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鉴赏备考策略完美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策略(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策略(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策略第一篇范文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历程中,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中最为璀璨的明珠。

古诗词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哲学、道德等方面的智慧,而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后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塑造、品格培养的关键时期,通过古诗词的欣赏与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本文将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赏析,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子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了解诗词背景,感受时代气息任何一首诗词都是作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因此,要深刻理解诗词的内涵,首先要对诗词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有所了解。

初中生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常识,可以把握诗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从而更好地领悟诗词的深层含义。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春望》时,学生应了解杜甫所处的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理解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品味诗词语言,领略艺术魅力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语言艺术,包括精练的字词、形象的描绘、音韵的和谐等。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字词的选择、句式的运用、修辞的手法等方面,欣赏古诗词的美。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尽”、“流”两个字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三、把握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古诗词追求意境美,诗人常通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捕捉诗词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明月”、“霜”等意象,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四、深入诗词哲理,感悟人生真谛古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挖掘人生哲理,启发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思考。

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表达了作者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初中生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试谈中考古诗鉴赏复习的策略

试谈中考古诗鉴赏复习的策略

试谈中考古诗鉴赏复习的策略中考古诗鉴赏是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考生在古诗鉴赏复习中,需要掌握合理的复习策略,以便获取更高的分数。

本文旨在阐述中考古诗鉴赏复习的策略,以指导学生通过有效复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在古诗鉴赏复习过程中,学生应该花费充足的时间去掌握文学常识。

如果学生不具备正确的文学基础知识,古诗鉴赏就没有足够的基础来支持。

学生应该熟悉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掌握古代文学特征及其影响,以及各类古代文学创作方法,如韵律、格律、修辞等。

另外,学生还需要学习熟悉古代文学作品的分类、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以及各类文学词语,如典故、俗语、比喻等。

其次,学生应该根据自身基础,调整复习策略,掌握古诗文鉴赏的技巧。

根据不同学生自身基础的不同,他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让自己更有针对性地复习,比如重点复习弱项、改进技巧等,使自己的复习更高效。

此外,在复习古诗鉴赏时,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应该仔细阅读读古诗文,细细品味古诗文的精细之处,从而掌握古诗文的鉴赏方法。

另外,学生还应该做好古诗文的注释,将自己在古诗文鉴赏中所认识到的形象、情感以及文学特点等,都注释出来,以便系统化地掌握古代文学鉴赏技巧,并熟悉古诗文的每一处精彩之处。

最后,学生应该组织讨论活动,引导同学一起调整思维,激发学习欲望。

在讨论活动中,学生可以就古诗文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比如从古诗文内容、结构、形式以及故事等方面,深入探讨古诗文的主题;同时,学生也可以就文字的使用、典故的延伸以及文言文的语法等,多方面思考古诗文的精神内涵,从而更好地掌握古诗鉴赏复习的技巧。

综上所述,中考古诗鉴赏复习必须有系统的策略,以便获取更高的分数。

学生应该充分掌握文学常识,根据自身基础调整复习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组织讨论活动,以达到理解古诗文的最佳效果。

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更好地提高古诗文鉴赏的能力,获得满意的成绩。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课堂策略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课堂策略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课堂策略中考古诗词鉴赏是考试中必考且难度较大的一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每位语文老师的追求和努力方向。

以下是一些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课堂策略,供大家参考:一、情境营造法情境营造法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将学生带入古人的时代背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语文老师可以通过简短的历史背景介绍,或是展示与古诗词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诱发学生的情感关注力和好奇心,从而让学生沉浸在古诗词的氛围之中。

二、感性理解法如果说情境营造法是从学生的兴趣、情感入手,那么感性理解法则是从学生的感性认知、直觉入手。

在古诗词鉴赏中,情感是非常重要的,而情感往往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去感知的。

因此,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动手体验、感知与古诗词相关的元素,如绘制古诗词描绘的景象、聆听古诗词里的音乐表现等,带领他们走进古诗词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三、知识讲解法古诗词鉴赏需要一定的语文基础和知识储备,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重点讲解古诗词中的词语含义,常用修辞手法、韵律格律等语言知识。

