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产业及开发区分布情况
浙江省产业及开发区分布情况
浙江省产业及开发区分布情况浙江省的产业及开发区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序号名称主导产业主要园区1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建德经济开发区、临安经济开发区、淳安经济开发区、桐庐经济开发区、富阳经济开发区、余杭经济开发区电器、泵阀、专用设备制造、汽摩配、制鞋、服装、印刷及包装、电子信息、仪器仪表、货币专用设备、文创、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2 温州纺织、通用设备制造、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医药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饮料诸暨经济开发区、上虞经济开发区、嵊州经济开发区、绍兴柯桥经济开发区、绍兴经济开发区3 绍兴五金产业、小商品零售产业、服装、光机电、箱包、纸业、皮革、汽配套产业诸暨经济开发区、上虞经济开发区、嵊州经济开发区、绍兴柯桥经济开发区、绍兴经济开发区4 舟山船舶修造、石油化工岱山经济开发区、普陀经济开发区、舟山经济开发区5 台州电力能源、汽摩配件、医药化工、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服装机械、水泵阀门、工艺美术、新兴材料、鞋帽服装玉环大麦屿经济开发区、温岭经济开发区、临海经济开发区、永康经济开发区、东阳经济开发区、义乌经济开发区、金华经济开发区6 金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机械工业、汽车配套产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钢铁工业(不锈钢及有色金属冶炼、深加工)、普通机械制造业和烟草平湖经济开发区、海宁经济开发区、海盐经济开发区、嘉兴服装、光机电、箱包、纸业、皮革、汽配套产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机械工业、汽车配套产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钢铁工业(不锈钢及有色金属冶炼、深加工)、普通机械制造业和烟草7 嘉兴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机械工业、汽车配套产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钢铁工业(不锈钢及有色金属冶炼、深加工)、普通机械制造业和烟草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海经济开发区、象山经济开发区、宁海加工经济开发区、余姚经济开发区、奉化经济开发区8 宁波机具、船舶、家具、合成革、塑料制品、化工、钢压延及加工(不锈钢及制品)、眼镜、五金锁具、打火机、纺织、通用设备制造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海经济开发区、象山经济开发区、宁海加工经济开发区、余姚经济开发区、奉化经济开发区注:加粗为重点发展区域商区域9丽水拥有多种产业,包括化工产品、竹木制品、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和传统工艺等。
浙江省杭州淳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浙江省杭州淳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前言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杭州淳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及趋势。
杭州淳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深度解读杭州淳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核心指标从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杭州淳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杭州淳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第一节杭州淳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 (1)第二节杭州淳安县年末常住人口指标分析 (3)一、杭州淳安县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 (3)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 (3)三、杭州淳安县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统计 (3)四、杭州淳安县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杭州淳安县年末常住人口(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杭州淳安县年末常住人口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杭州淳安县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一、杭州淳安县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二、全省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三、杭州淳安县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四、杭州淳安县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杭州淳安县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杭州淳安县生产总值同全省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杭州淳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11)一、杭州淳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1)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杭州淳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11)四、杭州淳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12)五、杭州淳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12)六、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13)七、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13)八、杭州淳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14 第五节杭州淳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15)一、杭州淳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5)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5)三、杭州淳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15)四、杭州淳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16)五、杭州淳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16)六、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17)七、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17)八、杭州淳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18 第六节杭州淳安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19)一、杭州淳安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9)二、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9)三、杭州淳安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19)四、杭州淳安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20)五、杭州淳安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20)六、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21)七、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21)八、杭州淳安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22 