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试验2012制冷热泵循环装置试验指导书试验目的1演示
实验八 制冷制热循环
实验八 制冷制热循环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2、针对家用空调器和冰箱,定量计算与分析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和制热循环的供热系数;3、了解制冷与制热设备。
二、实验基本原理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是在逆卡诺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际的循环和逆卡诺循环是有区别的。
对于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制热循环),主要区别在于:用节流膨胀设备代替了逆卡诺循环中的膨胀机;压缩机主要工作在过热蒸气区;传热是在接近等压情况下的有温差的传热过程。
下面的图1的温熵图表明了蒸气压缩式的理论制冷循环(制热循环)与逆卡诺循环的区别。
ST 1234T k T 0∑wTST kT 0122'33'44'T e,c图1 理论制冷循环(制热循环)同逆卡诺循环的区别在逆卡诺循环中,循环是按照1-2-3-4-1的过程进行的,由等熵就绝热压缩过程(1-2)、等温压缩放热过程(2-3)、等熵绝热膨胀过程(3-4)、等温膨胀吸热过程(4-1)组成。
K T 表示放热温度,0T 表示吸热温度。
在理论制冷循环中,循环也是按照1-2-2-3-4-1的过程进行的,循环的大部分是在制冷剂的两相区内完成,压缩过程在过热蒸气区内完成(认为是等熵压缩);放热过程由于实际冷凝器的特点简化成等压的放热过程;制冷剂放热后变成液体状态,有时还有一定的过冷(图1的右图中的3点),由于用节流设备代替了膨胀机,所以3到4是一个熵增的节流过程;最后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完成等温膨胀吸热过程。
由于循环的吸热和放热大部分是在两相区内完成的,在两相区内等压线和等温线是重合的,因此定义蒸发器中的压力为蒸发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为蒸发温度;定义冷凝器中的压力为冷凝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为冷凝温度。
表示制冷剂状态参数的图线有几种。
前面分析蒸气压缩制冷循环时,使用的是制冷剂的温熵图。
此图中热力过程线下面的面积为该过程所收受的热量,很直观,便于分析比较。
但是,由于定压过程的吸热量、放热量以及绝热压缩过程压缩机的耗功量都可用过程初、终状态的比焓计算,所以,进行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时,常采用压焓图。
《制冷原理》实验指导书
《制冷原理》实验指导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实验一、实验目的:1. 演示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工作原理,观察制冷工质的蒸发、冷凝过程和现象;2. 熟悉制冷、制热循环系统的操作、调节方法;3. 进行制冷、制热循环系统粗略的热力计算。
二、实验装置演示装置由全封闭压缩机、热交换器1、热交换器2、浮子节流阀、手动换向阀及管路等组成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由转子流量计及换热器内盘管等组成水换热系统,还设有温度、压力、电流、电压等测量仪表。
制冷工质采用低压工质R11。
装置的原理如图1、2、3所示。
当系统做制冷(制热)循环时,换热器1为蒸发器(冷凝器),换热器2为冷凝器(蒸发器)。
面板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1制冷(制热)循环演示装置原理示意图图2 制冷循环演示装置原理示意图电流表排气压力表排气压力表图3 制热循环演示装置原理示意图图4 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控制面板示意图三、操作步骤1. 制冷循环演示(1) 将手动换向阀调至A1、A2全开,B1、B2全关位置;(2) 打开连接演示装置的供水阀门,利用转子流量计阀门适当调节蒸发器、冷凝器水流量;(3) 开启压缩机,观察工质的冷凝、蒸发过程及现象;(4) 待系统运行稳定后,即可记录压缩机输入电流、电压、冷凝器压力,冷凝器和蒸发器进、出口水温参数。
2. 热泵循环演示(1) 将手动换向阀调至B1、B2全开,A1、A2全关位置; (2) 类似上述(2)、(3)、(4)操作步骤并记录全部参数。
四、制冷(热泵)循环的热力计算1. 当系统为制冷循环时换热器1的制冷量为:)(2111t t C G Q p -= [kW] 换热器2的换热量为:)(4322t t C G Q p -= [kW] 压缩机功率为:UI N = 热平衡误差为:%100)(1211⨯--=∆Q N Q Q制冷系数为:NQ 11=ε 2. 当系统为热泵循环时换热器1的制热量为:)(1211t t C G Q p -'=' [kW]换热器2的换热量为:)(3422t t C G Q p -'=' [kW] 压缩机功率为:UI N = 热平衡误差为:%100)(1212⨯'+'-'=∆Q N Q Q 制热系数为:NQ 12'=ε 以上各式中2211,,G G G G ''和为换热器1和换热器2的水流量[kg/s]。
制冷实验讲义
《制冷原理与设备》实验指导书目录二、制冷压缩机性能实验三、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四、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实验五、制冷设备电气排故实验(一)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结构、组成见图1所示,换热器为表冷器(风机盘管的换热器,风冷的翅片冷凝器)。
图1 实验装置示意图1.循环水泵;2.转子流量计;3.过冷器;4.表冷器;5.实验台支架;6.吸入段;7. 整流栅;8.加热前空气温度;9. 表冷器前静压;10.U形差压计;11. 表冷器后静压;12.加热后空气温度;13.流量测试段;14.孔板;15.引风机;16.倾斜管压力计;17.控制测试仪表盘;18.水箱1.表冷器几何尺寸表1 表冷器几何尺寸铝串片尺寸(mm)片距b(mm)基管直径dw/dn(mm)迎风面积Fy(m2)散热面积F(m2)最窄通风面积f(m2)热水流通面积fˊ(m2)20043 2.0 10/8 0.04 0.885 0.026 1.256×10-52.水箱电加热器总功率为4.5kW,分三档控制,三档功率分别为1.5kW;3.空气温度和热水温度用K型热电偶测量;4.空气流量用孔板配倾斜式微压计测量;5.空气通过换热器的流通阻力,在换热器前后的风管上设静压测嘴,配倾斜式微压计测量;热水通过换热器的流通阻力,在换热器进出口处设阻力测嘴,配压力表和U型管测量。
