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自然资源概论

农业自然资源概论
农业自然资源概论

1. 自然资源:指在不同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有可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即只有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才能称为自然资源。

★2.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是地球表面一定空间范围内,由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地质,水文等基本自然要素构成,同时也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资料和环境。

4.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输送表层,具有生物活性和结构。

5.土地资源分类:就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的各种性状的地域差异性和相似性规律,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土地资源进行人为划分

6.土地资源评价:又叫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7.土地适宜性分类: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确定土地对某种土地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

★8.水资源:广义上是指自然资源的一个普通分支,一切正在利用和将来可能被利用的水都属于广义水资源;狭义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是逐年可以恢复的淡水量。

9.供水水质评价:根据不同用户对水质的要求,对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与卫生条件进行综合评价10.地表水资源量:指河川天然径流的年径流量

11.地下水资源数量: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

12.气候资源:是指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为人们所直接或间接利用,能够形成财富,

具有使用价值的气候系统要素或

气候现象的总体,通常包括光能、

热能、降水、风速、气体等。

13.热量资源:农业生产上可利用

的热量称为农业热量资源

14.三基点温度:任何一种作物的

生命过程,都有三基点温度:即

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

15.农业界限温度:指示农作物生

长发育及农事活动开始和终止的

温度

16.活动积温:是指作物全生育期

或某个发育时期内活动温度的总

和。有效积温:是指作物全生育

期或某个发育时期内有效温度的

总和。前者可根据生育期内逐日

平均气温计算,后者是逐日气温

减去生物学最低温度后的总和。

★17.气候生产力:是指在土壤管

理,农业技术条件等都处于最优

状态,充分利用当地光热水等气

候资源,某一作物将太阳辐射能

转化为化学能,形成农产品的最

大能力,是农业气候资源的一种

综合性的度量指标

★18.森林资源:森林是由树木为

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它

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

多种多样的功能。森林资源包括

林地以及林区内的野生动物植

物。

★19.郁闭度:指林地上林木树冠

的投影面积与森林面积的比值。

20.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加

工,流通,消费,及生活过程中,

提取了有用成分之后,弃之不用

的剩余物质

21.废弃物农用资源化:又称为废

弃物资源的农业利用,是指将具

有农用价值的生产性废弃物和生

活性废弃物作为一种农用资源开

发利用,投入到农业生产体系中

的过程。

22.根据自然资源是否可能耗竭分

成耗竭性资源与非耗竭性资源。

23.农业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地

球表层自然系统中的参与农业生

产过程的物质和能量。

★1.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资

源的共生性和整体性,资源分布

的地域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与

绝对无限性,资源的多宜性,资

源利用的层次性。

2.农业自然资源的研究内容1)农

业自然资源的发生演化规律及时

空分布规律2)农业自然资源各要

素之间,各类资源之间的相互作

用机理与平衡机理3)农业自然资

源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发

展4)人类活动对农业自然资源的

影响5)区域农业自然资源开发与

经济发展的关系6)新技术,新方法

在农业资源与经济发展中的关系

7)农业自然资源立法与农业政策

3.农业自然资源的研究方法:(1)

哲学方法:实证法、形式法(2)

综合性技术方法:综合集成方法、

比较法、信息系统技术(3)专门

化技术:调查法、区划法、评价

法、规划法、预测法、决策法

4.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1)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2)

人均资源量少,生存空间狭小(3)

资源质量相对悬殊,低劣资源比

重偏大(4)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

(5)资源开发强度大,后备资源不

足(6)物种资源丰富,有待保护

5.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开封利用中

存在的问题:1)资源利用率低,

浪费严重2)经营粗放,生产率低

3)资源数量减少,严重退化4)农

业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质量降低。

6.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原

则:(1)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

效益的原则(2)兼顾当前利益与

长远利益的原则(3)因地制宜合

理布局的原则(4)保持生态平衡的

原则(5)综合利用的原则(6)

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7.农业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1)单

项农业自然资源评价2)农业自然

资源综合评价3)农业自然资源质量评价4)农业自然资源经济评价5)农业自然资源持续性评价

8.农资合理利用的实质:通过扩大再生产规模和改善现有生产条件来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9.土地资源和土地的区别:土地的概念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资的概念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定义,它更进一步强调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方面的基本属性。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范围内,土地的范畴土资更广,土资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10.土地资源的特征:1)生产性,是指土地资源具有一定的生产力,是土地资源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2)固定性,指它在地球表面某个特定部位相对固定,人们只能在其固定的位置和特有的环境条件下利用和改造它3)区域性,是有固定性所决定的。由于受地理环境影响,水热条件支配,地貌因素等制约,使得其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性4)有限性,指地球表面土地资源面积的总量是有限的5)动态性,指土地资源不仅具有空间差异性,而且还具有时间动态性6)多功能性,土地具有多种用途,一种用途又可以选择不同的利用方式,不同用途又会影响它的收益7)可更新性。土地资源的质量在一定的限度内是可以更新8)不可替代性,指土地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这与它的多功能性相关

★11.土地资源的功能:a承载b 生产c环境:净化功、景观功能1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土地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2)土地类型多,但山地多于平地3)土地资源的地区不平衡,耕地资源总体水平差4)难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足,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13.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资源严重退化(2)非

