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饮料工艺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软饮料工艺学第三章

软饮料工艺学第三章

山梨酸钾的使用特点: ①作用对象:霉菌、酵母、好气性细菌; ②少量霉菌、防腐剂使用效果好,但霉菌多时,是霉菌的营 养源; ③酸性防腐剂,pH小于5.5,一般在pH5-6范围内使用。 山梨酸及其钾盐 ④安全性高;无异味; ⑤使用浓度:果汁类:0.6‰,不超过2 ‰; 汽水:0.2 ‰。
尼泊金酯
使用特点: ①开始无味,有后涩味; ②水溶性差,使用时先用乙醇溶解,在充分搅拌时添加; ③是广谱抑菌剂,对霉菌、细菌、酵母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是苯甲酸钠的10倍; ④酸性防腐剂pH4-8; ⑤最大使用量:清凉饮料(汽水):0.1 ‰;果汁:0.2 ‰。
Chapter3 软饮料中常 用的辅料
学习目的
软饮料常用的添加剂有哪些?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问题?
第一节 甜味料
一 使用目的
赋予软饮料以甜味,调节口味以
1
适应不同人的嗜好需要,并且可
以供给人体热能。
2 赋予饮料以一定的触感。
二、甜味料种类
蔗糖
1溶解性;2糖度 3粘度;4甜度 5水解和褐变
葡萄糖 特点:
使用特点: ①在酸性条件下使用; pH2.5-4.0适宜, pH3最强;pH>4.5下降; ②抑菌浓度:0.05-0.1%; ③可尝出味道的最低浓度0.1%; ④毒性低,可排出体外; ⑤使用浓度:果汁:0.4g/kg;汽水0.2g/kg;浓缩果汁:2g/kg;
注意事项: ①切勿干投,先用20-30%的水溶解; ②先加苯甲酸钠,在搅拌条件下添加柠檬酸; ③一般条件下与蔗糖同时使用。
1使配合的饮料香味更加精细 2具有较高的渗透压,约为蔗 糖的2倍
果糖特点: 1、甜度高;2、溶解性强 3、吸湿性强;4、活性高
果糖味;2能增强果香味 3甜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4与蛋白糖、甜叶菊配合时,有相乘作用 5添加果糖后可防止蛋白糖随时间延长而甜度降低的缺陷

软饮料工艺学习题集

软饮料工艺学习题集

软饮料工艺学习题集(总2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软饮料工艺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部分概念题饮料软饮料酒精饮料非酒精饮料固态饮料液态饮料共态饮料天然饮料调配饮料功能饮料碳酸饮料果汁(浆)果汁饮料蔬菜汁饮料类含乳饮料类植物蛋白饮料类茶饮料类固体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软饮料工艺学不定项选择题下列饮料类型当中属于共态饮料的是。

①冰淇淋②奶片③冰棍④雪糕⑤麦乳精⑥核桃粉下列饮料类型中属于功能饮料的是。

①天然碳酸矿泉水②乳饮料③茶饮料④咖啡饮料⑤豆乳饮料⑥解酒饮料世界上软饮料销售量最大的国家是。

①中国②英国③日本④美国⑤澳大利亚⑥德国世界上软饮料消费量最多的前三位是等排列顺序。

①碳酸饮料②含乳饮料③果汁饮料④植物蛋白饮料⑤瓶装饮用水⑥功能性饮料软饮料根据组织形态的不同分几种类型?①液态饮料②含乳饮料③共态饮料④豆乳饮料⑤固体饮料软饮料工艺学是研究软饮料生产中的。

①原材料②工程原理③半成品和成品加工过程④加工设备⑤工艺方法⑥包装材料软饮料的共同特点是。

①液体②不含酒精③酒精含量判断题软饮料是绝对不含任何酒精的饮料。

固体饮料中的水分应小于%。

果汁和果汁饮料实质上指的是同一种类型的饮料。

臭氧和紫外线可以用在瓶装饮用水的杀菌。

新鲜牛乳不属于软饮料范畴。

地下水也属于软饮料。

当水中含有硬度时,总碱度减去总硬度的量即为负硬度。

( ) ( ) ( ) ( ) ( ) ( )填空题软饮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软饮料用水的水质要求硬度小于___ __度,即___ __mg Cao/L。

简述题饮料和软饮料有何区别?软饮料是食品加工的一种形式,请问为什么食品常常加工成软饮料?软饮料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软饮料的共同特点软饮料的主要原料有什么?软饮料的如何分类我国的软饮料分类方法采用何种方法饮料的概念及其分类?饮料加工中的“四化”、“三低”、“二高”、“一无”指的是什么?软饮料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是什么?论述题第二章软饮料用水及水处理概念题地表水地下水城市自来水悬浮物胶体物质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溶解物质溶解气体溶解盐类水的硬度暂时硬度(碳酸盐硬度)永久硬度(非碳酸盐硬度)总硬度负硬度水的碱度水的总碱度德国度软饮料的水处理混凝水的净化水的沉淀法水的消毒法水的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树脂硬水软水硬水的软化水的混凝作用水的助凝剂水的过滤砂棒过滤级配不定项选择题天然水中杂质的分类有,它们的粒径分别为。

《饮料工艺学》教学大纲-合肥工业大学精品课程

《饮料工艺学》教学大纲-合肥工业大学精品课程

《食品工艺学》系列课程《饮料工艺学》教学大纲学时:32 学分:2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饮料工艺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与相关的教育、研究、进出口、卫生监督、安全管理等部门,从事饮料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限选课程,其任务是给学生讲授饮料的概念、分类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地位,典型食品饮料对生产原料的要求、代表性饮料生产工艺的原理、加工过程要点、质量检验和成品品质标准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了解饮料类食品的加工工艺原理、相关的基本概念,熟悉典型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在强调基本理论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应对国内外有关饮料的先进饮料技术和成就给予及时的反映。

