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电测深电剖面
合集下载
2电测深法
一般采用对称四极装置,设计出一套极距变化比 例。规定AB/2和MN/2的比值,变化间隔最小极距等。
s
K
V I
K
AM AN
( AB)2 2
( MN )2 2
MN 2
MN
2
对于等比装置
MN 2
: AB2 则
K (2 1) MN
2
2
按照传统说法,电测深有利于解决具有电性差异, 产状近于水平的地质问题,但从其实质来看,它的 应用范围大大扩大,对非层状的局部不均匀体主要 能解决如下问题:
的电位之和
UM
1 2
[I
I1
r 2 (2h1 )2
I
2
r 2 (2h1 )2
I
3
......]
r 2 (2h1 )2
I1 [1 2
K1n2
]
2 r n1 r 2 (2nh1 )2
(最终解)
可以用积分形式求解(△)得:
U (r)
21 2
1 [1 r
2r
0B()J 0 (r)d]
D29 100/400 D30
D31
Ⅴ
100/460 100/430
100/490
探 槽
100/550 100/520
探 槽
100/580
0
-200
-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图
100/50
D6
基线及基点 电测深剖面线及测深点 磁法测线
例
探 槽
探 坑
探槽
探坑
铁丝网
因此,电测深比剖面法信息更丰富,一条剖面 可以包含多个极距的信息。
s
K
V I
K
AM AN
( AB)2 2
( MN )2 2
MN 2
MN
2
对于等比装置
MN 2
: AB2 则
K (2 1) MN
2
2
按照传统说法,电测深有利于解决具有电性差异, 产状近于水平的地质问题,但从其实质来看,它的 应用范围大大扩大,对非层状的局部不均匀体主要 能解决如下问题:
的电位之和
UM
1 2
[I
I1
r 2 (2h1 )2
I
2
r 2 (2h1 )2
I
3
......]
r 2 (2h1 )2
I1 [1 2
K1n2
]
2 r n1 r 2 (2nh1 )2
(最终解)
可以用积分形式求解(△)得:
U (r)
21 2
1 [1 r
2r
0B()J 0 (r)d]
D29 100/400 D30
D31
Ⅴ
100/460 100/430
100/490
探 槽
100/550 100/520
探 槽
100/580
0
-200
-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图
100/50
D6
基线及基点 电测深剖面线及测深点 磁法测线
例
探 槽
探 坑
探槽
探坑
铁丝网
因此,电测深比剖面法信息更丰富,一条剖面 可以包含多个极距的信息。
4-2电与电磁法原理第四章02电测深法
水平地层的纵向电导和横向电阻
对于多层水平地层,当电流平行层面流动时,所 有地层表现的总电阻为各层电阻的并联,而电流 垂直层面流动时,总电阻为各层电阻的串联。 下面从地层中切出一个m层总厚度为,底面为 一米乘一米的柱体来分析。当电流平行层面流动 时,第i层沿层面的纵向电导为Si。柱体总的纵向 电导S为各层电导并联的结果:
U1
0
I 1 2 B 1 ( mr ) dm 2
J ( mr ) dm 0
• 式中:J0(mr)为零阶第一类贝赛尔函数; B1(m)为积分变量m的函数。
• 对于层数确定的水平地层,根据地层界 面上电位和电流密度法向分量连续的边 界条件,可具体求出B1(m)的表示式。 • 例如,最简单的二层水平地层,利用ρ 1 和ρ 2 岩层分界面的相应边界条件可具体 求出
• • • •
③ 二层电测深曲线的性质 A、首支 B、中段 C、尾支
• (2)三层水平地层的电测深曲线 • ①三层电测深曲线的类型 • 三层水平地电断面,依照相邻地层电阻 率的相对关系,划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 H、A、Q、K
• ②三层量板 • 三层水平地层的断面参数ρ 1、h1、 • ρ 2、h2、ρ 3给定后,由(6.1-63) 式可以计算出相应的三层电测深理论曲 线。 • 我国交通部第四铁路工程局和交通部科 学院曾经计算了约2000条理论曲线。
2 mh i 2 mh i
) )
(6.1-66)
Tn ( m ) n
• 电阻率转换函数递推公式(6.1-66)的导出, 免去应用边界条件解方程组求系数B1(m) 的计算,开辟了正演计算层状大地电测深 曲线的新领域。
用双曲函数表达:
• 可以由此推出向下递推的公式如下:
物探课件直流电测深法
①电性层的数目;
②各层电阻率的相对大小; ③估计第一层和底层的电阻率值。
※面积性电测深资料的定性解释
需要绘制各种图件,以此来反映测区内不同电性层的分布情况, 从而了解共取得地质构造或电性层的形态。
电测深法图件分类:
1. 视电阻率断面图(剖面和平面等值线图) 2. 电测深曲线类型图(分为剖面上和平面上)注意曲线 类型的变化,一般反应了电性层的变化,如构造接触 带、地层尖灭、基底起伏等。
• 对于“电测深法”应重点掌握如下3点
• 1)电测深法的应用条件
• 2)根据地电断面能确定电测深曲线的类型,并能定性 的绘出电测深曲线;
• 3)对单独一条电测深曲线,能判断出其类型,并能根 据其类型推断地下电性层的层数、各相邻层间电阻率的 相对大小及第一层和底层的电阻率值。
作业: 定性画出下列所给剖面上NO1、NO2、NO3三个测深点处的电测深
电阻率测深法
1、电测深法概述
电剖面法:是在测量过程中保持AB不变,使整个或部分装置沿测线 移动,逐点观测,以了解某一深度范围内不同电性体沿水平方向的 分布。
电测深法:是在同一点上逐次扩大供电电极据,使探测深度逐渐增
大,以此来得到观测点处沿垂直方向上由浅到深的ρs变化情况。
1.电测深法的原理