农建设用地扩大,农地数量减少,

浪费严重(3)土地资源污染严重

14.土资分类原则:自然发生学原

则,综合性,主导因素,实用性,

经济性,开放性和动态性,指标

的互斥性明确性层次性针对性

15.水资源的特性:1)循环性和有

限性2)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3)

用途的广泛性4)经济上的两重性

16.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按其范

围的大小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

环:海洋小循环和陆地小循环

★17.影响水资源丰却的因素:1)

地理位置:纬度最重要2)地形条

件3)土壤和植被4)人类活动

18中国水资源的特点(1)水资源人

均占有量低(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

均(包括地区分布不均匀(径流

带:丰水带,多水带,过渡带,

少水,缺水)和时间分配不均匀)

★18.我国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问

题:(1)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2)

水资源问题导致的水资源危机大

于水量的危机(3)水资源过度开

发引起的生态问题日趋严重(4)

用水浪费和缺水现象并存

★19.气候资源的类型:A按气候

的组成要素分类1)太阳能资源。

太阳辐射中含有植物光合作用所

需要的生理辐射量,同时也能为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必要的能

源2)降水资源。它是地球一切水

的唯一来源3)热量资源。以空气

温度为代表的热能,是作物,森

林生长所必须的,也是人类得以

生存的环境条件之4)风力资源。

以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力,可以

作为人类生存和谋利的动力或能

源5)其他气候资源。比如氧气,

二氧化碳,氮气等气候资源,同

样不可或缺B利用的行业、部门

划分。这些与气候资源关系密切

的行业、部门为自身的发展和生

存,必须科学地把握气候资源类

型和特点C按气候资源本身固有

的属性划分,分为:恒定性资源,

亚恒定性资源,易污染、易误用

性资源D按地域不同进行多因素

综合性划分。以气候和降水要素

为基础,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特

点,将全球气候划分为5大气候

带,12大气候类型E按照气候系

统提供服务的功能形式划分。可

划分为具有直接使用价值的产品

要素资源和具有间接使用的要

素。

★20.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1)具

有年日周期的循环性2)时间分布

上的不稳定性和空间分布的不均

衡性3)气候要素之间相互制约性

4)和土地,生物资源互相作用性

5)潜在性和非商品性

21.432:水资源丰富、热量资源较

丰富、光资源欠丰富(1-贫乏)

★10.我国农业气候资源三大区:

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区;西北干旱

农业气候区;青藏高寒农业气候

大区

22.农业气象灾害1)低温:冷害,

霜冻,冻害2)干旱:春旱、伏旱、

秋旱、冬旱洪涝3)干热风4)冰雹

23.森林资源的特点:(1)森林资

源形成过程漫长(2)森林资源分

布的地域性(3)森林资源利用特

点(再生性和多用性)

★24.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1)资

源类型多2)资源总量大,人均占

有量少3)分布不均4)森林结构

不合理5)林地生产力低6)人工

林多,质量不高

25.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可划分

为6带2区,即:寒温带针叶林

带;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亚热带

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亚

热带.热带季雨林和雨林带;甘南,

川西,滇北,藏东南峡谷高山针

叶林区;西北山地针叶林区。

★26.森林评价的内容:1)林地面积2)森林结构3)森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4)森林资源的分布和开封利用条件

27.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途径1)经营管理好现有森林资源2)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3)合理不综合利用森林资源4)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意识、法制) 28.草地资源的属性:(1)草地资源的自然属性。包括数量的巨大性,质量的差异性,空间的有序性,发展的阶段性(2)草地资源的经济属性。包括可更新性,利用的适宜性,资产性和增值性

29.草地资源类型的数量:中国草地划分为18个草地类,144个草地组和824个草地型。

18个草地类包括:温性草甸草原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类,高寒荒漠类,暖性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热性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干热稀树灌草丛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沼泽草地类。

★30.草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粗放经营,资源效益不高2)大面积超载过牧。草地退化严重3)区域发展不平衡,南方草地开发程度低4)自然灾害频繁,抗灾能力低

★31.合理开发利用草地的途径:(1)加强天然草地的合理利用保护与建设a严格实行以草定畜,控制超载过牧b采取农业技术措施,改良天然草地c选择与建设冷季牧场,缓解草地季节的不平衡d改进草地放牧方式,转变自由放牧状态e加强牧区防灾抗灾的基础措施,改善生产条件f大力防治毒害植物和鼠虫害,做好草地植物保护(2)努力增加人工草地比重(3)培育和充分利用割草地(4)建立草地自然保护区

★32.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类:药用

植物资源,野菜植物资源,果树

植物资源,农药植物资源

★33.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纬度

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

34.微生物资源的特点:1)个体微

小,种源丰富,开发潜力大2)比

表面大,吸收多,生长旺盛,繁

殖快速3)变异性大4)微生物基

因资源

35.农业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范

围:微生物肥料(自生固氮资源微

生物、联合固氮、共生固氮),微

生物饲料,微生物农药

36.肥料资源的种类:化肥,有机

肥,微生物肥料

37.废弃物的特性:1)客观性:客

观存在2)资源性3)价值性4)