要求学生能够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与理解典型饮料的加工工艺原理,培养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以先导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工原理》为基础,重点介绍软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与原理。

本课程是食品工艺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很多工艺原理与技术,应尽可能结合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注: 为选开实验,可选开其中的一个实验。

五、本课程的性质及适应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限选课程。

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饮料的定义与分类,软饮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讲授软饮料的定义及与食品的区别和软饮料的分类。

第二章软饮料用水及水处理天然水的分类及其特点,天然水中的杂质,饮料用水的水质要求,饮料用水的处理。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讲授天然水中的杂质饮料用水的要求和饮料用水的处理。

第三章软饮料的主要原辅材料甜味料,着色剂,防腐剂,二氧化碳,其它辅料。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讲授饮料的甜味料,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其它辅助材料。

食品专业教学大纲--《软饮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专业教学大纲--《软饮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软饮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Beverage课程编号:1020131036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软饮料工艺学是以水、果品蔬菜、动植物蛋白等为原料,经合理的配方设计,按照不同种类饮料的生产工艺技术要求、相关的产品检测、产品卫生及标准,通过调配、过滤、均质、脱气(或碳酸化)、灭菌、灌装等工序后,生产出天然、营养、健康的果蔬汁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瓶装饮用水、功能保健饮料、发酵饮料、茶饮料等饮料产品的应用科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该课程的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软饮料加工的水处理、加工用原辅材料及要求、包装容器和材料、加工设备、果蔬汁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饮用水、功能保健饮料、发酵饮料、茶饮料的加工原理、工艺和技术要求,以及相关的产品检测、产品卫生及标准,注重高新技术在软饮料加工中的应用,为将来独立掌握软饮料加工领域的教学、科研及生产、销售、质量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能独立进行生产设计、产品开发、质量控制的软饮料工程技术人才。

3.适应专业:本大纲适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软饮料工艺学》课程教学。

4.学时与学分:该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课讲授27学时,实验9学时,学分2学分。

5.先修课程:《食品原料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机械》、《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与检验》。

6.推荐教材:胡小松主编,《软饮料工艺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2。

参考书目:(1) 徐怀德主编,《新型饮料加工工艺与配方》,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 胡小松等,《现代果蔬汁加工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 995。

(3) 杨桂馥、罗瑜编著,《现代饮料生产技术》,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 严鸿德等编著,《茶叶深加工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 8。

软饮料工艺学复习资料

软饮料工艺学复习资料

第三章碳酸饮料碳酸饮料: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称为碳酸饮料;通常称为汽水。

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充有CO2,可给人以凉爽的感觉并伴有轻微的,可分为以下几种:1)果汁型碳酸饮料:果汁≥2.5%2)果味型碳酸饮料:果汁﹤2.5% 3)可乐型碳酸饮料刺激 4)低热量型碳酸饮料 5)其他型碳酸饮料,如姜汁汽水等。

汽水生产设备:主要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即水处理、冷冻、碳酸化、配料、灌装、清洗系统。

其中制冷系统主要作用在于冷却灌装用的软水和混合糖浆。

制冷方式有直冷式和间接冷式。

生产汽水的工艺一般有两种:一次罐装法(预调式罐装法、成品罐装法、前混合法):新方法,将调味糖浆与水预先按一定比例泵入汽水混合机内,进行定量混合后再冷却,然后将该混合物碳酸化后再装入容器。

具有以下特点特点:①工艺过程复杂,但自动程度较高;②设备复杂,投资大;③生产规模大,适合大型连续化工厂;④调整配方较难,刹口感强;二次罐装法(后混法、预加糖浆法、现调式罐装法):旧方法。

二次灌装法工艺过程简单,便于掌握;设备投资少,易于操作;生产规模较小,适合于小型工厂;调整配方容易,便于转向;底料占据体积,刹口感较小。

糖浆制备的工艺流程:砂糖→称量→溶解→过滤→杀菌→冷却→脱气→浓度调整→配料→均质→杀菌→冷却→贮存(缓冲罐)→糖浆。

糖溶液的制备分间歇式(包含冷溶和热熔(蒸汽加热和热水溶解))和连续式两种。

1冷溶法:在室温条件下(常温水),把砂糖倒入水中不断加以搅拌进行溶解的方法。

配制短期内饮用的饮料的糖浆可采用此法。

配制短期内饮用的饮料的糖浆可采用此法。

2热熔法:对于零散饮料,纯度要求较高或要求延长贮藏期的饮料最好采用此法。

有蒸汽加热溶解法和热水溶解法。

糖液的配制也可采用浓糖浆进行调配。

例1:用57%糖液配制100L55%的标准糖浆,应加57%的糖液多少升?应加水多少升?(已知57%的糖液密度为1.271;55%的糖液密度为1.263)例2:现有糖浆23L,其浓度为550Bx,其中糖和水各多少?(550Bx相对密度为1.26)糖液的净分为:以过滤为主要手段,适用于精细优质砂糖或饮料用糖;以吸附为主,砂糖质量较差或一些特殊饮料.糖浆调配的原则:1)调配量大的先调入,如糖液、水;2)配料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间开调入,如酸和防腐剂;3)黏度大,起泡性原料较迟调入,如乳浊剂、稳定剂;4)挥发性原料最后调入,如香精香料。

第三章 软饮料工艺

第三章 软饮料工艺

第三章软饮料Page No.2软饮料:软饮料是不含乙醇或作为香料等配料用的溶剂的乙醇含量不超过0.5% (m/v)的饮料制品。

需注意的是:软饮料是以解渴为主要目的的饮用品,因此,不包括口服液之类的专用于保健和医疗作用的制品,但软饮料不排除其本身附加有其他作用。

Page No.3软饮料的分类按作用分:单纯以补充水分为目的或作稀释剂用的饮料风味饮料带营养素的饮料其他特殊作用饮料按生产工艺分:采集型萃取型配制型发酵型Page No.4国标GBl0789—1996(1998年9月1日开始执行)将软饮料分为以下十类:①碳酸饮料类(Carbonated Beverages)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制品。

