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现状浅析
县耕地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县耕地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远安县耕地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耕地红线必须严防死守。
随着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占用耕地日益增多,耕地数量逐渐减少,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如何加强全县耕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严守耕地红线,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远安县土地与耕地利用现状二、耕地保护存在问题(一)撂荒现象严重。
通过高清图发现,许多土地片块面积小、分散,部分片块交通也不便,大型机械耕作困难。
加上农产品价格不乐观,农业靠天收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种地效益比较低,很多青壮年外出经商务工,或到就近的企业务工,农用物资如肥料、种子、农药、农膜的涨价,致使本来就收益不大的传统农业更无利可图,目前在家直接从事传统农业的多数人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和妇女,没有机会和能力应用新技术、采用良种良育良法。
有的家庭劳动力不足,耕种难度大的地块就放弃了,从而造成了部分耕地荒芜。
虽然国家实施了免征农业税、发放种粮补贴等措施,仍不能调动部分群众种田的积极性,仍然存在耕地撂荒现象。
(二)法律意识淡薄。
近年来,国家和省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了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但是,在具体的耕地保护工作中,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认为土地是自己的,想搭就搭,想建就建,造成违法用地多发;少数地方为引进招商引资企业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存在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
我国一直以来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已深入人心。
但是在以往的耕地保护工作中,只是看重耕地数量的保护,对质量的认识还不够,直接导致了“占优补次”、用养失调等诸多耕地质量问题的出现。
(三)职能未能发挥。
我县信息员制度虽已建立,但功效不明显。
目前,绝大部分信息员都是由村两委或社区居委干部兼职,行政事务比较多,不愿得罪人,导致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责任心、主动性不强。
(四)保护标志不全。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问题概述耕地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
然而,目前我国在耕地保护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存在问题分析1. 地力逐渐下降由于过度耕作、过度施肥和不合理管理等原因,部分地区的耕地土壤质量正在逐渐下降。
土壤退化导致作物产量减低,且需要更多的化肥和农药来维持正常生长。
对策:- 加强土壤调查与监测:定期开展土壤状况调查与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各地区的土壤健康状况。
- 优化施肥措施:通过科学施肥技术来避免过度施用化肥造成污染,并恢复土壤自身养分循环能力。
- 推广有机农业:鼓励并支持有机农业种植模式,在减少化学物质使用同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2. 耕地面积减少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建设用地或者工业园区。
耕地面积减少导致了粮食生产能力下降,给粮食安全带来威胁。
对策:- 严格限制非农化使用:加强土地管理,确保符合规定的农用地不会转化为非农化用途。
- 提高城市建设效率:优先利用现有城市闲置土地进行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能。
- 实行耕地保护补偿机制:通过经济激励措施鼓励乡村经济发展,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增加农民收入。
3. 农田水源受污染随着农药、肥料等的过度使用以及废弃物排放等原因,许多耕田水源出现了质量问题。
这些污染物会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和人们身体健康。
对策:- 强化环境监管: 加大对农药、肥料使用及废弃物处理方面的监管力度,严禁违法排放。
- 推广循环利用技术: 鼓励推广灌溉水、农田排水的循环利用技术,减少对地下水和河流水资源的依赖。
-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对环保意识的重视程度,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农药、肥料,并教授废弃物妥善处理知识。
4. 土地承包权不明确在一些地区,由于土地承包权不明确或发生纠纷等问题,造成了耕地被闲置或者流转出去。
这种情况严重浪费了耕地资源。
对策:- 健全法律制度:建立起健全的土地承包与流转制度,明确各方的权益与义务。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总结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总结一、引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利用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促进耕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现状分析1. 耕地面积逐渐减少随着城市扩张和工业用地的不断占用,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80年代的2.5亿亩减少到目前的2.1亿亩,这对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2. 耕地质量下降过度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措施导致了大量土地的质量下降。
农业化肥的过度使用、农药残留和土地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优化措施1. 加强耕地保护政府应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和监管。
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加强耕地立法,严禁将耕地用于非农业用途。
同时,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及时发布耕地面积和质量的监测结果,提高社会公众对耕地保护的关注度。
2. 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精准施肥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3. 实施耕地轮作制度建立健全耕地轮作制度,遵循不同地区和不同耕地类型的轮作规律。
通过轮作制度,可以更好地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减少土壤的退化。
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和耕地特点,推动多种农业方式的融合发展,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4.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适度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空间。
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5.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村的土地流转,促进耕地集约利用。
耕地保护交流研讨材料
