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全)
血液科护理常规(全)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指南执行2、加强对常见症状得观察,包括营养状况,贫血程度,乏力,疲倦,活动后心悸,气促,头晕,皮肤与结膜与粘膜得色泽,出血征象,感染等.3、了解病人得血象,骨髓象及实验室有关检查结果。
4、根据病情指导病人适当休息,适度活动,并有充足得睡眠时间.5、按医嘱做好饮食护理,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疾病得能力.6、加强感染得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病室内得空气,地面与用物表面,每日均应进行消毒处理,严防合并呼吸道感染。
(3)做好口腔,鼻腔,皮肤得清洁与护理,防止局部破损或感染。
(4)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宜住隔离室或层流室。
(5)对接受化疗者,静脉注射时保护血管,药物不可溢于皮下,并鼓励多饮水。
(6)出血严重者,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穿刺与注射部位须加压止血,并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处理,必要时做好输血准备.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瞧患者神志,皮肤,粘膜,口腔,四肢活动情况,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与物品.2、正确安置患者,对骚动,意识不清得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档。
3、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4、开放静脉通路2条,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5、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
6、遵医嘱给予以多参数监护,48-72小时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7、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等.8、护士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用药注意三查十对,杜绝差错得发生。
9、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导尿管,观察并记录尿色,量,性质。
10、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时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
严防并发症得发生。
11、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小时小结,24小时总结。
12、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同时密切关注化验结果.13、护士应给予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
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体位护理:重症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病情较轻或处于缓解期患者适当休息。
2.饮食护理:给予患者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贫血严重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寒战、贫血、出血倾向等症状。
4.用药护理:化疗的患者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快利尿,同时促进尿酸的排泄。
5.基础护理: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定期更换内衣及床单,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
长期卧床患者应按时协助翻身,以免发生压疮。
6.专科护理: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
2)嘱患者每日刷牙,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勤漱口,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擦洗口腔,保持口腔湿润。
3)保持空气清新,定期空气消毒。
7.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信任、融洽的关系,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2.进行健康指导,预防疾病复发,鼓励慢性患者坚持治疗,定期复查。
3.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
血液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血液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概述
血液内科危重病人的护理是一项关键工作,它要求护士具备专
业的知识和技能,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本文档旨在介绍血液
内科危重病人护理的常规操作和注意事项。
常规操作
1. 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和神经系统表现,及时报告异常。
3. 定期检查血液常规、凝血功能和器官功能等指标,以评估病
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4. 给予病人必要的药物治疗,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5. 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定期清洁口腔和气道。
6. 维持病人的水电解质平衡,定期检测血常规和电解质水平。
7. 防止感染的发生,包括采取洁净手术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
等措施。
8. 注意病人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9. 协助病人进行康复护理,包括适当的体力活动和营养补充等。
注意事项
1. 严格执行医嘱,准确记录病人的相关信息和护理措施。
2. 注意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注意护理环境的清洁和安全,预防跌倒、烧伤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4. 与病人及其家属保持有效的沟通,提供必要的护理指导和教育。
5.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研究活动。
以上是血液内科危重病人护理的常规操作和注意事项,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在实际工作中,还需根据具体病情和医嘱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请护士们严格按照规范和流程进行护理工作,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康复。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饮食。
避免食用过硬、带壳的食品。
2、保持口腔卫生,指导患者早晚用软毛刷刷牙,每日早晚及餐后用漱口液含漱3~5分钟。
对已发生口腔溃疡者,应加强口腔护理,正确使用合适的漱口液和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
3、清洁皮肤,定期擦澡更衣。
发现盗汗者,及时擦干并更换干湿的衣裤、床单,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4、做好会阴部及时肛周清洁护理,预防肛周感染;女患者经期加强卫生。
5、观察患者贫血的症状、体征,知道患者合理休息与活动,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6、粒细胞绝对值<0.5X109/L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7、对出血严重者,遵医嘱及时输注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嘱患者安静卧床休息,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先兆,穿刺部位延长按压时间。