不包括由发酵法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气的饮料。

成品中二氧化碳气的含量(20℃时体积倍数)不低于2.0倍。

②果汁(浆)及果汁饮料类(Fruit Juice & Fruit Beverages)用新鲜或冷藏水果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制品。

Page No.5③蔬菜汁饮料类(Vegetable Juice & Vegetable Beverages)。

用新鲜或冷藏蔬菜(包括可食的根、茎、叶、花、果实,食用菌,食用藻类及蕨类)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制品。

④含乳饮料类(Milky Beverages)。

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发酵或未经发酵),经加工制成的制品。

⑤植物蛋白饮料类(Plant Protein Beverages)。

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植物的果实、种子或核果类、坚果类的果仁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制品。

成品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5%(m/V)。

Page No.6⑥瓶装饮用水类(Bottled Drinking Water)。

密封于塑料瓶、玻璃瓶或其他容器中不含任何添加剂可直接饮用的水。

⑦茶饮料类(Tea Drinks)。

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

软饮料工艺学讲稿

软饮料工艺学讲稿

软饮料工艺学(Soft drink technology)第一章绪论一、饮料和软饮料的概念1、饮料的概念和分类饮料是经过加工制作、供人饮用的食品,它以提供人们生活必需的水分和营养成分,达到生津止渴和增进身体健康为目的。

饮料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含酒精饮料(包括各种酒类)和不含酒精饮料(并非完全不含酒精,如所加香精的溶剂往往是酒精,另外发酵饮料可能产生微量酒精)。

根据组织形态的不同,可以把饮料分为液体饮料、固体饮料和共态饮料3种类型。

固体饮料:是以糖、果汁(或不加果汁)、植物抽提物及其它配料为原料,加工制成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水分含量在5%以内,经冲溶后饮用的制品。

共态饮料是指那些既可以是固态,也可以是液态,在形态上处于过渡状态的饮料。

如冷饮中的冰淇淋、冰棍、冰砖、雪糕等。

2、软饮料的概念和分类何谓软饮料,国际上无明确规定。

美国软饮料法规把软饮料规定为:软饮料是指人工配制的,酒精(用作香精等配料的溶剂)含量不超过0.5%的饮料。

但不包括果汁、纯蔬菜汁、乳制品、大豆乳制品、茶叶、咖啡、可可等以植物性原料为基础的饮料。

日本没有软饮料的概念,称为清凉饮料,包括碳酸饮料、水果饮料、固体饮料,但不包括天然蔬菜汁。

英国法规把软饮料定义为任何供人类饮用而出售的需要稀释或不需要稀释的液体产品。

包括各种果汁饮料、汽水、姜啤以及加药或植物的饮料;不包括水、天然矿泉水、果汁、乳及乳制品、茶、咖啡、可可或巧克力、蛋制品、粮食制品、肉类、酵母或蔬菜的制品、汤料、能醉人的饮料以及除苏打水外的任何不甜的饮料。

我国GB10789-1996规定:软饮料是指不含酒精或酒精含量小于0.5%(m/v)的饮料制品,又称不含酒精饮料或非酒精饮料。

包括固体饮料。

牛奶是软饮料吗?二、软饮料的分类根据GB10789-1996,按照原辅料或产品形式的不同,软饮料分为以下10类。

1、碳酸饮料类(carbonated drinks)碳酸饮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制品,俗称“汽水”。

软饮料工艺学考试大纲

软饮料工艺学考试大纲

《软饮料工艺学》考试大纲课程代码:5071004课程名称:软饮料工艺学英文名称:Soft Drink Technology学时:40学分:2.5面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茶学、蜂学一、大纲说明1、《软饮料工艺学》课程性质、任务及主要内容软饮料工艺学属于应用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课。

它的主要任务是阐述软饮料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毕业后能将本课程学到的知识在生产上应用。

《软饮料工艺学》主要任务:通过学习软饮料工艺学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培养学生掌握软饮料工艺的基本实验技能,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为学生学习以后的专业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食品生产和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软饮料工艺学》主要内容:软饮料的概念,分类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软饮对原料和材料的要求,碳酸饮料,果蔬饮料以及其它软饮料(混合果实饮料、乳性饮料,豆奶饮料、固体饮料和矿泉水等)的原料,加工过程和品质要求,品质管理和质量检验以及主要的生产设备和操作。

2、考试目的与要求《软饮料工艺学》考试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检验学生掌握软饮料工艺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的情况,同时也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

要求通过教与学的检验,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懂专业懂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3、考试安排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现制定本课程考试大纲,按照本考试大纲的要求建立试题库,随机抽取试卷进行考试,考试时间一般在学期末由学院统一安排,通过期末考试,全面检查学生学习质量。

4、试题类型与难易度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属难度较易的专业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占 45%,判断题、简答题属难度中等以上的专业基础理论占40%综合题属运用专业知识自我发挥题占15%。

二、大纲正文(考试内容与要求)绪论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掌握软饮料的定义与分类、软饮料工业的发展概况;了解软饮料工艺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学习方法。

软饮料工艺学-第三章

软饮料工艺学-第三章

软饮料工艺学-第三章介绍第三章主要讨论软饮料的生产过程和工艺,包括原料选择、酿造、调味、包装等环节。

软饮料是一种非酒精饮料,具有丰富的口味和香气,深受消费者喜爱。

本章将介绍软饮料的生产过程,并深入探讨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和技术要点。

原料选择软饮料的原料选择对产品的质量和口感有着重要影响。

通常,软饮料的主要原料包括水、糖、饮料基料和调味料。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原料和其选择要点:1.水:软饮料中的水质对产品的口感和质量至关重要。

