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倾斜观测
倾斜观测、挠度观测与裂缝观测

挠 度
建筑物会产生侧向弯曲。 •建筑物的挠度观测包括建筑物基础、建筑物主体及独立
观 构筑物(如独立土墙、柱)的挠度观测。对于高层建筑
测 物,当较小的面积上有很大的集中荷载时,可能导致基
础和建筑物的沉陷,其中不均匀的沉陷将导致建筑物的
倾斜,使局部构件产生弯曲并导致裂缝的产生。建筑物
的挠度可由观测不同高度处的倾斜换算求得,也可以采
测 3.建筑物主体挠度观测
对高耸建(构)筑物竖直方向的挠度观测,是测定在不同
高度上的几何中心或棱边等特殊点相对于底部几何中心或
相应点的水平位移,并将这些点在其扭曲方向的铅垂面上
的投影绘成曲线,就是挠度曲线。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
可采用测角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法或垂线法。
淮海工学院
平置构件挠度示意图
第 2 节
淮海工学院
前方交会法倾斜观测计算
第 1 节 倾 斜 观 测
e (xO xO )2 ( yO yO )2
淮海工学院
任意点置镜方向交会法
• 对非圆形建筑物,如高层建筑物的楼体进行倾斜观测,
第 过去一般用基础不均匀沉降来推算。 当建筑物属于非钢体 1 变形时,这一方法就失去了作用。 节 • 由于建筑物在施工阶段其楼体上变形点无法置镜,因此,
原理
i tg e D
h
hH
A 淮海工学院
经纬仪投影法
第 1
•在圆形建筑物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安置经纬仪 或全站仪;
节 •测站距离圆形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其高度的1.5倍;
倾 •在圆形建筑物的底部横放两把尺子,使两尺相互垂 斜 直,且分别垂直于圆形建筑物中心与两测站的连线。
观 测
•经纬仪分别照准建筑物的顶部、底部的边缘,向下 投影。
第四节 建筑物倾斜观测

第四节建筑物倾斜观测建筑物产生倾斜的原因主要是地基承载力的不均匀、建筑物体型复杂形成不同荷载及受外力风荷、地震等影响引起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测定建筑物倾斜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工作叫倾斜观测。
倾斜观测一般是用水准仪、经纬仪、垂球或其他专用仪器来测量建筑物的倾斜度。
1.水准仪观测法建筑物的倾斜观测可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监测,其原理是通过测量建筑物基础的沉降量来确定建筑物的倾斜度,是一种简洁测量建筑物倾斜的方法。
如图8-8所示,定期测出基础两端点的沉降量,并计算出沉降量的差,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L,即可计算出建筑物基础的倾斜度。
若知道建筑物的高度H,同时可计算出建筑物顶部的倾斜位移值。
2.经纬仪观测法利用经纬仪可以直接测出建筑物的倾斜度,其原理是用经纬仪测出建筑物顶部的倾斜位移值,则可计算出建筑物的倾斜度。
该方法是一种直接测量建筑物倾斜的方法。
具体观测方法参见第五章第三节相关内容。
2.悬挂垂球法此方法是直接测量建筑物倾斜的最简单的方法,适合于内部有垂直通道的建筑物。
从建筑物的上部悬挂垂球,根据上下应在同一位置上得点,直接量出建筑物的倾斜位移值,最后计算出倾斜度。
第五节挠度和裂缝观测一、挠度观测建筑物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弯曲和扭曲时,应进行挠度监测。
对于平置的构件,至少在两端及中间设置三个沉降点进行沉降监测,可以测得在某时间段内三个点的沉降量,分别为,则该构件的挠度值为,式中,为构件两端点的沉降量;为构件中间点的沉降量;为两端点间的平距。
对于直立的构件,至少要设置上、中、下三个位移监测点进行位移监测,利用三点的位移量求出挠度大小。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在建筑物垂直面内各不同高程点相对于低点的水平位移称为挠度。
挠度监测的方法常采用正垂线法,即从建筑物顶部悬挂一根铅垂线,直通至底部,在铅垂线的不用高程上设置测点,借助坐标仪表量测出各点和铅垂线最低点之间的相对位移。
如图8-9所示,任意点N的挠度按下式计算:式中,为铅垂线最低点与顶点之间的相对位移;为任一测点N与顶点之间的相对位移。
高层建筑物倾斜观测的一种新方法