第七节杭州淳安县工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23)一、杭州淳安县工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23)二、全省工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23)三、杭州淳安县工业生产总值占全省工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23)四、杭州淳安县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24)五、杭州淳安县工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24)六、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25)七、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25)八、杭州淳安县工业生产总值同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26)第八节杭州淳安县人均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27)一、杭州淳安县人均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27)二、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27)三、杭州淳安县人均生产总值占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27)四、杭州淳安县人均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28)五、杭州淳安县人均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28)六、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29)七、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29)八、杭州淳安县人均生产总值同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30)第九节杭州淳安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分析 (31)一、杭州淳安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统计 (31)二、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统计 (31)三、杭州淳安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统计 (31)四、杭州淳安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9)统计分析 (32)五、杭州淳安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8-2019)变动分析 (32)六、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9)统计分析 (33)七、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8-2019)变动分析 (33)八、杭州淳安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34)第十节杭州淳安县财政总收入指标分析 (35)一、杭州淳安县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35)二、全省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35)三、杭州淳安县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统计 (35)四、杭州淳安县财政总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36)五、杭州淳安县财政总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36)六、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37)七、全省财政总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37)八、杭州淳安县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38)第十一节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分析 (39)一、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9)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39)三、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39)四、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40)五、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40)六、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41)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41)八、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42 第十二节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指标分析 (43)一、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 (43)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分析 (43)三、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统计分析 (43)四、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9)统计分析 (44)五、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8-2019)变动分析 (44)六、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9)统计分析 (45)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8-2019)变动分析 (45)八、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46 第十三节杭州淳安县住户存款年末余额指标分析 (47)一、杭州淳安县住户存款年末余额现状统计 (47)二、全省住户存款年末余额现状统计 (47)三、杭州淳安县住户存款年末余额占全省住户存款年末余额比重统计 (47)四、杭州淳安县住户存款年末余额(2017-2019)统计分析 (48)五、杭州淳安县住户存款年末余额(2018-2019)变动分析 (48)六、全省住户存款年末余额(2017-2019)统计分析 (49)七、全省住户存款年末余额(2018-2019)变动分析 (49)八、杭州淳安县住户存款年末余额同全省住户存款年末余额(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50图表目录表1:杭州淳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杭州淳安县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表 (3)表4:杭州淳安县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统计表 (3)表5:杭州淳安县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9)统计表 (4)表6:杭州淳安县年末常住人口(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杭州淳安县年末常住人口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杭州淳安县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表12:杭州淳安县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7)表13:杭州淳安县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8)表14:杭州淳安县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杭州淳安县生产总值同全省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杭州淳安县生产总值同全省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杭州淳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杭州淳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11)表21:杭州淳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12)表22:杭州淳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13)表24: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杭州淳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杭州淳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5)表28:杭州淳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15)表29:杭州淳