在模数为6.25cm的双对数坐标纸上,以AB/2为横坐标,以ρs为纵 坐标,将同一测点上不同AB极距所对应的ρs标上并连成曲线,就 构成了一条电测深实测曲线。见下图
4、电测深资料的解释
解释分为:定性与定量解释。 1.定性解释 目的:通过定性解释可以了解工作的区的地电断层的类型及变化情 况。 单独一条电测深曲线的解释:
更多的层则以此类推。当n层时,则
电测深曲线类型数为:
电测深断面图册
1:2000
03
山西介休大佛寺小尾沟煤业有限公司D100线电测深视电阻率综合剖面图
1:2000
04
山西介休大佛寺小尾沟煤业有限公司D116线电测深视电阻率综合剖面图
1:2000
05
山西介休大佛寺小尾沟煤业有限公司D132线电测深视电阻率综合剖面图
1:2000
06
山西介休大佛寺小尾沟煤业有限公司D148线电测深视电阻率综合剖面图
1:2000
附件一:
山西介休大佛寺小1:2000)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华盛水文地质勘查工程公司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序号
图名
比例尺
01
山西介休大佛寺小尾沟煤业有限公司D70线电测深视电阻率综合剖面图
1:2000
02
山西介休大佛寺小尾沟煤业有限公司D80线电测深视电阻率综合剖面图
03
山西介休大佛寺小尾沟煤业有限公司D100线电测深视电阻率综合剖面图
1:2000
04
山西介休大佛寺小尾沟煤业有限公司D116线电测深视电阻率综合剖面图
1:2000
05
山西介休大佛寺小尾沟煤业有限公司D132线电测深视电阻率综合剖面图
1:2000
06
山西介休大佛寺小尾沟煤业有限公司D148线电测深视电阻率综合剖面图
1:2000
附件一:
山西介休大佛寺小1:2000)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华盛水文地质勘查工程公司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序号
图名
比例尺
01
山西介休大佛寺小尾沟煤业有限公司D70线电测深视电阻率综合剖面图
1:2000
02
山西介休大佛寺小尾沟煤业有限公司D80线电测深视电阻率综合剖面图
电法勘探——传导类电法 电测剖面法
N
B
MN -B
装置相对笨重,地形 影响大。解释时具体 分析。
AO=BO﹥3h; MN=1/3~1/5AO
2020/5/24
4
Aபைடு நூலகம்S
kA
U
A MN
IA
B S
kB
U
B MN
IB
kA
kB
2
AM • AN MN
(AMN∞) (∞ MNB )
在测量时,C极固定不动,AMNB间保持距离不变,四个极沿测线同时移 动,逐点进行测量,测点为M、N的中点O。每个点测量两次,得到两个
2020/5/24
25
第四节:偶极剖面法
2020/5/24
AB=MN=a OO’=3~5h a=1/4~1/10 OO’
26
低阻体
2020/5/24
27
低阻体
2020/5/24
28
高阻体
2020/5/24
29
16
2020/5/24
17
寻找地下水
K
A
M
N
井
断层构造
C
“无穷远”
B
水
2020/5/24
地层起伏构造
18
第二节:对称四级剖面法
2020/5/24
19
2020/5/24
20
2020/5/24
21
第三节:中间梯度法
2020/5/24
22
2020/5/24
23
低阻体
2020/5/24
24
高阻体
电法勘探——传导类电法
一、电阻率法的基础知识
二、电测剖面法
三、电测深法
四、充电法
7.电测深法
三层
多层 三层
三、定量解释
前提 目标 适用 在定性解释后,初步确定了地层结构。 确定各电性层的埋深、厚度、电阻率。 水平层状且层数较少的地层结构, 曲线无明显歧变。 量板法、数值法、各种经验法。
方法
1、量板法 优点
实测曲线与理论曲线(量板) 对比求解的方法。
ρS/ρ1 =ρ2/ρ1
双 解释精度较低、只适合少 对 缺点 于三、四层的地层结构。 数 坐 标 原理 理论曲
•读取量板的坐标原点在实测曲线坐标系的值 ρ₁、h₁;
•读取量板 μ₂,计算 ρ₂=μ₂∙ρ₁ 。
②三层量板
?-μ2-μ3
μ2=ρ2/ρ1
μ3=ρ3/ρ2
27号量板:H-1/10-15 μ2=1/10;μ3=15;ν2=0 ~ ∞
ν2 =h2/h1
例:已知ρ2=18.5Ωm、ρ3=750Ωm;求ρ1、h1、h2。
2cm
300
3cm
250
2.5cm
200
2cm
3、极形图的作法
例:2个极距、 四方位极形图
4、图形解释
•理由说明
AB/2较小时~浅层反映; AB/2适中时~短轴指示低阻带走向; AB/2远大于覆盖层时~长轴指示低阻带走向。
①供电点全在低阻区时→等轴图形;
②供电点在低阻区内外都有时,区内供 电显然比区外供电得到的ρS值要小→短 轴指示了低阻带的走向。 ③供电点全在低阻区外时~相当于浅层 非等轴异常体对观测的影响,长轴方向 地表电流的聚集比短轴方向要大,因此 低阻带的走向为1350 ρs也大→长轴指示了低阻带的走向。
电测深法探测水下岩层分布情况的实例:
工程在水面上进行,最大极距450m;低阻封闭推断为泥 质类岩,不适合作为工程基底。为了解其走向,以7号 测点为中心作了环形电测深。
多层 三层
三、定量解释
前提 目标 适用 在定性解释后,初步确定了地层结构。 确定各电性层的埋深、厚度、电阻率。 水平层状且层数较少的地层结构, 曲线无明显歧变。 量板法、数值法、各种经验法。
方法
1、量板法 优点
实测曲线与理论曲线(量板) 对比求解的方法。
ρS/ρ1 =ρ2/ρ1
双 解释精度较低、只适合少 对 缺点 于三、四层的地层结构。 数 坐 标 原理 理论曲
•读取量板的坐标原点在实测曲线坐标系的值 ρ₁、h₁;
•读取量板 μ₂,计算 ρ₂=μ₂∙ρ₁ 。
②三层量板
?-μ2-μ3
μ2=ρ2/ρ1
μ3=ρ3/ρ2
27号量板:H-1/10-15 μ2=1/10;μ3=15;ν2=0 ~ ∞