通过让学生弄清楚古诗词的核心内容所包含的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技巧。

四、历史比照法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是我们了解古诗词的重要视角。

比较历史与现实、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语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古代和现代的“家国情怀”、生活方式、文化传承等,增加学生对古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以上便是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课堂策略,可以根据具体教育条件及学生需求灵活运用。

学习古诗词鉴赏,一方面需要学生刻苦钻研和勇攀高峰,另一方面,卓越的语文教师也需要坚持不懈地为学生提供各种支持。

希望以上策略可以帮助各位语文老师更好地传授古诗词鉴赏技能,也祝福各位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策略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策略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策略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一、学好重要性语文诗词鉴赏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学好语文诗词鉴赏,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学习内容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古典诗词、现代诗歌以及其他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诗词的基本形式、修辞手法、意境特点等,并能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三、学习注意事项1.注重阅读:阅读是提高语文诗词鉴赏能力的基础,学生应该多读经典诗词作品,积累词汇,熟悉诗词的常见形式和修辞手法。

2.细心品味: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细心品味诗词的语言、形象、情感等,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艺术价值。

3.思考分析:学生应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思考,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外延,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了解背景:学生在学习诗词之前,应该先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结构:学生应该学会分析诗词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等,这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手法。

3.抓住意象:意象是诗词的灵魂,学生应该学会捕捉诗词中的意象,通过意象的理解,深入把握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五、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考纲:学生应该认真研究中考诗词鉴赏的考纲,了解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强化训练:学生应该进行大量的诗词鉴赏练习,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应试技巧。

3.总结规律:学生应该总结中考诗词鉴赏的规律,掌握常见的题型和答题方法,提高得分率。

六、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计划:学生应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确保学习效果。

2.互动交流:学生应该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创新实践:学生应该尝试进行诗词创作和实践,通过创作,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初中语文诗词欣赏策略

初中语文诗词欣赏策略

初中语文诗词欣赏策略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学好重要性语文诗词欣赏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诗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主要学习内容初中语文诗词欣赏的主要内容包括古代诗词、现代诗词和新诗。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诗词的基本形式、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同时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习注意事项在学习语文诗词欣赏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阅读: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学生需要多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2.理解背景: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意象:意象是诗词的灵魂,学生需要学会分析诗词中的意象,领略诗人的创作意图。

4.掌握技巧:学习诗词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吟诵法:通过朗读、背诵和吟诵,学生可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解读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3.创作法:模仿诗词的形式和手法,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考纲:了解中考语文诗词欣赏的考试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分类整理:将所学诗词按照题材、时代、作者等进行分类整理,便于记忆和查找。

3.强化训练:多做中考真题和模拟题,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诗词欣赏的学习进度。

2.参加社团:加入诗词社团或参加诗词比赛,与同学一起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

3.寻求帮助: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获得解答和指导。

通过以上学习方法和策略,相信初中生可以更好地学习语文诗词欣赏,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范文:以具体例题为示范教学方法例题简介例题:请根据杜甫的《春望》完成下面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提分攻略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提分攻略

【中考语⽂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技巧+提…纵观各地近⼏年的中考语⽂试题,对古诗词考查的⽐重在逐年增⼤,题型从传统的上下句默写到越来越重视诗词赏析,尤其诗词中的名句更是考查重点。

关于古诗词的学习,主要分为鉴赏技巧和提分攻略两部分,⽂末我们还会列举⼀些真题供⼤家参考。

古诗词的鉴赏技巧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注解,⽐⽅说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物、事件以及诗⼈的⼼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些基础知识,记住⼀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

(⼀)古诗词语⾔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

古诗词语⾔⻛格常⽤词语:平淡,⼜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

如陶渊明的《归园⽥居》、《饮酒》等。

清新——其特点是⽤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是曲曲折折地倾诉,⾔在此⽽意在彼,或引⽽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多⽤⼝语,较少炼字,读来平⽩如话,⾃然亲切,韵味⽆穷。