6.热水流量用转子流量计测量。
(二)实验步骤1.联接电源(220V,四线,50H Z,5kW);2.向电热水箱内注水至水箱净高5/6处;3.用耐压胶管连接换热器进出口处的阻力测嘴和差压计的管口;4.连接倾斜式微压计及其相应的接口;5.工况调节(1)全开水箱电加热器开关,待水温接近试验温度时,打开水泵开关,利用水泵出口阀门调节热水流量;(2)视换热器情况,调节水箱电加热器功率(改变加热器投入,并利用调压器改变第三组加热器工作电压),使热水温度稳定于试验工况附近。
6.停机注意事项(1)先关闭全部电热器开关;(2)十分钟后关闭水泵和风机开关;(3)最后切断电源。
制冷循环实验指导书模板
制冷循环实验指导书(1)一、实验名称: 单级压缩无回热制冷循环实验二、实验的基本理论基础: 本制冷循环实验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在实验过程中消耗的机械能( 由电能转换) , 转换成一定量的热能, 并实现热量的转移, 达到制冷的目的。
本实验还涉及到工质的压力、温度、比容、焓等热力学状态参数。
因此参与实验的人员应具有以上相应的基本知识。
三、实验目的: 经过本实验, 学生能够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具体体现和运用, 熟悉和掌握有关热力学状态参数。
四、实验装置的原理及操作1、实验装置图一为本实验的装置原理图图一图中各温度测量名称如下:(1)压缩机吸气温度(2)压缩机排气温度(3)冷凝温度( 冷凝器出口制冷剂液体温度) (4)节流前制冷剂温度(5)节流后制冷剂温度( 蒸发温度)(6)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蒸发温度(7)冷却水进口温度(8)冷却水出口温度装置面板上除有上述8个温度数显仪表外, 还有制冷压缩机输入功率数显表、蒸发器电加热功率数显表、制冷剂流量数显表、冷却水流量数显表、冷凝压力( 排气压力) 和蒸发压力( 吸气压力) 数显表。
2、装置制冷循环过程装置系统中以R134a为工质( 制冷剂) , 本实验制冷剂按图中箭头方向循环, 低于环境温度的的制冷剂蒸发经压缩机压缩后温度和压力均提高, 进入冷凝器与冷却水进行热量交换, 放出凝结潜热成为高于环境温度的液体, 液体经电磁阀B和视液镜, 最后经过节流阀, 压力下降, 温度降低( 大大低于环境温度) , 进入蒸发器吸收气化热量( 热量由电加热器提供) 成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 蒸汽经过回热器( 此时回热器不起回热交换作用, 只作为通路使用) 后, 再被制冷压缩机吸入, 完成制冷循环。
3、实验操作步骤参与实验人员应严格按操作步骤操作, 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1)将”开关机”按钮置于”关机”处后, 插上电源。
(2)按顺时针方向将冷却水流量计下方手动调节阀调至零位( 旋不动为止) , 接通冷却水, 按逆时针方向调节手动调节阀, 使流量计浮子处于中间位置。
热泵循环教学讲解课件
理论循环的压焓图
压焓图的作用:p
确定状态参数 pk
3
表示热力过程 p0
4
2 1
分析能量变化
0
h3=h4
h1 h2 h
蒸气压缩制冷理论循环p h图
状态点的确定
1点:Po等压线与x=1蒸气干饱和线交点 3点: Pk等压线与x=0液态饱和线交点 2点: Pk等压线与s1等熵线交点 4点: Po等压线与h3等焓线交点
蒸气喷射式热泵特点
以热能为补偿能量形式;结构简单; 加工方便;没有运动部件;使用寿命长, 故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但这种热泵所 需的工作蒸气压力高,喷射器流动损失 大,因而效率较低。因此在空调中采用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比蒸气喷射式热泵有 明显的优势。
3.4.2吸收式热泵循环
吸收式热泵主要由4个热交换设备组成, 即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 它们组成制冷剂循环与吸收剂循环两个 循环环路。
蒸气压缩式热泵与吸收式热泵循环比较
吸收式热泵有两类形式:
①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利用高温热源把低温热 源的热能提高到中温的热泵系统。它是同时利 用吸收热和冷凝热制取中温热水的吸收式热泵;
②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利用中温废热和发生器 形成驱动热源系统,同时还利用中温废热和蒸 发器构成热源系统,在吸收器中制取温度高于 中温废热的热水的热泵系统。
化学热泵以利用化学能量的蓄热物质分类, 可分为以下4种:
①利用吸附热的化学热泵,如利用分子筛、硅 胶、活性炭、沸石等吸水性能强的吸附剂吸附 水蒸气;
②利用浓度差的化学热泵,如利用硫酸、溴化 锂、氯化钙等在水中的溶解热;
③利用可逆化学反应热的化学热泵,如利用 Ca(OH)2/CaO、CaCO3/Ca0体系和金属氢化 物、氨化物等可逆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制冷技术实验报告[1]
《制冷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学号: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演示制冷(热泵)循环系统工作原理,观察制冷工质的蒸发、冷凝过程和现象。
2.熟悉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操作、调节方法。
3.进行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粗略的热力计算。
二、实验装置演示装置由全封闭压缩机、换热器1、换热器2、浮子节流阀、四通换向阀及管路等组成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由转子流量计及换热器内盘管等组成水系统;还设有温度、压力、电流、电压等测量仪表。
制冷工质采用低压工质R11。
装置原理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当系统作制冷(热泵)循环时,换热器1为蒸发器(冷凝器),换热器2为冷凝器(蒸发器)。
图1装置原理示意图三、操作步骤1.制冷循环演示1)将四通换向阀调至“制冷”位置。
图2 循环流程图2)打开连接演示装置的供水阀门,利用转子流量计阀门适当调节蒸发器、冷凝器水流量。
3)开启压缩机,观察工质的冷凝、蒸发过程及其现象。
4)待系统运行稳定后,即可记录压缩机输入电流、电压;冷凝压力、蒸发压力;冷凝器和蒸发器的进,出口温度及水流量等参数。
2.热泵循环演示1)将四通换向阀调至“热泵”位置。
2)类似上述2)、3)、4)步骤进行操作和记录。
[注] 实验结束后,首先关闭压缩机,过一分钟后再关闭供水阀门。
