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习题 答案)概要
金融学习题答案第08章货币供给
![金融学习题答案第08章货币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371fdcb2336c1eb91b375d59.png)
第八章货币供给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C2. B3. B4. D5. C6. D7. B8. D9. C 10.D二、多项选择题(在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二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ABCD2. ABC3.AB4. ABC5. ABCD6.BD7.ABCDE8.ADE9. CD 10.ACDE11.ABC 12.ABC 13.ACE三、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和计算公式)(一)1.M0=1252.影响因素: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 财政透支借款. 金银外汇占款国有商业银行存款. 财政性存款. 自有资金和当年结益.3.增加10亿货币投放(二)1.存款乘数派生存款=原始存款×(K-1)=100×(3.06-1)=206万元2.M1=m×B=3.09×980=3028亿元四、简述题(回答要点并加以解释或说明)1.银行自身具有创造资金来源的能力,为了便于说明,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汇总并简化如下表根据资金平衡表原理,有如下公式:123412345(1)资金运用(资产)不增加,资金来源(负债)不会增加。
在资金运用不增加的情况下,以上A1、A2、A3、A4各项的增加,都是在信贷资金来源一方的各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并不影响资金来源总量的变化。
(2)资金运用(资产)发生变动,资金来源(负债)会相应变动。
资金运用减少,在一般情况下,一是企业用销货收入提前归还贷款,则表现为A1和L1相应减少同一额度;二是银行按期收回贷款,则A1或A3与L1相应减少同一额度。
若资金运用增加,如某企业向银行贷款,则表现为L1和A1相应增加;企业贷款中部分要提取现金,则表现为L1和A1、A3的相应增加。
若银行购进金银外汇,则出售金银和外汇的个人会增加一笔存款或现金,表现为L2和A1、A3的相应增加。
中级经济师金融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习题及答案
![中级经济师金融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27b7fda45177232f60a2a4.png)
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一、单项选择题1、存款创造具体表现为商业银行以()为基础、在银行体系中繁衍出数倍于它的派生存款。
A、原始存款B、存款总额C、基础货币D、准备金存款2、假定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为20%,超额准备金率为2%,现金漏损率为3%。
则存款乘数为()。
A、4.00B、4.12C、5.00D、20.003、假定某商业银行原始存款增加1000万元,法定准备金率为20%,超额准备金率为2%,现金漏损率为5%,则派生存款总额为()万元。
A、5000B、4000C、4546D、37044、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传导变量为()。
A、利率B、货币供应量C、超额准备D、基础货币5、在影响货币乘数的诸因素中,由储户决定的是()。
A、活期存款准备率B、定期存款准备率C、准备金率D、现金漏损率6、一国在二级银行体制下,基础货币100亿元,原始存款300亿元,货币乘数为5,则该国货币供应量等于()。
A、200亿元B、300亿元C、500亿元D、600亿元7、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划分中,M0代表()。
A、单位活期存款B、流通中的现金C、单位定期存款+居民个人储蓄存款D、流通中的现金+单位活期存款8、中央银行要求银行必须持有的准备金称为()。
A、超额准备金B、法定准备金C、自留准备金D、流通中现金9、如果经济活动位于IS曲线右边的区域,说明存在()。
A、超额商品供给B、超额商品需求C、超额货币供给D、超额货币需求10、费雪方程式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与剑桥方程式存在差异,其强调的是货币的()。
A、贮藏手段功能B、交易手段功能C、资产功能D、价值尺度功能11、根据费雪方程式,如果一国货币总量为150,价格水平为2,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为300,则该国的货币流通速度是()。
A、0.25B、1C、4D、512、()构成对消费品的需求。
A、投机动机B、预防动机与投机动机C、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D、交易动机与投机动机13、()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普遍持续下跌,表明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价值在增加,货币在不断地升值。
中级经济师金融方向随堂练习-第8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中级经济师金融方向随堂练习-第8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https://img.taocdn.com/s3/m/083a81f78762caaedc33d426.png)
·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知识点1:货币需求理论{单选题]费雪方程式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与剑桥方程式存在差异,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
A. 储藏手段功能B. 交易手段功能C.资产功能D.价值尺度功能{答案·解析]B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差异之一是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多选题]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有许多差别。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认为()。
A.利率对货币需求起主导作用B. 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量有重要影响C.货币需求量是稳定的D.货币政策的传导变量是货币供应量E.货币政策实行“单→规则”[答案·解析]BCDE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主要区别在于:①两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利率的主导作用。
凯恩斯认为,利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变动,最终必然影响货币需求量。
而弗里德曼则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量的重要影响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②上述分歧导致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传导变量的选择上产生分歧。
凯恩斯主义认为应是利率,货币主义坚持是货币供应量。
③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量受未来利率不确定性的影响,因而不稳定,货币政策应“相机行事”。
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量是稳定的,可以预测的,因而“单一规则”可行。
