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gA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沥青路面构造与设计—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沥青路面构造与设计—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 沥青贯入路面
– 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铺筑而成,厚度一般为4~8 cm的沥 青路面
– 适用于三级、四级公路面层
按沥青路面的技术特性
• 沥青表面处治
– 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和法铺筑而成的厚度不超过3cm 的沥青路面
– 适用于三级、四级公路面层 – 旧沥青路面加铺薄层罩面、抗滑层、磨耗层
知识点三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P137
– 充分碾压路基 – 软弱土基或翻浆,应先处理 – 低温抗裂能力低,设保温层 – 潮湿地段,容易导致路面破坏 – 交通量大,易疲劳开裂
知识点二 沥青路面分类 P128
按强度构成原理
• 嵌挤类
– 材料颗粒尺寸单一 – 强度取决于内摩阻力 – 热稳定性好、耐久性差
• 密实类
– 闭式:孔隙率小于6%,热稳定性差 – 开式:孔隙率大于6%,热稳定性好
典型柔性基层沥青路面 ——4~12cm一至三层AC或AC+AM或SMA+AC ——8~20cm一至二层沥青碎石 ——15~40cm级配碎石或沥青稳定碎石+级配碎石 ——15~?cm粗砂 、砂砾、碎石、煤渣、矿渣、
– 一般沥青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的 2.5~3倍
– 断级配或以粗集料为主的嵌挤型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其一层 压实最小厚度不宜小于公称最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径的2.5倍
– 半刚性材料基层、底基层的一层压实厚度宜为180~ 200mm,并不得分层铺筑小于15cm的薄层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4~18cm一至三层AC或AC+AM或SMA+AC ——15~30cm水泥稳定集料、二灰稳定集料、水泥二灰稳定集料 ——15~30cm石灰土、二灰土、水泥石灰土或与上层相同的 材料 ——15~?cm粗砂 、砂砾、碎石、煤渣、矿渣、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步骤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步骤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步骤嘿,咱今儿就来说说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看啊,这新建沥青路面就好比是给大地盖被子,咱得把这被子盖得妥妥当当的。

那第一步呢,就是得好好了解一下这大地的“脾气”,也就是要清楚地知道交通量啦、车辆类型啦这些情况。

这就好比你要给人做件合身的衣服,不得先知道人家的身材尺寸嘛!要是不了解这些,那设计出来的路面能好用吗?肯定不行呀!然后呢,根据这些了解到的情况,咱就得选好材料啦。

这沥青呀,就像是做菜的食材,得挑好的、合适的。

不同的沥青有不同的特点,就跟不同的菜有不同的味道一样。

你得根据实际需要,选那种能经得住车辆“折腾”的沥青。

接下来,就得好好设计这路面的结构啦。

这可不能马虎,就像搭积木一样,得一层一层地搭好,每一层都有它的作用呢。

基层要稳固,就像房子的根基一样;面层要耐磨,得禁得住车来车往的摩擦呀。

这设计得合理不合理,直接关系到这路面以后能不能好好工作呢。

再然后呀,还得考虑排水的问题呢。

这路面要是积水了,那可不得了,就跟人感冒了一样难受。

所以得设计好排水的通道,让水快快流走,别在路面上捣乱。

还有啊,温度对沥青路面的影响也很大呢。

夏天热得要命,冬天又冷得够呛,这路面得能适应各种温度变化才行。

就像人一样,得能适应不同的环境,不能太娇气啦。

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得不断地进行验算和调整呢。

可不能随随便便就定下来了,得反复琢磨,就跟雕刻一件艺术品似的,得精心打磨。

等这一切都设计好了,还没完事儿呢。

还得在施工的时候严格把关,就像监考老师一样,不能让任何一个小错误溜过去。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后建成的沥青路面是高质量的。

你说,这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是不是挺复杂的?但这可都是为了让咱的路更好走呀,让车辆能在上面跑得更顺畅呀!所以呀,可不能小瞧了这每一个步骤,都得认真对待才行呢!这就是我对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步骤的理解,大家觉得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呢?。