8、静脉化疗的患者,注意保护血管,观察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
9、减少陪护和探视,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
督促清洁员每日用0.1%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床头柜、床档和设备带。
患者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
10、多与患者沟通,注意情绪、语言及行为的变化,适时给予心理护理,防止患者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11、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介绍用药及并发症预防的知识二、检查及治疗护理常规骨髓穿刺术护理常规1、术前准备传此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并简要说明穿刺过程,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操作。
备齐所有用物;了解患者出凝血时间检查结果及相关麻醉药的过敏史。
2、术中配合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穿刺过程中应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血压的变化,如发现患者精神紧张、大汗淋漓、脉搏细速等休克症状时,应立即报告一声,包停止穿刺、协助处理。
3、术后护理穿刺后应局部加压,至少需按压5分钟,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知道患者穿刺后72小时内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敷料一旦污染或脱落,及时消除伤口更换敷料,以免污染伤口引起局部感染。
血液科 护理常规(全)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指南执行2、加强对常见症状得观察,包括营养状况,贫血程度,乏力,疲倦,活动后心悸,气促,头晕,皮肤与结膜与粘膜得色泽,出血征象,感染等。
3、了解病人得血象,骨髓象及实验室有关检查结果。
4、根据病情指导病人适当休息,适度活动,并有充足得睡眠时间。
5、按医嘱做好饮食护理,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疾病得能力。
6、加强感染得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病室内得空气,地面与用物表面,每日均应进行消毒处理,严防合并呼吸道感染。
(3)做好口腔,鼻腔,皮肤得清洁与护理,防止局部破损或感染。
(4)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宜住隔离室或层流室。
(5)对接受化疗者,静脉注射时保护血管,药物不可溢于皮下,并鼓励多饮水。
(6)出血严重者,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穿刺与注射部位须加压止血,并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处理,必要时做好输血准备。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瞧患者神志,皮肤,粘膜,口腔,四肢活动情况,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与物品。
2、正确安置患者,对骚动,意识不清得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档。
3、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4、开放静脉通路2条,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5、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6、遵医嘱给予以多参数监护,48-72小时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7、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等、8、护士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用药注意三查十对,杜绝差错得发生。
9、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导尿管,观察并记录尿色,量,性质、 10、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时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严防并发症得发生。
11、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小时小结,24小时总结、12、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同时密切关注化验结果。
13、护士应给予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血液科作为医院中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诊治各种与血液相关的疾病。
在进行护理工作中,遵循一系列的护理常规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以血液科护理常规为题,介绍相关内容。
一、患者安全护理1. 清洁环境:血液科的患者常常具有免疫力较弱的特点,因此,在护理环境上要保持清洁和卫生。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清洁已经成为常规操作,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隔离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类型,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比如,在处理A型肝炎患者时,护士应佩戴手套、口罩等防范性物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预防跌倒:对于年老体弱或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护士应留意其活动能力,及时提供扶手、床栏等设施以保证患者安全。
二、生命体征监测与评估1. 温度监测:体温是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指标之一。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体温监测方法,如腋下测温、口腔测温等,并正确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
2. 脉搏与呼吸监测:通过监测患者的脉搏和呼吸频率,了解其循环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干预。
3. 血压监测:对于血液科患者来说,血压监测尤为重要。
护士应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如选择合适的袖带、确保患者状态安定等。
4. 疼痛评估:血液科患者可能会经历与疾病相关的疼痛,护士需要通过观察和患者的描述来准确评估疼痛程度,并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
三、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1. 观察患者病情:护士在每次交接班和护理过程中,都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观察,包括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药物治疗效果、静脉通畅情况等。
2. 药物管理:血液科患者常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或注射,护士应掌握相关药物的使用、剂量计算和给药方法,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
3. 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需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如进行静脉置管、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四、心理支持与教育1. 心理护理:血液科患者常常面临诊断打击、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和压力等,护士应通过倾听、安慰、鼓励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血液护理常规
血液护理常规
引言
血液护理是医护人员在处理血液样本和输血时必须遵守的一系
列规则和程序。
以下是一些血液护理的常规。