如李⽩诗歌的语⾔,被誉为“清⽔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概括诗歌语⾔特⾊的术语:⽣动活泼 ⾟辣讽刺 通俗易懂 朴素⾃然⾔简意赅 奔放流畅 词采瑰丽 清新明丽简练流畅 ⾃然天成 含蓄蕴藉 隐含哲理 ……(⼆)分析诗歌意象古典诗词常⻅意象的意义:杨柳—惜别 圆⽉—思念 落叶—失意 春⻛—得意⼤海—开阔 流⽔—时光 流逝古迹—怀古伤今梅花—傲视 ⼩草—平凡、⽣命⼒顽强或弱不禁⻛征蓬、归雁—思念(思乡) 南冠—囚犯松⽵梅 — ⾼尚情操⽩⾐苍狗(⽩云苍狗)—世事变幻⽆穷吴钩—宝⼑、利剑,指渴求建功⽴业者的利器莼羹鲈脍、莼鲈秋思—思乡之情双鲤—书信庄周梦蝶—迷惑的梦幻和变化⽆常的事物采薇—隐居⽣活 碧⾎—为正义事业流的⾎怀橘—孝顺双亲 红叶—以诗传情 红⾖-相思咏絮—⼥⼦⼯于吟咏,有⾮凡的才华……(三)辨析表现⼿法⼀⾸诗可以综合运⽤⼏种表现⼿法,要能细⼼辨析、具体分析某种或⼏种表现⼿法在诗歌中运⽤的妙处。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策略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策略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策略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学好重要性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好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主要学习内容初中阶段的古诗词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古诗、词、赋等,涉及的诗人、词人有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

这些作品既有豪放派,也有婉约派,既有写景抒情的,也有咏史怀古的。

学习注意事项学习古诗词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作者背景:学习一首诗,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把握诗歌结构:古诗词有固定的结构,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

我们要熟悉这些结构,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韵律美。

3.品味词语用法:古诗词中有很多独特的词语用法,我们要学会品味这些词语,理解其内涵。

4.感悟意境:古诗词的意境是其魅力所在,我们要学会感悟意境,领略诗歌的美。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吟诵法:吟诵是学习古诗词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吟诵,我们可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更好地理解诗歌。

2.翻译法:翻译是将古诗词译成现代汉语,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

在翻译时,我们要注意保持诗歌的原意,不要随意篡改。

3.比较法:比较法是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或不同作者的相似作品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诗歌。

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考纲:了解中考对古诗词赏析的要求,掌握考试重点。

2.分类整理:将所学古诗词按照题材、作者等进行分类整理,便于复习。

3.强化训练:进行古诗词赏析的强化训练,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想象、联想,将古诗词中的景象呈现出来,增强学习体验。

2.互动交流:与同学、老师进行古诗词学习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的多读经典:多读经典古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通过以上学习方法和技巧,相信大家对初中语文古诗词的学习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用心去感悟,就一定能领略到古诗词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初中古诗词课堂鉴赏的策略和方法古诗词教学策略

初中古诗词课堂鉴赏的策略和方法古诗词教学策略

[初中古诗词课堂鉴赏的策略和方法]古诗词教学策略古诗词鉴赏已经成为中考的常考内容,但众多初中学生都觉得难。

为了提高古诗词鉴赏试题的得分率,笔者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探讨。

一、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创作“意象”从形象出发,鉴赏古典诗词,充分考虑到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而且要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更要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领悟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认识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鉴赏古代诗词作品。

二、指引学生领悟古诗词的“意境”诗人在写作时是十分注重意境的。

那么,鉴赏者在欣赏诗词时一定要注重对意境的把握。

意境是什么呢?简而言之,是情和景的和谐统一。

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

意境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的结合,这一结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

这正如古代诗词评论者所说的,情与景谐,思与境共。

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情景相映。

1.触景生情。

因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油然而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这体现在作品中常常是情与景的一致、情与景的融合。

2.情景分列。

在诗词中,写景部分和抒情部分界限很清,表面看来,情与景是并列的,是分开的,实际上,情景一致,情景交融。

杜甫《江亭》中的“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前后句都是一半写景一半抒情,“水流”、“云在”是景,“心不竞”、“意俱迟”是情。

3.景略情在。

有的诗词,表面看来,全是抒情,同寄情于景的形式相反。

这样的诗词是否就没有意境呢?也是有的。

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了而直抒胸怀。

三、指导学生细心品味古诗词的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

一般而言,像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都常见,而且比较容易理解领会。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课堂策略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课堂策略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课堂策略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中考备考中,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不仅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

