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区域组分分析2-经济社会背景

合集下载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PPT)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PPT)
区域及区域分析——第一章
区域开展条件分析
区 区域开展的资源环境根底分析——第二章
域 区域开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第三章

区域开展的技术支持分析——第四章

区域开展的整体(zhěngtǐ)评价——第五章
区域优势及产业分析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第六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第七章
地 必须因地制宜,遵循产业结构开展和空间布局的演变规律

(guīlǜ),制定各具特色的区域政策,以求整个国民经济多层
次地、协调地持续开展。
第八页,共四十四页。
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
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受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

的影响,区域之间的市场结构存在着差异,表现在对商品、劳务

劳动力人口:总人口中,只有(zhǐyǒu)一局部人具备从事
区 域
社会劳动的能力,这局部人才能成为劳动力人口。
(qūyù)
劳 劳动适龄人口:劳动年龄〔受法律规定的限制〕
动 力
上、下限之间的人口。
供 区域劳动适龄人口的数量与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大体一 给

致。

区域劳动力质量分析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四页。
指向性相同(xiānɡ tónɡ)的产业部门,受相同(xiānɡ tónɡ)条件吸
引,往往聚集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农业区。
第五原因
劳动分工规律


劳动地域分工是各区域间经济的分工协作。社会(shèhuì)经济按比
(jīngjì)

例开展的空间表现形式,也是地区布局条件差异性的客观反映。
区 人口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开展水平和产业构成状况; 域 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条件分析+第三章:区域发展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条件分析+第三章:区域发展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二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1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左右?人口数量的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手vs人口?人口红利?老年化?人口的素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体制状况文化技术水平道德修养?人口迁移与分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口南迁经济中心南移?人口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及扩大再生产的投资供给?人口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结构?人口的迁移和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二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2区域人口结构和人口增长分析?区域人口结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民族构成?人口增长分析?人口自然增长分析
区域历史沿革分析(区域行政地位、经济地位的变化) 重要经济社会历史事件的分析(重庆成立直辖市、上海
开埠) 区域发展动力的历史变化分析(改革开发、深圳特区、 三线建设、上山下乡。。)


(二)、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1、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左右 人口数量的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手
vs 人口红利 老年化
区域利益(各自的小算盘)


(一)、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
1、区域经济背景分析 区域经济特色表现的形式
区域产业结构特色:主导产业各不相同 区域产业布局特色:农业、工业、服务业不同的布局特点

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汕头的精明消费) 市场化水平
市场是个看不见的手,推动资源配置,经济进步 市场规模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和经济合理性(市场规模门槛,

(二)、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2、区域人口结构和人口增长分析 区域人口结构
性别构成 年龄构成 职业构成
民族构成

人口增长分析
人口自然增长分析:出生率、育龄妇女(15-49岁)
人口机械增长分析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概述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概述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快速发展,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进行概述,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因素。

一、区域发展的背景1.全球化与区域发展全球化带来了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使得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区域发展的背景之一就是全球化趋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各个地区为了适应全球化进程,加强竞争力和发展优势产业,都在积极推动自身的经济发展。

2.经济结构调整与区域发展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特点也有所不同。

一些传统产业可能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而一些新兴产业也可能带动了某些地区的快速发展。

区域性的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背景之一。

3.政府政策与区域发展政府的政策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背景之一。

政府对于区域发展的支持与引导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区域发展的特点1.差异性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

一些地区可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可能更注重发展服务业等知识经济。

差异性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

2.互补性不同地区资源和经济产业之间的互补性也是区域发展的特点之一。

一些地区可能在某个领域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缺乏竞争力,但却有其他领域的优势。

通过实现互补性,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3.协调性区域发展需要实现各个方面的协调,包括经济与环境、城乡协调等。

经济的发展不能忽视环境保护,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也需要协调。

协调性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

三、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1.自然条件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

一些地区可能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而形成特色产业,如农业和旅游业。

发展战略-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概述(PPT48页)

发展战略-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概述(PPT48页)