ν2 =h2/h1
例:已知ρ2=18.5Ωm、ρ3=750Ωm;求ρ1、h1、h2。
2cm
300
3cm
250
2.5cm
200
2cm
3、极形图的作法
例:2个极距、 四方位极形图
4、图形解释
•理由说明
AB/2较小时~浅层反映; AB/2适中时~短轴指示低阻带走向; AB/2远大于覆盖层时~长轴指示低阻带走向。
①供电点全在低阻区时→等轴图形;
②供电点在低阻区内外都有时,区内供 电显然比区外供电得到的ρS值要小→短 轴指示了低阻带的走向。 ③供电点全在低阻区外时~相当于浅层 非等轴异常体对观测的影响,长轴方向 地表电流的聚集比短轴方向要大,因此 低阻带的走向为1350 ρs也大→长轴指示了低阻带的走向。
电测深法探测水下岩层分布情况的实例:
工程在水面上进行,最大极距450m;低阻封闭推断为泥 质类岩,不适合作为工程基底。为了解其走向,以7号 测点为中心作了环形电测深。
6.电剖面法
ρ2
④脉越宽,交点处ρS值越接近厚脉ρ2的值。
不同倾角时低阻薄脉的联剖曲线
正交点处不总是 ρS/ρ0 <1
直立低阻厚脉上的联剖曲线
4、高阻薄脉异常特征
•脉顶有不太明显的 反交点; •脉顶对应反交点峰 值高阻异常。 •歧离带不明显。
交点左侧 ρAS<ρBS 右侧 ρAS>ρBS 次高值异常
•曲线两侧有对称的 次高值异常。 联剖法不太适合 探查高阻脉状体
Ɵ
破 碎 带
花 岗 岩
泥 岩
花 岗 岩
四、电剖面法的几个问题
1、几种剖面法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的比较
方法名称 探测的地电断面
陡立良导 体及球体 高阻 脉 高阻 体 详查接触面
优点
异常幅度大、 分辨率高、曲 线清晰 轻便高效、不 均匀干扰和地 形影响小、△U 大 生产效率高、 不均匀及地形 影响小
缺点
生产效率低、地 形影响大 异常幅度小、不 易发现良导陡立 薄脉 勘探深度小、不 易发现直立低阻 脉
一般5 ~ 20米。
一、测网布置 和观测成果
在图中 用实线表示 在图中 用虚线表示
二、两种岩石陡立接触面上的 ρAs 、ρBs 理论曲线
1、ρSA理论公式
ρsA曲线描述 当d>>A0 当d=A0(0在界面上) 当d<A0(A;O分列界面两边) 至d=0(A在界面上) 当d>>A0(A远离界面)
同时提取ρ2 同时提取ρ1得此值>ρ2
•主要用途
2、电剖面法野外工作技术
•常用装置形式
•测网布置
联合剖面(AMN∞MNB);偶极(ABMN) 中间梯度(AMNB);对称四极(AMNB) 测线要垂直构造走向并互相平行; 工作比例尺越大,线、点间距越小;
第四章 电阻率测深法
i 1
0
[
Ai
1
(m)e
mHi
Bi1(m)emHi ]J0 (mr)mdm
…………………………
0
[
An
1
(
m)e
mH
n1
Bn1(m)emHn1 ]J0 (mr)dm
0
An
(m)e mH n1
J0
(mr)dm
1
n1
0
[
Ai
(m)e
mH n1
Bn1(m)emHn1 ]J0 (mr)mdm
1
第四章 电阻率测深法
电剖面法是将极距保持固定沿一定测线观测,以 了解在某一深度范围内地质情况沿水平方向的变化。 而电阻率测深法(简称电测深)则是在同一测点上逐 次扩大电极距,使探测深度逐渐加大,这样便可得到 观测点处沿垂直方向由浅到深的视电阻率变化情况。 电测深也可像电剖面法那样使用不同的装置,如三极 电测深,对称四极电测深、偶极电测深等。本章主要 讨论用得最广的对称四极电测深,它是以测点为中心, AB 极距对称于测点向两旁按一定倍数增加,MN 分段 固定(另一种方法是 MN 与 AB 间保持固定比例,随 AB 的增关而增大),对每一 AB 极距均可测出一 s 值, 对每一测点的电测深结果,
U (r, z)
[ A(m)emz
0
B(m)emz ]J0 (mr)dm
式中 Am 和 B(m) 为待定的积分变量 m 的函数。
(1.4.6)
现先确定第一层电位的具体形式,由于当
R
r2
z2
0 时,电位与半无限介质相同,即U
1I 2
1
R,
因此,在第一层中电位表达式为
U1(r,
z)
0
[
Ai
1
(m)e
mHi
Bi1(m)emHi ]J0 (mr)mdm
…………………………
0
[
An
1
(
m)e
mH
n1
Bn1(m)emHn1 ]J0 (mr)dm
0
An
(m)e mH n1
J0
(mr)dm
1
n1
0
[
Ai
(m)e
mH n1
Bn1(m)emHn1 ]J0 (mr)mdm
1
第四章 电阻率测深法
电剖面法是将极距保持固定沿一定测线观测,以 了解在某一深度范围内地质情况沿水平方向的变化。 而电阻率测深法(简称电测深)则是在同一测点上逐 次扩大电极距,使探测深度逐渐加大,这样便可得到 观测点处沿垂直方向由浅到深的视电阻率变化情况。 电测深也可像电剖面法那样使用不同的装置,如三极 电测深,对称四极电测深、偶极电测深等。本章主要 讨论用得最广的对称四极电测深,它是以测点为中心, AB 极距对称于测点向两旁按一定倍数增加,MN 分段 固定(另一种方法是 MN 与 AB 间保持固定比例,随 AB 的增关而增大),对每一 AB 极距均可测出一 s 值, 对每一测点的电测深结果,
U (r, z)
[ A(m)emz
0
B(m)emz ]J0 (mr)dm
式中 Am 和 B(m) 为待定的积分变量 m 的函数。
(1.4.6)
现先确定第一层电位的具体形式,由于当
R
r2
z2
0 时,电位与半无限介质相同,即U
1I 2
1
R,
因此,在第一层中电位表达式为
U1(r,
z)
电法勘探-2_4
考察点M1、M2处的电位的具体表达式
I1 1 K12 U1 ( ) 2 r r1 I 2 1 K12 U2 ( ) 2 r2
(9.2.4)
地面上: ① 电位在界面处是连续的,但发生折曲现象; 2 ② 电场强度发生跃变: E2 E1 1 教材P89图
