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有效互动,建构师幼互动的舞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有效互动,建构师幼互动的舞台
——小小辩论赛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过程变化不定,只有敏于捕捉教育契机、善于与幼儿互动的教师,才能帮助幼儿获得适宜的发展。而教师的价值判断能力是有效回应与互动的前提,是推动活动深入发展的关键。本案例就是从“自己的玩具能否带到幼儿园里来?”开展的辩论赛,然后将这种形式引入到语言教学活动而生发出来的一系列追随幼儿兴趣和经验、围绕语言教育目标、发展幼儿多方面能力的教育活动。
案例背景:
由“玩具能否带到幼儿园?”引发的小小辩论赛
玩具是孩子们的挚爱,是孩子们永恒的话题。在日常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个孩子为喜欢的玩具争抢不休;当我们组织教学活动,总有个别幼儿将心爱的玩具捧在手心;每到这时,我们便下最后通牒:玩具不可以带到幼儿园来!但我们殊不知这样做剥夺了孩子玩玩具的专利。在我们班,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喜欢听听他们的观点,喜欢让他们自己制定规则,最终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于是,我组织幼儿讨论“玩具是否可以带到幼儿园?”。孩子们纷纷发表看法,有的孩子表示赞成,有的表示反对。看着大家激烈争论的场面,我突然萌发了一个挑战幼儿的想法:能不能就这个问题让幼儿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进一步挑战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我顺势提议就这个问题来场辩论。康康听了欢叫起来:“好啊,我知道辩论,就是有正方和反方。”受他的影响其他幼儿纷纷欢呼起来。我因势利导:“辩论可以分为两组,比如支持带玩具的是正方,支持不带玩具的是反方,辩论双方关键是要说出带和不带玩具的理由。”接着,一场有趣的辩论开始了:
正方:“我认为我们可以带玩具上幼儿园,因为每一次我带了新玩具,大家都跑过来和我一起玩,我很开心,这样可以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反方:“我认为不可以,因为每次乐乐带玩具上幼儿园,上课不认真,只顾着玩玩具,这样会学不到本领的。”
正方:“我认为可以带玩具上幼儿园,因为幼儿园里的玩具不好玩儿!”
反方:“我认为不可以带,因为幼儿园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自己的玩具可
以在家里玩!”……
在此次没有准备的辩论会中,不难发现平时不大愿意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的幼儿也被这种新颖的方式所吸引并参与到辩论中,其实在语言活动中有的内容当幼儿有不同看法的时候,不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让幼儿开展讨论呢?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便将这种方式运用到语言教学中,希望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案例过程:
辩论会一:城市好,还是乡村好?
大班语言活动《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在学习完故事后,接下来的讨论部分:“你喜欢乡村还是城市,为什么?”,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童童说:“我喜欢城市,城市多热闹,人多车多,我喜欢热闹的感觉。”雨欣说:“不,城市里的车多,排出的废气污染了环境,空气一点都不新鲜,所以我喜欢乡村的新鲜空气。”幼儿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语言讲述活动不同于科学活动,不存在固定的结论,只要幼儿乐于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愿意而且能通过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作为语言教学的目标就达成了。于是,在此次活动结束后我提议幼儿回家查找有关城市和乡村的图片和资料,第二天开展小小辩论会“城市好,还是乡村好?”
正方:“我喜欢城市,因为城市有汽车,我们不用走路,就可以到很多的地方。”
反方:“不,城市里的汽车排出的尾气会污染环境,所以,我认为乡村好。”
正方:“我喜欢城市,城市里有百货商场,可以买到自己喜欢吃和玩的玩具。”
反方:“我喜欢乡村,因为乡村的田野很大,我可以在那捉泥鳅。”
正方:“不,城市好呢!城市里有立交桥,多雄伟呀!“
反方:“我奶奶说乡村好,那里的食物营养又健康!”
正方:“我喜欢城市,城市里的房子多漂亮呀,乡村都是茅草屋!”……
有了前一次辩论的经验,这回我们的小辩手们不仅更大胆地参与进来,而且还学会了反驳对方的观点了。这种激烈的场面比“共同讨论”的形式来的有效多了。
辩论会二:快好还是慢好?
在大班语言活动《快快国和慢慢国》中,当小精灵来到快快国和慢慢国看到的不同情景时,我引导幼儿讨论“你们喜欢快快国国生活还是慢慢国的生活?”由此生发了辩论主题“快好还是慢好?”
正方:“我认为快好,因为排队想排第一个就要速度快,我喜欢当小队长!”
反方:“我觉得做事应该要慢点,老师不是经常提醒我们要慢慢走,不要跑吗?走得快不是容易摔倒吗?”
正方:“我认为快好,像跑步比赛跑慢了不是不能得冠军吗?”
反方:“我认为慢好,我喜欢下国际象棋,要慢慢思考才能不会下错棋。”
正方:“可是下棋有时间规定的,下的太慢不是就输了吗?所以我觉得快好。”
反方:“我认为慢好,妈妈经常提醒我们吃饭要慢慢吃,吃得太快不容易消化。”
正方:“不对,在幼儿园老师总是提醒我们快快吃饭、快快穿衣,老师会夸奖动作快的小朋友。”
反方:“不行的,吃饭太快会肚子疼,影响健康的。”……
在辩论赛中,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及推理来维护、完善、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并批判他人的“错误”;为“我方”获胜而积极思考,思维互补互动。辩论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推理,学会了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学会了辩证地看待问题,学会了分工与合作。
案例反思:
这是一个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幼儿随机生成活动成功支持的案例。其成功之处体现在:
㈠把握教育契机,让孩子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人。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天天是创新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人”。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处处隐藏着创新的契机,其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及时把握,及时引导,灵活运用各个方法和手段去点燃这些创新的火花。从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关注的问题“该不该带玩具上幼儿园”争论而引起的辩论会到将这种辩论的方式有效运用到语言教学活动中,从而生成了“快好,还是慢好”“城市好,还是乡村好”等等辩论活动。语言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预设之外的改变,这些改变既非教师突发奇想,亦非标新立异,而是教师在紧紧把握教育目标和幼儿兴趣的基础上不断生成的活动。教师抓住班里幼儿爱带玩具上幼儿园的现象,引导幼儿讨论,从而引发幼儿展开辩论;意识到辩论的形式对幼儿的巨大吸引力和发展价值后,初步尝试将这种形式运用到语言教学中,让我们的孩子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使幼儿真正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