四、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热力计算1.当系统作制冷运行时换热器1的制冷量为:Q 1 = G 1 • C p (t 1 - t 2) [kw] 换热器2的换热量为:Q 2 = G 2 • C p (t 3 - t 4) [kw] 制冷系数为:NQ 11=ε2.当系统作热泵运行时换热器1的制热量为:Q ′1 = G ′1 • C p (t 2 – t 1) [kw] 换热器2的换热量为:Q ′2 = G ′2 • C p (t 4 – t 3) [kw]供热系数为:NQ 12′=ε以上各式中:G1 ,G ′1 和G2 ,G ′2 —换热器1和换热器2的水流量 [kg/s] t1 ,t2和t4 ,t3 —换热器1和换热器2水的进、出口温度 [℃] Cp —水的定压比热,Cp=4.1868KJ/kg •℃ N —压缩机轴功率 [kw]1000IV N ⋅=η [kw] 式中:η—电机效率(由指导教师给出) V—电压 [V] I—电流 [A]五、注意事项为确保安全,切忌冷凝器不通水或无人照管情况下长时间运行。
制冷循环演示实验
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一、实验目的制冷循环演示装置可为“制冷原理与设备”的专业课程进行演示性实验。
通过本实验,让同学们加深对制冷(热泵)循环工作过程的理解,熟悉制冷(热泵)循环演示系统工作原理。
并进一步掌握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操作、调节方法,并能进行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粗略的热力计算。
这套装置是采用玻璃作换热器的壳体,管路中有透明观察窗,因此,实验过程能让同学们清晰地观察到制冷工质的蒸发、冷凝过程及流后产生的“闪发”气体面形成的二相流,使之了解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工质状态的变化及循环全过程的基本特征。
二、实验装置简图: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原理图三、实验所用仪表、仪器设备:1.转子流量计2.温度计3.压力表4.电压表5 .电流表6. 蒸汽压缩式制冷机四、操作步骤:1.制冷循环演示的操作,先将制冷系统中的回通换向阀调至“制冷”位置上,然后打开冷却水阀门,利用转子流量计上面的阀门作适当调节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供水流量,再开启压缩机、观察制冷工质的冷凝及蒸发过程与其现象,待制冷系统运行(约8分钟)稳定后,即可记录制冷压缩机输入电流、电压、冷凝压力、蒸发压力,以及冷凝器及蒸发器的进水温度、出水温度、水流量等有关的参数。
2.热泵循环演示:把制冷系统中的四通阀调整至“热泵”位置上,再打开冷却水阀门,利用转子流量计上面的阀门作适当调节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供水流量,再开启压缩机、观察制冷工质的冷凝及蒸发过程与其现象,待制冷系统运行(约8分钟)稳定后,即可记录制冷压缩机输入电流、电压、冷凝压力、蒸发压力,以及冷凝器及蒸发器的进水温度、出水温度、水流量等有关的参数。
实验结束后,必须先按下停止压缩机的开关,切断压缩机的供给电源,然后再关闭供水阀门。
五、实验数据处理六、 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热力计算1. 当系统做制冷运行时:换热器1的制冷量为: 11121()P Q G C t t q =-+ (Kw )换热器1的制冷量为: 22342()P Q G C t t q =-+ (Kw ) 热平衡误差为: 1221()100%Q Q N Q --∆=⨯ 制冷系数:21Q N ε= 2. 当系统作热泵运行时:换热器1的制冷量为: '''11211()P Q G C t t q =-+ (Kw ) 换热器2的制冷量为: '''22432()P Q G C t t q =-+ (Kw )热平衡误差为: ''122'2()100%Q Q N Q -+∆=⨯ 制热系数:'11Q Nε= 上述各式中:G ——水流量,下标1、2分别表示为换热器1和换热器2。
冷却水泵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冷却水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研究冷却水泵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
3. 掌握冷却水泵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二、实验原理冷却水泵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发动机缸体水道内的热水泵出,将冷水泵入,以保持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
冷却水泵通过叶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冷却液从低处吸入,从高处排出,实现冷却液的循环。
三、实验设备1. 冷却水泵实验台2. 发动机缸体水道模拟装置3. 温度计4. 流量计5. 电压表6. 电流表7. 功率表8. 水泵电机9. 数据采集系统四、实验步骤1. 实验台搭建:将冷却水泵实验台、发动机缸体水道模拟装置、温度计、流量计、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水泵电机等设备连接好。
2. 实验准备:将冷却水泵实验台中的冷却液注入到发动机缸体水道模拟装置中,确保实验环境稳定。
3. 数据采集:记录实验前冷却液的温度、压力等参数。
4. 实验开始:启动水泵电机,观察冷却水泵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
5. 数据记录:记录冷却液温度、流量、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
6. 实验结束:关闭水泵电机,记录实验后冷却液的温度、压力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冷却水泵在低转速、低流量工况下,冷却液温度逐渐升高,但温度上升幅度较小,说明冷却水泵在低工况下性能较好。
2. 冷却水泵在高转速、高流量工况下,冷却液温度迅速下降,且温度下降幅度较大,说明冷却水泵在高工况下性能较好。
3. 在实验过程中,冷却水泵电机电流、功率随转速和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冷却水泵在较高工况下功耗较大。
4. 实验结束后,冷却液温度与实验前相比有所下降,说明冷却水泵在实验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冷却效果。
六、实验结论1. 冷却水泵在低转速、低流量工况下性能较好,可满足发动机在低负荷状态下的冷却需求。
2. 冷却水泵在高转速、高流量工况下性能较好,可满足发动机在高负荷状态下的冷却需求。