视电阻率公式: 当AMN都在介质 1 中时:AP=d AM=x MN=l
sMN ( sA sB )
1 2
上式表明:对称剖面曲线等于相同极距联合剖面曲线 的平均值。
证明如下:
A j MN sA A MN j0
B j MN sB B MN j0
AO BO
对称四极装置:
B j0A j0
sAB
AB A B j MN j MN j MN AB MN A MN B j0 j0 j0
B MN 0
A MN A s
(2)高阻脉状体
① 在脉顶上方有一个高阻反交点
A A 即交点左侧 sB sA ,右侧 sB sB
。
② 在反交点左侧, sA 和 sB 同步上升,在反交点右侧 sA 和 sB
同步下降。在脉左侧, sA 有一不明显极小值, sB有一较明
§2.2
电剖面法
电剖面法是用以研究地电断面横向电性变化的一
类方法。
一般采用固定的电极距并使电极装置沿着剖面移 动,这样便可观测到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视电阻率沿着 剖面的变化。相对于电测深而言,电剖面法更适用于 探测产状陡立的高、低阻体,如划分不同岩性的接触
带、追索断层及构造破碎带等。
2.2.1 电剖面法概述
3)特点
优点:
① 最大限度地克服了供电电极附近电性不均匀体的影 响,AB大,中间电流场均匀,移动AB的次数少。 ② 的变化反映了MN电极附近地下电性的变化。
4-2电与电磁法原理第四章02电测深法
S si
i 1 m
1
h1
2
m i 1
h2
m
m
hm
其平均纵向电阻率为
t hi / si
i 1
当电流垂直层面流动时,第i层表现的“横向 电阻”Ti为
Ti i hi
则柱体总的横向电阻T为各层横向电阻的串联。
T Ti 1h1 2h2 mhm
• • • •
③ 二层电测深曲线的性质 A、首支 B、中段 C、尾支
AB lg s lg lg s 2
• (2)三层水平地层的电测深曲线 • ①三层电测深曲线的类型 • 三层水平地电断面,依照相邻地层电阻 率的相对关系,划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 H、A、Q、K
• ②三层量板 • 三层水平地层的断面参数ρ 1、h1、 • ρ 2、h2、ρ 3给定后,由(6.1-63) 式可以计算出相应的三层电测深理论曲 线。 • 我国交通部第四铁路工程局和交通部科 学院曾经计算了约2000条理论曲线。
0
• 式中,T1(m)定义为电阻率转换函 数又称核函数。 • 可见,电阻率转换函数与各层的层参数 (厚度和电阻率)及积分量m有关。
• (3) 电阻率转换函数的递推公式 • 对于二层水平地层情况,若将(6.1-58) 式先后代入(6.1-59)式和(6.1-62)式, 便得到二层水平地层的电阻率转换函数:
s
表示式
I 1 B1 ( m ) B( m ) 2
(6.1-59)
• 则地面上电位公式为:
I 1 U 2
1 2B(m )J
0
0
( mr )dm
(6.1-60)
• 若采用MN→0的装置测量,相应的 ρ s 表达式为:
i 1 m
1
h1
2
m i 1
h2
m
m
hm
其平均纵向电阻率为
t hi / si
i 1
当电流垂直层面流动时,第i层表现的“横向 电阻”Ti为
Ti i hi
则柱体总的横向电阻T为各层横向电阻的串联。
T Ti 1h1 2h2 mhm
• • • •
③ 二层电测深曲线的性质 A、首支 B、中段 C、尾支
AB lg s lg lg s 2
• (2)三层水平地层的电测深曲线 • ①三层电测深曲线的类型 • 三层水平地电断面,依照相邻地层电阻 率的相对关系,划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 H、A、Q、K
• ②三层量板 • 三层水平地层的断面参数ρ 1、h1、 • ρ 2、h2、ρ 3给定后,由(6.1-63) 式可以计算出相应的三层电测深理论曲 线。 • 我国交通部第四铁路工程局和交通部科 学院曾经计算了约2000条理论曲线。
0
• 式中,T1(m)定义为电阻率转换函 数又称核函数。 • 可见,电阻率转换函数与各层的层参数 (厚度和电阻率)及积分量m有关。
• (3) 电阻率转换函数的递推公式 • 对于二层水平地层情况,若将(6.1-58) 式先后代入(6.1-59)式和(6.1-62)式, 便得到二层水平地层的电阻率转换函数:
s
表示式
I 1 B1 ( m ) B( m ) 2
(6.1-59)
• 则地面上电位公式为:
I 1 U 2
1 2B(m )J
0
0
( mr )dm
(6.1-60)
• 若采用MN→0的装置测量,相应的 ρ s 表达式为:
培训资料物探-电测深法.ppt
当成对电极A与B之间的距离、M与 N之间的距离小于AB与MN之间的距离时的排 列称为偶极测深。
AB为供电偶极、MN为测量偶极,且AB=MN< <OO’
常见排列:轴式偶极、赤道偶极
轴式偶极
k OO'3 MN2
AM 3 MN2
赤道偶极
A O’ B
A
k
AM AN AN AM
正常情况,测点密度按所采用制图的 工作比例来定:图上点距2~4cm、线距 3 ~ 5cm。
实测点距要根据主要探测对象的埋深 来调整:点距>H/2且>MN极大。精品25三、 电极距的选择
(一) AB的选择 供电极距的选择有三个标准
1. 供电极距AB应按等比数列安排,相邻两极距的 比值ABi+1/ABi接近一个常数(1.2~1.5)。
时,应进行更换定性解释
主要是作出一系列的图件:
1.测深曲线类型图 2.等视电阻率断面图 3.平面等值线图 4.纵向电料和地 质资料,研究测区内电性剖面 的变化规律,确定电性剖面和 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从电性 剖面正确推断出地质剖面。
Q型: 1 2 3
A型
1 2 1. 测深曲线的首支特征
以最上层电阻率为渐近线, 如三层断面k型曲线。
