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百花园一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百花园一](https://img.taocdn.com/s3/m/3335da7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1.pn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百花园一知识点分析1.关于书写:在五年级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书写的工整程度,更要注意书写的整体形式是否符合规范。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笔的姿势是否标准;–字的质量是否清晰;–词与词之间的距离是否协调;–书写空间的利用是否合理等。
2.关于古文阅读:古文阅读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在重视对古文的认识和理解的同时,还要着重训练学生对古文的解读能力,避免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意义。
具体来说,应该:–从课文中选出一些语言句式和固定用法进行分析;–围绕通顺、准确地表达意思,与平时的汉语阅读、写作行为相互呼应;–引导学生学习古汉语常用的虚词,如之、乎、兮等,以及例汉字的含义。
教学重点1.明确课文中词语的意义、词性、用法及相关搭配关系。
2.阐释古文的句型、语意、内涵的层次。
3.通过比较文中用辞、意境,训练学生对古典名篇的理解能力。
4.明确书写规范及对于美术方面的要求。
教学难点1.古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如何进行形体书写、美术方面的培养与拓展。
教学方法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乐趣。
2.通过课堂讲解和扩展练习,训练学生对古文阅读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和需要,及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和建议。
教学内容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的教材内容如下:•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书信》一节原文•《一次试写作》一节原文二、教学步骤Step 1:介绍课文让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简单的了解,包括作者、内容、风格、时代背景等。
Step 2:课文精读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加深对于词句的理解和含义的推测,尝试让学生体会古文的韵味、情感、审美等特点。
Step 3:演练课文让学生将课文中的字句进行分析、演练,完成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Step 4:训练古文阅读发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推测能力,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其他典型古文篇目。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0bc6b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d.pn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酿》这首诗的情感和表现形式;
2.理解诗中意象的含义;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掌握理解诗歌的方法及技巧。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请学生品味、感受一幅秋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从而引出“秋天”的话题。
2.课前预习(10分钟)
请学生家长带着学生诵读《酿》,自己理解其意义。
3.理解诗的意境(15分钟)
教师将《酿》结合秋天的景象分段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其意境,理解诗中含义。
4.理解诗中的美感(20分钟)
教师请学生认真品读下列句子,并分析诗歌中用的修辞手法: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学生分组讨论,当每组准备完毕后,教师请一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做出展示。
5.创作(20分钟)
教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创作一首小诗。
6.总结(5分钟)
教师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让学生认识到诗歌对生活的启发和指引,并鼓励学生多多从生活中感受诗歌。
课后作业
完成诗歌创作。
教学方法
1.听说结合
2.课堂讨论
3.课外落实
教学评价
1.课上学生是否能理解课堂内容;
2.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3.学生能否在生活中体会到诗歌的魅力。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是猫》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是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b69a7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6e.pn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是猫》教案1. 教学目标1.1 能够明确文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并理解其行为的原因;1.2 能够理解“喜新厌旧”和“自卑”的含义;1.3 能够理解“同情心”、“友爱心”的重要性;1.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2.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并理解其行为的原因。
3. 教学难点理解“喜新厌旧”和“自卑”的含义。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猫的常见特征,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猫有哪些特征?它们喜欢做什么?它们的行为有哪些可爱的地方?4.2 阅读教师要求学生先通读全文,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然后分段阅读,注重理解和记忆。
4.3 互动探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并理解其行为的原因。
例如:•“我”是怎样一种猫?它的性格特点有哪些?•为什么“我”想进家里呢?为什么又想出门呢?•黑猫为什么常常挑剔自己的食物?•猫咪们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它们之间有发生过什么冲突吗?4.4 深化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喜新厌旧”和“自卑”的含义,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程度,进行分层次的解释和讲解。
4.5 后续拓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同情心、友爱心、关爱小动物等方面的讨论和思考,并提出课堂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行动。
5.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到了猫咪们的一些特点和行为,更加明确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学生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注重培养同情心和友爱心,关爱小动物,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武松打虎》教案一等奖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武松打虎》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65b7655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4.pn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武松打虎》教案一等奖1、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武松打虎》教案一等奖【内容简析】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
它选自我国明代著名作家施耐庵的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第二十三回。
