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记录表

合集下载

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ac-20c)

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ac-20c)

AC-20C沥青砼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在业主、驻地办的支持和指导下,我项目部于2011年5月24日进行了AC-20C沥青下面层试验段的施工,截止5月26日已完成所有检测项目,现将试验段总结如下:一、试验路段概况1、施工时间:2011年5月24日,8:30-—5:30.2、施工桩号:K8+722。

5--K9+460(右幅),施工长度为737。

5米。

3、下面层结构类型:AC-20C沥青砼,设计厚度7cm,总宽度14.4m。

4、施工时天气情况:阴,气温14——17℃,偏北风4—-5级。

二、批准的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一)目标配合比我部AC-20C普通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由*****采用马歇尔的设计方法设计。

1、原材料产地品种:沥青采用**牌A—70沥青、集料采用**石灰岩碎石、填料采用***产矿粉,上述材料经检测其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及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

2。

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从拌和场矿料堆中取各种矿料进行筛分,根据筛分结果确定矿料配合比,其矿料级配曲线基本上接近规范级配中值线,并为一条基本上圆顺的曲线。

按上述矿料配合比分别采用3。

41%、3。

79%、4.49%、4.78%、5.6%五种油石比制备沥青砼马歇尔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为4。

32%,以此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

试验测得稳定度为10.58KN,流值为2。

8mm,空隙率为4.4%,沥青饱和度为67。

4%,矿料间隙率为13。

6%。

密度为2.417g/cm3.根据以上步骤,下面层AC-20C沥青砼目标配合比为:碎石1:碎石2:碎石3:石屑:矿粉=24%:26%:25%:24%:1%,最佳沥青用量为4.32%,最佳油石比为4.52%。

3、原材料及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指标检测详见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二)生产配合比1、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将目标配合比所确定的冷料比例输入拌和楼控制室进行试拌,取各个热料仓的集料进行筛分试验。

(施工方案)冬季施工测温记录表

(施工方案)冬季施工测温记录表

(施工方案)冬季施工测温记录

(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冬期施工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表
专业施工分包商登记表
填表人: 填表日期:
专业施工分包商业绩记录表
分包单位名称:
请贵公司填写最近一年在本地区所承建的主要工程:
填表人: 填表日期:
专业施工分包商施工设备登记表
专业施工分包单位名称:
请贵公司填写现有设备:
填表人:填表日期:
专业施工分包商考察评价表
注:本表由专业施工分包商填写并盖公章,一式三份:工程管理处、工程管理科、三层机构各一份。

公路工程施工工艺及现场安全检查情况记录表(2—1—1)
公路工程施工工艺及现场安全检查情况记录表(2—1-4)
公路工程施工工艺及现场安全检查情况记录表(2—1-5)
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情况现场记录表(二)
公路工程施工工艺及现场安全检查情况记录表(2-1-6)
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情况现场记录表(二)
公路工程施工工艺及现场安全检查情况记录表(2-1-7)
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情况现场记录表(二)
公路工程施工工艺及现场安全检查情况记录表(2-1-8)
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情况现场记录表(二)
公路工程施工工艺及现场安全检查情况记录表(2—1—9)
适用于20深度以内。

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压实工艺

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压实工艺

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压实工艺1)沥青混合料拌和集料按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要求正常烘干,集料加热温度180-195℃;基质沥青加热温度:参考沥青粘温曲线确定;烘干后的集料进行二次筛分计量然后添加矿粉再加入预定用量的沥青正常湿拌35-45s;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170-185℃;出料温度为165~170℃。

2)运输、摊铺、压实(1)运输、摊铺、碾压、开放交通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一样,将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用自卸车(最好不小于20T)运输到摊铺现场,注意运输时的温度保温,以防止沥青混合料温度在压实前过度降低;(2)摊铺温度为:160℃-170℃,摊铺系数一般为 1.15,摊铺速度一般为2-3m/min;(3)摊铺后可以紧跟摊铺机碾压,初压温度:160-170℃;复压温度150-160℃;终压温度:不低于120℃;(4)压实时,压路机可以紧跟摊铺机,采用“紧跟、慢压、高频、低幅”;(5)注意压实冷却后开放交通(开放通车温度不高于50℃)。

3) 拌和楼配合比检验:生产配合比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

冷料配合比必须每天根据石料含水量进行调整。

如果出现严重的溢料、等料现象,必须重新取样进行比配合比设计。

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跟踪抽检级配、油石比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生产配合比。

4) 拌和质量目测:混合料拌和的均匀性随时进行检查,沥青混合料以无花白石子、无沥青团块、乌黑发亮,如果出现花白石子,应停机分析原因予以改进。

5)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实施过程控制和总量检验,对每个工作日或台班的平均级配、油石比、拌和温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统计合格率,与试验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评定混合料的质量,同时应对外掺剂的用量进行总量检验和控制,实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动态管理。