耕地保护交流研讨材料耕地保护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维系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发展、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
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耕地资源,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举办了众多的耕地保护交流研讨会,以期推动耕地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
耕地保护交流研讨材料:一、耕地保护现状分析首先,耕地资源的减少和质量下降已经成为严重问题。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每年因城镇建设、工矿用地、交通建设、旅游开发等因素造成耕地减少的面积高达数十万公顷,农村土地的中性化、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其次,耕地保护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利益驱动等原因,存在部分地区对耕地保护重视程度不高、措施落实不力的情况。
同时,由于耕地质量的下降,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导致耕地流转、转非农等问题频发。
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首先,耕地保护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
粮食是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保护耕地资源,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保持国家安全尤为重要。
其次,耕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相关。
农田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
同时,耕地保护也可以减少工业污染对土地的影响,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三、加强耕地保护的对策和措施首先,推行科学规划和土地管理。
通过制定耕地保护规划,明确划定耕地红线和功能区,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保护好耕地资源。
同时,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土壤修复工作,提高耕地质量。
其次,加大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
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力度打击非法转耕、占地等行为。
同时,建立健全耕地征地补偿制度,确保农民通过流转等方式进行种植。
最后,加强耕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社会公众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共同参与到耕地保护中来。
落实耕地保护调研报告
落实耕地保护调研报告落实耕地保护调研报告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也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
为了加强对耕地的保护,我们对当前耕地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现状分析1.耕地减少的现象仍然存在。
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耕地被用于建设工程、工业用地和居住区,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尤其是黄金种植地区的耕地减少更加明显。
2.农业现代化对耕地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需要提高耕地质量,但目前许多耕地仍然存在土地退化、污染等问题,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
3.耕地流失问题突出。
农村土地流转、拆迁等问题导致大量良田流失,这对粮食安全和乡村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1.政策执法不到位。
耕地保护的政策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完善,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等问题,导致耕地保护效果不明显。
2.农民对耕地保护的意识有待提高。
部分农民缺乏对耕地保护的意识,随意破坏耕地环境,这不仅加剧了耕地的退化,也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3.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保护耕地的有关政策不完善、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导致耕地流失现象严重。
三、解决思路1.加强政策执法。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并加强对耕地保护政策的宣传和执行,提高执法力度,确保政策得以有效落实。
2.加强农民的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农民对耕地保护的意识,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
3.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研究和改进,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减少耕地流失现象。
4.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大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确保耕地质量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四、落实情况近年来,政府已经意识到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并加大了对耕地的保护力度。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农民对耕地保护的意识也有所提高。
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
3
加强补充耕地质量验收
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完善后续管护和再评价机制,确保补充耕地质量。
4
退化耕地治理
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
5
严厉打击非法占用
耕地保护任务
当前,全国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15.46亿亩。这些任务已分解下达至各省(区、市)。
二、耕地保护措施
措施编号
保护措施
具体内容
1
健全保护制度体系
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2
改革占补平衡制度
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行为,持续整治“大棚房”等问题。
6
分类整改复耕
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耕地“非粮化”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
7
推进撂荒地利用
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
8
考核经济奖惩机制
建立与耕地保护任务直接挂钩的考核经济奖惩机制,推动南方省份有序恢复
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通过建设用地总量管控、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0
鼓励公众参与
鼓励公民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对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
一、我国耕地现状
项目
描述
耕地总量