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图设计

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图设计

max R
R
sp
Ks
sp ——结构层材料的极限劈裂强度(MPa),由试验确定。
K s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1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与设计指标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Ks,与材料的疲劳特性有关。
R
sp
Ks
Ks
0.09 Aa
N 0.22 e
/
Ac
沥青混凝土面层
Ks
0.35
N 0.11 e
/
Ac
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
疲劳开裂 剪切开裂 收缩开裂 反射开裂
泛油、磨光
拥包、波浪
车辙
泛油
纵向裂缝
横向裂缝
龟裂、坑槽
网裂
1 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与设计指标
开裂和变形为沥青路面的主要破坏模式:
(1)疲劳开裂
r r
[[rRrR]]
—拉应力(结构层开裂)
(2)车
辙 LC [LCR ]—永久变形
高速、一级公路15mm 二级、三级公路20mm
高速公路

其他等级公路
1.00
2 0.70~0.85 0.50~0.75
3 0.45~0.60 0. 50~0.75
≥4 0.40~0.50

2沥青路面设计依据
4.沥青路面设计年限
公路等级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设计使用年限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15
三级公路
10
二级公路
12
四级公路
3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4)满足结构层层间结合要求
沥青结合料层之间应设置粘层;沥青结合料层与基层层 间应设置封层,宜设置透层。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与沥青结合料面层之间应设置沥青 碎石、级配碎石联结层。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设置整平层,厚度为20~30cm

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分析

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分析

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分析一、背景介绍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路面结构的设计对道路的使用寿命、承载能力以及舒适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进行分析,并阐述相关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二、沥青路面结构的组成沥青路面结构是指由沥青混合料铺筑而成的道路表面层。

它主要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基础层、底床层、黏结层和面层。

1.基础层:基础层是整个道路结构的最底层,承担着路面上的车辆和交通荷载的传递。

基础层的设计应考虑地基的承载力、稳定性和排水性能等因素。

2.底床层:底床层位于基础层之上,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均匀的地面,以保证沥青面层的平整度和整齐度。

底床层的材料通常使用碎石、砂土等。

3.黏结层:黏结层位于底床层和面层之间,它的主要作用是黏结底床层和面层,并提高路面的均匀度和稳定性。

黏结层的材料通常使用矿粉、水泥等。

4.面层:面层是整个道路结构的最上层,它直接接触到车辆的轮胎并承受着车辆行驶时的荷载。

面层的材料通常使用沥青混合料,它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抗乱性能。

三、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在设计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沥青路面结构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和注意事项:1.充分考虑地基条件:在设计沥青路面结构时,应对地基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排水性能进行充分的考虑。

若地基条件较差,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如加设基层,以增加路面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选择合适的材料:在选择路面结构的材料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例如,基础层的材料应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排水性能,面层的材料应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抗乱性能。

3.合理设计厚度:沥青路面结构的厚度直接影响着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

过厚的路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过薄的路面则会缩短使用寿命。

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道路的类别、交通荷载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的厚度。

4.合理排水设计:沥青路面结构的排水性能对于路面的使用和维护非常重要。

最新-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念及应用 精品

最新-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念及应用 精品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念及应用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交通量日益增长,车辆大型化、重载、超载等现象屡见不鲜,致使我国公路寿命使用越来越短,很多公路在使用两三年内就出现了大面积的车辙、开裂、路面下陷、泛油等破损现象。

相比之下,国外的公路使用寿命则日渐延长,有些学者甚至提出了永久性和长寿命路面的设计理念,这种理念在现实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大的实践成功。

本文通过对国外成功案例的研究,对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念进行了初步探索,同时也从我国成功案例进行深入探讨,这对我国改进公路设计,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永久性沥青路面;设计理念;工程应用永久性沥青路面又被称为长寿命沥青路面,它是普通的全厚式沥青路面的延伸和升级。

