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鲍恩家庭系统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配家庭系统情绪功能的3个模式

常见例子:从父母和兄弟姐妹分离出来的丈 夫与妻子保持相当疏远的关系,妻子对夫妻 关系非常焦虑。为减轻焦虑,妻子对孩子过 分关注。与丈夫总保持疏远的距离,使她特 别依恋孩子,但是这种依恋和关心不同,它 有焦虑和过度关注,因为这可以减轻母亲自 己的焦虑。丈夫接受妻子对孩子的过度卷入, 这又加剧了孩子的纠缠和丈夫的疏远。


自我分化 三角关系 核心家庭的情绪系统 家庭投射过程 情绪隔离 多代传递过程 手足出生顺序的影响 社会性的退化
家庭系统理论的八个概念
前6个概念表达了发生在核心家庭和大家庭中 的情绪过程;后两个概念表达出跨越几代的 情绪过程。 8个概念拥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在生活中,慢 性焦虑无处不在。 慢性焦虑是人的本性里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尽管个人表现的形式和强度不同。

只有少数人在量表的高端,他们情绪成熟,可 以独立思考、感觉与行动。在压力期,由于他 们的理智或功能仍然相对地能主宰情绪,使得 他们能确定他们的信念和他们是谁,于是能够 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自由地作出自己的判断 和决定。
自我分化量表
低分化(<50):努力取悦他人;支持他人和 寻求他人支持;依赖;缺乏自主能力;基本需 要是安全需要;回避冲突;独立决定或解决问 题的能力很少。 中级分化(51-75):有明确的信念和价值观, 但倾向于过分关注他人的观点;可能基于情绪 反应做出决定,尤其是基于其是否受到重要他 人的反对来做出决定。 高分化(76-100):清晰的价值观和信念;以 目标为导向;灵活;有安全感;自主;能忍受 冲突和压力;定义良好的稳固自我感和较少虚 假自我。



支配家庭系统情绪功能的3个模式



2、外显的、慢性的、未解决的婚姻冲突。
情绪疏离和情绪过分亲密循环出现; 冲突时的消极情绪和亲密时的积极情绪同等强烈; 家庭焦虑被夫妻双方所承担
支配家庭系统情绪功能的3个模式


3、孩子的心理损伤——逃学、抑郁等
功能:父母将注意力集中到孩子身上,忽视或否认 他们自己缺乏分化; 孩子成为家庭的焦点,父母关系的紧张度减弱,家 庭的焦虑被孩子的心理损伤所吸收 何时会出现:在家庭正常变化(生老病死、房子装 修、工作改变)和孩子的发展周期(入学、进入青 春期)相重合。

理论的起源
共生现象 -两个或更多个体之间的一种强烈的依 恋,比如母亲和儿子,他们之间的边界变得 模糊,对外界做出反映时好像是一体的。 未分化的家庭自我组块 -鲍文用来描述情绪强烈的共生的核心家 庭关系的术语;成员的自我感不能发展,因 为存在融合或情绪上的“粘连”。

家庭系统理论的八个概念
八个连锁概念
4、家庭投射过程

个体在婚姻选择和其他重要关系中倾向于重 复他们在原生家庭中学到的相关模式,并把 相似的模式传递给他们的孩子。解决当前家 庭问题的唯一有效办法就是改变个体与原生 家庭的交互作用。当个体改变后,与她或者 他有情绪联系的其他人将会做出补偿性的改 变。
4、家庭投射过程

4、家庭投射过程 -分化不佳的父母,自身未成熟,因 而会选择他们所有孩子中最为幼稚的一个作 为他们关注的客体,而不管他或她在家中的 出生顺序如何。这就是家庭投射过程。
第八章 代际模型
代际模型
主张当前的家庭模式根植于原生家庭中没有 解决的问题。 没有解决的问题的本质是跨越几代的持续的 交互作用模式。 交互作用模式:今天家庭成员如何形成依恋、 处理权力问题、解决冲突等都能或多或少的 反映出以前的家庭模式。

鲍文的家庭系统理论
一种理论/临床的模式(理论来自精神分析); 认为要了解一个家庭最好要分析三代以上,要 了解个人形成问题的原因,必须把家庭的角色 视为一个情绪单位,一个连锁关系网络。

