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亚海域

合集下载

东亚知识点总结框图

东亚知识点总结框图

东亚知识点总结框图一、地理1. 东亚地区- 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国家,地理位置相对集中,东临太平洋,北临日本海、东海和黄海,南临南海。

- 东亚地区的地形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河流和湖泊等自然景观。

- 东亚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季节明显,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多。

2. 主要城市- 东亚地区拥有许多重要城市,其中包括北京、上海、东京、首尔等国际大都市,这些城市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地位。

3. 自然资源- 东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其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和水资源储备国家,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4. 环境问题- 东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和水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这些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历史1. 中国历史- 中国是东亚地区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包括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朝代。

-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事件,如统一战国、统一全国、科举制度、海瑞罢官、五四运动、中共建党、新四军抗大、抗日战争等。

2. 日本历史- 日本是东亚地区的岛国,历史悠久,包括弥生、飞鸟、奈良、平安、鎌仲、元治等历史时期。

- 日本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事件,如日本战国时期、江户幕府、明治维新、二战战场、战犯审判等。

3. 韩国历史-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历史悠久,包括古朝鲜、高句丽、新罗、统一新罗等历史时期。

- 韩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事件,如朝鲜王朝、三国统一、韩战、光州事件、南北统一等。

4. 朝鲜历史- 朝鲜也位于朝鲜半岛,历史悠久,包括古朝鲜、高句丽、新罗、统一新罗等历史时期。

- 朝鲜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事件,如朝鲜王朝、三国统一、抵抗侵略、金日成走向执政等。

三、文化1.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包括语言、文字、思想、宗教、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

东亚(含日本)ha

东亚(含日本)ha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
第一板块: 第一板块:基本概况 位置:纬度位置:大致范围、南北半球、 位置:纬度位置:大致范围、南北半球、高中低纬 海陆位置:大陆位置、面临海洋、 海陆位置:大陆位置、面临海洋、海陆邻国 定位 范围: 范围:大致面积 识图内容:主要疆域、面临海洋(大洋、海域)、 )、群岛岛屿 识图内容:主要疆域、面临海洋(大洋、海域)、群岛岛屿 第二板块:自然地理特征: 第二板块: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分布(识图) 地形: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分布(识图) 气候:气候特点、气候分布、气候一般成因分析、 气候:气候特点、气候分布、气候一般成因分析、气候成因 的区位性影响因素 水系:水及特点(重点河流)、重点河流及湖泊的分布( )、重点河流及湖泊的分布 水系:水及特点(重点河流)、重点河流及湖泊的分布(识 图) 资源:自然资源的特点、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识图) 资源:自然资源的特点、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识图) 学习好区域地理的前提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地形、河流 地形、 1、地形特征: 地形特征: 西部内陆多高原 高原、 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 地形多种多样:东部沿海多平原 平原、 地形多种多样: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 半岛岛屿多山地 山地、 半岛岛屿多山地、丘陵 2、海岸线曲折,沿海多半岛和岛屿 海岸线曲折, 地形对河流影响: 3、地形对河流影响: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 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 思考:河流短促的利弊? 思考:河流短促的利弊? 不利航运, 不利航运,但水能资源丰富
2、经济 、 朝鲜 韩国 蒙古 日本 中国
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 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 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分区-东亚和日本

【世界分区-东亚和日本

经济
经济发达,部门齐全。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 纺织) 产品出口,外贸广泛。 (美国、亚洲、西欧) 工业临海,太平洋岸。 (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 九州) 新兴工业,国土两端。 (北九州——“硅岛”、北海道) 渔业发达,近海远洋。 (北海道渔场—寒暖流交汇。捕鱼量 第一) 耕地较少,单产较高。 (生物技术和水利化。稻米、果树。 )
分布特征:太平洋沿岸与海岸线平行;日本海沿 岸向高纬度凸出;中部地区向低纬度凸出;南北 等温线的数值相差很大,达16度。
影响因素:
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日本暖流 西部:洋流的影响 中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地形 南北相差较大:纬度因素。
自然环境:
东亚岛国,地狭人稠。 (四个大岛) 山丘为主,平原狭小。 (关东平原) 海岸曲折,港湾优良。 (神户.横滨) 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富士山。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 季风气候,海洋性强。 (冬暖夏凉,降水较多。) 矿产贫乏,林水丰富。 (硫磺.森林覆盖率高.河流短小 流)
差异
东 部 沿 海
日本,韩国,台湾和 香港地区及我国的 东部沿海为经济发 达和新兴工业区
原因
气候温暖,平原较广,耕地也多, 人口稠密,有发展农业的悠久历 史。沿海地带又有优良港口,发 展工农业、交通、科学技术和 对外贸易的条件优越
西 部 内 陆
畜牧业和畜产品加 工业在经济中点重 要地位,矿产资源也 在开发利用之中
日本的自然资源
日本地形多山,森林资源丰富; 降水多,山间河流短急,水力 资源丰富。
2、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
• (1)发展条件 不利:①矿产资源缺乏,日本是世界上最 大的原料进口国;②国内市场狭小。 有利:①丰富的人力资源、②较高的科 技水平,③岛国多深水良港