永久性沥青路面的维护不同于普通的沥青路面,它只需要定期进行表面修复,罩面修复,在使用年限内不需要大的结构性重建。

它不仅具有全厚式沥青路面的优势,而且在材料选择,混合料设计,性能试验以及路面结构设计等方面也做出了改进,以获得长年限路面的使用性能,达到更加经济的效果。

一、结构原理永久性沥青路面的结构原理是基于厚沥青层路面的受力特点和破坏模式。

为了使沥青公路的使用寿命达到30年——40年,甚至更久,一方面沥青路面的材料具有耐劳极限强度。

在交通载荷量的作用下,永久性沥青路面大大增强了路面的载荷能力,确保沥青层的承受力大于车辆载荷量,这样路面不会产生疲劳破坏,从未达到长久使用效果。

另一方面,在路面极限荷载的条件下,路基产生的竖向变形程度较小,保证不发生结构性的破坏。

为了实现永久性沥青路长久使用的效果,沥青层层面必须严格要求,其路面层面主要有3层热拌沥青混合物组成,即可重复修复的表面层、性能良好的沥青中间层、抗疲劳的地面层,每一层必须严格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沥青路面的长寿命。

二、结构层的功能永久性沥青路的路面结构是严格按每一层功能来设置每一层结构,如基层的抗疲劳性,抗车辙,中层的稳固性和牢固性,这就要求材料的选择及其设计,性能测试都必须有所区别,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

【精品】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精品】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姓名:张哲西班级:土木121老师:赵丽华日期:2015.7.14大连交通大学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铁道教研室目录《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 (3)《路基路面工程》设计.................................................. (7)一、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7)二、路面路基设计题............................................................................. . (7)1、高速公路基本设计资料............................................................................. (7)2、设计依据............................................................................. (7)3、设计方法与设计内容.............................................................................3.1轴载分析............................................................................. (9)3.1.1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 . (10)3.1.2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数............................................................................. . (11)3.2.设计指标的确定............................................................................. .. (11)3.3拟定路面结构组合方案及厚度............................................................................. .. (12)3.4路基回弹模量的确定.............................................................................3.5厚度的计算和层底弯拉应力的计算............................................................................. (14)3.5.1方案一设计............................................................................. .. (14)3.5.1.1厚度的计算............................................................................. . (14)3.5.1.2各层层底的弯拉应力计算............................................................................. (15)3.5.2方案一设计............................................................................. .. (19)3.5.2.1厚度的计算............................................................................. (19)3.5.2.2各层层底的弯拉应力计算............................................................................. (20)3.6双方案比选............................................................................. . (24)三、原有道路补强设计............................................................................. .. (25)1设计资料............................................................................. .. (25)2.初拟路面设计............................................................................. (26)2.1补强方案............................................................................. (26)2.2弯沉计算 (26)2.3轴载换算 (27)2.4计算加铺层厚度 (27)A.经验法 (27)B.理论法 (27)参考文献《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的目的与意义: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根据已知的设计资料及使用要求完成高速公路的沥青砼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及沥青路面改建设计,掌握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一般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熟记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多层弹性体系厚度换算方法(包括以弯沉为设计指标的厚度换算及以层底弯拉应力为验算指标的厚度换算)及沥青砼路面的厚度设计;了解老路调查的方法和内容,全面掌握旧路补强设计的流程。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沥青路面是一种常见的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其设计与施工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道路的安全性、耐久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以确保道路的良好性能和服务寿命。

1. 结构设计1.1 沥青路面构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一般由基层、底层、面层组成。

基层是路面的承载层,常用的材料包括碎石、混凝土等。

底层用于分散荷载并提供路面的稳定性,常用的材料包括砾石、细石等。

面层是最上层的路面层,主要由沥青混合料构成。

1.2 路面厚度设计路面厚度设计是确保路面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设计师需要考虑交通负荷、地理环境、水文条件等因素来确定路面厚度。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的路面厚度应保证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材料使用量。

1.3 沥青混合料设计沥青混合料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关键组成部分。

设计师需要根据交通流量、气候条件、沥青级配等因素来确定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例。

常用的沥青级配包括粗集料、中集料、细集料等。

合理的沥青混合料设计可以提供良好的抗滑性、耐久性和舒适性。

2. 施工技术2.1 基层施工基层施工是整个路面结构的起点,决定了路面的整体质量。

常用的基层材料包括碎石、混凝土等。

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基层的平整度和密实度,并使用合适的压实设备进行压实,以提高基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2 底层施工底层是路面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提供路面的稳定性和均布荷载能力。

常用的底层材料包括砾石、细石等。

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底层的平整度和密实度,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压实,以确保底层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2.3 面层施工面层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最上层,直接影响道路的舒适性和防滑性。