混合料运输1) 运输车辆根据运距、拌和产量配备数量足够的自卸汽车,要求运力必须大于拌和机产量,要求每台汽车载重量不小于30吨。

汽车应有紧密、清洁、光滑的金属底板和墙板,底板应涂一层薄层适宜的防粘剂,但不得有余残液积留在车厢底部。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1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1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一、定义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由矿料与彩色沥青、颜料、添加剂等材料经拌和、摊铺、碾压等施工工艺而成的路面总称。

二、原材料:1、彩色沥青:由石油、化工产品等高分子材料加工制成,呈无色或浅色并可由颜料着色的胶结料的总称,彩色沥青技术要求如下。

2、集料: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和细集料可使用天然石料,也可采用人造彩色陶粒。

2.1 粗集料:天然石料作为粗集料时选用表面清洁、干糙、无风化、无杂质、富有棱角、质地坚硬、颗粒成立方体面少针片形的彩色碎石,宜使用反击式石料破碎机械加工,颜色宜与路面设计色彩接近。

人造彩色陶粒作为粗集料时就选用单粒径、颗粒均匀且接近立方体、着色均匀且与路面设计色彩接近的产品。

粗集料技术要求如下:2.2粗集料规格2.3细集料:天然石料作为细集料时宜采用彩色机制砂,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有适当的颗粒级配,与路面设计色彩接近,并且与彩色沥青和颜料有良好的粘结力。

人造彩色陶粒作为细集料时应选用颗粒均匀、着色均匀且与路面设计色彩接近的产品。

细集料技术要求如下:2.4细集料规格3、颜料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用颜料应在长期日光照射下不易褪色、不分解,不溶于水,易于在彩色沥青胶结料中分散,施工温度范围内不反应,具有优良的耐候性。

彩色沥青路面用颜料宜选用无机颜料,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如下:4、填料彩色沥青混合料中颜料应作为填料使用,不足部分的填料应采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

矿粉必须存放于室内干燥地方,应洁净、干燥、不结团,并且与彩色沥青有较好的粘结性。

拌和彩色沥青混合料时不得使用回收粉尘作为填料。

矿粉技术要求应满足如下表:三、施工1一般规定1.1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必须对下面层或中、下面层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测,对于质量不合格的路段应先返工处理并经质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1.2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得在气温10℃以及大风、雨雪天、路面潮湿时施工。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25)及沥青路面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25)及沥青路面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25)及沥青路面下面层(AC-25C)施工指导意见沥青面层是位于高速公路路面基层上最重要的结构层,它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和大气自然因素的作用,应具有平整、坚实、耐久及抗车辙、抗裂、抗滑、抗水害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

依据部颁标准JTJ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和JTJ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图纸,连霍郑州段改建项目沥青路面结构层设计从提高路面抗疲劳寿命、减少永久变形及防止反射裂缝考虑,设计增加了10㎝ATB-25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同时路面面层采用三层式沥青混凝土结构方案,即8㎝AC-25C+6㎝AC-20C(SBS改性)+4㎝SMA-13(SBS改性)结构,均为连续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结合省内外已建高速公路的施工经验,为进一步加强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对本项目沥青稳定碎石(ATB)基层及沥青路面下面层(AC-25C)结构层的施工,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材料要求本项目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设计厚度为10cm,采用ATB-25密级配类型;路面下面层设计厚度为8㎝,采用AC-25C密级配类型。

1、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表面粗糙,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2.36mm。

ATB基层和下面层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选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及风化石含量,规格符合规范要求,确保粗集料的质量。

集料质量应从源头抓起,生产碎石用的原石不允许使用山皮,不得含有土块、杂物,集料成品不得堆放在未经硬化的泥土地上;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统一对料源进行考察,通过试验、比较,确定优质料源。

派专人进驻集料加工厂、储料厂,对不合格的集料不得装车,对进场粗集料施工单位每400方或600T检验一次。

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一。

表一:沥青稳定碎石ATB层及下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 规范 本项目技术要求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28 20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30 30表观相对密度(t/m3) 不小于 2.50 2.5吸水率(%) 不大于 3.0 2.0对沥青的粘附性 不小于4级 4级坚固性(%) 不大于12 12针片状平颗粒含量(%,混合料) 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不大于 18152010122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 1软石含量(%) 不大于 5 12、 细集料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

沥青混凝土摊铺温度以及注意事项

沥青混凝土摊铺温度以及注意事项

沥青混凝土摊铺温度以及注意事项
沥青混凝土摊铺温度以及注意事项
西安依恩驰沥青混凝土的摊铺温度根据气温变化进行调整.一般正常施工控制在不低于110~130℃,但不超过165℃。

沥青混凝土摊铺注意事项如下:
1、检查下承层
2、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一是要确定矿料的配合比例,二是确定沥青用量。