世界地理分区 东亚和日本

世界地理分区 东亚和日本

三、居民:
人口稠密 大和民族 黄种人
国家重视教育
测试题1
下列字母和数字代号 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邻国: 俄罗斯 中国 A ________ B _________ 朝鲜 韩国 C ________ D ________ ① ②

海洋: 日本海 ① ____________ 太平洋 ② ____________ 濑户内海 ③ ____________
本区重要的经纬线
23.5°N穿过:云南、广西、广东、 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山)。 40°N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 内蒙古高原(黄河几字形大拐弯)、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 海、本州岛。
80E,100E,120E,140E穿过地区 日本:130°E,135°E、35°N,140°E、 45°N的交点位置。
冬季风
日本海 太 平 洋 夏季风
夏季风 西侧 日本海 东侧 太平洋
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而湿润,在日本西侧 沿海形成较丰富的降水(降雪);而东侧为背风坡 降水偏少。
冬季风 西侧 日本海 东侧 太平洋
日本



动 (多火山地震)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火山爆发 日本海 日本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太 平 洋
二、自然环境
1、地形:
东 亚 的 地 形
二、自然环境
1、地形: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少;多半 和岛屿,海岸曲折( 多港湾);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
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
岛、台湾岛等)。
沿40 °N 纬线剖面
二、自 然环境

2.1 东亚与日本

2.1 东亚与日本

日本
•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 • 1、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 • 有利:①人力资源丰富②科技水平高③有优良港湾,交通 便利; • 不利条件:①资源贫乏,需要进口②国内市场狭小,对国 际市场依赖较强。 • 2、经济特征: • (1)外向型(加工贸易型)经济的特点:进口原料和燃 料、出口工业制品 • (2)经济发达,部门齐全 • (3)经济结构的优化 • (4)原料石油:南亚、东南亚;煤:中、澳;铁矿石: 巴、印、澳棉花:中、美 • (5)贸易对象:美、中、欧。 • (6)主要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日本
•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 • 3、日本工业的分布: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 • 原因:①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多海港,交通便利, 利于进口原料和出口工业制品 • ②沿岸地势平坦、利于建设 • ③沿岸工业密集,协作条件好 • 4、主要工业部门: •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 • 5、高新技术分布:“硅岛”——北九州
日本
• • • • • • • • • 一、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1、日本的组成(四大岛屿)和位置 2、日本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3、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4、多火山、地震 5、资源:水能、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水能丰富的原因: ①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②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落差大,流速 快
东 日本(东京) 亚 的 国 家
800E 400N
1000E
1200E
1400E
200N
沿300N的地形剖面图
六大板块示意图
1.东亚的气候:
1400E 1200E 1000E
季风气候显著
原因:
400N 200N
世界最大的 大陆与最大 的大洋的交 界处,海陆 热力性质差 异明显,季 风显著

东亚的自然地理环境

东亚的自然地理环境

美食文化:东亚各国的 独特美食也是吸引游客 的重要资源,如中国的 火锅、日本的寿司等。
节庆活动:东亚各国独 特的节庆活动也是吸引 游客的重要因素,如中 国春节、日本樱花节等。
东亚的著名景点和景区
中国的长城、故宫和颐和园等 世界文化遗产
韩国的首尔塔、景福宫和济州 岛等著名旅游胜地
日本的名古屋城、富士山和箱 根温泉等著名景点
象气 第 二 候章 和 气
东亚的气候类型
东亚位于亚洲东部,面临太平洋,背靠欧亚大陆,气候类型多样,包括温带季风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由于东亚地区地形复杂,山脉、河流、湖泊等地形因素对气候产生影响,使得气 候类型更加复杂多样。
东亚地区的气候受到季风的影响,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四季分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森林资源的作用:保持生态平衡、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保护生物多 样性等
东亚的草地资源
添加 标题
分布情况: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华北 和西北地标题
类型:包括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 原和沙地草原等
添加 标题
特点:东亚的草地资源丰富多样,具有较 高的生产力和生态价值,对于维护地区生 态平衡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谷景观
湖泊:长白山 天池、青海湖 等湖泊,具有 独特的自然风 光和生物多样

