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c8107f2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3.png)
03
通过辅助检查,如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排除其他可能的
感染源。
治疗方案选择
1 2
根据病原体种类选择治疗方案
根据病原体种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 抗生素进行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情况,选择 适合的治疗方案。
3
根据医院条件选择治疗方案
根据医院的药物库存、设备条件等实际情况,选 择可行的治疗方案。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 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 专家共识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19
目 录
• 引言 • 血液培养技术概述 • 血流感染诊断流程 • 血液培养技术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的临床效果评
估
目 录
•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的局限性及改 进措施
• 结论与展望
临床有效率
总结词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的临床有效率较高。
详细描述
血液培养技术能够准确地检测血流感染,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漏 诊和误诊的情况。在临床实践中,血液培养技术的有效率可达90%以上,为医 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并发症发生率
总结词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培养时间
血液培养一般需要2-7天的时间,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式有 所差异。
阳性结果判断
在培养过程中,如果发现培养瓶中的细菌数量增加,或者 通过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检测到病原菌的存在,即可判断为 阳性结果。
阴性结果判断
如果在培养过程中未发现病原菌的存在,则可判断为阴性 结果。
CHAPTER 05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 诊断的临床效果评估
血培养的概念
![血培养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1ee975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4.png)
血培养的概念
血培养(Blood Culture)是一种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检测方法,用于从患者体内采集血液样本,并将其接种到含有营养培养基的培养瓶或培养管中,以培养和鉴定可能存在于患者血液中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
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菌血症(Bacteremia)或真菌菌血症(Fungemia)的金标准,即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血培养的主要目的包括:
1. 证实感染性病原体的存在。
2. 鉴定病原体的种类,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3. 提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血培养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采集血液样本:通常从患者的静脉抽取血液,采集时需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
- 接种培养:将采集的血液分别注入到需氧瓶和厌氧瓶中,因为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的氧气环境下生长。
- 培养和监测:将血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定期监测培养瓶中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 结果分析:如果培养出微生物,需要进一步鉴定其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最有效的抗生素。
血培养对于诊断和治疗严重感染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
正确执行血培养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023版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版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67276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d6.png)
汇报人:xxx 2023-1-03
目 录
• 共识背景与目的 • 共识内容概述 • 共识详细解读 • 共识实施建议与挑战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共识背景与目的
血流感染现状及挑战
血流感染发病率
血流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感染类型 ,发病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
提高患者及家属认知度与配合度
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 普及血流感染相关知识,提高认知度。
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提高 治疗依从性。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护理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生 活照顾,减轻患者负担。
优化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政策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根据共识和指南,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 、剂量和疗程,降低耐药风险。
加强抗菌药物监管
定期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 估,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完善抗菌药物管理政策
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处方审核 和点评,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05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新型血液培养技术应用前景
病原体多样性
导致血流感染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包 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给诊断和治 疗带来挑战。
耐药性问题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 不断增多,给血流感染的治疗带来困 难。
临床诊断需求
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病原体鉴定对 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 意义。
血液培养技术应用与发展
血液培养技术原理
通过制定共识,规范血液培养技术的临床应用,提高血流感染的诊 断准确性和及时性。