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16)表30:杭州淳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17)表32: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杭州淳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表34:杭州淳安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9)表36:杭州淳安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19)表37:杭州淳安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20)表38:杭州淳安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21)表40: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杭州淳安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22)表42:杭州淳安县工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23)表43:全省工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23)表44:杭州淳安县工业生产总值占全省工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23)表45:杭州淳安县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24)表46:杭州淳安县工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4)表47: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25)表48: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5)表49:杭州淳安县工业生产总值同全省工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6)表50:杭州淳安县人均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27)表51: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表 (27)表52:杭州淳安县人均生产总值占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27)表53:杭州淳安县人均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28)表54:杭州淳安县人均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8)表55: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29)表56: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9)表57:杭州淳安县人均生产总值同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0)表58:杭州淳安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统计表 (31)表59: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统计表 (31)表60:杭州淳安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统计表 (31)表61:杭州淳安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9)统计表 (32)表62:杭州淳安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2)表63: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9)统计表 (33)表64: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3)表65:杭州淳安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4)表66:杭州淳安县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表 (35)表67:全省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表 (35)表68:杭州淳安县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统计表 (35)表69:杭州淳安县财政总收入(2017-2019)统计表 (36)表70:杭州淳安县财政总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6)表71: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9)统计表 (37)表72:全省财政总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7)表73:杭州淳安县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38)表74: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表 (39)表75: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表 (39)表76: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表 (39)表77: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9)统计表 (40)表78: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0)表79: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9)统计表 (41)表80: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1)表81: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2)表82: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表 (43)表83: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分析表 (43)表84: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统计表 (43)表85: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9)统计表 (44)表86: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44)表87: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9)统计表 (45)表88: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45)表89:杭州淳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6)表90:杭州淳安县住户存款年末余额现状统计表 (47)表91:全省住户存款年末余额现状统计表 (47)表92:杭州淳安县住户存款年末余额占全省住户存款年末余额比重统计表 (47)表93:杭州淳安县住户存款年末余额(2017-2019)统计表 (48)表94:杭州淳安县住户存款年末余额(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8)表95:全省住户存款年末余额(2017-2019)统计表 (49)表96:全省住户存款年末余额(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9)表97:杭州淳安县住户存款年末余额同全省住户存款年末余额(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0)第一节杭州淳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杭州淳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杭州淳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统计表注:1. 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2. 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2020年最新浙江省国家级农业科技园信息汇总