岛屿:包括台 湾岛、海南岛 等,拥有美丽 的海滩、珊瑚 礁等海洋景观
东亚的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包括山脉、 河流、湖泊、海洋等, 如中国的长城、日本富 士山、韩国济州岛等。
文化遗产:包括古建 筑、古遗址、传统艺 术等,如韩国的石窟 庵、日本的清水寺等。
海洋运输资源:东亚地区的港口和航 运业发达,许多国家和地区拥有大型 港口和航运公司,是国际贸易和物流 的重要枢纽。

区域地理之世界地理-东亚及日本

区域地理之世界地理-东亚及日本
(3)、民族: 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2、经济:东部沿海 地区条件优越,人口稠密, 农业、工业发达。 西部内陆 地区条件 较差,人口稀少,畜牧业为主。
朝鲜: 韩国: 蒙古: 日本: 中国:
地图册P121
以汽车、电子、服装为主 进出口贸易发达 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原料 口 加工 口 产品出口
工业主要原料来源
石油来自:西亚、东南亚
煤炭来自:中国、澳大利亚 铁矿石来自:巴西、印度、澳大利亚 棉花来自:中国、美国
进口原材料
读图分析 (1)日本资源自给度最高的是什么?试分析原因。 (2)从图中分析日本的进、出口商品分别以什么为主? (3)日本工业比重变化图中,比例明显变小的是什么部门?
区域地理之世界地理-东亚及日本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区域地理之世界地理-东亚及日本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3、农业单产高
日本农业多采用小型机械,精耕细作,注意发展水利,实行集 约化生产,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日本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2%
第二产业:37%
地图册P120
在“东亚的地形”图上,找出朝鲜半岛(东亚最大半 岛),日本群岛(东亚最大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 海南岛,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
地图册P120页读 图:东亚的岛屿 分布有什么特点? 说明这些岛屿是 怎么形成?
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 亚欧、非洲、美洲、南极洲、印度洋和太平洋板块。
夏 方向的风?夏季和冬季降水 分布有区别吗?为什么?
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
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冬季降水主要集 中在日本海沿岸。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较多。

东亚的地理特征

东亚的地理特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气候变化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东亚地区的气候也在发生变化,包括 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冰 川融化等。
应对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可再生能 源等,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煤炭: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和东北地区,以及朝鲜的北部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历史影响:东亚地区的历史对当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中国的四大发明、 日本的茶道和武士文化等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汇 报 人 :
XX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
XX






东亚的经度范围: 约东经100°至 180°
东亚的纬度范围: 约北纬10°至55°
东亚的陆地边界: 与俄罗斯、蒙古、 中国、朝鲜接壤
东亚的海域:东 临太平洋,南临 南海,西临黄海
东亚包括中国、 日本、韩国、 朝鲜和蒙古五
个国家。
单击添加标题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以及朝鲜 半岛的北部地区,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单击添加标题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南部、日本的九州岛以及朝鲜半 岛的南部地区,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相对温暖,夏季炎热多雨。
单击添加标题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 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分为干季和雨季。
单击添加标题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和蒙古国,特点是冬冷夏热, 降水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
季风气候显著
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 布广泛
气候类型多样

东亚,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填图

东亚,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填图

东亚和日本1.图中字母代表的国家名称及其首都是: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数字代表的海域名称分别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3.图中C、D、E三地的气候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在上图中填:日本海、太平洋、朝鲜海峡、濑户内海、东京湾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北海道岛、关东平原(日本最大的平原)东南亚填图1.写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A.__________岛、B. __________岛C._____ ___半岛、D.__________半岛、E.__________岛、F.__________岛、G、__________海峡H.. 海峡I.___________海湾J.____________海K、____________海2. 国家: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6.__________7.__________8.__________9.__________10.__________11.__________ 3.填写下表,对比①、②两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南亚填图1. 海域:P_____湾;Q_____海、E所在岛屿_______、A所在半岛__________.2. 国家: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G__________;H__________。

