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纪录片叙事故事化的形式(一)

合集下载

纪录片叙事的故事化、大众化、精细化

纪录片叙事的故事化、大众化、精细化
认 为他 们 “ 有 色 眼镜 ” 记 录 从心灵深处唤醒人们对爱情的怀 戴 ): 拍 成 什 么 样 ,几分 几 秒应 该 进 什 么 画 面 ,解说 词 多少 字 ,解 说 词
生活真实 ,引发人们的反思。作 念 ,也 加 深 了 观 众 对 文 化 匮乏 年
者巧妙地 对比两个阶层的生活状 代 的深思 。整个纪录片叙事风格 之间留 白需要多少秒,都有规可 态 ,揭露严重的贫富悬殊 问题 。 朴素而 又浪 漫,跌 宕而 又流畅 。 循 。对 于镜 头语 言 , 舌尖 上 的 作为一种 电视语言 ,解说在 主持人与表现对象融为一体 ,创 中国》也有精细的严格要求。比
画 面或 情 形 则 借 助 于 电 脑特 技 表 音 乐 是 那 么 舒 缓 、悠 扬 ,让 人 心
以找到 自己情感生活的影子。纪 面 , 们在 技 术 上 无 所 不 用其 极 , 他
人串联 , 并与故事情节严密吻合 。 拍 、水下摄影 、高速摄影 、红外 亲吻 自己孩子 ,还有大批独角鲸
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解说词会 实 现 了叙 事 与 审 美 的 结合 。
三 、制作 追求精 细化
除了唯美的画面 ,音乐也成
纪录片能够吸引观众 ,不仅 为 纪 录 片 制 作 的 重 要 元 素 。 生 在于精彩的故事 ,通俗简洁的解 命 中的配乐恰如其分地表现了 说 ,还在于它具有令人震撼的画 用 语 言 和 画 面 无 法 表 述 的 情 感 ,
。 。…


工 。作者 用真实的镜头表现贫富 移事往 , 我今天站在这努力想象 ,
方人比较重个体 ,擅 长讲单个故
悬殊之 大 ,有些画面在 国内媒体 也没法感受三十多年前年轻情侣 事 ,中国人较 重体 系 ) ,国外纪 很难看到 ,令人震撼 。这就是纪 们内心压抑着的涌动着的激情 。 录片制作 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流水 ” 录片所要达到的效果 ( 也许人们 紧扣故事 内容的主持 ( 也是解说 ) 线 。 景 色拍 成 什 么样 ,人 的 表 情

《2024年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范文

《2024年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范文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电视艺术形式,逐渐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吸引观众,许多电视纪录片开始尝试故事化叙事方式,通过情节的编排、人物塑造和叙事结构的调整,将纪录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引人入胜。

本文将对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和优势,并提出一些实践建议。

二、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特点1. 情节编排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首要特点就是情节编排。

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将纪录片中的事件、人物和场景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故事线。

这种情节编排不仅能让观众更容易理解纪录片的内容,还能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2. 人物塑造人物是故事的核心,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通过人物塑造来展现事件和主题。

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描写和表现,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背后的故事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3. 叙事结构叙事结构是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的叙事结构,将故事线、情节和人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叙事体系。

这种叙事结构不仅能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还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纪录片的主旨和意义。

三、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优势1. 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通过情节编排、人物塑造和叙事结构的调整,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能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和人物,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2. 突出主题和意义通过故事化叙事,可以将纪录片中的主题和意义更加突出地展现出来,让观众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接受。

3. 拓展观众群体故事化叙事能让纪录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引人入胜,从而拓展观众群体,吸引更多人关注和观看纪录片。

四、实践建议1. 注重情节编排在制作电视纪录片时,要注重情节的编排,将事件、人物和场景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故事线。

同时,要注意情节的起伏和转折,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2. 深入刻画人物人物是故事的核心,要通过深入的刻画、描写和表现,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最新纪录片故事化的多种手段

最新纪录片故事化的多种手段

纪录片故事化的多种手段记实性是纪录片的基本特性,然而今天的纪实性却成了许多故事片追求的风格;故事性是故事片的基本特性之一,而今天的故事性却成了纪录片必不可少的特性。

“故事”对于故事片来说是虚构的,但“故事”对于纪录片来说却是真实的,它来源于被纪录的真实故事本身和编导的创作。

现在的观众已经不会满足于对“故事”或者“真实”单一的索取了,他们内心呼唤两者的兼得。

新时期的纪录片在真实性的基础上正逐渐走向故事化。

故事是“文艺作品中用来表现主题的情节”,它具备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对于纪录片来说,故事化只是手段,纪实才是目的。

《话说长江》、《望长城》、《毛泽东》使纪录片的内容由无情节的“事”变为被采访者“说的故事”,再由“说的故事”变为“看到的故事”。

许多人物纪录片《最后的山神》、《女特警雷敏》、《舟舟的世界》、《四姐》、《英与白》,人文纪录片《沙与海》、《龙脊》,以及事件纪录片《潜伏行动》、《村民的选择》等都充溢着表现人物命运和事件历程的故事。