课文记叙了武松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气概。
课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讲武松上冈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表现了武松倔强无畏的英雄气概。
第二部分讲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经过,突出了武松沉着机智、勇敢豪迈的形象。
课文故事性强,语言生动准确,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好文章。
但因为它选自古典名著,使用了一些古代白话文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要辅导学生掌握理解语言的方法与策略,使他们能自行读懂课文。
文中配有三幅插图。
第一幅展示的是武松在山神庙前看榜文的情景。
第二幅展示的是武松与老虎相持相搏的情景。
第三幅展示的是武松使尽平生力气将老虎压在下面举起拳头痛打的情景。
这三幅图有利于学生把握情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故事的经过,在读中感受语言的准确与精练,在读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读中感悟武松的英雄气概。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3.辅导学生自学生字词,掌握要求会写的7个字,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或使用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提高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
4.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欣赏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重点难点】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56e54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a.pn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教案在设计这节《梅兰芳》的语文课时,我希望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先生及其京剧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底蕴。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梅兰芳的生平和艺术成就为主线,通过讲解、演示、互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理解梅兰芳的艺术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梅兰芳的生平,掌握京剧的基本知识,欣赏梅兰芳的代表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演示、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理解梅兰芳的艺术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梅兰芳的生平,掌握京剧的基本知识,欣赏梅兰芳的代表作。
难点:理解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梅兰芳的照片和视频资料、京剧道具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课本《梅兰芳》。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梅兰芳的一段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梅兰芳的形象和京剧的基本表演手法。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对梅兰芳有什么了解?对京剧有什么印象?二、讲解梅兰芳的生平和艺术成就(10分钟)详细介绍梅兰芳的生平,让学生了解他的艺术成长历程,以及他在京剧表演方面的创新和贡献。
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互动环节:学习京剧基本动作和唱腔(10分钟)邀请学生上台,跟着老师学习京剧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的魅力,增强对京剧的兴趣。
四、欣赏梅兰芳的代表作(10分钟)播放梅兰芳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梅兰芳的艺术精神。
五、课堂小结(5分钟)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梅兰芳的生平,掌握京剧的基本知识,欣赏梅兰芳的代表作。
难点:理解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京剧的基本知识,是否理解了梅兰芳的艺术精神。
2024年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7篇
![2024年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a72e3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9.png)
2024年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7篇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篇1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只小麻雀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由于不听妈妈的告诫而掉到了大花猫旁边。
妈妈奋不顾身地去保护他,小麻雀飞到了窗台上,而妈妈尾巴上的毛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这篇童话一方面告诉人们,小孩子自作聪明,往往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又说明,只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生活的本领才能更快地增长起来。
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感悟为主线。
通过感情朗读体验角色人物的心理变化;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大胆的交流与讨论。
1.会认“蹈、瞪、舔”3个生字。
会写“檐、脖、摔、蹲、扯、嗓、蹈、莹、瞪、啄、舔、懊、鼠、秃”等14个字,理解“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
3.能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了解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怎样的妈妈。
难点:正确认识麻雀母子;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相关课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都很喜欢看童话故事。
它们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能给我们以启示。
谈谈你都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它使你明白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今天,我们将学习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2.了解作者概况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1)同桌互读生字,认真听读,互相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3)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把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三首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ba14e8b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6.pn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静夜思》、《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三首古诗的背景、内容、感情和语言艺术特点。