面层施工可以分为拌和、铺设和压实三个阶段。

在拌和阶段,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准确配制沥青混合料。

在铺设阶段,需要确保沥青混合料铺设均匀、密实,并使用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

在压实阶段,需要确保面层的密实度和光洁度,以提供良好的行驶舒适性和防滑性。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是公路工程中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

在进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交通量、重载车辆、气候条件、土质情况以及预算等因素。

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些因素,提出一种合理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案。

一、确定路面类型根据道路的功能要求和交通量情况,我们可以确定沥青路面的类型。

常见的路面类型有城市次干道、农村道路和高速公路等。

不同类型的路面对材料的要求和结构设计也存在差异。

例如,城市次干道由于交通量较大,需要考虑更高的耐久性和承载力,因此需要采用更厚的路面结构。

二、确定路面厚度路面厚度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

一般来说,沥青路面的厚度应根据交通量和土质条件来确定。

交通量大、重载车辆多的道路需要更大的厚度来保证其承载能力。

根据设计规范,我们可以确定相应的路面厚度。

三、选择路基材料路基材料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关键的一环。

路基材料应具备良好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以确保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在选择路基材料时,需要考虑土质条件、地下水位、土壤胶结特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砾石、碎石等坚固的材料可作为路基材料,通过压实等处理方法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四、确定基层材料基层材料是路面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分散交通荷载并传递到路基。

常见的基层材料有碎石、砂砾等。

在选择基层材料时,需要考虑交通量、土质条件、预算等因素。

一般来说,交通量大、重载车辆多的路段需要采用较坚固的基层材料以提高承载力。

同时,预算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实用的基层材料。

五、选择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关键的一环。

沥青混合料是通过沥青与骨料混合而成的,它应具备良好的耐久性、抗剥落性和稳定性。

在选择沥青混合料时,需要考虑交通量、气候条件、路面类型等因素。

例如,交通量大、重载车辆多的道路需要选择抗水剥离性能好的沥青混合料以提高耐久性。

六、确定路面结构层数根据路面类型、交通量和预算等因素,我们可以确定沥青路面的结构层数。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1、第8章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1.沥青路面的设计为什么要选用多指标来掌握?试说明各设计指标的意义,及其与路面破坏现象的联系。

在路面结构设计中人们不行能掌握全部的损坏类型,但鉴于路面损坏模式的多样性,各种损坏对路面的使用性能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沥青路面设计也不能像其他结构物设计那样,仅选用一种损坏模式的临界状态和单一的设计指标作为结构的临界状态和设计指标,而必需采纳多种临界状态和多项设计指标。

1〕弯拉疲惫开裂——弯拉应变和弯拉应力指标在以疲惫开裂作为临界状态的结构设计方法中,通常采纳结构中临界点的弯拉应变作为设计,以标准轴载在当量疲惫温度或标准温度时2、产生的弯拉应变不大于该材料在该温度条件下的容许弯拉应变作为设计准则。

2〕车辙——路基顶面的压应变指标以车辙作为临界状态,采纳车辙深度或永久变形量和行车安全所容许的车辙深度或永久变形。

国际上采纳间接的设计指标掌握路面的车辙,即路基顶面的压应变。

通过对压应变的掌握,掌握了路基的变形量,从而间接掌握了车辙的大小。

3〕路标回弹弯沉采纳路面的回弹弯沉作为路面结构的设计指标,以掌握路面结构的整体刚度,间接掌握结构的疲惫开裂和永久变形。

2.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中:1〕如何按交通特点和结构层的功能选择结构层次?路面在交通荷载〔包括垂直力和水平力〕的作用下,内部产生的应力和应变随3、深度向下而递减。

因此,要求各层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可自上而下渐渐减小,使得各结构层材料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从施工工艺、材料规格和强度形成原理方面考虑,路面结构层数又不宜过多,结构层的厚度也不能过小,宜自上而下由薄到厚。

