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https://img.taocdn.com/s3/m/47ddc20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0.png)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经典小学生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经典小学生成语故事:拔苗助长](https://img.taocdn.com/s3/m/f60ffc7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2.png)
经典小学生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经典小学生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拼音】bá miáo zhù zhǎng
【成语故事】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
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
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典故】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不切实际地办事
【近义词】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示例】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拔苗助长。
【其它使用】
◎ 吴万森满怀忧虑地说:"'抢先教育'违背了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这种拔苗助长的办法结果必将造成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
"
◎ 例如"揠苗助长"中的"揠"太古雅,一般的人不容易懂,因此把这个成语改成"拔苗助长"就浅显明白。
拔苗助长的故事原文及成语典故
![拔苗助长的故事原文及成语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9023dc5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4.png)
拔苗助长的故事原文及成语典故拔苗助长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的《孟子·公孙丑上》。
该成语原意指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
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在句子中一般用作谓语,含贬义。
也写作“揠苗助长”。
拔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后人由上述文献中“助之长者,揠苗者也”提炼出成语“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成语典故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拔苗助长成语寓意“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它自身的生长规律,仅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搞不好其效果适得其反。
这则成语还告知人们一个具体的道理:“欲速则不达”,凡事要按照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可主观冒进,不能好高骛远,靠幻想过日子。
该成语嘲笑了那些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味求快,反而把事情弄糟的人。
它对人们的启示是,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要办好一件事,就必须遵循它的自然规律,任何人都不能违背。
比如很多家长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具体条件,一味地施以不合实际的教育,致使孩子受苦的同时自己也多遭苦恼。
家长们的良苦用心实为可贵,但一定要讲方法和因材施教。
拔苗助长的故事
![拔苗助长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2eff39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f.png)
拔苗助长的故事拔苗助长的故事拔苗助长的故事篇1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近义词】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欲速不达【拔苗助长的故事】从前,宋国有个急性子的农民,总嫌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
他成天围着那块田转悠,隔一会儿就蹲下去,用手量量秧苗长高了没有,但秧苗好象总是那么高。
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苗长得快一些呢?他转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我把苗往高处拔拔,秧苗不就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吗?”说干就干,他就动手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
他从中午一直干到太阳落山,才拖着发麻的双腿往家走。
一进家门,他一边捶腰,一边嚷嚷:“哎哟,今天可把我给累坏了!”他儿子忙问:“爹,您今天干什么重活了,累成这样?”农民洋洋自得地说:“我帮田里的每棵秧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儿子觉得很奇怪,拔腿就往田里跑。
到田边一看,糟了!早拔的秧苗已经干枯,后拔的也叶儿发蔫,耷拉下来了。
【拔苗助长寓言寓意】苗:禾苗;助:帮助;长:成长。
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它成长。
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
也做“揠苗助长”。
事物的发展、人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违背了这个规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拔苗助长的故事篇2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
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这部书中有个故事十分有名: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揠苗助长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揠苗助长](https://img.taocdn.com/s3/m/9d1b722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1.png)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揠苗助长经典儿童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在我们的学习时代,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经典儿童成语故事:揠苗助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揠苗助长【拼音】:bá miáo zhù zhǎng【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成语典故】有一个人种水稻。
他把秧苗插了下去,今天看看,秧苗没长高,明天看看,秧苗还是没长高。
这个人着急起来,他想:“让我把秧苗拔高一点儿吧。