经计算结果为拟合面下端截 面与铅 垂线的交点 距拟合面 0 . 0 0 3 1 m ,拟 合面上端截面与铅垂线交点 距拟合 面一 0 . 0 0 3 4 m ,监测面西端倾斜 0 . 0 0 6 5 。用
市 建 设 建 筑 施 工 和 使 用 过 程 中 的 一 个 必 不 可 少 的 工
作。
端截面与铅垂线的交点距拟合面 0 . 0 0 1 8 m ,拟合面
上端 截 面 与 铅 垂 线 交 点 距拟 合面 一 0 . 0 0 4 7 m ,监 测 面
东端 倾 斜 一 0 . 0 0 6 5 m 。
能 够 节 省 大量 的 外 业 时 间 ,对 类 似 的项 目具 有 很 好
一 一
0 . 0 0 3 7 ;1 9 号误差0 . 0 4 0 5 ;2 0 号误差一 0 . 0 0 6 2 。2 7 0 . 0 0 2 9 1 2 4 号误 差一 0 . 0 0 4 7 。 3 l 层, 2 5 号误差0 . 0 0 5 ;
三 、 精 度 分 析 基于 免 棱镜 式 全 站 仪 进 行 观 的方法 ,或 太过 简易 ,或观测 点选 择太少,只能说 明监测 点本 身的
一
一
0 . 0 0 5 5 ; 1 2 号误差一 0 . 0 0 2 6 。 i 7 层, 1 3 号 误 差0 . 0 0 0 3 ; 1 4号 误 差 0 . 0 0 3 2; 1 5号 误 差 0 . 0 0 4 4; 1 6号 误 差 0 . 0 0 8 2。 2 2层 , l 7 号误差- 0 . 0 0 4 2: 1 8号 误 差
按 规 定 每 层 选 用 4 个 对 应 位 置 的 观 测 点 , 分 9排 ,分 别 位 于 2 、3 、l l 、l 7 、2 2 、2 7 、3 l 、3 4层 ,
垂直度检测(倾斜测量)