在中考备考中,古诗词的课堂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多角度探讨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课堂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信心在中考古诗词鉴赏课堂中,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蕴,而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

在课堂中,应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情感、语言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古诗词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还要及时表扬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成绩,树立学生的信心,使他们乐于接受古诗词鉴赏的挑战。

二、注重鉴赏方法,培养分析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

在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鉴赏方法和分析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古诗词来深入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蕴;也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使他们在中考备考中游刃有余。

三、拓展课外阅读,丰富知识背景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风俗等知识。

要想在中考古诗词鉴赏中取得好成绩,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拓展课外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所反映的历史典故和人文风情,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背景知识竞赛,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和典故,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词。

四、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古诗词鉴赏不仅要求学生对古诗词的意蕴和语言进行分析,更要求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古诗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考古诗词鉴赏阅读备考策略

中考古诗词鉴赏阅读备考策略

中考古诗词鉴赏阅读备考策略中考古诗词鉴赏阅读备考策略一.考情分析1.古诗鉴赏阅读近三年考查篇目2014年中考:《不见》(唐。

杜甫)——咏怀2015年4月调研考试:《江上秋夜》(宋。

道潜)2015年中考:《闻洮西捷报》(宋。

苏轼)—爱国2016年4调研考试:《夜坐》(宋。

文天祥)--爱国2016年中考:《送魏大从军》(陈子昂)-- 送别2017年4月调研考试: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乙《别薛华》(王勃)2.从诗歌题材角度看,近三年考过的题材有咏怀诗/爱国诗/送别诗。

3.从设计的考点来看,主要有练字/词句赏析/思想感情/内容理解。

二.四月调考与2016年中考试题变化:1.分值有变,分值由4分提高到8分。

2.考察方式有变。

由浅层阅读调整为深层阅读,古诗词赏析的选文兼顾课内/课外,形式是比较阅读。

三.命题特点:从调考试卷及启黄的三套模拟试卷分析中得知,命题者所选的两首诗之间存在着“关联点”。

诗歌对比赏析类的试题通常给出两首相关的诗歌,它们或者主题相同或者意境相近或是同一作者。

答此类题,需仔细阅读所给诗歌,提炼意象,从写法、语言、主旨、情感等方面细心比较其异同,答案往往就在比较中。

例如《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可从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等意象看出马致远的凄苦与感伤;而刘禹锡的《秋词》里,春潮、晴云等意象让人看到的则是乐观豁达、昂扬向上四.预测2017中考古诗鉴赏阅读考点及解答技巧:考点1.赏析诗词中的关键词命题形式:(1)这句诗中“xx”字(词)用得妙,到底妙在何处?(2)赏析乙诗中某联哪个词用得妙?分析其表达效果。

赏析技巧:1、释含义。

抓住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活用词等,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

古诗词鉴赏备考计划

古诗词鉴赏备考计划

古诗词鉴赏备考计划一、基础知识巩固(第1 - 2周)1. 诗词体裁与朝代风格。

- 同时了解不同朝代的诗词风格。

唐代的诗那可是百花齐放,有像杜甫这样忧国忧民、格律严谨的,也有像王维那样充满禅意、诗中有画的。

宋代的词呢,豪放派像苏轼、辛弃疾,那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爽;婉约派像柳永、李清照,就像江南水乡的女子,温柔细腻。

2. 常见意象解读。

- 再用一周时间专门研究常见意象。

比如说“月亮”,在古诗词里它可忙了,思乡的时候它出现,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思念友人的时候它也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柳树”也是个重要意象,因为“柳”和“留”谐音,古人送别就爱折柳,就像现在送朋友的时候送个小纪念品,“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就是在送别场景里的柳树。

二、重点诗人词人作品精读(第3 - 6周)1. 唐代诗人(第3 - 4周)2. 宋代词人(第5 - 6周)三、解题技巧训练(第7 - 8周)1. 选择题技巧。

- 做选择题的时候,要先看题目要求。

如果是问关于诗词内容理解的,那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诗句。

比如选项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向往”,但是诗里明明都是在写田园生活的美好,那这个选项肯定错。

