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体态语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https://img.taocdn.com/s3/m/a1dc0f0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e.png)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体态语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身体的姿态、动作和表情传达信息、表达情感,起到引导学生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在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体态语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吸引力、互动性和影响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教师的体态语必须要求得到规范和正确。
教师的体态语要符合教学的需要和要求,注重姿势的正确和优雅,充满自信和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站姿和走动来展示自己的权威和自信,通过眼神交流和微笑来表达友善和亲切,通过手势和动作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和参与。
教师还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身体语言,避免过度夸张或太过随意,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降低教学的严肃性。
小学教师的体态语要注重与语言的协调和一致。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和身体要相互协调和一致。
教师可以利用肢体动作和语言相互配合,强调重点和突出关键,从而加强讲解的效果和学生的理解。
当教师讲到“大象”的时候,可以用双手比划出大象的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该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来传递情感,当教师讲述一个悲伤的故事时,可以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展现出悲伤和同情,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小学教师的体态语要注重与学生互动和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体态语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参与度的作用。
教师可以用肢体动作和眼神交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示意学生合理地安排和调整自己的姿态和位置。
教师还可以通过体态语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教师可以用手势和姿势来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或展示作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体态语名词解释(一)
![教学体态语名词解释(一)](https://img.taocdn.com/s3/m/2204a70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a.png)
教学体态语名词解释(一)教学体态语名词解释1. 教学体态语(Toponyms)教学体态语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身体和肢体动作、姿态、表情等非语言行为,用以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交流方式。
2. 符号体态语(Emblems)符号体态语是一种具有明确含义的身体动作或手势,可以独立传达特定的信息或意义,与语言无关。
例如: - 点头表示“是”; - 摇头表示“否”; - 伸出拇指表示“好”; - 手指比划“等一下”等。
3. 描述性体态语(Describers)描述性体态语指的是通过身体动作、姿态和表情等,用以描述事物、场景或情感状态。
例如: - 用手指画圆形来描述一个圆; - 用手指敲桌子来模拟下雨的声音; - 皱眉表示不满意。
4. 认知性体态语(Cognitives)认知性体态语是将思维和认知过程转化为肢体动作和姿态的一种方式。
例如: - 用手指比划来计数; - 用手指捏住鼻子表示思考或疑惑。
5. 修饰性体态语(Modifiers)修饰性体态语是用来修饰语言意义的身体动作或姿态。
它可以强调、加强、缓和或调整语言传达的信息。
例如: - 用手指敲桌子来强调某个重要观点; - 用手势示意来缓和或调整语言的语气。
6. 情感性体态语(Affectives)情感性体态语是用身体动作和姿态来表达情感状态和情绪的一种交流方式。
例如: - 抱臂表示不满或防御态度; - 拍手表示喜悦或赞同; - 轻抚头发表示安慰或柔和的情感。
这些教学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增加学习者的注意力,促进理解和记忆,并丰富教学内容的表达形式。
通过运用针对性的教学体态语,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非语言交流,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体态语——手势、面势、眼势
![教师体态语——手势、面势、眼势](https://img.taocdn.com/s3/m/1bc692818762caaedd33d450.png)
一、手势语(一)类型:情意性手势(握拳表示:信念、勇气;抚胸表示:亲爱的祖国)指示性手势(指方向,手指表数量)象形性(做出事物的形象)象征性(向上前方伸出双臂表示展望)(二)手势的区域及内涵1、上区(肩部以上)有积极、展望的意义2、中区(肩部至腰部)中性意义(使用最广,无强烈褒、贬)3、下区(腰部以下)消极(鄙视、批判)(三)注意:教学中不宜过多使用手势,只有在重点、难点处使用,或者要加强语言的威力,表示关键性词语或意图是才使用。
二、面势语面部表情:微笑(如果长的不好,就要有才气,如果才气也没有,就要不断地微笑)三、眼势语(一)前视法:视线平直向前,目光落在观众的1/3和2/3之间。
(二)环视法:左右前后来回扫动。
1、遵循一定的路线(不要忽左忽右、忽前忽后)2、环视要照顾到各个方位3、环视不要过于频繁教师运用环视的时机:1、讲课之前2、提问之后3、教学过程4、列队之后和集体活动之前(三)注视法(点视法)对某人某物1、严肃注视注视学生的双眼和额头中心所形成的上三角区域,这在批评学生时显得:严肃、认真、诚恳并且容易掌握主动权。
2、社交注视(授课注视)注视学生的双眼和嘴巴所形成的下三角区域,此时显得:融洽、和谐、自然,不但能激励学生的思维,而且能促使学生认真听课。
3、亲密注视注视学生的双眼和胸部之间的区域,小学老师使用,会给学生慈父慈母的感觉,通常为父子、母女和情侣所使用。
四、虚视法怯场的人使用,整场用目光平视前方即可。
应避免的消极眼势语:1、避免忽上忽下,忽左忽右2、忌用怒视、逼视和瞪视(偶尔可以使用瞪视对付调皮的学生)3、忌用漠视和侧视五、服饰语1、要符合年龄和身份2、要符合体型和肤色3、要符合内容和环境4、注意颜色的搭配5、注意保持衣服整洁6、初次与人见面,慎穿新衣空间距离1、50C M以内为亲密距离2、50C M——125C M为个人区,进行一般性谈话3、125C M——350C M为社交区4、350C M——750C M为公共区,教室讲台离学生的距离。
教学体态语名词解释
![教学体态语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401a6c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5.png)
教学体态语名词解释教学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身体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包括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姿势和眼神等方面。
教学体态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增强教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教学体态语名词解释》,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体态语名词解释》篇1教学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身体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增强教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体态语包括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姿势和眼神等方面。
肢体动作是教学体态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肢体动作,教师可以表达出各种情感和态度,如热情、亲切、鼓励、警告等。