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
(三)市场化水平
市场反映商品的需求,对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导 向作用
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以及经济合 理性
市场地域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市场意识是形成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
(四)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 基础设施是区域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支撑条件。 社会基础设施包括狭义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两部分。 狭义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给排水设施、能源电
2.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 生产结构
3.人口的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
二、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
(一)区域人口结构分析(略)
1.性别构成 2.年龄构成
3.职业构成 4.民族构成
(一)从生产者角度看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1. 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 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
2. 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 域产业的构成状况
3. 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
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二)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1.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 动力资源的供给及扩大再生产的投资的供给
力设施、电信通讯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等。 社会设施:包括文化、卫生、教育、体育设施等。
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
基本认识: 区域文化研究是区域经济研究中相对薄弱的领域,
但纵观国内外的区域发展,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 产生深远、持续、全方位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经济发展快的地区,自 然资源不一定丰富,区位资源也难以解释,由此 人们发现文化资源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章)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章)

• ○ 文化人口比重。指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 人口占6 岁以上总人口的比重。 • 文盲、半文盲率,即12岁及12岁以上人口中不 识字或识字不足1500个的人口所占百分比。 • ○ 文化程度构成。指具有小学、初中、高中、 大专等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通常 以万人指标(即平均每万人口中各种文化人口 的数量)计。
• 划分方法: ①农业,包括林业、狩猎业和渔业在内; ②采矿、采石业; ③制造业,或称加工工业; ④电力、煤气和供水; ⑤建筑业; ⑥商业和服务业 (旅馆旅游业等); ⑦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 ⑧金融保险业; ⑨公共和社会服务。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①农、林、牧、渔业;
第一产业
②采掘业; ③制造业; ④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⑤建筑业; ⑥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yi xi CK j j 1 (1 r )
n
○ 明瑟收入法(雅各.明瑟)
ln(Y ) a bS cEX dEX 2
五、区域政策效应分析
(1)区域政策 (2)区域政策目标: 一般认为三个最主要目标: 快速增长 稳定增长 平衡增长
我国: 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为前 提的平衡增长 胡弗20世纪70年代: 增进个人福利、机会、平等和社会和谐 陆大道(1999): 区域政策实施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缩小地区 间差异为目标;二是实施技术开发为目标。
(2)教育收益 个人收益 经济收益:较高的经济收入 年龄——收入曲线
非经济收益:间接受益 ○ 职业适应性和职业选择机动性 ○ 较合理的安排支出 ○ 健康的身体
社会收益 经济收益/直接收益:区域社会产出增加 非经济收益/间接收益: 国民素质提高 社会责任感增强 政治社会参与能力提高

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2020/1/3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6
(3)劳动分工规律
劳动地域分工是各区域间经济的分工协作。 社会劳动地域分工规律要求各区域凭借、利用和发
挥自身优势进行生产布局,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部 门,建立特色显著、专业程度高的区域经济结构, 以发挥其在劳动地域史沿革的分析 2.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社会历史事件
的分析 3.区域发展动力的历史变化分析
2020/1/3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0
应用分析
案例:影响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 八大因素(张文)
2020/1/3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1
第二节 区域人口与劳动力条件
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二、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分析 三、区域人口质量分析 四、区域劳动力供应分析 五、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
2020/1/3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9
2.年龄构成
人口的年龄构成是指各年龄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
概念与表示 例关系。通常用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数来表示。
年龄组的划 分与表示
2020/1/30
逐龄分组: 1岁一档分组、5岁一档分组、10岁一档分组。 国 际 划 分 法 : 划 分 为 三 组 , 即 0 ~ 14 岁 为 少 年 儿 童 组 , 15~64岁为青年或成年组,65岁以上为老年组。 中国划分法:划分为六组,即0~6岁为学龄前儿童组, 7~12岁适龄小学组,13~15岁为适龄初中组,16~18岁 为适龄高中组,男16~59、女16~54为适龄劳动人口组, 60岁以上为老年人口组。 人口分组的结果除用表格表示外,还用人口金字塔图表示, 并且后者更为直观、常用。
再生产的类型(表2—1)。 ②在人口统计学中,按年龄构

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讲义(学)