”主意打定,他就动起手来。
秧苗多得数不清,拔一遍得花多少工夫呀,累得他腰也直不起来了。
他回到家里,喘着气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累死我了。
今天我总算帮秧苗长高一点儿了。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去一看,秧苗全都枯死了。
“揠苗助长”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有人为了急于要把一件事情办好,可是采用了违背事理的方法,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可以说他是“揠苗助长”。
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揠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解释①[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zhǎng)而揠(yà)之者]宋国有个忧虑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拔高禾苗的人。
宋,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一带;闵,同“悯”,担心,忧虑;揠,拔②[芒芒然归]一说茫茫然。
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7篇)
![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ab803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11.png)
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7篇)拔苗助长成语故事篇一: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
比喻不顾事情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
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这部书中有个故事十分有名: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轲借用这个故事向他的学生们说明违反事情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主观地急躁冒进,就会把事情弄糟。
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解释[]①[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zhǎng)而揠(yà)之者]宋国有个忧虑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拔高禾苗的人。
宋,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一带;闵,同“悯”,担心,忧虑;揠,拔②[芒芒然归]一说茫茫然。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内容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9a3203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a.png)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1. 什么是拔苗助长?拔苗助长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急于求成、不顾实际、热衷于速成求成效的行为。
它源自一则古老的成语故事,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2.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的来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农夫种了一块稻田,仔细照料,希望能够获得一个丰收的季节。
稻苗初长时,农夫发现稻苗长得很慢,他感到非常焦急,因为他迫切地想让稻苗快速长高。
一天,农夫听说法师可以变出一些神奇的法宝,可以帮助作物快速生长。
于是,他前往拜访了法师,并请求法师帮助他的稻苗们。
法师很慈善地答应了农夫的请求,并给了他一个特殊的法宝。
这个法宝是一把拔苗的小刀,法师说,只要用这把刀稍微拨动一下稻苗,就可以使它们快速长高。
农夫非常高兴,抱着法宝回到稻田,立刻开始了他的拔苗助长计划。
他一个个稻苗地把拔起来,希望它们能长得更高更快。
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在他拔起来的那些稻苗里,有许多还没有完全长成的稻穗。
3. 拔苗助长的教训日子一天天过去,当农夫来到稻田时,他发现自己的决定是错误的。
那些被他拔起来的稻苗没有像他期望的那样迅速生长,而是萎缩了,有的甚至没有了生机。
他的稻田并没有因此获得更好的收成,反而变得更糟糕了。
农夫感到非常迷茫和失落,他想起法师给他的话。
这时,他才明白拔苗助长这个成语的寓意。
法师给他的法宝并不是真正能够帮助稻苗生长的,它只是在帮助其他一些长势较好的苗木更好地吸收阳光和养分。
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应用场景。
它提醒人们不要急于求成,要尊重自然规律,脚踏实地地去做事。
4. 拔苗助长的启示从拔苗助长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急于求成只会带来短暂的成功,最终可能会导致失败。
对于很多事情来说,追求进步和发展是一种持续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沉着地解决问题。
盲目地采取行动,往往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尊重自然规律,做事要脚踏实地。
只有通过真正的努力和付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果。
揠苗助长成语故事
![揠苗助长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d4c1e50a6c30c2259019ea4.png)
揠苗助长成语故事
拔苗助长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万万不能单凭自己的意愿,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揠苗助长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yàmiáozhùzhǎng
:揠:拔。
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
有个急性子的宋国人,日夜盼望稻田里的`稻子快些长大。
可是,稻子是要慢慢长的,不能照他想的那样长的那么快。
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妙计:下得田去,把每棵稻子都从土里拔高了一些。
“好累啊!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天!不过,田里的稻子倒是都长高好些了。
”
他的儿子听说田里的稻子长高了好些,连忙跑到田里去看。
可是,糟糕得很,田里的稻苗的叶子,都开始枯萎了。
成语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成语寓言故事《揠苗助长》](https://img.taocdn.com/s3/m/7e20cb1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7.png)
成语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人们都希望事物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切记凡事都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我们不能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成语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揠苗助长的成语故事】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