例如,当教师用热情的语气和积极的肢体动作来讲解时,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
面部表情也是教学体态语的重要方面。
通过面部表情,教师可以表达出各种情感和态度,如喜悦、愤怒、失望、平静等。
例如,当教师用微笑和鼓励的眼神来看着学生时,学生就会感到受到关注和支持。
姿势也是教学体态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姿势,教师可以表达出各种情感和态度,如自信、权威、放松、紧张等。
例如,当教师用自信的姿势和沉稳的语言来讲解时,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
眼神也是教学体态语的重要方面。
通过眼神,教师可以表达出各种情感和态度,如关注、鼓励、警告、厌恶等。
例如,当教师用鼓励的眼神和亲切的语言来讲解时,学生就会感到受到关注和支持。
总之,教学体态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增强教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体态语名词解释》篇2教学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身体动作、姿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表达意图的一种教学手段。
教学体态语具有丰富而微妙的表现形式,包括情态语言、身势语言、空间语言等。
在教学中,教学体态语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传达信息、情感和意图,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最优化体态语
![教师最优化体态语](https://img.taocdn.com/s3/m/813eda290912a21614792974.png)
教师最优化体态语
亲情式体态:师幼零距离
亲情式体态特征:教师面带微笑,伴有与幼儿拥抱、抚摸、手拉手、拍拍背、梳梳头、理理衣服动作。
平等式体态:师幼“一样高”
平等式体态特征:教师与幼儿交流时弯腰、低头、下蹲、上身前倾、眼神注视、微笑。
感染式体态:师幼更投入
感染式体态特征:教师以真诚积极的情绪、丰富的表情动作感染孩子,让孩子得到心灵上的感应,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
回应式体态:师幼更融合
回应式体态特征:由幼儿主动发起的体态互动,教师以积极的语言、体态做出回应,如眼神、注视、微笑、点头等。
示意式体态:师幼更默契
示意式体态特征:师幼达到默契,幼儿理解教师,无需解释的手势语,如招手、食指掩口等。
巡视式体态:师幼更了解
巡视体体态特征:教师用目光回应幼儿,伴以动作辅助,适用于一日生活中对孩子的活动进行观察。
鼓励式体态:师幼常激励
鼓励式体态特征:教师对幼儿翘大拇指,微笑、点头、握手等。
仰视式体态:师幼常贴近
仰视式体态特征:在与幼儿交流时,教师略低于幼儿脸部,仰视幼儿,幼儿俯视教师。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https://img.taocdn.com/s3/m/09b9f7b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0.png)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体态语是指人在交流中通过身体姿势、手势等非语言动作的表达方式。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的体态语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还能给学生们带来愉悦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一、注意姿势
在教学时,教师的姿势受到学生们的关注。
教师应该保持一个稳定、自然的姿势,坐
姿笔直,双手自然搭在课桌上。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讲解、演示等动作,这时也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动作,比如挥手、比划等,使得课堂更加生动。
二、注意眼神
教师的眼神也是体态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眼神可以表现出教师的自信、亲和力和责
任心等。
教师在讲解时应该保持视线与学生进行交流,软化目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
注和关怀。
此外,教师可以适当运用目光注视、斜目等方式来调整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
地专注于课堂内容。
手势也是教师体态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适当运用手势来强调重点、概括内容、示范动作等。
比如,在讲解一些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手势来模拟物理现象,让学生
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
此外,教师还可以用手势来引导学生,比如通过手势指示学生前行、停止等。
四、注意动线
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动线也是体态语中的重要一环。
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布局,灵活地应
用教学空间,避免过度局限于课桌、教师台的位置。
在课堂中,适当地与学生交流和接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与关心。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955a70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1.png)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接触世界、学习知识的起点,而教师作为幼儿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体态语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态语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它通过姿势、表情、动作等方式来传达信息,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
对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进行研究,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特点1. 观察与模仿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模仿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他们会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表情来引导幼儿学习,或者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情和动作来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
这种观察与模仿的体态语方式可以更好地引起幼儿的兴趣,增加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2. 亲和力和鼓励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注重表达亲和力和鼓励。
他们会通过拥抱、轻拍、拉手等方式来表达对幼儿的关爱和鼓励,让幼儿感到温暖和安全。
这种亲和力和鼓励的体态语方式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3. 温柔和耐心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以温柔和耐心为主要特点。
他们会通过温柔的眼神、柔和的声音、缓慢的动作来与幼儿交流和引导,让幼儿感受到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从而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并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1. 促进学习兴趣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
通过生动的动作、生动的表情、有趣的声音等方式,教师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2. 增进师生情感交流3.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亲和、温柔的体态语方式,教师可以安抚幼儿的情绪,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通过生动、有趣的体态语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各种运动活动,促进其身体健康发展。