污染性

长治市属于北暖温带半湿润气

候,地跨海河黄河两大流域,辛

安泉是华北第二大岩溶大泉,该

泉和八座水库是全市工农业和城

镇生活重要的水源地

问题:1.水资源污染山西省长治

市的产业结构以高耗水、重污

染的能源、化工、冶金工业为

主要支柱,大量工矿企业废水

和城市污水未经达标处理就排

入河道。河水污染、水环境破

坏都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

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2.水资源短缺人口、土地、工

业高度密集的区域,水资源严

重短缺,必定会影响到全市整

个国民经济的发展。3.水资源

浪费水利骨干工程不配套,如

浊漳河干流、沁河干流,至今

没有大的控制性工程,水资源

得不到充分利用,干流水绝大

部分白白流向外省;农业大水

漫灌现象仍很严重;群众节水

意识淡薄4.生态环境脆弱长

治市中北部主要为黄土丘陵

区,东部则主要为干石区,地

貌复杂,地形破碎,植被稀少,

生态环境脆弱。

对策:1加快治理,建立完善

有效的水环境保护体系一是控

制污染源,杜绝排放有害物质

二是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

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推广技术,建立稳定可靠的

农业灌溉节水体系输配水系统

以渠道防渗为主,有条件的地

方积极发展喷灌,也可试用膜

上灌3.兴建工程,建立水资

源综合利用体系通过两大水源

工程向“上党盆地”调水,缓解

用水矛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

率,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教案 第一章、农业资源概述 一、农业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1、农业资源的概念 农业资源就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2、农业资源的类型 1)、自然资源: (1)概念:指农业生产及其相关领域中可以利用的自然元素和自然力(大气、土壤、水等),以及开始转入农业自然资源行列的那些自然条件。 (2)分类(略) 2)、社会经济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社会经济财富的动力源泉。(1)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2)农业科技生产力 3、农业资源的特征 1)、地域性和节律性(时空分布差异和时间、气候和季节交替演变的规律) 2)、多用性和有限性 3)、整体性和层次性 4)、稳定性和变化性 二、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 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农业资源利用的实质 农业资源利用的实质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改善现有生产条件来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源泉和主要推动力。 B、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 C、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增强农民的现代意识,还能部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2、农业资源利用的基本原理 农业资源利用涉及到的原理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以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为基础。 农业生产有两个特点:一是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二是一个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 A、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B、人口经济原理与收益递减律 C、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三、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任务、内容与方法 1、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任务 其研究的基本目标,是要科学的认识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而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农业资源的利用、配置和管理上,既要从微观入手,又要从宏观把握全局。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采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有计划的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使农业综合生产力得到稳步提高,并在开发利用中切实贯彻国家有关保护珍惜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法规、政策。在高速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总量,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日益增长的条件下,建立起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农业生产能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2、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内容 A、农业资源概述 B、农业资源各论 C、农业资源管理 3、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方法 A、从整体到部分的系统分析法 B、综合分析法 C、最优化法 4、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1)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意义 A、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B、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解决人口增长与人均资源不断减少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 C、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 2)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目标、原则和对策措施 (1)目标: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开发利用,减少浪费提高效益 (2)原则:1、按照人口、资源平衡的原则,控制人口增长并实行节约化的经营 2、按照资源整体性原则,实现综合利用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3、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进行资源的适度、适量开发利用 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5、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 (3)加强农业资源开发的对策 A、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做到有步骤、有重点、有机划的开展,避免盲目

农业资源管理与利用

1.农业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 2.农业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联系到农业利用的那一部分,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3.农业资源的特征 1)、地域性和节律性(时空分布差异和时间、气候和季节交替演变的规律) 2)、多用性和有限性 3)、整体性和层次性 4)、稳定性和变化性 4.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于联系: 1)、概念不同: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T、E、P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气候是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还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气基础上所得出的总结和概括,是在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气过程综合而得出的长期大气过程,二者之间存在着统计联系,从时间上反映出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2)、从时间尺度上讲: 天气是短时间的,气候是长期的 天气具有多变性,气候则比较稳定 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天气不完全一样,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内的天气也常常是不同的。气候一般比较稳定,而且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受它所在的纬度、高度、海陆相对位置等影响较大。 形成原因不同:天气由气团、锋,气候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形成 3)、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结和概括。 5.我国农业气候特点: 1).我国整体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但就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区而言,一般是温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海洋性较强。季风气候的“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的特点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2).受太平洋上的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降雨量较为充足,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因此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3).由于每年夏季风的势力强弱变化大,所以常常出现“北旱南涝”或相反的灾害。还极易产生水早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但总体而言,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是利大于弊。 6.农业气候特征: (1)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有限性和无限循环的可更新行 (2)适度性和非线性 (3)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4)区域的差异性 (5)相互依存性和可改造性

农业自然资源情况及布局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农业自然资源情况及布局调查报告 (精选多篇) 自然资源调查与规划 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踏勘,对照卫星影像图识别现状地物,找出已变化的地物,进行现场纠正。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包括遥感影像处理,几何纠正,室内分析与判读、转会、野外抽样验证等环节,本次野外实习主要进行野外抽样验证,识别变化的地物。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14年12月24日 实习路线:山东农业大学本门—>省庄镇—>山口镇—>黄前镇—>大津口乡—>山东农业大学