应选择清洁、无异味、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源作为饮料的基础。

2.糖:糖是软饮料的主要甜味剂,常用的有蔗糖、果糖等。

选择优质的糖和合适的含量,能够提高饮料的口感和甜度。

3.饮料基料:饮料基料是软饮料的主要成分,通常是果汁、浓缩果汁、茶叶等。

选择新鲜、成熟和有营养价值的水果和植物材料,能够提供饮料所需的香气和口感。

4.调味料:调味料对软饮料的风味和口感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调味料包括香料、色素、防腐剂等。

选择具有良好风味和稳定性的调味料,能够增加饮料的吸引力和持久性。

酿造过程软饮料的酿造过程是将原料进行混合、加热、冷却、过滤等处理,最终得到成品饮料的过程。

酿造过程的控制和细节决定了饮料的质量和口感。

1.混合:将水、糖、饮料基料和调味料按配方混合,使各个成分充分溶解和均匀分布。

2.加热:将混合液加热至一定温度,通常在80-90摄氏度,以杀菌和有助于成分混合。

3.冷却:对加热后的混合液进行快速冷却,以避免风味和营养物质的损失。

4.过滤:通过过滤器将混合液中的固体颗粒和杂质去除,确保成品的清澈和口感。

调味过程调味是软饮料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给予饮料特殊的味道和风味,并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风味选择:根据饮料的种类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风味,如水果、茶叶、香料等。

2.比例控制:根据产品配方,精确控制各种调味料的比例,以达到理想的口感和风味。

3.混合调配:将选好的风味按配方比例加入饮料中,进行充分的混合和溶解。

软饮料工艺学复习

软饮料工艺学复习

碳酸化的方式
• 冷却降温和加压相结合。
碳酸饮料的质量评价
• 一、执行标准(GB10789) • 二、常见质量问题及产生原因 • 1、混浊、沉淀 微生物污染、原辅材料质量差 或处理不当。 • 2、变色 褪色(光照、高温等)。 • 3、变味 原材料质量差、香精等氧化或挥发、 微生物污染、配料不当等。 • 4、气不足或爆瓶 碳酸化效果差(原因很多); 贮存温度过高或瓶内二氧化碳压力过大、瓶子质 量太差。 • 5、可见杂质 瓶子清洗不干净、调配过程中混
例:一家汽水厂生产355mL/ 罐的汽水,24罐为一箱, CO2 的吸收率为3,问在室温为25℃时,生产100箱汽水理论上 需要多少克CO2? 解:先计算25℃时CO2的Vmol,再计算CO2的理论需要量G理。
Vmol
273 25 22.41 24.46( L) 273
(355 / 1000) 24 100 3 G理 44.01 4600 (g) 24.46

3. 浸提(萃取)
• 主要用于果汁含量少的果实。一般用热水 浸提。
粗滤汁贮存
• 以待继续加工成澄清果汁、汽水果汁等 • 保存方法: • 冷藏法:粗滤汁经片式杀菌器85-90℃1min 处理,趁热装入密封容器中,冷却后置0℃ 冷库保存。 • 充CO2法:粗滤汁经片式杀菌器加热至90℃, 趁热装盛容器密封,冷后冲入CO2达0.30.4MPa保存。
• 饮料用水的水质,要求硬度小于8.5度。
2、水的碱度
• 水中碱度取决于天然水中能与H+结合的OH-、 CO32-和HCO3-的总含量,其含量以mmol/L表示。 • 氢氧化物碱度, • 碳酸盐碱度,
• 重碳酸盐碱度
• 水的总碱度。分别指什么? • 天然水中一般只有碳酸氢盐(重碳酸盐)碱度。

软饮料工艺学作业

软饮料工艺学作业

※<绪论>1.什么是饮料?什么是软饮料?2.碳酸饮料的分类?各有什么特点?3.乳饮料的分类?各有什么特点?4.软饮料工艺学的研究内容?5※<第一篇原辅料第一章饮料用水及水处理>1. 水的永久硬度2. 砂棒过滤器3. 硬度4. 水的暂时硬度5. 滤料孔隙率6. 混凝7. 曝气8. 水中有那些杂质?各有何危害?9. 反渗透和超浓缩的优点。

10. 离子交换树脂软化水的原理。

11. 说明砂棒过滤器净水的基本原理。

12. 水在软饮料生产中的重要性。

5※<第一篇原辅料第二章甜味料与酸味料>1. 试述影响甜味料甜度的的因素。

2. 简述影响酸味的因素。

3. 高果糖浆作为一种新型甜味料在饮料中使用,越来越受重视和欢迎,原因是什么?试从其加工性质方面简要回答。

4. 果葡糖浆的加工特性有哪些?5. 简述构型对糖甜度的影响。

(以葡萄糖和蔗糖为例)6. 甜菊糖和糖精钠相比,主要性质有何异同?7. 说明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的加工性质中的不同点。

5※<第一篇原辅料第三章其它原辅料>1. 酒精香精2. 水溶性香精3. 乳浊香精4. 香料和香精5. 饮料加香时应注意的问题。

6. 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是怎样的关系?7. 在饮料中使用合成色素的合理方法是怎样的?8. 二氧化碳在碳酸饮料中有何作用?9.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受哪些因素的制约?5※<第二篇生产工艺第一章碳酸饮料>1. 碳酸化2. 碳酸饮料3. 糖酸比4. 二次灌装法5. CO2溶解度6. 单纯糖浆7. 调和糖浆8. 一次灌装9. 二氧化碳在碳酸饮料中有何作用?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受哪些因素的制约?10. 试述对洗瓶洗涤剂的要求。