1. 增加师范教育的体态语培训在幼儿园教师的师范教育中增加体态语培训课程,让教师能够系统地学习体态语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提高其体态语的表达水平。
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54ee37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8.png)
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也叫身势语)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通过身体姿势、面部表情、手势等方式来传达信息和情感。
它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作用的几个方面。
教师的体态语可以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动作和表情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用手势来模仿动物的行为、用面部表情来模拟人物的情感,等等。
这种活泼生动的体态语可以使学生更加专注于教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的体态语可以强调教学重点和关键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手势、姿势等方式来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或概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用手指或者手势指向关键词,用手势表达数学运算的步骤,等等。
这样做既能够提高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关注度,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的体态语可以传递情感和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和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极大。
通过合适的面部表情、姿势和手势等方式,教师可以传递出自己对知识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和鼓励等情感。
教师可以用笑容和鼓励的手势来表达对学生的认可和鼓励,用愤怒或者严肃的面部表情来表达不满或者严肃的态度。
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情感色彩,还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动力。
教师的体态语可以传递文化信息。
在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也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惯会对教师的体态语产生影响。
通过适当的体态语,教师可以传递出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习俗,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姿势等方式来表达不同文化中的问候方式、礼仪规范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魅力。
教师的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强调教学重点和关键内容,传递情感和态度,以及传递文化信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自身的体态语,并灵活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上课体态语的要求
![教师上课体态语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7a5124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1.png)
教师上课体态语的要求《教师上课体态语的要求:用身体“说话”的艺术》嘿,咱来聊聊教师上课体态语的要求,这可就像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得有讲究呢!首先呢,姿势得端正。
老师站在讲台上,就像一棵挺拔的大树,不能弯腰驼背的。
要是老师上课的时候歪着身子,就像比萨斜塔一样,那可不行。
这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没精神,他们也容易走神儿。
我记得以前有个代课老师,他上课的时候总是驼着背,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身体还一扭一扭的,我们在下面看着,注意力都被他奇怪的姿势吸引走了,哪还有心思听他讲课呀。
眼神也很重要哦!老师的眼睛得像探照灯一样,能照顾到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
和学生对视的时候,要有眼神交流,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
不能老盯着天花板或者地板,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老师不重视他们。
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个语文老师,他讲课的时候眼睛特别有神。
当他提问的时候,他会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们,感觉就像在说:“嘿,我知道你能回答出来!”这让我们都特别积极地思考和回答问题。
有一次我回答对了一个难题,他看着我,眼睛里满是赞许,那种感觉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就像得到了宝贝一样,可自豪啦!手势也是体态语的关键部分呢。
手势得自然,不能太夸张,也不能太僵硬。
比如,讲重点的时候,可以用手指点一点黑板,或者在空中稍微比划一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要是讲一些比较宏大的场面,像描述大海的时候,手臂可以展开,就像自己真的站在海边一样。
我见过一个历史老师,他在讲古代战争的时候,那手势可精彩了。
一会儿挥舞手臂模拟士兵冲锋,一会儿又握拳表示战斗的激烈,把我们都带入到那个紧张刺激的场景里了,感觉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电影呢。
还有啊,表情得丰富。
不能总是板着脸,要根据上课的内容有不同的表情。
讲有趣的故事时就笑一笑,讲到悲伤的内容可以稍微严肃一点。
就像我小时候有个老师,他给我们讲烈士的故事,他脸上那种庄重和惋惜的表情,让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故事的沉重,大家都安静地听着,心里充满了敬意。
教师上课的体态语就像无声的语言,能让课堂更生动、更有趣。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https://img.taocdn.com/s3/m/4a6fd38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4.png)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体态语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身体语言和表情。
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身体来表达信息、引导学生行为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在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正确的体态可以给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
教师笔直挺拔的身姿,可以给学生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让学生知道教师是权威的,值得尊重的。
而教师昂首挺胸,微笑着与学生交流,可以给学生一种亲切友好的感觉,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自己的体态,通过正确的姿势和表情来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
适当的体态可以引导学生的行为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体态语来引导学生的行为,比如站立时教师踏实有力的脚步声可以引导学生安静站好;坐下时教师端庄的姿势可以引导学生安静坐好。
教师可以通过体态来表达愉快、激动、惊讶等情感,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当教师表达某个有趣的知识点时,可以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也感到有趣。
教师要善于运用体态语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和情感。