区域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全文

区域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全文
俄罗斯远东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朝鲜半岛南部、日本九州岛、四国、本
州岛南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
热带季风:范围小,如中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
西双版纳
(2)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我国西北地区和蒙古等地
(3)韩国、日本南部6月、7月可出现梅雨天气
3、河流
(1)大陆:多大江 大河;河流流向大河 多 自_西___向_东___流入 _太_平___洋
2、世界经济大国。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 国家,生产水平居世界前列。
3、现代化工业国家。工业部门以钢铁、机械、 电子、化学、纺织等为主。许多工业产品的产 量和产值居世界前列。 4、对外贸易发达。
对外依赖性突出,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 国。工业产品也大量销往国外。
5、农业居次要地位
日本从事农业的人数不多,耕地面积不大。但日本农业多采 用小型机械,精耕细作,注意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不断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领土:北海道、本州、四国、 九州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多个 小岛。
(2)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
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1.2亿。 人口单一,99%以上为大和民族。
北海道
九州 四国
2、地形:山地、丘陵为主
(1)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
积3/4以上。平原面积狭小。关东平原 (2)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富士山
40
20
0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铁矿石
铜矿石
木材
棉花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
二、日本的经济
1、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的地区, 主要有五大工业区:
(1)京滨区:以东京和横滨为中心,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区。

第4讲 东亚

第4讲 东亚

内陆为温带大陆 性气候——降水 少,气候干旱, 温差大。 原因:距海远,深 居内陆,受海洋影 响小,终年受大陆 气团控制,大陆性 显著
青藏高原——高 原气候:地势高
二、人口和经济
各国经济特点 朝鲜: 韩国: 蒙古: 日本: 中国: 以汽车、电子、服装为主 进出口贸易发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 展 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现代工业发达
关东平原
地形剖面图
富4(平原)
剖面线
北纬36度
地震频繁的国家 • 日本是个“地震国”,历史上较大的地震有2000多 次,每年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一天平均4~5 次。地震对日本的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倾倒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裂开的公路 的房屋 思考: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
(三)地形特征
西高东低 1、地势: _______
2、主要地形及分布:
西部内陆: 多高原和山地 东部沿海: 多平原和丘陵; 东部的半岛和岛屿: 多山地和丘陵,平原狭小。
曲折 , 3、海岸线_________
多_____ 岛屿 半岛 和_____ 东亚最大的群岛 (1)日本群岛 中国第一大岛 (2)台湾岛 东亚最大的半岛 (3)朝鲜半岛
读右图,说明日本 为什么多山、多火 山和地震?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 块碰撞、挤压,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和地震。
地 壳 运 动
(多火山地震)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火山爆发 亚欧板块 日本海 日本 太 平 洋
太平洋板块
日本所在区域
熔岩
气候 :海洋性显著的季风气候: (1)分布: 日本地处温带,南北气候有较大的差异。本州北部 和北海道属温带季风气候;本州南部和九州、四 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海性洋显著。(思考其原因) 原因:因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沿岸又有强大 的日本暖流。 分析:海洋性气候在气候特点上具有什么表现呢? 海洋性气候的表现:气温年较差小,最热月和最冷月 分别出现在8月和2月;年降水 量偏多且季节分配较均匀。

亚洲 东亚和日本

亚洲  东亚和日本
(2)大阪区(阪神区):以大阪、神户为中心,是日本第二 大工业区。
(3)名古屋区:以名古屋为中心。
(4)九州北部区: 以北九州为中心。 (硅岛)
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框图,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分布 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A.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B.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C.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D.产品主要出口
影响范围 气候特点
东亚大部分
低温少雨
东部近海
高温多雨
3、东亚气候区差异
(1)南北差异 日本北部、朝鲜、韩国北部、
及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温 带季风;
日本南部(九州、四国、本 州南部)韩国南部及我国秦岭 淮河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带季风。
(2)东西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西 北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四万美元稳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 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从1968年开始至2009年,日本一直保持世界第二大经 济体的地位,直到2010年才被中国超越。
2、主要部门
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 商业服务业占GDP占最大比重,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 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 运和服务中心。自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 电子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日本三菱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通用的超级 企业财阀,2007年仅在三菱旗下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就达到了11家。
富士山:日本的象征,海拔 3776米,是全国最高峰。山顶 终年积雪,有温泉、瀑布,景 色宜人。
海岸线长
日本的海岸线曲折,长 3万多公里,形成了许 多优良港湾。太平洋沿 岸的横滨贺神户是全国 著名的海港。