实习人员:08级地信专业全体人员。 实习过程 两辆于八点左右在学校北门出发,由老师带队实地调查了泰安地区的六个站点,并对实地进行了讲解和考察验证。具体路线如下: 芝田村 我们本次观察的站点位于芝田村河流西侧,在地形图上此处地形为水浇地,但是通过我们的现场观察和老师的讲解我们发现部分地区已经成为林地,其土质为轻壤质洪冲积潮棕壤。附:此处为扇前平原区芝田村总户数1365户,总人口5308人,农村劳动力3125个,工农业总产值2121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46万元,工业总产值20145万元,粮食总产量1203吨,其中:夏粮662吨,秋粮54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5447元。 后燕庄道路附近 根据老师介绍此处为山前平原海拔的最低点,由于地下水位干湿交替,水位很低,从地形图上和现状图上看此处

为水浇地现在也没有具体的变化,但有小片的苗圃出现。此站点的土质为浅位粘层中壤质洪冲积潮棕壤。此地区的支柱产业为锅炉和香油,此地区的经济相对其他地区发达。 山口镇与黄前镇之间路东侧 山口镇位于区境东北部,北与黄前镇为邻,南与泰山区邱家店镇相连,东与祝阳镇相望,西与泰山区省庄镇接壤。面积58平方公里。镇机关驻山口村,距泰城19公里。济临公路穿镇而过。山口相传西汉立村,因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出山之口,故名山口。镇境,1912年属泰安县兴仁区。1930年属第四区。1941年属泰北行署黄山区。1945年属泰安县山口区。1948年属第三区,后又改为山口区。1958年建山口公社。1960年祝阳公社并入。1962年恢复祝阳公社。1984年6月改为山口办事处。1985年5月改为山口镇。镇以机关驻地村得 名。1999年,全镇辖山口南、山口东、山口北、山口西、新庄、冶庄、周

现代农业概论试卷

现代农业概论试卷 1.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答:(1)农业生产的波动性;(2)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3)农产品的特殊性;(4)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 2、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和作用。 答:(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2)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3)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4)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5)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就业。(6)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3.农村产业结构有哪些特征? 答:(1)农村产业结构的脆弱性;(2)农村产业结构的基础性;(3)农村产业结构的产业关联;(4)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在规律;(5)农村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4、农业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对六方面得满分) 答:(1)国家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2)国家采取措施,保障农业更好地发挥在提供食物、工业原料和其他农产品,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作用;(3)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振兴农村经济;(4)国家坚持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5)国家保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6)全社会应当高度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发展;(7)各级人民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统一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做好发展农业和为发展农业服务的各项工作。 5.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新特点有哪些? ⑴社员支付较高的首期投资;⑵社员享有同投资额相当的交货权;⑶交货权权益可以转让和成员资格具有封闭性;(4)股本金具有稳定性;(5)大力发展加工业,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6)利润以现金形式返还给社员。 6、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加强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2)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其中包括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4)开发农业各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5)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6)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7)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8)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 7.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思路是什么?