载体名称地址所属市所属县湖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含浙江南太湖农业科技园、浙江大学(长兴)农业科技园和浙江农林大学(德清)农业科技园等3个核心园)湖州市吴兴区环渚街道、长兴县泗安镇、德清县武康镇、莫干山镇湖州市吴兴区浙江萧山农业高科技园区(省级) 浙江杭州萧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科技城杭州市萧山区浙江嘉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嘉兴市南湖区七星镇320国道七星收费站南侧嘉兴市南湖区浙江安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湖州市安吉县浙江金华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金华市石门农垦场内,办公地址位于金华市双龙南街828号9楼金华市NULL国家级浙江温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浙江温州海洋农业高科技园区、浙南特色种子种苗科技园区)温州市龙湾区,地处东海之滨、瓯江口南岸,核心区位于温州市龙湾区永兴围垦南片温州市龙湾区南太湖农业高科技园区湖州中横港路158号湖州市NULL 衢州市衢江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衢州市NULL 浙江大学农业高科技园区浙江省长兴县泗安镇湖州市长兴县浙江丽水农业高科技园区丽水市莲都区白口村丽水市莲都区浙江绍兴农业高科技园区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市越城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海宁市许村镇杨渡村嘉兴市海宁市浙江仙居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仙居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田市、白塔区块台州市NULL浙江秀洲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秀洲区中南部嘉兴市秀洲区浙江舟山普陀海洋农业高科NULL舟山市普陀区技园区简介成立时间:2013年9月 园区范围面积:湖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分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层次,空间布局“一区三园八基地”,其中核心区面积26150亩,含浙江南太湖农业科技园、浙江大学(长兴)农业科技园和浙江农林大学(德清)农业科技园等3个核心园;示范区面积186000亩,含八大产业基地;辐射区面积50万亩以上。
?? 管理机构:湖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 ?? 建设主体:湖州南太湖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长兴浙大农业科学试验发展有限公、浙江康德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吴兴南太湖农业科技园、浙江大学(长兴)农业科技园、浙江农林大学(德清)农业科技园三个“核心园”和淡水水产产业示范基地(包括吴兴湖蟹、龟鳖,南浔淡水水产和德清乌鳖)、瓜果蔬菜产业示范基地、设施葡萄产业示范基地、花卉苗木产业示范基地、湖羊繁育示范基地、竹产业示范基地、白茶产业示范基地、生态休闲示范基地(包括安吉美丽乡村和德清生态养成立时间 浙江萧山农业高科技园区(省级)(以下简称“园区”)于2000年3月成立,是浙江省唯一经省政府发文批准设立的农业高科技园区。
浙江省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浙江省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序言本报告剖析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重要指标即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等,把握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解读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
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需求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需注明出处。
目录第一节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 (1)第二节宁波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指标分析 (3)一、宁波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3)三、宁波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占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 (3)四、宁波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宁波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宁波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同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7)一、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占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同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宁波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11)一、宁波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11)二、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宁波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占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宁波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2)五、宁波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2)六、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3)七、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3)八、宁波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同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1)表2:宁波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宁波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占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宁波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表6:宁波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宁波市区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同全省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占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8)表14: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同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宁波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宁波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占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宁波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2)表22:宁波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3)表24: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宁波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同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第一节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宁波市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浙江省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概况、发展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
浙江省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概况、发展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2020年浙江省电子商务工作以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努力打造“重要窗口”为中心,紧紧围绕稳外贸、促消费以及畅通双循环、发展数字贸易等重大任务,加快推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为促进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总体情况近年来,浙江省电子商务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20年底,浙江省实现网络零售额22608亿元,较上年增加2835亿元,同比增长14.34%。
从规模来看,2015年至2020年,浙江省网络零售和居民网络消费规模逐年稳步扩大。