2.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3.通过学习古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三首古诗的背景故事、掌握诗歌的内容、感情和语言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体味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古诗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在了解诗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2.学习《静夜思》(30分钟)1.了解《静夜思》的背景故事:唐代诗人李白,因为当时政治上受到排斥,逃亡于山中,创作了《静夜思》。
2.理解《静夜思》的内容:学生朗读诗歌,分析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欣赏《静夜思》的语言艺术特点:学生分析诗歌的节奏、韵脚、修辞手法等,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3.学习《登鹳雀楼》(30分钟)1.了解《登鹳雀楼》的背景故事: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在游览某地时参观了一座高楼——鹳雀楼,被楼上的风景感染,写下了《登鹳雀楼》。
2.理解《登鹳雀楼》的内容:学生朗读诗歌,分析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欣赏《登鹳雀楼》的语言艺术特点:学生分析诗歌的节奏、韵脚、修辞手法等,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4.学习《寻隐者不遇》(30分钟)1.了解《寻隐者不遇》的背景故事:唐代诗人贾岛,因为对当时的政治环境不满,决定隐居深山之中,被前来拜访的司马相如误认为是另一个隐士,而错失了见面的机会。
2.理解《寻隐者不遇》的内容:学生朗读诗歌,分析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欣赏《寻隐者不遇》的语言艺术特点:学生分析诗歌的节奏、韵脚、修辞手法等,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5.归纳总结(10分钟)让学生对三首古诗的内容、感情和语言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四、家庭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诗歌鉴赏文章,写出自己对其中一首古诗的体验和理解,文章须包括背景故事、内容分析以及对语言艺术特点的评价。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坚定的锡兵》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坚定的锡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0cf59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d.pn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坚定的锡兵》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朗读故事《坚定的锡兵》。
2.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品味故事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利用认知图式分析所读的故事,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并朗读故事《坚定的锡兵》。
2.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品味故事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故事《坚定的锡兵》2.课件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请学生们来到拥有创造力的童话公园,公园内有许多有趣的玩具。
你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向你招手,你发现了一个小锡兵,他非常坚定,他想让我们了解他的故事。
2. 教学内容(1)故事朗读请学生们集体朗读《坚定的锡兵》这个童话故事,并且了解故事发展过程。
(2)故事理解通过问题引导,例如:“你喜欢其中的哪个角色?”“你觉得锡兵为了什么事情一路坚定走到底?”请同学们在朗读结束后回答。
(3)故事分析又通过问题引导,请学生们思考:在故事中有哪些情节,每个情节有什么好玩的或者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为了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你可以展示一张认知图式,并向他们阐述每个主题。
3. 教学案例(1)朗读故事在阅读故事前要求学生们打开故事,读到并熟悉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还可以请有诵读才能的同学群体朗读故事,给故事注入生命力。
(2)故事分析让学生们思考故事有哪些主题,可以使用认知图式,一个焦点,三个有趣的主题来写出学生持有的思考和意见。
(3)故事理解通过提出问题引导,例如:“你能形容小人偷了锡兵吗?”“你知道什么充满趣味的推理?”请同学们回答这些问题。
4. 课堂练习(1)绘制锡兵请学生们参考自己的设想,利用画纸和颜料,尝试画出锡兵,他们可以从集体中了解如何在纸上上色。
在完成后请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
(2)绘制情景让学生们模仿翻译版本的故事,一起想象故事中的情境,并画在纸上,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乐趣。
(3)再写故事请学生们参考故事情节和自己的想象,展开写作活动,创造自己的故事情节。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是猫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是猫](https://img.taocdn.com/s3/m/72f3d05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6.pn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是猫一、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教案的教材为《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P29-31的课文《我是猫》。
该课文主要描写了一只小猫的生活,通过小猫的视角和语言表达,展示了小猫在人类视野下的生活习性和自身特色。
本课文的教学旨在通过小猫的形象,让学生乐于接受,产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小猫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教学目标1.了解小猫的生活习性,理解生命的珍贵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2.通过小猫的经历和感受,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3.学习运用多媒体工具,增强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有关猫咪的视频,比如美国著名出版社Chronicle Books的《How to be a Cat》宣传片,引起学生的兴趣,预热本课的教学气氛。
2. 呈现文本使用多媒体工具呈现文本,一句一句地带领学生阅读,了解小猫的生活和特点。
3. 理解文本通过阅读,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全文,并关注故事中猫咪的身世、行为和情感。
4. 讨论交流讨论小猫的生活和习性,引领学生思考猫咪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5. 归纳总结总结课文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词汇和语言表达的理解和掌握。
三、课后延伸1. 阅读拓展要求学生在家阅读与小猫有关的课外书籍或故事,加深对小猫和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2.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观察家庭或社区中的猫咪,并记录观察到的特点、行为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
3. 表达创作以“我是猫”为主题,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达形式,如绘画、书写、短视频制作等,创作有关猫咪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定量评估布置语文练习,从词汇、理解、写作等方面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表达能力。
2. 定性评估以小组交流和课堂展示为主,评估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过程是按照“导入-呈现文本-理解文本-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的顺序逐步展开。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ee578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3.pn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邱少云同志的英勇事迹和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事业英勇奋斗的精神。