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讲义(学)

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3.1区域经济背景分析从一定意义上讲,区域经济就是在一定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地域性国民经济。

正确认识和理解区域经济特色,走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之路,是能否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决定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关键。

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也可以表述为区域经济是特定地区空间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3.1.1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区域经济应该反映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其经济地位。

特色经济:区域经济中具有地方特点和特色的产业组合。

1.区域经济特色的形成原因区域经济的特色是由区际差异、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指向、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和区域利益所决定的:1)区域差异和区域优势: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各区域由于自然资源和历史基础,人员、技术和资金,市场、组织和管理等区域经济发展要素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

区域差异大体上可分为自然差(区域间地理、自然和历史基础的差异)、位势差(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差异)和趋势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差异)三种。

区域优势和区域差异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所谓区域优势,就是一个区域所客观存在的比较有利的自然、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

区域优势是由区域之间形成的自然差和位势差所形成的,它具有普遍存在的特点。

任何一个区域总是客观存在着某些优于其他区域的优势,但也不可能集各种资源优势于一身,总是优劣并存,长短互见。

因此,只有识长知短,走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之路,才能做到扬长避短,扬长补短。

2)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一定的产业总是坐落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上.一定的劳动空间必定有一定的产业与之相适应。

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很多,但各类因素对不同产业部门有不同的影响。

有起主要作用的影响因素,也有起次要作用的影响因素。

主要因素在特定部门的布局中起着突出的作用,各类产业部门都有向能满足它主要要求的地区接近或靠近的倾向。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概述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概述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 景概述
2020年4月25日星期六
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 景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区域人口与劳动力条件 第三节 政策与制度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
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
n 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在一定范围内, 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 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地域性的国民经济。
n 1.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 动力资源的供给及扩大再生产的投资的供给
n 2.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 生产结构
n 3.人口的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
•二、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
(一)区域人口结构分析(略)
1.性别构成 2.年龄构成
3.职业构成 4.民族构成
三种文化形态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狭义的文化一般指精神文化。
•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
•(二)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其影响是不同的, 从长期来看,文化(精神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 最大。
区域文化背景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力量
•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
n 经济发展与文化是有关系,且很复杂,不能简单 地分析。
攀一枝、花区市域经济背景分析 •(2)产业布局的指向性
自然条件指向 高科技指向 交通枢纽指向
区位优势决定了产业布局的指向性,指向性相同
的产业部门,受相同条件吸引,往往聚集形成各具特
色的工业区和农业区。
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
•(3)劳动分工规律 n 劳动地域分工是各区域间经济的分工协作。 n 社会劳动地域分工规律要求各区域凭借、利用和
力设施、电信通讯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等。 n 社会设施:包括文化、卫生、教育、体育设施等。

0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三章)

0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三章)
区域现有的产业结构是在过去产业结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产业结 构的演化或转变要对其进行逐步改良、更新,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
如果存在某种生产传统,而且这种传统被认为是一种优秀的遗产,那么 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将极为深远。
➢ 5. 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地域分工体现着协作、竞争和利益,它们可以 使前四种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增强或变弱。
(1以上)
(1以上)
下降
下降
注:时间系列分析即按时间的推移所作的分析;横断面分析即为统一时点不同国民收入水平国家的比较(从低到高)。 资料来源:宫泽健一,《产业经济学》,东洋经济出版社,1989(第二版),P57.
第一节 区域经济背景分析
二、经济结构分析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化趋势
➢ 3. 霍利斯·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阶段理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背景分析
二、经济结构分析
(二)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评价
➢ 1. 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 ➢ 2. 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 ➢ 3. 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是否协调 ➢ 4. 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 5. 产业结构的效益如何 ➢ 6. 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是否适应
第一节 区域经济背景分析
一、经济增长分析
➢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一年)一个国家 或区域总产出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 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
二、经济结构分析
➢ 经济结构(economic structure):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成,涵盖生产 、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的要素组成或构造。
➢ 2. 资源状况

