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背要点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背要点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背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64a81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3.png)
《生活与哲学》重点哲理(必背)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把握、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精神,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4)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过程原理及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将认识向前推移。
(6)真理原理及方法论: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
( 7)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2、思想方法与新意——唯物法:① 特征——系、展② 与核心——矛盾( 1)系原理及方法:① 系具有普遍性(3 句 )、客性 (2 句 )、多性,要求我用系点看;根据事物固有系,主能性,建立新的具体系;必分析和把握各种条件,一切以、地点、条件移。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bd16ac352d380eb63946d89.png)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⑴起源: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⑵作用: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⑴从本义上:爱智慧、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⑵与世界观的关系上: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⑶与方法论的关系上: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⑷与具体知识的关系上: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⑴思维与存在何为本源的问题。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⑵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可以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一览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
政治必修四大题必背知识点
![政治必修四大题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dee99e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0.png)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大题必背知识点一、辩证唯物论1.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同时,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 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打印版)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99ae04192e45361066f5e0.png)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必背内容(精简版)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运动、规律)一、规律★★★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3、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注意:规律不可改造、消灭、改变)4、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书本P41)★★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五、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记必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记必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3eed9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8.png)
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记必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必修Ⅳ《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应知应会、必记必背)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背诵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背诵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d7e820d524de518974b7d91.png)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背诵点整理1.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1〔2〕联络:2. 哲学的根本问题----3.哲学的两大派别或两大阵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一对。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根底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理论根底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5.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就在于它正确反映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理论,又经过理论的反复检验。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源自于它的理论性。
理论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根本观点6.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7.运动是无条件的、永久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9.意识的含义:〔1〔2〔3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客观的,形式主观的〕〔4〕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10.11.〔1〔2〕真理与认识或意识的区别:✍〔3〕理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理论是唯一满足将主观与客观相联络的桥梁的这一条件。
〔1〕矛盾---是联络的根本内容,矛盾----也是开展的根本动力〔2〕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也是本质与核心。
〔3〕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是否成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观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所在。
〔5〕辩证法的前提----坚持矛盾的普遍性〔6〕矛盾问题的精华---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普遍性〔共性〕寓于特殊性〔个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例如:水果通过苹果、香蕉、梨、桔子等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7〕矛盾的根本属性是: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打印版)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74acf6e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1.png)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打印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必背内容(精简版)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运动、规律)一、规律★★★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3、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注意:规律不可改造、消灭、改变)4、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书本P41)★★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五、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记背大全
![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记背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79334523c1ec5da50e27098.png)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记背知识大全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考试必背知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考试必背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35d18c108a1284ac8504394.png)
四、创新的原因(哲学依据和社会意义)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 旧事物的灭亡,要发展就要创新。 2、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和 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要求树立创新意 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3、辨证法的实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辨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做到破旧立新。 4、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 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 化的发展。
三、矛盾观(矛盾分析法) 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是普遍的,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主次矛盾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要求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要统筹兼顾。 (2)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的统一。矛盾的主要方面主导着矛盾,要抓主流,抓住主要方面。 同时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 (1)两者关系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 离不开普遍性。 (2)要求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在特殊性中形成普 遍性,用普遍性指导特殊性。
二、人生价值观 1、人的价值 (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即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自我价值,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2、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是实现人生价值必由之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 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奉献社会 中实现。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 能动性,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要发展自己的才能, 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坚定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 引。
必修4 《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
![必修4 《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3125f8da38376baf1fae83.png)
【唯物论+认识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这要求:①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歌名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PS:(备用观点)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表现为: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
②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PS:(备用观点)实践的特征: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包括四个观: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
2023年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2023年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8c15c9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c.png)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世界观和措施论(1)哲学与生活1)、哲学旳智慧产生于人类旳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旳追问和思索。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旳艺术。
Ⅰ、作用: 使人聪颖, 给人智慧。
Ⅱ、意义: a、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旳指导。
b、指导人们对旳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Ⅲ、任务: 寻找光明, 在人类生活旳路途上点起前行旳明灯, 指导人们对旳地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Ⅳ、哲学就是智慧之学, 或追求智慧之学, 即爱智之学。
是现世旳智慧, 是文化活旳灵魂。
(2)世界观与措施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旳总旳见解和主线观点。
哲学是有关世界观旳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旳世界观。
(3)世界观与措施论旳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措施论旳统一。
①、世界观决定措施论, 措施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旳世界观就有什么样旳措施论。
②、不存在脱离世界观旳措施论, 也不存在脱离措施论旳世界观2.哲学与其他科学旳关系(1)其他科学:①、内容: a、自然科学知识b、社会科学知识c、思维科学知识②、特点:哲学对某一详细领域旳概括和升华, 从中抽象出最一般旳本质与最普遍旳规律。
(2)详细科学与哲学旳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旳关系)1).详细科学是哲学旳基础, 详细科学旳进步推进哲学旳发展。
2).哲学为详细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措施论旳指导。
3.时代与哲学旳关系: 时代决定哲学, 哲学反作用于时代。
1)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旳精神生活旳构成部分,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旳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旳反应。
②真正旳哲学之因此是时代旳精髓, 是由于它们在不一样程度上反应了时代旳任务和规定, 把握了时代旳脉搏, 总结概括了时代旳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批判功能:①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旳批判, 更新人旳观念, 解放人旳思想。
②塑造引导: 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旳前进方向, 提出社会发展旳理想目旳, 指导人们追求美好旳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 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旳巨大旳物质力量。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要点概括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要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e59829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8.png)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要点概括第一单元生活与哲学1.1 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哲学的功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 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2 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1.3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单元科学思维2.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科学思维是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
- 科学思维的特点: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精确性、可检验性、预见性和普适性。