3. 冷却水泵在实验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冷却效果,保证了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
冷热泵循环演示实验的误差分
冷热泵循环演示实验的误差分析引言冷热泵循环是一种常见的热力循环系统,它通过制冷剂在不同状态点之间的相变,实现热能的转移。
在冷热泵循环的使用过程中,误差的产生不可避免,正确地分析和评估这些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对于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冷热泵循环演示实验的误差进行深入分析与讨论。
实验环境和装置实验的环境和装置对误差的产生和分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冷热泵循环演示实验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温度和湿度: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实验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
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冷热泵循环系统中制冷剂的压力、温度和流量等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系统的性能和误差分析的准确性。
2. 仪器和设备: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设备对于实验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仪器的精度、灵敏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误差的大小和产生率。
因此,在实验进行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和调试,以保证其精度和准确性。
3. 操作人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也会对实验误差产生重要影响。
操作不当、记录不准确等都可能导致实验误差的产生。
因此,实验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误差来源与分析冷热泵循环演示实验中的误差可以来自多个方面,下面将对几个常见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1.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实验中常见且不可避免的误差来源之一。
它包括仪器的误差和人为的误差。
仪器的误差主要源自仪器的精度、稳定性和灵敏度等因素。
而人为的误差主要来自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因素。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使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仪器设备。
- 严格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人为误操作。
- 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 制冷剂损耗制冷剂在冷热泵循环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损耗,主要来自漏气和制冷剂在系统中的吸附和吸收等。
制冷剂的损耗将导致制冷系统的性能下降,从而使得制冷量减小,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减小制冷剂损耗带来的误差,可以进行以下措施: -检查和维护制冷系统,及时修复漏气问题。
制冷实验指导
制冷原理与装置实验一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目的]1. 加深了解制冷循环系统的组成。
2. 学习测定压缩机性能的方法。
3. 通过实际测定制冷机运行参数以及计算,分析影响压缩机性能的因素。
[实验原理]实验装置为教学用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台。
该试验台采用全封闭制冷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均采用对流式水换热器。
制冷压缩机的轴功率通过输入电功率来测算。
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台的制冷循环系统见图1,图2为水循环系统简图。
图1制冷循环系统图图2 .水循环系统图1.压缩机,2.冷凝器,3.截止阀,4.干燥过滤器,5.过冷 1.压缩机,2.冷凝器,3.温度计,4.加热器,温度计,6.截流阀,7.蒸发器, 8.吸气温度计, 9.吸气 5.阀门, 6.水泵,7.蒸发器水箱, 8.溢流水箱, 压力表, 10.吸气阀, 11.排气阀, 12.排气压力表9.冷凝器水箱10.流量计,11.出水管13.排气温度计, 14.电流表,15.电压表[实验方法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学习实验指导书和安装使用说明书,详细了解实验台各部分的作用,掌握制冷系统的操作规程和制冷工况参数,熟悉各测试仪表的安装使用方法。
(2)启动水循环系统及制冷系统。
(3)按指导教师要求,参考安装使用说明书介绍的方法调节运行情况。
2. 进行测试:(1)待工况确定后,即可开始测试,测取蒸发压力、冷凝压力、吸气温度、排气温度、过冷温度、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进、出水温度及它们的流量、压缩机的输入功率等参数。
(2)为提高测试准确度,要求在稳定的工况范围内,共测取三次数据,以其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3)测试结束后,按使用说明书之规定停止系统工作。
[实验数据处理]1. 制冷量: 式中:Q1:蒸发器换热量,G 2——载冷剂流量(Kg/s )C p ——载冷剂的定压比热(Kj/Kg.c)t 1、t 2----载冷剂的进出口温度(℃)i 1----在规定吸气温度、吸气压力下制冷剂蒸发的焓值(Kj/Kg)i 7----在规定过冷温度下,节流阀前液体制冷剂的焓值(Kj/Kg)i 1----在实验条件下,离开蒸发器的制冷剂的焓值(Kj/Kg)i 6----在实验条件下,节流阀前液体制冷剂的焓值(Kj/Kg)v 1----压缩机实际吸气温度、吸气压力下制冷剂蒸汽的比容(M 3/Kg )v 1----压缩机规定吸气温度、吸气压力下制冷剂蒸汽的比容(M 3/Kg )2. 压缩机轴功率N=I ·V ·N(Kw)式中:I V 为封闭压缩机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N 为压缩机的效率取0.753. 制冷系数ε=Q/N4. 热平衡误差式中:Q2----冷凝器的换热量 ,G l ——冷凝器水流量(Kg/s )t 1、t 2----冷凝器水的进出口温度(℃)C p ----水的定压比热(Kj/Kg.℃)[思考题]分析影响制冷机性能的因素以及相应措施。