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及农业规划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进行的物质产物,受到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严格制约。 农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都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又往往带有一定的规律性,称之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及农业区划就是从自然、经济、技术的综合角度,揭示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农业的地区布局和结构、合理配置农业生产力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 自然界存在的能被人类利用或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利用来作为农业生产原材料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叫农业自然资源。(天然存在的自然物质) 农业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因此你哦工业生产是生物再生产。 农业自然资源的主要内涵:1、气候资源提供并保证或影响农业生产获得产量的光、温度、水等气候因子的数量及组合特征,称为农业气候资源或气候条件,包括光能、热量资源、降水资源及天气灾害。2、水资源可供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开发利用的含有较低的可溶性盐类并不含有毒物质的水分来源叫水资源。它通常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市一中动态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冰川水,以地表水为主,以大气降水补给来源。3、土资源土地是地球表面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广义土地是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共同作用多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包括耕地、园地、林地、早地、内陆水域、沿海滩涂。4、生物资源可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对象的天然生长植物、动物和农业微生物的种类及群落类型称为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大类,按照其性质可分为:品种资源、林木资源、草场资源、水产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珍稀生物资源、天敌资源。农业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组成农业自然资源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自然界是一个统一体,在一定的水、热条件下,形成一定的土壤和植被,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动物和微生物群落,成为一个生态系统。2、地域性由于地球与太阳位置及其运动特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差异,以及地质地貌的变化,使得 地球上各个地区的水、热条件不同,从而 形成多种资源生态环境。3、可更新性农 业自然资源是可以更新和循环的,这是区 别于矿产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农业自然 资源可以不断更新、不断补给、不断生长、 永续利用。合理运动和保护,才能不断更 新和循环。4、不可逆的发展性农业自然 资源是不断向前发展演变的。5、可培育性 农业自然资源是可以培育和改造的,自然 资源是天然存在的自然物。6、数量的有限 性和潜力的无限性农业自然资源数量是 有限的,地球上土地的面积,水的数量,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以及生物的种类、 生产力、蓄积量等,在一定地区、一定时 间内都是有一定数量限制性。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 则:1、因地制宜,2、宏观全局,3、远近 兼顾。 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遵循一下几种基 本原则:1、因地制宜。2、宏观全局。3、 远近兼顾。4、用养结合。 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主要特点:1、光、热 条件优越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 带,光、热条件优越,光能资源丰富。2、 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夏季主要受来自海洋 气流的影响,冬季则受大陆气流影响。 季风气候还具有不稳定性特点,夏季风和 冬季风每年的进退时间,影响范围和强都 不同,因而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率 大,气温冷热变化激烈。所以我国干旱、 洪涝、低温、霜冻、干热风、冰雹、台风 等天气灾害频率高,农业生产不稳定。 我国农业的水资源特点:1、河川径流总量 大。2、地区分布不均匀,水工配合不协调。 3、年内、年际水量变化大。 4、水资源开 发利用程度高。 我国土地资源主要特点:1、农业用地比重 小,耕地的比重尤小。2、各类土地资源的 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的相对数量少。3、 后备土地资源不多,非农占地情况严重。 我国生物资源:1、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化。 具世界第三。2、动物资源种属繁多。3、 经济真菌资源品类丰茂。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特点:1、特有种和珍 奇种类较多。2、华中和华南区所产野生动 物色彩绚丽,富于光泽。 气候、土地、水、生物等自然资源是农业 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结构农业 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从自然再生产的角度 看,农业生产的实质就是各种农业自然资 源循环和转化而形成各种农产品的过程, 农业生产是人类劳动参与下进行的,因此, 农业生产也是劳动者参与的社会经济再生 的过程。 农业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和效果, 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农业 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自始至终收 到人为的调节和控制,把握农业发展的方 向和进程。 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的技术条件特点:1、人 口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大。2、农村经济底 子薄,扩大再生产力低。3、农业现代化装 备有一定基础。4、农村交通运输不发达, 自给半自给经济比重大。 农业自然资源是可更新的资源,如果利用 的合理,可以持续不断更新地位人类提供 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如果不合理运用,使 可更新的资源失去其更新的条件,破坏生 态平衡,则不仅不能造福人类,反而会带 来祸患,在人类史上,这种教训是深刻的。 自然资源采取掠夺性经营,带来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森林和水产资源衰退,早场退 化等恶果,形成恶性循环,其表现在几个 方面:1、种植业盲目滥垦,广种薄收。2、 林业集中过伐,重采轻造。3、草原牧业超 载过牧,靠天养畜。4、渔业重捕轻养,遭 鱼滥捕。5、地下水资源超重量开采,江河 水源污染。6、野生动物资源乱捕滥猎,许 多珍稀物种频临灭绝。 合理运用农业资源的基本途径:1、树立人 口、资源平衡的观点,实行资源节约型集 约化营运。2、立足于生产、生活和生态的 统一,改善资源生态环境。3、增加物质、 能量投入,扩大资源产出能力。4、坚持分 区化类指导,发挥资源地区优势。 我国目前资源不足,破坏、浪费资源现象 严重,必须做好一下几点:1、制止对资源 掠夺性经营,提高林地、耕地、草地、水 面的单位面积。资源的不同特点,确定适 宜的发展农业。2、严格控制非农占地,实 行多热高产,缓和人多地少矛盾。3、建立 节水型工农业生产体系,缓解水资源供需 矛盾。 缓和人多地少矛盾的有效途径:1、必须运 用经济手段,按照价值规律来控制非农占 地。2、充分发挥光热资源和劳力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实行多熟制。3、坚持不谢地进行 农田基本建设,有计划地政治各种低产土 壤、低产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努力挖

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第二章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山西电大王彤梅 2010.4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述 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自然资源下了如下的定义:“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件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自然资源的分类是资源开发、管理和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自然资源按其存在形态可分成三类:原生性自然资源和次生性自然资源,次生性自然资源又分为不可更新资源(非再生资)和可更新资源(再生资源)两类。 自然资源按开发利用可分为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工业资源等。农业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本章重点介绍农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普遍性特点 1.自然资源的系统性 2.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在: 第一,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和分布不均的,第二,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人们利用资源的能力和范围有限,第三,资源可更新速率是有限的,第四,资源功能是有限的。 3.资源的变动性 4.资源的多用性 5.资源的地域性和国际性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1.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堪称资源大国 2.人均占有量低,资源相对紧缺 3.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 4.水、土资源与人口组合错位 5.能源南北差异悬殊

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流动方式,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为核心,实现特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总体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用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和更低环境污染,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价值观是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统一,人与自然和谐。 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循环经济有三大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即”3R”原则( 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循环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在人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传统模式;第二种是“过程末端治理”模式;第三种是循环经济模式。 我国选择循环经济的背景 1.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存在“四低”:即资源产出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2.污染物的超常规排放资源产出率低,废气物排放量则高,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政府拟将采取的策略与措施1.转变观念;2.搞好规划;3.调整结构;4.健全法制;5.完善政策;6.依靠科技;7.示范推广;8.强化管理;9.宣传教育 第二节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水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从海洋和陆地表面不断地蒸发和蒸腾变为水蒸汽,又凝结成液态或固态水降落到海洋和陆地;落到陆地的部分水分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江、河、湖泊,最后流入海洋。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降水、渗透及径流等途径不断循环往复,称为全球的水循环,其中包括局部的海洋水循环、局部的内陆水循环以及陆地与海洋之间的水循环。 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占地球表面的71%,陆地占29%。全球水资源总量巨大,为14亿km3,但能真正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极少,因为海水占总水量的97.3%,淡水只占2.7%。

农业概论考研

一、名词解释 1、农业: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地理:作为人文地理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农业生产布局与地域分布规律的科学。 3、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4、资源:泛指人类生活所需的全部物质和能量基础。 5、土壤资源:是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土壤的总称。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6、农业环境: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 为主体,包括围绕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以及社会条件。 7、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是指以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的农村地域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各层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农村三大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相互交织的经济联系,以及在占用要素和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量的构成与比例。