合理的体态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身体的动作和位置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调节。
在讲解重要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站在黑板前面,面向学生,手势大而明确,以便学生更好地注意听讲和理解;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弯腰、低下身体,与学生处于同一高度,跟学生面对面交流,以便更好地聆听学生的问题和疑惑。
教师要通过合理的体态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
体态语是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体态,通过正确的体态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引导学生的行为和情感,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应该注意自己的体态与言语的协调,做到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给学生留下深刻而美好的教育印象。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https://img.taocdn.com/s3/m/1bc487e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6e.png)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体态语是指通过身体动作、姿势和面部表情等非语言因素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意愿的一种交流方式。
在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体态语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
下面将从教师姿势、教师面部表情和教师动作三个方面来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首先是教师姿势的运用。
教师在课堂上的姿势应该是积极的、自信的。
教师要站得笔直,不要驼背或者耸肩。
直立的姿态会给学生一种精神饱满、精神焕发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姿势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
当教师讲解地理知识时,可以用手指着地图,或者用手比划出地理概念的形状,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是教师面部表情的运用。
教师面部表情是课堂交流中的重要部分,它能够反映教师的情感态度和意愿。
教师面带微笑,可以给学生一种温暖、友善的感觉,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和信任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肯定和赞许,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可以用赞许的眼神或微笑表达对学生的认同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从而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最后是教师动作的运用。
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作应该是有序、大方的。
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动作规范和锻炼,避免出现不稳定、不协调的动作,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动作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可以用手势指向提问对象,或者用手势示意学生回答问题的顺序,以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体态语在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精确的体态语表达,教师可以有效地传递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和互动。
小学教师应该注重自身体态语的培养和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https://img.taocdn.com/s3/m/9513846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e.png)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格式等信息。
谢谢!体态语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方式传达信息和与学生交流的行为。
体态语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
在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体态语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他们更多地通过观察和模仿教师的行为来理解知识和感受教师的情感。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开始意识到体态语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体态语来提升教学效果。
深入了解体态语的定义、作用以及运用技巧对小学教师们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为小学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2. 正文2.1 体态语的定义和作用体态语是指通过身体姿态、动作、表情等非语言方式所传达的信息。
在教学中,体态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
体态语可以传达教师的自信、亲和力和专业形象,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
体态语还可以帮助教师调动教学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
体态语还可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关注,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通过适当的体态语表达,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体态语的正确运用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接受知识。
体态语在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体态语的运用,不断提升自己的体态语表达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2.2 小学教师体态语的重要性体态语是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通过姿势、表情、动作等形式传达信息。
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教师的体态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教师体态语学习资料
![教师体态语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aa7fabc5ef7ba0d4a733b82.png)
3.情感手势语
低年级学生表示赞赏、信任或鼓励,手可轻摸 学生的头或轻拍学生的肩膀。有的教师在讲课的 过程中,会出现暂时的“短路”现象,会下意识地 用手掌轻拍自己的额头,这是教师自责的外露。
• 上区——肩部以上——积极、上进、昂 扬、奋发、张扬、热情
• 中区——肩部到腰部——平静、坦诚、 和气
• 下区——腰部——厌恶、压抑、否定
三、体态语运用的原则
1. 适 度 2. 准 确 3. 得 体 4. 和 谐
得体的具体体现
(1)教师的体态语要与教师的角色身份、年龄、 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相适应。
(2)教师的体态语动作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 别、知识结构等。
(3)教师的体态语动作不能夸张,要自然、生活 化。
(4)教师要力求避免不雅的体态语动作。
不正确的站姿有:
身体紧靠在讲台上; 双手撑在讲台上 ,耸起双肩,或肘放在讲台上在裤兜里。
技能训练
•
• 1.有的教师喜欢在上课时手叉着腰或者 有的甚至喜欢把双手背在身后讲课。有人 认为这是老师的个性表现,学生慢慢就习 惯了,有的认为这是老师老成持重的表现 ,有的认为这是很不雅的体态,你的看法 如何?
