麦积山、云冈、天龙山石窟中有一些带石檐的石 窟,可以想象到木构窟檐的形制。石窟檐多为3间4柱式, 屋檐上刻有瓦垄、鸱尾和斗拱,窟檐覆盖的空间是一个过 渡性空间,很像当今建筑的门廊。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最 好证明。
有檐石窟的空间形式
龙 门 石 窟 奉 先 寺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立面特点:
1、建筑形象从初期的粗犷而略带稚气转向后期的雄浑而刚
中带柔; 2、塔的类型多为楼阁式塔与密檐塔; 3、屋顶的演变是由前期的直坡屋面逐渐演变成四角起翘 的曲面形态; 4、屋面形式的转变使得正脊的形式也由汉代少数实例中 仅两端起翘,进而出现了连续的和缓曲线生起; 5、檐口的形式则多为中间平直、两端起翘; 6、脊饰多以鸱尾为题材,正脊中央与斜脊已经出现动物 题材的脊饰; 7、屋面下的椽子的断面形式除了汉代的圆形外,还出现 了方形断面;
古代建筑在建造过程中的立面设计过程: 1、确定平面结构与柱网类型; 2、对侧样(横剖面)进行设计; 3、施工阶段,材料下料画线制作与拼装等。 也有先定造型和后定平面和结构的。
4.1 中国古代建筑的立面特征与发展沿革
4.1.1 历代建筑立面样式的发展流变
中国古建筑立面的变化主要集中在细部与构件的 样式变化之上,而这些变化大多与结构方式、地域 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攒尖和歇山,重檐屋顶造型也已经出现; 2、多层式楼阁开始大量出现;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高 台建筑到东汉时被多层式楼阁取代; 3、汉代的屋脊从出土的明器来看,正脊相对较短,脊饰 风格朴实无华,多为直坡屋面,盛行的装饰题材是凤鸟题 材,武帝后逐渐改凤鸟为鸱尾; 4、建筑上斗拱大量出现,形式多种多样,以一斗两升最 为常见,斗拱的样式还没有定型,出现了多种断面与形式 的拱,但多为横拱,没有出挑,使建筑形象丰富多彩;
层筑成,或利用原有的高地,经切割、修整、加高而成。台 呈阶梯状,逐层收小,顶部往往建主要殿堂,为娱乐场所。 春秋战国时期,园囿发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先秦诸子齐力 推进“天人合一”的观念。老子重视“自然”和“无为”; 孔子进一步把自然山水人格化,把山水的特性与人的德行相 关照。
(三)“高”与“大”的 追求 (1)春秋战国秦-高台建筑
5、隋唐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成熟与定型时期
(一)木构建筑基本定型
1、以宫殿为代表的主流建筑完成从土木混合
结构到全木构的转变;
2、殿堂厅堂两种不同木构架已经形成;
3、斗栱成熟,成为构架的组成部分;
4、以材份为模数的木构架设计方法基本定型
。
(一)木构建筑基本定型
1、以宫殿为代表的主流建筑完成从土木混合结构 到全木构的转变;
试分析各历史时期古建筑立面特点?