1、自我分化 -指理智和情感的分离及自我能从他人那 儿独立出来。两者的差异越大,个体就越能 抵抗不被卷入他或者她的家庭中的情绪反应 之中,从而遵循自己的价值观来行动,不让 他人的情绪来驱使自己的行动。
1、自我分化
自我分化的程度:个体能够区分自己正在经 历的思维和情绪过程的程度——即行动遵循 自己的价值观,而不受他人的情绪驱使的能 力。 个体与父母情绪分离的程度是其成长中的关 键:未解决的情绪依恋——高度未分化
1、三个人(第三方可以是小孩也可是大人); 2、两个人和一个群体(原生家庭、协会); 3、两个人 和一个话题(如抽烟); 4、两个人和一个物体(药物、工作)

总之“第三方”必须对其中一人在情感上很重要。
2、三角关系
但三角关系并不总是减少紧张。 三角关系的4种可能结果: 关系稳定与否+加入与否 A:稳定的两人关系可能由于第三者的加入而动 摇(婴儿的出生给和睦的婚姻带来冲突); B:稳定的两人关系可能由于第三者的离开而动 摇(孩子离家,从而就不能再在父母冲突时 形成三角关系)。

1、自我分化
家庭系统理论假定:每个人身上都有两股生 命力量:一股是推动个体成为一个情绪独立 的人的力量;另一股是推动个体与他人或家 庭保持情绪联系的力量。 两种力量相对抗。

A

关系A显示两个人的功能几乎完全被关系历程 所决定。个体功能被关系所增强或减少的部 分由阴影部分表示;明亮部分表示在关系中 自我决定功能的能力。

理论的起源
鲍文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关系,对母 子共生关系感兴趣。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起源于母 亲没有解决的共生依恋:母亲自身不成熟, 因此需要儿童来满足自己的情绪需要。 母子共生-三角联盟-整个家庭,即将整个家庭 看作一个失衡的情绪单位,其家庭成员不能 彼此分离或成功地进行自我分化。

支配家庭系统情绪功能的3个模式


1、配偶一方身体或情绪的功能失调
过度-不足循环模式:一方承担大部分家庭责任(赚 钱、照顾孩子、做饭、购物),另一方扮演了责任 过低的角色(不能开车、选衣服、邀请朋友到家 里)。 后果:一方持续增加的功能低下,会抱怨配偶的统 治;另一方过度胜任,很满足这种安排,有时也会 愤怒。 “勤劳的母亲养育了懒惰的子女。” 对策:授权——不洗碗、不唤醒、不陪读。
自我分化的目标:情绪和认知的平衡 自我分化程度的评估:不论家庭的焦虑强度 为何,个人的行为能够遵行自己的原则程度 就是他的分化程度。 思维与情绪达到最大融合的个体功能最差,

1、自我分化

自动化情绪依附:当一个人无法区分思维与 情绪时,也就无法区分出自己与他人,于是 便很容易被家庭中最具支配力的情绪所影响。 这种对家庭有自动化情绪依附的人,很难从 家庭中分化出来,很少有自己的坚定立场, 于是成为影响家庭功能的人。
3、核心家庭的情绪过程

3、核心家庭的情绪过程 -指家庭应对压力的不稳定的、融合的 方法,通常导致婚姻冲突,配偶之一的功能 失调,或其中一个孩子心理损伤;他们的模 式可能在模仿过去几代的模式,并且可能在 未来几代中重复。
3、核心家庭的情绪过程

关注家庭成员互动的模式 选择配偶的模式: ①相似原则 鲍文认为:人们会选择和自己分化水平相当的 人作为自己的配偶。这样分化较低的人(现在是一 对)可能变得更加高度融合,后果是:产生焦虑的 可能性越大,越有可能通过三角关系来解决问题。

慢性焦虑起源于个体的整体感和个体分化感 的矛盾及平衡。 焦虑产生后,能越过认知系统,引起自动的 不受控制的行为。 如果整体感占绝对优势,必然导致个体自主 性下降,个体就会产生慢性焦虑。 解决慢性焦虑的唯一方法:分化——个体学 会规划自己的方向,不是一味地顺从家庭的 指导。

1、自我分化
3、核心家庭的情绪过程

②互补原则 一方是界限模糊,另一方界限僵化。当 压力出现,前者通过寻求依赖、亲密,后者 通过寻求空间如工作、爱好来解决问题。前 者会认为遭到拒绝“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 里?”,后者会愤怒(因为被冤枉)。
3、核心家庭的情绪过程

分化水平相似的人结合为夫妻,构成核心家 庭情绪系统。而这个系统并不稳定,于是他 们尝试各种方法来减低紧张与维持稳定。 核心家庭融合度越高,焦虑与不稳定的潜在 危机越大,也越倾向于通过冲突、疏远、一 方功能的受损或妥协,甚至以过度关心子女 来解决。