教学试验2012制冷热泵循环装置试验指导书试验目的1演示
教学实验2012制冷(热泵)循环装置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演示制冷(热泵)循环系统工作原理,观察制冷工质的蒸发、冷凝过程和现象。
2、熟悉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操作、调节方法。
3、进行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粗略的热力计算。
二、实验装置演示装置由全封闭压缩机、换热器1、换热器2、浮子节流阀、四通换向阀及管路等组成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由转子流量计及换热器内盘管等组成水系统;还设有温度、压力、电流、电压等测量仪表。
制冷工质采用低压工质R。
11装置原理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当系统作制冷(热泵)循环时,换热器1为蒸发器(冷凝器),换热器2为冷凝器(蒸发器)。
图1 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原理图三、操作步骤1、制冷循环演示1)将四通换向阀调至“制冷”位置。
2)打开连接演示装置的供水阀门,利用转子流量计阀门适当调节蒸发器、冷凝器水流量。
图2 制冷剂流向改变流程图3)开启压缩机,观察工质的冷凝、蒸发过程及其现象。
4)待系统运行稳定后,即可记录压缩机输入电流、电压;冷凝压力、蒸发压力;冷凝器和蒸发器的进、出口温度及水流量等参数。
2、热泵循环演示1)将四通换向阀调至“热泵”位置2)类似上述2)、3)、4)步骤进行操作和记录。
注:实验结束后,首先关闭压缩机,过一分钟后再关闭供水阀门。
四、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热力计算1、当系统作制冷运行时 换热器1的制冷量为:12111)(q t t C G Q p +-= [KW] 换热器2的制冷量为:24322)(q t t C G Q p +-= [KW] 热平衡误差为: 100)(1211⨯--=∆Q N Q Q %制冷系数为: NQ 11=ε 2、当系统作热泵运行时 换热器1的换热量为:'112'1'1)(q t t C G Q p +-= [KW]换热器2的换热量为:'234'2'2)(q t t C G Q p +-= [KW] 热平衡误差为:100)('1'2'12⨯--=∆Q N Q Q % 制冷系数为:NQ '11=ε以上各式中:'11,G G 和'22,G G --换热器1和换热器2的水流量[kg/s]21,t t 和34,t t --换热器1和换热器2水的进、出口温度[℃]p C --水的定压比热,p C =4.868KJ/kg [℃] 其中:3110)(-⨯-=e a t t a q [KW]3'110)(-⨯-=c a t t a q [KW]3210)(-⨯-=c a t t b q [KW]3'210)(-⨯-=e a t t b q [KW]式中:a t --环境温度 [℃]e t ,c t --工质在蒸发压力,冷凝压力下所对应的饱和温度 [℃] a ,b —换热器1和换热器2的热损失系数(实验标定) [w/℃] N —压缩机轴功率 [KW] 1000VAN η= [KW] 式中:η--电机效率(由指导教师给出) V —电压 [V] A —电流 [A]五、分析讨论1、分析实验结果,指出影响参数测定精度的因素2、指出本系统运行参数的调节手段是什么六、注意事项为确保安全,切忌冷凝器不通水或无人照管情况下长时间运行。
制冷实训_精品文档
《制冷原理与装置》课内实验实训指导书实验一制冷系统初步认识一、实验目的1.熟悉认识“一机二库”制冷系统压缩机及蒸发器、冷凝器等设备的构造和工作特点, 制冷系统组成原则。
2.演示一个机组如何向两个不同温度要求库体供液。
3.熟悉蒸发压力调节阀的构造、置设、调节原理。
4.掌握制冷循环系统图。
二、实验场地制冷与空调实验室三、主要实验仪器、设备、材料、工具本系统由一台进口压缩机(法国泰康机组1匹)二只热力膨胀, 二只电磁阀, 6只或7只进口手阀(供教学实验用), 一只蒸气压力调节阀, 四个高低压力表, 二套数字显示温控仪等所组成制冷系统(包括电气部分)。
四、基本内容与步骤、要求1.熟悉实验装置1)由一台制冷机组同时向一个或二个以上的冷库供应冷量, 各库蒸发度(蒸发压力)也不相同, 因为高温库的蒸发温度较高, 低温库的蒸发温度较低, 这时那些需要保持较高蒸发温度(即高温库)的蒸发器出口管路上便装上蒸汽压力调节阀(即背压阀)使阀前的压力保持在调定的范围内, 经过阀的节流使阀后的压力和吸气压力相同, 这样就保证了系统中各个蒸发器在各自不同工况下正常运行。
2)本系统使用的工质R12充灌重量约2Kg, 工质R22充灌重量约2.5Kg。
2.操作要求:1)接通两库蒸发器的管路, 一头拧死, 另一头略为松些, 打开制冷系统、手阀、电磁阀让制冷剂冲进蒸发管路, 略为松些的那头联接器将出现冒气现象, 并发出冒气声, 立即停止冲气, 当即拧紧松一些的那一头联接器, 说明系统已完成排空气手续。
2)正式运转, 合上电源, 合上带锁按钮, 机组开始运行, 逐一打开高低温库的手阀。
3)此时, 高压压力表的读数开始上升, 低压压力表的读数同时下降, 说明系统工作正常。
4)调整高低温库数显温控仪, 根据需要任意可以调节, 一般产品出厂前已调整好了, 客户不必随意调节。
5)当高温库或低温库达到预定值时, 压缩机停止, 系统处于待命状态。
6)操作面板印有控制回路, 并且安置了检测点, 利于检测之用, 通过对检测点的运用, 可以全面了解一机二库的运行状态正常与否, 造成故障的所在何处,4.制冷系统过热设置及运行效果热力膨胀阀的过热调节, 旋下密封螺帽, 顺时钟旋转调节杆, 可增加静止过热度, 逆时针旋转为减小热度。
制冷循环与热泵循环的演示实验报告
制冷循环与热泵循环的演示实验报告引言制冷循环和热泵循环都是常见的热力学循环。
制冷循环是一种将热量从低温区域转移到高温区域的过程,热泵循环则是将低温媒质的热量通过额外的能量输入输出到高温区域的过程。
这两种循环在现代工业和家庭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它们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是每一个物理学和机械工程学学生都需要掌握的知识。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们对于制冷循环和热泵循环的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这两种循环的实际应用。
实验主要包括制冷循环和热泵循环的演示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和总结。