高考世界地理复习专题05 亚洲 东亚与日本(课件)

高考世界地理复习专题05 亚洲 东亚与日本(课件)
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
又是什么?
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 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 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 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区域地理知识框架
一、位置与范围 包括的地区或国家
绝对位置 相对位置
二、自然地理概况
地形 气候 水文(重要河流、湖泊) 土壤 生物 自然资源
人口、民族
三、人文地理概况
经济概况(工业、农业、 交通、商贸、旅游等)
城市
学习目标
亚洲的位置、范围。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东亚的位置范围、自然与人文特征。 日本的自然特征与经济特点。
短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下图示意东亚部分地区,读图完成1~2题。
蒙古
甲 黄 河
日本海




2、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
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C)
A.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南北温差大 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5、下面对日本的正确叙述是( B)
①日本著名的活火山富土山,位于四国岛 ②日本最大的岛屿是九州岛 ③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降水较多 ④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是国内丰富的人力 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优良的港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C)

亚洲概述、东亚

亚洲概述、东亚
20º N-50º N 绝大部分在北 温带 经度位置: 80º E-140º E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
2 、范围
哪些国家与我国陆地相连?哪些隔海相望? 中国 北京 蒙古 乌兰巴托 朝鲜 平壤 韩国 首尔
日本
东京
一、东亚的位置与范围 1、位置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东亚经纬度的范围 :80º E-140º E,20º N-50º N 2、范围 临海国: 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 蒙古(首都乌兰巴托) 半岛国: 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 日本(首都东京)
原因是:受海洋和日本暖流影响
日本气候— 海洋性季风气候成因

日本海
太 平 洋

5、资源、能源
⑴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国土面积小,山 地为主,河流短小,降水较多) ⑵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高(国土面积小,山 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 70%,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 ⑶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北海道渔场(成因是? ) ⑷多数自然资源贫乏,依赖进口
四、河流、湖泊
主要河流
(一)外流河
1、北冰洋流域: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水文特征:纬度高,冰期长,春夏冰雪融化,河水流量 大;低纬流向高纬 2、太平洋流域: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 (自北向南) 水文特征:受季风影响,雨水补给为主。 3、印度洋流域: 发源于青藏高原南侧: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 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水文特征:南亚季风影响,雨水补给,流量变化大。 西亚: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水文特征:流经干旱地区,流量小,冰雪融水和雨水 补给,春夏流量相对大。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亚 洲 概 述

17世纪东亚海域贸易的新态势

17世纪东亚海域贸易的新态势

《东南亚南亚研究》2018年第2期17世纪东亚海域贸易的新态势陈衍德摘要:17世纪的东亚海域贸易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贸易主体的多元化,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域内域外贸易 的一体化,贸易屏障的空疏化等。

将东亚海域视为一个整体,并将其纳入世界体系当中进行探讨,同时尝试将以国家为行为体的 研究,与以集团、个体为单元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发现我们以前在研究过程中所忽视的很多“客观存在”。

在分析贸易行为的同 时,我们还可以对政治、文化等相关领域的关联性产生更多的关注。

尤其是海外华商与区域贸易的关联,可以让我们排除非历史 主义因素的干扰,从而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关键词! 17世纪;东亚海域;贸易主体;一体化;空疏化中图分类号:K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392(2018)02—0010—10收稿日期:2018 -04 -27作者简介:陈衍德(1950 ~),男,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东南亚史、华侨华人史。

相比以往,17世纪东亚海域(包括东北亚与东南 亚沿岸及岛屿,以及南海、东海等)的贸易出现了新的 发展态势。

这一态势表现为:第一,贸易主体的多元化。

在朝贡贸易与私人贸 易并存的情况下,后者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在总体贸 易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私人贸易的非官方性,使其 贸易主体的多元化成为必然。

中国沿海以海盗、走私 商人,或二者兼而有之的身份从事的非法贸易,历时 久远,其主体本身就是多元化的,后来则大多为郑氏 集团招降纳叛。

在日本南部,幕府控制薄弱的西南诸 藩经营着超越规定的大量海外贸易。

在台湾海峡两 岸,郑氏海上武装商人集团一度控制了东亚海域的关 键水道,并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压制了西方 在东亚海域的商业势力,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形式 上独立但处于中、日两强夹缝中的琉球,则利用其“万 国津梁”的海上地理优势,成为东亚海域各国各地区 的贸易中转港。