我们相信缺少了故事性的纪录片一定空洞无味,难称佳作。

故事化的纪录片具备许多影视剧的元素,使观众爱看,这种取长补短的做法一直在不断的发展着,我们不妨从创作的角度入手,一起探讨将纪录片故事化的多种手段。

选故事即在纪录片创作题材的选择上把“有故事”的人物事物放在首位。

大千世界,无可不拍。

我们面对今天丰富多彩的社会,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去表现。

纪录片的制作周期之长是其他影视作品无可匹敌的,一旦我们对拍摄的题材、对象做出了选择,就只能义无返顾地前进。

《龙脊》、《女特警雷敏》、《平衡》等都有几个月、一年甚至几年的前期摄制,这些都是成功的作品,也可以说创作者为他们付出的时间和代价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但同样有许多编导跟了几个月乃至更长时间的作品出不来“东西”,常听到许多人说“跟错人了,不出活”说白了就是自己选择的人物事物没有故事。

制作一部纪录片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创作者宝贵的时间,如果在开始阶段就出现选材失误,怎么能对得起这些钱和时间呢?其实,拍纪录片跟文学创作一样,选材是成功的一半,“有故事”的人或事会使一部作品事半功倍。

浅谈纪录片中故事化的叙事手法

浅谈纪录片中故事化的叙事手法


浅谈纪录片中故事化的叙事手法
冯晓峰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单位:新疆电视台)
关键在于拥有好的题材,以及对原始的 模型故事进行有效创编。其次,故事化 叙事情节设计至关重要,包括了大情节、 小情节和反情节的设计。而激励事件的 设计,能够打破故事中的平衡,会进一 步引起故事和主人公对此作出反应。结 局的设计不仅要与故事的主旨和开头遥 相呼应,更应做到意料之外与又在意料 之中。 再次, 有效地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 不仅能够引起受众的情感变化,更体现 了人文关怀,有助于人格的塑造,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 3.2 影像技巧 画面语言是纪录片创作的主体语言, 更是故事化叙事的基础。常用的画面语 言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即叙述性的画面 语言、描述性的画面语言以及表现性的 画面语言。通过对各种手段和技术的充 分运用,大大增加了纪录片的表现力。 人物述说是故事化叙事的重点,通过讲 述过去发生的事件以及对人物的述说, 能够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 使纪录片显得更加真实。细节拍摄是故 事化叙事的丰腴血肉,通过细节来打动 人、感染人,不仅能够深化主题、表达 情意,还可以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长 镜头是故事化叙事的必要手段,能够记 录一个完整的动作和事件,提供多元性 的画面结构,表达真实的时间与空间。 情景再现是故事化叙事的补充方式,在 纪录片的创作中,为其找到了自己的生 存空间,应当控制真实与再现的比例, 让受众意识到情景再现的存在,宜虚不 宜实 [3]。 3.3 剪辑技巧 后期剪辑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至关重 要,不仅是其能够确定前期素材内容,更 关系到作品结构框架的建构。对于大多数 故事片而言,通常是在拍摄完成后,由剪
辑师去完成剪辑,并不需要导演过多地参 与和指导。 其本质就是在众多的素材之间, 需找其组织结构和意义的关联,通过人为 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工和处理。剪辑工作往 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既要对故 事化叙事的内在节奏做到精心把握,又要 对其外在节奏进行精心组接,还要对其情 绪节奏展开精心营造。在电视纪录片故事 化剪辑中, 常采用蒙太奇组接的艺术手段。 作为一种基本的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蒙 太奇不仅是一种剪辑的技术,更是一种独 特的思维模式与创作方法,纪录片自身的 真实性属性实现了有效结合。同时,解说 词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与画面的完 美组合, 极大地增强了电视纪录片故事性。 4 结语 纪录片有着真实的属性,遵循着一 定的艺术真实原则,是一种最接近于真 实的艺术形式。纪录片中故事化叙事手 法的运用,并不是简单地对故事题材进 行情节化的处理,而是以观众的需求为 出发点,实现对现实的诠释,增强纪录 片的可视性和趣味性。应当正确处理好 故事化叙事与真实属性之间的关系,在 故事化的形式与真实性的内容之间,追 求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在此基础上, 运用合理的故事化叙事策略,进一步丰 富纪录片的结构和内容,使其更加具有 层次感与节奏感,促进纪录片整体质量 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富祥 .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 手法研究 [J]. 中国报业 ,2016(18). [2] 门大泉 . 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手 法 [J]. 青年记者 ,2013(11), [3] 孙 景 丽 . 浅 析 电 视 纪 录 片 叙 事 手 法 故 事 化 倾 向 与 表 达 [J]. 电 影 评 介 ,2012(4).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故事叙述化形式——以《圆明园》为例-毕业论文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故事叙述化形式——以《圆明园》为例-毕业论文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故事叙述化形式——以《圆明园》为例摘要大型史诗纪录片《圆明园》一经上映,就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影片采用故事性的创作手法上,以康乾盛世直到清朝没落的历史为依托,以圆明园为载体,讲述了其从建造、扩建直至毁灭的过程。

本文从专业的视角,对《圆明园》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手法进行研究,从故事选题、人物元素、叙事结构、故事悬念、视觉呈现、情景再现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的解析,使纪录片以专业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展现创作得的意图,进一步挖掘这部电视纪录片所具有的价值。