3、沥青拌合:用间歇式拌合机
4、沥青运输:防水、保温、防粘,
5、摊铺:温度不低于110℃~130℃,用两台以上的摊铺机连续均匀摊铺
6、碾压:2~3台压路机碾压,碾压完成温度不低于65℃,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阶段,雾状喷水防粘轮等等
7、施工中,往轮碾上喷洒水的时侯,要注意控制喷洒量,以防降低混合料温度,要采用雾状喷洒器。

在混合料接缝处或冷热搭接处,要采用横缝横压。

8、施工中随时检查
9、碾压完成当温度降到65℃即可开放交通
10、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能用于道路建设,抓好混合料配合比的试验,严格进行现场检测和室内试验,这包括拌合厂、施工现场的各项温度检测与记录,包括规定频率的混合料马氏试验、抽提试验等,还包括路面外形尺寸检测记录、路面厚度、压实度、平整度检测等等。

11、检测资料的管理与分析是工程质量建设的又一个方面,也是工程质量的实际记录。

其中包括料场状况、按工日的混合料拌和记录、按工日的施工现场记录、检验资料的论定和反馈、按工日的工程质量指标图表、工程质量的动态分析等等。

12、要对初压、复压、终压段落设置明显标志,便于司机辩认。

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应设专岗检查。

13、严格控制碾压温度和遍数,防止过压,造成过高密度或过低空隙率。

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记录表

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记录表
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记录表
施工单位:内蒙古黄河辽河工程局股份有限公司黄河工程局分公司监理单位:内ຫໍສະໝຸດ 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中心桩号
长度(m)
温度(℃)
日期
备注
记录:复核:监理:
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记录表
施工单位:内蒙古黄河辽河工程局股份有限公司黄河工程局分公司
监理单位:内蒙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中心
车牌
车数
日期
时间
混合料温度(℃)
沥青温度(℃)
备注
记录:复核:监理:
温度(℃)
日期
备注
记录:复核:监理:
沥青混合料出机温度记录表
施工单位:内蒙古黄河辽河工程局股份有限公司黄河工程局分公司
监理单位:内蒙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中心
日期
时间
温度(℃)
备注
记录:复核:监理:
沥青混合料出机温度记录表
施工单位:内蒙古黄河辽河工程局股份有限公司黄河工程局分公司
监理单位:内蒙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中心

市政工程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检测记录

市政工程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检测记录

市政工程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检测记录一、检测目的和背景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是指封面沥青混合料施工中,碾压鼓车轮与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接触温度。

它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密实度和耐久性等多个方面有重要影响。

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和记录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二、检测方法本次检测采用测温仪对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进行实时检测。

三、检测设备和器具1.测温仪:具备快速反应、准确显示和可靠性好等特点。

2.记录本:用于记录各次检测的时间、温度等数据。

3.笔:用于记录数据。

四、检测步骤1.确定碾压温度检测点:根据工程要求,选择不同位置的碾压机进行温度检测。

2.测温仪校准:使用测温仪前,先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

3.结果记录:将测得的温度记录于记录本上,包括时间、检测点位、温度等信息。

4.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保持测温仪和记录本的清洁和干燥,在测温仪与沥青混合料碾压接触时,要轻轻按压,确保测温的准确性。

五、检测结果时间,检测点位,温度(℃)------------,----------------,------------8:00,机轮右前,1208:15,机轮左前,1188:30,机轮右后,1228:45,机轮左后,1179:00,机轮中间,1199:15,机轮右前,1219:30,机轮左前,1199:45,机轮右后,12310:00,机轮左后,11810:15,机轮中间,120六、数据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可知,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基本在120℃左右,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七、结论本次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检测结果显示,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在设计范围内,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但仍需继续监测和调整碾压温度,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效果。

八、改进措施1.继续对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进行实时检测,以及时掌握温度变化情况。

2.根据温度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碾压机的温度,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和耐久性。

九、总结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检测对市政工程的质量监控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检测记录表(LMB08 JTG E60-2008 )

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检测记录表(LMB08 JTG E60-2008 )
LMB08
项目名称
合同段
单位工程
桩号范围
上午气温(℃)
出厂温度
车次
车牌号码规范 值源自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检测记录表
JTG 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工程部位
施工日期
下午气温(℃)
开工时间
摊铺温度(℃) 温度(℃)
碾压初始温度(℃)
1
2
3
4
复压温度(℃) 1
自检意见 施工员: 路面工程师: 质检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
监理意见
检测记录表
测试规程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检验单位 检测日期
复压温度(℃)
2
3
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束时间
碾压终了温度(℃)
4
1
2
3
4
原 表号
始 记
册号
录 页码
序号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记录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记录