2024年我国耕地总量达到19.14亿亩,仅占世界总量的9%,且质量总体不高。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问题的背景和现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资源面临严重的压力。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然而,耕地保护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城市扩张导致大量农用地被城市用地取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田被用于建设道路、楼盘和工厂等,导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同时,城市建设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威胁到农田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其次,非农产业的发展使得农民转产或流失农业用地。
随着工业化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农民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
这导致了农田的荒芜和农业劳动力的流失,使得耕地得不到有效利用。
再者,大规模工程建设和土地整治项目破坏了耕地的完整性。
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如水利、交通和能源等,需要大量土地用于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破坏农田的一体性,导致大面积的耕地荒废。
最后,耕地保护缺乏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机制。
由于农村地区的监管困难和监测手段的不足,许多区域的耕地遭受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
二、问题的危害和影响耕地保护问题的存在不仅威胁到粮食安全,也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耕地减少将直接对粮食安全造成威胁。
人口的快速增长需要更多的农田来满足粮食需求,而耕地面积的减少将导致粮食生产能力下降,进而增加国家粮食进口压力。
其次,耕地保护不当会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农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具有保护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抵御气候变化的重要功能。
如果农田受到污染和破坏,将导致水源污染、生物灭绝和生态失衡等问题。
再者,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将受到冲击。
耕地的减少和荒废将导致农业产能下降,农民的收入减少,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
同时,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将导致农村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为了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采取以下措施是必要的:1.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耕地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耕地保护的现状和问题2023年,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同时,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
然而,很多国家都面临着耕地保护的问题,这是一个引发广泛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耕地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展开讨论。
一、耕地保护的现状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人口不断增长,对于耕地的需求也逐渐提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对于扩大粮食生产、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
但是,对于耕地保护来说,日益扩大的城镇化进程和不断增长的人口不断压缩着可耕地的范围。
特别是在中国,由于土地转让、城市扩张等因素,每年失耕的土地多达4万平方公里以上,耕地总面积和耕地质量都在逐渐减少。
除此之外,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也为耕地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
机械化虽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但也在某种程度上给耕地带来了破坏。
例如,过度的机械作业和重物压实对于耕地的土地结构和肥力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然而,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耕地保护的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欧洲的一些国家在耕地保护方面已有较为完善的政策和严格的监管措施,使得耕地的保护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也较为成熟,对于机械化对耕地的影响有比较全面的规范和控制。
二、耕地保护的问题1.政策缺失和执行不力尽管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但在实践中耕地保护仍然面临政策缺失和执行不力的问题。
许多地区还没有出台完善的耕地保护政策,甚至对于现有政策执行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存在诸多问题,如地下批发、恶意征地等现象,都对于耕地保护带来不良影响。
2.人口增长和城市化不断加速耕地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不断加速,耕地的面积不断收缩。
特别是在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快,许多农村的耕地正在不断减少。
虽然很多地方在土地互换、土地整理等方面采取了相应措施,但对于耕地保护的压力来说仍然不可小觑。
3.机械化对耕地的破坏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同时也为耕地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耕地保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管理和技术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政策问题1.缺乏长期稳定的耕地保护政策。
目前,耕地保护政策多为临时性政策,缺乏长期稳定性,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建议:制定长期稳定的耕地保护政策,明确政策目标和保护措施,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2.政策执行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在耕地保护方面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度,导致耕地保护政策难以落实。
建议: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二、管理问题1.耕地占用审批不严格。
一些地方政府在耕地占用审批方面存在不严格的情况,导致耕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建议:加强耕地占用审批的管理,严格执行耕地占用审批制度,确保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耕地保护监管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在耕地保护监管方面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导致耕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建议:加强耕地保护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三、技术问题1.耕地利用效率低。