关键词:圆明园纪录片故事化选题结构目录1 导论 (3)2 纪录片故事化的概述 (3)2.1 纪录片故事化的内涵及定位 (3)2.2 纪录片故事化的决定要素 (3)2.2.1 题材、主题和素材 (3)2.2.2 创作者的思维方式 (4)2.2.3 市场竞争 (4)2.2.4 传播观念与受众需求 (4)3 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策略分析 (4)3.1 题材凸显故事化 (4)3.2 设置悬念强调情节突出矛盾 (5)3.3 镜头画面语言的故事性 (5)3.4 细节的彰显 (6)3.5 叙述者语言的故事性 (6)3.6音乐叙事功能的有效运用 (6)3.7 “真实再现”的故事性 (6)4 纪录片故事化叙述的尺度把握 (6)4.1 “故事化”是手段而非目的 (6)4.2 “情景再现”运用的分寸把握 (7)4.3 把握文化品格与商业利益的尺度 (7)5 《圆明园》的故事化叙事方式分析 (7)5.1 富有价值的故事选题 (7)5.2 串联线索的人物 (8)5.3 动人的叙事结构 (9)5.4 强烈的故事悬念 (9)5.5 震撼的视觉奇观 (10)5.5.1 镜头运用 (10)5.5.2 色彩呈现 (11)5.5.3 对比手法 (11)5.5.4 音画结合 (12)5.5.5 细节刻画 (12)5.6 真实的情景再现 (12)5.6.1 三维技术再现恢宏历史 (12)5.6.2 人物扮演 (12)6 结语 (13)参考文献 (13)1 导论纪录片自从出现以来,如何更好地进行纪实创作也成了创作人所一直思考的问题。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近年来,电视纪录片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纪录片风格往往以客观描述为主,以传递真实信息为目的,缺少故事情节的吸引力。

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电视纪录片逐渐开始采用故事化叙事的方式,将真实的事件和故事元素相结合,以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情感共鸣。

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能够通过人物刻画、情节演绎等手段,将平淡的事实转化为情感丰富和吸引人的故事。

通过故事化的叙事方式,纪录片不再仅仅是传递信息,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引发观众的思考,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能够让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加深人们对事件背景和内容的印象。

首先,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能够提高内容吸引力。

传统的纪录片往往过于注重信息的传递,缺乏足够的吸引人的元素。

而故事化叙事能够通过塑造个性鲜明的主人公、设计扣人心弦的情节等手段,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投入度,提高观看的整体体验。

其次,故事化叙事能够加深观众对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故事情节的铺展和发展,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理解事件的含义和影响。

而纯粹的信息传递方式往往难以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容易被忽略或遗忘。

再次,故事化叙事能够增加观众的情感共鸣。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电视纪录片能够拉近观众与事件之间的距离,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观众能够更加容易产生共鸣,感受到故事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关注事件本身。

然而,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也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故事化叙事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纪录片的客观性。

尽管故事化的叙事方式能够增加观众的吸引力,但有时会对真实事件进行夸大、变形或捏造,导致事实与故事产生偏差。

其次,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可能会过分强调感官刺激和视觉效果,使纪录片的内容和价值被忽视。

观众可能更关注故事本身的娱乐性,而忽略背后真实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21世纪以来我国人文历史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探析

21世纪以来我国人文历史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探析

21世纪以来我国人文历史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探析
自21世纪以来,中国的人文历史纪录片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
变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种形式基本上是以历史体系为基础,以学术剖析为主要手段,注重从宏观视角解读历史事件和时代特征,以一种较为简略和精练的方式呈现,引导观众从理性和逻辑思考的角度来体验和理解历史。

然而,随着全球文化和娱乐产业的发展,人文历史纪录片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所以,在21世纪以来的人文历史纪录片中,故事化
叙事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

故事化叙事是指通过讲述故事、塑造人物等手段来展现历史风貌和人文内涵。

这种叙事形式不仅可以吸引观众的情感而且可以让人们对一些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产生共鸣,同时鼓励他们理性思考和挖掘深层次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21世纪以来的
人文历史纪录片中,故事化叙事已成为了一种热门的创作方式。

例如,《大国崛起》以故事化叙事为基础,凸显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的崛起,并涵盖了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多个方面。

它不仅展现了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如文革和改革开放,还讲述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在这些历史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还有《舌尖上的中国》系列,通过对全国各地的饮食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故事化的手段呈现了中国人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总之,21世纪以来的人文历史纪录片越来越倾向于故事化叙事,这种方式既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又可以挖掘更深层次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浅析中国纪录片叙事故事化的形式

浅析中国纪录片叙事故事化的形式

浅析中国纪录片叙事故事化的形式作者:张慧芳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11期摘要:纪录片应该是一种叙事艺术,纪录片中采用故事化叙述故事,但是纪录片的故事并不等同于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中的故事,它从本质上排斥虚构,更接近生活、历史的原生态,这是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内在约束与限度。

纪录片的故事化不能违背纪录片特有的真实性。

无论是从受众接受方面,还是从纪录片的生存空间、国际接轨等角度来看,都可看出中国纪录片故事化的必然,本文将探讨中国纪录片故事化的形式表现的方面。

关键词:纪录片;故事化;叙事艺术;形式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094-03纪录片要求以现实素材来结构影片,以现在正在发生的事件为拍摄对象,整理现实生活,对杂乱的生活发表个人的诠释、个人观点,也就是必须创作者作出自己的艺术处理,从而达到创作者的艺术要求与审美要求,这正是叙事艺术的“叙事”“故事”“叙述”的要求。

事件是叙事成立的前提,是叙事的讲述对象。

一个事件或长或短,或平实或曲折,创作者把情节通过媒介载体讲述,呈现给受众,受众通过自己的知识水平、阅历、经验理解创作者的讲述,从而建构故事。

叙事不是故事的一种静态呈现和反映的过程,而是故事的讲述者通过故事文本与故事接受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交流过程。

可见,叙事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行为,这一行为是以事件、叙述者、接受者为主要要素的,文本是叙述的结果。