2012年6月11日星期一马歇尔制样以泰普克基质沥青70#为例试验步骤:1.按照设计好的级配,天枰称重集料和矿粉,并一同放到160℃的烘箱里面加热2.打开混合料搅拌机,并设定温度为160℃,搅拌时间为180s3.沥青放到135℃的烘箱里面加热,放置时间:使沥青能顺利倒出即可4.把制样磨具(筒状柱体,几个样品就放几个;底座)放入到130℃的烘箱里面加热5.取出三分之二锅沥青,在煤气上进行加热、搅拌,直至成水状,此时温度应小于160℃(温度过高,会有黑烟产生,此时沥青发生氧化)6.取出已经达到160℃的集料和矿粉,放入混合料搅拌机中,加入已定质量的沥青,搅拌键常按,搅拌机容器上升,并开始搅拌混合过程7.搅拌完成后,取1250g(首次取此质量的沥青混合料,后面再根据此质量下的样品体积情况进行质量调整)混合料,放入装置好的磨具中,用尖刀使其四周无大空隙(最好是边上没有大的颗粒,不然样品做洛杉矶磨耗试验时边上的大颗粒容易掉,影响结果判断),之后放入到马歇尔击实仪中双面各击75下(根据级配类型确定击实次数,AC级别击实75次)8.对样品上下面厚度进行测量,与标准尺寸¢101.6m m×63.5mm进行比较,进而调整后一样品的混合料取料质量(标准击实法,一组试件的数量不少于4个)9.重复以上步骤10.把样品放在室温下冷却(空调房也可以),等样品温度降到室温时,在脱模机上进行脱模,并标上标签(标签标在密实一面,即制样时的底部,密实的原因是因为制样时小颗粒被作用到下部)11.测试其空气质量和水中质量(计算空隙率用?)2012年6月初星期1~5一、沥青三大指标(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测试以SK基质沥青为例试验步骤:1.沥青在烘箱中加热到130℃2.取量约三分之一小锅子,煤气上加热搅拌均匀,使温度在160摄氏度左右3.把沥青料倒入针入度容器、软化点半球和延度磨具中,后续放置和处理时间如4.测试各个性能,并记录试验结果二、动力粘度测试以上面的SK基质沥青为例试验步骤:1.同上2.同上3.把沥青料通过金属漏斗加到粘度玻璃管中,加入量已不超过测试刻度为准4.135℃烘箱里面15分钟后,室温下2分钟后,放入动力粘度仪中60℃恒温30min后,开始测试,并记录试验结果2012年6月14日星期四—昨天试验方法总结试验目的:研究岩沥青作为改性剂掺入基质沥青中作用效果。

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记录表

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记录表
终了最低温度(℃)
工程部位 桩号范围
摊铺方式
结构层
编号: 施工日期 检测日期
设计厚度(cm) 摊铺最低温度(℃) 压路机型号、吨位
异常情况及 处 理方式
自检意见 监理意见
原 表号
始 记 册号


监理意见



录 本
页码
序号
LMB05 页码 共 页
项目名称 合同段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天气情况 松铺系数 摊铺速度 碾压最低温度(℃) 方法
纵缝处理情
横缝处理情
外观检查
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记录表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检验单位
地表温度(℃) 摊铺机型号 到达现场最低温度(℃)

沥青路面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沥青路面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沥青路面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沥青路面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表281工程名称:___分项工程名称:站内道路混凝土面层施工单位:___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道路基础(道路结构)验收部位:沥青混凝土面层项目经理:___监理(建设)单位:___施工执行标准:《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Q/GDW 1183—2012)专业工长(施工员)名称及编号:无分包单位:无质量标准: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单位:mm序号 | 检查项目 | 质量标准 | 检查结果1 | 沥青和矿料 | 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 合格出厂温度130℃~160℃,摊铺温度不应低于100℃,煤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90℃~120℃,摊铺温度不应低于70℃,日最高气温大于15℃,日最低气温大于5℃。

2 | 混合料配合 | 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合格3 | 初期养护 |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合格4 | 缝、伸缩 | 符合有关标准GB的规定,应紧密、平整,边缘垂直成线 | 合格5 | 表面质量 | 平整、坚实,不得有脱落、掉渣、裂缝、推挤、烂边、粗细骨料集中等现象,接槎平顺,不得有明显轮迹,不得有积水 | 合格6 | 压实度 | 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 合格7 | 厚度 | 沥青混凝土面层±5mm,沥青碎石面层±10,且不大于±10%偏差 | 合格8 | 路面平整度 | 贯入式、表面点±5mm治理 | 合格路面宽度偏差≤10mm,路面中线标高偏差≤5mm,路面横向坡度偏差±30mm,井框与路面高差±20mm,坡长的±0.5%。

施工单位自检记录班组长:___,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___。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专业监理工程师:以下是砂石和碎石基层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编号为表8.2.2,针对的是单位(子单位)的工程名称和分项工程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