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意义-257-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意义-257-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9ad6be240c844768eaee68.png)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57-感染性疾病的实验
室诊断及临床意义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
1、患者HBsAg(+)、HBeAg(+)、抗-HBe(-)、抗-HBcIgM(+)、抗-HBs(-),正确的判断是()
A、患慢性乙型肝炎
B、患急性乙型肝炎[正确答案]
C、患慢性迁延性肝炎
D、乙肝恢复期
E、患慢性活动性肝炎
2、常用于乙肝治疗过程中疗效监测的是()
A、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
B、乙肝病毒耐药检测
C、乙肝病毒培养
D、乙肝核酸定量检测[正确答案]
E、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检测
3、临床上用于诊断肝脏疾病的酶,下列那组检测最恰当()
A、CKGGTALPAMS
B、ASTALTALPGGT[正确答案]
C、AMYLDHGGTα-HBD
D、ACPASTLDHCK
E、TnIASTACPALP
4、可引起碱性磷酸酶升高的疾病不包括()
A、骨肿瘤
B、肝实质疾病
C、肝癌
D、恶性贫血[正确答案]。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41b0299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7.png)
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 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血液培养技术是诊断血流感 染的金标准,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
临床实践中的挑战
挑战一
血液培养技术的阳性率 不高,有时难以确诊。
挑战二
血液培养技术的操作繁 琐,且需要专业技术人
员。
挑战三
血液培养技术的培养时 间较长,影响患者的及
断;手工血培养系统则适用于特殊病原体或需要个性化处理的情况。
血液培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采集血液培养标本,及时送检,避免污 染。
在采集血液培养标本前,应先评估患者的病情、免疫力状 况以及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等。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 作技术,先消毒皮肤,再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适量静脉血 。采集后,应立即送检,避免在室温下长时间放置,以免 引起细菌繁殖和污染。同时,应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使用抗 菌药物,以降低血液中的细菌浓度。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 异性抗体进行诊断,适用 于某些病毒、支原体等感 染。
03
血液培养用于血流感染诊断的 临床实践
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
发热
体温>38℃或<36℃;
存在感染征象
如白细胞增多、核左移;
存在血流感染的病因
如导管相关性感染、脏器感染 等;
细菌培养阳性
血培养分离出细菌。
血液培养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血液培养 技术将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检 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缩短检测时
间,降低检测成本。
智能化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 发展,血液培养技术将逐步实现 智能化、自动化分析,提高诊断
24 年检验师考试真题
![24 年检验师考试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f50f06b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e.png)
选择题关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 血清总蛋白测定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B. 血糖测定只能反映瞬时血糖水平,不能用于糖尿病诊断C.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正确答案)D. 血尿素氮升高一定是肾功能受损的表现在免疫学检验中,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免疫功能检测?A. T细胞亚群测定B.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C. NK细胞活性测定D. 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正确答案)关于微生物学检验,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 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B. 尿培养可用于诊断尿路感染C. 粪便培养可检出所有肠道致病菌(正确答案)D. 呼吸道标本培养可用于诊断呼吸道感染在血液学检验中,下列哪项指标可用于判断贫血的类型?A. 血小板计数B. 白细胞分类计数C.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确答案)D. 网织红细胞计数关于尿液分析,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 尿糖阳性一定是糖尿病B. 尿蛋白阳性一定是肾脏疾病C. 尿比重测定可用于判断肾浓缩功能(正确答案)D. 尿潜血阳性一定是血尿在临床化学检验中,下列哪项指标可用于评估肝功能?A. 血清肌酐测定B. 血清尿酸测定C.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正确答案)D.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关于免疫学检验中的抗原抗体反应,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 抗原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B. 抗原抗体结合是可逆的C. 抗原抗体结合后,抗原的免疫原性消失(正确答案)D. 抗原抗体结合后,可形成可见的沉淀物或细胞集团在微生物学检验中,下列哪项方法可用于细菌鉴定?A. 细菌培养B. 细菌染色C. 细菌生化试验(正确答案)D. 细菌形态观察关于血液学检验中的凝血功能检测,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一定是肝脏疾病B.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一定是血友病C. 纤维蛋白原(Fib)降低可见于DIC(正确答案)D. 凝血酶时间(TT)延长一定是纤溶亢进。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
![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正确的血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9efc167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01.png)
鲍曼不动杆菌 39%
N=51例
70%的患者在入住ICU时已入院≥48h 患者在入住ICU时取鼻腔、口腔、直肠拭子培养,≥1个部位细菌培养阳性为定植
痰培养出的不动杆菌可能为定植菌
*
1.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9.陈丽丹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 ; 20 (8 ):1091-1093
存在中心静脉插管(CVC):中心静脉及外周血管同时取血
无CVC:2个不同部位取血 若患者体重<40kg,采血体积应<总血容量的1%(一般人体血容量为70ml/kg)
CLSI指南对血培养次数及采血体积的推荐 CLSI指南推荐: 菌血症的患者行4次血培养,且每次采血量为10ml,可获得90-95%的阳性检出率 当血培养次数增加到6次时,阳性率可增加至95-99%
采血量是影响灵敏度最关键因素
要采集多少血液?