面层直接经受行车荷载和气候因素的作用,要求高强(抗剪和抗拉)、耐磨、热稳性好和不透水,因此通常选用粘结力强的结合料和强度高的集料作为面层材料。

沥青层〔面层,上、中、下面层〕可依据交通量大小分为单层、双层或三层。

基层是主要承受竖直应力的承重层,它要有足够的强度,肯定的刚度和水稳定性。

沥青路面设计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沥青路面设计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
模块二
01
公路
02
路面设计
03
04
识读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设计 结构组合设计 识读水泥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C目 录 ONTENTS 1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分类 2 不同结构组合沥青路面的主要损坏类型 3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参考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类型划分
➢无机结合料类基层沥青路面 ➢沥青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 ➢粒料类基层沥青路面 ➢水泥混凝土做基层的复合式路面
不同结构组合沥青路面的主要损坏类型
结构类型
粒料类基层沥青路面、底基层采用粒料的沥青结 无机结合料类基层沥青路面、底基层采用无机
合料类基层沥青路面
结合料类材料的沥青结合料类基层沥青路面
沥青层厚度(mm)
≥150
<150~>50
≤50
≥150
主要损坏类型
沥青层永久变形 沥青层疲劳开裂
沥青层疲劳开裂 沥青层永久变形
永久变形
面层永久变形 基层疲劳开裂 面层反射裂缝
季冻地区面层低温开裂Fra bibliotek<150
基层疲劳开裂 面层反射裂缝
面层 厚度(mm)
<50
50~150
>150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参考表
结构组合
基层
无机 结合料类
沥青 结合料类
粒料类
水泥混凝土
无机 结合料类
沥青 结合料类
粒料类
水泥混凝土
无机 结合料类
沥青 结合料类
×


×
×

>1000 <1000




×
×

第十一章沥青路面结构设计1

第十一章沥青路面结构设计1

第二节

损坏形式与设计控制指标
一、沥青路面的损坏形式 常见的沥青路面破损类型有如下四类:
①裂缝类破损:包括龟裂、块裂及各类单根裂缝等; ②变形类破损:包括车辙、沉陷、拥包、波浪等; ③松散类破损:包括掉粒、松散、剥落、脱皮等引起的集料 散失、坑槽等; ④其他破损:包括泛油、磨光(抗滑性能差)等。

目标值 弯沉ls≤ld,及拉应力σm≤σR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横向力系数,构造深度 动稳定度 极限拉应变
测试方法 程序计算 平整度测试仪、多轮仪 横向力系数SFC60,铺砂法或激光法 60℃,0.7MPa轮碾车辙试验 0或-10℃,50mm/min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
冻融劈裂试验强度比
冻融劈裂试验
一、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形式





根据基层类型,沥青路面结构可组合成四种典型 结构形式: (1)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半刚性基层上设 有较薄的沥青层结构。 (2)柔性路面——各结构层由沥青混合料,或沥 青贯入碎石、或冷拌沥青混合料、级配碎石、砂 砾等柔性材料组成,无半刚性材料层的结构类型。 (3)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采用贫混凝土、混凝 土等基层的沥青路面。 (4)混合基层沥青路面——在半刚性材料或刚性 材料层与沥青面层之间设置柔性基层的路面结构。




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并与面层、基层一起承 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的次要承重层,因此,对底 基层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可比基层材料略低,底 基层也可分为上、下底基层。 基层、底基层设计应贯彻就地取材、就近取材的 原则,认真做好当地材料的调查,根据交通量及 其组成、气候条件、筑路材料以及路基水文状况 等因素,选择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结构。 基层可选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或沥青混合料、粒 料、贫混凝土等材料,底基层应充分利用沿线地 方材料,可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士类或粒料 类等。 基层、底基层厚度应根据交通量大小、材料力学 性能和扩散应力的效果,充分发挥压实机具的功 能,以及有利于施工等因素选择各结构层的厚度。 各结构层的材料变化不宜过于频繁,应有利于施 工组织、管理与质量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弯沉
容许弯沉
lR
ANb
1
1AcAs
N0.2
设计弯沉
容许弯沉为使用年限末的弯沉,路面设计需要 使用年限初的弯沉,所以应该将容许弯沉换算为
设计弯沉。容许弯沉比设计弯沉大1.2倍
基层考虑
上式建立的年代比较久远,只适用于碎砾石柔性 基层,对半刚性基层,上式应该除以1.6的系数。
ld60 N 0 0.2A cAsA b
不同材料的容许弯拉应力
沥青材料:
R
1
1.1
1 Ac a
N0.22fsp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
R2.85Ac7 N0.11 fsp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
R2.22Ac2 N0.11 fsp
式中各系数见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 范(JTJ014-97)》,人民交通出版社。
轴载换算
轴载的等效换算
两种轴载作用于同一路面结构上,所造成的疲劳 损耗相同,则称两种荷载的作用次数等效
2 ld2
可得:
Ns N1
C3C4
P1 Ps
8
C3为轴型系数,C3=1+2(m-1)
C4为轮型系数,单轮组时C4=18.5,双轮组时C4=1.0。
材料参数
P186-187,请自己学习。原则上应该做试验测 定。
思考题
获得模量、强度的方法有那些方法,它们与我们 前面讲述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在选择材料的参数时, 应考虑那些方面的因素?
N2 N1
C1C2PP12
4.3
5或4.0