收集血液样本
- 手部消毒:应先用肥皂和温水洗手,然后用消毒剂消毒手部。
- 选择采集点:乙醇消毒后选取最近的血管,一般为尺前动脉、桡动脉、超短静脉和腕静脉。
- 取样:将针头插入选取的血管内,并用注射器吸取所需量的
血液。
测量血糖
测量血糖有两种方法:
- 空腹血糖:指不进食8-12小时后采集的血液进行测量。
- 随机血糖:指在进食后血糖反应达到他峰(进食后1小时)后的任意时间进行血糖测量。
输血
- 超过4小时未用的输血制品要弃置。
- 转移输血制品时,医护人员要彼此核对患者的姓名、住址、输血报告单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 在输血期间,要每小时检查患者的体温、脉率、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输血记录。
- 输血后,要观察患者30分钟,以监测其有无发热、过敏反应等情况。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结论
血液护理是医护人员必须要熟知的规范和程序,只有做好血液护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以上介绍的是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人民医院护理部内科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人民医院护理部内科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有贫血、皮肤黏膜出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等。
1、按内科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
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呕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5、药物观察观察药物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6、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
尽量减少和避免肌内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7、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牙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
8、肛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每天便后清洁肛周或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9、健康指导是病人掌握与本病有关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护理,树立治疗信心。
10、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减少或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第五章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第五章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1)第一节淋巴瘤护理 (1)第二节急性白血病护理 (3)第三节过敏性紫癜护理 (5)第四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 (7)第五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护理 (8)第六节多发性骨髓瘤护理 (10)第七节缺铁性贫血护理 (11)第八节溶血性贫血护理 (12)第九节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 (14)第十节 POEMS综合症护理 (16)第十一节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护理 (17)第十二节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护理 (19)第五章血液内科护理常规第一节淋巴瘤护理淋巴瘤是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
根据病理组织学的不同,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瘤的病因不详,遗传、病毒、环境等共同组成了致病因素。
临床表现可分为淋巴结受累和节外组织和器官受累。
全身表现为发热、盗汗及体重下降。
淋巴结受累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包括浅表淋巴结肿大和深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常见。
一般常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一、护理措施(一)病人可以活动,适当休息,严重贫血、出血、感染者应卧床休息。
(二)给与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性饮食,并补充足量水分,勿食带刺及坚硬的食物。
(三)保持病室环境清洁、舒适,每日通风换气2次,每次30分钟。
(四)保持口腔、皮肤的清洁,进食后使用洗必泰漱口水漱口,定期沐浴,更换内衣。
(五)保持排便通畅,便后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六)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若发生剧烈头痛、呕血、便血等及时报告医师,做好急救准备。
(七)对于纵隔受累或有肿瘤压迫症状的病人,给与半卧位,高流量氧气吸入,备好气管切开包。
(八)健康指导1. 遵医嘱定期化疗,按时门诊复查、随诊。
2. 预防感染,少去公共场所,外出戴口罩。
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
3. 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食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定时排便。
4. 注意休息,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5. 学会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皮肤有出血点、淋巴结肿大等及时就诊。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和易消化的饮食;化疗期间或食欲不振时,给予清淡软食;胃肠道出血者按医嘱禁食;2、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或治疗护理,遵医嘱正确采集各种血液和体液标本,高热患者采集血液标本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3、活动与休息护理贫血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中度贫血或慢性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气促是给予氧气吸入;4、感染的护理①高热者予冰袋物理降温,避免乙醇擦浴及应用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退热药物;及时更换被服,并注意保暖,以免受凉感冒;②坚持定期环境消毒,限制探视,白细胞底下时可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有条件者入住洁净层流室,防止交叉感染;③鼓励并指导患者早晚刷牙,宜用软毛牙刷,坚持用漱口液漱口;对牙龈出血的患者,口腔护理2次/d;④注意肛门及外阴部的清洁卫生,便后及每晚睡前用1:5000PP粉溶液坐浴,防止肛门周围脓肿;5、出血的护理出血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局部注射;鼻腔出血者可给予1%麻黄碱棉球局部压迫止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咳嗽和便秘;遵医嘱输成分血或血小板,严密观察输血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6、化疗的护理化疗期间,注意保护患者静脉,避免药物外渗,严格遵守用药的顺序、时间、剂量,观察化疗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强利尿以促进尿酸的排泄,防止出血性膀胱炎、尿酸性肾病等;第二节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一、概念:急性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及外周血中出现异常的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侵润各种脏器、组