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
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
”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
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揠苗助长的成语启示】揠苗助长的道理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揠苗助长的道理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
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揠苗助长的道理3、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成语名称】揠苗助长【汉语注音】yà miáo zhù zhǎng【释义】揠:拔起。
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也作“拔苗助长”。
【用法】作主语、谓语,也可作定语,含贬义【结构】连动式【感情色彩】贬义词【近义词】欲速不达【同义词】拔苗助长【反义词】顺其自然、循序渐进、放任自流。
四字成语故事-揠苗助长
![四字成语故事-揠苗助长](https://img.taocdn.com/s3/m/f60e8de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a.png)
四字成语故事-揠苗助长成语故事对我们来说也是有好处的,一个好的成语故事,语言规范,简洁明了,使人们在听故事中学到大量的新词和优美的语句,积累丰富的语言“养料”发展他们连贯性语言。
那么下面是小编和你们分享的成语故事三则,一起来看看吧。
揠苗助长有一个人种水稻。
他把秧苗插了下去,今天看看,秧苗没长高,明天看看,秧苗还是没长高。
这个人着急起来,他想:“让我把秧苗拔高一点儿吧。
”主意打定,他就动起手来。
秧苗多得数不清,拔一遍得花多少工夫呀,累得他腰也直不起来了。
他回到家里,喘着气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累死我了。
今天我总算帮秧苗长高一点儿了。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去一看,秧苗全都枯死了。
“揠苗助长”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有人为了急于要把一件事情办好,可是采用了违背事理的方法,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可以说他是“揠苗助长”。
完璧归赵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邯郸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
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
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成语故事揠苗助长
![成语故事揠苗助长](https://img.taocdn.com/s3/m/92a8096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8.png)
《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非常希望自己的庄稼能够长得快一些,收成能够更好一些。
于是,他每天都到田里去查看庄稼的长势,并常常浇水、施肥、捉虫。
可是,尽管他非常努力,庄稼的长势仍然非常缓慢。
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了,跑到田里,一把拔出了一棵秧苗,然后得意洋洋地对其他农夫说:“你们看,我的庄稼长得多快啊!”其他农夫听了,纷纷摇头表示不理解。
然而,几天后,农夫发现他拔出的那棵秧苗不仅没有长得更快,反而枯萎了。
他感到非常惊讶和困惑,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
这时,一位老农夫路过这里,看到了农夫的行为,不禁感叹道:“你这样做,就像是在给庄稼施加无形的压力,让它们无法自由地生长。
”
农夫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他拔出秧苗的行为,并没有真正地帮助庄稼生长,反而破坏了庄稼的自然生长规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不能盲目地相信自己的直觉和经验。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的故事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3268c7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b.png)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的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成语故事“拔苗助长”的内容:1. 嘿,你知道拔苗助长的故事不?宋国有个急性子的农夫,他可着急啦!看着自己的禾苗长得慢悠悠的,他那个心急如焚啊!就自己动手把苗都拔高了些。
就好像你着急完成作业,去抄别人的,结果呢,能真的学到东西吗?咱们做事可不能学他哟!2. 还记得那个拔苗助长的农夫不?他一心想着让禾苗快快长大,怎么就那么傻呢!他都不想一想,禾苗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呀!这就跟你想一下子就变得很厉害,不一步一步努力怎么行呢?急于求成往往会适得其反呀!3. 哇塞,那个拔苗助长的故事可太经典啦!那个农夫可真是太逗了,看着禾苗长得慢,就去拔它们。
这就好比你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哪有那么容易呀!做事得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才行呀,对不对?4. 嘿呀,说起来拔苗助长的事儿啊,那个农夫也真是太荒谬啦!他咋就不懂得等待呢!他就那么一拔,禾苗全毁啦!这跟有些人盲目追求快速成功不是一样吗?最后只能是一场空呀!咱们得吸取教训呀!5. 拔苗助长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那农夫,咋就那么想不开哟!禾苗要慢慢长呀,他倒好,去拔它们。
这就像你第一次骑自行车,想一下子就骑得飞快,不摔跟头才怪呢!慢慢积累才是正道呀!6. 哎呀呀,拔苗助长里的那个农夫哟,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他满心希望禾苗快点长大,结果好心办了坏事。
就如同你想一下子弹好钢琴,不每天练琴能行吗?急于求成可不行哇!7. 你们想想那个拔苗助长的农夫,多荒唐呀!光想着走捷径,以为把苗拔高了就万事大吉。
这跟你学习想偷懒走捷径不是一样吗?最后能学好吗?绝对不能学他呀!8. 拔苗助长这故事啊,那个农夫真的是太蠢啦!他就想着快点看到成果,却不懂得遵循自然规律。
这就好像你减肥,想几天就瘦下来,可能吗?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儿呀,我们做事得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像这个农夫一样犯傻!观点结论:拔苗助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只会导致失败,我们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走。
《揠苗助长》的故事
![《揠苗助长》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a7cde2258f5f61fb636667e.png)
《揠苗助长》的故事《揠苗助长》的故事1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
