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地质野外工作方法

合集下载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方法作业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方法作业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方法第四纪是全球气候发生周期性变化、并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关系的地质历史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世纪的即将来临,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平民百姓的关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

国土资源部提出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计划中,对这一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一是要针对第四纪时期沉积与环境的特点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二是要针对社会发展需求来攻关。

这一时期的主要地质特点是:1.第四纪冰期与冰川就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看,中新生代岩石圈板块运动和海底扩张成了地球上冰川的分布及相应的气候分区的主导因素。

同时,也有人认为地球及太阳系的周期运动也与地球气圈发生周期性温度变化相关。

据研究认为,第四纪气候冷暖变化具有21ka、41ka和100ka的周期,这一特点反映在沉积物中、生物界里,也反映在地球表面地貌的变迁上。

2.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由气候变化为主导因素,在第四纪时期全球海平面发生了周期性的升降变化。

根据对末次冰期的研究,在冰期最盛期,地球上的水有大约5.5%以冰的形式存在,而此时海面最大降幅可达目前海平面以下150余米。

3.新构造运动大陆板块运动和由冰川导致的地壳“水文均衡”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表现,或上升隆起遭受剥蚀、或下降接受沉积。

在中国,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来自西面的水汽和印度洋的暖湿气团起了强烈的阻障,使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明显减少,冰川冻土和高寒荒漠以及黄土高原的分布,都由此而来。

4.生物界的演化对气候和环境反映最为明显的陆生动植物,随上述变化也发生了跌宕起伏的演化和迁移,最为壮观的是出现了两条腿走路的高智能的人。

在这方面材料最为丰富的当属植物的孢粉化石,由它我们可以恢复古植被和古环境,重建气候变化旋回。

对环境反映最为迅速的脊椎动物和昆虫化石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5.人类的作用人类产生以后一直是受制于自然界,伴随人类智慧的增长,现在人已经成了地球的主宰,但是自有人类历史记录以来因人类已经造成或将要造成数以千记甚至上万种物种的绝灭。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工作细则1.1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旳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旳物理地质现象等旳研究工作。

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旳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规定:调查记录格式规定统一,点位精确,图文一致。

各类观测点观测要仔细,描述要精确,记录内容尽量详细,要有详细旳照片或素描图。

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旳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性要详细描述。

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旳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理解水质并取样,同步访问泉(井)旳动态特性,记录井旳口径、构造及抽水设施。

多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顿完毕,发既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改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识精确,记录和图件互相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旳观测与描述地质观测点旳布置,以能控制多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

下述状况一般都应定点:地层、标志层、化石层旳界线;不一样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旳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旳或具有代表性旳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他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旳观测与描述对各类岩层旳观测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旳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构造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性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性、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

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状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旳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

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概述

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概述

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概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第四纪地质研究的主要成果。

渤海湾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和海洋生态区,其地质环境复杂多样,特别是第四纪地质特征显著。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包括地层划分、沉积环境、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等方面,对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的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

本文将介绍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的地层划分情况,详细阐述不同地层的特点和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通过对沉积环境的分析,探讨渤海湾西岸海岸带在第四纪期间的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等地质事件,揭示这些事件对海岸带地貌和沉积物的影响。

本文还将关注第四纪地质事件对渤海湾地区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海岸带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评估。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第四纪地质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渤海湾地质环境的关注和研究,为推动该地区的地质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二、渤海湾西岸海岸带地质背景渤海湾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华北平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流域的出海口。

其西岸海岸带地质背景复杂,包含了丰富的第四纪地质信息。

这一区域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以及河流、海洋等多种地质作用的影响。

在地质构造上,渤海湾西岸海岸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边缘,受到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影响,形成了一系列断裂和褶皱构造。

这些构造活动不仅控制了海岸带的基本地貌形态,还影响了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和沉积过程。

在沉积环境方面,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经历了从陆相到海相的多重沉积过程。

在早更新世时期,该区域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形成了广泛的河流冲积平原。

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和河流的改道,中更新世时期开始出现了海岸带特有的海相沉积,包括海滩、沙坝、潮汐平原等沉积体。

晚更新世以来,受冰期气候的影响,海岸带经历了多次海进海退过程,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沉积序列。

第四纪测年方法综述解读

第四纪测年方法综述解读

第四纪测年方法综述摘要:第四纪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地质历史中的重要位置,需要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测年。

第四纪地质学家们改进、发展了许多第四纪的测年方法。

文章主要从岩石地层法、生物法、磁性地层法、考古法、放射性定年法等方面讨论了第四纪测年的基本理论及近年的一些研究进展。

鉴于我国第四纪工作者对黄土的深入研究,及其在国际第四纪中的重要地位,本文还着重论述了黄土中常用的测年方法。

目前,第四纪测年方法的主要进展表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提高,如激光显微探测技术等,使得测年的精度、功效显著提高而样品的用量却有了显著的降低,并且拓展了一些测年的应用领域,如电子自旋法应用于冰碛物的测年,其据测年结果建立的序列可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对比。

但要使得测年的可靠性增强,则需要有丰富的地质工作经验,根据所测样品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测年方法,且要尽量选择多种适当方法进行对比测年。

关键词:第四纪;测定年代;放射性;光释光;裂变径迹;黄土测年;第四纪是所有地质时期中最新也是最短的一个纪,是指约2.6 Ma BP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

由于在这个时期产生了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第四纪是自然与人类相互作用的时代,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变化都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对其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形成了独立的第四纪科学。