8、农业产业化: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 9、农业产业化经营:指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形式。 10、农业组织: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群体。 11、农业企业:是指以企业经营方式为主,为社会提供农业产品或相关农业服务的经济组织。 12、农业政策: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原则,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而制定的具有激励或约束经济活动功能的各种行动 准则。 13、农业法规:是调整与农业有关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4、农业市场化:是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所发挥的作用持续增大,农业经济活动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加大和加深的演变过程。 15、期货市场:是为期货交易提供的场所以及围绕期货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关系的总和。 16、“黄箱”政策:是指可能产生贸易扭曲、需减让承诺的国内支持政策。 17、农业科学体系:是由农业基础理论科学、农业技术科学、农业应用科学和农业社会科学构成的农业科学知识系统。

农业资源的概述及分类-教育文档

农业资源的概述及分类 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 基本信息 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利用的各种资源[1],包括自然资源和农村社会经济资源。前者主要由气候资源、水资源、土资源和生物资源等组成;后者主要包括劳动力、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和其他有关经济技术条件。各种农业自然资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运动规律,但它们也有共同点和共同规律。 基本概念 农业资源[1]就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本栏

目重点是给出农业自然资源。 基本类型 1、自然资源:指农业生产及其相关领域中可以利用的自然元素和自然力(大气、土壤、水等),以及开始转入农业自然资源行列的那些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社会经济财富的动力源泉。 (1)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2)农业科技生产力 主要特征 1 、地域性和节律性(时空分布差异和时间、气候和季节交替演变的规律) 2 、多用性和有限性 3 、整体性和层次性 4 、稳定性和变化性 自然资源分类 农业自然资源可分为三类: ①不可更新资源,如铁、煤、石油等。 ②可更新资源,如生物、水、土壤等。 ③用之不尽的资源,如空气、风力、太阳能等。 农业自然资源既是农业环境要素,又是人类生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农业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农业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源,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 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称为农业自然资源,一般指各种气象要素和水、土地、生物等自然物。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农业自然资源贫乏,而农业自然资源浪费依然严重,部分资源出现枯竭,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有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查明我乡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特点和开发潜力,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加强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但对发展农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且有利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国民经济。 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对课题小组成员进行了具体分工,两人一组,对我乡的农业自然资源以及农业布局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 1、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指的是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等气候因子的数量及其特定组合。气候资源主要包括太阳辐射能、降水、温度等气候因素,气候资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农业生产的布局、结构以及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 乡位于长江以南的沅水河边,纬度偏低,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征明显。在冬季,常受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南下的干冷气团控制,比较干冷,在准静止锋面和气旋活动的影响下,带来了一

定的雨雪冰霜天气。在夏季,则多为低纬度海洋暖湿气团所盘踞,气候高温多雨。春季,地面南北气流对峙,气旋及锋面活动频繁,雨水较多,天气多变。秋季是从夏入冬的过渡季节,副热带高压势力逐步南撤,表现为湿度小的秋高气爽天气。总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为我乡显著的气候特征。 2、水资源。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水资源指的是可供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开发利用的含较低可溶性盐类而不含有毒物 质的水分,通常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这是一种动态资源,包括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而以大气降水为基本补给。 沅水穿境而过,大小溪流以及池塘星罗棋布,境内修筑了八座中ⅱ型水库,加上春夏降水量大,因而,我乡水资源量非常丰富,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水的需要。 3、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指的是能供养生物的陆地表层,包括内陆水域。我乡土地资源按其用途和利用状况,可以概分为耕地、园地、林地以及河流、水库、池塘等水域。 4、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指的是可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对象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及群落类型。我乡生物资源主要有森林资源、水产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等。我乡森林覆盖率约为65.7%,主要有杉木、松木、油茶、油桐等树种,比较珍稀的有银杏、水杉等树种;主要的野生生物资源有山甲、娃娃鱼、黄姜、蘑菇等;水产资源比较