倾斜测量的方法—水平角法
公式:
∠1A2的角平分线与∠3A4的角 平分线的角值为:
Hale Waihona Puke A122
3
4
δA即为AO与AO′两方向的水 平角,则O′点对O点倾斜偏移 分量为:
A A DA R
ρ=206265",表示弧度与角度 换算系数。
同理,求得∆B
倾斜测量的方法—极坐标法
原理: 用免棱镜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外阳角上下点的三维坐标(x,y,z)来计算其倾斜 度。 操作: 1、全站仪安置在所测建筑物的轴线轴线延长线上; 2、假定坐标系,设置测站坐标(1000,1000,10),量取仪器高,输入保存; 3、设置后视,选择角度定向,使仪器照准方向为轴线的延长线方向,输入角 度值为0,确定保存; 4、测量,棱镜高设置为零,测量记录保存。 5、依次建筑物外阳角上下点的三维坐标(x,y,z)
全站仪--标高差测量
类似挠度测量的操作,全站仪自由设站,无需设置测站点及定向, 只取Z值。
END
平距法测量建筑物倾斜的操作
墩柱倾斜测量 钢梁侧弯测量
索佳CX-52免棱镜全站仪的精度
倾斜测量的方法—水平角法
原理:在距离塔形构筑物1.5~2倍 H的地方,于近似互相垂直的方向 自由设站(通视良好),用全站仪 的照准视线(十字丝)切筒壁同高 边缘测得中心(形心)水平角。计 算出顶部中心相对底部中心位置的 角度偏移分量,再测出测站到底部 中心的平距,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出 顶部中心相对底部中心位置的偏移 分量。
倾斜测量的方法—平距法
GBT50344-2019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附录D结构和构件测量方法
倾斜测量的方法—平距法
GBT50344-2019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附录D结构和构件测量方法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一、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步骤1. 水准点和观测点的设置水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它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距沉降观测点20~100 m,观测方便,且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
为了相互校核并防止由于某个水准点的高程变动造成差错,一般至少埋设三个水准点。
水准点之间的高差应用DS1 级水准仪、铟瓦水准尺和尺垫,或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定,将水准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或进行往返观测,其闭合差不得超过0.5 mm(n 为测站数)。
水准点的高程自国家或城市水准点引测,或者通过假定得到。
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是建筑物的垂直位移监测,建筑沉降观测的首次观测应连续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作为变形测量的初始值。
从基准点开始,组成闭合水准路线,按照二等水准观测精度施测,经平差计算后求出各观测点的相对高程,从而计算出沉降点的沉降量。
本项目自始至终都遵循“五定”原则。
“五定”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可靠。
观测点的数目和位置应能全面、正确反映建筑物沉降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在民用建筑中,沿房屋四周每隔10~15 m 布置一点。
另外,在房屋转角及沉降缝两侧也应布设观测点。
观测点的埋设要求稳固,通常采用角钢、圆钢或铆钉作为观测点的标志。
2. 观测时间、方法及精度一般在增加荷重前后,如浇灌基础、回填土、安装柱子和厂房屋架、砌筑砖墙、设备安装、设备运转等,都要进行沉降观测。
施工期间,高层建筑物每升高1~2 层或每增加一次载荷,如基础浇灌、安装柱子等,就要观测一次。
3. 仪器设备DSZ1 精密水准仪,铟钢尺。
4. 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观测人员、使用固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基点、按固定的实测路线和测站进行。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一、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水准点测定建筑物上所设沉降点的高程随时间变化的工作。
1、水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是根据水准点进行的。
为了保证水准点高程的正确性和便于相互检核,一般不得少于三个水准点。
埋设地点应保证有足够的稳定性,必须将水准点设置在受压、受震的范围以外。
冰冻地区水准点应埋设在冻土浓度线以下0.5m。
为了提高观测精度,水准点和观测点不能相距太远,一般应在100m范围内。
进行变形观测的建筑物、构筑物上应埋设观测点。
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情况。
一般观测点是均匀设置的,但在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平面形状改变处、沉降缝的两侧、具有代表性的柱子基础上、地质条件变化处,应设置足够的观测点。
如9-45所示。
沉降观测点可用圆钢或鉚钉预埋在基础上,或用角钢埋在墙或柱子上,如9-44所示。
如在墙上凿取100~160毫米深的孔眼,插入圆钢后用1:2砂浆浇筑在建筑物上。
2、沉降观测周期、方法和精度要求(1)沉降观测周期沉降观测周期应根据建筑物(构筑物)的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并根据沉降量的变化情况作适当调整。
例如,一般待观测点埋设稳定后,即可进行第一次观测。
在建筑物增加荷重前后,地面荷重增加周围大量的开挖土方等情况,均应随时进行沉降观测。
工程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量稳定时,观测才可停止。
(2)沉降观测方法和精度要求沉降观测是根据水准点定期进行水准测量,测量出建筑物上观测点的高程,从而计算其沉降量。
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采用D S3水准仪即可。
高层建筑物或大型建筑物、以及桥梁、大坝的沉降观测,通常采用D S1精密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施测。
观测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见9-5-1。
观测时,为提高精度,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间内进行;视线长应小于50m;前、后视距应相等;并且每次观测应采用固定的观测路线,使用固定的仪器和固定的观测人员进行沉降测量。
倾斜度观测报告

*******栋一单元
倾斜度
观
测
报
告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2018年09月12日
********栋一单元倾斜度观测报告
项目名称: ******************* 报告编号:
测量人员:**** *****
测量时间:2018年09月12日
一、概况
受城市广场项目部委托,我公司对********进行倾斜度观测。
现将该幢楼倾斜度测绘结果作如下报告。
二、倾斜度测量的作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16)。
三、倾斜度观测概况
2018年09月12日,我公司对上述建筑物进行了倾斜度现场测量。
采用仪器:中海达ZTS-121 全站仪。
测量方法:采用正、倒垂线法直接对外墙房角进行测量,具体见倾斜度测量示意图(附图)。
四、测量结果
详见附图。
倾斜监测