一些地方农民在耕地利用方面存在技术不足的情况,导致耕地利用效率低下。
建议: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耕作技术水平,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2.耕地保护技术不足。
一些地方在耕地保护技术方面存在不足,导致耕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建议:加强耕地保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耕地保护技术水平,保护和利用好耕地资源。
综上所述,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政策、管理和技术方面。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加强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加强耕地保护的管理和监管,提高农民的耕作技术水平,加强耕地保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耕地资源,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耕地保护问题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的保护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耕地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维持粮食安全和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现代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推动下,耕地面临诸多问题,如非农化、水土流失、污染等,亟需采取有效的对策保护耕地资源。
二、问题分析1. 非农化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耕地被转为工业用地、建设用地等,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
2. 水土流失问题:过度耕作、过度集约化经营和不合理的农业措施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土壤肥力下降,使耕地利用率下降。
3. 污染问题: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了污染,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三、对策研究1. 加强土地保护管理为了保护耕地资源,需要加强土地保护管理,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土地用途管制范围,严格控制非农化行为,加大对违规开发和占用耕地的处罚力度,提高非农化土地补偿费用,以切实保护耕地资源。
2. 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通过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如有机农业、精准农业等,可以降低农业对土壤的破坏程度,提高土壤质量,保持土壤肥力。
同时,合理轮作和休耕制度的实施可以减少耕地的机械性生态破坏,保护土壤的水、肥养分。
3. 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废弃物无序堆放和处理不当不仅会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还会增加土地的负荷。
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能源,可以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保护耕地资源。
4. 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的科技和管理意识,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为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5. 强化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通过给予农民生态补偿费用,鼓励他们采取生态友好的耕种方式,保护和改善土地环境。
浅析耕地生态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浅析耕地生态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声明:《中国土地》所刊载文章皆为原创。
如有违者,本刊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授权合作请联系电话:************。
20世纪以来,由于全球人口增加、经济增长、农产品消费水平提升,全球耕地开垦势头不减,耕地退化的趋势日益严重。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当前,占全世界34%的耕地处于退化威胁之中。
土地退化已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和贫困人口生存,干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我国耕地生态保护的现状从我国已公布的调查数据来看,耕地面积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203077万亩,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191792万亩,净减少1.13亿亩。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在现有耕地中,47.87%位于光温条件较差的一年一熟地区;9.35%位于地形条件较差的坡度为15度以上地区;50.33%为利用条件较差的旱地。
这些耕地的生产能力较为低下,农业生产稳定性较差,部分耕地还会对自然生态安全产生威胁。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中低产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比例高达70%,耕地地力总体偏低。
最新的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结果显示,我国中低等地(耕地利用等别5~10等)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1.46%。
此外,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状况也不容乐观,耕地开发利用受制约因素较多。
2016年底公布的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显示,可供开发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3307万亩,集中连片的耕地后备资源仅940万亩。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大量分布在水源不足和生态脆弱的地区,这些制约因素至今仍未改变。
耕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耕地长期盲目占用、过度开垦,重视资源保障,忽视生态安全。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大量优质耕地被建设占用。
一些地方为完成国土绿化等目标,以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名义,盲目挤占耕地空间,造成优质耕地资源流失。
虽然通过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措施予以补救,但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旱地等现象普遍存在,全国耕地资源呈现重心北移、质量总体下降、优质耕地流失的趋势。
我国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现状分析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生产与供应始终是国家的重要任务。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工业发展规模扩大,耕地资源正面临巨大压力和威胁。
为了保护耕地资源,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进行耕地保护工作。