人们探讨的环境演变一般都局限在第四纪范畴,在这样短的时期,要求更精确的、分辨率更高的测年,以便更准确地确定周期和相位,进行全球性对比,进而认识自然演变趋势和发展规律,为科学地推测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找到依据。

第四纪地质的某些测年方法和技术与测定前第四纪物质(如K-Ar法)的方法和技术有很大的相似性。

建立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基础上的前第四纪物质的许多测年方法和技术,稍加改进就可以用以第四纪地质的研究。

不仅如此,第四纪学家们也发展了许多专门测定年轻沉积物年龄的方法和技术。

从1949年Lebby提出14C法以来,现在可供选择的第四纪测年方法达到几十种,但各种方法的发展过程和应用程度相差较大。

野外岩性描述【范本模板】

野外岩性描述【范本模板】

泥质岩的野外观察与描述1。

颜色:常见灰白、灰绿、褐黄、紫红、黑等色.⑴影响因素:粘土含量和混入物成分;⑵据颜色判断粘土矿物和混入物成分:不含混入物:白色、灰白色含铁质氧化物:红色、紫红色含细分散黄铁矿或有机质:多呈黑色、黑灰色2.矿物成分:肉眼难以鉴定,因此只根据颜色、硬度、点酸起泡情况等判别混入物成分. 3。

结构: 常见泥状结构、粉砂泥状结构、鲕状和豆状结构等。

野外鉴定依据:泥状结构:具贝状断口、手捻有滑感、刀切面光滑平整.粉砂泥状结构:断口粗糙、手捻有粗糙感、刀切面不光滑.砂泥状结构:则能肉眼分辨出碎屑颗粒.4.构造:水平层理、干裂、雨痕、页理(最常见,系成岩后生作用泥土矿物定向排列而致。

页理发育的泥质岩称为页岩;页理不发育的泥质岩称为泥岩)。

5.生物化石:常含较多的生物化石,沿页理分布。

6.物理性质:注意断口、光泽、粘舌性、可塑性、以及吸水膨胀性等。

7. 其他特征:岩层厚度、产状、与上下岩层的接触关系。

8.综合定名泥质岩的野外命名颜色+混入物成分+结构+页理发育情况如:黑色含粉砂质碳质页岩泥质岩描述举例1. 蒙脱石粘土岩:浅肉红色,泥状结构,块状构造.硬度小,固结程度低,较疏松.断口粗糙,略具滑感.在水中易泡软并剧烈膨胀,膨胀后体积增大2~3倍。

含少量次生碳酸盐矿物和碎屑物质。

2。

黄绿色粉砂质页岩:黄绿色,风化后呈褐黄色,粉砂泥状结构,页理发育,手捻有粗糙感,易破碎成碎片状,沿页理面有少量白云母分布,其他碎屑肉眼难以分辨.碳酸盐岩的野外观察与描述(二)2.碳酸盐岩的命名野外碳酸盐岩命名时,以上述表中的名称作为基本名称,结合结构(粒度)特征进一步细分。

命名原则:颜色+层厚+特殊构造+颗粒类型(结构)+基本名特殊构造:为叠层构造、鸟眼构造、示底构造等化学构造如:浅灰色中层鸟眼状微晶白云岩如:灰黑色中厚层虫屑泥晶灰岩(三)碳酸盐岩野外观察描述的内容⑴颜色碳酸盐岩的颜色多为各种色调的灰色,色调的深浅主要与有机质含量有关。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第一节观测路线和观察点的布置水文地质地面调查工作是针对勘查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是认识和掌握水文地质规律的必要过程。

进行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时,首先要布置好观测路线和观测点。

一、观测路线的布置应用最短的路线取得最多的成果,原则上要横穿地层走向或地貌单元,具体还要结合好露头及水点分布等情况灵活掌握(即垂直地层走向,构造线;垂直河流、阶地;穿过湖河沼泽地段,井泉分布点及分水岭等)。

另外在露头好的地段,还应顺着构造线或河谷进行追索。

总之应以看得多,见得全,最多获得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资料为原则。

路线布置要有重点,又要照顾一般。

在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或地质、地貌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观测路线应当密些;相反在地质、地貌条件较为简单地区,观测路线可以适当稀一些。

二、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应布置在观测线上最有意义的地方,即地层分界线、构造断裂带、破碎带、假整合面、不整合面、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变质岩分带区、阶地边缘,地表水体、井、泉、钻孔、自然地质现象(滑坡)发育处及标志层,典型露头及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处。

地质地貌观测点不能均匀布置,应视有无意义而定,不定可有可无的点。

水文地质点布置,除考虑不同地貌单项元,不同含水层外,还需考虑水点的均匀性。

如果缺乏水点,则应考虑进行人工揭露,弥补水点之不足或水点的不均匀性。

三、野外填图及定点描述1、野外地质填图(1)地质填图所用地形底图的比例,应比成图比例尺大一级,如不具备条件,至少也需同等比例尺的地形图做底图。

(2)在野外测绘过程中,要把观测点、线、试坑,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点等位置,准确地绘在地形图上;地质体、地质年代、构造线、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现象等,必须按规定的符号和线条勾出并严格区别实测与推测界线。