2.2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主要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基本内容。
- 形式逻辑要求我们正确运用概念,合乎逻辑地进行判断和推理。
2.3 辩证法- 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
-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世界。
第三单元政治生活3.1 公民的政治生活-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 公民应遵循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参与政治生活。
3.2 我国政府的作用与宗旨- 我国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和国家的行政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3.3 我国政府的职能- 我国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第四单元文化生活4.1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文化的特点: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9b801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c.png)
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核心提示:哲学的产生哲学的起源哲学的作用哲学的本义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两个对子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课美妙的生活导向1课1框生活到处有哲学P41.哲学的产生:P4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的起源:P5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3.哲学的作用:P5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哲学的本义:P6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5.哲学的任务:P6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课2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73.详细科学与哲学:P8①从本质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详细学问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才智或追求才智。
其次课百舸争流的思想2 课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哲学的基本问题:P10-2课2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121.哲学的基本派别:P123课1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63课2框哲学史上的宏大变革P18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P18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18其次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核心提示: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相识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4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P281.自然界的物质性:P282.物质:P294课2框相识运动把握规律 P31一.运动:1.运动的含义:P3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更和过程。
3.运动的特点:P3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确定的。
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短暂的和相对的二.规律:1.规律的含义:P332.规律的特点:P33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5课1框意识的本质P352.物质确定意识:P37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确定意识。
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背
![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cfb26c8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f.png)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必背一、从宏观层面上必须两论七观:1.唯物论(或辩证唯物论)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重视精神的力量。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 不能违背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⑤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要求我们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⑥自然界是客观的, 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要求我们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要求我们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重视实践, 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要求我们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⑤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3.联系观①联系是普遍的, 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是客观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立足于整体, 统筹全局, 选择最佳方案。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搞好局部。
⑤整体处于主导地位, 统率部分, 因此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 立足整体, 统筹全局,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⑥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 搞好局部, 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⑦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统筹考虑, 优化组合。
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背
![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14535f83be1e650e53ea9911.png)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必背一、从宏观层面上必须两论七观:1、唯物论(或辩证唯物论)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得意识,重视精神得力量。
③规律得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得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⑤任何事物都就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得统一,要求我们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⑥自然界就是客观得,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得与谐相处。
2、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①实践就是认识得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要求我们要树立实践第一得观点。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③实践与认识得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重视实践,又要重视科学理论得指导作用。
④真理就是客观得、具体得、有条件得,要求我们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得历史得统一。
⑤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检验与发展真理3、联系观①联系就是普遍得,要求我们要用联系得观点瞧问题。
②联系就是客观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得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固有得联系,建立新得联系。
③联系得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与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得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得作用,搞好局部。
⑤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因此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得最优目标⑥关键部分得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起到决定性得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得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得发展推动整体得发展。
⑦系统优化得方法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得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得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得优化趋向;用综合得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4、发展观①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就是变化发展得),要求我们用发展观点瞧问题。
高中政 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 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bab388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5.png)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它引导我们思考世界的本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哲学知识,下面就为大家进行总结。
一、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零散的,而哲学则是将这些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
哲学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的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重点哲理(必背)
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把握、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精神,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4)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过程原理及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将认识向前推移。
(6)真理原理及方法论: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
(7)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2、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①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②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1)联系观原理及方法论:①联系具有普遍性(3句)、客观性(2句)、多样性,要求我们用联系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分析和把握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整体也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既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寻求最优目标,又要重视部分,搞好局部,掌握系统优化法,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推动整体发展。
③系统优化法: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法,坚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原则,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2)发展观原理及方法论:①发展具有普遍性,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及方法论: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准备,克服困难,接受考验。
③发展的量变与质变原理及方法论: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要求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性质才能发展时,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和发展;若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④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要求我们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
(3)矛盾观原理及方法论:①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
②矛盾同一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又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与……协调发展(实现……向……转化)。
③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
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⑤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原理及方法论: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⑥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占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事物发展,二者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还要统筹兼顾,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⑦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起主导作用,矛盾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性质,二者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与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5)辩证否定观:①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②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既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③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注意“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3、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从社会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正确社会意识指导实践,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结合起来,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要求我们要深化改革,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
(注意: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及方法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信服责学、为依来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4)价值观原理及方法论: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价值观,进行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5)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①客观依据: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具有阶级性,不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评价也不同,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6)价值的创造与实现: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关系: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并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即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而社会必须尽可能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各种条件。
②价值的实现方式:A、根本途径——立足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B、重视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C、积极创造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才能,全面提高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