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设计
摘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创建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对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优秀样本的课堂案例进行质化研究,利用NVIVO软件对课程逐字稿及课后深度访谈记录进行分析,提炼出课堂教学中的技能点,并利用优秀组和对照组之间技能使用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对评价体系进行修订。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指标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在西方逐渐盛行;近些年,其已经成为教育文献中最常提到的教学理论之一。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个体主动知识建构与师生互动。随着自主学习理论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如今也在致力于建构主义的引入和研究,努力将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当中,提高教学质量。在高校课堂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国外也起步较早。在美国,数以百计的大学都通过学生分级评价的方式来提高他们课程的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而基本的构建评价体系的四个基本阶段为:(1)领域的详细说明(domain specification),(2)比例(scaling),(3)指标的产生(item generation),(4)统计分析(statistical analysis)。这四个阶段就构成了教学评价中从评价目的的明确,到评价量表的制订,再到评价数据的收集,最后到分析结果的产生这样一个逻辑框架。在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师特征的定义问题,这些特征可能会通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师行为等方式表现出来。研究者通过对教师特征的所有元素进行归纳形成集合,并利用这些集合对教学评价量表条目的产生提供指导,最终形成教学评价量表。
一、课堂评价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你若讲述,我会聆听;你若演示,我会关注;你若让我参与,我会学到。可见,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接受效果在评价体系中都应当受到重视。从教师方面而言,需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行为,包括“讲授、演示、互动”三个行为类群。从学生方面而言,通过“听、看、学”实现新知识的自我构建。为此,我们为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设计了双主体结构化的评价体系,共由两个主体和六个模块组成,专家的评价体系分为“讲授、演示、互动”三个模块,学生的评价体系分为“听、看、学”三个模块;专家评价注重教学行动的过程,学生评价更侧重于教学效果。为了方便评价,量表的语言形式进行了一致化修订,形成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见图1)。
从双主体评价体系中可以看出,专家的模块和学生的模块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师“讲授”的内容学生会“听”,老师“演示”的内容学生会“看”,老师“互动”的内容学生会“学”。老师的教学过程与其得到的教学结果也是一一对应的。如:老师“表达清晰流畅”就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老师的“反馈点评到位”就会让学生“富有启发”。总之,双主体评价体系是紧密依托建构主义的思想建立起来的。
二、课堂评价的设计思路
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分为三个方面:讲授、演示和互动。Dewey 和V ogotsgy认为,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仍是对话,它是知识建构过程的关键。因此,第一个评价焦点应当是教学语言。从教学行动看,讲授要求包括音质稳定、语速变化、重点突出、有条理性、清晰流畅、富有吸引力等方面,其中比较有难度和鉴别度的主要是“表达清晰流畅”、“语言有感染力”,只有具备了其他基本要求(如音质稳定、重点突出),才可能达到这一程度。与之相对应,在教学效果方面的评价标准为“容易理解”和“语言抓人”。
教学演示既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现,也可以通过板书实现,但实质目的只有一个:可记忆(memorable)。从教学行为看,演示的要求包括适合学生、对主题有支持性、新鲜有趣、有冲击力、富有创造性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演示技术不一定都通过多媒体,一些学科十分有必要板书,还有一些学科需要用实物演示,这些都是教学演示的范畴。我们选择其中比较有难度的两个标准:“演示有冲击力”、“设计有创造性”;与之相对应,在教学效果方面的评价标准为“演示生动”、“形象有趣”。
巴西教育家Freire在其名著《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出,教学的实质包括思维和行动两方面,它不纯粹是语言上的交流,还应包括实践行为的塑造。教学中的互动环节是行为塑造的主要手段,因此,互动技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标准。互动教学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或者让学生讨论某个话题,它可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灵活组织,实现师生在思想上的交流,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领悟教学内容。在教学组织方面,要求教学活动多样化、学生容易参与、教师反馈点评到位。我们选择其中具有一定难度的标准:“互动形式新颖”、“反馈点评到位”。与之相应的,在教学效果方面的评价标准为“触动较大”、“富有启发”。
为了更好地掌握评分标准,我们对每项指标都进行了详细说明,并为专家评价表设计了总分项和教学内容评价。经过反复修订和多方专家讨论,最终形成了双主体结构化的评价量表。
三、评价体系验证
本研究对参加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来自全北京63所高校的120位教师的授课现场情况进行文本逐字登录,并对其相关的教学技能点进行了提炼。
双主体评价体系的两个评价主体分别是专家评委和学生评委,每位参赛选手的最终成绩都由专家评委和学生评委共同现场评分得出。本次比赛参与评委工作的专家和学生的组成为:9名理科专家评委、10名理科学生评委;6名文科专家评委、10名文科学生评委;7名英语专家评委、10名英语学生评委。
本研究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对评价体系结构进行检验,选择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共同因素,采用最大变异数法(Varimax Method)进行正交旋转,得出变量间更加明确的关系。数据来源于专家和学生对所有选手的评价,文科、理科选手共计104人。
对专家评价量表的因子分析结果如表3,表中只显示了0.40以上的因子负荷。从中可以看出,因子结构清楚,6个条目分别负荷于3个因子上,可以命名为讲授、演示和互动,积累方差解释量达到75.349%。
对于学生评价量表的因子分析结果如表4,表中只显示了0.40以上的因子负荷。可见,因子结构清楚,6个条目分别负荷于3个因子上,可以命名为学、看和听,积累方差解释量达到84.079%。
综上所述,我们的双主体评价量表的结构是合理的,专家评价量表中的“讲授、演示、互动”和学生评价量表中的“听、看、学”六个模块经实际比赛数据检验都能够站住脚,能够对老师的真实水平的高低进行有效的评价。当然,我们的量表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例如在专家评价量表中,“演示有冲击力”和“反馈点评到位”两项的因子负荷(分别为0.785和0.716)小于其他四项,可以根据后面的研究修订为更具鉴别力的条目;在学生评价量表中,“形象有趣”和“语言抓人”两项的因子负荷(分别为0.669和0.695)也明显小于其他四项,同样可以继续修订,增加鉴别度。
四、结语
第一,将再次修订后的评价体系的指标与原有评价体系指标进行一下比较。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本评价体系是对原有评价体系的一次改进和完善,而非彻底变革,新的双主体评价体系中保留了大量原有评价体系中的经典关键词汇,如:清晰、启发、生动等等,所做的改变只是减少了重复和难于评价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