11. 汽水发生混浊和沉淀的原因。

12. 单端式洗瓶机的洗瓶过程。

13. 双端式洗瓶机的洗瓶过程。

14. 在碳酸饮料生产中,制备调和糖浆应怎样加入原辅料?15. 写出一次灌装法生产汽水的工艺流程,并指出配制调和糖浆时的物料加入顺序。

【大学课件】饮料工艺学PPT(P81)

【大学课件】饮料工艺学PPT(P81)
46
第二节 碳酸化
• 概念:CO2冲入水或糖浆中,使CO2溶 解于水或糖浆的过程。 其实质就是在压力作用下,使碳酸气与 水混合,进而发生如下反应的过程: CO2 + H2O H2CO3
ppt课件
47
CO2在水中的溶解特性
• 温度不变时,压力增加,溶解度随之增加;
• 压力不变时,温度降低,溶解度随之增加;
• 水流通过一种多孔性或具有空隙结构的 介质时,水中的一些悬浮物即被截留在 空隙或孔口中、或介质的本身上,这种 把杂质从母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称为过 滤。
– 以巨大的面积截留杂质,除去水中杂 质。
ppt课件
20
水的软化—除去溶解物质
• 1)、热软化法 • Ca(HCO3)2 热 CaCO3 + H2 + CO2 • Mg(HCO3)2 热 MgCO3 + H2 + CO2
ppt课件
18
水的澄清—除去悬浮、胶体物质
• 方法:混凝、絮凝、沉淀等。 • 混凝剂:向水中添加的、能使水中微粒
增大,加速沉降的化学药品。
– 即能解离出正离子的有机可溶性物质或无机 阳离子 – 如硫酸铝、三氯化铁、聚氯化铝等
• 混凝助剂:促使混凝剂形成带正电荷的 微粒的物质。
ppt课件
19
水的过滤—除去悬浮物质
• 注:MgCO3具反常溶解度。
ppt课件
21
• 2)、石灰法和石灰-苏打软化法 • 原理:CaCO3和Mg(OH)2的溶解度在任何温
度下都极低,因此,把所有的钙、镁盐类都 转化成CaCO3和Mg(OH)2,即使在不加热的 情况下,也能进行水的软化。
• 石灰法—除去碳酸盐(暂时)硬度 • 石灰-苏打法--除去非碳酸盐(永久)硬度

软饮料工艺学习题集.

软饮料工艺学习题集.

软饮料工艺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部分概念题饮料软饮料酒精饮料非酒精饮料固态饮料液态饮料共态饮料天然饮料调配饮料功能饮料碳酸饮料果汁(浆)果汁饮料蔬菜汁饮料类含乳饮料类植物蛋白饮料类茶饮料类固体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软饮料工艺学不定项选择题下列饮料类型当中属于共态饮料的是。

①冰淇淋②奶片③冰棍④雪糕⑤麦乳精⑥核桃粉下列饮料类型中属于功能饮料的是。

①天然碳酸矿泉水②乳饮料③茶饮料④咖啡饮料⑤豆乳饮料⑥解酒饮料世界上软饮料销售量最大的国家是。

①中国②英国③日本④美国⑤澳大利亚⑥德国世界上软饮料消费量最多的前三位是等排列顺序。

①碳酸饮料②含乳饮料③果汁饮料④植物蛋白饮料⑤瓶装饮用水⑥功能性饮料软饮料根据组织形态的不同分几种类型?①液态饮料②含乳饮料③共态饮料④豆乳饮料⑤固体饮料软饮料工艺学是研究软饮料生产中的。

①原材料②工程原理③半成品和成品加工过程④加工设备⑤工艺方法⑥包装材料软饮料的共同特点是。

①液体②不含酒精③酒精含量判断题软饮料是绝对不含任何酒精的饮料。

固体饮料中的水分应小于0.5%。

果汁和果汁饮料实质上指的是同一种类型的饮料。

臭氧和紫外线可以用在瓶装饮用水的杀菌。

新鲜牛乳不属于软饮料范畴。

地下水也属于软饮料。

当水中含有硬度时,总碱度减去总硬度的量即为负硬度。

( ) ( ) ( ) ( ) ( ) ( )填空题软饮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软饮料用水的水质要求硬度小于___ __度,即___ __mg Cao/L。

简述题饮料和软饮料有何区别?软饮料是食品加工的一种形式,请问为什么食品常常加工成软饮料?软饮料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软饮料的共同特点软饮料的主要原料有什么?软饮料的如何分类?我国的软饮料分类方法采用何种方法?饮料的概念及其分类?饮料加工中的“四化”、“三低”、“二高”、“一无”指的是什么?软饮料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是什么?论述题第二章软饮料用水及水处理概念题地表水地下水城市自来水悬浮物胶体物质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溶解物质溶解气体溶解盐类水的硬度暂时硬度(碳酸盐硬度)永久硬度(非碳酸盐硬度)总硬度负硬度水的碱度水的总碱度德国度软饮料的水处理混凝水的净化水的沉淀法水的消毒法水的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树脂硬水软水硬水的软化水的混凝作用水的助凝剂水的过滤砂棒过滤级配不定项选择题天然水中杂质的分类有,它们的粒径分别为。

软饮料工艺学-软饮料用水及水处理-106页PPT文档资料

软饮料工艺学-软饮料用水及水处理-106页PPT文档资料

(一)水的软化
1 热水软化法 根据化合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在水中
溶解度不同而进行的软化方法。
一般用加热法除去碳酸盐硬度。
Ca(HCO3)2→CaCO3↓+H2O+CO2↑ Mg(HCO3)2→MgCO3↓+H2O+CO2↑
MgCO3+H2O →Mg(OH)2↓+CO2 ↑
2. 化学软化法
化学软化法:石灰软化法、石灰-纯碱软化法及 石灰-纯碱-磷酸三钠软化法 (1)石灰软化法
(4)铁盐 常用的是硫酸亚铁(FeSO4·7H2O),氯
化铁(FeCl3·6H2O)和硫酸铁。
国内用于水处理的是前两种,铁盐在水中发 生水解产生了Fe(OH)3胶体,Fe(OH)3作用过程 与铝盐相似。
铁盐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Fe(OH)2氧化产生Fe(OH)3的反应在pH值>