实验原理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是一种将热量从低温区域转移到高温区域的过程。
一般来说,制冷循环包括四个基本部分: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
步骤1:在压缩机中对制冷剂进行压缩。
这个过程会使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同时上升。
步骤2: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传递到冷凝器中。
在冷凝器中,制冷剂会通过放热的过程,将热量传递到外界。
步骤4: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再次传输到压缩机中,从而开始新的一个循环。
热泵循环步骤1:在蒸发器中对低温媒质进行加热。
这个过程会吸收热量,因此需要通过外界提供额外的能量来进行。
步骤4:将冷凝后的媒质传输到节流阀中,使其压力降低到低温低压状态。
这个过程会降低媒质的温度,使其可以再次进入蒸发器中,从而完成新的一个循环。
实验设计制冷循环演示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简单的制冷循环实验装置来进行演示。
实验装置主要包括一个手摇压缩机,一个冷凝器,一个节流阀,一个蒸发器和一个制冷剂罐。
在实验中,我们将制冷剂加入到制冷剂罐中,然后通过手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并将其传输到冷凝器中。
在冷凝器中,制冷剂通过放热的过程,将热量传递到外界,从而冷却下来。
然后,我们将冷凝后的制冷剂通过节流阀放到蒸发器中。
在蒸发器中,制冷剂会因为压力降低而变成低温低压状态,这个过程会吸收热量。
我们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再次传输到压缩机中,从而开始新的一个循环。
实验结果热泵循环实验中,我们通过电热器对媒质进行加热。
实验指导书 空调制冷换热实验
空调制冷换热实验一、实验装置简介1、实验装置如图一、图二所示:图一实验装置简图开关关开外氟换热器四通阀压缩机钛包储液罐氟换热器膨胀阀干燥过滤器手动调节膨胀阀关将感应包拉直包在压缩机吸气管上制冷安装图阀开关表示钛包制冷开手动调节膨胀阀干燥过滤器膨胀阀氟换热器储液罐钛包压缩机四通阀外氟换热器开关关关将感应包拉直包在压缩机吸气管上制冷安装图阀开关表示风道内氟换热器制冷关开关关开外氟换热器四通阀压缩机钛包储液罐氟换热器膨胀阀干燥过滤器手动调节膨胀阀将感应包拉直包在压缩机吸气管上制冷安装图阀开关表示风道外氟换热器制冷(1)由电加热水箱、电加湿器、风道内水换热器组成的空气加热、加湿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对风道内空气进行加热处理或加湿处理。
(2)由制冷压缩机、风洞内通氟里昂的冷凝器(或蒸发器)、风洞外通氟里昂的蒸发器(或冷凝器)、或由水做载冷剂的钛包换热器构成的蒸发器组成的循环制冷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对风洞内空气进行降温或加热(热泵)处理。
(3)可进行直流式空调过程演示实验和热平衡计算,制冷压缩机性能实验和换热器(表冷器)的阻力等性能实验。
2、实验方法及测量仪表:1)、测量空气流量:毕托管配差压传感器及毕托管差压表测量。
2)、换热器空气阻力用测静压咀配U 型压差计测量。
3)、水流量用浮子流量计测量。
4)、水通过换热器阻力用U 型压差计测量。
5)、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用铂电阻PT100,1℃配16路巡检仪测量。
6)、压缩机功率、加热功率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
二、用水做载冷剂对空气进行调节的方法:了解在空气调节过程中对空气加热、加湿的一种方法;首先在膨胀水箱处加水到膨胀水箱三份之二处,在湿球温度加水处加满水;然后开启风机,调节风门开启度,开启水泵,调节流量,流量看玻璃转子流量计。
开启加热开关给水箱加热,调节加热功率(看加热电压表和加热电流表)从最小到最大分几个工矿;风流量看毕托管配U型压差计从最小到最大分几个工矿;水流量看玻璃转子流量计从最小到最大分几个工矿;如需加湿可开启加湿器开关。
实验2-1 吸收式制冷原理演示装置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吸收式制冷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掌握环境温度、热源温度、冷凝温度(压力)、蒸发温度(压力)对吸收制冷过程的影响。
二、实验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 装置组成本实验装置由真空泵、电加热炉、热水浴、吸收/发生器(内装溴化锂水溶液)、冷凝器、蒸发/储液器、冷却水泵及测试仪表等组成,如图l所示。
发生/图1 吸收制冷系统原理图2. 工作原理与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一样,吸收式制冷循环也是利用相变过程伴随的吸、放热特性来获取低温的。
然而,不同的是它有不同的补偿过程。
前者以消耗机械功为代价,后者则以热能为动力。
吸收式制冷是利用水蒸气、热水或油、天然气燃烧等作为热源,在发生器中加热具有一定浓度的制冷溶液,使其中作为制冷剂的低沸点组份部分被蒸发出来,并在冷凝器内冷凝成为液体,进入储液器/蒸发器;制冷浓溶液在发生器中完成发生过程后变为稀溶液,进入第二阶段,即吸收-蒸发阶段:因发生器中的稀溶液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气,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中蒸发制冷。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首先检查制冷系统的气密性,充入系统3~5kgf/cm2的氮气,用肥皂泡查验系统是否有泄漏处。
如系统完好,接下来对系统进行抽真空,当接系统内部的压力表读数恒定不变时,停止抽真空。
然后,给系统充注工质溶液(溴化锂水溶液)。
上述步骤完成之后,便可进行制冷系统的演示实验。
加热烧杯中的水,形成一定温度的热水浴。
用热水作为制冷系统的热源加热吸收/发生器。
同时,启动冷却水泵,将冷却水通入冷凝器,蛇形管内被冷却后凝结的液态水,流入蒸发/储液器。
第二阶段吸收-制冷过程,采用喷淋水方式冷却吸收/发生器,这时,蒸发/储液器内的液态水不断蒸发,产生的制冷剂蒸汽不断被吸收/发生器的溴化锂浓溶液吸收,与此同时蒸发/储液器中的制冷剂水不断被蒸发吸收热量而冷却下来。
整个实验过程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可通过透明玻璃容器观察到。
如果改变热水浴的温度(也即改变热源温度),或改变冷却水的温度(也即改变冷凝温度),等等,重复上述步骤,可进行热源温度、冷凝温度(压力)等对吸收制冷过程影响的对比。