在目前的文化语境中,由于纪录片创作者考虑观众的收视率这一因素,纪录片创作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故事化、戏剧化叙述的倾向,使一些原本故事性不是很强的题材,在纪录片的创作中也喜欢用故事来表现。

所以说,纪录片应该是一种叙事艺术。

纪录片中采用故事化叙述影片,但是纪录片的故事并不等同于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中的故事,它从本质上排斥虚构,更接近生活、历史的原生态,这是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内在约束与限度,纪录片的故事化不能违背纪录片特有的真实性。

《2024年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范文

《2024年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范文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众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形式,其叙事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

其中,故事化叙事作为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在电视纪录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特点、优势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特点1. 情节化:故事化叙事将纪录片中的内容以情节为主线进行组织,通过情节的起伏、转折和冲突,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人物塑造:故事化叙事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手段,使观众对人物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3. 视觉表现:通过画面、音效、配乐等手段,使故事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三、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优势1. 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故事化叙事通过情节、人物塑造和视觉表现等手段,使纪录片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2. 扩大受众范围:故事化叙事更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和娱乐需求,从而扩大了电视纪录片的受众范围。

3. 传播价值观念:通过讲述具有社会价值和思想内涵的故事,传递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信息,达到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的作用。

四、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在实践中的应用1. 题材选择:选择具有故事性和情节性的题材,如人物传记、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等,为故事化叙事提供良好的基础。

2. 人物塑造: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通过采访、观察、记录等手段,深入了解人物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3. 情节设计:设计合理的情节和冲突,使故事更加紧凑、有趣,同时保持真实性和客观性。

4. 视觉表现:运用画面、音效、配乐等手段,增强故事的视觉表现力,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故事的情感和氛围。

五、结论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是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它通过情节化、人物塑造和视觉表现等手段,使纪录片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浅述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技巧 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技巧

浅述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技巧 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技巧

浅述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技巧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技巧摘要:纪录片是一种运用影视手段记录生活的影像艺术,是一种结合纪实性和艺术性的再现艺术。

真实是纪录片与故事片区别的根本,而故事化则是增添艺术表现力的手段。

在从原则上保证记录内容真实性的前提下,适当的运用充满戏剧冲突;适当的主观参与;把握节奏等叙事手法,是增加纪录片可视性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技巧从1985年卢米埃尔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开始,电影便开始了对记录生活的探索。

早期的实验性电影都属于纪录片性质,并且借助“真实”的魅力风靡一时。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纯粹的记录生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有一部分人开始将研究视角转向故事片中的故事元素和叙事策略,并尝试借鉴到纪录片中来,大幅提升了纪录片的艺术表现力,产生不错的观影效果。

一、充满戏剧冲突的选题是故事化叙事的基本保障好的纪录片具有许多故事片的特点,这正是叙事带来的“甜头”,这种取长补短的做法大大提升了纪录片的艺术表现力。

在传统纪实主义的观点中,纪录片应该照搬生活,但往往这样的影片忽略了纪录片作为影视作品所应具备的艺术性特点,造成真实有余,吸引不足的尴尬。

而解决这种尴尬,我们首先需要明白,纪录片叙事不是像故事片那样通过编剧构思来虚构一段故事,而是强调创作过程中的情节特点,放大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增强戏剧性表现力。

换句话说,纪录片叙事其实就是透过导演的镜头发现放大生活中德戏剧性,通过细节的巧妙组接,形成类故事片的情节要素。

就像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一书中提出的“纪录片必须在经验世界的广阔天地中发掘出最有特征意义的、最有趣、最可塑造和最有表现力的东西”一样,纪录片故事化不仅仅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替代过去的干瘪记录,而且在选题上要深度挖掘人文世界的内涵。

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如何在众多选题中筛选出最具戏剧性和现实意义的一个?1.从矛盾入手找选题故事效果的强弱关键在于矛盾的设置。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引言电视纪录片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形式,通过对真实事件、人物和地点的记录,向观众展现丰富多样的故事。

然而,随着观众对内容的需求不断增长,纪录片制作者们开始运用故事化叙事手法来增加节目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研究。

一、故事化叙事的定义故事化叙事是指将事实和真实事件通过叙事的手法进行组织和呈现,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情感共鸣。

与传统的纪录片相比,故事化叙事更加注重情节的张力、角色的设置和发展,以及故事结构的合理安排。

二、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意义1. 吸引广大观众在信息时代,观众面临着大量碎片化的信息。

故事化叙事可以为观众提供一个连贯的、有情节冲突的故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留住他们。

2. 增强故事的可理解性和记忆性故事化叙事通过将真实事件和人物以故事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可以增强观众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观众通过故事中角色的情感体验、冲突和发展,更容易理解并记住被呈现的内容。

3. 传递信息和价值观故事化叙事不仅仅是为了吸引观众,也是为了在故事中传递信息和价值观。

通过构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纪录片制作者可以更好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反思。

三、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手法1. 人物角色的设定与发展故事化叙事在纪录片中经常要设置主角和配角,通过展示他们的成长和变化来吸引观众的关注。

主角和配角的选择、人物性格、心路历程等都是制作者必须考虑的要素。

2. 故事情节的构建和发展故事化叙事的核心是故事情节的构建和发展。

制作者需要考虑故事的起承转合,通过设置冲突点、高潮和结局等要素,增加观众的紧张感和观看欲望。

3. 叙事的呈现方式和手段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可以运用多种叙事手段和方式。

例如,通过插叙、镜头切换、音乐、解说词等手法,制造情绪、渲染氛围,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四、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挑战1. 保持真实性和客观性故事化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传统的纪录片对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要求。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分析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分析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分析作者:张媛来源:《艺术大观》2019年第04期摘要:电视纪录片是一种记录生活和故事的表達方式,在纪录片中运用摄影和声色视觉编辑等艺术专业技巧,电视纪录片为民众普及科教文化知识,教化民众。