ρs 以ρ1渐 近线征
最下层介质的电阻率有限
以最下层介质的电阻率为渐近线。如K型曲线
ρs 以ρ1渐 近线
常用极距(AB/2)排列:1、1.4、2、2.映第一层的电阻率,即 在曲线的首支出现ρ1的渐近线。所以 AB最小<h1
3.最大AB应使曲线尾支清楚反映出最深目 的层,当底层较厚时,应保证渐近线的 出现。
对于45°上升或63°下降的曲线,渐近 线上应有3个测点。
相邻两极距之间的场强相对变化为: 说明:等比安排极距时,
AB为供电偶极、MN为测量偶极,且AB=MN< <OO’
常见排列:轴式偶极、赤道偶极
轴式偶极
k OO'3 MN2
AM 3 MN2
赤道偶极
A O’ B
A
k
AM AN AN AM
正常情况,测点密度按所采用制图的 工作比例来定:图上点距2~4cm、线距 3 ~ 5cm。
实测点距要根据主要探测对象的埋深 来调整:点距>H/2且>MN极大。精品25三、 电极距的选择
(一) AB的选择 供电极距的选择有三个标准
1. 供电极距AB应按等比数列安排,相邻两极距的 比值ABi+1/ABi接近一个常数(1.2~1.5)。
时,应进行更换定性解释
主要是作出一系列的图件:
1.测深曲线类型图 2.等视电阻率断面图 3.平面等值线图 4.纵向电料和地 质资料,研究测区内电性剖面 的变化规律,确定电性剖面和 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从电性 剖面正确推断出地质剖面。
Q型: 1 2 3
A型
1 2 1. 测深曲线的首支特征
以最上层电阻率为渐近线, 如三层断面k型曲线。
ρs 以ρ1渐 近线征
最下层介质的电阻率有限
以最下层介质的电阻率为渐近线。如K型曲线
ρs 以ρ1渐 近线
常用极距(AB/2)排列:1、1.4、2、2.映第一层的电阻率,即 在曲线的首支出现ρ1的渐近线。所以 AB最小<h1
3.最大AB应使曲线尾支清楚反映出最深目 的层,当底层较厚时,应保证渐近线的 出现。
对于45°上升或63°下降的曲线,渐近 线上应有3个测点。
相邻两极距之间的场强相对变化为: 说明:等比安排极距时,
第四讲电测深电剖面
此时的电极距被称为最 佳电极距 .
2 当l h时, 2 jh 取最大值
为了探测100m深处的目标体, 如何选择电极距AB?
勘探深度、勘探体积
根据以上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M N B ①.在地表由A、A B供电时,大部分电流集中于 AB附近。AB 一定时,在地表观测电场只能反映一定深度的不均匀体; ②.欲增加勘探深度,必须加大供电电极距,使更多的电 流流入深处。 /2 B A ③.在AB连线之间,以中点的电流分布最深,电场最均匀, 勘探深度最大。因此,以中点观测最佳,可以以最小的电 极距达到最大的勘探深度。
第四讲
电法勘探
主讲人:杨双安
电法勘探的分类
1 按场源性质分 人工场法(主动源法):灵活 天然场法(被动源法):经济 2 按电磁场的时间特性分 直流电法(稳定场)时间域电法 交流电法(交变场、电磁波)频率域电法 过渡过程法或脉冲瞬变法 3 按产生异常电磁场的原因分 传导类电法(异常电流场): 电阻率法、自然电场法、充电法、激发极化法 感应类电法(涡旋电流场或电磁场):
二、岩石和矿石的电学性质
3)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
二、岩石和矿石的电学性质
3)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
(6)岩石电阻率与层理的关系 层理构造是大多数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典型特征,如砂 岩、泥岩、片岩、板岩以及煤层等,它们均由很多薄 层相互交替组成。
这种岩石的电阻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沿层理方向 和垂直层理方向岩石的导电性不同,称为岩石电阻率 的各向异性。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用各向异性系数 来表示.
rI 1 r ( I ) 1 rI 1 1 UM U U ( ) 2 AM 2 BM 2 AM BM
A M B M
A B EM EM EM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
电法勘探
主讲人:杨双安
电法勘探的分类
1 按场源性质分 人工场法(主动源法):灵活 天然场法(被动源法):经济 2 按电磁场的时间特性分 直流电法(稳定场)时间域电法 交流电法(交变场、电磁波)频率域电法 过渡过程法或脉冲瞬变法 3 按产生异常电磁场的原因分 传导类电法(异常电流场): 电阻率法、自然电场法、充电法、激发极化法 感应类电法(涡旋电流场或电磁场):
二、岩石和矿石的电学性质
3)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
二、岩石和矿石的电学性质
3)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
(6)岩石电阻率与层理的关系 层理构造是大多数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典型特征,如砂 岩、泥岩、片岩、板岩以及煤层等,它们均由很多薄 层相互交替组成。
这种岩石的电阻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沿层理方向 和垂直层理方向岩石的导电性不同,称为岩石电阻率 的各向异性。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用各向异性系数 来表示.