还要注意一些易错点,像诗词中的典故,如果不理解典故的含义,很可能就选错。

2. 简答题技巧。

- 对于简答题,首先要明确答题的格式。

一般来说,要先概括诗词的主旨或者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比如说问“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就要先回答“这首诗通过描写故乡的典型景物、回忆故乡的生活等方式表达思乡之情”,然后找出诗里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样的句子,详细解释这些句子是怎么体现思乡的,就像拆一个机器,先说说这个机器是干什么的,然后再分析每个零件的作用。

四、模拟考试与查漏补缺(第9 - 10周)1. 模拟考试。

- 每周进行一次模拟考试,按照考试的时间和要求来做古诗词鉴赏的题目。

做完之后,认真对照答案,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古诗文(包括诗、词、歌)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关键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情感: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词句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思路与要点:1. 把握中心内容【方法指导】(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必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2. 句子理解与欣赏【方法指导】(1)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

(2)体会意境。

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3)把握情感。

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表明的观点或志向等。

(4)领悟哲理。

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把握语言风格。

①清新自然,晓畅易懂。

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人。

②平实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不加修饰。

古诗词鉴赏备考策略

古诗词鉴赏备考策略

古诗词鉴赏备考策略
古诗词鉴赏备考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在鉴赏古诗词之前,需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等不同时期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平仄、韵律、节奏等基本规则。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2. 积累古诗词的常见意象: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包括明月、杨柳、菊花、杜鹃等,这些意象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明月常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杨柳则常用来表达离别的情感。

积累这些常见意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 了解古诗词的背景:鉴赏古诗词需要了解其背景,包括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4. 练习古诗词的鉴赏技巧:古诗词鉴赏需要一定的技巧,例如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如何分析意象和意境、如何品味语言和表达技巧等。

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鉴赏技巧。

5. 多读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多读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可以培养对古诗词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水平。

6. 注意答题规范:在考试中,要注意答题规范,按照题目要求来回答问题,尽量使用专业术语,避免口语化。

同时,要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答案更加具有说服力。

总之,古诗词鉴赏备考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注重积累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课堂策略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课堂策略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课堂策略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考备考中,古诗词是考查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常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词,教师需要制定一些有效的课堂策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本文将针对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课堂策略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由于古诗词作品大多数是古代文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感悟与表达,所以学生可能会觉得古诗词艰深难懂。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古诗词作品,或者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和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古诗词与现代文化的联系,比如一些古诗词被改编成流行歌曲、被引用在影视剧中等,让学生感受古诗词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关注和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古诗词鉴赏是中考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韵律、修辞、意境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古诗词之美。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古诗词的内在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鉴赏古诗词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进行鉴赏和解说,从而检验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针对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课堂教学,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词。

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古诗词的鉴赏技巧。

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古诗词的原著,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去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古诗词鉴赏眼光。

还可以通过分组合作、角色演练、课外作业等形式,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进行古诗词的鉴赏,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课堂策略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课堂策略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课堂策略中考古诗词鉴赏是中考语文考试中重要的考点之一,也是学生们备考中的难点和热点。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鉴赏技巧和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古诗词往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诗人通过具象形象和富有情感的言语表达传递给读者,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和想象力的诗词,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感受,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文中的情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绪,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注重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古诗词是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既是语言表达的艺术,也是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的艺术。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朗读、赏析阅读、诗词解读等方式,让学生对古诗词的音韵、意境、形象等进行深入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从诗词中领略到美的力量和魅力。

三、注重概念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古诗词中的形象、语言和意境往往有其特殊的意义和隐喻,学生需要通过理解诗词中的概念和意义,才能真正把握其内涵和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解释诗词中的生词、难词和比喻等,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识别形象、推测语义、归纳隐喻等方式,深入掌握诗词的内在含义和情感表达。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诗句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全面的诗词鉴赏能力。

四、开展诗词比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诗词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积极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题目和素材创作新的诗词,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朗诵和评比。

通过比赛活动,学生可以在竞争中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策略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策略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策略中考古诗词鉴赏复策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学生应该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理解其中情境和形象,并品味表现力强的语言。

此外,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诗词,并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因此,越来越多的省市中考都增加了古诗词鉴赏的考点。