东南亚各小国和城邦,则以其土特产 吸引着东西方商人前往从事贸易,形成了万商汇集的 众多据点。

2024届高考世界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东亚

2024届高考世界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东亚
2、经纬度位置: ,。
3、范围: 临海国: (北京)、 内陆国: (乌兰巴托)、 半岛国: (平壤)、
(首尔)、 岛国: (东京)。 4、主要地理单元: A 半岛B 群岛 C 半岛D 岛 E 岛 F 半岛 1 海峡2 海峡3 海。
二、东亚的气候 思考:大陆性,海洋性和季风性的区别?
大陆性指降水稀少,日温差及年温差较大的气候。
一、日本的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探究点一:北京与东京同为季风气候,读 下图,其差异性体现在哪?原因是?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30 ℃
600mm
20
500
10
400
0
300
-10
200
-20
100
-30
北京
0
东京
大陆性强
海洋性强
探究2:分析下图所在地位于日本东/西部?原因是?
冬季风 夏季风
A.寒流经过,易使水汽凝结 B.西风带来暖湿气流
C.岛屿附近水汽充足 D.寒暖流交汇
9.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宜建大型港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如图为日本北海道岛略图。北海道是日本重要农业地区,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 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据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北海道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2.工业分布集中在哪及原因?
日本海和太平洋沿岸,集中于三湾一海 ① 岛国多优良的港湾,海运便利,降低成本; ② 矿产资源缺乏,沿海分布有利于进口原料、燃料; ③ 国内市场狭小,沿海分布有利于产品出口。
水资源、鱼类、地热、硫磺等丰富 森林资源丰富,很少开发“绿色王国”
结合地图册P129
四、日本的农业

高中地理东亚知识点

高中地理东亚知识点

高中地理东亚知识点篇一:亚洲和东亚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一、亚洲(一)亚洲的自然环境1、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1)绝对位置:大致在10°S~80°N、30°E~180°之间,跨寒、温、热三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2、世界第一大洲(2)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洲(3)东西距离最长的洲3、地形地势(1)特点:地形复杂,中部山地、高原面积广大,约占全洲面积的3/4 ,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2)重要地形区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4、河流(1)特点: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入海洋,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河流: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沿80°E地形剖面图5、气候(1)特点: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共9种)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① 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故亚洲既有温带气候,也有热带、寒带气候。

② 海陆位置:靠近海洋能接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形成湿润气候;内陆因距海较远,难以受到海洋上湿润气流的影响,从而形成干旱气候。

③ 地形因素:亚洲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很大,同一纬度地带海拔不同,气温、降水均有差异。

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区,有高山气候,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气候呈现垂直地带性。

注意:受纬度位置影响,日本北部、朝鲜、韩国北部及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日本南部、韩国南部及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日本为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气温年较差较小;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具有过渡性的特点;我国除沿海外,为大陆性季风气候,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年较差偏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较大。

东亚和日本

东亚和日本
富 士 山 3/4(丘陵、山地) 剖面线 北纬36度 1/4(平原)
北海道附近海域,是寒暖流交汇的地方,为世 界著名的大渔场之一。
北海道渔场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 赖于国外进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原料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铁矿石 棉花
进口% 99.7 94.3 90.9 99.8 100
富士山
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
日本多火山地震成因: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亚欧板块
火 山 太平洋板块 爆 日本 发 太平洋 日本海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日本所在区域
熔岩
日本多地震,日本人民如何预防或 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1)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地震预报准确 性。 (2)日本住房:传统民居多用质地较轻的建 筑材料,现代建筑增加抗震设施。 地区的地形特征是怎样?
二、地形特征
高原和山地 西部内陆多______________, 平原和丘陵; 东部沿海多______________; 地势特征 _______________; 西高东低 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流入太平洋 对河流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东亚的气候特征
2、农业
1)发展自然条件: 不利—地形崎岖,耕地面积不大(人均不到0.1公顷) 有利—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2)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3)农业特点: ①采用小型机械; ②精耕细作; ③注意发展水利; ④合理施用化肥; ⑤单产高; ⑥水稻能自给但蔬菜、 水果仍需大量进口;
(三)对外贸易发达
木材52.0% 原 油99.7% 天然气96.5% 钢 船 铁17.1% 舶72.6%
温暖湿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亚海域史的一些思考(仅供课堂讨论)我们都知道,东亚海域史的概念是一种来自日本学界的表述。