S r1h1 r 2 h2 S r n Rn l S h1 h2
rt的获得
设岩石由两种岩性地层组成,厚度和电阻率分别 为:r1,h1和r2,h2 l l l R1 r1 R2 r 2 h1b h2b
1 1 1 ( r1h2 r 2 h1 )b Rt R1 R2 r1 r 2l
实际勘探深度:h=AB/2 勘探体积:长AB、宽AB/2、高AB/2
AB/2
3. 岩石电阻率的测定及视电阻率
岩石电阻率的测定
A M N B
Ir 1 1 UM 2 AM BM
U MN
Ir 1 1 UN 2 AN BN Ir 1 1 1 1 UM UN 2 AM AN BM BN
垂直层理方向的电阻率总是大于沿着 层理方向的电阻率!
rm rn r t
等效电阻率
3)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
沉积岩石电阻率的相互关系 泥岩或粘土<页岩<细砂岩或粉砂岩<中砂岩<粗砂岩 <砾岩。
第二节 地表点电源电场
第二节 地表点电源的正常场
电位、电场强度与电流密度间的关系
电流密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
脉冲瞬变场法、低频电磁法、无线电波法(坑透法)
4 按地质目标分
金属与非金属电法、石油与天然气电法、煤田电法、 水文与工程电法、矿井电法
5 按工作场所分
地面电法、航空电法、地下电法
6 目前常用方法:
直流电法:电阻率法: 电测深法 电剖面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
自然电场法 充电法
不稳定场: 激发极化法
交流电法(电磁法) : 大地电磁测深 频率电磁测深 瞬变电磁测深 甚低频法 无线电波透视(坑透法) 地质雷达法
电流密度 设在地面A点向地下供电,电流强度为I,地下半空间的电 阻率为r。地下距A点距离为R的M点处的电流密度为:
j I 2πR 2 如果是全空间情况又如 何 ?
j与电流强度I呈正比, 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电场强度
rI E rj 2R 2
一个点电源时的电场
电位:电场中某点的电位在数值上等于将单位正电菏 从无穷远处移到该点反抗电场力所作的功。
S r1 r 2l b(h1 h2 ) rt Rt l ( r1h2 r 2 h1 )b l
b
rn和rt 的关系
rn r1h1 r 2 h2
h1 h2
h1 h2 rt h1 h2
r1
r2
h1h2 ( r1 r 2 ) 2 r n rt 0 (h1 h2 )(r1h2 r 2 h1 )
岩石电阻率的测定
j sE E
r
E j r — —微分形式欧姆定律
电场强度:单位正电荷在所研究点所受的电场力。 j为电流密度矢量,E为电场强度矢量,r为该点岩石的电阻 率,s为该点的电导率;
U Edr r jdr
M M
U为电位值
将电位、电场强度和电流密度之 间的关系想象成流体势能3个参数 间的关系。 ∆U=rgh
1. 点电源时的电场
地表正、负两个点电源的正常电流场 叠加原理:当多个点电源同时存在时,任意一点M的 电位是各电源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位之和;任意一点 的电场强度(或电流密度)是各电源单独在该点产生的 电场强度(或电流密度)的向量和。 如图所示,在均匀半空间表面布以电极A和B并分别以 +Ⅰ和-Ⅰ向介质中供电,根据电场的叠加原理,可写 出A、B两个点电流源在M点形成的电位。
第一章 电阻率法
什么是电阻率法 电阻率法是以地壳中岩石和矿石的电阻率差异为 物质基础,通过观测与研究人工电场的分布规律 达到解决地质找矿的目的。 电阻率法是传导类电法勘探方法之一 电阻率法的电场是人工电场
第一节 电阻率法的理论基础
一、岩、矿石的电阻率 1.电阻率(resistivity)的基本公式
大部分电流都集中在近地表地层内!
l
主断面内电位及电流分布
结论:
当h=AB/6时,jh/j0=85%,因此,在此范围内,可以近 似认为是均匀场; 当h<AB/2时, jh/j0>35%,如果有异常体存在时,可 以识别; 当h=0.71AB时,jh/j0=19.2%,此时,如果有异常体存 在时,有时也可以识别; 当h=AB时,jh/j0=8.9%,此时,如果有异常体存在时, 很难识别异常;
主断面内电位及电流分布
h不变,jh随AB的变化规律:
l jh (l 2 h 2 ) 3 / 2
什么时候jh最大?