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政策建议被称为单一的政策规则。
知识点2:货币供给过程{单选题}在信用货币制度下,高能货币量取决于()的行为OA.银行体系B.中央银行C.非银行公众D.公众[答案·解析]B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或储备货币,是非银行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高能货币量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行为;银行存款与其准备金的比率取决于银行体系·存款与通货的比率既取决于公众的行为,又受银行存款服务水平和利率的影响。
第八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习题+答案)
![第八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098214fad6195f302ba60d.png)
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第一部分基础知识题一、填空题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P228)2.在划分货币层次时,要有一个划分的标准,一般是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标准。
(P229)3.商业银行最初吸收到的、能引起准备金相应增加的存款称为原始存款。
(P230)4.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即为派生存款。
(P230)5.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P230)6.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是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
(P230)7.目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体制下,中央银行发行银行券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垄断发行原则;二是货币发行要有可靠的信用作为保证;三是要具有一定弹性。
(P232)8.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P232)9.货币乘数是指中央银行创造(或减少)一单位基础货币能使货币供应量扩张(或收缩)的倍数。
(P233)10.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资产数量。
(P239)11.现金交易数量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费雪。
(P242)M)与货币需求12.所谓货币均衡,是指从某一时期来看,货币供给量(SM)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现象。
(P251)量(d13.通常衡量货币供求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是否基本稳定。
(P252)二、单项选择题1.(B)认为货币供给将完全由货币当局的行为所决定。
(P228)A.货币供给内生论者 B.货币供给外生论者C.货币供给中性论者 D.都不是2.划分货币层次的原则是(C)。
(p229)A.安全性 B.收益性 C.流动性 D.风险性3.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通货(包括现金和存款)是由(A)创造的。
(P232)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C.资本市场 D.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4.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B)。
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解析
![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13192f4a7302768f993903.png)
第八章 货币供Hale Waihona Puke 与均衡共计5课时1
2018/11/24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知识目标
认识并理解各种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了解货币供给、货币供给量的含义; 了解货币供求均衡的含义及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了解货币失衡的含义和原因;
理解并掌握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间的关系; 了解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
民收入中是一个稳定的比例,因此货币需求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Md=KY
由于国民收入是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以y表示)与物价水平的
乘积,即Y=Py。因此上述公式又可写为:Md=KPy
这样,剑桥学派所建立的实际上是一个货币需求方程式。
8
2018/11/24
第一节 货币需求
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作为货币数量学说, 具有以下共同点: 两种学说具有相同的形式; 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具有一致的结论; 两种学说都属于宏观经济理论。 除了上述相同点之外,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也存 在着明显的区别: 重点不同; 费雪方程式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剑桥方程式则 重视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资产存量占收入的比重; 强调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同。
技能目标
能够对现实经济中的货币失衡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2
2018/11/24
开篇案例:2007年2月末我国货币供求状况
2007年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7.8%,狭义货币供应量 M1同比增长21%,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长17.2%,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 4138亿元,同比增加2647亿元。2007年初信贷高速增长的状况是超出央 行货币调控预期的,管理当局也预期到在新年度信贷目标归零后商行信 贷冲动会大增,进行了多种货币紧缩调控,实际结果是信贷增幅大幅上 升,M1层次货币余额增速也接近了2004年的水平。 信贷高增长有来自宏观经济体的原因,也有来自商业银行体系的原 因,两个月内新增贷款就接近万亿,也说明了此轮经济周期景气依旧, 来自微观经济主体对投资和消费的信贷需求是巨大的,预估股市投资需 求也加大了这种信贷需求,企业或个人通过抵押贷款融出资金进入股市 的规模不可小视。而当前商业银行资产整体的流动性依然充足,由于信 贷投放的基础较大,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冲动难以抑制,在贷款需求增 大的背景下,信贷高增速难以逆转。
《货币供求》习题及答案
![《货币供求》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91611fe2bd960590c677aa.png)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习题一、判断题1.()货币需求量系一国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流量。