截至2020年底,浙江省内居民网络消费11072亿元,较上年增加1087亿元,同比增长10.89%。
2020年,浙江省在重点监测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活跃网络零售网店超过66.0万家,较上年减少15.5万家,同比下降19.02%,解决带动就业岗位678.1万个;其中,企业店9.4万家,同比增加1000家;个人店56.6万家,同比减少15.6万家。
近年来,随着电商行业高速发展,企业发展步入成熟阶段,对电商人才的需求大幅提高,人才问题已经成为电商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截至2020年底,浙江省电子商务直接带动就业约186.8万个,较上年减少38.3万个;间接带动就业491.3万个,较上年减少100.7万个。
受疫情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意愿不断增强,海外主流社交平台纷纷强化电商属性,跨境电商迎来新机遇。
2020年,浙江省实现跨境网络零售额1387.1亿元,同比增长32.0%,其中,出口额1023.0亿元,同比增长31.6%,进口额364.1亿元,同比增长32.9%。
2020年,浙江省现有跨境网络零售出口活跃网店11.8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1万家。
新批的七家跨境电商综试区陆续出台扶持政策,加大企业培育,湖州、嘉兴、绍兴、台州等地的跨境电商网络零售出口增长均大幅高于全省平均。
电商加速赋能农业产业化、数字化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浙江省拥有活跃的涉农网店2.4万家,较上年增加0.2万家;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109.5亿元,较上年增加266.6亿元,同比增长31.6%,高于全省网络零售总额增速17.3个百分点。
浙江省产业带分布和开发区名单
浙江省产业带分布情况如下:杭州市中国化纤织造名镇——杭州萧山党山镇中国化纤名镇——杭州萧山区衙前镇中国机械制造之乡——杭州桐庐富春江镇动漫之都——杭州女装之都——杭州中国茶都——杭州市电缆之乡——杭州临安中国造纸之乡——杭州富阳市中国花边之乡——杭州萧山中国制笔之乡——杭州桐庐分水镇世界羽绒之都——杭州萧山全国通信器材行业重要基地——杭州富阳市“中国女装之都”生产基地——杭州余杭区中国丝绸织造基地——杭州余杭区中国家纺布艺生产基地——杭州余杭区全国球拍生产基地——杭州富阳上官乡金华市中国拉链产业基地——金华义乌中国塑料软管基地——金华磐安尖山镇中国最大废旧塑料集散地——金华东阳画溪镇中国香菇之乡——金华磐安浙江中药材基地——金华磐安中国最大的滑板车生产基地——金华永康中国最大的电动工具生产基地——金华永康中国挂锁生产基地——金华浦江县水晶之都——金华浦江县中国最大的饰品产销基地——金华义乌市浙江袜业商标品牌基地——金华义乌浙江衬衫商标品牌基地——金华义乌大陈镇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金华义乌全国最大无缝内衣生产基地——义乌中国最大的气筒生产基地——金华永康市中国防盗门生产基地——金华永康市五金之乡——金华永康市中国箔王——东阳横店集团浙江IC芯片生产基地——金华东阳中国木雕之乡——金华东阳建筑之乡——金华东阳木线之乡——金华东阳草席生产基地——金华东阳中国缝纫机配件集散地——金华东阳虎鹿镇中国三大皮具产地之一——金华东阳千祥镇中国磁都——金华东阳市横店镇宁波市草帽之乡——宁波慈溪长河镇浙江省船舶修造、交易基地——宁波象山浙江服装商标品牌基地——宁波市鄞州区全国最大的古旧家具集散地——宁波慈溪天元镇建筑之乡——宁波象山全国微型轴承生产基地——宁波慈溪中国消防器材之乡——宁波余姚黄家埠中国水暖之乡——宁波余姚陆埠镇中国灯具之乡——宁波余姚梁弄中国塑料之乡——余姚中国模具生产基地——宁波宁海县中国文具生产基地——宁波宁海县中国草编基地——宁波鄞州区全球最大的欧式插座基地——宁波师桥中国针织名城——宁波象山县中国最大的压铸模制造基地——宁波中国模具之都——宁波中国文具之都——宁波全国最大塑壳打火机生产基地——宁波慈溪掌起镇台州市木珠工艺品之乡——台州天台坦头镇中国汽车用品生产基地——天台县中国环保填料之乡——台州玉环全国最大的眼镜生产基地之一——台州临海杜桥中国休闲用品礼品生产基地——台州临海中国工艺品生产出口基地——台州仙居中国最大的甲壳素基地——台州玉环中国最大的轴承产业基地——台州全国最大的制冷配件生产基地——台州中国最大的医药包装工业基地——台州玉环县中国新古典家具精品生产及采购基地——台州玉环全国最大的曲折缝纫机生产基地——台州玉环县中国压力锅生产基地——台州玉环县中国踏板式摩托车及配件的生产基地——台州中国家用电器之都——台州华东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台州中国圣诞礼品和节日灯生产出口基地——台州中国最大的服装机械生产出口基地——台州中国最大注塑生产基地——台州温岭大溪镇中国眼镜配件基地——台州玉环大麦屿中国过滤布名城——台州天台县中国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台州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台州玉环中国罐头之都——台州黄岩中国小型空压机之乡——台州温岭泽国中国工艺品之都——台州黄岩中国医药之都——台州市中国模具之乡——台州黄岩中国塑料日用品之都——台州黄岩中国微型家用轿车之都——台州临海市中国缝纫机之都——台州中国摩托车之都——台州中国水泵之都——台州温岭市中国阀门之都——台州玉环县浙江省橡胶制品生产基地——台州三门县丽水市中国竹炭之乡——丽水遂昌中国剑瓷城——丽水龙泉中国香菇城——丽水庆元中国麻鸭之乡——丽水缙云中国木制太阳伞产销基地——丽水龙泉中国木制玩具城——丽水云和舟山市浙江海水产品商标品牌基地——舟山衢州市中国木糖醇之都——衢州开化县全国电子硅材料制造中心——衢州全国矿山机械制造中心——衢州全国氟硅化学品制造中心——衢州全国有机胺产品制造中心——衢州江山市中国蜜蜂之乡——-衢州江山羽毛球之乡——衢州江山市机电之城——衢州江山华东建材之乡——衢州江山市中国特种纸生产基地——衢州龙游中国笋竹加工基地——衢州龙游竹炭之乡——衢州温州市中国灯具生产基地——温州中国五金洁具之都——温州龙湾海城中国服装名城——温州中国笔记本、文具盒生产基地——-温州苍南金乡镇中国不锈钢无缝管生产基地——温州龙湾永中镇教玩具之乡——温州永嘉桥下镇中国拉链之乡——温州永嘉桥头镇中国纽扣之都——温州永嘉桥头镇中国锁都——温州瓯海区中国眼镜生产基地——温州瓯海区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温州鹿城区中国制笔之都——温州龙湾区蒲州镇中国男装名城——温州瑞安中国汽摩配之都——温州瑞安塘下镇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温州瑞安莘塍中国胶鞋名城——温州瑞安仙降全国再生气流纺纱生产基地——温州苍南望里镇中国最大的徽章生产基地——-温州苍南金乡镇中国丝印之乡——温州中国塑料包装第一镇——苍南县灵溪镇中国印刷城和亚包中心——温州苍南龙港镇中国泵阀之乡——温州永嘉瓯北镇中国断路器产业基地——温州乐清中国防爆电器生产基地——温州乐清中国休闲服装名城——温州乐清市中国精密模具生产基地——温州乐清虹桥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温州乐清虹桥中国钻头产业基地——温州乐清芙蓉镇中国低压电器之都——温州乐清柳市镇中国鞋都——温州鹿城区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温州鹿城区中国合成革之都——温州龙湾区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温州瑞安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温州平阳县中国皮都——温州平阳县水头镇中国塑编城——温州平阳萧江镇嘉兴市中国家纺布艺名镇——嘉兴桐乡市大麻中国化纤名镇——嘉兴桐乡洲泉镇中国蚕丝被、真丝毯生产基地——-嘉兴桐乡市浙北“皮鞋之乡”——嘉兴桐乡青石镇中国木业大县——嘉兴嘉善县中国羊毛衫名镇——嘉兴桐乡濮院镇中国静电植绒名镇——嘉兴秀洲区油车港镇中国纽扣之乡——嘉兴嘉善西塘浙江光机电特色产业基地——嘉兴平湖市中国服装出口第一市——嘉兴平湖市海宁中国轻纺村——嘉兴海宁许巷镇中国家纺装饰布第一镇——嘉兴海宁许村镇中国经编名镇——嘉兴海宁马桥镇中国皮革之都——嘉兴海宁全国最大的标准件产销基地——嘉兴海盐县绍兴市中国花木之乡——绍兴县漓渚镇中国竹编之乡——绍兴嵊州电声王国——绍兴嵊州甘霖镇中国经编名镇——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国伞城——绍兴上虞崧厦镇中国厨具生产基地——绍兴嵊州三界中国胶囊之乡——绍兴新昌县五金之乡——绍兴诸暨市店口镇中国袜业第一镇——绍兴诸暨草塔镇弹簧之乡——绍兴诸暨草塔镇全国贡缎之乡——绍兴诸暨陶朱(三都)中国名品衬衫之乡——绍兴诸暨枫桥镇中国袜业之乡——绍兴诸暨大唐镇中国珍珠之乡——绍兴诸暨山下湖镇中国轻纺城——-绍兴县中国领带名城——绍兴嵊州市湖州市中国“转椅工场”——湖州安吉县蓄电池之乡——湖州长兴县膨润土之乡——湖州安吉县高禹镇全国表面工种防腐材料生产基地—湖州长兴县林城浙江省电炉之乡——-湖州长兴县林城镇中国最大地板产销基地——湖州南浔旧馆镇中国童装之都——湖州织里中国绸都——湖州第一批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与培育名单一、创建名单杭州滨江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余杭家纺、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宁波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乐清电气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嘉兴南湖电子信息(智能硬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嘉善木业家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安吉椅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德清地理信