织,正常造血机制受到抑制;急性白血病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两大类;二、临床特点贫血、发热、出血及器官组织侵润;三、护理措施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保证休息与睡眠;根据病情适当休息,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3、心理护理1热情帮助、关心患者;让患者认识珍惜生命的重要意义,建立起战胜的信心;2向家属及患者介绍白血病有关知识;3阐述化学药物治疗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手段;让家属了解所用的化疗药物、剂量、副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合并感染、出血、血尿、脱发等;了解定期化验血象,骨髓、肝、肾功能、脑脊液等的必要性,以及患者所处的治疗阶段;使患者能积极接受治疗,使治疗方案有效进行;4定期召开患者陪人座谈会,让患者及家长交流与护理、治疗配合的经验,讲述不坚持治疗带来的危害;让初治者看到已治愈者的健康状况、从而增加治愈的信心;二专科护理:1、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口腔、咽喉、腋下、会阴、肛周的皮肤粘膜有无红肿感染的征象;全身皮肤粘膜有无瘀点和瘀斑;2观察有无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及血尿、黑便等出血症状;观察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视乳头水肿、颈项强直甚至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表现;观察骨与关节疼痛情况;观察有无头痛、发热、肢体瘫痪等鞘内注射并发症;3输血的患者,注意观察T、P、R、BP及尿量及颜色、皮疹、腰痛的变化,注意有无发热、过敏、溶血、心衰等严重输血反应发生;2、积极预防感染:每日监测体温的变化,加强口腔、皮肤及肛周护理;当中性粒细胞≤0.5X109/L时,进行保护性隔离,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空气和地面消毒,医护人员严格无菌操作及手卫生消毒,谢绝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3、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禁止使用酒精;4、预防出血:每日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症状体征,进行各种穿刺后延长按压时间,告诫病人避免受伤,刷牙时应使用软毛牙刷,勿剔牙、挖鼻及进食粗糙食物,预防便秘;同时告诉病人一有头痛、视力改变应立即报告;5、化疗药物的护理:1注意保护血管,使用化疗药前后给与生理盐水冲管,确定针头在静脉内方能注入药物;一旦发生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入,由原部抽取3-5ml血液以除去一部分药液,局部进行封闭,72小时冷敷;2化疗期间要预防尿酸性肾病的发生,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每次小便后检查是否有血尿;3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的护理:推注药物宜慢,注毕去枕平卧6h,防止脑脊液外流引起的低血压性头痛;注意观察有无发热等其他并发症发生;6、确诊为颅内出血,要立即遵医嘱予脱水剂,头戴冰帽,输注血小板;四、健康教育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防止损伤;2、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保持乐观情绪;为病人提供清洁、安静、空气新鲜的环境;积极预防感染和出血,防治疾病复发;3、按医嘱用药,教会病人和家属坚持巩固治疗和定期门诊复诊的重要性;学会对颅内出血、脑膜白血病及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如有不适,随时就诊;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一、概念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进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依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和发病缓急将再障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二、临床特点严重的的贫血、出血和感染为其主要特征;根据症状发生的急缓、贫血的程度,可分为重型再障和慢性再障;1、重型再障起病急、进展快、贫血进行性加重,伴明显乏力、头晕、心悸,出血部位广泛,皮肤、肺部严重感染;2、慢性再障起病慢,进展相对缓慢,贫血为主要表现,出血、感染较轻;三、护理措施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心理护理:因起病急、病情重,病人的精神负担重,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2、在急性期,病人严格卧床休息;在病情稳定后可适当活动;3、饮食:宜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品;高热或消化道出血病人应选择无渣半流或流质饮食,如稀饭、汤面等;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禁食;4、吸氧;严重贫血应给予吸氧;二——专科护理:1、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皮肤粘膜、鼻腔、牙龈出血症状以及关节腔和肌肉深部血肿现象;2观察颅内出血症状,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呼吸急促、视力模糊、瞳孔大小不等甚至昏迷;4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遵医嘱监测血压、血糖、尿糖、白细胞计数;5输血的患者,注意观察T、P、R、BP及尿量及颜色、皮疹、腰痛的变化,注意有无发热、过敏、溶血、心衰等严重输血反应发生;2、预防感染:1每日监测体温的变化;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的清洁,每日饭前,饭后用漱口液漱口;3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更衣;勤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肌内,静脉注射时,局部要严格消毒;女病员尤其应注意会阴部清洁;4肛周护理:睡前,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每次15—20min;5预防外源性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定时开窗通风,用紫外线照射每日2次,每次60分钟,预防交叉感染;当中性粒细胞≤0.5×109/L 时,行保护性隔离;3、预防出血:1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症状;2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应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防止身体受外伤;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应绝对卧床休息;3皮肤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保持床单平整,避免皮肤摩擦及肢体受压,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尽量避免人为的创伤;4鼻出血的预防:指导病人勿用手挖鼻孔和用力擤鼻,鼻腔干燥时,可用棉签蘸少许石蜡油或抗生素软膏轻轻涂擦,防止干裂出血;5口腔及牙龈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指导病人用软毛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以防止牙龈损伤;6内脏出血的护理:消化道出血者,可进食温凉的流质饮食:大量出血应禁饮食;7眼底及颅内出血的护理:眼底出血时,应减少活动,卧床休息,嘱病人不要揉擦眼睛,若病人突然视力模糊,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提示颅内出血的可能,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随时吸出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遵医嘱进行抢救;8遵医嘱给予输血或输血小板;四、健康教育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定期门诊复查血常规;2、积极预防感染,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3、加强自我防护,避免皮肤、粘膜损伤;衣着稍宽大,避免进食粗硬食物;4.