1、原始社会时期(远古至公元前2070年)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1)聚落,大房子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大房子
北组
大房子
中心广场 A.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西组
大房子
东组
大房子
南组 大房子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1)聚落,大房子
B.陕西半坡村遗址 分为三个区域: 南:居住区
总体轮廓呈和缓的抛物线形,卓越 秀美。券门券窗上的火焰卷和角柱 上的莲瓣柱头柱础,都带有浓郁的 异域风味 。
嵩岳寺塔立面
石窟寺
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窟洞型佛寺
最早的石窟:新疆库车克孜尔石窟,其次, 敦煌莫高窟
由西往东,由北往南 太原天龙山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南京栖霞山千佛岩
中心塔柱式石窟空间形式
2)湖北蕲春干栏式建筑
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
商代城址
1)河南偃师二里头尸沟乡商城
2)郑州商城
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 城内:宫殿,宗庙 城外:作坊,住宅
图片来源:张光直
3)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 商代后期最重要的遗址
宫殿宗庙区平面
建筑技术
a.瓦的发明与应用,解决了屋顶 的防水问题 b。陶水管的使用,解决地面排水 的问题 c.三合土抹面(白灰+砂+黄泥) d.斗拱的概念
成熟,楼阁建筑增多。
3 中国传统建筑的构图方式基本确立,“三段式”的主体
造型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4 群体布局更受重视,讲究对称、疏朗的格局,重视与自
然的关系
5 重视色彩与装修,建筑与绘画、雕刻工艺相结合,各显
出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秦汉建筑立面特点:
1、屋顶形式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包括庑殿、悬山、囤顶、
建筑类型
宫殿—等级分化 宗庙—祖先崇拜
住宅
作坊 陵墓
城市
建筑色彩
周代规定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
3、春秋战国(前770-前221) 秦(前221-前206) 汉(前206-220)
(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建设高潮
齐临淄,赵邯郸,楚鄢郢ying,魏大梁,燕下都
齐临淄
城与市:政治中心与经济 职能相结合
第四章 古建筑的立面造型设计
鲁伟娜
廊坊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本章内容
4.1 中国古代建筑的立面特征与发展沿革;
4.2 传统建筑立面设计的样式选择与一般方法; 4.3 建筑立面形式和功能的配合。
从立面设计来讲,中国传统建筑单体在立面造型上主
要有两个特点: 1、三段式,即建筑立面由屋顶、屋身、台基三段构成; 2、丰富多彩的屋顶式样,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 硬山、攒尖、卷棚等。
北:墓葬区
东:制陶窑场
以一个大房子为核心,其他 小房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
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
社的活动情况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2)穴居—木骨泥墙
A.陕西半坡村遗址
早期:半穴居—下部挖土形成,上部空间构筑而成
中期: 围护结构:木骨泥墙 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
泥。
4、魏晋南北朝(220-589)
建筑特点:佛教建筑—佛寺,石窟,塔
山水园林
永宁寺遗址平面
北魏最大的佛寺--洛阳永宁寺,塔院式布局
现存最早的佛塔: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平面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 年(公元523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密檐式砖塔,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 形的塔。该塔全高39.8m,底层外径 10.6m,内径约5m,壁体厚2.5m。塔 身建于简朴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 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素平无饰。上段四个正面辟券门 ,贯通上下两段。门上做火焰券面装饰 。上段其余八面各砌出一个单层方塔形 的壁龛,龛门也用火焰券面。上段塔身 12面转角处均砌出八角形壁柱,有宝珠 莲瓣柱头和覆莲柱础。塔身上部层叠15 层塔檐,均为砖砌叠涩檐。各层檐间只 有短短的一段塔身,每面均辟有小龛和 小窗。多数小窗仅具窗形,并不通透。
“吕”字形平面
(3)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
木构干阑式建 筑: 下层用柱子 架空,上层作 居住用,由原 始的巢居发展
而来
(3)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
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 的实例
(4)红山文化(公元前4500年—公元前3000年)
祭祀建筑
建筑群的概念
秦汉建筑立面特点:
5、瓦多为筒板瓦,瓦型较大,瓦当样式至秦开始逐步由
半圆形过渡到圆形,样式繁多,滴水多为带形和齿形,此 时琉璃已经出现,但还未用于屋面; 6、柱的造型,除了圆柱以外,秦代出现了方柱,到了汉 代,更出现了八角柱、束柱等多种形式; 7、柱子普遍比较粗壮,柱直径与柱高比一般为1:5左右; 8、窗的形式多为直棂窗为多,也出现了菱形与锁纹窗的 形式; 9、栏杆上的望柱、寻杖、阑板等诸构件都已齐备; 10、台基部分还相对简单; 11、建筑色彩以朱、白为主; 12、砖石用于建筑有了很大进展。
中国传统建筑形象的奠基期
院落
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1)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a. 80cm夯土台,东西约 108m,南北约100m
b.面阔八间殿堂一座,南 面有门的遗址,封闭庭院 (廊院) c.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 木架夯土建筑庭院
二 里 头 一 号 宫 殿 殿 堂 平 面
《考工记》有关于“一堂”、“五室”、“四旁”、“两夹” 的说法。二里头一号宫殿的内部空间就大体按着上述说法组织 的。该殿前部正中有面阔6间,进深两间的“堂”,估计是举行 仪式、接见群臣、处理政务的地方。其后6间为“五室”,为休 息的居室。“堂”的左右为“四旁”,后部的左右角为“两 夹”。“旁”与“夹”都是附属用房。中国宫殿的最初形态为 “前堂后室”,从现有资料看,二里头应为这种形态最早的实
木骨泥墙出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建筑由地下到地上的关键。
直立的墙体,倾斜的屋盖,奠定了后世建筑的基本形象。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3)白灰抹面 甘肃秦安大地湾
(2) 陕西龙山文化(前2300-前2000)
“吕”字形平面
(2) 陕西龙山文化(前2300-前2000)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立面特点:
12、柱子开始纤细,方柱、圆柱也多有收分;伴随佛教的
传入,出现束莲柱的新形式、以及覆盆与莲瓣两种新的柱 础; 13、立面勾栏的形式除去汉代的栏杆样式外还出现了勾片 式的栏板; 14、台基的处理变得细致,出现了直线叠涩和束腰的须弥 座,多用于塔基,台基外侧出现了散水; 15、建筑立面装饰也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出现多种新的题材, 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莲花、卷草纹和火焰纹。
建筑材料 红山文化
土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木
建筑类型
祭祀建筑 红山文化 住宅 墓葬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住宅 河姆渡文化 墓葬
建筑空间
建筑群,轴线 红山文化 大房子 复合平面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长屋 河姆渡文化
2、青铜时代--夏商与西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0年)
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女神庙全景,自北向南看
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 沿轴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 ■ 室内墙面装饰
2)内蒙古包头市 大青山莎木佳祭祀遗址
3)内蒙古包头市 大青山阿善祭祀遗址
红山文化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结构体系 红山文化 穴居-木骨泥墙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巢居-木构干阑
秦咸阳宫殿一号宫殿
遗址
(2)汉:高建筑—多层木柱梁式塔楼出现
纵观秦汉建筑有以下成就及特点:
1 类型丰富,除都城、宫殿、陵墓、园林、住宅外,尚有
佛教建筑、官署、祠堂、粮仓及阙(古代皇宫两边供了望 的楼,也指神庙、陵墓前树立的石雕)、亭、谢等。
2 建筑技术发展,充分掌握了夯土技术,木结构体系已渐
城与郭:筑城以卫君;筑 郭以卫民
(二)建筑技术
(1)木构架技术渐趋成熟 1)结构体系 抬梁式 穿斗式 井干
2)斗拱普遍使用
(2)砖石结构发展 1)石
A.板梁结构
山东沂南石墓
B. 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2)砖石结构发展 2)砖
拱券技术
(三)“高”与“大”的 (1)春秋战国秦-高台建筑 追求 春秋战国时,高台建筑和园囿兴盛。“台”是用夯土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立面特点:
8、琉璃瓦已经使用于屋顶,以黄色和绿色琉璃瓦为主,
瓦当的样式以莲花和井字形分格,格内有图案的样式最多; 9、斗拱已经逐步走向定型,柱头大斗(栌斗)已经开始 除去承受上部斗拱的同时也开始有内部梁架穿插其上。汉 代常见的人字拱已经由直线改为曲线为多,补间辅作多用 人字形拱; 10、南北朝后期出现昂; 11、从南北朝开始,梁枋从柱顶被移到柱间;
中国传统的院落式 布局已经开始形成
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院落
2)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 A。合院形式 B。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 C。已使用了瓦,个体较大,主要用 于屋脊檐口等重要部位 D。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
结构体系
中原:木架夯土 长江流域:干阑
1)商代宫殿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