2.()货币需求量系流量概念。
3.()货币需求是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愿意而且能够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资产总量,所以货币需求量系流量概念,而不是存量概念。
4.()货币需求量是一定时点上和空间范围内资产的总量,所以属存量概念。
5.()货币需求主要研究的是一国一定时期内对现金货币的需求。
6.()货币需求量既包括现金货币的需求量,也包括存款货币的需求量。
7.()货币需求量反映的是一国一定时期内人们愿意以现金形式保有的财富量。
8.()货币需求是能力与愿望的统一。
9.()货币需求的测算主要分析的是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求。
10.()其实金融学所研究的货币需求问题主要就是研究一定时期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财富的数量。
11.()货币需求量并非为实测值。
12.()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
13.()货币需求量可看作是宏观管理当局的一个预测值。
14.()根据凯恩斯的解释,交易性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正相关关系。
15.()投机动机分析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具特色的内容。
16.()为满足投机动机而保有的货币量相当于储蓄的货币。
17.()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不同于预防性货币需求,而类同于交易性货币需求,为收入的递减函数。
18.()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假设中,货币资产是非生息资产。
19.()投机性货币需求与金融资产收益率成正相关关系。
20.()不管是交易性货币需求还是投机性货币需求,其均为市场利率递减函数。
21.()交易性货币需求与金融资产收益率成负相关关系。
22.()金融资产收益率与预防性货币需求成负相关关系。
23.()按照凯恩斯的解释,投机性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
24.()金融资产预期收益率的上升,必然会推升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增加。
25.()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是现行利率的递减函数。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中级)》复习全书【要点精讲+历年真题详解】(第八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圣才出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中级)》复习全书【要点精讲+历年真题详解】(第八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圣才出](https://img.taocdn.com/s3/m/78df4eba650e52ea54189841.png)
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知识框架】【考试大纲】理解货币需求理论,分析不同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及其影响因素,理解货币供给理论,分析货币供给过程和货币层次,计算货币乘数,理解货币均衡及其实现机制,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要点详解】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概述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发端于商品交换,随商品经济及信用化的发展而发展。
在产品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较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众的货币需求强度较高。
二、货币需求理论1.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1)交易方程式(费雪方程式)《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欧文·费雪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即:其中,M是总货币存量;P是价格水平;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它代表了单位时间内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
该方程式表明,名义收入等于货币存量和流通速度的乘积。
上式还可以表示为:这一方程式表明,物价水平的变动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变动和货币的流通速度变动成正比,而与商品交易量的变动成反比。
费雪认为,短期里T和V,保持不变,所以M的变化决定了价格水平。
【例8.1】在货币需求理论中,费雪方程式认为,名义收入等于货币存量和流通速度的乘积,短期内商品交易数量和()保持不变。
A.物价水平B.持久收入C.货币存量D.货币流通速度【答案】D【解析】费雪方程式为MV=PT。
其中,M是总货币存量,P是价格水平,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
该方程式表明,名义收入等于货币存量和流通速度的乘积。
费雪认为,短期里V和T保持不变,即商品交易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
(2)剑桥方程式剑桥学派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
剑桥方程式表示为:其中,M为名义货币需求;Y代表总收入;P代表价格水平;k为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
(3)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差异①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https://img.taocdn.com/s3/m/6824e2d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f.png)
因此,货币流通速度V可以表示为: V=(P*Y)/M 由此,可以得到交易方程式,构建名义收入与货币数量和流通速度之间的联系: M*V=P*Y 费雪认为,V是由经济中影响个体交易方式的制度决定的。假如使用记账方式或信用卡交易,那么由名义收入产生的交易就需使用较少的货币,V上升;反之下降。
费雪认为,V在短期内相当稳定,从而将交易方程式转化为货币数量论。 该理论认为,名义收入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动:当M翻番时,M*V也翻番,从而P*Y也一定翻番。 即,物价水平的变动仅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
总结:变量变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在货币供给模型中,所有四个参与者(央行、储户、银行、银行借款人)都对货币供给有着直接的影响。
参与者
变量
变量的变化
货币供给的反应
推理
中央银行
r
上升
减少
存款扩张倍数减少
MBn
上升
增加
支持D与C的基础货币增加
DL
上升
增加
支持D与C的基础货币增加
储户
c
上升
减少
存款扩张倍数减少
货币乘数的推导
理解货币供给模型,关键要认识到:虽然存款存在多倍扩张,但现金却没有这样的扩张过程。
添加标题
如果高能货币的增加部分来源于现金,那么这一部分就不会出现多倍存款扩张。由现金增加引起的MB的增长不具备乘数作用。
添加标题