遵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避免使用对造血系统有害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第四节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一、概念由于体内储存铁包括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属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 二、临床特点常见症状为头昏、乏力、心悸、皮肤黏膜苍白、注意力不集中、毛发干燥无光泽、口腔炎等;三、护理措施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适当的休息和活动:休息可减少组织氧的消耗;根据患者贫血程度及发生原因和速度制订合理的休息与活动计划,减少患者机体耗氧量;其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当自测心率大于100次/min时,应停止活动;2、饮食护理: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含铁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动物肝、肾、瘦肉、蛋黄、豆类、紫菜、海带、木耳、香菇等;二专科护理1、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组织缺氧症状,活动后心悸气促,皮肤粘膜苍白,全身肌无力、低热、记忆力下降、耳鸣失眠甚至昏迷;2观察组织缺铁的表现,儿童和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不足、易怒、易动、兴奋、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咽下困难或咽下时受阻感和异食癖;3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干燥、无光泽和角化、毛发无光泽易断裂和易脱、指甲扁平或呈勺状现象;4用药期间观察有无发热、寒战、皮痒,中心粒细胞减少,出血和血清病样等不良反应;2、用药护理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制剂应饭后服用,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铁剂注射时宜深部注射,速度应缓慢,剂量要准确,经常更换部位促进吸收,避免硬结形成;液体铁要用吸管,服后漱口,以免将牙齿染黑,同时忌饮茶,以免茶中鞣酸与铁结合成不溶性铁,避免与牛奶同服,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口服铁剂大便可呈黑色,属正常现象,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四、健康教育1、注意保暖和个人卫生,预防感染;注意休息和营养;轻度贫血者可照常工作,中度以上贫血活动量应以不加重疲劳感或其他症状为度,待病情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2、加强营养,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豆类等;3、正确指导病人服药,向病人说明贫血纠正后继续口服铁剂半年的意义铁剂治疗1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网织红细胞数增加可作为有效的指标,约8~10周血红蛋白达正常之后,病人仍需继续服用铁剂1个月,6个月时再服药3~4周,以补足体内贮存铁;,定期门诊随访,监测血象;第五节血友病护理一、概念血友病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特点为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终生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主要表现为出血,以软组织、肌肉和负重关节出血为特征; 二、临床特点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出血常发生于负重的大关节腔内膝、踝、肘、腕、髋、肩关节和负重的肌肉群内肱三头肌、股四头肌、腓肠肌、腰大肌;尚可发生内脏出血或致命的颅内出血;反复关节腔内出血是本病的出血特征之一,且常致关节腔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造成关节畸形和残疾;三、护理措施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卧床休息;2、禁食硬及刺激性强的食物;3、防止外伤,避免因局部皮肤、粘膜、关节受损后造成出血不止;二专科护理1、病情观察要点1注意观察尿、痰、便的颜色;了解病人的血凝分析的情况,2注意皮肤、粘膜的改变,观察出血部位和范围;内脏出血时要注意观察出血量和出血是否停止;2、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抑制血小板或使血小板减少的药物,以防加重出血;3、关节或深部组织血肿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固定,给予冰袋冷敷或采取绷带压迫止血;有活动性出血部位加压止血,测量血肿范围、带血敷料重量,以估计出血量;4、输注凝血因子的护理;凝血因子取回后,应立即用输血器输注;观察T、P、R、BP及尿量及颜色、皮疹、腰痛的变化,注意有无发热、过敏、溶血、心衰等严重输血反应发生;四、健康教育1、本病为遗传性疾病,需终生治疗;2、避免从事易引起受伤的工作和活动;3、教给病人及家属出血的急救处理方法,有出血时及时就医;4、避免服用阿司匹林或任何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第六节淋巴瘤护理一、概念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本病在我国以20—40岁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持续性或周期性发热,部分病人有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亦可发生带状疱疹以及各组织器官受累等;二、临床特点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和局部肿块、体重下降、发热、夜间盗汗及皮肤搔痒;三、护理措施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早期患者可适当活动,有发热、明显浸润症状时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消耗,保护机体;2、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二专科护理1、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全身症状如贫血、乏力、消瘦、盗汗、发热、皮肤瘙痒、肝脾肿大等;2观察淋巴结肿大所累及范围、大小;严密观察有无深部淋巴结肿大引起的压迫症状,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引起咳嗽、呼吸困难、上腔静脉压迫症,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3观察有无骨骼浸润,警惕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症的发生;1、高热时遵医嘱用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注意病人的降温反应,避免发生虚脱;2、骨骼浸润时要减少活动,防止外伤,发生病理性骨折时根据骨折部位作相应处理;3、观察放疗局部皮肤反应,有无发红,痒感,灼热感;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剪短指甲,避免用手瘙抓;局部皮肤有发红,痒感时,应及早涂药膏以保护皮肤;4、加强皮肤和口腔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紫外线消毒,限制陪护,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四、健康教育:1、注意保暖,各种感染;2、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3、遵医嘱坚持治疗,定期复诊;第七节过敏性紫癜护理一、概念过敏性紫癜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可同时出现皮肤水肿、荨麻疹等过敏表现;二、临床特点1、单纯型主要表现为皮肤瘀点,多见于下肢及臀部;紫癜常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瘀点可融合成片或稍高出皮肤表面,可反复发作;2、腹型表现为脐周或下腹痛、恶心、呕吐、便血或腹泻;腹部可有压痛,但无肌紧张和反跳痛;3、关节型以关节疼痛和肿胀为主,多见于膝、踝、肘、腕和髋等关节;4、肾型一般多在紫癜发生后1周出现血尿、蛋白尿,有时有管型尿和浮肿;5、混合型两种以上类型并存;三、护理措施