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儿童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儿童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隔代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摘要: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很多农村父母便丢下孩子去远方的城市打工,造成大量的儿童遗留在家中,由祖辈对其进行生活的照顾和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隔代教育。而隔代教育中,由于祖辈是从传统时代走过来的,他们的思想、观念不免有些陈旧,并且,他们在时间、精力和体力上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不能很好的对儿童进行教育。很多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直接关爱,造成精神上缺乏安全感以及信任感,而这些又是祖辈所不能给予的。加之,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也不被重视,由此在心理、行为、学习、身体以及人际交往中存在各种问题。而我就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论述与分析,并提出适当的建议,以致能引起大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改变了一代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很多家庭不再单纯地以耕地来维持生计,大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大量地涌向城市,而将年幼的儿童留在家中,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么这些祖父母便自觉的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便称为“隔代教育”。与此同时,农村隔代教育的对象便是我们所关注的留守儿童。由于各种因素,隔代教育存在各种问题。下面我将对农村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作出论述与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措施方案和建议。
一、农村儿童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所以农村儿童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有关调查显示:65.9%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①。农村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下面我将分别阐述农村隔代教育中儿童所存在的问题。
1、情绪问题(悲痛、厌恶、焦虑、忧郁)
农村“留守儿童”幼儿时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长期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对父母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那种浓厚的亲切感,有的甚至讨厌父母、怨恨父母。
2、敌对心理问题
所谓敌对心理是指个人因遭受挫折引起强烈不满时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抗态度,是一种消极的个性品质。有敌对倾向的农村儿童软硬不吃,好坏不听,常对他人抱有不友好的态度,甚至把别人的赞扬也当成是冷嘲热讽,把老师、同学的善意批评看作是恶意的挖苦,轻则置若罔闻,重则做出报复、破坏的举动。
3、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人的交往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人的人际交往正常进行的不良心理因素。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并不是没有遵守交往规范,也不是不懂人际交往技巧,而是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能交往,这都属于交往心理障碍。很多农村儿童对班上或学校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也不积极参加,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显得不合群。他们很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产生交往的心理障碍。也有的儿童需要别人叫他去才去,显得内向,不积极。从这些也可以看出,
隔代教育中的儿童在人际交往中是需要帮助的,他们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帮助与沟通。
4、学习上出现的问题
由于生活在隔代教育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中,很多儿童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因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本来就与儿童存在时代的隔阂,在认知方面多的只是一些封建的顽固思想。天天只知道叫儿童呆在家中看书写字,不允许儿童随意的外出、玩耍。这样,封闭了儿童的视野,禁锢了儿童的思维,使得本来应该天真活泼的儿童多了几分木讷。因此在学习上始终不及那些爱玩爱动的小朋友。又加之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因此极易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劲头不足等不良心理或行为。
5、身体发育存在问题
儿童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期,饮食卫生、膳食合理科学、营养平衡尤其重要。而由传统时代过来的老一辈,懂得这些道理的却没有几个人。在喂养方式上,往往按照自己的经验行事,不太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有关研究表明,全国有一半孩子的早餐不合格,吃零食或以零食为“主食”者,在新一代儿童中相当普遍。营养失衡者大有人在,校园里的小胖墩不少,上小店买零食的更是每个孩子课间必做的一件事。②” 在农村家庭,爷爷奶奶很难给儿童提供全面的营养,有时由于农忙或者是劳动后的疲劳,而不能及时给儿童准备每一顿饭,特别是早餐,许多孩子早上总是饥肠辘辘地去上学,或者只是包一个冰冷的馍馍在书包里,等到实在是饿得慌了,才掏出来嚼一口。试问,这样的照顾能让孩子的身体发育好吗?还有的农村孩子喜好下课后买零食充饥。其实这些零食很多是油炸膨化食品,根本不能够解决儿童在长身体时所需的营养。相反,它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二、对隔代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1、对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由于大多数儿童正处在成长过程的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而在农村,父母常年在外,只是过年过节才回家一次。其间,只是偶尔与孩子通通电话,有的甚至只知道往家里寄钱,而忽视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以致孩子的依恋关系得不到满足。由此可见,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农村“留守儿童”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
另外,由于祖辈老人在年龄上步入晚年,很多老人正这种人生阶段,或多或少有不同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脾气急躁、不稳定,并伴有抑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倾向。与这些祖辈长期相处,容易受其影响产生人际交往恐惧、出走等轻度的心理障碍。如不及时疏导,正确矫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对孙辈来说,单有祖辈的爱是不够的,是残缺不全的,他们更渴望的是父母的爱。况且有的儿童在七八岁时已经开始有自己的心事,需要有人及时的开导和帮助解脱,年迈的祖辈往往跟不上孩子的变化速度,有时不容易察觉孩子的心事。”③孩子的心事长期堆积在心里,无法自我调适,最终儿童将出现心理障碍。
2、监护人(祖辈)不能完全胜任对的孩子的管教
在农村,担负着隔代教育使命的祖辈们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又加之农村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因此多数老人根本不了解农村社会需什么样的人才,也不可能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对孙辈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