尽管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必须客观看到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土地承包权不稳定我国农村改革中引入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土地制度,在当时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粮食生产水平。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多元化需求的变化,土地承包关系逐渐复杂起来。
首先是借用或转让土地使用权等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由于农民对于自己所拥有的土地并无明确知识与意识的缺失,在某些情况下将其租赁给非农户使用成为常态,并可能导致官员千方百计回避监管和追责。
其次是土地被大规模开发动用,导致农民失去土地承包权。
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利益往往成为驱使某些行政部门或公司挤压农村耕地的诱因,频繁出现“一夜拆垦”事件严重侵犯了农民利益。
三、先粗后稳战略落实不足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推行“先粗后稳”战略以来,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大量低产甚至荒芜的土地得到了治理和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耕地质量和产量。
然而,“先粗后稳”的执行并非完美无缺。
首先,随着时间流逝,治理工作难度加大。
之前采取的基础性措施已经完成,并不断向修复环境方面转变也带来了更多挑战,需要增加更多人力、物力投入。
其次,“先粗后稳”的策略存在区域差异性问题。
在我国各个省份乃至县级行政区域间存在巨大差距——有些地区陆续推进耕地保护治理工作,但也有一些地区迟迟未能有有效的落实,导致问题的进展极不均衡。
四、土地流转存在限制土地流转是耕地保护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在合理范围内将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耕地租赁给其他农户或企业使用,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
然而,现实情况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限制因素。
首先是政府监管不到位。
由于缺乏明确政策指导和配套机构的建立,对于流转过程中纠纷解决等预案不健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较容易出现法律风险。
耕地保护剖析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耕地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耕地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深入剖析耕地保护现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本报告对耕地保护进行了全面剖析和总结。
二、耕地保护现状1. 耕地资源总量我国耕地资源丰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耕地面积为20.31亿亩。
然而,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资源面临严峻挑战。
2. 耕地质量耕地质量是耕地保护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我国耕地质量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方面,耕地质量退化现象严重,如土壤酸化、盐碱化、重金属污染等;另一方面,耕地质量不均衡,部分地区耕地质量较差,难以满足农业发展需求。
3. 耕地保护政策法规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
这些政策法规为耕地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
4. 耕地保护措施为加强耕地保护,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耕地保护红线制度、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三、耕地保护问题剖析1. 耕地保护意识不强部分地方政府和农民对耕地保护的认识不足,存在“重发展、轻保护”的思想,导致耕地资源过度开发,耕地质量下降。
2. 耕地保护政策法规不完善现有耕地保护政策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漏洞,如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执行不到位、耕地质量建设投入不足等。
3. 耕地保护执法力度不够耕地保护执法力度不足,导致部分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耕地资源遭到破坏。
4. 耕地保护技术支撑不足耕地保护技术手段相对落后,难以满足耕地保护需求,如耕地质量监测、耕地资源调查等。
四、耕地保护改进措施1. 提高耕地保护意识加强耕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耕地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关于我区耕地保护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我区耕地保护现状的调研与思考一、调研背景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农村人口外流等因素不断影响着耕地的利用和保护。
本文旨在对我区耕地保护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以促进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我区耕地利用情况和保护政策。
2.田间调查:实地走访耕地,了解实际情况,包括土地质量、利用方式、面积变化等。
3.专家访谈:与农业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政策执行和问题症结。
三、调研结果1.耕地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是城市扩张、工业用地占用等。
2.耕地质量下降:部分耕地存在土壤退化、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耕地质量整体下降。
3.农业生产结构单一:我区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种植和农业产业链的支撑。
四、问题分析1.政策执行不到位:现有耕地保护政策未能有效执行,导致耕地利用不合理。
2.土地资源浪费:一些地方存在未能有效利用耕地的情况,表现为大面积散落耕地、荒地荒芜等。
3.耕地保护意识不强:农民对耕地保护意识不强,普遍存在过度开发和过度耕作现象。
五、思考与建议1.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加大对违规占用耕地行为的处罚力度。
2.提高农民保护意识: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增强他们对耕地保护的认识。
3.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多样化种植和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提高耕地的综合利用率。
4.加强监管和评估:建立健全的耕地监管与评估机制,积极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六、结论耕地保护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区应该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力度,提高农民保护意识,推动多样化种植和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以上为本文对我区耕地保护现状的调研与思考,希望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耕地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我国耕地保护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大面积占用、非农化、土地沙化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合理的对策是必要的。