三、建筑物倾斜监测
2、前方交会法
e ( x O x O ) 2 ( y O y O ) 2
三、建筑物倾斜监测
2、前方交会法
对非圆形建筑物,如高层建筑物的楼体进行倾斜观测,
一般用基础不均匀沉降来推算。
定期测出基础两端点的沉降量,并计算出沉降量的差,
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L,即可计算出建筑物基础的倾斜度。 若知道建筑物的高度H,同时可计算出建筑物顶部的倾斜位移
三、建筑物倾斜监测
3、激光垂准法
三、建筑物倾斜监测
4、全站仪免棱镜法
三、建筑物倾斜监测
4、全站仪免棱镜法
三、建筑物倾斜监测
5、经纬仪投测法
三、建筑物倾斜监测
5、经纬仪投测法
四、工程实例(某学生公寓楼监测项目)
1、仪器及精度设计 依据设计要求,为能反映出1mm的沉降量,采用S1级精 密水准仪和,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规程进行沉降观测;
值。
由于建筑物在施工阶段其楼体上变形点无法置镜,因此。
只能用方向交会的方法来交会该点的位置,以此来分析该点 的倾斜值(变形值)。
三、建筑物倾斜监测
3、激光垂准法 利用激光垂准仪,测定建筑物底部和顶部距离垂准激光 束的距离差,从而计算建筑物某轴线(某一面)的倾斜 度。 这种方法受施工干扰较大,在施工现场较难使用。
报告,包括下列成果:沉降观测成果表;沉降观测点平面
布置图;沉降观测分析报告;点位沉降过程曲线图。
四、工程实例
4、沉降观测点位设计 参照建筑物设计总平面图、建筑设计图及其沉降观测规 范,在建筑物主要轴线布设8个沉降观测点,在其周围布 设4个沉降观测基准点,其中直接用于观测的基准点2个。
四、工程实例
5、沉降观测点位设计 首先对基准网进行了观测,作为后续观测的依据。按技术
建筑物倾斜观测方法

建筑物倾斜观测方法
建筑物倾斜观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倾斜仪观测法:倾斜仪一般采用液压倾斜仪或电子倾斜仪,通过测量建筑物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来判断建筑物的倾斜情况。
2.全站仪观测法:使用全站仪进行观测,通过测量建筑物上不同位置的控制点,可以计算出建筑物的倾斜量和倾斜方向。
3.自动监测系统:建筑物倾斜监测系统可以使用倾斜仪、全站仪、测量传感器等多种仪器组成,通过实时采集建筑物的倾斜数据,可以实现对建筑物倾斜情况的长期监测和分析。
4.摄影测量法:通过高分辨率的航空摄影或卫星遥感图像,结合测量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可以获得建筑物的倾斜情况。
5.激光扫描法:利用激光扫描仪对建筑物进行三维扫描,通过对点云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获取建筑物的形状和倾斜情况。
以上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结合其他测量方法进行验证和比较,以获得准确的建筑物倾斜数据。
倾斜观测方法策划书3篇