训练二:分组进行讲课表演,要求讲课同学能合 理应用目光语和微笑语,其他同学观察并试作评 析。
(二)身姿语
• 教师身姿语是指教师的身体躯干的动作。教师 的身姿语主要有站姿、行姿、坐姿和蹲姿。
1.站姿——端庄,挺直,精神饱满
自然式:两脚平行或 略呈八字行,双距与肩 同宽。
前进式:重心均衡分 布在两脚之间或根据 表达需要落在前脚丁 字步:两脚呈丁字站立。
(五)表情
1.讲课时对表情的基本要求是:
热情专注(对学生的态度),真 挚可信(对讲课的内容)。
教师体态语十应十忌
![教师体态语十应十忌](https://img.taocdn.com/s3/m/7cc4ea6a27284b73f3425001.png)
教师体态语十应十忌
一应:两手自然下垂,身体前倾,眼睛正视幼儿,微笑与幼儿眼神交流忌:双手抱臂、叉腰、背手、插口袋、眼睛斜视幼儿
二应:手臂伸向前,向幼儿示意做邀请状
忌:食指指点小朋友
三应:自然站立、面带微笑,身体前倾
忌:倚墙、桌等物与幼儿、家长交流
四应:语言提醒或手势指示
忌:手拉扯幼儿衣领,反复推搡或移动位置
五应:蹲下来和幼儿亲切交流,并辅以摸头、摸手、拍背等动作
忌:站立与幼儿交流
六应:双腿并排靠拢,手自然放腿上
忌:面对幼儿翘二郎腿
七应:自然站立或双脚并排靠拢,手自然放在腿上
忌:站立或坐时,双脚或单脚抖动
八应:用微笑鼓励,并用语言提示
忌:对幼儿回答问题不正确或操作活动不成功时,教师翘嘴、皱眉、摇头、咂嘴、拒绝性撇头、排斥性低头
九应:眼神与幼儿对视,热情应答,并辅以摸头、摸手等动作
忌:幼儿主动与教师交流时,不理睬或冷漠
十应:杜绝在带班活动中挖耳朵、鼻孔及挠头
忌:在幼儿面前挖耳朵、鼻孔、挠头。
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d17ea5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1.png)
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作用教师的体态语是指其姿态、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性行为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不仅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印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的体态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的体态语可以传达情感信息。
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调、体态等非语言信号可以传达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例如:教师的微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和友善;而愤怒的面容、威胁的姿态会让学生感到恐惧和压力,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的体态语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教师的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形成了一种“表演效果”,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例如:教师讲解时充满活力的肢体动作、举例生动形象的手势等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参与度。
再次,教师的体态语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教师所传达的信息不仅通过语言进行,同时还包含着各种非语言信号。
适当地抑扬顿挫、放慢语速、阐述重点时使用手势等方式都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时使用手势和肢体语言搭配语言,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记忆更加深入。
最后,教师的体态语可以促进交流和沟通。
教师的肢体语言是一种跨越语言的交流工具,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
当语言出现障碍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肢体交流可以起到弥补作用。
例如:教师通过肢体语言指明方向,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的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恰当的体态语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有助于创造一个积极、秩序良好、学习氛围浓厚的课堂环境。
教师体态语
![教师体态语](https://img.taocdn.com/s3/m/c3f24a533968011ca2009121.png)
1、什么是体态语言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而语言则是维系这一活动顺利进行的纽带。
在教育、教学理论界,我们说到教学语言,它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诉之于听觉的有声语言,还有一种则是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
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
这里的“交际”是广义的交际,它包括交流、沟通、传播等多种含义。
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具体说来,体态语言就是指人们借以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表示某种意义的信息系统。
它主要包括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动作等几个方面。
例如,用力挥手表示肯定、坚决,点头微笑表示赞赏,眉头紧皱表示问题严重,以及愉快时的微笑、羞愧时的脸红、欢乐时的手舞足蹈,愤怒时的捶胸顿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指那些动态的有形的体态语言,即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等,它在传递信息、影响学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教师的体态语言还应包括那些静态的、无形的体态语言,即指教师的仪表风度等。
教师的仪表风度是教师崇高的思想感情、气质性格、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德、才、学、识、体等各种素质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体现;它直接参与教师的劳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教育效果,促进着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2、体态语言的特点体态语言作为一种无声语言的特殊表达形式,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非言语的表达方式既有人类非言语表达的特点,又有教师使用非言语表达的个性。
体态语言的形象性和表情性体态语言作为口头语言的必要补充,也有自己语言表达的物质外壳,即以人体本身的动态、静态形象来表情达意。
运用体态语言,可以使人们产生一种直观形象,一种动态的和变化的感觉,增强人们的感性体验。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https://img.taocdn.com/s3/m/17075d7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d.png)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体态语是通过姿势、动作、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来表达意思和情感的一种非语言沟通方式。