2、三角关系
C:不稳定的两人关系由于第三者的加入而 变得稳定(婴儿出生后,有冲突的婚姻变得 和睦)。 D:不稳定的两人关系由于第三者的离开而 变得稳定(偏心的妈妈离开,导致姐妹和 好)。

2、三角关系

每次与妈妈谈话,她都抱怨你的爸爸。 妈妈 爸爸 你 两人的接近,第三个人的疏远,即对妈妈的同情隔了爸爸, 妈妈更不可能处理好对爸爸的抱怨。 如何终止三角关系:建议听妈妈谈对爸爸的关心,而不听她 的抱怨;告诉爸爸,他的妻子抱怨他,但你不知道她为什么 不直接告诉他;极力赞同妈妈的抱怨,她说爸爸一团糟,你 说他真是一滩烂泥;他说爸爸不深思熟虑,你说他真是可怕。
Baidu Nhomakorabea


支配家庭系统情绪功能的3个模式

相同的动力:原生家庭的自我分化,转换成 婚姻问题,依次表现为配偶或孩子的症状, 因而过去的问题在未来出现。 情感纠结基于焦虑依恋(既依赖又孤独), 过度依赖和情感孤独的人对压力有高水平的 情感反应,然后导致3个模式的出现:婚姻冲 突、一方配偶功能不良、对孩子过度关心。
B

C
D
关系B和关系C表示分化渐渐加强,因此个体 较不会被关系历程所影响。 关系D理论上是可能的,他表示两个个体主 动介入关系之中,却又能维持自我决定。
2、三角关系

2、三角关系 -一种三人子系统,最小的稳定的情绪 系统。根据鲍文的观点,焦虑很容易在亲密 关系中产生,个体可能会引进第三者来减低 焦虑和情感强度,增进稳定性,这现象称之 为三角关系。
自我分化量表
0 融合

25
50
75
100
自我分化
0-25分:在情绪上与家庭及他人融合,使得 他们的思考被情感所支配。 25-50分:仍然受他人的情绪系统与反应所引 导,目标导向的行为只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赞 赏。

自我分化量表
0 融合

25
50
75
100
自我分化
50-75:思考能力已经发展起来,有合理的自我 感,当压力发生时,他们不会全被情感支配。 75-100:总能把思考与情绪分开,依据理性来 作决定,但能在亲密关系中自在地失去自我。

鲍文的家庭系统理论
在心理动力理论和系统疗法之间架起一座桥 梁; 心理动力理论强调自我发展、代际观点、过 去的重要性;而系统治疗将注意集中于家庭 单元,强调当前家庭的互动。

鲍文的理论假设
家庭成员的推拉力量:整体感和距离感之间 的平衡(所有人类的核心问题) 两种力量的平衡:既与所爱的人保持亲密, 同时作为个体又充分地分化自己,不至过分 卷入他人而失去自我。

自我分化量表
量表低端的个体,情绪与思维能力融合在一起, 使得他们的生活受到周围的情感所主宰,结果 很容易造成功能不良。 由于害怕情绪上的需要,他们只好牺牲他们的 个别性,以得到别人的接纳。这是一种未分化 的“假自我”,他们欺骗自己能独立思考,而 事实上,他们的思考来自他人的见解与价值观。

自我分化量表
2、三角关系
自我的分化谈的是个体,三角关系谈的是关系。 家庭情绪关系的基础便是三角关系。 家庭融合的程度越高,形成三角关系的努力就越 强烈且一致; 家庭中分化最差的人特别容易卷入三角关系中以 降低焦虑。 家庭依赖三角关系去维持家庭亲密与距离的最佳 状态,使彼此的焦虑减至最低。

2、三角关系
三角化成为压力之下的两人系统试图到达稳 定的一种常见方式。 如果三角关系中的焦虑增加,三角关系中的 个体会拉入另一个人或更多的人,直到很多 人都被卷入其中。 替罪羊:在三角化的过程中,情绪会“泛滥” 到第三个人身上,如果此人不能解决父母焦 虑,那么和被贴上“病人”的标签。

2、三角关系

三角关系结构:

1、自我分化
个体分化的理想状态:保持思想与情绪之间 的平衡(表达情绪时能坚信自己的信念); 保持客观性和灵活性(能独立于的家庭情绪 强度) 并非完全的情绪疏离、绝对地客观或毫无情 绪,追求理性行为不是以压抑情绪表达为代 价,而是既能自发表达情绪,又不移情过度, 被他人情绪驱使。

1、自我分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