倾斜观测方法策划书3篇篇一《倾斜观测方法策划书》一、引言倾斜观测在工程建设、建筑物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准确获取目标物体的倾斜状态信息,为相关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策划书旨在详细规划倾斜观测的实施步骤、方法、资源配置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确保倾斜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二、观测目的明确倾斜观测的具体目的,例如:对特定建筑物进行长期倾斜监测,以评估其稳定性;对大型结构物进行周期性倾斜观测,保障其安全运行等。
三、观测范围与对象确定需要进行倾斜观测的区域范围和具体的观测对象,包括建筑物、桥梁、塔架等。
四、观测方法选择根据观测对象的特点、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倾斜观测方法,如:全站仪法、GPS 测量法、激光指向仪法等,并详细阐述每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适用条件。
五、观测设备与仪器准备列出所需的观测设备和仪器,包括全站仪、GPS 接收机、激光指向仪等,确保设备的性能良好、精度符合要求,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检验。
六、观测点布置与标识规划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观测对象的倾斜情况。
对观测点进行标识,设置清晰的标记,便于后续观测和数据记录。
七、观测周期与频率确定观测的周期和频率,根据观测目的和对象的特点合理安排,如定期观测、特殊情况下的加密观测等。
八、数据采集与记录制定详细的数据采集和记录流程,包括观测数据的实时记录、现场记录表格的填写要求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九、数据处理与分析阐述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软件,对采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和分析,得出倾斜角度、位移等相关参数的结果,并进行误差分析和精度评估。
十、质量控制措施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观测人员的培训与资质要求、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观测过程的监督检查等,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十一、安全保障措施针对倾斜观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如人员安全防护、设备安全防护、观测环境的安全评估等。
高层建筑物沉降及倾斜观测

高层建筑物沉降及倾斜观测摘要:阐述高层建筑物沉降及倾斜的观测技术及方法关键词:高层建筑物;沉降;倾斜建筑物沉降观测,是测定建筑物本身的沉降量及沉降差,以了解建筑物施工阶段不同时期的沉降情况和基础桩的稳定程度。
为设计和施工部门提供相关的参考数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安全施工、杜绝隐患的目的。
沉降观测工作分为五个部分:作业依据,基准点埋设,观测点埋设,精密水准测量和资料整理与提交。
如果观测期间发现沉降异常,则要对建筑物进行水平位移和楼体倾斜的监测,计算基础的相对弯曲及楼体的相对倾斜值。
1 作业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 基准点埋设基准点是检验和直接测定观测点的依据,要求其点位在整个观测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且离开被测建筑物有一定的距离,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为了便于校核、验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基准点布设不少于3个。
其埋设方法采用钻探成孔法,用钻机钻至新鲜基岩面(中风化或微风化),孔径为110mm,把25mm的钢筋插入孔底,清孔、锤实,用导管浇灌1∶1水泥砂浆。
钢筋头露出所浇注水泥面2~3cm,顶部焊接钢制标芯并涂防锈油漆作为观测立尺点,然后设置保护箱盖(见图一)。
当基准点离所测建筑距离较远致使变形作业不方便时,宜设置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可选择浅埋式。
3 沉降观测点埋设观测点是固定在拟测建筑物上的测量标志,埋设位置应保证施工期间和建筑物竣工后一段时期内能顺利进行观测,并能正确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一般情况埋设在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延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观测点采用Ф16mm的圆钢制作,长约15cm,一端加工成光滑圆头。
柱位拆模后采用冲击钻钻孔置入法埋设在首层指定承力柱上高出地坪面20~30cm处(见图二)。
_建筑物变形观测

0
-4 -5 -4 -3 -4 -3 -2 -2 -1 -1 0
0
-4 -9 -13 -16 -20 -23 -25 -27 -28 -29 -29
40.373
40.368 40.365 40.361 40.357 40.352 40.348 40.347 40.346 40.344 40.343 40.343
二级 三级 四级
±0.5 ±1.0 ±2.0
±0.3 ±0.5 ±1.0
±3.0 ±6.0 ±12.0
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物受地下水位升降、荷载的作用及地震等的影
响,会使其产生高程上的位移。一般说来,在没有 水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应 埋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围之外,距 其它外力作用时,多数呈下沉现象,对它的观测称 开挖边线50m之外,按二、三等水 准点规格埋石,个数不少于3个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基准点
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 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部位,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 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大型设备基础,柱子基 础和地质条件变化处。
沉降观测点的数量 一般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 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 如图所示。
直接利用经纬仪投点法测量
a i H
圆形建(构)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 对圆形建(构)筑物的 倾斜观测,是在互相垂直的 两个方向上,测定其顶部中 心对底部中心的偏移值。
y y1 y 2 y 2 y 1 2 2 x1 x1 x 2 x 2 x 2 2
1~2层
5.观测方法
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 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 不应超过±1mm。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方法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方法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定点观测法:在建筑物的几个固定点上设置测点,通过定期测量这些测点的位置或形状的变化来观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常用的定点观测方法包括全站仪观测和测量网形法。
2. 遥感影像法:利用无人机、卫星等遥感技术获取建筑物的影像,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影像,分析建筑物的形状、面积、高度等参数的变化来观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遥感影像法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建筑物的观测,并且能够提供较为精确的变形数据。
3. 结构监测仪器法:利用各种结构监测仪器,如应变计、倾斜仪、加速度计等,对建筑物的结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记录和分析仪器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常用于对高层建筑、桥梁等具有特定结构的建筑物的观测。
4. 数据模拟法:利用有限元分析等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建筑物的模型,模拟建筑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预测建筑物在不同环境和荷载条件下的变形情况,并且可以用于评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
以上是常用的建筑物变形观测方法,不同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或者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准确的观测结果。
高层建筑物沉降及倾斜观测