2.培养学生爱国爱党、勇敢坚定的思想情感。
3.借助此文本提高学生初步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阅读《我的战友邱少云》,理解并感受邱少云同志的英勇事迹和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事业英勇奋斗的精神。
2.了解下列生字、词语及其意思:虎啸九天、禁地、刁钻、刀锯不入、飞蝗成灾、众叛亲离、窝里反。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感受到邱少云同志的英勇事迹和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事业英勇奋斗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此文本,初步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导读文本,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师生互动,学生间展开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
3.课堂对口读书,老师提问,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复习提纲通过简短小测验的方式,让学生复习一些生字、词语知识,达到复习课文的目的。
2. 讲解及讨论1.通过直接导读文本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并引导学生分析邱少云同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事业英勇奋斗的精神;2.让学生加入小组,分别就内容与理解等方面展开讨论,增加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1.背诵生字、词语;2.总结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3.独立完成一篇作文,讲述自己对邱少云同志的感受(200-300字)。
六、教学评估1.教学初步测试,了解学生基本性情和能力水平;2.课堂学习表现评估,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3.课后作业评估,了解学生书写能力和思考能力。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e5d36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9.pn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邱少云的事迹及其对人民的贡献。
能运用常识及逻辑分析文本,理解文本的主旨,抓住关键词,并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采用阅读导学、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邱少云的故事,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人民英雄的价值、重视勇气、爱国爱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邱少云的事迹及其对人民的贡献。
2.理解文本的主旨,抓住关键词。
3.熟练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发音和语感。
2. 教学难点1.分析文本的内容,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2.探讨邱少云为什么能成为英雄,了解英雄的标准和条件。
三、教学流程1. 暖场1.教师出示邱少云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展现的情景。
2.教师向学生展示《我的战友邱少云》的封面,然后发放阅读材料,让学生看标题、图片、版权页等。
2. 导学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探讨问题:邱少云为什么能成为英雄?类似的英雄还有哪些?2.教师讲述邱少云的事迹,让学生对其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3. 阅读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跟读课文,重点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重要句型和难点词语。
2.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相互交流文章理解和感悟。
4. 对话操演1.教师根据课文布置角色,分组进行对话操演。
2.每组派出两名同学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5. 练习检测1.教师出题进行课堂练习,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他们需要加强的地方,并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包括讲述法、讨论法、操演法等,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同时,感受到学习语文的趣味性和快乐性。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是猫》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是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4d884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9.pn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是猫》教案一、教材背景1.1 教材信息•教材名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名称:《我是猫》•作者:松浦范二1.2 教材特点《我是猫》是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猫的视角叙述,通过猫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猫与人类的互动以及猫对于人类生活和感情的理解。
这篇课文既有趣味性,又富有教育性,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我是猫》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掌握《我是猫》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理解猫的视角,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个人见解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情体验和表达能力。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引发学生对自己与动物之间互动的共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3.1 教学内容•课文导读•课文阅读与理解•词汇和句型学习•个人思考和表达•情感体验和表达3.2 教学过程课文导读•老师向学生介绍《我是猫》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我是猫》,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于猫的观察和思考。
词汇和句型学习•针对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讲解和练习。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进行拓展应用。
个人思考和表达•学生思考自己是否有宠物或与动物的亲密经历,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可以选择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并与同学分享。
情感体验和表达•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动物相关的话题,进行情感描写和表达,并展示给同学。
3.3 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个体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全班分享•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展示四、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针对学生的作业和展示进行评价4.2 教学反思•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389a5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5.pn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案一、教材简介《狼牙山五壮士》是一部讲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民兵在抗日战争中所展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英雄气概的影片,《狼牙山五壮士》通过生动的表演、优美的音乐、精美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各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抗日联军,以中共的人民战争思想为指导,英勇抗敌,不怕牺牲,不断创造奇迹的英雄历程。