今年杭州市初中语文研究能力考试也增加了“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的内容。

这些要求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对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地复古诗词鉴赏,我们需要了解“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这一考点的具体内涵。

其中,“初步”表示难度不会太大;“鉴赏”则要求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能够从诗词鉴赏的角度,对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进行赏析;“浅易的”表示所选篇目会比较短小、易懂,如五绝、七绝等。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在平时的研究和复阶段可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掌握课本内容,打好基础。

要培养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必须先学好课内的古诗词。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研究不仅要准确地理解作品内容,还要有意识地用鉴赏的眼光去品赏作品,并把有关鉴赏的知识在课本中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复。

其次,我们要重点掌握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

例如,七年级上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就是一首值得细读的古诗词。

我们可以认真分析这首诗中“放过”和“拦”的运用,以及表达的人生哲理。

通过具体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鉴赏方法。

最后,我们需要多做练,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可以通过做题、模拟考试等方式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同时,我们也可以参加一些古诗词鉴赏比赛,锻炼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之,古诗词鉴赏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我们需要在平时的研究和复中注重打好基础,重点掌握有代表性的作品,多做练,才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更好地应对中考。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别离之苦、相思之痛的诗。

诗人通过写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景象,表达了自己的痛苦和凄凉之情。

初中语文诗词欣赏策略(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诗词欣赏策略(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诗词欣赏策略第一篇范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和夜晚的景象。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第一节:诗词的理解与欣赏1.诗词的背景知识:首先,学生需要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时期。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以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诗词的语言特点:其次,学生需要关注诗词的语言特点。

在这首诗中,孟浩然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比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美丽。

3.诗词的意象与意境:学生还需要欣赏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在这首诗中,孟浩然通过描绘春天的早晨和夜晚的景象,创造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第二节:诗词的解读与分析1.诗词的结构分析:学生可以从诗词的结构入手,分析其韵律和节奏。

这首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五个字,共四句,整体韵律流畅,节奏明快。

2.诗词的主题与情感:学生需要理解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这首诗主题是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诗词的表现手法:学生还可以关注诗词的表现手法。

在这首诗中,孟浩然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加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第三节:诗词的欣赏与感悟1.诗词的情感共鸣:学生可以通过诗词的情感共鸣,深入理解和欣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产生共鸣。

2.诗词的美感体验:学生可以通过诗词的美感体验,欣赏其音韵和形象。

这首诗的音韵优美,形象生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美的享受。

3.诗词的人生感悟:学生可以通过诗词的人生感悟,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哲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使读者能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生活的意义。

(完整版)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策略新

(完整版)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策略新

有心·细心·用心——中考古诗鉴赏复习策略一、做熟悉考纲的有心人:学习考纲是为掌控复习总方向。

我们要抓住考纲关键词,不偏不倚地展开复习。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四学段七-九年级:1、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

2、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

3、第四学段,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4、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孝感市2015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1、古诗词阅读理解考查内容:材料源自于教科书,以呈现一首古诗词为主,设一个填空题与一个简答题。

2、考查对于古诗词内容、情感、主旨①的领悟以及语言的品味②和基本写作特色的把握③。

紧紧抓住这三个方面要开展好古诗词鉴赏复习工作,熟悉考纲是前提。

二、当解析考点的用心人:归纳考点是为明确复习重点。

我们要分析考查形式和考查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备考。

【真题回放1】《语文试题(样题)》次北固山下王湾8、首联中的“、”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1分)【考查点1】对诗句场景、情感内容的理解。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考查点2】对托物寓理名句的赏析。

【真题回放2】《中考复习指导》(五)渔家傲·秋思范仲淹1、宋词惯用的写法是上阙写景,下阙抒情。

这首词也不例外,上阙写的是,下阙抒发了将士们的思家报国之情。

【考查点1】对整首词景物、情感内容的理解。

2、谈谈“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包含的情感。

【考查点2】对情感复杂抒情名句的赏析。

【考点和角度】概括内容主旨,把握诗歌情感。

【考点解析】内容与主旨,就是诗歌中用来表达情感、意图的材料,作者表达的情感、阐述的哲理,或对社会、人生和历史的总结。

提高古诗文阅读与鉴赏能力的六大策略

提高古诗文阅读与鉴赏能力的六大策略

提高古诗文阅读与鉴赏能力的六大策略要提高九年级上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的答题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深入理解诗文背景与作者1.了解创作背景:古诗文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了解诗文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作者生平及境遇等,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文的主旨和情感。