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ya)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揠苗助长》的故事2有个急性子的宋国人,日夜盼望稻田里的稻子快些长大。
可是,稻子是要慢慢长的,不能照他想的那样长的那么快。
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妙计:下得田去,把每棵稻子都从土里拔高了一些。
“好累啊!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天!不过,田里的稻子倒是都长高好些了。
” 他的儿子听说田里的稻子长高了好些,连忙跑到田里去看。
可是,糟糕得很,田里的稻苗的叶子,都开始枯萎了。
【成语名称】揠苗助长【汉语注音】yà miáo zhù zhǎng【释义】揠:拔起。
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也作“拔苗助长”。
【用法】作主语、谓语,也可作定语,含贬义【结构】连动式【感情色彩】贬义词【近义词】欲速不达【同义词】拔苗助长【反义词】顺其自然、循序渐进、放任自流。
【灯谜】揠苗助长(打三字口语一) 谜底:贪快活[1]【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的故事3【揠苗助长的成语故事】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
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拔苗助长的故事(描述3则)
![拔苗助长的故事(描述3则)](https://img.taocdn.com/s3/m/c7d0b9f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6.png)
拔苗助长的故事(描述3则)《拔苗助长的故事》拔苗助长的故事描述(一):拔苗助长的故事: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但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忙它们生长。
一天,他最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向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这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帮忙它生长。
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ya)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拔苗助长的故事描述(二):成语故事:拔苗助长的故事【成语故事】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
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
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典故】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公孙丑上》【释义】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不切实际地办事【近义词】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示例】那种不顾学生能否理解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拔苗助长。
【其它使用】◎例如揠苗助长中的揠太古雅,一般的人不容易懂,因此把这个成语改成拔苗助长就浅显明白。
◎吴万森满怀忧虑地说:'抢先教育'违背了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这种拔苗助长的办法结果必将造成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
关于拔苗助长的典故
![关于拔苗助长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c74e2fb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8.png)
关于拔苗助长的典故
“拔苗助长(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把禾苗拔起,帮助它生长。
比喻不考虑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倒把事情弄得更糟。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的禾苗不长高,就(去地里)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然后对他的家里人说:“今天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快步去到田里查看禾苗的情况,禾苗都已经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
成语所蕴含的道理或启示: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欲速则不达”。
因此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可抵抗或消灭规律,应积极创造事物发展规律的条件,以求事物的发展或成功。
小学文言文:《揠苗助长》和译文和注释
![小学文言文:《揠苗助长》和译文和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b34af9a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2.png)
【导语】《揠苗助长》是我们经常都会听到的⼀个成语故事,今天⽆忧考就来给⼤家详细介绍下——揠苗助长的详细的译⽂和注释,欢迎阅读! 《揠苗助长》 先秦:佚名 宋⼈有闵其苗之不长⽽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今⽇病矣!予助苗长矣!”其⼦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益⽽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徒⽆益,⽽⼜害之。
(闵通:悯) 译⽂ 有个担忧他的⽲苗长不⾼⽽把⽲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天下来⼗分疲劳地回到家,对他的家⼈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苗长⾼了!”他⼉⼦⼩步奔去看那⽲苗的情况,⽲苗却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苗长得快⼀些的⼈很少啊!以为⽲苗长⼤没有⽤处⽽放弃的⼈,就像是不给⽲苗锄草的懒汉。
妄⾃帮助它⽣长的⼈,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不但没有好处,反⽽害了它。
注释 闵(mǐn):同“悯”,担⼼,忧虑。
长(zhǎng):⽣长,成长。
揠(yà):拔。
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
谓:对,告诉。
其⼈:他家⾥的⼈。
病:疲劳,困苦,精疲⼒尽,⽂中是引申义 予(余):我,第⼀⼈称代词。
趋:快步⾛。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枯,枯萎。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实义,不译。
寡:少。
耘苗:给苗锄草。
⾮徒:⾮但。
徒,只是。
益:好处。
孟⼦: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有“亚圣”之称。
启⽰ 1、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寓⾔还告知⼀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们对于⼀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