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

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

他当时编了一个故事向斯坦福大学 坦白从宽 抗拒
的一群心理学家们解释什么是博弈
从严
论,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博弈论中最
著名的案例。
❖ 故事内容是:两个嫌疑犯(A和B)作Leabharlann 案后被警察抓住,隔离审讯;警方
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坦白
如果两人都坦白则各判8 年;如果一
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 罪犯A
去,不坦白的判10年;如果都不坦
•如果双方互不相爱的话,我们认为他们双方得到的收益都为0;
•显然这儿的纳什均衡是(10,10)和(0,0),也就是男女双方相爱与互不 相爱的情况下;
博弈分析基本要素
❖ 博弈分析是博弈理论的核心,包括对弈者、策略、报酬等 基本要素:
❖ 对弈者:指参与博弈的双方,是博弈分析的主体。 ❖ 策略:是博弈双方在各自信息基础上所采取的对策,它受
博弈理论介绍
❖ 博弈的类别:博弈根据是否可以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 合作博弈:亦称为正和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 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 损害,因而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
❖ 非合作博弈:是指一种参与者不可能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 议的博弈类型,这是一种具有互不相容味道的情形
目标,例如:
❖ 财政政策:是国家为了一定时期的目标与任务而选择确定 财政行为的基本准则;主要通过税收、公共支出、转移支 付等手段来实现公平与效率;作用范围大且带有浓厚的政 治色彩。
(二)区域政策工具
❖ 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对社会总需求产生迅速而 直接的影响;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 开市场业务等;作用范围小,行政时滞短,效果时滞长等 特点。

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举例:性别失调影响区域产业布局和区域 经济发展-东北及东营胜利油田。
2.年龄结构
(老龄化社会影响区域经济活力-日本;
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国65岁以上人口 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
3.人口民族结构和宗教结构
(如回族喜牛羊肉及拉面;西藏居民喜 青稞;印度牛)
4、人口职业结构和城乡结构
3.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程度, 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如国民素质、教育观念与区域发展。
4.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 济发展质量
创新环境与文化产业
三、区域历史基础分析
见教材P75-76
第二节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一)人口数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及增长影响区域的生
2.1 人口机械增长的原因:
1)区域人口的机械变动受经济、政治、 宗教、文化、战争和灾荒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则是经济原因。
市场的区位:一般建于交通便捷、人口集中的 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及附近地区,
市场区位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①从空间位置上讲,市场集中的区域是工业生产 的最佳区位。
②从空间上讲,若消费者分散,则区域的近似中 心是较理想的工业区位。
③工业企业的配套产品企业应靠近其服 务对象。
④劳动力供给
分类:
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只适合在本 地销售的工业,如食品工业,特别是汽 水、啤酒等瓶装饮料的制造业,以及家 具厂、印刷厂等,应接近市场。
(职业结构反映区域经济水平与阶段-佩 蒂-克拉克定理, 城乡结构反映区域工 业化及城市化水平)
中国第三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4.6%,而美国达
到了78%,澳大利亚达到了75%。

第3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第3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施、电信通讯设施、防洪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等; 社会设施:文化、卫生、教育、体育设施等。 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的 现状评价、区域社会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区域社会 基础设施需求预测等。 分析指标:见重庆市统计年鉴-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
8
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
徽商
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
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
浙商(包括湖商和 宁波商帮)
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 浙江商人的特点为:“舍得”“和气”“共赢”“低
徽商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又称 “新安商 人”,俗称“徽帮”。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 明,衰于清末。徽商精神:卫国安民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 的进取精神、度势趋时的竞争精神、惠而不费的勤俭精神、 以义制利的奉献精神、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
5
CPI小常识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 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它 是进行国民经济核算、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实施价格总水平调 控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且世界各国一般用CPI作为测定通货膨胀的 主要指标。 CPI就是市场上的货物价格增长百分比。 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 缩)的程度。一般来说当CPI大于3%时称通货膨胀;而当其大于5% 时,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一般市场经济国家认为CPI增长率在2%-3%属于可接受范围内 CPI过高始终不是好事,高速经济增长率会拉高 CPI,但物价指数 增长速度快过人们平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就一定不是好事,而一般 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很难超越3-4% CPI涨幅跟市民感受为何不一样?CPI是一个综合统计指标,并且 是一个平均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对反映总体的统计指标 的感受就会存在差别。从统计内容来看,CPI中既包括价格上涨的 商品,也包括价格下降的商品,还包括水、电、油、气等由政府 定价的商品,如果每个人都从某一个或者某一部分商品价格变化 的感受,与根据全部商品价格平均计算出来的涨跌幅度相比较, 必然会产生差异。