二十三 农业和自然资源

第二十三章农业与自然资源 我的观点是反对任何行政上的过分行动,而与其他一切相比,我尤其反对的是最令人可怕的由当局所施加的干预,亦即对大众生计的干预。 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 1.在当代的西方世界,财富的积累和文明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城市人口和工业人口的增长。然而,城市人口和工业人口的增长,不仅在比例上而且在绝对数字上都导致了农业人口的减少。科技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人类在粮食生产方面的生产力,从而使历史上最少的农业劳动者能满足较多人口的生活需要。尽管人口的增长相应地导致了对粮食需求的增加,不过由于人口增长速度渐趋缓慢而且进一步的发展也主要表现为人均收入的增加,所以在这部分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粮食消费上的开支也越来越少。如果市场有更合口味的食品种类供应,那么人们仍有可能受到诱惑,把更多的钱花在食品上。但是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人均谷物产品的消费便会停止增长,而且实际上还有可能减少。粮食生产力的提高连同需求的无弹性(an inelastic demand),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便意味着,那些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如果想要维持他们的平均收入(更不用说跟上收入的一般增长水平了),他们的人数就必须减少。 如果农业和其他行业之间出现了这样一种人力的再分配(re-distribution of manpower),那么从长远来看,我们就没有理由认为那些继续从事农业的人不应当从经济进步中获致与其他行业的人同样多的利益。但是,只要农业人口相对来说过于庞大,人力分配的变化(尽管这种变化会继续下去)就必定于农业人口不利。而且一般来讲,只有当农业收入相对低于城市职业的收入的时候,才会引发脱离农业的自发性运动(spontaneous movement)。在变迁期间,农民或农夫向其他职业转移的疑虑越重,农业与其他职业间的收入差距也就会越大。特别是当这种变迁持续好几代人的时候,那么只有在这种脱离农业的运动相对比较迅速的情形下,农业与其他职业间的收入差距才有可能被控制在一个较小的水平上。 然而,政策处处都滞延了这种适应性调整,其结果便是致使上述问题更趋严重。众所周知,经由审慎思考而采取的政策举措,将大量人口都滞留在了农业领域;而且由于这部分农业人口增长太快,所以为了达致农业人口和工业人口在生产力间的平衡,就必须要求有一部分农业人口向其他职业分化,但是不无遗憾的是,从当下的许多情形来看,要做到农业人口与工业人口在生产力间的平衡,它所要求迁出农民的人数太多,从而在任一限定的时期内完成这一分化都是不切实际的。 推行这种把农业人口滞留在农村的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工业化发展迅速的欧洲国家,这项政策最早源于某种关于工业与农业之间应当维持“适当平衡”(proper balance)的含混观念,在这种观念中,所谓“平衡”,无外乎是指保持工业与农业二者间的传统比例。在那些因工业化的高速发展而渐趋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里,那些主张滞留农民的论点,得到了那种“战时自给”(self-sufficincy in wartime)的战略性考虑的支持。此外,人们在当时还常常认为,农业人口转移的这种必要性只是一种暂时现象,而且也不会再发生了,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把农业人口转移的整个过程扩展到一个较长的时间里而使这个问题得到缓解。但是我们不应忘记的是,促使各国政府干涉此一问题的最重要的考虑,则是确保当时从事农业的人士能够得到“适当的收入”,而非其他。 这种政策之所以在当时得到了一般公众的支持,往往是因为人们有这样一种看法:整个农业人口,而不只是其中生产能力较低的那一部分人口,都无法挣到合理的收入。此类想法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在必要的再调整措施奏效之前,农产品价格要比它们在一般的情形中下跌许多。但是,正是这种农产品价格下跌所产生的压力,将会使农产品成本下降并使有

区域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5课时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其分布的规律性。 2.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3.理解我国的环境整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会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理解海洋国土的含义,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l k0 jkkkkx km,./. 提示:①太阳能②石油③地热能④旱地⑤水资源⑥一+⑦二⑧水田 考点一自然资源概况及我国的土地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1)总量大,种类多。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相对短缺——人口众多。 (3)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①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 ③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④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着。

(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 ②解决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2.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旱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第(1)题,读此图时一定要注意图中反映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有正、负之分,判断前后差值时必须注意。第(2)题,解题的关键是看好图例,仔细读图,然后判断土地利用前后期的变化,进而推理变化给流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答案:(1)D (2)B 考点二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1.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少,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 (2)时空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南多北少;年际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匹配。 2.我国水能资源的基本特点 (1)蕴藏量大,可开发量居世界第一。 (2)地区分布不均,按地区来说,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是中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按河流来说,长江流域最丰富。 (3)大型水电站的比重很大。 (4)开发利用率低。 3.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 (1)修建水库,解决时间分配不均。 (2)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2.跨流域调水

农业自然资源课程论文

农业自然资源课程论文 院系:资源环境学院 班级:资环102班 姓名:杨灵燕 学号:2010049822

山西省农业自然资源现状的调查 ------长治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摘要:针对近年来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运用观察记载和座谈访问等方式进行了调查。长治市是山西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华北地区的相对富水区,由于长治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水资源污染、利用率偏低,资源配置不匀衡、水资源管理中产权不明等问题,对长治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水资源保护、建设新水源、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强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关键字:长治市,水资源,开发利用 引言:针对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对我市水利局进行了座谈访问,了解了我市的水资源现状和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长治市所在的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中部腹地,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拥有丰富的区域物产和劳动力资源以及巨大的购买力市场,对东部沿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地处我国由东向西的技术梯度和由西向东的资源梯度交汇区,对我国东西部发展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既是中部腹地,又是革命老区,在推进全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区域代表性。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的同时,一些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如资源型产业比重过大、产业技术水平较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万元GDP 能耗过高、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煤矿采空区地下水破坏、水土流失等。长治市委、市政府希望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的优势,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资源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民生工程建设,解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 一、长治市水资源分布: 长治河流分属海河与黄河两大流域,主要有海河流域的浊漳河、清漳河、卫河以及黄河流域的沁河、丹河、入汾小河等。本市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大于0.1立方米/ 秒的泉11 处,地下水资源量为10.83 亿立方米,河川径流量19.86亿立方米,重复量(基流量)7.73 亿立方米,年平均降雨量606.4 毫米,比山西省平均降雨量534 毫米多72.4 毫米,居全省之最。且还有110 座水库,其中有库容量1 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三座。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2.96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880 立方米,为全省580 立方米的1.5 倍,分别为北京市和山东省的2.04 倍和1.8 倍;全市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87 立方米,为山西省242 立方米的2 倍,分别为天津市和河北省的2.6 倍和2.8 倍。由于本市降雨量丰富,河川径流量较大,地下水贮存量足,是山西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华北地区的相对富水区。我市水资源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长治市水资源总量不少,是山西省乃至北方地区的相对富水区。全市年平均降雨量593mm,比全省人均534mm 多近60mm。人均占有水资源量833 m3,为全省的1.5倍;每公顷平均占有水资源量7515 m3,为全省的2倍。但和全国相比,人均占有量只有全国的1 / 3,每公顷平均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 / 4,低于全国均值幅度较大。[2] 第二,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6月至9月,这段时间降水量占全年的73%;年际变差也较大,丰枯比一般为5至9倍,最高达20倍(关河流域以上地带),给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带来很大困难。 第三,边界水资源量占比重很大。主要包括清漳河、卫河、沁河及辛安泉,因流入境外或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共有10.24亿m3的水资源难以开发利用。