反之,单凭⾃⼰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3、要按照⾃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故事 古时候有个⼈,希望⾃⼰⽥⾥的⽲苗长的快点,天天到⽥边去看。
拔苗助长的故事_成语典故素材
![拔苗助长的故事_成语典故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8aa8a30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1.png)
拔苗助长的故事
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拔苗助长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拔苗助长
【拼音】:bá miáo zhù zhǎng
【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成语故事】:
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
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这部书中有个故事十分有名: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轲借用这个故事向他的学生们说明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主观地急躁冒进,就会把事情弄糟。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https://img.taocdn.com/s3/m/2f071f4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b.png)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成语故事拔苗助长1从前,村子里住着一个农夫他有一块很大的水田农夫每天都在想,田里该种点什么呢?后来,他决定,全都种上水稻于是,他往田里插上秧苗,他插了一排又一排,插了整整一天才把整块地都插满了小苗后来,农夫每天都来到田里,想看看小苗有没有长高他看来看去,觉得小苗还是和以前一样高等了很多天还是如此农夫着急了,心想“小苗总也不长高,我是不是应该帮帮他们,把小苗拔高一点呢”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农夫就跑到田里,开始拔小苗农夫拔呀拔,小苗真多呀拔了整整一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傍晚的时候,农夫回到家里说:“累死我了,今天总算帮小苗们长高了一点”农夫的儿子听完很好奇,赶紧跑到田里去看发现,所有的小苗都已经枯死了小苗长大需要一定的时间可是,农夫很着急,没等到时间就想让小苗快快长大最后,把小苗拔坏了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们,做事情千万不要着急哦~要慢慢来~成语故事拔苗助长2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近义词】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欲速不达【拔苗助长的故事】从前,宋国有个急性子的农民,总嫌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
他成天围着那块田转悠,隔一会儿就蹲下去,用手量量秧苗长高了没有,但秧苗好象总是那么高。
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苗长得快一些呢?他转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我把苗往高处拔拔,秧苗不就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吗?说干就干,他就动手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
他从中午一直干到太阳落山,才拖着发麻的双腿往家走。
一进家门,他一边捶腰,一边嚷嚷:哎哟,今天可把我给累坏了!他儿子忙问:爹,您今天干什么重活了,累成这样?农民洋洋自得地说:我帮田里的每棵秧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儿子觉得很奇怪,拔腿就往田里跑。
到田边一看,糟了!早拔的秧苗已经干枯,后拔的也叶儿发蔫,耷拉下来了。
【拔苗助长寓言寓意】苗:禾苗;助:帮助;长:成长。
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它成长。
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
成语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成语寓言故事《揠苗助长》](https://img.taocdn.com/s3/m/03291ca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4.png)
成语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成语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人们都希望事物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切记凡事都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我们不能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成语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揠苗助长的成语故事】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
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
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
”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
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揠苗助长的成语启示】揠苗助长的道理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揠苗助长的道理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
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揠苗助长的道理3、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成语名称】揠苗助长【汉语注音】yà miáo zhù zhǎng【释义】揠:拔起。
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也作“拔苗助长”。
【用法】作主语、谓语,也可作定语,含贬义【结构】连动式【感情色彩】贬义词【近义词】欲速不达【同义词】拔苗助长【反义词】顺其自然、循序渐进、放任自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揠苗助长的成语故事
【成语】:揠苗助长
【拼音】: yà miáo zhù zhǎng
【解释】:揠:拔。
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成语故事】:
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
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这部书中有个故事十分有名: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轲借用这个故事向他的学生们说明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主观地急躁冒进,就会把事情弄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