(3)对于具有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即使小于前述规定亦应表示于图上。

(4)用手持GPS、地质罗盘、量角器和三角板等工具,视具体情况,运用交会法、方位距离法、地形地物法等将观测点准确地标绘在图上。

地貌学与及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学与及第四纪地质学

含油层,已作出有效的成绩。
竹叶状灰岩
4、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地下水的补给、循环和排泄密
切受到地貌条件、沉积物的性质和
地质构造的控制。
浅层地下水的赋存于河床相的
砂砾层中,除了与地貌条件有关外,
主要取决第四纪堆积物的性质及其
济南豹突泉
成因类型。
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分和岩相资料,能够提供找寻和评价地
下水、工程建筑原料和工程地基的依据。
二、地貌的成因
戴维斯三要素说
地质结构 (岩石与地质构造) 营力 发育阶段 (时间和阶段) “地形是构造、作用和时
2、地貌形态组合
范围较大包括若干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 称为地貌形态组合。
一、地貌形态
3、地貌形态特征
地形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按地形的形态特征 对其进行描述和分类的学科,叫做形态描述学 (Morphography)。
高原、平原、斜坡、悬崖、丘、冈、阜、山 (巅)峰;脊、桌地、盆地、垭、谷、阶地、穹、洞 等等。
1928年建立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
研究意义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上 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第四纪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灾害与地 球环境变化和预测研究。
水利水电、农业生产、工业和民用建设、农 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道路工程、厂矿和港口 建筑、地下水勘探、砂矿勘测等 都需要进行地貌与第四纪 地质勘察工作。
地貌学与及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绪论
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
风化及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流水地貌与沉积物
第四纪气候与海面变化
岩溶地貌与堆积物
第四纪生物界
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第四纪地层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2、地貌形态组合
范围较大包括若干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 称为地貌形态组合。
一、地貌形态
3、地貌形态特征
地形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按地形的形态特征
对其进行描述和分类的学科,叫做形态描述学 (Morphography)。 高原、平原、斜坡、悬崖、丘、冈、阜、山 (巅)峰;脊、桌地、盆地、垭、谷、阶地、穹、洞
营力,能产生许多新的人工(为)地貌,如堤坝、人工湖、
护岸工程、城镇建筑群等,也能夷平破坏一些地貌。
(三)影响地貌形成发展的时间因素
内、外力作用的时间也是引起地貌
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用时间长短不同,则所形成的地 貌形态也有区别,显示出地貌发育的阶 段性。 急剧上升运动减弱初期出现的高原,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原在外力侵蚀下,
中、晚三期。
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3、第四纪地质学学科性质 ( Quaternary geology)
第四纪地质学 是历史地质学的一
个分支,并已成为
独立的学科,其下 限年代为250万年 前。
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4、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内容: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在第四纪时期中地壳、气候和 生物界发展历史与分布规律的学科。
形成负向地貌(谷地、盆地等)。
岩性对地貌的影响,在那些 经历了长时期剥蚀的地区表 现最明显。
岩石坚硬和软弱,抗侵 蚀能力的大小都只是一个相
对概念,它与岩石所处的自
然环境有很大关系。 花岗岩,分布在我国北 方常呈高大险峻的山地 (如华 山、泰山、黄山等),而在华
南地区则成馒头状丘陵;前
者地形起伏明显,后者地势 变化和缓。
表明这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形状的学科。
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地质野外工作手册

地质野外工作手册

地质野外工作手册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本手册由海南省地质调查院区调队集体编著而成,供本队开展 1 : 25万琼海县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野外工作参考使用。

该守则的取材以现代地质理论和有关区调规范、指南、图标为基础,结合工作区的客观实际,并参考了前人所编的有关工作守则,力求做到简明扼要、实用。

各章节分工如下:第一章龙文国、谢盛周,第二章云平,第三章陈沐龙、第四章莫位明,第五章李孙雄,第六章庄有光,第七章李孙雄、陈沐龙,第八章陈沐龙,最后由陈沐龙统编定稿。

李北光、曾雁玲打字,连明清绘图例、符号。

由于编者经验不足,定有错漏不切之处,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补充完善。

目录第一章沉积岩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 (3)一、沉积岩分类及结构构造 (3)(一)沉积岩分类 (3)(二)常用术语 (3)(三)沉积构造 (5)二、沉积岩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 (6)(一)陆源碎屑岩 (6)(二)碳酸盐岩 (10)(三)硅质岩的野外调查 (12)(四)煤和油页岩的野外调查 (12)(五)岩相组合调查 (12)(六)沉积构造的野外观察 (12)(七)古流向测定 (12)(八)第四纪沉积物的野外调查 (13)三、化石野外工作的基本要求 (15)(一)大化石的野外观察描述(表11) (15)(二)孢粉采样注意事项 (15)四、层序地层的野外调查 (16)(一)基本层序的野外调查 (16)(二)层序地层格架的野外调查 (17)五、地层接触关系野外调查 (20)(一)不整合 (20)(二)整合 (21)第二章侵入岩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 (21)一、侵入岩分类 (21)二、侵入岩野外观察及描述要点 (23)第三章火山岩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 (26)一、火山岩分类 (26)(一)火山熔岩类 (26)二、火山岩有关概念及特征 (26)(一)喷发类型及喷发相 (26)(二)喷发旋回及喷发韵律 (27)三、火山岩野外调查观察要点 (27)(一)火山熔岩 (27)(二)潜火山岩类 (29)(三)火山碎屑岩 (29)(四)野外观察记录要点 (31)第四章变质岩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 (32)一、区域变质岩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 (32)(一)区域变质岩分类 (32)(二)区域变质岩命名一般原则 (33)(三)观察要点 (35)二、接触变质岩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 (36)(一)接触变质岩分类 (36)(二)接触变质岩观察及描述要点 (36)三、气- 液蚀变岩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 (39)(一)气-液变质岩分类 (39)(二)气-液蚀变岩野外观察及描述要点 (39)四、混合岩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 (41)(一)混合岩分类 (41)(二)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 (42)第五章构造地质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 (42)一、褶皱调查 (42)(一)褶皱的分类和描述 (42)(二)褶皱的调查内容及要求 (43)二、断层调查 (45)(一)断层分类和有关术语 (45)(二)断层调查方法及内容 (46)(三)断层岩分类 (47)三、节理、劈理和线理调查 (47)(一)节理调查 (47)(二)劈理调查 (50)(三)线理调查 (50)四、构造变形相与变形相序列 (51)第六章区域矿产调查基本要求 (51)一、收集区内已知的矿产信息 (52)二、野外找矿标志的识别、观察和记录 (52)第七章野外记录资料整理及样品采集工作要求 (54)一、野外记录 (54)(一)路线地质填图描述格式及要求 (54)(二)剖面编号和记录要求 (55)二、野外手图及野外总图 (56)三、资料整理工作 (56)四、样品采集要求 (58)(一)总体原则 (58)(二)各类样品采集要求 (58)五、质量检查 (59)六、资料汇交及资料管理 (59)第八章安全工作基本知识与制度 (60)一、野外安全工作基本知识 (60)(一)测区自然条件 (60)(二)野外安全工作基本知识 (60)二、安全生产措施 (63)第一章沉积岩野外观察及调查要点、沉积岩分类及结构构造(一)沉积岩分类沉积岩野外分类主要是根据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成因等进行划分的,详细划分见表1。