三、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r:负相关 c:负相关 e:负相关 其中,决定银行体系的e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市场利率i和预期存款外流 这两个因素影响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成本和收益。
市场利率i
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成本是它的机会成本,即不持有超额准备金所赚取的贷款或证券的收益,假定二者的利率都为i(市场利率) 如果i上升,持有ER的机会成本增加,e会下跌,反之上升 即e和i负相关(如图所示)
货币银行学(第五版)第8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题库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第五版)第8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2d7412eefdc8d376ee322a.png)
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一、填空题1.基础货币又称和。
它由商业银行的和流通中的所构成。
2.狭义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共有五个,它们分别是、、及。
3.货币供给量是由及这三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共同决定的。
4.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货币存量是与之乘积。
5.货币均衡是指和大体上相一致。
6.货币均衡是一个过程。
7.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是通过机制实现的。
8.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交点即为,此点决定的利率为利率。
9.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来说是大于的典型表现。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前提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
A.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B.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C.只持有货币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前市场利率比正常水平高时,人们就会()。
A.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B.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C.只持有货币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3.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的行为。
()A.中央银行 B.社会公众C.商业银行 D.监管当局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存款准备率越高,则货币乘数()A.越大 B.越小C.不变 D.不一定5.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应量()A.越多 B.越少C.不变 D.不确定6.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越高,则货币乘数()。
A.越大 B.越小C.不变 D.不确定7.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低,则货币供应量()。
A.越多 B.越少C.不变 D.不确定8.在货币供应量决定因素中,商业银行能控制的是〔〕。
A.基础货币 B .法定准备率C.现金比率D.超额准备率9.在法定准备率为10%的条件下,当中央银行向某商业银行发放100万贷款后,整个商业银行系统最多能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A.1000万B.900万C.99万D.1100万10.在法定准备率为10%的条件下,当某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入100万用于发放贷款后,整个商业银行系统最多能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A.1000亿B.900亿C.99亿D.1100亿三、多项选选择题1.基础货币包括:()。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ff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ff](https://img.taocdn.com/s3/m/f08e626e7e21af45b307a8ca.png)
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第一节习题一、填空题1. (名义货币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
2. (实际货币供给量)就是指剔除了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3. (基础货币)是指具有使货币总量倍数扩张或者收缩能力的货币。
4. 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手段:一是(调节超额准备金的比率);二是(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
5. 在市场经济中,调节超额准备金比率的主要动机有两个:一个是(成本和收益动机);另一个是(风险规避动机)。
6.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社会各经济主体为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应该保留或占有一定货币的动机或行为。
7. 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最著名的是(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
8.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有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9. (“流动性陷阱”)就是指当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10. 从市场角度来看,社会总供求平衡包括(商品市场)的平衡)与(货币市场)的平衡,其中,(货币市场)的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1. 按照货币的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供应划分为四个层次。
其中不属于M1 包含的内容有( D )A. 纸币B. 硬币C. 活期存款D. 定期存款2. 能够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压力的是( C )A. M0B. M1C. M2D. M33.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有三个动机( D )A. 交易动机B. 预防动机C. 投机动机D. 弥补通胀损失动机4. 以下不属于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的是( B )A. 再贷款B. 贴现C. 收购黄金D. 公开市场业务5. 下列属于影响货币需求的机会成本变量的是( B )A. 收入B. 利率C. 财富D. 制度因素6. 下列关于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 认为货币数量不影响价格水平B. 货币必要量公式反映的是货币的交易需求C. 在实践中可以测算货币必要量D. 货币必要量模型建立在金属货币流通基础上7. 下列关于货币需求理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