二、问题分析1. 大面积占用我国土地资源相对有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面积的土地被占用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这不仅导致了耕地减少,还造成了耕地的碎片化,影响农业的规模经营和高效生产。
2. 非农化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过程中的非农产业不断扩张,导致大量的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
这种非农化现象不仅会造成耕地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向城市转移,进一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土地沙化部分地区的耕地正在遭受土地沙化的威胁,这是由于环境恶化、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农业生产导致的。
土地沙化不仅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还会进一步加剧耕地的丧失。
三、对策提出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为解决大面积占用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加强空间规划管理,合理控制城市扩张速度,确保农田面积不减少。
同时,对于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得不占用的耕地,应采取合理的补偿措施,确保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加强非农化管控为遏制非农化现象,政府应加强非农化管控。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土地保护红线制度,明确非农用地的范围和使用条件,严格禁止违规占用耕地。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保持土地经营权,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3. 积极防治土地沙化为解决土地沙化问题,政府应加大耕地保护和治理力度。
一方面,可以加强沙漠化土地的修复和治理,通过植树造林、抗沙固沙等措施,恢复土地的肥沃度和生产力。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农业生产行为的管理,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减少土地沙化的风险。
四、对策的推行1.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对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为耕地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制定明确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大对非法占用耕地的追责力度,确保耕地保护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一、引言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耕地保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也受到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耕地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措施以加强耕地保护。
二、当前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1.城市扩张与土地过度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改造成工业园区、住宅小区等用途。
拆迁补偿不合理、土地条件评估不准确等问题导致了土地过度利用,使得本应当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浪费。
2.污染物对耕地质量的垃圾城市工业排放、农药使用、畜禽养殖等活动带来了大量有害物质对耕地质量产生的危害。
这些污染物通过空气或水体传播,在长期积累下会导致土地的退化和贫瘠化。
3.非法占用耕地一些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了谋取个人或企业利益,违规占用耕地以建设非农业项目。
这种非法占用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耕地资源,还加剧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失衡现象。
4.耕地管理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近年来,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对于耕地保护越来越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监管力度不够强大、执法不严格、政策执行不到位等情况都导致了管理效果的下降。
三、建议措施1.加强土地储备和合理规划要解决城市扩张带来的耕地压力,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土地开发和建设目标。
同时还需要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确保有足够的可供耕种的土地面积。
2.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为了避免污染物对耕地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大力推动工业企业的治理,并采取措施确保农药和化肥的安全使用。
此外,加强水源和大气污染的治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3.严格耕地占用审批制度政府应该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完善的耕地占用审批制度,并将其严格执行。
同时,对于任何违法占用耕地行为都应依法予以惩处。
4.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支持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耕地保护意识的认识,增强群众参与到耕地保护中来。
另外,提供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支持,帮助农民实施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耕地保护 问题 剖析
耕地保护问题剖析
一、引言
耕地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耕地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如何有效保护耕地,防止其流失,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耕地保护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二、耕地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1. 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流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耕地被占用,用于建设住宅、商业设施和工业园区。
这导致了耕地面积的急剧减少,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2. 土地利用不当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也是导致耕地流失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部分地区,存在着过度开发、过度耕作、过度放牧等现象,导致土地退化、沙化、盐碱化等问题,使得土地无法继续耕种。
3. 保护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耕地保护制度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
同时,农民的土地权益保护也不足,导致他们在保护耕地上缺乏积极性。