农业资源环境概论名词解释

农业资源环境概论名词解释 农业资源环境概论名词解释 1、资源:环境中能被人类直接利用,并带来物质财富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2、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常条件下,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一切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 3、再生性资源指各种生物及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系统。 4、非点源污染:凡是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呈一个不连续的分散过程,而又不能用一般的常规处理方法获得改善的排入源。 5、节水农业:提高整个水资源的合理分配、管理,节水的输水工程,节水灌溉,充分利用降水及土壤水的工程技术和农业技术等。 6、农业环境:对农业的生物生产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7、农业生物灾害:指由严重为害农作物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暴发或流行造成农作物及其产品巨大损失的自然变异过程。 8、土壤环境背景值:在未受或少受污染的土壤中,元素含量(特别是有害元素的含量)就是土壤环境背景值。所谓的无污染或末污染都是指相对于污染环境而言的,背景值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9、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实际和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群体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它生物组成部分。 10、全球变化:指温室效应增强、臭氧层空洞扩大、森林锐减和物种灭绝、土地退化以及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的与人类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关的环境问题的变化。 11、水体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化学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12、环境: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13、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能够创造财富和产生经济价值的那部分土地。 14、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15、农业非点源污染: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它有机或无机的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对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污染。 16、水体物理自净: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挥发、沉淀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17、水体的富营养化:进入水体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氮、磷等,会导致藻类的大量繁殖的现象。 18、生化需氧量(BOD):指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19、化学需氧量(COD):为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质时所需的氧量。 20、水体:指海洋、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冰川等地 表与地下贮水体的总称。 21、森林生态系统:指以乔木为主体的、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植物群落,并与冉冉环境构成了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书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书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书 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来源称为农业自然资源,一般指各种气象要素和水、土地、生物等自然物。我国人多地少,人 均占有农业自然资源贫乏,而农业自然资源浪费依然严重,部分资源 出现枯竭,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有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和农 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查明我乡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特点和开发潜力,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增强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 管理,提升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不 但对发展农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且有利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发 展国民经济。 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对课题小组成员实行了具体分工,两人一组,对我乡的农业自 然资源以及农业布局情况实行了调查走访。 1、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指的是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等气候因子 的数量及其特定组合。气候资源主要包括太阳辐射能、降水、温度等 气候因素,气候资源在相当大的水准上决定农业生产的布局、结构以 及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 ××乡位于长江以南的沅水河边,纬度偏低,大陆性中亚热带季 风湿润气候特征明显。在冬季,常受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南下的干 冷气团控制,比较干冷,在准静止锋面和气旋活动的影响下,带来了 一定的雨雪冰霜天气。在夏季,则多为低纬度海洋暖湿气团所盘踞, 气候高温多雨。春季,地面南北气流对峙,气旋及锋面活动频繁,雨 水较多,天气多变。秋季是从夏入冬的过渡季节,副热带高压势力逐 步南撤,表现为湿度小的秋高气爽天气。总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热量充足,降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为我 乡显著的气候特征。

农业自然资源情况及布局调查报告(精)

农业自然资源情况及布局调查报告 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源,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 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来源称为农业自然资源,一般指各种气象要素和水、土地、生物等自然物。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农业自然资源贫乏,而农业自然资源浪费依然严重,部分资源出现枯竭,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有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查明我乡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特点和开发潜力,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加强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但对发展农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且有利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国民经济。 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对课题小组成员进行了具体分工,两人一组,对我乡的农业自然资源以及农业布局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 1、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指的是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等气候因子的数量及其特定组合。气候资源主要包括太阳辐射

能、降水、温度等气候因素,气候资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农业生产的布局、结构以及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 ××乡位于长江以南的沅水河边,纬度偏低,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征明显。在冬季,常受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南下的干冷气团控制,比较干冷,在准静止锋面和气旋活动的影响下,带来了一定的雨雪冰霜天气。在夏季,则多为低纬度海洋暖湿气团所盘踞,气候高温多雨。春季,地面南北气流对峙,气旋及锋面活动频繁,雨水较多,天气多变。秋季是从夏入冬的过渡季节,副热带高压势力逐步南撤,表现为湿度小的秋高气爽天气。总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为我乡显著的气候特征。 我乡全年光辐射总量达到4500~5500兆焦耳/平方米,全年日照2600~3400小时。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白昼时间长达14~16小时。作物生长季节(4~11月)日照1600~2100小时。光能资源丰富,光有效辐射强,日照时数长,有利于喜光植物生长发育、有机物质积累和果实着色。我乡灾害气候主要有干旱、大风、霜冻、冰雹等几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