故事化叙事是当前的电视纪录片的一种表达形式,故事性和真实性兼具。

电视纪录片使用故事化叙事是当前电视纪录片的一种极大突破,将电视纪录片中的故事和信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表达出来,本文就主要分析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介绍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内涵。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进行分析一、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内涵(一)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人身上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对当代的学者和业界实践者的观点和看法进行总结,发现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内涵主要表达为下面两种,其一就是真实性,这也是电视纪录片的关键部分和理论基础,是电视纪录片的美学基础,电视纪录片也需要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在电视纪录片中要尊重真实,不能运用夸张和对比等手法来体现故事化,也不可以凭空捏造故事元素。

纪录片叙事是一种纪实的艺术手段,电视纪录片以真实的人物和环境作为电视纪录片的基本元素,在题材的选择上要保证有话可说,事件的完整性和可叙述性都要符合要求,故事化叙事的故事和叙事都是重要的因素,故事在纪录片的范畴内要注意事件的真实性存在和戏剧性效果,可以让电视纪录片充满趣味性,这是电视纪录片近年来的一种新型表现手法。

(二)对纪录片真实性原则的理解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之所以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和业界青睐,最根本的原因是具备了电视纪录片的基本要素,又活跃了气氛。

真实性是电视纪录片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审美的标准,纪录片的真实属性在电视纪录片的理论研究中是达成一致的。

二、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方法(一)选题注意故事化讲故事只是将电视纪录片进行故事化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者不能只追求电视纪录片的故事性而忽略了真实性,在选择电视纪录片的故事题材时,要注意题材的兴奋点和矛盾性,要可以在故事的初级故事人物的事件冲突和人物矛盾中发现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人与人之间或者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要通过故事来看到背后的深层次意义,这才是电视纪录片的真正意义,也是将电视纪录片进行故事化的真正意义。

浅议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手法

浅议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手法
浅议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手法
蔡志刚
(作者单位:新疆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故事化叙事的含义,介绍纪录片中的故事化叙事元素及存在的五对范畴的辩证关系,从素材的甄别与 创编、叙事情节的设计、人物形象的塑造几个方面,探讨故事化叙事手法在纪录片创作中的运用。 关键词: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手法
1 故事化叙事的含义 人物、 环境、 情节, 是故事的三要素, 用于表达存在的事件。采用讲故事的方 式,往往能够使故事更加精彩,因此叙 事的方法至关重要。故事对于受众而言, 通常是具有诱惑性的。人们对于故事的 情节,有着一种求知的渴望。故事化属 于动态词语的范畴,将故事中所包含的 元素与特点进行重新组织,能够达到主 动改造目标事件的效果。作为一种叙事 的策略,纪录片中的故事化叙事,借助 于叙事语言的重新组织、悬念的设置等 手法。不仅增强了事件本身的故事性, 更增加了纪录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1]。 2 纪录片中的故事化叙事元素及关系 在电视纪录片中,故事化叙事手段 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表现手法,纪录片的 可视性和趣味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而 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更应当把握好适度 原则,以避免故事化过度滥用,导致纪 录片的真实性原则被破坏。故事化叙事 的元素之间,主要存在着五对范畴的辩 证关系,在纪录片的真实性与故事性之 间,有效保证了彼此的平衡。 第一层是主题与视角的关系,视角 是作品与内容的切入点,能够引导受众 看待世界,不同的视角往往突出不同的 主题。第二层是结构与现场的关系,创 作者的灵感源于现场的激发,更是结构 形成的基础,考验着编导的现场判断指 挥与协调能力。第三层是情节与细节的 关系,细节与情节的拍摄,源于对生活 的观察和思考,能够丰富故事内容、突 显主题。第四层是悬念与冲突的关系, 在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中,设置悬念与 冲突,使受众产生期待,以此激发受众 的观看兴趣。第五层是写实与写意的关 系,故事化叙事的创作过程,需要对这

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手法渊源及演进研究

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手法渊源及演进研究

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手法渊源及演进研究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手法渊源及演进研究导言纪录片是一种以真实事件和现实人物为基础的电影类型,在讲述真实故事的同时,也借助各种叙事手法来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

其中,“故事化”叙事手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手法的渊源及其演进,旨在为纪录片创作者和观众提供更深入的认识。

一、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手法的渊源1.1 纪录片发展背景的影响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影类型,其发展受到了时代背景的深刻影响。

20世纪初,当时的纪录片更多的是按照纪实方式呈现,缺乏故事化的叙事手法。

然而,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大众传媒的普及,观众对于电影故事的需求日益增加,纪录片也逐渐开始探索“故事化”叙事手法。

1.2 纪录片与纪实文学的相互借鉴纪录片与纪实文学在叙事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

纪实文学中的“故事化”叙事手法能够使真实事件更加生动、有趣,因此,纪录片创作者开始借鉴纪实文学的叙事手法,尝试将纪实事件构建成一个完整而引人入胜的故事。

二、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手法的演进2.1 "纪实"与"故事"之间的平衡在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手法中,如何处理“纪实”与“故事”的关系是关键。

过度的虚构和刻意渲染会降低纪录片的可信度,因此,纪录片创作者需要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结构和叙事安排,以实现“故事”与“纪实”之间的平衡。