在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传递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教师体态语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运用体态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教师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师的体态语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效果。
一个身体放松、面带笑容、精神饱满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产生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相反,如果教师的体态语散发出疲倦、压抑的气息,学生可能会感受到教师的不积极态度,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体态语表达,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影响教师体态语的因素很多。
一方面,教师的身体条件会直接影响到体态语的表达效果。
一个身体健康、形体良好的教师能够表达出更加自然、流畅的肢体语言。
教师的情绪也会影响到体态语的表达。
当教师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时,他的体态语会反映出积极乐观的态度;相反,当教师情绪低落时,他的体态语可能会显得压抑和疲倦。
教师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保持积极阳光的态度。
教师应该如何运用体态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仪态。
要求教师站姿端正,保持自身形体的优美,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教师应该注重眼神交流。
通过眼神交流可以与学生建立更好的联系,传递更多的信息和情感。
教师要面带微笑,给学生一种亲切、友好的感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愉悦感。
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作要生动自然,不要呆板僵硬,以免给学生一种没有活力的感觉。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手势、动作的使用来增强教学效果,比如使用手指指向关键词,或者通过肢体动作来模拟一些具体的物体或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https://img.taocdn.com/s3/m/27e6c16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1.png)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体态语是指通过身体姿势、动作和肢体语言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的一种非语言沟通方式。
在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体态语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本文将从学生视角出发,论述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的重要性及运用技巧。
小学教师的体态语能够传递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教师的体态语是学生一门重要的沟通工具,它能够传递教师对学生的关心、鼓励和支持。
当教师站立时,如果保持直立的姿势,面带微笑,目光平和,传递给学生的信号是教师自信、专业和友好的态度,从而能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还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和手势来表达赞扬和鼓励,例如拍拍手、竖起大拇指等,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小学教师的体态语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观察教师的体态语来确定教师的关注重点和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借助体态语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处,教师可以用比较激烈的手势和动作,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集中精力听讲。
教师在表达重要概念和关键内容时,可以运用身体姿势和动作来增强记忆效果,例如示意画圈、比划数字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师的体态语也可以用来调节课堂气氛,例如当学生遇到困难或犯错误时,教师可以通过温和的语气和体态语来安抚他们的情绪,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小学教师的体态语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分心和疲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变换体态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时不时地走动,扭动身体,或者适当运用一些幽默的动作和表情,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兴趣,从而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小组活动和互动讨论时,可以运用体态语引导学生的参与。
教师可以用手势示意学生举手发言,或者用眼神和头部微微点头来鼓励学生的表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支持,从而鼓舞他们积极发言和思考。
小学教师在运用体态语时需注意一些技巧。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https://img.taocdn.com/s3/m/db3a076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8.png)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体态语是指在交流过程中,通过身体的姿势、动作和肢体语言等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和意图。
在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体态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它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小学教师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体态语的表现方式以及如何改进小学教师的体态语等方面进行论述和浅议。
小学教师的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体态语可以传达出一种亲和力和信任感,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促进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
教师的微笑、自信的站姿、自然的手势等都能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充满期待和兴趣。
体态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们可以通过身体的姿势和动作来展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适当的体态语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的方式来模拟出具体形象的事物,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和思想,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教师的体态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现。
教师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传递情感。