( )整合 报道资 源 ,打好交通 对外宣传 的组合 拳。“ 6 部门牵 头 ,
传要 按照党 的保 密原 则和 新 闻纪 律 的规定 ,把握 舆 论 ,统 一 口径 , 为危 机的应 急 处理 创 造 良好 环 境。 四要 坚 持 “ 通 宣传 ,人人 有 交
图 1 基 准 点 埋 设 示 意 图
3 沉 降观 测 点 埋 设
观测 点是固定 在拟测建筑物 上的测 量标 志 ,埋设 位置应 保证施 工期间 和建 筑物竣工后 一段 时期 内能顺 利进行 观测 , 能正 确反 映 并 建筑物的沉 降情况 ,一般 情况埋设 在建筑 的 四角 、核心 筒 四角 、 大 转 角处及延外 墙每 1 2m处或 每隔 2 3 O一 0 ~ 根柱 基上 。通常 情况下 ,
为对外 宣传的一 个重要窗 口。
工作 ,既有其 自身规 律 ,又有着必 须把握 的原则 。一要 坚持舆 论 导 向的原则 。要 围绕 中心 ,服务大 局 ,弘 扬主旋 律 ,打好主 动仗 ,发 挥正确 的舆论 引导人 、鼓舞 人 的作 用 。二要 坚持 实事 求 是的 原则 。
事实是新 闻宣 传 的生 命 和灵魂 ,我们 坚 决反 对 “ 客里 空” “ 、 高大
论也是软 实力 、对 外 宣传 也 是 生产 力 的 理念 已逐 步成 为 行业 的共 识。因此 ,交通 单位都要在 可能 的情况 下添置 摄像 器材 ,这样便 于 对外宣传报道 ,又可保 留珍 贵 的影 像资料 ,甚 至还可 自拍 一些专 题 片 、 传片等 。建 议结合办 公 自动 化 ,建 好交 通 门户网站 ,使之 成 宣
建筑物倾斜观测方法

建筑物倾斜观测方法
建筑物倾斜观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正锤线法:常用于观测大坝的倾斜。
2. 倒锤线法:常用于观测大坝的倾斜。
3. 测斜仪法:通过安装测斜仪器,测量建筑物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
将测斜仪放置在建筑物的不同位置,记录每个位置的测量数值,然后进行比较和计算,以确定房屋的倾斜情况。
4. 水平仪法:通过安装水平仪,测量建筑物的倾斜角度。
将水平仪放置在房屋的不同位置,记录每个位置的水平度数值,然后进行比较和计算,以确定房屋的倾斜方向和角度。
5. 全站仪法:通过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可以测量建筑物的倾斜角度、倾斜方向和高度等多种参数。
全站仪可以快速获取建筑物的三维坐标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房屋倾斜情况的详细分析报告。
6. 激光扫描法:通过使用激光扫描仪器,可以对建筑物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测量。
激光扫描仪可以扫描建筑物表面的点云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房屋倾斜情况的详细分析报告。
此外,还有其他方法如交会法、极坐标法、投影法、纵横距法、测水平角法、吊垂球法、铅垂仪法、激光位移计自动测记法、GPS法和近景摄影测量法等。
在观测时,需注意观测点应沿对应测站点的某主体竖直线,对整体倾斜按顶部、底部,对分层倾斜按分层部位、底部上下对应布设。
此外,倾斜观测应避开强日照和风荷栽影响大的时间段;采用激光铅直仪观测法时,作业中仪器应严格置平、对中,应旋转180°观测2次取其中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倾斜观测的方法(精)