区域组分分析2-经济社会背景

区域组分分析2-经济社会背景

下岗与失业
下岗——仍与原企业保持契约关系 我国就业压力分析: 国有经济部门职工下岗/失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的门槛效应 创业与就业
3、区域劳动力就业与失业
01
个人成本:直接——学杂费、学习用品费、生活费等 间接——机会收入等 社会成本:直接——教育费等 间接——免税、其它优惠
<30
>7
>30
老年人口
3、职业构成
*
指区域人口中,劳动人口在各个社会部门分配的比例,亦即各部门劳动职工或工作人员占在职人员总数的比例。它代表经济活动人口的就业分布,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和生产布局特征。
1
一般将经济活动分为九个部门,即:①农业,包括林业、狩猎业和渔业在内;②采矿、采石业;③制造业,或称加工工业;④电力、煤气和供水;⑤建筑业;⑥商业和服务业(旅馆旅游业等);⑦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⑧金融保险业;⑨公共和社会服务。 并将上述①部门称为第一产业,②、③、④、⑤称为第二产业,⑥、⑦、⑧、⑨称为第三产业。
除上述反映区域劳动力资源数量大小的绝对量指标外,还可采用反映劳动力人口总量占区域总人口比重的相对数量指标——劳动力资源率和反映已实际使用的劳动力资源人数占区域劳动力资源人口总数的相对量指标——劳动力资源利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
上述八部分统称为劳动力人口,即劳动力资源数量总体。在分析时,应分别对这几部分劳动力人口进行分析,以搞清区域劳动力供应的现状与潜力,以及安排劳动就业的压力之大小。
1、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 2、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 3、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 我国汉朝以前、以后、宋代、元明清、解放后…

3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3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分 析
费)。
教育成本与收益
◦ 教育收益:教育对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知识与技巧给

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种种有益效果。


个人收益:一个人通过受教育所形成的或提高的劳动能

力,可以使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获得好处。


社会收益:受教育个人所不能占有的为社会其他生产所

得到的收益。
分 析
直接社会收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民收入的增长;
区域及区域分析——第一章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第五章
区域优势及产业分析
✓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第六章
✓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第七章

