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推断教学大纲及精要和典型试题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A]为充分病因,答案[B]为必要病因,均非概率因果观。答案[C]将病因仅限于近因,失之于狭窄。答案[D]体现了概率因果观,为正确的答案。答案[E]语义重复且笼统。
(2)关于病因的具体所指,错误的是:
A.包括宿主、环境和致病因素(动因)
B.包括外围的远因以及致病机制的近因
C.包括疾病的启动因素或病原体
有人将Mill准则单纯作为产生假设的方法,这是不太确切的。假设是在为数不多的经验事实以及已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包括Mill准则的逻辑推理或创造性想象等各种方法而形成的。Mill准则本身主要是作为验证假设的方法。
2、统计学关联到因果关联
(1)统计学关联:暴露与疾病存在相关,排除了偶然误差干扰。
(2)因果关联:暴露与疾病有时间先后顺序的相关,还排除了各种偏倚(系统误差)的干扰。暴露与疾病的继发关联,是纯粹由于两者有共同原因变量所产生的统计学关联。
三、典型试题分析
(1)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为:
A.存在时必定引起疾病的因素
B.对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疾病发生机制中的生物因素
D.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E.引起疾病发生的诸多因素
答案:[D]
【评析】本题考试要点:概率因果观落实在流行病学中的病因定义
流行病学的病因,就是那些能使疾病人群发病率(概率)升高的因素,即有该因素存在,其发病率高于无该因素时的发病率。
(7)终止效应:怀疑病因自然或人为去除(下降),引起疾病发生率下降。终止效应对因果论证的强度较高。
(8)关联的特异性:从多因多果的观点看,特异性是错误的;从病因必要性含义看,特异性又是多余的。因此,特异性不符合现代流行病学的观点,应当放弃。
一个病因研究本身必须要达到或部分达到第1、2(或3、4)条标准(前因后果,广义关联强度),如果符合第7条标准(终止效应)则更好;第5、6条标准(重复性,合理性)是对该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吻合则因果关联的可信度降低。
病因推断
一、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病因的判定标准
2.熟悉病因的定义和病因推理方法
3.了解病因模型、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以及因果联结方式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病因的概念
1、病因的定义
(1)现代科学的概率论因果观: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即一定的原因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导致一定的结果。
(2)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那些能使人群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就是病因,相应地,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后者的含义就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3)剂量-反应关系:可以看成是针对等级或连续性变量资料的关联强度。
(4)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可以看成是针对集团资料的关联强度(生态学相关)。
(5)关联的可重复性:研究的关联能在其他研究中得到重复,则为因果关联的可能性增加。
(6)关联的合理性:客观上同现有的理论知识不矛盾,主观上能为评价者的信念所接受。
2、病因模型:它用简洁的概念关系图来表达因果关系。
(1)生态学模型:将机体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具体包括流行病学三角和轮状模型,它们给出了寻找病因的分类大框架。致病因素(动因)是从环境因素中分离出来的,即狭义的病因。
(2)疾病因素模型:将因素分为外围的远因(社会经济、生物学、环境、心理和行为以及卫生保健因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医学生物学因素),操作性和指导性较强。流行病学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指外围的远因。
(2)局限性:以非常接近疾病的近因作为充分病因,将导致因果同一,使因果关系的研究失去了意义;而以多病因组合作为充分病因,将导致既不可能又无实际意义。坚持概率因果观就必须抛弃。对本来就是按命名的疾病而言,必要病因实际上是疾病名称的语义重复。实际上有意义的是:测量病因的必要程度。
4、因果联结方式
包括单因单果、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以及直接/间接病因。多因多果与直接间接病因联结方式结合起来,就形成病因网。
(3)病因网模型:多个病因按时间先后联结起来就形成病因链,多个病因链交错联结起来就形成病因网,它提供因果关系的完整路径,表达清晰具体,系统性强。
3、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1)概念:充分病因是指有该病因存在,必定(概率为100%)导致疾病发生。必要病因是指有相应疾病发生,以前必定(概率为100%)有该病因的存在。按病因是否充分或必要分类,可以有四种组合:充分而且必要病因,必要但不充分病因,充分但不必要病因,以及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只有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是实际存在的。分析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概念,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概率因果观。
2)差异法没有暴露(疾病)者中,相当部分也没有相应的疾病(暴露),从该稳定的伴随不存在中推导出可能有因果关系。
3)同异并用法即求同法和差异法的合并应用,是所有设置对照(比较)组研究的逻辑学基础。
4)共变法可以看成是针对等级或定量资料的求同法,共同变动关系就是相关关系。
5)剩余法将某些暴露同能够解释的疾病现象放在一边,剩下来的暴露就可能解释剩下来的疾病现象。
D.来自百度文库括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
E.包括交错病因链中的直接和间接病因
答案:[C]
【评析】本题考试要点:对病因模型或因果关系思维框架的认识
生态学模型强调宿主(机体)和环境的整体性,疾病因素模型将病因分为远外围和近机制两个层次,病因网模型强调多病因的链接和交错形成的系统性。因此,病因包括疾病发生过程所涉及的所有因素。答案[A]来自生态学模型,答案[B]来自疾病因素模型。答案[C]将病因仅限于致病因素(动因),为选错的答案。答案[D]来自于新的医学模式(型)。答案[E]来自病因网模型。
暴露E与疾病D →有统计学关联否?→有偏倚否?→有时间先后否?合理否?
3、病因判定的标准
(1)关联的时间顺序: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前因后果时间关系。前瞻性设计(队列或实验研究)在确定前因后果时间顺序上最佳,回顾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次之,横断面设计较差。
(2)关联的强度: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统计学关联越大,是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大,是偏倚所致的可能性就越小。一般指分类资料的相关。
(二)病因推断的技术
1、病因研究的推理方法
(1)假设演绎法:从病因假设演绎地推导出可检验的经验证据,如果研究结果肯定了该经验证据,则可以反推病因假设可能成立。如果研究结果否定了该经验证据,则该病因假设可能被否定,但也可能否定的是先行条件。
(2)Mill准则
1)求同法相同的暴露(疾病)者中,相当部分有相同的疾病(暴露),从该稳定的伴随存在中推导出可能有因果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