8.0时才能完成,故水处理时需要加石灰去除 水中CO2。每投加1mg/L FeSO4,需要加
混凝、絮凝和过滤
石灰纯碱、离子 交换、ED或RO
一 混凝沉淀
水的沉淀
自然沉淀
除去水中较大的不 溶性悬浮性杂质
加药物(混凝) 沉淀
溶解性或悬浮于水 中的细小粒子(胶 体)
混凝机理
通过添加混凝剂后,胶体颗粒表面 电荷被中和,破坏了胶体稳定性, 促使小颗粒变成大颗粒而下降,
从而得到澄清。
胶体稳定的原因
两种含量小的离子:Fe++
SiO3=
两种气体:O2 CO2
Ca++、Mg++含量的总和叫水的硬度; Ca++、Mg++、Na+、HCO3-、SO4=、Cl-等阴 阳离子的总含量叫含盐量。 饮料工业用水处理包含两个内容: 第一:只降低水中Ca++和Mg++含量的处理,叫 水的软化; 第二:降低全部阴、阳离子含量的处理,叫 水的除盐。

软饮料工艺电子教案

软饮料工艺电子教案

软饮料工艺电子教案第一章导论1、目录➢绪论➢软饮料原辅材料➢碳酸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类➢蔬菜汁及菜汁饮料➢乳饮料➢固体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瓶装饮用水➢茶饮料➢特殊用途饮料➢其它饮料➢软饮料质量检验与生产卫生管理2、绪论➢软饮料的概念与分类➢软饮料工业现状与进展➢软饮料工艺学的内容➢软饮料的概念及分类软饮料是指不含乙醇或者作为香料等配料用的溶剂的乙醇含量小于0.5%(m/V)的饮料制品。

根据GB10789—96及GB/T10792-95规定,我国软饮料的分类按原料或者产品性状分为:碳酸饮料类、果汁(浆)及果汁饮料类、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类、含乳饮料类、植物蛋白饮料类、瓶装饮用水类、茶饮料类、固体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与其它饮料类共十大类3、碳酸饮料(汽水)类➢①果味型(fruit flavoured type)原果汁含量低于2.5%的碳酸饮料;➢②果汁型(fruit juice type)原果汁含量不低于2.5%的碳酸饮料;➢③可乐型(cola type)含焦糖色、可乐香精或者类似可乐果、水果香型的辛香与果香混合香气的碳酸饮料;无色可乐不含焦糖色素;➢④低热量型(low-calorie type)以甜味剂全部或者部分代替糖类的各型碳酸饮料与苏打水,其热量不高于75千焦/100毫升;➢⑤其它型(other type)含有非果实的植物提取物或者非果香型的食用香精为赋香剂的碳酸饮料,及上述四种类型以外的碳酸饮料(姜汁汽水、沙示汽水、运动汽水等)4、果汁(浆)及果汁饮料类果汁饮料类分为9 类➢①果汁(含混合果汁)(fruit juices)–机械法、渗滤或者浸取(脱水)、浓缩果汁(复水)➢②果浆(fruit pulps)打浆制备、浓缩果浆(复水)➢③浓缩果汁(concentrated juices) 用物理方法从果汁中除去一定比例的天然水分制成➢④浓缩果浆(concentrated pulps) 用物理方法从果浆中除去一定比例的天然水分制成➢⑤果汁饮料(混合型)(清汁浑汁)fruit drinks 原果汁不低于10%;➢⑥水果饮料浓浆(含混合型) fruit drink concentrates 果汁不低于5.0%乘以稀释倍数;➢⑦果肉饮料(含混合型) nectars 果浆不低于30%,用高酸、汁少肉多或者风味强烈的水果调制成的制品果浆不低于20%(M/V);➢⑧果粒果汁饮料fruit juices with granules 果汁不低于10%,果粒不低于5%;➢⑨水果饮料(清汁与浑汁) (含混合型)5、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类蔬菜汁饮料类是指以新鲜或者冷藏蔬菜(包含可食用的根、茎、叶、花、果实,食用菌,食用藻类及蕨类)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制品。