本教案以《狼牙山五壮士》作为教学素材,旨在通过语文教学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认识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历史背景和影片主要情节;•理解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掌握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影片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影片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形象的涵义;•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的英勇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影片的主要情节;•理解人物形象的含义;•学习常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并分析人物形象的涵义;•如何让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意性表达。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PPT用于课堂展示;•准备听力材料,如影视剪辑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影片情节;•教师准备一些小活动,如填空、连词成句等,以检测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程度。
Step 1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按照教师提供的问题逐一回答。
问题如下:•影片背景介绍;•影片主要人物以及性格特点;•当时社会背景和政治形势如何;•影片中出现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Step 2 听力注意(15分钟)放一小段有代表性的影视剪辑,引导学生聆听,分析影片音乐对影片情节的表达,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
Step 3 影片欣赏(25分钟)播放影片,教师适时的解说,让学生观察人物形象和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大拇指汤姆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大拇指汤姆](https://img.taocdn.com/s3/m/e14881d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6.pn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大拇指汤姆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大拇指汤姆的寓言意义。
2.能够准确朗读文中的古文词语。
3.能够从文中掌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二、教学重难点•难点:理解寓言意义。
•重点:掌握古文词语及人物性格。
三、教学方法1.利用故事情节引入。
2.通过阅读掌握人物性格。
3.核心重难点讲解式教学。
4.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一些相关图片或者物品引入故事大意。
•引导学生讨论寓言的概念。
2. 学习古文词语(10分钟)•教师通过黑板ppt等方式讲解文中的古文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并朗读出来。
•学生跟读并做出正确的发音及笔画。
3. 看图谈人物(10分钟)•教师放上幻灯片,展示关于人物性格特点的图片。
•学生通过图片讨论汤姆的性格特点及行为表现。
4. 详细讲解篇章(10分钟)•通过精讲关键句子及段落,让学生对寓言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5.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谈论寓言中的一些更深层的寓意,并选出一个代表发言。
6. 角色扮演(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根据寓言剧情自行编排对话。
7.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堂课的重难点知识点,再次强化学生对汤姆大拇指故事的理解。
五、作业安排•朗读文中古文词语,掌握笔画及意思。
•分析汤姆的性格特点及行为表现。
•写一篇寓言小故事,表达自己的寓言思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教学,把语言课教学内容拓展至生活及哲理层面,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提升思想修养,进一步理解语文精髓。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独立思考,构建有效互动。
定期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是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七律·长征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七律·长征](https://img.taocdn.com/s3/m/6c2ca6d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b.pn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七律·长征一、课程背景《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是一本围绕中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教材,本教案针对该教材中的长征篇进行教学设计。
该课程涵盖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中国革命时期的长征,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卓越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二、课程目标1.能够理解长征中的主要历史事件,掌握长征路线及其意义。
2.能够感受长征中革命烈士的精神、忠诚和无私奉献,了解他们的历史功绩。
3.能够通过学习长征篇,感受历史课的魅力,学习历史知识。
4.能够通过学习长征篇,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掌握长征中主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2.感受长征中革命烈士的精神、忠诚和无私奉献。
3.掌握七律的写作技巧,运用七律写作方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放映长征时期的照片,并请学生介绍照片上的场景和人物。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进入长征的历史背景,为下一步学习做铺垫。
2. 学习教师为学生进行长征篇教学。
根据《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对长征的介绍,重点讲解以下内容:1.长征的基本路线和历史意义。
2.长征中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3.长征中革命烈士的精神、忠诚和无私奉献。
3. 分组练习将学生随机分成小组,由教师提供七律写作话题,要求学生围绕该主题进行七律创作。
同时,教师提供写作技巧指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 课堂分享将学生的七律作品展示出来,由学生进行分享和点评。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创意、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分。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完成长征篇读书笔记的整理以及七律作品的修改,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对长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学生还通过七律创作,锻炼了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但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不够投入,缺乏积极性,主要是因为缺乏足够的互动和交流,下节课应该注重加强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坚定的锡兵》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坚定的锡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9bdf0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b.pn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坚定的锡兵》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以及如何从紧密结构的文本中提取重点信息。