它和日本学界长期以来的学术关注和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

而与此同时,这个概念对于中国的历史学者来说同样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知道这个概念之后,会感觉很有共鸣,甚至借用了这样一个概念,来开设一门研究生的课程的原因。

正如我们在上课时曾经讨论到的,基本上我认为,东亚海域史的概念,对中国历史研究者的启发意义无外乎两点:一是研究视野的扩展,二是新材料的关注和应用,即材料边界的扩宽。

首先,关于研究视野的扩展。

我们知道,比起陆地来说,中国历来不那么重视海洋,至少不像日本那样重视,而这也是为什么今天中国在海洋的问题上总是处处受限的原因。

东亚海域的概念,从某种程度上提示我们,中国也是一个海洋国家,事实上还是一个海洋大国。

回到历史的层面上,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如果把目光聚焦到海洋的因素上,会发现很多以往被忽略但却很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研究视野扩展的结果。

从实际研究的层面来说,传统的历史研究注重国别史或者国与国的关系史,比如中韩关系、中日关系、韩日关系,且一般都集中在个体或者两者关系的讨论,很少有关注三者以上关系的研究者,大家可以想一下,我们是不是很少听到有谁说我是研究中日韩三国关系的?我想这就是一个问题。

同时,我们也知道,现在很流行一种所谓全球史的观念,在我看来,这种观念有其特定的意义,但其局限性在于没有十分切实的操作性,这也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全球史更多地还是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或者是表现为在所谓全球史的大背景下表述的国别史和国际关系史,中国学界的情况尤其如此。

相对于过于笼统的全球史,更为人所接受的大概是稍微向下聚焦一点的所谓区域史,比如亚洲史,东亚史。

相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区域史的提出就研究的操作性来说,无疑更强一些。

那么,从东亚史到东亚海域史,这两者的区别又在哪里呢?我们知道,提出东亚海域史,我们不是要研究海洋本身,那是地理学家或者海洋生物学家的任务。

作为历史学者,我们研究的对象还是人和事,我们只是将海洋作为一种联系的方式,就像传统的将陆地作为联系方式的研究一样。

在东亚世界几千年的历史中,海洋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发生在这片海域上的事件,或者因为这片海域的存在而发生的事件也客观存在,如果忽略了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所了解的东亚历史无疑就是不完整的。

反过来说,只有将东亚海域纳入研究的视野,我们才能够了解一个真正完整的东亚。

这就是我认为东亚海域史的提出最关键的价值所在,也是它比之于所谓的东亚史更近一步的地方。

其次,关于材料边界的拓展的问题。

我们知道,历史研究说白了是一种依靠材料说话的研究模式,视野的变化和关注点的转移,带来的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我们以往不那么关注或者被我们忽略的新材料可能进入我们的视野。

从宏观的层面来说,比如,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会发现用韩国和日本的材料同样对研究中国有很大的帮助;又比如,研究中韩关系史,不能忽略日本的材料;研究中日关系,韩国的材料也十分关键。

从微观一些的层面来说,比如研究东亚的国际关系史,除了传统的历史资料外,我们还可以关注历史上海洋交通中重要的港口城市所留存的文献和物质资料,以及海洋考古的出土文物资料等等。

最后,关于东亚海域史的概念对我自己研究的启发这样一个问题,我感觉,一个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够在一个课题的研究上尽可能兼顾到中日韩三方面的材料,但是这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难度太高。

就我而言,我只能说自己比较熟悉的是韩国方面的文献,所以只能从韩国文献出发做一些有关东亚海域世界的讨论。

我的一个基本认识是,从韩国文献的状况,很能反映历史上依托东亚海域展开的中日韩三国的关系。

我一直有一种看法,即认为朝鲜半岛在东亚三国之间扮演了一个重要的桥梁的角色,而它恰恰又是一座架设在海洋上的桥梁。

我有时候甚至有这样一种感觉,整个朝鲜半岛的历史,就是一部它和中国大陆以及日本列岛的关系史组合起来的历史。

韩国和其他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占据其自身历史的比重,远比其他两个国家的大的多。

韩国的历史或者朝鲜半岛的历史,可以说是中日韩三国之中最能够展现历史上三者密切交互关系的一部历史。

从这个意义上说,韩国的地位和韩国的材料,足以应该成为我们站在东亚海域的视角上研究历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这大概就是东亚海域史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我自己所关注的韩国研究启发最大的方面。