第四纪地质(细则部分内容)

第四纪地质(细则部分内容)

第四纪地质第四纪地质是1:5万平原深覆盖区区调的组成部分,这些调查既服务于经济建设,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区调工作要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就要开阔眼界拓展服务领域,重视上述方面的调查。

本《细则》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城市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要求进行编制的。

一第四纪野外记录描述内容(一)第四纪岩石命名及岩性描述粘土类描述内容:颜色、岩性名称、成份及含量(包括粒和砾径)、构造(包括层厚等)、结构、粘性、塑性、透水性、胶结性等。

1、粘土灰黄色……粘土,粘粒含量大于30%,块状构造,泥质结构。

干后坚硬,裂隙发育,手压不碎,铁锤打击成粉末。

湿土能搓成1mm左右细条,粘性和塑性大(好),不透水等。

2、亚粘土 (粉砂质粘土)灰黄色……亚粘土,粘粒含量5-30%,块状构造,粉砂泥质结构。

干后较硬,裂隙少,手压不易碎,手搌有少量砂感。

湿土能搓成球体或3mm左右细条,粘性和塑性较大(好),透水性极弱等。

3、亚砂土(含粘土质粉砂、粉土)灰黄色……亚砂土,粘粒含量小于5%,块状(层状等)构造,泥质粉砂结构,土质粗糙、松散、空隙发育。

干后无裂隙、结构松散、手压极易碎,砂感强,土块完整性极差。

不能搓成细条和球体,湿时也无粘聚力,过湿时成流动状态。

无粘性和塑性,透水性能好等。

4、淤泥质土主要有{粉砂质淤泥(淤泥质亚粘土)、淤泥质粉砂(淤泥质亚砂土、工程地质称淤泥质粉土)。

灰黑色……淤泥,块状(层状等)构造,泥质结构,岩性较软(稀)、水份大时不成形,水份含量较高,一般大于50%,水份特高时呈流动状态,具油脂光泽,手搌污手,有异味,粘性和塑性好,透水性弱等。

5、砂类颜色、成份、大小(粒径)、含量(各粒级含量)、构造、结构(砂质结构等),磨园度(滚园状、园状、次园状、次棱角状、棱角状)、分选性(分选性好、分选性中等、分选性差),胶结物成份、含量、胶结性(胶结松散、胶结紧密等)等。