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绍兴柯桥现代纺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诸暨大唐袜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永康五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义乌饰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江山木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舟山现代海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黄岩模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椒江智能马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龙泉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二、培育名单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临安微纳技术及应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萧山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宁波杭州湾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宁波精细化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海宁经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嘉兴秀洲光伏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长兴新能源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上虞绿色环保化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衢州氟硅钴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温岭泵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丽水生态产品(丽水山耕)全产业链创新服务综合体第二批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与培育名单一、创建名单1.浙江省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浙江省杭州临安微纳技术及应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浙江省杭州萧山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浙江省桐庐笔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5.浙江省宁波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6.浙江省宁波镇海精细化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7.浙江省宁波鄞州微系统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8.浙江省宁海模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9.浙江省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0.浙江省瑞安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1.浙江省永嘉系统流程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2.浙江省长兴新能源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3.浙江省湖州南浔智能电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4.浙江省德清通航智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5.浙江省海宁经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6.浙江省嘉兴秀洲光伏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7.浙江省桐乡毛衫时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8.浙江省海盐紧固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9.浙江省上虞绿色环保化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0.浙江省新昌轴承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1.浙江省嵊州厨具电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2.浙江省东阳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3.浙江省武义电动工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4.浙江省磐安中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5.浙江省衢州氟硅钴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6.浙江省常山油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7.浙江省龙游特种纸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8.浙江省舟山普陀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9.浙江省温岭泵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0.浙江省三门橡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1.浙江省玉环水暖阀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2.浙江省临海现代医药化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3.浙江省丽水生态产品(丽水山耕)全产业链创新服务综合体34.浙江省缙云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二、培育名单1.浙江省杭州上城健康服务与大数据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浙江省杭州拱墅汽车互联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浙江省富阳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浙江省宁波北仑智能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5.浙江省宁波江北智慧供应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6浙江省宁波海曙时尚服装服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7.浙江省温州瓯海眼镜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8.浙江省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9.浙江省湖州吴兴童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0.浙江省海宁皮革时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1.浙江省诸暨珍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2.浙江省绍兴越城集成电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3.浙江省定海金塘塑机螺杆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4.浙江省庆元竹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浙江省东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_企业报告(业主版)
中标单位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
2022-09-29
(10)招标代理(1)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浙江省东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
TOP1
会关于金甬铁路东阳站配套设施 浙江诚远工程咨询 建设项目的建设工程招标代理的 有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13 日 生成
4/16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关于浙江东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
TOP1
员会东阳市六歌医药化工集聚区 地下水污染调查项目的中标(成交) 结果公告[浙江诚远工程咨询有限
浙江蓝扬检测技术 有限公司
25.0
公...