2.2 人物塑造在“故事化”叙事中的作用在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中,人物塑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深入塑造故事中的人物,纪录片创作者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并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整个故事中。

人物的个性、情感和动机的呈现成为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重要要素。

2.3 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蒙太奇是指通过剪辑将多个不同场景或时间段的镜头串联在一起,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可以使场景和时间的转换更加流畅,增强故事的连贯性和张力。

探析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技巧——以《守望者》为例

探析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技巧——以《守望者》为例

探析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技巧——以《守望者》为例摘要随着社会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观众对纪录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顺应时代的发展,纪录片不断突破自己,“故事化”的叙事技巧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纪录片的创作中,也是增加收视率的一种策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观众加入到喜爱纪录片的行列中来,纪录片的受众不再仅仅局限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少数团体。

总结这些年观众喜爱的纪录片不难可以看出,它们都在朝着“故事化”的叙事方式进行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纪录片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纪录片故事化的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并结合毕业作品《守望者》进一步探讨其故事化的叙事技巧及其应用,使其更具表现力,加大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技巧Analysis Of Documentary Story Narration Skills——In order to《Watchmen》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e audience for the documentary requirements also more and more high,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breakthrough yourself constantly documentary, "the story" the narrative skill of more and more application in the creation of the documentary, is also a strategy to increase ratings.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audience to join to love documentary film, documentary film audience is no longer just limited to the minority groups by the higher education level. The audience favorite documentary can discover not hard in recent years, their narrative in the "story" narrative development. To further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documentary, this article attempt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documentary film story, combined with the graduation works "rye further explore the narrative skill of its story and its application, make its expressiveness, increase the space of development.Key Words:Documentary, story, narrative techniques绪论长久以来纪录片的受众仅仅局限于一小部分团体,虽然正不断被更多的观众所接受,但这仍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浅谈故事化纪录片的表现手法

浅谈故事化纪录片的表现手法

124影视动漫浅谈故事化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史新旭(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电视台,河南 平顶山 467000)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纪录片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其中故事化表现手法尤其新颖,并且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故事化表现手法更加注重生活的本质,给观众贴切感。

这样的手法使纪录片更加生动,富有生趣,使原本“死板”的纪录片变得“活跃”起来。

本文从故事化纪录片的前期策划、拍摄技巧、剪辑方法三个方面介绍故事化纪录片的表现手法。

关键词:纪录片;故事化;表现手法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04-0124-01一、故事化纪录片的前期策划故事化叙述包括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用于表达存在的事件。

[1]故事化纪录片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吸引观众,所以它本身就要带有吸引力。

首先,有价值的故事题材就是重中之重,只有有价值的题材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富有哲学的意义。

相对于没有营养价值的题材,人们更乐于观看一个可以获取知识的题材。

因此,可以说一个好的选题是一部纪录片成功的关键,而有感染力的题材才能时刻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让人们对故事的情节有一种求知的渴望,从而进一步推动情节的发展。

因而一个优秀的题材必须具备以下几点要素:第一,具有吸引观众的剧情,重新组织叙述语言,设置悬念;第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当代主流包含的要素,社会的意义等;第三,具有引人深思的内涵以及可以令人深省的人生哲理。

[2]这几点可以增强纪录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通过富有情节的故事,可以将制作者的想法与感受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在观看的同时理解拍摄者的用心。

其次,扣人心弦的故事悬念,就如上文所说,故事表现法就是为了让纪录片具有吸引力,而具有悬念的情节对观众来说是最具有诱惑性的,会使观众对故事的发展具有求知的欲望。

二、故事化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摄影技巧画面语言是纪录片表达的主体语言,所以拍摄技巧对故事化纪录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细节决定成败,对故事化纪录片来说一样适用,优秀的细节拍摄对于一部纪录片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丰满人物的性格,强化故事的细节性,更能够以此来推动整部剧情的发展走向。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导言: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形式,有着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形式。

在众多的纪录片中,故事化叙事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对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其特点、优势以及可能的局限性,并分析故事化叙事在纪录片制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定义和特点故事化叙事是指将真实事件或主题包装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构建情节以及采用戏剧性的叙事方式来吸引观众,并传达纪录片的主题和观点。

与传统的新闻报道和传记纪录片相比,故事化叙事更加注重剧情发展和观众的情感共鸣。

故事化叙事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高度结构化:故事化叙事对于纪录片的内容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安排,呈现出明确的引子、冲突和高潮等传统故事要素。

这种结构化的叙事方式使得纪录片更具有戏剧性和吸引力。

2. 注重情感共鸣:故事化叙事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化的叙事手法,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观众往往通过与主人公的情感交流,更加深入地理解纪录片所传递的信息和观点。

3. 强调叙事目的:故事化叙事并非追求纯粹的故事性表达,而是通过叙事手法将纪录片的主题和观点传递给观众。

故事化叙事兼顾了信息传递和故事性的吸引力,引导观众思考和反思。

二、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优势故事化叙事在电视纪录片制作中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高观众参与度:故事化叙事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纪录片的观看过程中。

观众通过与主人公的情感互动,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纪录片所传递的信息和观点。

2. 增强信息传递的效果:故事化叙事通过叙事手法将纪录片的主题和观点传递给观众,使得观众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复杂的信息。

故事化叙事可以将抽象的观点和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增强了信息传递的效果。

3. 扩大纪录片的观众群体:故事化叙事使得纪录片摆脱了以往只能吸引少数特定观众的困境,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关注和关心。