2第四纪地质与环境野外工作程序与基本方法

2第四纪地质与环境野外工作程序与基本方法

喜马拉雅山卡鲁雄曲上游枪勇冰川及终碛堤和侧碛堤
百色盆地第四级阶地砂砾层斜层理剖面素描图
新疆库车河康村北五期洪积扇素描图
二、野外工作
1、野簿的记录、素描图绘制和照像
• 照像时应注意:记录下照片的编号、镜头方向、 比例尺、内容。一般选取实物作为比例尺,可根 据反映地质现象尺寸的大小,选取不同尺寸的实 物作为比例尺。反映小范围地质现象的照片可用 硬币、镜头盖、铅笔、野簿等作为比例尺;反映 大范围地质现象的照片可用人、房屋、汽车等作 为比例尺。
二、野外工作
1、野簿的记录、素描图绘制和照像 第四纪地质观察记录的内容:观察点的位置 (地理位置、地貌位置)、沉积物的颜色、岩 性特征、沉积构造、厚度、岩性分层、成因类 型、时代等,如果发育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要 详尽地描述,如古地震楔、活动断层、冻融褶 皱、古冰楔等,并绘制素描图。 地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观察点位置、地貌形 态(几何形态、规模、测量数据)、物质构成、 地貌之间的关系、地貌成因等。
二、野外工作
2、剖面观察和描述
• 在第四纪地质和地貌野外调查中,剖面的观察和 研究应充分利用天然露头(冲沟、陡崖、凹坑等) 和人工露头(井、坑、公路边坡、建筑基坑等)。 在平原、盆地内部的覆盖区,要利用钻孔、坑探 研究地层剖面。
二、野外工作
二、野外工作
2、剖面观察和描述
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沉积物的颜色、岩性特征、 结构构造特征、侵蚀面、风化面(古土壤)、沉 积物的厚度等。 如果是砾石层,需要观察砾石的大小、磨圆度、 分选性、成分、风化程度(风化皮厚度)、表面 形态特征、排列特征、沉积构造、充填物特征等; 如果是砂层,需要观察砂粒的大小、成分、分选 性、磨圆度(中、粗砂)、沉积构造等;如果是 粘土或化学沉积物,需要观察沉积物成分、沉积 构造、次生构造等。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课件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课件
• (4)地貌学方法
• 层状地貌的研究如夷平面、剥夷面、阶地及层状溶洞 的研究在区域地层对比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5)气候地层学方法
• 冷暖交替是第四纪气候的主要特点,根据这一特点, 可将第四纪地层划分成一系列的暖期地层单位和冷期 地层单位,这在区域性地层划分和对比中非常实用。
1.1.2第四纪的下限问题
地貌学
• 地球岩石圈又叫构造圈,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岩 石圈发生变形和岩浆活动,结果使地球表面起 伏不平,形成明显的地势差。外动力地质作用 在地球表面削高填低,河流中上游区域以侵蚀 为主,塑造千姿百态的侵蚀地形。下游区域以 堆积为主,形成各种堆积地形。本世纪对大洋 的深入研究表明,洋底地形同样丰富多彩,既 有绵延数万千米的洋中脊系,又有延伸数百千 米、海拔数千米的岛链和深达数千米到万余米 的深海沟系。
• 第四纪生物群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含有现代生物种属, 尽管有许多第四纪生物属种发生了明显的演化,但由 于第四纪时限短,通常是根据生物共生组合如大熊猫 ―剑齿象动物群来划分第四纪地层。
• (3)年代地层学方法
• 岩石地层学及生物地层学方法一般是区域性的,要建 立洲际性的对比必须运用年代地层学方法。年代地层 单位是指在一定地质时间内形成的所有地层。由于它 不涉及具体的岩性,有利于洲际间的地层对比,由于 这种资料依赖于测年资料,测年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对 比的精度。近年来,国际上测年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见附录2),使测年的精度和可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 (3)第四纪地质现象与人类的关系特别 密切,因而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 (4)第四纪地质现象保留完整,而且其 地质过程仍在继续进行,研究这些现象 和过程,有助于揭示和理解第四纪以前 的地质历史,具有特殊的理论和方法学 的意义。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5.野外工作技术要求5.1地质矿产填图技术要求5.1.1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是提高测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地质特征,大致查明成矿条件,发现新矿(化)点,为物化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5.1.2基本要求(1)应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1:2.5万遥感解译成果、遥感影像图,提高研究程度和工作效率。

(2)地质矿产填图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地质矿产填图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高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必须采用数字填图技术。

(4)地质矿产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

对做过1:5万区调的地区,可根据区域矿产调查目的要求进行修测,修测的主要任务是实测矿产和与成矿有关的含矿层、标志层、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物化探异常区和与成矿有关的其它地质体。

对于未开展1:5万区调的地区,地质填图应达到1:5万地质简测程度。

(5)地质矿产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5万比例尺,野外手图应为1:2.5万比例尺,无1:2.5万比例尺地形图时可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放大至1:2.5万比例尺。

使用GPS定点。

(6)地质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岩石类型、变质作用及矿化作用等特征。

(7)矿产研究程度: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矿石特征、矿石工业利用性能等。

5.1.3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1)沉积岩沉积岩采用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基本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地球化学特征,查明其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

第七章第四纪沉积物(1)

第七章第四纪沉积物(1)

第六章第四纪沉积物第四纪沉积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

农业根植于各种第四纪沉积物表部发育的土壤;许多工业设施和民用建筑都以第四纪沉积物为基础;大量的地下水赋存在第四纪沉积物中,部分重要矿产(砂金、金刚石、锡、盐和硼)和建筑材料(土、砂、砾石)产于第四纪沉积物中。

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离不开第四纪沉积物。

从第四纪地质学、第四纪环境演变的角度看,第四纪沉积物是第四纪古环境信息的主要载体,是研究第四纪古环境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要学会辩认和划分不同类型的第四纪沉积物,并运用它来分析、解译第四纪古环境。

在介绍第四纪沉积物的辨认特征、沉积特点之前,我们首先总结我们地球表面整个第四纪沉积物的一般特征,即第四纪沉积圈的一般特征(因为我们已经学习了六章的内容,有了一些第四纪的知识)。

第四纪沉积圈是指地球表面由第四纪沉积物构成的圈层,它是地球岩石圈中一个最年轻和最表面的圈层,具有以下特征:(a)第四纪沉积圈基本上是一个连续的层圈在现今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包括大陆和海洋的各个角落,都有第四纪沉积物分布。

(b)形成时间很短,一般不超过2Ma,第四纪沉积圈主要由尚未胶结成岩的松散沉积物构成,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能见到已成岩的第四纪沉积。