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防止精神刺激;防止昆虫叮咬;去除可能致病的过敏原;2、注意保暖,控制和预防感染;3、注意饮食,应禁食生葱、生蒜、辣椒、酒类等刺激性食品及肉类、海鲜,应避免与花粉等过敏原相接触;二专科护理1、病情观察及症状护理1紫癜型:观察皮肤紫癜的部位及范围、消长情况,勿用手搔抓,避免外伤;2关节型:观察关节红、肿、热、痛情况,减少关节活动;3腹型:有消化道出血者应记录便血量,听肠鸣音,肠鸣音活跃可能再次便血,肠鸣音消失警惕肠梗阻;如有无阵发性腹部绞痛、呕血及大便的次数、性状、颜色等,并同时测量脉搏及血压,观察是否有胃肠道大出血、4肾型:注意观察尿色、尿量及有无浮肿、高血压,定期做尿常规检查,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表现;四、健康教育1、避免与易引起过敏的药物,食物等接触;2、预防感染;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3、定期门诊复查,不适随时就诊;第八节多发性骨髓瘤护理一、概念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骨髓内有异常浆细胞或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血清出现单克隆免球蛋白,尿内出现本周蛋白,最后导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临床表现主要有骨痛、胸腰椎破坏压缩、压迫脊髓导致截瘫、感染、高粘滞性综合征、出血倾向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肾功能损害以及对细菌性感染易感性增高等;二、临床特点骨骼肿块、骨痛、骨质破坏、骨质疏松、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尿蛋白、尿钙增多;三、护理措施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加强护理;2、平日应睡硬板床,保持身体的生理弯曲,减少体重对骨骼的压力;不做剧烈活动,防止骨骼横断;3、指导,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低蛋白质、低钠饮食,同时增加摄水量;二专科护理1、病情观察要点(1)注意患者疼痛的部位及疼痛的性质;(2)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血象变化;3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小板变化及有无出血的症状和体征,如皮肤有无瘀点瘀斑,牙龈有无渗血,大小便颜色,有无头痛,视力模糊等;2、严密观察出血倾向,去除能引起出血的因素;3、积极预防感染;4、骨痛的护理1观察疼痛部位、形式、强度、性质、持续时间等并做好记录;2减少疼痛刺激,取舒适卧位,防止因姿势不对造成肌肉、韧带或关节牵扯而引起疼痛;3药物止痛注意选择合适的止痛剂及给药途径;了解止痛剂的有效剂量及使用时间,正确预防其副作用;5、贫血的护理1轻度贫血可适当活动,应避免劳累,重度贫血应绝对卧床休息;2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3对于极度虚弱者,应协助完成生活护理;四、健康教育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2、加强营养,积极预防感染;3、按医嘱用药,定期门诊复查血象,如有不适,随时就诊;第九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护理一、概念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与出血,红系、粒系和巨核系出现病态造血,因在病程中有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高度危险,过去曾将该综合征称为白血病前期,平均发病年龄为60~75岁;二、临床特点鼻出血、鼻衄、乏力、肝脾肿大、关节肿痛、粒细胞减少、淋巴结肿大、颅内出血三、护理措施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严重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活动,注意安全;2、心理护理;3、贫血伴心悸气促时遵医嘱给予吸氧;4、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二专科护理1、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有无鼻腔、牙龈、消化道和皮下出血情况;2观察体温变化及有无口腔炎、舌炎、胃炎等感染的情况;3注意生命体征即神志、面色变化;4有贫血或化疗的患者,注意有无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胃肠道反应;5定期监测血象,注意有无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下降、咳嗽、发热等严重感染症状;2、高热时给与物理降温,禁止使用酒精;3、预防出血每日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症状体征,进行各种穿刺后延长按压时间,告诫病人避免受伤,刷牙时应使用软毛牙刷,勿剔牙、挖鼻及进食粗糙食物,预防便秘;4、观察用药后的副作用,如出现痤疮、毛发增多,女性病人停经等症状;四、健康教育1、避免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2、预防感染和出血,3、适当锻炼,增强体质;4、加强营养;5、坚持治疗,不擅自停药,按时复诊;第十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一、概念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且大多由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损伤增加,临床表现为自发皮肤黏膜出血的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二、临床特点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胃肠及泌尿生殖道出血,女性月经量增多等症状;三、护理措施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监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应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应绝对卧床休息;2、饮食合理:依据病情选用流质、半流质少渣饮食;二专科护理1、病情观察要点1注意观察紫癜分布部位、性状,关节肿痛情况;2注意观察尿色及尿量,并监测患儿体质及血压,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表现;3注意患儿如有无阵发性腹部绞痛、呕血及大便的次数、性状、颜色等,并同时测量脉搏及血压,观察是否有胃肠道大出血;2、用药护理首选糖皮质激素,讲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3、出血的预防和护理1皮肤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保持床单平整,避免皮肤摩擦及肢体受压,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尽量避免人为的创伤;2鼻出血的预防:指导病人勿用手挖鼻孔和用力擤鼻,鼻腔干燥时,可用棉签蘸少许石蜡油或抗生素软膏轻轻涂擦,防止干裂出血;3口腔及牙龈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指导病人用软毛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以防止牙龈损伤;4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消化道出血者,可进食温凉的流质饮食:大量出血应禁食;5眼底及颅内出血的护理:眼底出血时,应减少活动,卧床休息,嘱病人不要揉擦眼睛;若病人突然视力模糊,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提示颅内出血的可能,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随时吸出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遵医嘱进行抢救;6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其功能的药物;如:阿斯匹林;7便秘、剧烈咳嗽会引起颅内压增高,要积极预防;4、遵医嘱输丙种球蛋白、血小板;做好输血的观察与护理;四、健康教育1、注意休息和营养,增强体质;2、预防感染,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的人群聚集的地方;3、避免使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其功能的药物;4、定期门诊复查,出现皮肤粘膜出血应及时就诊;。
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饮食。