实验指导书-循环式空调过程实验
2、合上电源总开关,接通开关。设置并调整仪表参数,启动风机,改变风机调速旋钮,调节适当风量。
3、按所模拟的工况,有选择地启用制冷压缩机及冷却水泵。调节风量蝶阀及水流量调节流阀(需要时),调节所选择工况中对应的电加热器和电加湿器,待系统达到要求条件并稳定后进行实验测定。
学生在实验时,可以对空气调节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观测和实验研究。
实验装置的特点是其冷却为表面冷式和淋水式可互换使用,即可用表冷式也可用淋水式对空气进行冷却和去湿。
一、实验装置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实验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1、鈦包式蒸发器2、风机3、风管4、E区干球温度及湿度传感器测点5、倾斜式微压计(或压差传感器)6、排风孔板流量计7、新风、回风混合混合调节阀8、倾斜式微压计(或压差传感器)9、新风孔板流量计10、A区干球温度及湿度传感器测点11、整流孔板12、B区干球温度及湿度传感器测点13、控制面板14、电加热器15、蒸气加湿器16、C区干球温度及湿度传感器测点17、表冷式冷却器18、高低压表及高低压保护继电器19、水蒸气发生器20、风冷冷凝器21、制冷压缩机22、冷冻水流量计23、冷冻水泵24、膨胀阀25、挡水板26、D区干球温度及湿度传感器测点27、淋水式冷却器28、新风调节阀29、排风调节阀
6、使用电源
工作电压:380V(50HZ)压缩机电压:220V(50HZ)
三、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1、实验操作之前:
1)测温热电阻的冷端为室温,显示仪表已由Cu50补偿;
2)调整微压计为水平状态,微压计内的溶液是加了指示剂的煤油,当零点不能够调整时,应加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实验2012制冷(热泵)循环装置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演示制冷(热泵)循环系统工作原理,观察制冷工质的蒸发、冷凝过程和现象。
2、熟悉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操作、调节方法。
3、进行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粗略的热力计算。
二、实验装置演示装置由全封闭压缩机、换热器1、换热器2、浮子节流阀、四通换向阀及管路等组成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由转子流量计及换热器内盘管等组成水系统;还设有温度、压力、电流、电压等测量仪表。
制冷工质采用低压工质R。
11装置原理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当系统作制冷(热泵)循环时,换热器1为蒸发器(冷凝器),换热器2为冷凝器(蒸发器)。
图1 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原理图三、操作步骤1、制冷循环演示1)将四通换向阀调至“制冷”位置。
2)打开连接演示装置的供水阀门,利用转子流量计阀门适当调节蒸发器、冷凝器水流量。
图2 制冷剂流向改变流程图3)开启压缩机,观察工质的冷凝、蒸发过程及其现象。
4)待系统运行稳定后,即可记录压缩机输入电流、电压;冷凝压力、蒸发压力;冷凝器和蒸发器的进、出口温度及水流量等参数。
2、热泵循环演示1)将四通换向阀调至“热泵”位置2)类似上述2)、3)、4)步骤进行操作和记录。
注:实验结束后,首先关闭压缩机,过一分钟后再关闭供水阀门。
四、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热力计算1、当系统作制冷运行时 换热器1的制冷量为:12111)(q t t C G Q p +-= [KW] 换热器2的制冷量为:24322)(q t t C G Q p +-= [KW] 热平衡误差为: 100)(1211⨯--=∆Q N Q Q %制冷系数为: NQ 11=ε 2、当系统作热泵运行时 换热器1的换热量为:'112'1'1)(q t t C G Q p +-= [KW]换热器2的换热量为:'234'2'2)(q t t C G Q p +-= [KW] 热平衡误差为:100)('1'2'12⨯--=∆Q N Q Q % 制冷系数为:NQ '11=ε以上各式中:'11,G G 和'22,G G --换热器1和换热器2的水流量[kg/s]21,t t 和34,t t --换热器1和换热器2水的进、出口温度[℃]p C --水的定压比热,p C =4.868KJ/kg [℃] 其中:3110)(-⨯-=e a t t a q [KW]3'110)(-⨯-=c a t t a q [KW]3210)(-⨯-=c a t t b q [KW]3'210)(-⨯-=e a t t b q [KW]式中:a t --环境温度 [℃]e t ,c t --工质在蒸发压力,冷凝压力下所对应的饱和温度 [℃] a ,b —换热器1和换热器2的热损失系数(实验标定) [w/℃] N —压缩机轴功率 [KW] 1000VAN η= [KW] 式中:η--电机效率(由指导教师给出) V —电压 [V] A —电流 [A]五、分析讨论1、分析实验结果,指出影响参数测定精度的因素2、指出本系统运行参数的调节手段是什么六、注意事项为确保安全,切忌冷凝器不通水或无人照管情况下长时间运行。
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热力计算1、当系统作制冷运行时 换热器1的换热量为:12111)(q t t C G Q p +-= [KW] 换热器2的换热量为:24322)(q t t C G Q p +-= [KW] 热平衡误差为: 100)(1211⨯--=∆Q N Q Q %制冷系数为: NQ 11=ε 2、当系统作热泵运行时 换热器1的换热量为:'112'1'1)(q t t C G Q p +-= [KW]换热器2的换热量为:'234'2'2)(q t t C G Q p +-= [KW] 制热系数为:'1Q Nε=以上各式中:'11,G G 和'22,G G --换热器1和换热器2的水流量[kg/s]21,t t 和34,t t --换热器1和换热器2水的进、出口温度[℃]p C --水的定压比热,p C =4.868KJ/kg [℃] 其中:3110)(-⨯-=e a t t a q [KW]3'110)(-⨯-=c a t t a q [KW]3210)(-⨯-=c a t t b q [KW]3'210)(-⨯-=e a t t b q [KW]式中:a t --环境温度 [℃]e t ,c t --工质在蒸发压力,冷凝压力下所对应的饱和温度 [℃] a ,b —换热器1和换热器2的热损失系数 [w/℃]a=4.8;b=4.8N —压缩机轴功率 [KW] 1000VAN η= [KW] 式中:η--电机效率,一般为0.96 V —电压 [V] A —电流 [A]教学实验2012 可视性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实验使用说明书及实验指导书可视性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实验仪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加深对饱和状态的理解,从而树立液体温度达到对应于液面压力的饱和温度时,沸腾便会发生的基本概念。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掌握饱和蒸汽P—T关系图表的编制方法。