所以,第四纪沉积常被称为沉积物,而不称作岩石。

(c)组成第四纪沉积圈的沉积物包括陆相沉积物和海相沉积物,其中陆相沉积物类型复杂多样,而海相沉积物类型比较简单。

(d)第四纪沉积圈由于其松散性,因而处于不稳定状态。

它除了受外力作用被再次搬运、沉积之外,在其内部,由于生物与水的作用,也在不断地发生物质的移动。

相对来讲海相沉积物,尤其是深海沉积物要比陆相沉积物稳定得多。

(e)第四纪沉积圈的厚度变化较大其中陆相沉积物的厚度可以从几十厘米到几千米。

剥蚀区第四纪陆相沉积物厚度一般小,从几十厘米到十几米,堆积区(山前盆地、平原、断裂谷地)可达几十米至几百米。

至于更厚的第四纪沉积层常常出现在构造沉降区海相沉积物的厚度较薄,一般仅厚几米到几十米,变化幅度也较小。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历史中距现今最近的一个纪,延续的时间比较短暂,距今2.60ma以来的历史。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

地貌学是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第四纪沉积物。

第四纪沉积物主要是记录发生在第四纪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良好载体,是第四纪研究天然的实验室,含有丰富的地质信息。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形态即地形,地形即地表的高低起伏坡度切割程度等方面的特征。

研究任务:1)通过各种研究手段,提取各种信息,重建第四纪时期的地质演化历史,探究演变规律,预测未来变化。

2)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减灾防灾,改善生活环境。

研究内容:1)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成因分布及工作方法。

2)第四纪气候变迁和海平面波动。

3)第四纪生物界的构成和演化以及人类及其文化演化的研究。

4)第四纪地层和年代学。

5)地球表层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演化。

6)第四纪构造运动。

7)应用第四纪地质的研究。

第四纪下限就是指第四纪的起始时间或者新近纪与第四纪的分界。

确定第四纪下限的依据:1)冰川运动2)气候变冷3)动物化石4)人类出现和人类文化气候旋回:与新近纪相比,第四纪气候不仅有明显的降温,而且干湿或冷暖交替,并有一定的周期变化。

(一次冰期与一次间冰期组成一个气候旋回)冰期是第四纪期间一次气候寒冷的时期,全球性降温,冰川扩大。

冰期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冰川扩展2)生物迁移3)全球降温4)降雨的变化5)气候带移动6)海平面下降7)冰阶与间冰阶的旋回间冰期是第四纪气候相对温暖的时期。

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1)岩性松散2)成因多变3)岩性岩相多变4)厚度差异大5)含有化石及古代遗迹6)形成多种地貌形态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分类:根据沉积物形成环境:陆相沉积、海相沉积、海陆过度相沉积。

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间接地貌标志。

地貌形态要素: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方法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方法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第一节地质填图的有关术语、比例尺及精度要求一、地质填图与区域地质调查有关地质填图的术语很多,许多情况下都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了同一个概念,在地质行业内叫法也不统一。

归纳起来,地质填图有区域地质填图、预查或普查地质填图和矿区地质填图(详查或勘探阶段)几种情况或基本类型。

区域地质调查(简称区调),以往有两种叫法。

一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东欧等国(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亦如此)称区域地质测量(简称区测)【英文为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和西欧等国则多称区域地质填图(简称地质填图或填图)【英文为Regional Geological Mapping (Geological Mapping)】。

实际上,北美的地质填图术语在我国的使用也非常普遍,早已演化为一种区域地质调查的习惯性用语,现行的1/5万区调已演变为1/5万区域地质填图。

矿区地质填图在我国又称矿区地质测量(简称地质测量)。

根据观测点定位精度细分为正规地质测量(简称正测,是在勘查工作的详查或勘探阶段采用)和地质草测(简称草测,是在勘查工作的预查或普查阶段采用)二类(按原规范,地质测量分正侧、简测和草测三类,但在实际工作中将简测和草测统归为草测,因为其观测点定位精度是相同的)。

不同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程度和划分精度基本一致,仅在定位精度上有区别。

预查或普查阶段作草测。

除有另行规定和要求外,正测和草测的控制一般来说,详查及其以上阶段需正测,使用正测的同比例尺或更大比例尺高精度地形图,地质观测点采用全仪器(经纬仪、高精度GPS)精确定位方法所进行的矿区地质填图称为矿区正规地质测量,即正测。

使用同比例尺正测或草测地形图(包括放大或其它方法形成的低精度地形图),而地质观测点采用半仪器(罗盘)或地形定位方法所填制的矿区地质填图称为地质草测。

在目前,地质勘查单位(地质队)所进行的矿区地质测量很少为正测(国家地质勘查项目或业主要求的除外),多属地质草测类型(商业地质勘查项目)。

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编辑本段]Quaternary geology研究第四纪时期环境发展演变的科学,包括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沉积环境、地层划分与对比、生物演替等方面。

与地质学、地貌学、气候学、古地理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考古学等学科联系密切。

19世纪早期,欧洲地质学家研究了松散沉积物,先后提出洪积理论和冰川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建立的第四纪4次冰期学说,对冰川作用、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

南斯拉夫数学家米兰科维奇(M. Milanko-vich)1 920年提出气候变化的天文学说,地球轨道周期成为探讨第四纪气候变化及冰期形成的重要理论依据。

1899年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建立海平面变化理论,经过不断充实、发展,1934年美国学者戴利(R.Daly)提出冰川—海面控制论。