三、耕地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1. 加强立法与执法力度
完善耕地保护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的惩处力度。
同时,建立健全执法监管体系,加强对耕地使用的日常监管。
2. 推广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
通过推广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减少对土地的损害。
同时,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3. 完善耕地保护制度
建立有效的耕地保护制度,包括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等。
同时,完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制度,提高农民在耕地保护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耕地保护现状浅析
耕地保护现状浅析耕地保护现状分析引言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但当前耕地保护并未引起公众重视,其机制长期运行不畅,存在许多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一)公众认知度、参与度低我国当前的耕地保护政策并未把农户纳入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农户也没有把自己当作耕地保护主体。
这导致农户对耕地保护客体缺乏了解的主动性,并且在理解认识“如何保护耕地”时没有站在耕地保护主体的立场考虑问题,而只考虑自身利益,具体表现在:(1)在耕地质量保护层面,在土地投人方面,农户有投人意愿,但缺乏投人积极性,并且有投人意愿的农户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合理利用家庭资源,而不是为提高耕地质量;(2在土地耕作方式方面,因为保护性耕作方式带来的高效农业生产效益,农户对其非常欢迎,但因只看重保护性耕作方式带来经济效益的一面,而忽视其保护耕地质量的目的,农户将保护性耕作方式变成破坏耕地质量的方式。
(3)在耕地数量保护层面,对于大量减少耕地数量的土地征收,只要其补偿标准达到农户满意的程度,多数农户就会欣然接受,而不顾过量征地给耕地数量带来的严重危害;(4)对于导致耕地数量快速减少的土地违法行为,多数农户不但赞同,而且还有违法用地行为动机,这充分说明农户没有保护耕地数量的意识。
在理解认识“如何保护耕地阳寸农户仅站在自身角度考虑问题,仅注重自身利益,而忽视对耕地数量和质量的保护,这主要是因为农户从来没有把自己作为耕地保护主体。
(二)政府政策实施绩效低中央政府从公众利益出发,保护耕地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耕地保护的市场缺陷,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维持社会稳定,耕地保护的重点在于维持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
应该说,中央政府的目标既包括政治目标,也包括经济目标。
政府保护耕地的动机由最初单纯注重耕地数量,确保粮食安全上升为以确保粮食安全为根本,同时注重调整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关注土地生态环境。
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问题的背景和现状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然而,在长期的农业发展中,耕地保护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田被用于城市扩展和建设,导致耕地资源的减少;其次,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导致大规模农业生产的集中化,造成部分地区的耕地被大规模占用;再者,耕地的二次开发和污染也给耕地保护带来一定的挑战。
这些问题给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二、问题分析1. 城市化带来的耕地减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田被开发为住宅区、工业园区和商业用地,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导致了农业产业链的短缺。
2.农业现代化对耕地的大规模占用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导致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机械化程度的提升,需要更多的土地来支持大规模农业生产。
这会导致部分地区的耕地资源无法满足需求,并且可能导致土地的过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3. 耕地的二次开发和污染为了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一些农田被用于工业园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成耕地的二次开发。
同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耕地的质量和肥力。
三、对策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用地政府应加强城市用地规划,合理安排土地资源,避免住宅区、工业园区等用地过度扩展。
同时,加强对农田占用的审查和监管,确保农田数量不减少,不破坏耕地资源。
2.加强土地保护意识,推动精细化农业发展鼓励农民实施精细化农业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发展科技农业,推广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减少土地的占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加强耕地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加强耕地污染治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控制农田二次开发,确保耕地的质量和肥力。
4.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耕地保护的管理和监督力度。
严厉打击恶意非法占用农田行为,保护耕地资源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浅析我国耕地保护现状
浅析我国耕地保护现状第一篇:浅析我国耕地保护现状浅析我国土地保护现状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我国土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土地及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土地面积,维持和提高土地的物质生产能力,预防和治理土地的环境污染,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关键词:土地保护含义土地现状及存在问题土地保护措施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正文:引言近年来,由于建设用地的增加、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国的土地数量急剧减少,非农业建设占用而减少的土地大约占土地减少面积的40%左右(其他的减少原因主要有: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等)。
土地面积大量减少直接威胁农业发展。
为此,我们必须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
1、土地保护的含义土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土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对已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各类土地资源用途、范围(面积)、布局,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办法、规章实行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管理与保护,确保各类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永续利用。