I
当l 0, 或l 时, jh 0
jh I h 2 2l 2 当AB 当 2 2 5/ 2 0 l (h l )
2h时, 此时深度为h的电流密度最大 ,
2.地表正、负两个点电源的正常电流场
主断面内电位及电流分布
为了弄清电流场在地下的分布情况,AB不变,主断面(A、 B连线的中垂面上)电流密度的变化情况。 当h=0时,AB中点O处的电流密度用j0表示
主断面内电位及电流分布
当h≠0时, I cos I l I 1 1 j 2 j cos j h r (l h ) l [1 ( h ) ] [1 ( ) ]
U R I
一、 岩、矿石的电阻率
电阻率的单位
2.电导率(conductivity)
将电阻率的倒数称为电导率,用s表示。
s
1
r
二、岩石和矿石的电学性质
1 岩石和矿石的电阻率 1) 岩石电阻率的测定
铜丝
铜板
二、岩石和矿石的电学性质
2) 岩石的导电方式
岩石的导电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种: (1) 电子导电:金属、石墨——电阻率低; 各种天然金属属于金属导体。地壳中不常见,如自然铜、金、 石墨是一种特殊电子导体; 金属导体导电性十分好,电阻率值很低,一般r≤10-6 ·m (2) 半导体导电:大多数金属硫/氧化物——电阻率低; 大多数金属矿物为半导体, r高于金属导体,通常r=10-6~10 6 ·m 半导体性质同其所含杂质种类和含量有关,电阻率变化范围大。 (3) 晶体离子导电:大多数造岩矿物,石英、云母、方解石等——电 阻率高;固体电解质的电阻率很高,一般r>10 6 ·m (4) 离子导电:含水矿物——电阻率低; 不同种岩石的电阻率一般不同——电法勘探基础; 但不同种矿物电阻率的范围有可能部分重合——电法勘探的局限性;
dU Eds
M点的电位是将单位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电场中该点 所做的功,则:
U dV Eds Edr
M M M M
rI rI dr 2r 2 2rM
即:电位值与电流强度I和岩石电阻率r成正比,与A到M 点间距离成反比;点电源A(+I)处电位值最大。
2.岩石电阻率与层理的关系
r n 代表垂直层理方向上的平均电阻率;
r t 代表沿层理方向的平均电阻率。
rn
r1h1 r 2 h2
h1 h2
rn rt
h1 h2 rt h1 h2
r1
r2
以上两种电阻率是如何得来的?
图1-1-1 层状结构岩石模型
rn的获得
设岩石由两种岩性地层组成,厚度和电阻率分别 为:r1,h1和r2,h2 S h1 h2 R1 r1 R2 r 2 S S r1h1 r 2 h2 Rn R1 R2 S
A h h 2 2 2 3/ 2 2 0 A 2 3/ 2 2
3/ 2
jh 1 j0 [1 ( h ) 2 ]3 / 2 l
l
l
j 1 h l时, h 85% 3 j0 j h l时, h 35% j0 jh h 3l时, 3.2% j0
China Univ. of Mining &Tech.
第二节 地表点电源的正常场
点电源场的建立
为了建立地下电场,将A、B两个电极向地下供电, A、B被称为供电电极; 当供电电极大小比供电电极间距小得多时,可以将 两个供电电极看成是两个“点”,所以将A、B称为 点电源;
1. 点电源时的电场
一个点电源时的电场
电压为标量,在此为正值; 电场强度为矢量,有方向性; 电场强度的减小速度要比电 压的减小速度快。
A B EM EM EM
rI 1 1 ( ) 2 2 2 AM BM I 1 1 A B jM jM jM ( ) 2 2 2 AM BM
在A、B之外, EMA和EMB的方向相反,最终可得主测 线上电位与电场强度图
电法勘探
主讲人:杨双安
电法勘探的分类
1 按场源性质分 人工场法(主动源法):灵活 天然场法(被动源法):经济 2 按电磁场的时间特性分 直流电法(稳定场)时间域电法 交流电法(交变场、电磁波)频率域电法 过渡过程法或脉冲瞬变法 3 按产生异常电磁场的原因分 传导类电法(异常电流场): 电阻率法、自然电场法、充电法、激发极化法 感应类电法(涡旋电流场或电磁场):
二、岩石和矿石的电学性质
3)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
二、岩石和矿石的电学性质
3)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
(6)岩石电阻率与层理的关系 层理构造是大多数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典型特征,如砂 岩、泥岩、片岩、板岩以及煤层等,它们均由很多薄 层相互交替组成。
这种岩石的电阻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沿层理方向 和垂直层理方向岩石的导电性不同,称为岩石电阻率 的各向异性。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用各向异性系数 来表示.
S r1h1 r 2 h2 S r n Rn l S h1 h2
rt的获得
设岩石由两种岩性地层组成,厚度和电阻率分别 为:r1,h1和r2,h2 l l l R1 r1 R2 r 2 h1b h2b
1 1 1 ( r1h2 r 2 h1 )b Rt R1 R2 r1 r 2l
实际勘探深度:h=AB/2 勘探体积:长AB、宽AB/2、高AB/2
AB/2
3. 岩石电阻率的测定及视电阻率
岩石电阻率的测定
A M N B
Ir 1 1 UM 2 AM BM
U MN
Ir 1 1 UN 2 AN BN Ir 1 1 1 1 UM UN 2 AM AN BM BN
垂直层理方向的电阻率总是大于沿着 层理方向的电阻率!
rm rn r t
等效电阻率
3)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
沉积岩石电阻率的相互关系 泥岩或粘土<页岩<细砂岩或粉砂岩<中砂岩<粗砂岩 <砾岩。
第二节 地表点电源电场
第二节 地表点电源的正常场
电位、电场强度与电流密度间的关系
电流密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
脉冲瞬变场法、低频电磁法、无线电波法(坑透法)
4 按地质目标分
金属与非金属电法、石油与天然气电法、煤田电法、 水文与工程电法、矿井电法
5 按工作场所分
地面电法、航空电法、地下电法
6 目前常用方法:
直流电法:电阻率法: 电测深法 电剖面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
自然电场法 充电法
不稳定场: 激发极化法
交流电法(电磁法) : 大地电磁测深 频率电磁测深 瞬变电磁测深 甚低频法 无线电波透视(坑透法) 地质雷达法
电流密度 设在地面A点向地下供电,电流强度为I,地下半空间的电 阻率为r。地下距A点距离为R的M点处的电流密度为:
j I 2πR 2 如果是全空间情况又如 何 ?