2.研究作者风格:每位诗人都有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常用手法,通过研究作者的其他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本诗中的表达方式和深层含义。

二、掌握古诗文基础知识1.文体与格式:熟悉古诗文的体裁、格式和韵律,如唐诗的格律、宋词的词牌等,有助于感受诗文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修辞手法:掌握古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并分析其在诗文中的运用效果,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深层含义。

三、注重阅读技巧与策略1.通读全文:在答题前,务必通读全文,初步掌握诗文的大意和主要情感。

注意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意象,它们往往是答题的关键点。

2.标注重点: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标注出表达作者情感、描绘景物或抒发议论的关键词句,以便在答题时快速定位信息。

3.理解意象与意境:古诗文中的意象和意境是表达情感和主旨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意境,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创作意图。

四、强化练习与总结1.多做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答题能力。

可以选择历年中考真题、模拟试题或经典诗文进行练习。

2.总结经验:在练习过程中,注意总结答题经验和技巧。

分析自己的错题原因,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模拟考试: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答题能力。

通过模拟考试,可以适应考试的节奏和氛围,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五、拓展阅读与积累1.广泛阅读:除了课堂学习外,还应广泛阅读古诗文作品和相关评论文章。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诗文作品,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2.积累素材: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积累优美的词句、经典的诗句和深刻的见解等素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备考策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鉴赏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功底和语言能力。

同时,古诗词鉴赏也是中考语文复习耗时多,见效少的薄弱环节。

为突破古诗词鉴赏复习的瓶颈,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古诗词鉴赏水平,提高语文复习的效率,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作复习思路梳理,并附上训练题。

一、考点要求1、辨识常识。

即记忆和了解一些涉及作者、朝代、作品体裁和文化常识等的内容。

2、理解诗意。

这是从思想内容角度考查理解能力,包括诗词字词句的理解,内容的归纳概括,哲理的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等。

3、感知形象。

要求考生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形象,体会作品的意境、情境,领悟作者的情感。

4、品味语言。

主要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领悟、修辞的效果和诗的节奏韵律等。

5、分析技巧。

主要指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运用、巧妙构思等进行分析评价。

二、复习指要(一)鉴赏字词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四)强化书面表达在进行诗歌鉴赏训练时,应注意加强学生诗歌鉴赏的书面表达训练。

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

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见解能够自圆其说。

三、复习训练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外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写了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2、找出从近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的句子和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的句子。

(答案:1、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的正文可分三层,请归纳层意一层:写登临的地点和目的;二层:写大海全景及岛上景物,渲染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惊涛拍岸的气势和岛上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层:写作者的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阔博大的胸襟。

2、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答案:1、一层:写登临的地点和目的;二层:写大海全景及岛上景物,渲染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惊涛拍岸的气势和岛上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层:写作者的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阔博大的胸襟。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豪情壮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的情怀。

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3、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答案: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欢乐积极向上;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

2、“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3、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说说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句的理解:(答案: 1、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本意: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哲理1: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哲理2: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的理解:3、赏析这首诗。

(答案:1、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3、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一句怎么理解?2、“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一句怎么理解?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一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4、陶渊明是个怎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和消极的意义?(答案:1、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是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2、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看见了悠远的南山。

此句刻画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形象。

3、景物描写。

鸟倦了,也知还家,人,更不应奔波于世俗官场,而应回归优美宁静的大自然,做到真正的返朴归真。

4、陶渊明是个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渴望自由的淡泊,独善其身的人。

积极的一面: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

消极的一面:但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其身,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上说,他的退隐思想也有消极的一面。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1、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怎样的志向?2、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是:3、讨论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答案:1、意思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突出表现了他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2、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是: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3、①巧用历史故事;②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③跳跃式的结构。

总之,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的,是乐观向上的。

)《望江南》温庭筠1、“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作者通过什么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这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2、“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写了怎样的自然景象?有什么含义?(答案1、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

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

2、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

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

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1、文中的字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怎样的一种心理矛盾?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a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