第八章概念与思考题及答案
![第八章概念与思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7600ec43323968001c925b.png)
第八章概念与思考题及答案第八章货币供给本章重要概念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理论主要是研究货币供给量的规定性、供给渠道或程序、决定因素以及中央银行调控等理论,它是货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始存款:原始存款(Primary Deposit):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它包括商业银行吸收到的、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派生存款:派生存款(Derivative Deposit):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伸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High Powered Money),它是指起创造存款作用的商业银行创造更多货币的基础,它包括纯创造存款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
货币乘数: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指银行系统通过对一定量的基础货币运用之后,所创造的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
法定存款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所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
现金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中央银行现金负债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
定期存款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负债与存款负债的比例关系。
超额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实际持有的r超过应当保留的r部分)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
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是指中央银行在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中,必须具有明确的最终目标(如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降低失业率、稳定物价等),采取有效的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等),选择具体的调控对象(或中间目标,即联系最终目标和政策工具之间的金融目标,如货币供给量、利率水平等),运用合适的调控形式(如通过金融市场、计划手段、法律手段等)。
第8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第2节货币供给(1)
![第8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第2节货币供给(1)](https://img.taocdn.com/s3/m/82bfcb6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c.png)
第二节货币供给【本节考点】【考点】货币供给过程【考点】货币层次【考点】多倍存款创造【考点】货币乘数【本节内容精讲】【考点】货币供给过程2018版教材变更货币供给是指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体系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
货币供给是相对于货币需求而言的,它包括货币供给行为和货币供给量两大内容。
1.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
2. 货币供给过程中的参与者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实施货币政策——作用最重要;存款机构: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储户:持有银行存款的机构和个人。
中央银行改变基础货币主要有三种途径:第一,变动其储备资产,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或贵金属;第二,变动对政府的债权,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第三,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或发放再贷款。
3. 中央银行资产:政府债券和贴现贷款;中央银行负债:流通中现金和准备金.通常把流通中现金和准备金称为中央银行货币负债,也称为基础货币或储备货币。
基础货币(B)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或货币基础,是非银行公众所持有的通货(C)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之和。
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中央银行要求银行必须持有的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银行自愿持有的额外的准备金。
弗里德曼和施瓦兹认为,高能货币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能随时转化为存款准备金,不具备这一特征就不是高能货币。
4. 基础货币具有几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而不是中央银行资产或非货币性负债,是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二是通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调节的变量对它的影响,达到调节和控制供给量的目的;三是支撑商业银行负债的基础,商业银行不持有基础货币就不能创造信用;四是在实行准备金制度下,基础货币被整个银行体系运用的结果能产生数倍于它自身的量。
8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8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https://img.taocdn.com/s3/m/a399308bc8d376eeafaa3126.png)
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目录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1)第一节:货币需求 (2)一、货币需求概述 (2)二、货币需求理论 (3)第二节:货币供给 (10)一、货币供给过程 (10)二、货币层次 (12)三、多倍存款创造 (14)四、货币乘数 (17)第三节:货币均衡 (19)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19)二、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23)三、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24)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概述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需求。
二、货币需求理论(一)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欧文·费雪——费雪方程式M:是一起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它代表了单位时间内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P:是价格水平;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该方程式表明,名义收入等于货币存量和流通速度的乘积。