王鑫磊2012-5-31On the History of East Asia Maritime World(Only for discussion)As we all know, the history of East Asian maritime world is an academic concept from Japan. It has direct relation with the Japanese scholars’ special academic concern and interests. Meanwhile, such a concept also inspired the Chinese history scholars to some extent. That’s why we feel interested and even use such a concept to name our lesson for graduate students.As we have discussed in class, basically, I think this concept instructive the Chinese history scholars mainly on two aspects: First is the expansion of research horizons, Second is the widening of the material boundary, or we can say it leads to the concer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materials.First, regarding the expansion of research horizons, we know that compared to the continent, China has always been less focus on sea, at least, not so highly regard it as Japan. While the proposal of East Asia Maritime history concept just make us realize that China is also a maritime country as well as a continent one. The fact is that when we go back to history, we can find that if 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actor of sea, we will see lots of problems which been ignored before, and this is the result of the expansion of research horizons.Then, specific to the concrete research level, especially the research of East Asian history, traditional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country history, or relation history between countries. And most of them just concern two individuals such as China and Japan, China and Korea, or Japan and Korea. We rarely heard about researchers who claim to study the relation history among three countries, like said I’m studying China, Korea and Japan; it seems few like that. I think this is a problem. Of course, I should say I’m just talking about situations of China.Meanwhile, we also know a very popular concept that is called Global history. In my opinion, this concept has its specific academic meaning. But it seems to be limited when it comes to specific studies. This is why till now in China Global history is more stay in the level of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r the scholars just use it as background in their still traditional research. In contrast to the too general Global history, a more acceptable concept is so-called regional history, for example Asian history or East Asian history, and I think it may be more operational than global history for Chinese scholars.As we are talking about regional history and East Asian history, maybe we should consider a question that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nd the history East Asian maritime world? We all know that the proposal of maritime history does not mean that we attempt to study the sea itself, which is the task for the geographers or Marine biologists. As scholars of history, we mainly study persons and events. Under the context of maritime history, we just regard sea as a mode of connection which connects three countries in East Asia, as well as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continent. In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in the East Asian world, the sea was an objective existence, so was the events related to it. If we ignore the factor of sea, the history we saw wasabsolutely an incomplete one. On the other hand, only when we take the sea into our perspective, we are able to reach a history as complete as possible. This is what I think the most critical value of East Asian maritime history concept. And so is why I think it has gone far ahead than the East Asian history.Second, I would like to say a few more words about the second point I mentioned about the maritime history-- the widening of the material boundary. I think we all agree that history is a study which we speak out strictly based on the materials we gain, no more and no less. The material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e change of perspective and shift of focus will bring a result that some new materials come into our vision. From a macro respect, for example, the researchers who study China may find it helpful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Japan or Korea, and so is who study the other two countries. Furthermore, when it comes to the research of relation history, we may also find Japanese materials useful for China and Korea relation history and so on. That is all because, these three countries connect to each other closely in history, mainly through the sea. From a micro respect, for example, if we study the history of East Asia, besides the traditional materials, we should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materials such as stored in the port cities which play important role in over-sea transportation in history, or the marine archeology materials, and so on. That’s what I want to say about the material aspect.At last, I want to share some idea about how the East Asian maritime history concept helps me with my own research. Basically,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East Asian maritime history, I feel that there may be a most ideal state that when we deal with a research about East Asia, we’d better try best to gain related materials from all three countries of China, Japan and Korea. This is a most ideal state but actually it can hardly be reached by ord inary researchers. For me, I can only say that I’m familiar with the Korean materials. So what I can do is only doing researches mainly based on Korean materials. But from the other side, I would like to say that based on Korean materials, we can also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discussion of East Asian maritime history.I have a thought that Kore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mong the three countries in East Asia. Somehow just like a bridg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which is over cross the sea. The history of Korea was some kind like a history combined by two. One is the history of Korea and China; one is the history of Korea and Japan. Also, the Korea’s relation with China and Japan makes up the main content of its history, the proportion of it is far more than that in China and Japan history. We can almost say that in the three histories of China, Japan and Korea, the Korean is definitely the one which can demonstrate the close interactions of three countries the best. In this sense, I think the position of Korea and Korean materials may become factors that cannot be ignored when we doing research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ast Asian maritime world. And this is what the proposal of East Asian maritime history concept inspired me with my own studies.(Wang Xinle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