《2024年电视纪录片叙事艺术研究——以CCTV纪录片为例》范文

《2024年电视纪录片叙事艺术研究——以CCTV纪录片为例》范文

《电视纪录片叙事艺术研究——以CCTV纪录片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于视觉体验的需求提升,电视纪录片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逐渐赢得了广泛的观众基础。

本文旨在探讨电视纪录片的叙事艺术,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的纪录片为例,深入分析其叙事策略、表现手法以及叙事结构的艺术性。

二、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特点电视纪录片以其独特的叙事特点,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影视作品。

其叙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真实性:纪录片以真实事件为背景,通过实地拍摄、采访等手段,展现真实的生活和历史。

2. 故事性:纪录片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信息。

3. 多元性:纪录片涵盖的题材广泛,包括历史、文化、社会、自然等多个领域,具有多元的叙事视角和表达方式。

三、CCTV纪录片的叙事策略CCTV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其纪录片在叙事策略上具有鲜明的特点。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叙事策略:1. 线性叙事:以时间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使观众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2. 多线索叙事:通过多条线索的交织,展现事件的多个方面,使观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事件。

3. 情感化叙事:通过情感化的表达方式,使观众产生共鸣,增强纪录片的感染力。

四、CCTV纪录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艺术表现手法上,CCTV纪录片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镜头运用:通过运用各种镜头语言,如推拉镜头、摇镜头、跟镜头等,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所呈现的内容。

2. 音乐音效:通过配乐和音效的处理,增强纪录片的节奏感和感染力,使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

3. 色彩运用:通过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明,增强观众的视觉体验。

五、CCTV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分析CCTV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严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开头引人入胜:通过精彩的开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为后续的叙事奠定基础。

2. 中间情节丰富:通过丰富的情节和内容,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所呈现的事件或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纪录片叙事故事化的形式(一)
论文关键词:纪录片故事化叙事艺术形式
论文摘要:纪录片应该是一种叙事艺术,纪录片中采用故事化叙述故事,但是纪录片的故事并不等同于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中的故事,它从本质上排斥虚构,更接近生活、历史的原生态,这是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内在约束与限度。

纪录片的故事化不能违背纪录片特有的真实性。

无论是从受众接受方面,还是从纪录片的生存空间、国际接轨等角度来看,都可看出中国纪录片故事化的必然,本文将探讨中国纪录片故事化的形式表现的方面。

纪录片要求以现实素材来结构影片,以现在正在发生的事件为拍摄对象,整理现实生活,对杂乱的生活发表个人的诠释、个人观点,也就是必须创作者作出自己的艺术处理,从而达到创作者的艺术要求与审美要求,这正是叙事艺术的“叙事”“故事”“叙述”的要求。

事件是叙事成立的前提,是叙事的讲述对象。

一个事件或长或短,或平实或曲折,创作者把情节通过媒介载体讲述,呈现给受众,受众通过自己的知识水平、阅历、经验理解创作者的讲述,从而建构故事。

叙事不是故事的一种静态呈现和反映的过程,而是故事的讲述者通过故事文本与故事接受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交流过程。

可见,叙事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行为,这一行为是以事件、叙述者、接受者为主要要素的,文本是叙述的结果。

在目前的文化语境中,由于纪录片创作者考虑观众的收视率这一因素,纪录片创作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故事化、戏剧化叙述的倾向,使一些原本故事性不是很强的题材,在纪录片的创作中也喜欢用故事来表现。

所以说,纪录片应该是一种叙事艺术。

纪录片中采用故事化叙述影片,但是纪录片的故事并不等同于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中的故事,它从本质上排斥虚构,更接近生活、历史的原生态,这是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内在约束与限度,纪录片的故事化不能违背纪录片特有的真实性。

一、欲望对象
尹鸿定义欲望对象是“观众欲望投射的对象,是观众关怀、期待、注视的对象,是观众爱与恨、同情或仰慕的对象,是观众欣赏兴趣的直接因素”。

在欲望对象中,必须有观众的梦想、审美、价值在里面,或是观众的一种白日梦,即实现自己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梦想。

后结构主义的电影理论在“重新阐释”精神分析学的主体与客体同化理论时提出了“镜像阶段论”,这一论述认为,婴儿在第六至第十八个月期间,开始察觉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这时婴儿虽然自己不能行动,但通过镜子能确认自身,确认自己与自己的镜像同一,确认自己与镜中和人的区别。

这就是主体对自我镜像的第一次认同,这种镜中幼儿的情境与电视观众的情境具有类似性,尽管荧幕形象不同于镜子对人像的反映,但由于纪实电影及其逼真地表现人的本貌,观众也愿意像婴儿向自己的景影像认同那样,向电影画面认同,并通过镜头录制的形象认识自我、关照自我、意识自我,使自己看自己、自己认识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

如《龙脊》中的小学生潘能高对学习的渴望,山村困难的生活环境,乡村教师独特的教育方式,对很多所谓的城市人来说有不少相似,因为在中国,很多城市人的根都在乡村,都曾有过潘能高一样的渴望,都曾经经历过像潘能高一样的教育方式和生活情景,因此这些相似的境遇,使人们看到自己的过去,为自己在城市生活中迷失的自我找回奋斗之根。