软饮料工艺--其它原辅料 ppt课件

软饮料工艺--其它原辅料  ppt课件

重要工作,应派专人负责这项工作。
⑾当班生产什么品种,使用什么香精都要有专
人负责。
⑿香精的添加量须按照GB276O规定执行。
ppt课件
10
第二节色素
一.合成色素 内容提要:主要介绍六种合成色素
的理化特性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天然色素 内容提要:简单介绍几种天然色素
的理化特性。
ppt课件
不使瓶上标签脱落,以免搞混。香精应保
存于干燥阴凉处。
ppt课件
9
⑧香精是加在混合料液内的,但香味如何最终
要以成品为准。要求负责加香糖的人员在刚开
始生产或试制新品种时要跟班到底,必要时取
些样品,邀请有关人员一起鉴定香精的加入量
是否合适。
⑨当调换使用其他牌号的香精时,要先试样再
用为佳。
⑩调香工作是一件既平凡又关系到产品质量的
6
1 香精的类别:P81 2 香精的提取方法:P81-83 3 香精的调和:P88 4 香精的种类:P89 5 香精的作用:P90 6 香精的用量:P91 7 使用香精的注意事项:P90-91
Hale Waihona Puke ppt课件7使用香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试制新品种时需知道品种的质量。 ②需知道当班生产的品种与质量。 ③使用香精前需将瓶盖与瓶身消毒,方法 是用70%的酒精或含有效氯300mg/kg的漂 白粉水进行消毒,以防止外来污染。 ④加香精前需将双手洗净消毒,方法同上, 并戴好口罩。
合成色素、天然色素 第三节其它饮料添加剂
防腐剂、抗氧化剂、酶制剂、强化剂、增稠稳定 剂、乳化稳定剂
第四节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作用、二氧化碳的来源及净化
第五节 其它辅料
第六节 原料的验收与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琼脂
特点: 温度滞后效应;不溶于冷水,溶于热水,先用1: 50热水浸泡24h再加热溶化; 可增加果汁粘稠度,改善冰淇淋组织状态; pH4-10范围内凝胶强度变化不大,但小于4或大于 10时凝胶强度下降; 使用浓度大约为0.5-1g/kg。
CMCCMC-Na
特点 无臭、无味的白色纤维状或颗粒状粉末,易分散于水中 形成胶体; 黏度与温度关系:t<20℃,随温度下降黏度下降, t>20℃随温度上升黏度下降; 使用与产品类型的关系: CMC-Na(普):在pH4.5以上使用; CMC-Na(高黏度):是普通型黏度的5-10倍; CMC-Na(耐酸型):在pH>2使用。 最大使用量:1.2g/kg。
第七节 乳化稳定剂
1.鸡蛋黄、乳脂肪和酪乳
每吨冰淇淋使用全脂鲜牛奶400kg 或酪乳300kg以上,或选用膨胀率 为35%-40%的稀奶油,或选用鲜鸡 。 蛋作为原料,就不需要添加乳化剂。
定义
2 单硬脂酸甘油酯 将容易分散和使乳状液稳 定所使用的物质称为乳化 剂
微黄色蜡状固体,不溶于水, 与热水经强烈振荡混合后可乳 化分散于水中。 最好与蔗糖脂肪酸酯一起使用, 比例为1:1。
③其他原料质量:如饮料中水的处理不好,使用粗制糖等, 由于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气味,使得香精的香味收到干扰;
④甜酸度配合
⑤温度:一般控制在常温。
第五节 色素
食用合成染料
天然
色素 分类
合成
人工合成色素
常 用 天 然 色 素
红曲色素的特点 ①耐热性好,但阳光直射可退色。 ②耐酸性强,对pH稳定,易溶于中性及碱性水溶液, 在pH4.0以下介质中溶解度降低; ③不受氧化还原剂和金属离子的影响。 ④对蛋白质类着色良好,适宜作蛋白饮料色素。⑤是 一种无毒安全的着色剂。 叶绿素铜钠的特点 特性:水溶性好,有金属光泽,热稳定性差;叶绿素铜 钠盐的最大使用量为0.5g/kg 焦糖色素的特点 焦糖有特殊甜香气和愉快的焦苦味,易溶于水,水溶 液呈红棕色,透明,对光稳定。 焦糖色素主要用于可乐型汽水、咖啡饮料、可可饮料、 巧克力饮料等。 焦糖色素安全无毒,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第六节 增稠稳定剂
目的 使饮料稳定,均匀悬浮,改善饮料的组织状态和口感。
果胶 使用方法 ①以1份果胶粉、5份砂糖均匀混合后,在搅拌的前提下徐 徐加入料液中。 ②将果胶粉加入糖液中时要均匀加热。 ③事先用20倍的水将其搅拌成为均匀的果胶溶液。 ④将果胶粉通过筛子徐徐加入料液中,防止其结团成粒。 果胶一般用量为0.2%以下。
3蔗糖脂肪酸酯(SE)
干燥粉末状或是无色至微黄色的粘稠液体, 无臭或微臭。蔗糖脂肪酸酯添加量为油脂量 的1%-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其他
用于饮料中的乳化剂还有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 (最大用量3g/kg); 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用量0.2%-0.3%); 酪蛋白酸钠(最大用量0.3%); 六聚甘油单硬脂酸酯(最大用量10g/kg)等。
加工特性
复 时 加 具 强,可改 质
1
与甜 减 减 , 加强 强
2 3
温 加盐, 加 ,盐 高 盐
4
用法 柠檬酸
无色半透明颗粒,或者结晶性粉末; 无毒无臭,入口即可达到最高酸感, 随后酸感即刻消失。2%水溶液pH2.1 。 使用量根据饮料的不同,结合糖酸比加以 确定;无水柠檬酸适合于生产固体饮料; 如果饮料中添加了山梨酸钾,谨慎使用 柠檬酸;在可乐饮料中,常以磷酸和柠 檬酸混合使用,以调整可乐饮料的口感。
H2CO3+Q CO2 +H2O
清凉解暑
饮料中CO2 造成缺氧环 境,抑制好 氧微生物活 动; CO2使饮料中 压力增加。 抑制微生物生 长
当二氧化碳从 饮料中逸出 时带出香味, 增强风味特 征
增强饮料的风 味特征
增加对口腔刺 激
CO2作用 作用
CO2 来源
发酵或酿造产生的二氧化碳 C6H12O6→2C2H5OH+2CO2 此CO2含量一般可达95-99%,因发 酵过程中会夹带较多的有机物及乙醇, 因此要经过高锰酸钾氧化、水洗、活 性炭吸附等处理。 天然CO2:由岩浆分解生成; CaCO3→CaO+CO2 此CO2纯度80-95%,需经脱硫净化。
Chapter3 软饮料中常 用的辅料