采血量(ml)与检出率的关系
Overall/Mayo
培养皿孵化时间越长,血培养阳性率越高
5.F. R. Cockerill III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4; 38:1724–30
研究显示,血培养时培养皿的孵化时间为72h时,可获得96%的阳性率;当孵化时间延长至5-6天时,可获得100%的阳性率
痰标本易受口咽部菌群的污染1
对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体表定植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中,73.7%痰培养结果显示为鲍曼不动杆菌阳性9 该研究认为同一患者在同一部位两次分离到同一细菌则为定植, 患者4 个体表部位(鼻前庭、额头、腋窝、腹股沟)任1 个有定植均认为有定植
01
02
判断不动杆菌定植抑或感染的思路
遏制细菌耐药提高规范送检培训考核试题
![遏制细菌耐药提高规范送检培训考核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392698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13.png)
遏制细菌耐药提高规范送检培训考核试题1.适合下呼吸道普通细菌培养的标本有哪些()A. 痰液(正确答案)B. BALF(正确答案)C. 保护性毛刷(正确答案)D. 口咽分泌物E.气管内抽吸物(正确答案)F. 唾液2.适合泌尿道普通细菌培养的标本有哪些()A. 中段尿液(正确答案)B. 直接导尿液(正确答案)C. 耻骨上膀胱穿刺尿液(正确答案)D. 导尿管收集袋中的尿液E. 导尿管尖端3.血培养适应症及采集套数描述正确的是()A.急性脓毒症,抗生素药物使用前,10min内从不同部位采集2~3套血培养(正确答案)B. 疑似菌血症,起始抗生素药物治疗前24小时内不同部位采集2~4套,间隔不小于3h(正确答案)C.不明原因发热,从不同部位采集2~4套血培养(正确答案)D.导管相关的血液感染,拔出导管的情况下,只需要剪下5cm导管尖端送检培养。
4.当感染出现以下任何一种可考虑采集血培养是()A.体温>38℃或<36℃,寒战(正确答案)B.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或核左移,减少(正确答案)C. 心率>90次每分钟(正确答案)D. 昏迷,多脏器功能障碍,血压降低,皮肤黏膜出血(正确答案)E. 炎症反应参数升高(CRP,PCT,G试验),呼吸频率>20次每分钟(正确答案)5. 尿液感染标本采集的指征有哪些?()A.有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正确答案)B.尿常规白细胞或者亚硝酸盐阳性(正确答案)C.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出现发热(正确答案)D.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前(正确答案)E.膀胱排空功能受损(正确答案)F. 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及尿常规提示泌尿系感染的(正确答案)6.浅表伤口的标本可以做厌氧菌培养()A.对B.错(正确答案)7.甲醛处理过的微生物不能做微生物培养()A.对(正确答案)B.错8.用于普通细菌培养的标本应尽快送到实验室,不宜超过2小时()A.对(正确答案)B.错9.导管管尖的尿液可以用于尿液细菌培养()A.对B.错(正确答案)10.血培养是国际上公认的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A.对(正确答案)B.错11. 呼吸系统感染应用()可能会发生跟腱炎或跟腱断裂的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
血流感染诊断标准
![血流感染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6d1279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a.png)
血流感染诊断标准血流感染是指细菌、真菌或病毒等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血流感染的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因为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科学的诊断标准对于提高血流感染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心率加快、低血压、全身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
在特定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局部感染症状,如皮肤红肿、脓肿等。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因此在诊断时需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培养。
血流感染的诊断金标准是通过血培养检测到病原微生物。
一般情况下,至少需要进行两次不同部位的血培养,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在进行血培养前,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细菌的外源性污染。
2. 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
CRP和白细胞计数是常规的炎症指标,对于判断炎症的程度和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项指标并不具有特异性,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作为血流感染的唯一诊断依据。
3. 心肌标志物。
在血流感染的患者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肌损伤,因此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对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具有一定的帮助。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灶、感染范围和并发症等具有一定的帮助。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胸片、CT、MRI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的常规检查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检查、尿常规等,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血流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不能依赖单一指标或检查。
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诊断方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文献速递】不依赖细菌培养的血流感染检测系统的综述
![【文献速递】不依赖细菌培养的血流感染检测系统的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6cbdc1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9.png)
【文献速递】不依赖细菌培养的血流感染检测系统的综述BRICS编译:金晔审核:陈云波背景及内容BRICS背景: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可以由细菌、真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引起,是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当BSI 发展为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损害时,可导致患者发生脓毒症(sepsis)。
脓毒症和血流感染与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相关,且早期有效的抗菌治疗已被证明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基于病原菌的体外血培养(blood culture,BC)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方法存在诊断时间长和敏感性不足等缺点,从而阻碍了血流感染的快速诊断。