域 发 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

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

◦ 作为消费者

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

供给及扩大再生产的投资供给;
分 析
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
人口的迁移和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
区域人口结构分析
区域人口增长分析
区域人口素质分析
自然特征
性别构成(人口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等。
区域人口素质分析
人口的身体素质
◦ 人的体质和智力,人口素质发展的自然基础。
◦ 受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营养及地方病等的影响。
区 域
◦ 指标:人均期望寿命、身高、体重……
人 人口文化技术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人口比重/%
0~14岁 15~49岁
>50岁
表3—1 桑德巴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增长型
40 50 10
稳定型
26.5 50 23.5
减少型
20 50 30
表3—2 人口统计中年龄构成的划分
少年儿童比重/% 老年人口比重/% 中位年龄/岁
4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主要体现:a,区域文化因素 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选择;b,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的适 应程度,决定区域经济发展速度;c,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 适应程度,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d,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 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特点鲜明、积极向上的区域文化精神,能够团结、吸引本 区域人们为区域的繁荣发展服务,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 强大精神源泉
3、人口的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
8
二、区域人口结构分析
1.性别构成 2.年龄构成 3.职业构成 4.民族构成
9
1、性别构成
即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 在区域人口分析中,除总人口性别比例外,新出生人口 性别比和各年龄组人口性别比也是分析的重要指标
表示 ①男性、女性人口各占总人口的百分比;②男性人 方法 数对女性人数的百分比,即女性人口数为100,所
6
第二节 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二、区域人口结构分析 三、区域人口增长分析 四、区域人口素质分析 五、区域劳动力供应分析 六、适度人口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简述7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主要从这两个方面体现:
作为生产者 1、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迁移;战争、饥荒、瘟疫等
年龄构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人口本身再生产的影响:①瑞典人口学家桑德巴的人口再生产的类 型(表3-1)。 ②人口统计学中,按年龄构成和中位年龄所做的类似划分 (表3-2)。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首先表现在劳动适龄人口同被抚养人口的比例 关系上。②其次,处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人口对社会环境有不同的影响 和要求,社会的物质消费结构、各类文化教育设施的配套、医疗卫生和社 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住宅和交通的建设,莫不与人口年龄构成有关,当人 口年龄构成发生变动以后,有关的一切社会职能均要随之有相应的变化
人口分组的结果除用表格表示外,还用人口金字塔图 表示,并且后者更为直观、常用。
11
来 源 : 网 络 网 页
衡量人口
老年人口比重、少年儿童比重、老年指数(又称老少比
年龄构成 )、抚养指数(又称负担系数)、年龄中位数、平均年龄
的指标 等。这些指数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人口年龄构成的特点
影响年龄构成 的主要因素
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对区域发 ①直接影响婚配、生育;②劳动力供应与就业; 展的影响 ③社会安定和区域经济发展。
10
2、年龄构成
概念与表示 人口的年龄构成是指各年龄组人口数量在总人 口中的比例关系 通常用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数来表示
年龄组的划 分与表示
逐龄分组:0岁组(不足1岁),1岁组……; 5岁一档分组:女00~4岁,5~9岁,……; 10岁一档分组:如0~9岁,10~19岁,……; 国际上划分为三组:即0~14岁-少年儿童组,15~64岁青年或成年组,65岁以上-老年组; 我国划分为六组:即0~6岁-学龄前儿童组,7~12岁适龄 小学组,13~15岁-适龄初中组,16~18岁-适龄高中组 ,男16~59、女16~54-适龄劳动人口组,60岁以上-老 年人口组。
经济地位 如,长三角——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 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2
2、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
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社会、传统文化,道 德风尚、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信仰、偏好等——区域社
会性软环境) 消费需求/市场结构 规模/生产方式 区域发展
区域生产结构、
3、市场化水平
市场导向作用;市场规模---经济活动持续与经济合理 性;市场地域范围---经济活动类型与规模;市场环境 /秩 序/竞争公平性;市场意识(温州强市场意识模式)
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 2、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 产业的构成状况; 3、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 我国汉朝以前、以后、宋代、元明清、解放后…
作为消费者 1、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 扩大再生产的投资的供给;
2、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 域生产结构;
第三章 区域经济社会背景(子系统)分析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 第二节 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第三节 政策与制度分析
1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
一、区域经济背景 二、区域文化背景 三、区域历史基础
一、区域经济背景(——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 经济特色——区别于他区域的经济优势或特点 特色成因——区际差异和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指向性; 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区域利益 特色表现——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区域产业空间布局 特色,等
4、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
包括狭义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两部分
3
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区域文化的含义 包括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典籍、文学艺术、建筑风格、 风俗习惯,也包括长期历史积淀的地方性社会意识、思维方 式和行为方式等 2、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任何一个区域协调持续发展以其区域文化背景的力量为 基础,宏观上——以物质科技文化直接推动生产发展、以制 度意识形态为区域发展提供保障;微观上——各经济主体重 视文化建设、弘扬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产品文化 含量,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3、我国的区域文化背景与区域经济
中华儒家“中庸”文化,(其他如:德意志“精确”文 化;…)
三、区域历史基础分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含义 区域历史基础分析是研究区域某一方面或整个人地系统 演变的时间过程,发现区域发展历史规律,为当前区域发展 提供借鉴 2、一般方法 ——“横剖面”法;历史地理研究分析法 3、主要内容 区域历史沿革分析;重要经济社会历史事件分析——发 展动力的历史变化分析 以史为鉴,以史求律,为区域未来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