1961年费尔布里奇(R. W. Fairbridge)将海面变化归为3种类型:①构造—海面升降运动;②沉积—海面升降运动;③冰川—海面升降运动。

20世纪50年代以来,放射性碳、钾氩法、铀系法、裂变径迹法测年及氧同位素测温等技术的应用,使第四纪地质研究达到新水平。

1963年考克斯(A. Cox)建立古地磁年表,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依据。

大陆与大洋沉积序列研究,更新了传统的4次冰期概念,支持了米兰科维奇的气候变化天文学说。

1977年库克拉(G. Kukla)等对捷克布尔诺黄土的研究证明,在奥尔杜韦古地磁事件以来的170万年里出现了17次间冰期,平均每10万年有1次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

印度洋、赤道大西洋、加勒比海的海洋沉积研究,也得出相近的结论。

我国第四纪黄土研究揭示出最近70万年以来有1 3次气候旋回。

20世纪60年代以来实施的许多国际研究计划,如DSDP(深海钻探计划)、CLIMAP(长期气候研究、制图与预测计划)、IGCP(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等,已在第四纪古气候、冰期形成、冰期气候特点、海洋环境变化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从而推动了第四纪地质学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副间冰期:15-13ka B.P.。H1。 MIS1
第三副冰期:13-10ka B.P.,也称晚冰期(Late glacial period)。
在晚冰期中,又可划分出一些不同的时期,即
最老仙女木期(Oldest Dryas):13-12.75ka B.P.
布林间冰阶(Bolling):12.75a-12.35ka B.P.
(4)底碛与基碛
底碛
冰川消融后,表碛、 内碛降落到冰床,与 底碛堆积在一起
基碛
堆积在冰川底部 的冰碛物
冰碛物特征
(1)成分特征
• 主要为岩石碎屑,既有远源成分,又有近源成 分,以近源为主。相对比较简单。 • 含易风化的砾石或矿物:辉石、角闪石、长石。
• 研究意义:确定运动方向、划分冰川地层和识 别冰碛物。漂砾可判断物源。
砾石ab面、a轴的排列特征
砾石a轴走向(A)和ab面 倾向及倾角玫瑰花图(B)
(a)砾石的成因标志
砾向
排列和充填方式
叠瓦式
离散式
弥散式
充填式
冰楔式
多边形式
架堆式
层间式
水流方向
砾石的推移
(b)砂和粘土的成因标志
粒度分析
• 图件:
–直方图 –频率曲线 –累积频率曲线 –正态概率曲线 –C-M图解
融出碛 流 碛
变形碛
(1)表碛与内碛
表 碛 滚落或坠落载冰川 表面的碎屑物质
内 碛 分布在冰川内 部的碎屑物质
(2)侧碛
侧碛
分布在冰川两 侧的冰碛物
侧碛
冰川消融后,稳定 下来的侧碛 此名称很少用
消融碛
(3)中碛与终碛
中碛
堆积在冰川末 端的冰碛物
终碛
消融碛
两条冰川汇合,其 侧碛合并后位移冰 川的中间部位
• 1、第四纪分期 • 2、第四纪年表 • 3、第四纪气候旋回
1、第四纪分期
第四纪开始 第四纪开始
2.60MaBP
2008年国际地层表
目前一直使用
地质时代
极性时
分期及分界年龄 (Ka) ( 距今年龄 )

四 纪 (Q) 新 近 纪

容 松山 高斯
全新世( Q h) 11 kaB.P 晚更新世 (Q p3) 130 kaB.P 中更新世 (Q p2) 780 kaB.P 早更新世 (Q p1) 2600 kaB.P 上新世 (N 2)
–b.间接地貌标志
相关沉积
洪积扇
河流阶地
泉华沉积
海成阶地
地貌与沉积物的相关性
C、环境标志
•(A)、化学环境标志
–a.碳酸钙含量变化--干湿变化 –b.石膏层--干湿变化 –c.氧化物--温度、干湿变化
•(B)、物理环境标志
–a.黄土、风成沙--干旱 –b.红土风化壳--温暖、潮湿
(C)、生物环境标志
④沉积物较薄,可沼泽化
洪积扇
洪积扇 洪积台地 洪积扇
冲积扇
新疆拜城
洪积扇期次划分
蚀余沉积
沙坝沉积
滨主流线沉积
滨河床浅滩沉积
河漫滩沉积
河床沉积
滨主流线 沉积
• 河流的沉积物统称为冲积物。 • 冲积物的主要鉴别标志是:
– ①砾石成分复杂, 往往具叠瓦状排列。砂和粉 砂的矿物成分中不稳定组分较多。 – ②碎屑物质的分选性较好。 – ③碎屑颗粒的磨圆度较高。 – ④冲积物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层理一般倾向 河流下游。 – ⑤冲积物常呈透镜状或豆荚状,少数呈板片状 – ⑥冲积物往往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 ,上部为河漫滩沉积。
–a.海相化石--海相沉积 –b.淡水化石--陆相沉积
三、地貌类型及单元的划分
• 1、地貌成因类型 • 2、地貌单元的划分 • 3、地貌年代的确定
1、地貌成因类型
(1)重力地貌
崩塌地貌积堆积物
崩塌陡坎
地貌
倒石堆
堆积物
岩石碎屑、无层理 无分选、无磨圆
(1)重力地貌
撒落地貌
(a)斜坡在30~50°常见 (b)干旱气候区发育 (c)岩性节理发育