避免食用过硬、带壳的食品。
二.保持口腔卫生指导患者早晚用软毛牙刷刷牙,每日早晚及餐后用漱口液含漱3~5分钟。
对已经发生口腔溃疡者,应加
强口腔护理,正确使用合适的漱口液和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
三.清洁皮肤,定期擦澡更衣。
发热盗汗者,及时擦干并更换汗湿的衣裤、床单,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四.做好会阴部及肛周清洁护理,预防肛周感染;女性患者经期加强卫生。
五.观察患者贫血的症状、体征,指导患者合理休息与活动,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六.粒细胞绝对值<0.5*109/L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七.对出血严重者,遵医嘱及时输注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嘱患者安静卧床休息,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先兆,穿刺部位XX按压
时间。
八.静脉化疗的患者,注意保护血管,观察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
九.减少陪护和探视,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
督促清洁员每日用0.1%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床头柜、床
档和设备带。
患者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
十.多与患者沟通,注意情绪、语言及行为的变化,适时给予心理护理,防止患者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十一.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介绍用药及并发症的知识。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病情轻或缓解期病人适当休息,病情严重者,需卧床休息。
3、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贫血严重者给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是否有贫血、出血倾向、发热、寒战等症状,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防止发生外伤,大出血的病人随时测量脉搏、呼吸及血压,并做详细记录。
随时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物,以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5、耐心细致地作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忧虑,使其振奋精神,密切配合治疗。
6、病室环境保持清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粒细胞缺乏症的病人,应住隔离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限制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
7、定期更换衣服及床单,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长期卧床病人应定期翻身,以免发生褥疮。
8、嘱病人每日刷牙,有出血倾向或牙龈炎的病人,用大头棉签擦洗口腔。
应勤漱口,有溃病时可涂2%碘甘油、锡类散、冰硼散等。
9、使用化疗药物或放射治疗的病人,要注意观察疗效及反应,并嘱病人多饮水,加强利尿促进尿酸的排泄。
10、按医嘱准备并协助医生做好各种治疗,同时留取标本及时送检。
11、对住院病人进行卫生宣传教育,鼓励出院病人坚持治疗,定期复查,预防疾病复发。
二、贫血1、执行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轻度贫血者适当休息,重度贫血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在蹲、卧位后,不宜骤然坐、立,以免发生脑缺氧而引起晕厥,极度贫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含无机盐丰富饮食,按照贫血原因选用富含某种造血因子的饮食。
嘱病人食用瘦肉、豆类、肝、肾、新鲜水果及蔬菜等。
4、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5、病人抵抗力较弱,易发生口腔感染,故应注意口腔卫生,饭前饭后、晨起、睡前漱口。
有溃疡时可用抗菌素溶液漱口。
口腔出血时用消毒棉签代替牙刷,以免口腔感染。
6、按时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并涂油滋润以防止皮肤干裂发生出血或引起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一)所有内科病员,原则上都应卧床休息。
(二)入院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以后每日2次。
体温在37.5o C以上者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有突然升高者应复查核对,密切观察体温者随时测量并记录。
新病人测血压及体重(重症例外)1次,其他按医嘱执行。
(三)护理按病情分特别护理和一、二、三级护理:1、特别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要随时进行抢救的病人。
派专人昼夜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备齐抢救用品,随时准备抢救,及时准确地填写特别记录。
2、一级护理:适用于病危、危重及极度虚弱的病人,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高热、昏迷、抽搐的病人,心力衰竭、严重呼吸困难、肝肾功能衰竭者等,病人的一起活动需护士协助。
护士每15分钟至半小时巡视1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二级护理:适用于病危、病重期已渡过,症状减轻,病情好转但仍需卧床休息者,如慢性病及年老体弱的病人,在床上可以自理但不能下床活动的病人。
护士每小时巡视1次,了解三情(疾病、思想及饮食情况),递送大小便器。
4、三级护理:适用于轻症等待检查的病人,恢复期和慢性病好转期已可下床活动且生活能自理的病人。
护士每日巡视3—4次,观察病情。
轻病人可适当到室外散步。
(四)病人入院后,于当日流出大、小便,并送病房化验室做常规检验。
按照医嘱执行的大、小便化验,于次晨留出标本。
(五)每天下午记录大便1次,有次数增多者通知主管医师进行处理。
3天无大便者,可常规给番泻叶10g代茶饮。
必要时可灌肠通便。
(六)每周测量体重1次(重症例外)。
(七)按医嘱给予饮食,并进行饮食指导。
病人家属、亲友送来的食物需经办公室护士检查后方可使用。
病人之间不得互换食物,以免交叉感染。
(八)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个人卫生处理。
一般冬季每周沐浴或擦澡1次,夏季每周3次。
洗发每两周1次,夏季每周1次。
剪指甲每周1次。
(九)卧床病人应预防褥疮,并做好口腔护理。
(十)病室应保持整齐、清洁、安静、舒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P1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P2 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P3 第四节出血性疾病…………………………………….…...P4 第五节白血病……………………………….……………...P5 第六节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护理………………………….P6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有贫血、皮肤黏膜出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等。
1.按内科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
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5.药物观察: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6.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尽量减少和避免肌内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7.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牙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