方程变形:①物价水平的变动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变动和货币的流通速度变动成正比;②与商品交易量的变动成反比。
简单分析:①V短期内不发生变动。
(公众的支付习惯、使用信用范围的大小、交通和通信是否方便等制度上的因素)②T短期内也不发生变动。
(资源、技术条件)因此,P取决于M。
马歇尔&庇古——剑桥方程式M d :为名义货币需求;Y:代表总收入;P:代表价格水平;k:为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
两个模型的差异(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往往是由①交易动机、②预防动机和③投机动机三种动机决定的。
a.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收入水平;b.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利率水平,所谓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凯恩斯——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Md:为货币需求总量;M1:为消费性货币需求;M2:为投机性货币需求;L1、L2:为“流动性偏好”函数;Y:为国民收入水平;i:为利率水平.①凯恩斯主义把可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分为货币与债券,认为货币是不能产生收入的资产,债券是能产生收入的资产,把人们持有货币的三个动机划分为两类需求。
中级经济师金融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中级经济师金融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https://img.taocdn.com/s3/m/37da9fcb312b3169a451a4a4.png)
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第一节货币需求【知识点1】货币需求概述货币需求是经济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发端于商品交换,随商品经济及信用化的发展而发展。
在产品经济以及半货币化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较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众的货币需求强度较高。
【知识点2】货币需求理论(常考的重点考点)(一)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1.费雪方程式(交易方程式):MV=PT即: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货币流通速度=价格×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总量观点:(1)物价与货币数量和流通速度成正比,与商品交易量成反比。
(P=MV/T)(2)V是由一些“如公众的支付习惯,使用信用范围的大小,交通和通信的方便与否等制度上的因素”决定的,短期内V和T保持不变,所以M的变化决定了价格水平。
2.微观层面代表人物: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代表公式:剑桥方程式M d=kPY即:名义货币需求=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价格×总收入差异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对货币需求分析侧重点不同强调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重视内容不同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也称为“现金交易说”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称为“现金余额说”强调货币需求决定因素不同宏观角度微观角度(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1.代表人物:凯恩斯2.代表学说: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实际上表示了在不同利率下,人们对货币需求量的大小。
3.货币需求行为是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动机决定的,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利率水平。
4.公式:M d=M1+M2=L1(Y)+L2(i)即:货币需求=消费性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国民收入水平(正比)+利率水平(反比)5.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
中级经济师-金融-基础练习题-新版-第8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2节货币供给
![中级经济师-金融-基础练习题-新版-第8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2节货币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d06191d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0.png)
中级经济师-金融-基础练习题-新版-第8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2节货币供给[单选题]1.存款创造倍数的实现基于两个假设,分别为部分准备金制度和()。
A.全额准备金制度B.非现金结算制(江南博哥)度C.现金结算制度D.货币均衡制度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存款创造倍数的实现要基于两个假设:(1)部分准备金制度(2)非现金结算制度[单选题]2.在影响货币乘数的诸因素中,由商业银行决定的是()A.活期存款准备金率B.定期存款准备金率C.超额存款准备金率D.提现率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在影响货币乘数的诸因素中,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决定存款准备金率。
其中,中央银行决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和影响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商业银行决定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储户决定现金漏损率c。
[单选题]3.在货币供给过程中,()的作用最重要A.中央银行B.存款机构C.储户D.信用社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货币供给过程。
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作用最重要,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会影响其资产负债表。
[单选题]4.在中央银行体制下,货币供应量等于()。
A.原始存款与货币乘数之积B.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C.派生存款与原始存款之积D.基础货币与原始存款之积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货币供应量的公式。
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单选题]5.通常把流通中现金和()称为中央银行的货币负债,也称之为基础货币。