2.练习语文技能,包括词汇、语法、修辞和写作等方面。
3.在阅读和写作中注重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课课文为《坚定的锡兵》。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本中的主题思想。
2.阅读和分析文本。
3.掌握文章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方法。
4.练习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1.理解文本中的象征和寓言。
2.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和解释其含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小兵为什么坚定?学生思考回答。
引出课题教师分发课文并宣读剩余部分,引起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
2.学习中阅读理解教师提问并带领学生回答问题,分析文本的细节和情节发展。
1.小兵为什么要与木马配对,而不是与其他玩具配对?2.为什么小兵要将自己放在窗户边?3.文中的彩旗和玩具是什么意思?语言技能练习教师带领学生练习语言技能,包括词汇理解、句法分析和修辞方法。
1.请列举文章中出现过的形容词。
2.小兵的说话方式体现了什么修辞方法?3.在文本中,哪些句子是长句,哪些句子是短句?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和辩论,锻炼他们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论点和表述观点的能力。
1.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对主题思想的认识有哪些变化?2.小兵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吗?3.我们可以从故事中学到什么?3.课堂总结思考题1.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坚定”的人?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小兵的精神中学到些什么?课堂作业请用简短的文字回答思考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以及如何从紧密结构的文本中提取重点信息。
特别是在语言技能的练习中,学生可以较为自如地理解和使用语言手段。
但是,在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部分学生表现欠佳,需要在后续课程中进行更好的训练。
总的来说,此次教学过程顺利,达到了预期效果。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62e64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c.pn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应用文,《“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该文主要介绍了唐代书法大师柳公权的一生和他的书法风格。
通过阅读和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书法的历史文化背景、学习到一些基本的书法知识和技巧,同时也可以受到柳公权“心正笔正”的精神启示。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唐朝柳公权的一生和他的书法风格;2.掌握一些基本的书法知识和技巧,如笔画、结构、线条等;3.了解“心正笔正”的书法精神。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应用文的基本知识和特点;2.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通过临摹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3.培养学生品格教育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阅读理解和理解应用文的基本知识和特点;2.临摹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提高学生的笔画和线条掌握能力。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心正笔正”的书法精神,以及如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2.如何提高学生对于在学习中所出现的理解偏差的判别能力?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解读和分析关键词和词组,帮助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和核心。
2.临摹法结合课文和柳公权的书法作品,让学生进行书法临摹,提高他们对于笔画和线条的掌握能力和书写水平。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合作完成一些练习和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在课前预热中,先介绍一些常见的书法品种,让学生熟悉书法,并可以了解到书法的发展历史。
2.讲授环节1.通过图片和展示柳公权的一些书法作品来引导学生理解他的书法特点和风格;2.分析《“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这篇文章的内容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临摹环节1.用课堂时间和课后自习时间,让学生进行柳公权书法的临摹练习。
4.小组讨论环节1.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己临摹的过程和感受;2.小组内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讨论柳公权的书法特点和他“心正笔正”的精神。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金奖章》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金奖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3290a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b.png)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金奖章》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金奖章》;2.通过学习古诗,能够感受诗歌之美,增强审美能力;3.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感性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口头表达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在开始教学之前,先播放一段古诗朗诵视频,带领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共同背诵古诗《金奖章》。
2.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诗《金奖章》和让学生朗读诗歌,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基本内容。
在介绍完古诗之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中的内涵和意义:•古诗中的“金奖章”代表什么?•为什么说“不能等闲视之”?•古诗中有哪些形象生动的描写?3. 学习及思考通过上述问题的引导,带领学生阅读古诗,并理解古诗中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通过让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深层次理解和思考。
4. 教学延伸在学生对古诗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之后,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延伸教学:•让学生模仿古诗中的语言风格和词汇,创作自己的古诗;•让学生以古诗为基础,创作自己的故事,写成小说或者诗歌;•进行古诗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5. 课堂小结在教学结束前,给予学生一定时间来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回答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