当教师表达出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时,可以微笑并眼神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肯定和认可;当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时,可以适当地皱眉或者变换面部表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不满和警示。
教师还可以通过姿势和动作来传递信息。
教师可以通过站立、坐立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自信和权威;教师可以通过手势来强调要点或者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还可以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手势示范出一些活泼的动作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行动。
目前一些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表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一个问题是缺乏统一的动作和姿态。
一些教师在上课时缺乏动作和姿态的表达,给学生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另一些教师在上课时动作过于夸张,使学生分散注意力。
另一个问题是需要注意表情的选择和控制。
教师的个性化表情,如果过于丰富或者夸张,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困惑和误解,影响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体态语言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而语言则是维系这一活动顺利进行的纽带。
在教育、教学理论界,我们说到教学语言,它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诉之于听觉的有声语言,还有一种则是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
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
这里的“交际”是广义的交际,它包括交流、沟通、传播等多种含义。
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具体说来,体态语言就是指人们借以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表示某种意义的信息系统。
它主要包括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动作等几个方面。
例如,用力挥手表示肯定、坚决,点头微笑表示赞赏,眉头紧皱表示问题严重,以及愉快时的微笑、羞愧时的脸红、欢乐时的手舞足蹈,愤怒时的捶胸顿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指那些动态的有形的体态语言,即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等,它在传递信息、影响学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教师的体态语言还应包括那些静态的、无形的体态语言,即指教师的仪表风度等。
教师的仪表风度是教师崇高的思想感情、气质性格、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德、才、学、识、体等各种素质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体现;它直接参与教师的劳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教育效果,促进着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2、体态语言的特点体态语言作为一种无声语言的特殊表达形式,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非言语的表达方式既有人类非言语表达的特点,又有教师使用非言语表达的个性。
体态语言的形象性和表情性体态语言作为口头语言的必要补充,也有自己语言表达的物质外壳,即以人体本身的动态、静态形象来表情达意。
运用体态语言,可以使人们产生一种直观形象,一种动态的和变化的感觉,增强人们的感性体验。
如用手势或眼神示意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可以制止学生的分心现象,使学生认真听课。
另一方面,当语言与非语言表达相互矛盾时,人们往往更相信非语言表达。
因为它能更真实可信地反映一个人内心感情世界的微妙变化。
有关身势学的研究表明,一切面部表情都与各种具体相同的感情联系,充满了感情色彩。
这种表情性特点告诉教师:只有感情丰富的人,其体态语言的表达才能以情感人,离开感情基础去单纯追求表情技巧,乃是舍本逐末。
体态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体态语言所包含的几个方面的表现形式,其表达的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
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的可观测的脸部有25000种,手势有7000多种之多,眉毛可有40多种动态,眼皮的闭合,眼球的转动所表达的意思有几十种之多……。
另一方面,体态语言表达的词汇意义在不同的情境下或者对于不同的接受对象来说,又可表示不同的含义。
因此它又是灵活多变的。
例如,老师在讲课时发现有一个学生在做小动作,老师并未停止授课,而是边讲边走到这个同学身边,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在这里拍肩膀有批评的意味,而在一些情况下却表示关心和鼓励。
体态语言的伴随性和情境性早在两千年前,古罗马政治家和雄辩家西塞罗就说过:“一切心理活动都伴随有指手画脚等动作。
双目传神的面部表情尤为丰富。
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最野蛮的人都能理解。
”【3】在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言的表达,主要是伴随着口头语言的表达同时出现的。
它是对口头语言表达信息量的重要补充,是帮助口头语言以引起学生注意,从而增强语言表达说服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有口头语言而没有体态语言伴随,就显得呆板而无生气,效果就不会好。
但是,教学体态语言表达在伴随性的基础上,也有其相对独立性。
如,当学生迟到而进教室时,为不影响讲课,教师可用眼神或手势示意学生到座位上去,这样做可避免因个别学生的问题而导致全班学生分心的现象。
教师和学生通过体态语言达到沟通,是在一定情境下实现的,而具有表达不确定性的体态语言在一定的情境下其表达又往往是确切的。
因而要确切地分辨,判断其具体符号意义,不仅要综合身势情态的各种符号信息,还应体察表现的环境,如果孤立地解释某一种符号,就会出现曲解、误会以至完全理解错误的失误。
可见,教师与学生只要掌握了在教学这种特定情境中的暗示性,就能够心领意会了。
体态语言的差异性和约定俗成性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表达有其差异性。
一方面是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行为习惯等的原因,存在许多明显差别,具有不同的表现意义。
另一方面是指教师个体,由于生理、年龄、经历、气质、性格、性别、地位等的不同,在体态语言的表达形式上有其个别差异,这种差异性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所以,离开特定的对象和社会文化环境,就很难理解体态语言的含义。
而这恰恰又体现了体态语言约定俗成的一方面。
它是某些特定群体共同认可、形成习惯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能领会、接受、掌握并运用的,同时也必须是符合本民族或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的特定非言语行为。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体态语言的意义1、丰富课堂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信息容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师教学信息的发射量,另一个就是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收量。