A.超额准备金B.法定准备金C.自留准备金D.准备金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货币的理解。
通常把流通中现金和准备金称为中央银行的货币负债,也称之为基础货币。
[单选题]6.中西方学者一直主张把()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A.流动性B.风险性C.盈利性D.安全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货币层次划分的相关知识。
西方学者在长期研究中,一直主张把“流动性”原则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单选题]7.下列关于存款创造的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第一部分基础知识题一、填空题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P228)2.在划分货币层次时,要有一个划分的标准,一般是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标准。
(P229)3.商业银行最初吸收到的、能引起准备金相应增加的存款称为原始存款。
(P230)4.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即为派生存款。
(P230)5.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P230)6.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是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
(P230)7.目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体制下,中央银行发行银行券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垄断发行原则;二是货币发行要有可靠的信用作为保证;三是要具有一定弹性。
(P232)8.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P232)9.货币乘数是指中央银行创造(或减少)一单位基础货币能使货币供应量扩张(或收缩)的倍数。
(P233)10.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资产数量。
(P239)11.现金交易数量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费雪。
(P242)M)与货币需求12.所谓货币均衡,是指从某一时期来看,货币供给量(SM)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现象。
(P251)量(d13.通常衡量货币供求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是否基本稳定。
(P252)二、单项选择题1.(B)认为货币供给将完全由货币当局的行为所决定。
(P228)A.货币供给内生论者 B.货币供给外生论者C.货币供给中性论者 D.都不是2.划分货币层次的原则是(C)。
(p229)A.安全性 B.收益性 C.流动性 D.风险性3.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通货(包括现金和存款)是由(A)创造的。
(P232)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C.资本市场 D.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4.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B)。
(P232公式)A.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正比B.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C.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正比D.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5.基础货币等于(B)。
(P232)A.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活期存款B.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C.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公众手持现金+商业银行库存现金D.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流通中现金6.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则货币乘数(B)。
(P235)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7.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应量(A)。
(P235)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不确定8.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越高,则货币乘数(B)。
(P235)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确定9.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低,则货币供应量(A)。
(P235)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不确定10.在决定货币需求的各个因素中,收入水平的高低和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分别是(A)。
(P240)A.正相关,正相关 B.负相关,负相关C.正相关,负相关 D.负相关,正相关11.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与货币需求成(B)。
(P240)A.正相关 B.负相关C.正负相关都可能 D.不相关12.开创了微观货币需求分析的货币需求理论是(D)。
(P240)A.费雪方程式 B.马克思的货币需求论C.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D.剑桥方程式13.提出现金交易说的经济学家是(C)。
(P242)A.凯恩斯 B.马歇尔 C.费雪 D.庇古14.费雪在其方程式(MV=PT)中认为,最重要的关系是(C)。
(P243) A.M与V的关系 B.M与T的关系 C.M与P的关系 D. T与V的关系15.M=KPY是属于(B)的理论。
(P243)A.现金交易说 B.现金余额说C.可贷资金说 D.流动性偏好说16.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A)。
(P245) A.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 B.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C.只持有货币 D.只持有债券17.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当市场利率相对稳定时,人们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是(C)。
(P245)A.预防动机 B.交易动机与投机动机之和C.交易动机 D.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之和18.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主要与具有稳定性的(B)相关。
(P251)A.均衡利率 B.恒久性收入 C.货币供应量 D.货币收入三、多项选择题1.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前提是(CD)。
(P230)A.发达的金融市场 B.信用制度的发展 C.部分准备金制度D.非现金结算制度 E.金融工具多样化2.货币乘数的大小由以下(ABCD)决定。