地貌及堆积物
倒石锥

岩石碎屑、无层理 无分选、无磨圆
堆积物
滑坡地貌 滑坡特征:
(a)地形上弧形、舌状等 (b)滑积物产状乱 (c)大小混杂 (d)分布在山脚
秭归
滑坡的识别
滑坡后壁遗迹
反坡台阶、洼地、马刀树
坡脚出现渗泉和大孤石
单沟转向和双沟同源
岩层倾向异常
(2)地面流水地貌
•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积物及坡积裙
水流方向
分选性好
河漫滩沉积 河床沉积
河漫滩和心滩
河漫滩
边滩
心滩
河流阶地
(1)阶地形态要素及形成 何为阶地? 阶地与河漫滩差异
形态要素
阶地级数 的划分
T4
T3
吐鲁番盆地
T2
T1
阶地形成的动力:河流侧蚀作用 和下蚀作用
形成过程
侧蚀作用:形成河漫滩 下蚀作用:抬升成阶地
河流阶地
(2)阶地的类型
二、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的确定
• 1、岩性分类与命名
碎屑沉积物 化学沉积物 砾石、砂 钟乳石、石膏 珊瑚礁 火山灰 填土
岩性分类
生物沉积物 火山碎屑沉积物 人工堆积物
• 1、岩性分类与命名
碎屑沉积物的命名
砾石:≥2mm
巨砾:>1000mm 粗砾:1000~100mm 中砾:100~10mm 细砾:10~2mm
坡积裙或坡积裾
堆积物:坡积物
坡积物
①分布在坡脚 ②细砂、粉砂、粘土为主 ③从山坡到坡脚由粗变细 ④夹细砾石透镜体 ⑤分选、磨圆差 ⑥基本无层理 ⑦在垂向,从下到上由粗变细
粗 细 粗
剖面

• B、洪积物及洪积扇
洪积

塔里木盆地
金 山
洪积扇
是干旱气候区 常见地貌类型


洪积 扇
①面积大,扇形
特征:
砾性(成分) ★ 砾径★ ★ 砾态★ ★ ★ 砾向★ ★ ★
(a)砾石的成因标志
片流
简单 较简单
复杂 较简单
砾性
冰川漂砾
洪流 河流 冰川 重力
最简单
(a)砾石的成因标志
砾径
泥 冰石 洪冲湖 风 碛流 积积积 积 物堆 物物物 物 积 大 砾径 小
冰碛物

分选

风成沙
(a)砾石的成因标志
砾态
圆度
(3)中碛堤
较 老 仙 女 木 期 (Older Drays) : 12.35 - 12.15ka B.P. 阿勒罗德间冰阶(Allerod):12.15-11.35ka B.P.
新仙女木期(Younger Drays):11.35-10.25ka B.P.
表 11-13 中国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划分与对比 时 代 东部地区 冰后期 大理冰期 庐山-大理间冰期 庐山冰期 中更新世 大姑-庐山间冰期 大姑冰期 鄱阳-大姑间冰期 早更新世 鄱阳冰期 间冰期 红崖冰期? 青藏高原 冰后期 绒布寺冰期 末次间冰期 基龙寺冰期 加布拉间冰期 聂拉木冰期 帕里间冰期 希夏邦马冰期 间冰期 惊仙冰期? 天 山
砂:<2~0.0625mm 粗砂:2~0.5mm 中砂:0.5~0. 25mm 细砂:0.25~0.0625mm
粉砂:<0.0625~0.0039mm 粘土:<0.0039mm
• 1、岩性分类与命名
碎屑沉积物的二命名
粘土质粉砂、粉砂质粘土
注意:野外的区别方法
• 2、成因分类
√ √ √ √ √ √ √ √ √ √ √ √
A、沉积学标志
(a)砾石的成因标志
通过对砾石的 观察和测量获 的成因信息
地点 编号 1 2 3 4 砾石 成分
时间 砾径(mm) a b c
地貌位置 方位 ab 面产状 倾向 倾角
0
层位 磨

测量和记录人 圆


Ⅲ Ⅳ Ⅰ
风化程度
Ⅱ Ⅲ Ⅳ
a
其它
砾石测量表及砾 石的a、b和c轴
(a)砾石的成因标志
砾石形态分类图
(a)砾石的成因标志
砾态
圆度
海滩砾石
洪积砾石
河流砾石
冰碛砾石
(a)砾石的成因标志
砾态
球度
bc a2
3
扁平度 K=(a+b)/2c
注意:圆度与球度 不完全对应
(a)砾石的成因标志
砾态
点状、纺 锤状擦痕
表面特征
风棱石
擦痕、压痕、 磨光面、熨 斗状等
(a)砾石的成因标志
砾向
②扇面坡度较小
③岩相分带明显
④扇面发育沟槽
注意与冲积 扇的差别
扇顶相
①扇面坡度大,可大于10°
②砾石、砂组成,槽洪相沉积
③砾石具叠瓦状排列
④沉积物厚度较大
扇形相
①扇面坡度较小,5~10° ②砂、砂砾、砂质粘土组成 ③多元结构发育
④沉积物厚度大
扇缘相
①扇面坡度小,小于5° ②粘土、砂质粘土组成
③发育“纹泥状”薄层理
冰川漂砾
(2)结构特征
• 粒度差异:悬殊,巨砾
粘土。
• 分选性:标准差>3,属于分选极差类。
• 频率曲线:不服从一般的正态分布,多 数冰碛物的粒度频率曲线呈双峰型。 • 磨圆度:棱角状
(2)结构特征
砾态:五角状、三角状、熨斗状 砾石表面特征:常有擦痕、压坑、裂隙等。 具冰川擦痕的砾石称为条痕石。 砾石表面包裹特征:具有“泥包砾”现象。 石英颗粒表面特征:棱角状、壳状端面、圆 形的刻蚀坑、槽或擦痕。
全新世 晚更新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