同时,鼓励并表扬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1.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可以事先为学生准备一些内容,以便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深入思考古诗的内涵和意义;2.面对某些学生群体较大的情况,可能需要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来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考和学习;3.在进行教学延伸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的教学能够更加精准和有效,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提高和成长。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整本教案优秀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整本教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6db33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3.png)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整本教案优秀教案教案概述:教材:《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册共六个单元,包括古诗文、现代文、作文、口语交际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理解,作文的构思与表达。
具体教案:一、第一单元教案1.《观潮》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学习生字词,掌握多音字、同音词的用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生字词学习:讲解多音字、同音词的用法。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观潮的日记。
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
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搭配。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生字词学习:讲解词语搭配。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导游词。
二、第二单元教案1.《古诗二首》教学目标: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习生字词,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古诗内容。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练习朗读节奏。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古诗中的意象。
作业布置:背诵两首古诗。
2.《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理解短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习生字词,掌握短文的朗读技巧。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短文作者及创作背景。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短文内容。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练习朗读技巧。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短文中的精彩语句。
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自己喜爱的短文的读后感。
三、第三单元教案1.《珍珠鸟》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珍珠鸟的可爱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教师要集中精力,敏锐地捕捉学生不确定的表述,并及时加以纠正。
对于答案的思维方法的欠缺和错误,要注意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的答案。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1一、教学要求:1.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普季克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妈妈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教学难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自然界,动物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相同的经历,妈妈们在教育自己子女上也有着共同的做法。
高尔基就介绍了这样一只叫普季克的小麻雀和它的妈妈。
今天,我们就随着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笔,去体验小麻雀普季克的成长过程,或许你能吸取到一些成长经验呢。
(二)新课: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2、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①妈妈: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
生怕孩子有危险。
①普季克: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
小普季克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分角色朗读:同座位两个同学一个读妈妈,一个读普季克,只读两人的对话。
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与幼稚。
指名读。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
终于有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
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去了,一只大花猫正好蹲在那里这时这对母子是怎样表现的呢?默读14——18自然段。
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孩子,爱孩子超过爱自己。
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妈妈的语句。
①15自然段A对比读:出示15自然段:妈妈从树上扑下来。
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
一副凶猛的样子。
花猫。
麻雀妈妈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里只想着普季克,毫不犹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朗读。
B展开想象。
a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同学描绘头脑中出现的画面)b出示书中的图。
教师激情: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而出,用渺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
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朗读。
①16自然段:还从哪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出示16自然段: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
不过,她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谈感受,朗读①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
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3)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感人的话语,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
我想问问你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当你看到妈妈因保护你,失去了尾巴还因你学会飞高兴而忘却自己的疼痛,你又有什么感受?你说没什么,总得一样一样学,你都学会什么了,明白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母爱;一方面认识到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