正、倒垂线法。垂线宜选用直径0.6~1.2 mm的不锈钢丝或因瓦丝,并 采用无缝钢管保护。采用正垂线法时,垂线上端可锚固在通道顶部或所 需高度处设置的支点上。采用倒垂线法时,垂线下端可固定在锚块上, 上端设浮筒。用来稳定重锤、浮子的油箱中应装有阻尼液。观测时,由 观测墩上安置的坐标仪、光学垂线仪、电感式垂线仪等量测设备,按一 定周期测出各测点的水平位移量。 3
倾测量出建筑物顶部或底部的倾斜位移值 △s ,再计算出建筑物的倾斜度,即
s i H
式中,i为建筑物倾斜度;H为建筑物高度。 由上式可知倾斜测量主要是测定建筑物主体的偏移值△s ,具体有如 下几种方法。
1
1 经纬仪观测法
利用经纬仪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 向上进行交会投点,将建筑物向 外倾斜的一个上部角点投影至平 地,直接量取其与下部角点的倾 斜位移值分量△x、△y,则倾斜 位移值
2 铅垂观测法
激光铅直仪观测法。在顶部适当位置安置接收靶,在其垂线下的地面或 地板上安置激光铅直仪或激光经纬仪,按一定周期观测,在接收靶上直 接读取或量出顶部的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计算倾斜度i 。作业中仪器 应严格置平、对中,应旋转180°观测两次取其中数。对超高层建筑,当 仪器设在楼体内部时,应考虑大气湍流影响 激光位移计自动测记法。在建筑物底层或地下室地板上安置位移计,接 收装置可设在顶层或需要观测的楼层,激光通道可利用楼梯间梯井,测 试室宜选在靠近顶部的楼层内。当位移计发射激光时,从测试室的光线 示波器上可直接获取位移图像及有关参数,并自动记录成果。
4
s
x y
2
2
经纬仪投点法倾斜观测
2
2 铅垂观测法
当利用建筑物或构件的顶部与底部之间一定竖向通视条件进行观测时, 宜选用铅垂观测方法。又分为吊垂球法,正、倒垂线法,激光铅直仪观 测法,激光位移计自动测记法等。 吊垂球法。吊垂球法是测量建筑物上部倾斜的最简单方法,适合于内部 有垂直通道的建筑物。
沉降、倾斜、裂缝、位移观测

沉降、倾斜、裂缝、位移观测Q:建筑变形观测起了什么作用?A:为保证建筑物在施工、使用和运行中的安全,以及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在建筑物施工和运行期间,需要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行观测,这种观测称为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建筑物变形观测包括哪些内容?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倾斜观测建筑物裂缝观测建筑物位移观测一、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1、水准基点的布设水准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因此水准基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要有足够的稳定性水准基点必须设置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冰冻地区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冰冻线以下0.5m。
2)要具备检核条件为了保证水准基点高程的正确性,水准基点最少应布设三个,以便相互检核。
3)要满足一定的观测精度水准基点和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适中,相距太远会影响观测精度,一般应在100m范围内。
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应埋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部位,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大型设备基础,柱子基础和地质条件变化处。
2)沉降观测点的数量一般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
3)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3、沉降观测1)观测周期a.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体开工前,进行第一次观测。
b.在建(构)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一般每盖1~2层观测一次。
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c.当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d.建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2)观测方法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
4#建筑物大角倾斜度观测记录