近年来,血流感染检测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新技术可以直接从全血中直接鉴定病原体及其抗性标志物,因此在未来有希望替代那些基于培养的传统方法。
内容:本文对目前用于商业用途的血流感染检测方法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直接从全血进行的多重实时 PCR(Magicplex Sepsis Real-Time test, Seegene)、与T2 磁共振相结合的PCR (T2Candida T2Bacteria panel,T2Biosystem)和宏基因组学(包括SepsiTest、Molzym;iDTECT Dx Blood、PathoQuest;Karius NGS 血浆测试、Karius),并描述了每种方法的性能特征、优点和缺陷,以及这些方法对患者临床结果的相关影响。
基于核酸扩增的技术基于核酸扩增的技术为病原体鉴定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然而,它们的性能受样品中细菌载量和血液中存在PCR抑制剂的影响,因此它们通常与富集培养方法相结合。
MagicPlex™败血症实时测试(Seegene)基于实时PCR,可在3-6小时内直接从全血中检测到90多种微生物和3种耐药基因。
然而,尽管Magiplex和BC之间的结果总体上达成了较好的一致性并具有高特异性(95%),但其检测敏感性仍然很低(29%-47%)。
血流感染 诊断标准
![血流感染 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b559a5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5.png)
血流感染诊断标准血流感染诊断标准。
血流感染是指细菌、真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发全身性感染的疾病。
由于血流感染的症状多样化,诊断标准的制定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和诊断血流感染。
一、临床表现。
1.发热,持续性高热是血流感染的典型症状,临床医生应该重点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
2.寒战,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寒战,伴随着高热,这是血流感染的常见表现之一。
3.意识改变,血流感染可能导致患者意识模糊、精神状态改变,甚至昏迷。
4.低血压,血流感染患者常常出现低血压,需要及时监测血压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培养,对于疑似血流感染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血培养检查,以确定感染的致病微生物。
2.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炎症指标的异常变化也有助于血流感染的诊断。
3.凝血功能,血流感染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时间延长等。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帮助医生观察内脏器官的情况,发现可能存在的感染灶。
2.CT或MRI,对于疑似血流感染的患者,CT或MRI检查有助于发现感染灶、脓肿等病变。
四、其他辅助检查。
1.病史询问,患者的病史对于血流感染的诊断也非常重要,包括近期手术史、导管置入史、静脉药物滴注史等。
2.临床评分,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分,辅助诊断血流感染。
总结:血流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临床医生应当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在诊断血流感染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感染疾病,如肺炎、腹膜炎等。
及时准确地诊断血流感染,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希望本文所述的血流感染诊断标准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血流感染患者。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ppt课件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70f03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8.png)
性率。
推荐使用抗菌药物
03
• 在采血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提高培养的阳性率。
提高血液培养技术的特异性
推荐使用特异性更高的培养基
• 使用特异性更高的培养基可以减少培养的假阳性。
对可疑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
• 分子生物学鉴定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对培养阳性菌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监测复发
• 血液培养技术可监测血流感染的复发情况,及时发 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5
血液培养技术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 优化建议
提高血液培养技术的检测效率
推荐使用自动化血液培养系统
01
• 自动化血液培养系统可以提高培养效率,缩短培养时间
,减少误报和漏报。
常规采用需氧和厌氧两种培养方式
02
• 需氧和厌氧培养可以覆盖更多的病原体,提高培养的阳
• 血液培养是诊断BSI的常规方法,但存在检
2
测时间较长、费用较高等局限。
•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
3
不断发展,血液培养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 改进。
共识方法和范围
• 本共识采用基于文献的系统评价方法,对血液培养技术在BSI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评估和 分析。
• 本共识涵盖了不同类型血液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优缺点及发展方向等内容,旨在 为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BSI时提供参考和指导。
• 对于不同类型血流感染,需要研究更 加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以便更 早地确诊并指导治疗
• 血液培养技术的普及程度和可及性仍 需进一步改善,以便更多患者能够及时接 受诊断和治疗
• 需要加强血流感染防控意识,降低抗 生素耐药性的产生,提高血流感染整体诊 疗水平
血流感染与血培养
![血流感染与血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f938b215a32d7375a4178039.png)
%
Hale Waihona Puke 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
S,2010
近平滑念珠菌
S,2011
光滑念珠菌
我院血培养情况
我院血培养菌株
血培养存在的问题
细菌名称 正确 污染率 不确定 6.4 0.7 5.8
金葡
大肠埃希氏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87.2
99.3 12.4
6.4
0.0 81.9
肺克
肠球菌 绿脓 肺链
100.0
69.9 96.4 100.0 90.0 38.0 100.0
1. Reacher MH, et al. BMJ,2000, 320:213-216. 2. Edmond 3 MB,et al. Clin Infect Dis,1999,29:239-244. 3. Diekema DJ,et al. Int Marsilio MK,J Antimicrob Agents,2000,13:257-271.