对纪录片而言,欲望客体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某种抽象的东西。

欲望对象以人物为多,如孟京福、潘能高等等,那这些人物具有什么特征才能更充分的体现纪录片的故事化呢?
第一,纪录片的人物必须具有人情味,必须具有一定的伦理特征。

所谓人情味就是指人的行为(包括名人和普通人)引起的兴味,使观众产生感情认同的因素之一。

人情味来源于观众对他人行为的天然的好奇心,这些行为中包括他们的问题、他们的反映和使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而人们的一定的伦理特征也是激发观众情感的因素之一,伦理特征较容易唤起观众的情感投入。

但是需要讲究策略,即编导与人物之间在感情上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把自己对人物的审美与价值判断隐藏的深一点,一切都让人物自行呈现,这样观众会比较容易得就接受人物。

此外,
对人物伦理内容的挖掘,必须在考虑启恒久不变的因素外,还必须将其放在具体的时代变化中。

如《壁画后面的故事》中教师刘玉安对陶先勇的关怀,老师蛮可以放手不管可是他却一直在支持,经历着期盼—努力—失望,再期盼—再努力,一直到最后期望彻底破灭,观众在看他,并不断的认同他,他的行为也得到伦理的认同,得到观众的赞扬。

第二,就是要让主要人物处在一种变动与变化之中。

这种人物的变动与变化,或陷入一种前途未卜的冲突中,或失去了宝贵的东西,或受到几方面的攻击与争夺,只有这样才会使观众参与其中,关心人物的命运变化。

如《最后的山神》中孟京福是鄂伦春族的最后一位萨满,最后即意味着他处在急变的时代中,与郭宝林这样的定居族之间的代际差别;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冬天来的时候又一位鄂伦春族的老人去世了,他们这一代又离世代生活的山林远了一步;一位老人的去世,使得孟京福伤心;一棵画有山神的树被砍伐,使得孟京福神伤。

他如何来寻找自我文化的身份,这也就深深的牵动着观众的心。

欲望对象是纪录片的核心,具有了这样的特征,才能在观众心里造成亲切感、认同感、紧张感、运动感,才是吸引观众不断观看下去的动力。

二、情节
情节来源于生活,尽人皆知。

人,天天都泡在生活中,捕捉生活较容易,但是把生活变得生动,则比较难。

这就需把平淡的生活情节转化为具有新奇性的故事。

蕴含新奇的故事,并非荒诞不经,也非故弄玄虚。

在陈辞中出新意,在平淡中见奇巧,常常会给观众带来意外的惊喜。

情节建构故事,纪录片的故事化需要情节的有机建构。

首先,情节能够使观众进入具体时空感知体验纪录的内容。

观众在观看纪录片中所纪录的具体过程的过程中,其感情不断积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积聚,受到感染。

如《龙脊》中由于记录了潘纪恩因学费问题而面临失学,而他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又促使他想尽办法要挣到学费,他便去淘金,在流水与细沙之间,我们的手也似乎在触摸,我们的眼睛也紧紧的跟着,内心充满了希冀,盼着奇迹的出现,从而实现潘纪恩上学的夙愿,我们就这样急切的随着镜头等待着,那小小的一点的出现便足以让我们欣慰与满足。

其次,情节记录过程,由于事件的最终结局的不可预知,往往会使观众产生与事件平行的思考。

如《小鸭子的故事》中有一个情节,一只小鸭子因先天不足,身材矮小,几次都未从池塘里跳出来,只能眼看着妈妈带领着其他小鸭子远远而去,。

这只小鸭子能从池塘里跳出来吗?这一悬念似的情节紧紧抓住观众的心,观众为小鸭子的命运担心。

然而这只小鸭子没有灰心,一次一次的试着往上跳,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跳上了池塘,此时观众的喜悦油然而生。

生动真实的情节使观众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小鸭子的每一次失败,都倾注着观众的再一次期待,观众的心理在期待过程中获得了动态平衡,从而联想到人类自身,感受自己曾遭遇过的挫折和坎坷。

情节的逐步展现,带领观众逐渐进入纪录片的故事,“看到一个人眼睛逐渐湿润,眼角上慢慢出现泪花,与落泪者共时体验到他那难以抑制的悲伤和感动”,一点点体味,一点点深入。

三、矛盾冲突与悬念
在各类型的节目中,矛盾冲突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有一个待解决的问题,且矛盾冲突的最终后果让人捉摸不定,那么这个矛盾冲突就会变得更加鲜明有力,更加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成为足以吸引广大观众和抓住观众的一招妙计。

在纪录片中,米勒曾提出“为使观众兴趣保持持久,尽量在影片中增加矛盾冲突、挑战及困难。


矛盾冲突对纪录片来说,应该来自客观生活(事物)本身,不可以虚构,但是可以强化。

创作者可以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集中化,特别突出偶发性因素,构建出一种明显的巧合,对比、因果或转折关系,常常以环环相生的方式编织出曲折跌宕的情节,以此来吸引观众。

如在《生命》中,编导就是捕捉“母救女”故事本身隐藏着的许多矛盾冲突来编排故事的,比如家庭经济压力带来的矛盾,在挽救还是不挽救小张琨生命这个问题上家庭成员及其亲友之间的矛盾,在决定
由双亲中的谁捐肾救女中的矛盾,最终决定由母亲捐献后父亲的不安,母亲割肾后带来的隐隐约约的惊恐和舍己救人的神圣感之间的心理矛盾,以及双亲之间不同的付出带来的心理上的矛盾,对于手术医界不同见解的矛盾,以及双亲之间不同付出带来的心理上的矛盾,手术后各方面的期盼、希望、惊恐……这些矛盾本身充满着戏剧性,然而片子正是依靠这些矛盾,才抓住了观众的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