j与电流强度I呈正比, 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电场强度
rI E rj 2R 2
一个点电源时的电场
电位:电场中某点的电位在数值上等于将单位正电菏 从无穷远处移到该点反抗电场力所作的功。
S r1 r 2l b(h1 h2 ) rt Rt l ( r1h2 r 2 h1 )b l
b
rn和rt 的关系
rn r1h1 r 2 h2
h1 h2
h1 h2 rt h1 h2
r1
r2
h1h2 ( r1 r 2 ) 2 r n rt 0 (h1 h2 )(r1h2 r 2 h1 )
岩石电阻率的测定
j sE E
r
E j r — —微分形式欧姆定律
电场强度:单位正电荷在所研究点所受的电场力。 j为电流密度矢量,E为电场强度矢量,r为该点岩石的电阻 率,s为该点的电导率;
U Edr r jdr
M M
U为电位值
将电位、电场强度和电流密度之 间的关系想象成流体势能3个参数 间的关系。 ∆U=rgh
1. 点电源时的电场
地表正、负两个点电源的正常电流场 叠加原理:当多个点电源同时存在时,任意一点M的 电位是各电源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位之和;任意一点 的电场强度(或电流密度)是各电源单独在该点产生的 电场强度(或电流密度)的向量和。 如图所示,在均匀半空间表面布以电极A和B并分别以 +Ⅰ和-Ⅰ向介质中供电,根据电场的叠加原理,可写 出A、B两个点电流源在M点形成的电位。
第一章 电阻率法
什么是电阻率法 电阻率法是以地壳中岩石和矿石的电阻率差异为 物质基础,通过观测与研究人工电场的分布规律 达到解决地质找矿的目的。 电阻率法是传导类电法勘探方法之一 电阻率法的电场是人工电场
第一节 电阻率法的理论基础
一、岩、矿石的电阻率 1.电阻率(resistivity)的基本公式
大部分电流都集中在近地表地层内!
l
主断面内电位及电流分布
结论:
当h=AB/6时,jh/j0=85%,因此,在此范围内,可以近 似认为是均匀场; 当h<AB/2时, jh/j0>35%,如果有异常体存在时,可 以识别; 当h=0.71AB时,jh/j0=19.2%,此时,如果有异常体存 在时,有时也可以识别; 当h=AB时,jh/j0=8.9%,此时,如果有异常体存在时, 很难识别异常;
主断面内电位及电流分布
h不变,jh随AB的变化规律:
l jh (l 2 h 2 ) 3 / 2
什么时候jh最大?
I
当l 0, 或l 时, jh 0
jh I h 2 2l 2 当AB 当 2 2 5/ 2 0 l (h l )
2h时, 此时深度为h的电流密度最大 ,
2.地表正、负两个点电源的正常电流场
主断面内电位及电流分布
为了弄清电流场在地下的分布情况,AB不变,主断面(A、 B连线的中垂面上)电流密度的变化情况。 当h=0时,AB中点O处的电流密度用j0表示
主断面内电位及电流分布
当h≠0时, I cos I l I 1 1 j 2 j cos j h r (l h ) l [1 ( h ) ] [1 ( ) ]
U R I
一、 岩、矿石的电阻率
电阻率的单位
2.电导率(conductivity)
将电阻率的倒数称为电导率,用s表示。
s
1
r
二、岩石和矿石的电学性质
1 岩石和矿石的电阻率 1) 岩石电阻率的测定
铜丝
铜板
二、岩石和矿石的电学性质
2) 岩石的导电方式
岩石的导电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种: (1) 电子导电:金属、石墨——电阻率低; 各种天然金属属于金属导体。地壳中不常见,如自然铜、金、 石墨是一种特殊电子导体; 金属导体导电性十分好,电阻率值很低,一般r≤10-6 ·m (2) 半导体导电:大多数金属硫/氧化物——电阻率低; 大多数金属矿物为半导体, r高于金属导体,通常r=10-6~10 6 ·m 半导体性质同其所含杂质种类和含量有关,电阻率变化范围大。 (3) 晶体离子导电:大多数造岩矿物,石英、云母、方解石等——电 阻率高;固体电解质的电阻率很高,一般r>10 6 ·m (4) 离子导电:含水矿物——电阻率低; 不同种岩石的电阻率一般不同——电法勘探基础; 但不同种矿物电阻率的范围有可能部分重合——电法勘探的局限性;
dU Eds
M点的电位是将单位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电场中该点 所做的功,则:
U dV Eds Edr
M M M M
rI rI dr 2r 2 2rM
即:电位值与电流强度I和岩石电阻率r成正比,与A到M 点间距离成反比;点电源A(+I)处电位值最大。
2.岩石电阻率与层理的关系
r n 代表垂直层理方向上的平均电阻率;
r t 代表沿层理方向的平均电阻率。
rn
r1h1 r 2 h2
h1 h2
rn rt
h1 h2 rt h1 h2
r1
r2
以上两种电阻率是如何得来的?
图1-1-1 层状结构岩石模型
rn的获得
设岩石由两种岩性地层组成,厚度和电阻率分别 为:r1,h1和r2,h2 S h1 h2 R1 r1 R2 r 2 S S r1h1 r 2 h2 Rn R1 R2 S
A h h 2 2 2 3/ 2 2 0 A 2 3/ 2 2
3/ 2
jh 1 j0 [1 ( h ) 2 ]3 / 2 l
l
l
j 1 h l时, h 85% 3 j0 j h l时, h 35% j0 jh h 3l时, 3.2% j0
China Univ. of Mining &Tech.
第二节 地表点电源的正常场
点电源场的建立
为了建立地下电场,将A、B两个电极向地下供电, A、B被称为供电电极; 当供电电极大小比供电电极间距小得多时,可以将 两个供电电极看成是两个“点”,所以将A、B称为 点电源;
1. 点电源时的电场
一个点电源时的电场
电压为标量,在此为正值; 电场强度为矢量,有方向性; 电场强度的减小速度要比电 压的减小速度快。
A B EM EM EM
rI 1 1 ( ) 2 2 2 AM BM I 1 1 A B jM jM jM ( ) 2 2 2 AM BM
在A、B之外, EMA和EMB的方向相反,最终可得主测 线上电位与电场强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