建筑物大角倾斜度观测记录工程名称:龙湾新区道路网永中安置点拆迁安置房4#楼观测时间:2013年 11 月·采用J6经纬仪,5m卷尺观测人:复核人:总/专业监理工程师:建筑物大角倾斜度观测记录工程名称:龙湾新区道路网永中安置点拆迁安置房5#楼观测时间:2013年 11月23 日编号5-G/5-1:5-17/5-E5-C/5-15-A/5-16高度(mm)38050380503805038050' 倾斜方向西北北西东南南东;倾斜值(mm)6485397|3倾斜度‰%采用J6经纬仪,5m卷尺《观测人:复核人:总/专业监理工程师:建筑物大角倾斜度观测记录工程名称:龙湾新区道路网永中安置点拆迁安置房6#楼观测时间:2013年 11 月 23 日编号6-F/6-16-1/6-86-14/6-F6-14/6-B}高度(mm)38050380503805038050倾斜方向西~北西南北东南东(倾斜值(mm)53657535; 倾斜度‰】采用J6经纬仪,5m卷尺观测人:复核人:总/专业监理工程师:《建筑物大角倾斜度观测记录工程名称:龙湾新区道路网永中安置点拆迁安置房7#楼观测时间:2013年11 月23 日编号7-H/7-17-H/7-287-A/7-287-1/7-A高度(mm)38850·388503885038850倾斜方向北西北西南《东南东倾斜值(mm)7411!13121576倾斜度‰,}采用J6经纬仪,5m卷尺观测人:复核人:总/专业监理工程师:建筑物大角倾斜度观测记录工程名称:龙湾新区道路网永中安置点拆迁安置房8#楼观测时间:2013年11 月 23 日编号^8-D/8-18-2/8-A8-30/8-D8-29/8-A高度(mm)38050380503805038050" 倾斜方向西北西南北东南东—倾斜值(mm)97103115?44倾斜度‰采用J6经纬仪,5m卷尺观测人:复核人:总/专业监理工程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倾斜观测
用测量仪器来测定建筑物的基础和主体结构倾斜变化
的工作,称为倾斜观测。
1.一般建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
2.圆形建(构)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
3.建筑物基础倾斜观测
1.一般建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
建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观测点的偏移值,再根据建筑物的高度,计算建筑物主体的倾斜度,即
倾斜测量主要是测定建筑物主体的偏移值ΔD 。
偏移值ΔD 的测定一般采用经纬仪投影法。
H
D i ∆==αtan
用尺子,量出在X 、Y 墙面的偏移值ΔA 、ΔB ,然后用矢量
相加的方法,计算出该建筑物的总偏移值ΔD ,即:
根据总偏移值ΔD 和建筑物的高度H 即可计算出其倾斜度i 。
2、圆形建(构)筑物主体的的倾斜观测
2
2B A D ∆+∆=∆
对圆形建(构)筑物的倾斜观测,是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测定其顶部中心对底部中心的偏移值。
(1)在烟囱底部横放一根标尺,在标尺中垂线方向上,安置经纬仪,
(2)烟囱顶部中心O对底部中心O′在y方向上的偏移值Δy为:
(3)x方向上,顶部中心O的偏移值Δx为:
(4)用矢量相加的方法,计算出顶部中心O 对底部中心O ′的总偏
移值ΔD ,即
根据总偏移值ΔD 和圆形建(构)筑物的高度H 即可计算出其倾斜度
i 。
另外,亦可采用激光铅垂仪或悬吊锤球的方法,直接测定建(构)筑
物的倾斜量。
3.建筑物基础倾斜观测
建筑物的基础倾斜观测一般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定期测出
基础两端点的沉降量差值Δh ,在根据两点间的距离L ,即可计算出
基础的倾斜度:
22y
x D ∆+∆=∆
图 基础倾斜观测
对整体刚度较好的建筑物的倾斜观测,亦可采用基础沉降量差值,推算主体偏移值。
用精密水准测量测定建筑物基础两端点的沉降量差值Δh ,在根据建筑物的宽度L 和高度H ,推算出该建筑物主体的偏移值ΔD ,即
H L h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