2、我国土地现状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从自然因素讲也就是土地的基本国情,可概括为“一多三少”,即土地总量多,人均土地少、高质量的土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少。
2.1人均土地少,分布不均衡。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可以说是幅员辽阔。
但由于可利用土地少,加上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土地更为紧缺。
根据全国土地详查汇总的数据,我国土地面积18.27亿亩,人均土地只有1.4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相当世界人均土地3.75亩的37%。
2.2 土地质量差,退化严重。
全国66%的土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只有34%的土地分布在平原、盆地。
土地总体质量不高,与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50~200公斤。
全国还有9100万亩土地坡度在25度以上,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需逐步退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地保护现状分析
引言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但当前耕地保护并未引起公众重视,其机制长期运行不畅,存在许多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公众认知度、参与度低
我国当前的耕地保护政策并未把农户纳入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农户也没有把自己当作耕地保护主体。
这导致农户对耕地保护客体缺乏了解的主动性,并且在理解认识“如何保护耕地”时没有站在耕地保护主体的立场考虑问题,而只考虑自身利益,具体表现在:(1)在耕地质量保护层面,在土地投人方面,农户有投人意愿,但缺乏投人积极性,并且有投人意愿的农户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合理利用家庭资源,而不是为提高耕地质量;
(2在土地耕作方式方面,因为保护性耕作方式带来的高效农业生产效益,农户对其非常欢迎,但因只看重保护性耕作方式带来经济效益的一面,而忽视其保护耕地质量的目的,农户将保护性耕作方式变成破坏耕地质量的方式。
(3)在耕地数量保护层面,对于大量减少耕地数量的土地征收,只要其补偿标准达到农户满意的程度,多数农户就会欣然接受,而不顾过量征地给耕地数量带来的严重危害;
(4)对于导致耕地数量快速减少的土地违法行为,多数农户不但赞同,而且还有违法用地行为动机,这充分说明农户没有保护耕地数量的意识。
在理解认识“如何保护耕地阳寸农户仅站在自身角度考虑问题,仅注重自身利益,而忽视对耕地数量和质量的保护,这主要是因为农户从来没有把自己作为耕地保护主体。
(二)政府政策实施绩效低
中央政府从公众利益出发,保护耕地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耕地保护的市场缺陷,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维持社会稳定,耕地保护的重点在于维持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
应该说,中央政府的目标既包括政治目标,也包括经济目标。
政府保护耕地的动机由最初单纯注重耕地数量,确保粮食安全上升为以确保粮食安全为根本,同时注重调整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关注土地生态环境。
而地方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在不损害中央政府利益的前提下,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地方政
府官员的收益,包括: 职务升迁、表彰奖励和其他的隐性收入等。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其核心利益是追求地方经济增长,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升官员个人政绩。
在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缺乏强大的政治或行政压力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怠于执行国家耕地保护政策或法规,甚至默许辖区内用地单位违法侵占耕地的行为。
二、建议与对策
(一)壮大队伍,加强地方监督检查力度
目前,县级国土部门存在自身建设不够、监督检查机制不完善、群众监督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而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土地督察工作任务重、持续时间长,但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因此,土地督查总体绩效并不突出。
中纪委向党的十八大的工作报告指出:“建立健全监督检查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当下我国土地督察工作队伍需要不断壮大,尤其是县级土地督查队伍的建设,同时注重督查业务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做到“尽职尽责地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地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地维护群众权益”。
(二)严格执法,加强对地方政府违法行为的处罚
目前,土地违法出现了地方政府主导的特点,其表现之一是,政府违法带有普遍性,凡是性质严重的土地违法行为,几乎都涉及政府;二是政府违法用地带有发展地方经济的色彩。
当要查处时,地方政府称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
同时,土地违法以侵犯农民利益为特征,低标准土地补偿和拖欠征地补偿费现象比较普遍。
有的地方通过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化整为零批地,把审批权下放给地市,使占用基本农田必须报国务院审批成了一句空话。
有的地方与开发商签订土地出让协议后,再“量身定做”竞争条件,搞虚假挂牌出让。
有的地方“以租代征”,先由乡镇政府从农民手中把地租来,然后直接转租给了企业。
国土资源部土地督查部门应当公开查处严重违法批地、用地案件,尤其对涉及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的案件,坚决依法追究责任,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实现“严守耕地红线,督促节约集约,维护合法权益,提高督察效能”。
(三)加强宣传,提高对农民保护耕地的经济补贴
提高建设占用耕地的耕地占用税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标准和征地费。
提高征地补偿费能进一步提高了地方政府的土地扩张成本,从而减少适宜耕种的耕地被大量地转为建设用地,更合理地调整供地者和用地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建立相对公正、公平的国土资源收益分配机制。
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应该用于耕地,专项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土地整
理、耕地开发,并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可谓取之于土,还要用之于土。
加大对耕地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一是财政纵向补贴,加大中央对耕地保护区,尤其是对粮食净调出省份的财政转移支付;二是横向补贴,增加粮食进口省份对粮食输出省份的补贴。
建议将耕地保护指标纳入财政转移支付的指标要素,加强对耕地保护区的财政支持,尤其是对东北黑土区等优质耕地保护区和粮食净出口省份的财政支持。
建立耕地保护基金。
国际经验表明,对具有生态战略重要性的地区实行生态补偿,其补贴资金不仅有赖于国家下拨的专项款,而且还有赖于直接受益的流域下游地区的企业、组织及国际组织、国内外企业、民间团体以及个人的支持与资助。
参考文献:
[1]郑纪芳,史建民.保护耕地与农户的认知度:4 6 2个样本[J].改革,2008,(12):82-86.
[2]许恒周.耕地保护: 农户、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 ,(4):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