2001年卫生部医院BSI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发热>38℃或低体温< 36℃,可 伴有寒战,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①有人侵 门户或迁徙病灶;②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 显感染灶;③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 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他 原因可解释;④收缩压低于12 kPa(90 mm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5.3 kPa(40 mmHg)。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 下述2条之一即可诊断。①血培养分离出病
0.0
16.1 1.8 0.0 0.0 49.3 0.0
0.0
14.0 1.8 0.0 10.0 12.7 0.0
白念
草绿链 阴沟
Naomi P. O’Grady et al. Crit Care Med 2008; 36:1330–1349
降钙素原与血培养在诊断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降钙素原与血培养在诊断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958d11784254b35effd3419.png)
降钙素原与血培养在诊断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比较血培养与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 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作用。
方法对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 月同时进行血培养与降钙素原检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疫荧光层析法进行定量降钙素原(PCT)检测。
结论采用血培养和PCT测量联合检测能够极大提高检测准确性,当PCT<0.5时,也能够快速排除血流感染。
在血流感染治疗过程中,观察血浆中PCT浓度的变化能更好地判断术后和疗效观察,并通过监测跟踪PCT的变化,来指导临床抗生素用药。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blood culture and serum Procalcitonin (PCT) in bloodstream infection. Methods the data of blood culture and calcitonin detection in our hospital in June 2016, -2017, December,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quantitative calcitonin (PCT) was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chromatography.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blood culture and PCT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etection. When PCT<0.5 is used,it can also quickly exclude bloodstream infect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blood flow infection, the observation of the changes of PCT concentration in plasma can better judge the postoperative and curative effect and monitor the changes of PCT to guidethe use of clinical antibiotics.【Key words】PCT; blood culture; sepsis[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003-021. 前言血流感染是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毒素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繁殖、释放毒素和代谢产物,引发全身感染、中毒和全身炎症反应,发病率和病死率高[1]。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PPT课件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27e96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3.png)
3
医院感染控制人员
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控制,需要关注血 流感染的发病情况、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等信息 ,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02 血流感染概述
定义与流行病学
定义
血流感染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通过血 液循环途径侵入人体,在血液中生长 、繁殖并释放毒素和代谢产物,从而 引起全身性感染的一种疾病。
原理介绍
血液培养技术定义
01
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样本,在体外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以检测
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检测
02
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和条件,分离和鉴定血液中的细菌、真菌等
病原微生物。
自动化血液培养系统
03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如荧光法、电阻法等,提高检测速度和准
确性。
操作流程
01
02
03
04
采集血液样本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血流感染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感 染部位相关的局部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 功能衰竭。
诊断依据
血流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血培养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血培养阳性是确 诊血流感染的重要依据。
03 血液培养技术原理及方法培养基选择
根据预计检测的病原微生物种 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接种与培养
将血液样本接种于培养基上, 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
观察与记录
定期观察培养结果,记录病原 微生物生长情况。
结果解读与报告规范
01
02
03
结果解读
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数 量及生长情况,判断血流 感染类型及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