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生活的本领。
)(4)学习19自然段普季克终于学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你能用既……又……的句式表达同样的内容吗?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如:一方面……另一方面……)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想对妈妈说的话吗?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谈:一方面感受妈妈的爱。
一方面请妈妈不要唠叨,应该多教小麻雀一些本领。
3、拓展延伸,检验成长。
创设新的情景:看来小普季克们都从中总结了成长的经验与教训。
学会飞的小麻雀普季克,开始在妈妈的带领下,练习捕食了。
这回,妈妈会吸取经验,怎样教普季克,普季克又是怎样学习的?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对话。
注意提示语三种不同位置的使用。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2【内容简析】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小男孩儿的玩具中,有一个锡兵,只有一条腿,但他总是坚定地站着,并一直保护着一条腿站着跳舞的小姑娘。
他认为这是一个锡兵的责任。
锡兵被风从三楼的窗台刮下去了,经历了许多艰险,但他都坚定地想着:一定会回去,保护要保护的人。
他终于回到了以前的那个房间,继续手握长枪履行自己的职责。
《坚定的锡兵》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善良、勇敢、尽职尽责的锡兵形象。
【设计理念】本文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把主动权让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学,让他们独立阅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品质。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铸、殿、缎、涡、狭”5个生字。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具准备】插图一课时【设计流程】一、导入新课。
安徒生童话中的人物形形色色,有让人爱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有令人敬佩的丑小鸭,有使人发笑的皇帝--今天,我们从《坚定的锡兵》中将看到一位怎样的人物呢?二、汇报预习情况。
三、学习课文。
1.整体把握,提出问题题目是《坚定的锡兵》,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的是谁?突出写他的什么?(坚定)“坚定”是什么意思?2.围绕“坚定”全文探究。
默读课文,画出文中让你感受到锡兵非常坚定的语句。
(1)学习第四自然段出示文段:“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他心里想,“可是她也只有一条腿。
我们倒可以做朋友,我一定会好好保护她的,因为我是一个锡兵。
”他真怕这位弱不禁风的小姑娘被风吹倒了,被小男孩儿碰倒了,或是被别的玩具撞倒了。
他直直地望着她--她一直是用一条腿站着,丝毫没有失去平衡。
默读,从锡兵的“坚定”中,我们看到一种怎样的品质?朗读,读出他态度的坚决。
过渡:锡兵下定决心要保护这个一条腿站立的跳舞的小姑娘,他忠于职守,整天直直地望着她,保护着她。
有一天,小男孩儿在玩玩具时,不小心锡兵掉到大街上。
开始了危险的旅程。
你还从哪感受到锡兵的坚定?(抓住锡兵经历了什么事,在危险中他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2)第5-12自然段你从哪些自然段中感受到了他的坚定?(6、9、10、12自然段)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角色换位:假如你们就是锡兵,在危险面前,你怕不怕?你为什么心里还想着保护哪个小姑娘,而不担心自己?把6、9、10、12自然段的“锡兵”换成“我”读一读。
表达出自己不怕危险,坚定的决心。
(3)第13-14自然段当你历尽艰辛,回到小男孩家,你又见到了小姑娘,你为什么不把自己为小姑娘做的事告诉她呢?3.交流:读了这篇童话,你有什么想法?大家交流交流。
欢迎老师们将自己手头的教案及教学设计也发上来共享!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3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日出的全过程。
难点:理解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教具准备:课件1: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课件2:日出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1、导语: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有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自然景观,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丽的。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2、谁看到过海上日出?是什么样的?当时心情怎样?[联系学生生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芾(fú)甘。
1904―20XX年。
四川成都人。
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
除了擅长小说、戏剧的创作,在散文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海上日出》。
(板书课题:海上日出)三、朗读课文,畅谈感受。
1、指名朗读课文。
讨论:文章描写了怎样的画面?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3、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共同感受。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奇观”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伟大的奇观。
读读两句话。
思考: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句子的比较,使学生对反问句有了感性的认识。
]四、品读课文,美读展示。
为什么称之为“伟大的奇观”?画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说说自己理解句意的方法。
(小组内汇报。
)集体交流:重点理解:课件出示1、“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1)为什么觉得“太阳好像负着重荷?”(2)为什么是“一步一步慢慢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想。
引导学生体会太阳上升时,给人的一步一步的感觉。
(3)看录像,谈感受。
[多媒体的使用,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便于学生对文章所描述的景象的了解把握。
](4)读出自己的理解。
(个人展示)2、“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1)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2)你愿意跟谁比一比读这一句话。
(赛读)3、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1)“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2)“太阳在黑云里放谢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3)“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4)“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意思相近词语的辨别,加深了对文章的准确理解。
]4、指导朗读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练读(配乐)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指名展示,他人评价。
[评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口表能力,听读能力。
]5、齐读最后一段。
五、指导背诵、积累文字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先部分,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教学反思:由于这是一篇散文,在讲授的过程中,我重点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
自由读、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朗读一篇文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