4.35或4.0
Ns N1
C1C2
P1 Ps
式中,C1为轴型系数,C1=1+1.2(m-1), m为轴数 C2为轮组系数,单轮组时C2=6.4,双轮组时C2=1.0。
基于弯拉应力指标的等效换算
推导过程与上面的过程类似,要用到的关系式
是:
1 ld1
沥青层应保证足够的厚度,交通量越大,沥青层 的厚度应越大
沥青层材料设计 基层模量应具有适当的模量 当采用半刚性材料作为基层或垫层时,应作适当
的处理 十分重视路面排水系统的设计
四、我国现行沥青路面 设计方法
设计指标和计算图式 弯沉计算 应力计算 轴载换算 材料参数(模量和强度)
设计指标
轻交通 ——中交通结构组合设计原则
按照道路等级和交通要求选择面层等级和 类型
按各结构层的功能选择结构层次 按各结构层的应力分布特性 顾及各结构层次本身的特性 考虑环境状况的不利影响 适当的层数和厚度
重交通时结构组合设计原则
正确认识各结构层的作用,考虑各结构层对路面 长期使用性能的影响
▪ 路面表面回弹弯沉
lS ld
▪ 沥青混凝土面层底面弯拉应力
R
▪ 整体性基层底面弯拉应力
R
弯沉计算
计算弯沉 设计弯沉 基层考虑 关于新规范的说明
计算弯沉
路面理论弯沉
le
2p
E1
We
理论弯沉需要修正,修正系数F为:
Fls le
W Wes F2Ep0ls 0.38
计算弯沉为
ls 2E p1WeFE 20p0.39F E W 1 e1.61
五、国外解析类方法
设计指标
沥青层底面的弯拉疲劳应变 路基顶面的压应变(考虑荷载重复作用)
验算指标
车辙深度 其它整体性材料底面的弯拉疲劳应变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Ab为基层类型系数。 半刚性基层时,Ab=1; 柔性基层时,Ab=1.6。 Ac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都为1。
关于新规范的说明
应力计算
路面应力计算
按照P141、142的图10-8、10-9计算。
容许应力计算
材料的弯拉疲劳方程可以写成
Nf A1rbRaN bfr
fr为弯拉强度。我国采用劈裂强度代替弯拉强度
gA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二、路面损坏分析与设计考虑
1、路面损坏分析
裂缝类
疲劳裂缝 反射裂缝 低温裂缝
车辙
变形类
沉陷
松散
表面损坏类
坑槽
泛油
• 疲劳裂缝
• 反射裂缝
低温开裂
沉陷
车辙
波浪、拥包
坑槽
泛油 松散
7.3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 轻交通-中交通时的结构组合设计原则 ➢ 重交通时的结构组合设计原则 ➢ 结构组合示例
基于弯沉指标的等效换算
假设甲乙两种荷载作用在路面结构上次,则其疲 劳消耗为:
5
1 D1 N1
60A0ldc1AsAb

D2
1 N2
60Al0dc2AsAb
5
令D1=D2,则
N2 N1
ld1 ld 2
5
根据大量的弯沉实测结果,可知
ld1 ld2
C1'C2'
P1 P2
0.87
代入上式,可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