3、学会温度计、压力表、调压器和大气压力计等仪表的使用方法。
4、能观察到小容积和金属表面很光滑(汽化核心很小)的饱态沸腾现象。
二、实验设备见图1图1实验设备简图1、排气阀2、可视玻璃及蒸汽发生器三、使用方法与步骤1、熟悉实验装置及使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2、将电功率调节器调节至电流表零位,然后接通电源。
3、调节电功率调节器,并缓慢逐渐加大电流至1A左右,待蒸汽压力升至一定值时迅速记录下水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温度和压力逐渐增加,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在0~1.0Ma(表压)范围内实验不少于5次,且实验点应尽量分布均匀。
4实验完毕后,将调压指针旋回零位,并断开电源。
5、记录室温和大气压力(温度计和大气压力表自备)。
四、数据记录和整理 1、记录和计算:2、绘制P —t 关系曲线:将实验结果点在坐标上,清除偏离点,绘制曲线。
a]图2 饱和水蒸气压力和温度的关系曲线图3饱和水蒸气压力和温度的关系对数坐标曲线3、总结经验公式:将实验曲线绘制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则基本呈一直线,故饱和水蒸气压力和温度的关系可近似整理成下列经验公式:4t100P4、误差分析:通过比较发现测量比标准值低1%左右,引起误差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读数误差。
(2)测量仪表精度引起的误差。
(3)利用测量管测温所引起的误差。
五、注意事项1、实验装置通电后必须有专人看管。
2、实验装置使用压力为1.0Ma(表压),切不可超压操作。
饱和水蒸气热力性质表(按温度排列)教学实验2012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定实验指导书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定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增加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掌握CO2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测定CO2的p-v-t关系。
在p-v坐标系中绘出低于临界温度(t=20℃)、临界温度(t=31.1℃)和高于临界温度(t=50℃)的三条等温曲线,并与标准实验曲线及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并分析其差异原因。
2、测定CO2在低于临界温度(t=20℃、27℃)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与图四中的t s-p s曲线比较。
3、观测临界状态(1)临界状态附近气液两相模糊的现象。
(2)气液整体相变现象。
(3)测定CO2的p c、v c、t c等临界参数,并将实验所得的v c值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瓦尔方程的理论值相比教,简述其差异原因。
三、实验设备及原理实验装置由压力计、恒温水浴和实验台本体及其防护罩等三大部分组成(如图一所示)。
图一试验台系统原理图图二试验台本体结构简图试验台本体如图二所示。
其中:高压主容器管内充CO2;玻璃杯盛满水银;压力油用来传递由压力机施加的压力;水银是用来把压力施加给主容器管内CO2,并起到封闭CO2不外泄的作用;密封填料起到组合件之间压力封闭作用;填料压盖其密封紧固作用;恒温水套用来给CO2恒温;温度计用来控制恒温水套中的水温。
对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统,当工质处于平衡状态时,其状态参数p、v、t之间有:F(p,v,t)=0或t=f(p,v) (1)本实验就是根据式(1),采用定温方法来测定CO2的p-v-t,从而找出CO2的p-v-t 关系。
实验中,压力计油缸送来的压力由压力油传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了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容器,CO2被压缩,其压力大小通过压力计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
温度由恒温水浴供给的水套内的水温来调节。
实验工质二氧化碳的压力值,由装在压力计上的压力表读出。
温度由插在恒温水套中的温度传感器及数显温度表读出。
比容首先由承压玻璃管内二氧化碳柱的高度来测量,而后再根据承压玻璃管内径截面不变等条件来换算得出。
四、实验步骤1、按图一装好实验设备,并开启实验本体上的日光灯(目的是易于观察)。
2、恒温水浴准备及温度调节:(1)、把水注入恒温器内,至离盖30~50mm。
检查并接通电路,启动水泵,使水循环对流。
(2)、设置数字调节器,把温度调节仪调节至所需温度。
(3)、视水温、环境情况,调节设定温度。
(4)、观察温度,其读数的温度点温度设定的温度一致时(或基本一致),则可(近似)认为承压玻璃管内的CO2的温度处于设定的温度。
(5)、当所需要改变实验温度时,重复(2)~(4)即可。
注:当初使水温高于实验设定温度时,应加冰块进行调节。
3、加压前的准备:因为压力计的油缸容量比容器容量小,需要多次从油杯里抽油,再向主容器管充油,才能在压力表显示压力读数。
压力计抽油、充油的操作过程非常重要,若操作失误,不但加不上压力,还会损坏试验设备。
所以,务必认真掌握,其步骤如下:(1)关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两个阀门,开启压力计油杯上的进油阀。
(2)摇退压力台上的活塞螺杆,直至螺杆全部退出。
这时,压力计油缸中抽满了油。
(3)先关闭油杯阀门,然后开启压力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两个阀门。
(4)摇进活塞螺杆,使本体充油。
如此交替重复,直至压力表上有压力读数为止。
(5)再次检查油杯阀门是否关好,压力表及本体油路阀门是否开启。
若均已调定后,即可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