8.肛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每次便后清洁肛周或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9.健康指导:使病人掌握与本病有关的基本知识,加强
心理护理,树立治疗信心。
10.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减少或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急、头晕眼花、纳差、腹胀、舌炎、口角炎等。
其病因为慢性失血,铁吸收不良,摄入铁不足或需铁量增加。
实验室检查示血清铁低于10.7/μmol/L。
1.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中度贫血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血红蛋白40g/L以下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补充营养和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肉类、动物血、香菇、肝、豆类、蛋黄、菠菜等,要注意多样化及均衡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贫血的一般症状,如全身倦怠,头晕,皮肤、黏膜苍白,心悸,呼吸困难,水肿等。
5.药物护理:口服铁剂宜饭后服用,避免与茶、咖啡、蛋类、乳类等食品同时服用。
口服液体铁剂时应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
注射铁剂应采取深部肌内注射,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静脉注射铁剂的速度宜缓慢,匀速,备好急救药
品以防发生过敏性休克。
6.输血护理:输血治疗时,应做好输血前准备并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7.健康指导:重度贫血病人注意卧床休息,增强营养,纠正偏食习惯,多食用含铁多的食物。
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类贫血。
特征为外周血中全血细胞减少,伴低增生性骨髓,骨髓造血组织被脂肪组织替代,造血细胞过度减少。
急性再障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
慢性再障发病缓慢,以贫血表现为主,感染、出血均较轻。
1.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活动与休息:根据贫血的程度适当休息和活动,重度贫血者绝对卧床休息。
3.病情观察:急性型观察发热、出血部位及程度,警惕严重感染和颅内出血。
慢性型应观察贫血程度、药物疗效及有无转为急性型倾向。
4.发热护理: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避免用酒精擦浴。
5.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全身皮肤清洁卫生,预防口腔、阴部、肛周感染。
6.健康指导:告知如何预防感染和出血,指导正确服药。
避免接触对造血系统有损害的化学、物理因素和药物,定时复诊。
第四节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hemorrhagic disorders)是止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不易止血的一组疾病。
根据发病机制,临床上将该疾病分为3类,即血管壁异常、血小板异常、凝血因子异常。
临床上常见病有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1.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活动与休息:有出血倾向时应卧床休息,对关节型病人在出血停止、关节消肿后应鼓励下床活动。
3.饮食护理:依据病情选用流食、半流食或普食,宜软食少渣,防止消化道出血。
4.病情观察:内脏出血要注意观察出血量和出血是否停止;皮肤黏膜出血注意观察出血部位、范围;眼底出血要警惕颅内出血。
5.预防出血: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延长出血时间的药物。
除去过敏原污染,如食物或药物过敏因素,执行操作时动作应轻缓,避免损伤组织发生出血。
6.健康教育:保持大便通畅,不剧烈咳嗽及活动,避免身体挤压和碰伤,定期复查血小板,有出血倾向及时就诊。
第五节白血病
白血病(1eukemia)是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原始和幼稚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疾病。
临床表现贫血、出血、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机体各组织、器官所产生的相应表现。
临床上按白血病形态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化疗原则为强烈联合药物诱导和缓解后早期强化及维持治疗,选择治疗方案个性化。
1.按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卧床休息,防止晕厥。
3.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化疗期间以清淡饮食为主,防止口腔黏膜破溃出血。
4.病情观察:注意出血部位及程度,如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颅内出血早期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紧急处理。
5.发热护理: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禁用酒精擦浴。
6.化疗护理:注意观察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局部血管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等。
7.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每天定时紫外线消毒30分钟,病人粒细胞数低于500/μl时,应安排单人房间进行保护性隔离,避免受凉,防止交叉感染。
做好口腔、鼻腔、皮肤及肛周护理,防止感染。
8.健康指导:使病人掌握疾病知识,保持乐观精神,坚持按期维持治疗及强化治疗,定期随访血象,若有发热、出血、关节疼痛等应及时就诊。
第六节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护理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是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临床表现以贫血为主,可合并有感染和出血倾向。
血液学特点是周围血表现为一系,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骨髓大多增生活跃,少数病例增生低下,有两系或三系造血细胞呈病态造血。
评估要点
1.病情评估
(1)生命体征
(2)贫血程度及面色。
(3)有无乏力,头晕,心悸,体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
2.心理状况。
3.自理能力。
4.护理措施
(1)根据病情评估病人活动能力,适当休息,注意活动中体力变化,加强保护,避免意外,病情危重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应按医嘱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强过硬带刺的饮食
(3)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对需要隐瞒病情的病
人应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对于病危或终末期家属,应予特别的关切,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安排好探视
(4)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减少细菌附着,严格消毒制度,定时空气消毒和细菌培养监测(5)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更换内衣,保持口腔清洁,三餐后漱口,便后坐浴,保持肛周清洁
(6)观察用药反应
(7)病人常表现悲观焦虑甚至绝望,恐惧,护士应给予病人更多的同情关怀,帮助病人建立积极的情绪,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5.健康指导
(1)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又称难治性贫血,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使病人在舒适的环境中保持乐观情绪。
(2)安排适宜的养病方式,保证足够的睡眠。
(3)注意个人卫生,少去人群拥挤的地方,减少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