学习目的
软饮料常用的添加剂有哪些? 软饮料常用的添加剂有哪些?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问题?
第一节
一 使用目的 使用目的
甜味料
1 2
赋予软饮料以甜味,调节口味以 适应不同人的嗜好需要,并且可 以供给人体热能。
赋予饮料以一定的触感。
化工厂的废气二氧化碳 利用合成氨、尿素等产生; CH4+2O2→CO2 +2H2O 此二氧化碳98-99%,带有H2S的怪 味,需经过碱洗、水洗、脱湿和活性 炭吸附脱臭等处理。 。
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中和法产生二氧化碳 H2SO4+2NaHCO3→ Na2SO4+H2O+CO2
常用合成色素
苋莱红:红褐色或暗红褐色均匀粉末或颗粒,无臭, 易溶于水,溶液呈玫瑰红色。耐光、耐热、耐酸, 适用于樱桃及草莓冷饮。最大使用量为0.05g/kg。
柠檬黄:橙黄至橙色粉末或颗粒,无臭,易溶于水, 溶液呈黄色;耐光、耐热、耐酸,可用于菠萝冷饮。 最大使用量是0.02g/kg
靛蓝:深紫蓝色至深紫褐色的均匀粉末,无臭,溶 于水,水溶液呈深蓝色,对光、酸、碱敏感,但着 色力好。主要作配色用,最大使用量是0.1g/kg
乳化香精:用于混浊饮料。
液体香精 固体香精 包裹型香精:耐热好; 食用香料+乳化剂+赋形 剂——加水混匀——均 质——喷雾干燥
吸附性香精:香料+乳糖制 得;
www,
食品加香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用量:通过反复加香实验来调节,最后确定适于当地消 费者口味的用量; ②均匀性:保持香味一致;
山梨酸钾的使用特点: ①作用对象:霉菌、酵母、好气性细菌; ②少量霉菌、防腐剂使用效果好,但霉菌多时,是霉菌的营 养源; ③酸性防腐剂,pH小于5.5,一般在pH5-6范围内使用。 山梨酸及其钾盐 ④安全性高;无异味; ⑤使用浓度:果汁类:0.6‰,不超过2 ‰; 汽水:0.2 ‰。 使用特点: ①开始无味,有后涩味; ②水溶性差,使用时先用乙醇溶解,在充分搅拌时添加; ③是广谱抑菌剂,对霉菌、细菌、酵母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是苯甲酸钠的10倍; ④酸性防腐剂pH4-8; ⑤最大使用量:清凉饮料(汽水):0.1 ‰;果汁:0.2 ‰。
明胶 ①有一定营养价值。明胶是一种蛋白质,除Trp外,含有其他必需 氨基酸。 ②稳定性强。当T<30℃容易胶凝化。 ③可提高料液的粘度。 ④明胶有较强的亲水能力。明胶能吸收5-10倍的水形成凝固并富有 柔软弹性的胶体。此性质应用于冰淇淋中可延缓其融化时间。
明胶使用方法 1)干撒法 在配料过程中(在搅拌的前提下),分数次将明胶撒在 料液上面。 2)现配法 配制的溶液浓度约为2.5%,将5kg明胶在搅拌的前提下 徐徐撒入约20kg、90-95℃的热水内,使其全部溶解后待用。 3)预浸法 将5kg明胶浸入约100kg,40-50℃温水内,待软化后用。 明胶的加入量为0.045%-0.05%。
二、甜味料种类


浆 甜 菊

蔗糖 1溶解性;2糖度 3粘度;4甜度 5水解和褐变
特点: 葡萄糖 特点: 1使配合的饮料香味更加精细 2具有较高的渗透压,约为蔗 糖的2倍
果糖特点: 果糖特点: 1、甜度高;2、溶解性强 3、吸湿性强;4、活性高
果糖加工特性
1甜味与蔗糖不同,有水果的优质甜味;2能增强果香味 3甜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4与蛋白糖、甜叶菊配合时,有相乘作用 5添加果糖后可防止蛋白糖随时间延长而甜度降低的缺陷
海藻酸钠
无臭、无味,颜色白色至浅黄色;能溶于Na+、K+、Mg2+、 NH4+且不反应,与Ca2+生成沉淀; 1%水溶液pH为6-8,粘性在pH6-9时稳定,加热时80 ℃ 以上粘性降低; 用量:0.15-0.4%。 注意:先浸泡,1:40水浸泡8h以上,加热易溶化;或与干 糖粉混匀,边加热边加水搅拌。
色素使用时注意事项
1
称量要精确
2
现配现用(放置时间长,色变浅);
3
使用玻璃、不锈钢器皿
4
要避光、低温、密封保存
5
色素一般要配成10%-15%浓度后再用。 添加量严格按照国标GB2760执行。
注 意
调色时,避免干混,要按照水果本身色 泽来选择色素,宜淡不宜浓; 成熟草莓色泽是鲜红色,但草莓饮料颜 色要求淡雅些,以淡红色为佳 青梅饮料颜色以绿色为好,可以稍浓些, 但不能超过国标。
特点 ①无臭,有微咸 味; ②碱性,0.1%时 pH7.3; ③耐热,耐光; ④无营养作用; ⑤使用最大浓度 0.15‰。
抗氧化剂使用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了解不同抗氧化剂的性质和使用效果;
注意 事项
两种或以上抗氧化剂同时使用效果好 在氧化反应之前添加
要有合适的添加量 在饮料中要均匀分布
第九节 二氧化碳
防腐剂种类、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
注 意 事 项
2 3 4 3 5
防腐剂发挥作用的最佳pH
防腐剂的

防腐剂作用
防腐剂加
挥发
苯甲酸及其钠盐
苯甲酸:安息香酸,白色针状或鳞片状结晶,纯度低有苦杏仁味,难溶于水。 苯甲酸钠:粉末状,水溶性强,防腐效果与苯甲酸一样。 优点:成本低,毒性低,对细菌、酵母、霉菌有广谱性抑菌效果。 缺点:有异味,其效果与pH有关。
使用特点: ①在酸性条件下使用; pH2.5-4.0适宜, pH3最强;pH>4.5下降; ②抑菌浓度:0.05-0.1%; ③可尝出味道的最低浓度0.1%; ④毒性低,可排出体外; ⑤使用浓度:果汁:0.4g/kg;汽水0.2g/kg;浓缩果汁:2g/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