而学生对教学有用信息的接收量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重要指标。
如果教师在保持有声语言发射信息量的同时,恰当运用体态语言作用于学生视觉系统,这就扩大了对学生感观的刺激面,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增强他们接受系统的摄取功能,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普遍公认的非言语沟通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伯德惠斯·戴尔就人际交往中非言语沟通发生的数量进行过推测,它认为在两个人的交往中言语传递的信息不到全部信息的35%,而65%以上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形式传递的。
【4】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蒂·霍尔在其《无声的语言》一书中也说过: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的多,因为有声语言往往把所要表达的意思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隐藏起来。
【5】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经实验也得出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6】尽管他们所提到的有关定量数字未必是完全准确可靠的,但三位专家的论述不难使我们看到体态语言对增加人际交住中信息传输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同样,作为教师,师生之间虽能一时停止言语交流,却不能停止发出信息,这时体态语言正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因此,体态语言在师生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增进师生间信息的交流,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调控课堂教学气氛,增进师生之间感情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管理,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
在课堂上,如果仅有教师干巴巴的讲解,无表情的说教,很难想象会形成令人满意的课堂气氛,而如果教师能注意将体态语言引入课堂,在教学中灵活、机智地运用各种必要的体态语言,就可能创造出一种轻松活泼、昂扬振奋的课堂气氛。
此外,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智力环境的重要因素。
通常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中,教师的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特殊的作用,同时教师的情感也会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
学生可以从教师的微笑里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因而他们会喜爱老师,又会从喜爱老师这个人进而延伸到爱听老师的课,再到欣然接受老师的要求和教育,从而营造一个令人满意的课堂气氛。
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体态语言在此方面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够改变、扩展、加强、否定或增进课堂口头语言的信息和信息量;能把学生的视听有机的结合起来,用视听两个方面的刺激作用于学生的感觉,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大学生接收的信息量,并且同时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
其次,教师的体态语言还可以节省用于组织课堂教学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给学生下达指令或要求时,有时无需详细讲解,而只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即可让学生意会并立即执行;当课堂中出现种种轻度问题行为时,一些教师也无须停止讲课,花过多精力过长时间专门处理类似事件,他们的一个简单体态语言或许即可使万事大吉,这些都节省了课堂管理时间,相对延长了学生学习时间。
最后,教师体态语言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及时巩固与强化,便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接受信息时,如果只用听觉则在事后大概能回忆其内容的15%,只用视觉则能记忆25%,而同时能兼用这两种方式接受信息则能记忆65%。
【7】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运用,使教师的教学不仅“有声”,而且“有色”,使学生在接受语言信息的同时,又看到了生动的形象,从而便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及时巩固与强化。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倘能做到口头、书面和体态语言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声形并茂地感知知识,显然会使他们在同样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教学内容。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展示自己的体态语言社会心理学认为:几乎一切非语言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用作沟通的手段。
而联系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表情、目光、身势、手势、头势、空间、仪表风度等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他们的具体运用方法如下:1、表情语言表情语言是体态语言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是教师向学生施加心理影响并产生积极作用的手段之一,是向学生传达思想情感的桥梁,它可以把某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准确地表露出来。
因此,教师的面部表情首先一定要准确,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相一致,面部表情的变化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要与教育意图相吻合。
教师要避免言行不一,那种“愤怒显喜色,哀痛露笑容”都只会导致学生惊疑不安、无所适从。
其次,教师的面部表情还要温和、亲切。
当教师在课堂上表情温和、亲切、平易近人时,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缩短,学生的思维就会非常活跃,接受信息速度就快。
反之,如果教师面孔冷漠,则会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而妨碍师生的感情交流,阻碍学生的思维,从而给学生心理和学习带来不良影响。
再次,教师的表情也须讲究分寸,不温不火、适可而止。
在课堂上咧嘴大笑、瞪眼咬牙、尖酸刻薄,或做鬼脸都属过火之举,它们只能适得其反,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目光语言眼睛具有出色的表情达意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目光进行心灵的沟通。
通常正视表示肯定、鼓励或期望;斜视表示景仰或思虑;俯视表示羞愧或内疚。
工作中,教师应用眼睛正视学生,这既表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又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使自己的目光与全班学生的目光保持交流,既不要长时间直视某个同学,也不要使任何一个学生有被忽视、被冷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