(P234)A.现金比率 B.法定准备金率 C.超额存款准备金率D.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 E.基本货币3.与货币需求呈正相关的是(AB)(P240)A.收入水平 B.物价变动 C.市场利率 D.货币流通速度 E.信用的发达程度4.凯恩斯认为(ACD)将影响个人持有货币的决策。
(P245)A.交易动机 B.财富动机 C.投机动机 D.预防动机 E.货币政策5.货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是(ABCE)。
(P249)A.恒久性收入 B.财富结构 C.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D.预期物价变动率 E.其他随机变量四、是非判断题1.货币供给外生论者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动将受制于各种经济因素的变动及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
(×)(P228)2.一般地说,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能够加以直接控制的,而货币乘数则是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的。
(√)(P232)3.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条件下,货币当局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来控制整个货币供给量。
(√)(P234)4.现代银行采用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构成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基础。
(√)(P230)5.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
(√)(P234) 6.当利率降到某一最低点时,货币需求会无限增大,此时无人再愿意持有证券,都愿意持有货币,从而形成流动性陷阱。
(√)(P245)7.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
(×)(P245)8.MV=PT是现金余额说的方程式。
(×)(P242-P243)9.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当市场利率相对稳定时,投机动机是决定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
(×)(P245)10.经济主体收入间隔的时间与货币需求正相关。
(√)(P240)11.货币均衡就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绝对相等。
(×)(P251)12.通常衡量货币供求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P252)五、名词解释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P228)2.外生变量:货币供给这个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货币当局能够有效的通过对货币供给的调节影响经济进程。
(P228)3.内生变量:货币供给的变动不是有货币当局决定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以及围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
(P228)4.原始存款:商业银行最初吸收到的、能引起准备金相应增加的存款。
(P230) 5.派生存款: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
(P230) 6.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P232)7.货币乘数:是指中央银行创造(或减少)一单位基础货币能使货币供应量扩张(或收缩)的倍数。
(P233)8.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P234)9.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资产数量。
(P239)10.货币均衡:是指从某一时期看,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现象,表现为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替换和价值补偿都能顺利、正常的进行。
(P251)六、简答题1.假设某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如下:某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单位:元资产负债存款-现金 50000准备金 10000贷款 40000(假定存款客户不提现,不转存定期存款)(1)此时存款货币扩张倍数是多少?存款货币总量又是多少?(2)如果中央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确定为10%,该银行拥有的超额准备金是多少?(3)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情况下,如果该银行把10%的存款作为超额准备金,存款(4)货币和存款乘数会有变化吗?(5)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情况下,该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存款货币和存款乘数会怎样变化?(6)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情况下,该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向该银行出售20000元政府债券并长期持有,请问存款货币和存款乘数会怎样变化?2.简述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及影响派生存款规模的因素。
(P230)3.什么是基础货币?它对货币供给量有什么重要性。
(P232)4.什么是货币乘数?简要分析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P233—235)5.简要分析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P235)6.什么是货币需求?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P239—241)7.简述货币均衡和货币失衡的判别标志。
(P252)1.答:(1)解 r=10000/50000*100%=20%存款货币通胀倍数=1/r=1/20%=5存款总量=50000*5=250000(2)超额准备金=10000-50000*10%=5000(3)没有变化,存款扩张倍数=1/(r+e)=1/(10%+10%)=5D=A/r=50000/(10%+10%)=250000(5)存款货币会成本增加,存款货币扩张倍数会提高D=A/r=50000/10%=500000(6)存款货币扩张倍数会成倍收缩,收缩倍数为10倍存款货币会成倍减少:D=A/r=(-20000)/10%=2000002.答: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贴现和投资等行为引起成倍的派生存款的过程。
一家银行获得原始存款后发放贷款将使另一家银行获得存款,而另一家银行也因此可以发放贷款,从而使第三家银行也获得存款,通过整个银行体系的连锁反应,一笔原始存款将创造出成倍的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和存款准备金比率\现金漏损率影响着派生规模,分别与其成正比和反比。
3.答;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是指流通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在货币乘数一定时基础货币的规模决定了整个货币供给量的规模,它的变动将引起整个货币供给量的同方向的成倍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