2022-08-24
\
成交公告
2023-04-17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二、采购效率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13 日 生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16
2.1 节支率分析
浙江省东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近 1 年项目月度节支率在 0%~22.2%之间浮动。从地区来看,节支 率表现出较强的行业差异性,其他土木工程建筑、质检技术服务、工程监理服务等节支率相对较高。 近 1 年(2022-09~2023-08):
浙江省竹产业发展分析
浙江省竹产业发展分析浙江省是中国竹产业的重要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和悠久的竹文化历史。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绿色发展的需求,竹产业在浙江省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和重视。
本文将对浙江省竹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浙江省竹产业发展现状浙江省的竹林面积和竹林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浙江省的竹林面积已达到1300多万亩,竹林总产量超过1.5亿根。
浙江省的竹产业涵盖了竹材、竹笋、竹编、竹纸等多个领域,其中竹材和竹笋是浙江省竹产业的主要产品。
同时,浙江省的竹产业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浙江省竹产业发展的优势1、资源丰富:浙江省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为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区位优势:浙江省位于长三角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有利于竹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3、技术支持:浙江省的竹产业技术水平在全国领先,拥有众多先进的竹材加工企业和设备,为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4、品牌影响力:浙江省的竹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如安吉竹博园等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三、浙江省竹产业发展的问题1、产业链不完善:浙江省的竹产业虽然涵盖了多个领域,但在一些关键环节上仍存在不足。
比如,竹材深加工领域相对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
2、创新能力不足:虽然浙江省的竹产业技术水平在全国领先,但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许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不够重视。
3、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浙江省的竹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些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4、环保压力加大: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竹产业的环保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些企业的环保设施和技术相对落后,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浙江省竹产业发展的对策1、加强产业链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竹产业各领域协调发展,完善从原材料生产到终端产品制造的产业链条。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六部门关于公布2023年浙江省化工园区复核认定(第四批)通过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六部门关于公布2023年浙江省化工园区复核认定(第四批)通过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建设厅,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公布日期】2023.10.07•【字号】浙经信材料〔2023〕219号•【施行日期】2023.10.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六部门关于公布2023年浙江省化工园区复核认定(第四批)通过名单的通知各市经信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局、建设局(委)、交通运输局、应急管理局:根据《关于开展化工园区复评和扩园工作的通知》(浙经信材料〔2022〕124 号)要求,省经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应急管理厅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化工园区复核和扩园工作,经认定,萧山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材料化工园区等 5 家园区符合化工园区复核认定要求,现予以公布(名单见附件)。
请各单位根据《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工信部联原〔2021〕220号)、《浙江省化工园区评价认定管理办法》(浙经信材料〔2020〕101号)和《关于实施化工园区改造提升推动园区规范发展》(浙经信材料〔2021〕77号)等文件要求,依据职能负责化工园区相关管理工作,指导和督促化工园区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化工园区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化工园区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水平,促进我省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附件:2023 年浙江省化工园区复核认定(第四批)通过名单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浙江省应急管理厅2023年10月7日附件。
浙江市辖区与县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第20卷第4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l.20 No.4浙江市辖区与县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DOI: 10.13669/ki.33-1276/z.2020.066设区市与县在行政隶属上是上下级关系,从行政管辖范围来看市域包涵县域,但由于建国以来浙江“省管县”体制一直存在,因此市域和县域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在实践工作中,通常所谓王晓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摘 要] 在市域范围内,浙江市区和县域经济社会之间联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但由于行政管辖范围及职责和权利方面的不同,导致两者在人口构成、发展阶段和产业分布等方面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一些差异。
与此同时,在人口老龄化、交通便捷化、经济数字化和去周期化的大趋势下,市区与县域经济发展也各自面临着一些新的风险和问题。
为进一步促进市区与县域经济的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必须从健全完善要素指标区域竞争性分配机制、加快建立产业链现代化的区域协调机制以及着力构建县域经济的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等三方面着手,实现市区与县域经济平稳协调发展。
[关键词] 市区;县域;合作竞争;分配协调;防范化解;浙江[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326 (2020) 04-0054-06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Municipal Districts and County Regions in ZhejiangWANG Xiaomi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iwu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llege, Yiwu, 322000, China)Abstract: Within the scope of municipal area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municipal districtsand county regions of Zhejiang are close, and they influence and promote each other.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cope of administrative jurisdiction,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so exist in population composition, developmental stage and industry distribution, etc. Meanwhile, under the general trend of population aging, traffic convenience, economic digitization and de-periodization, municipal districts and county regions are also faced with some new risks and problems respectivel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further facilitate r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municipal districts and county regions, it is required to start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as improving the regional competitive distribution mechanism of factors and indicators, accelera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gion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s, and focusing on building a risk prevention and resolution mechanism for economy in county regions to achieve the stead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municipal districts and county regions.Key words: Municipal districts; County regions;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Distribution and coordination; Prevention and resolution; Zhejiang的市域主要指设区市的市辖区(以下简称“市区”)范围①。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工作大纲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二○一二年四月目录1 概述 (1)1.1 流域片概况 (1)1.2 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3 规划编制背景 (18)2 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及原则 (23)2.1 指导思想 (23)2.2 编制原则 (23)2.3 编制依据 (24)3规划范围及水平年 (26)3.1 规划范围 (26)3.2 规划水平年 (30)4 规划目标与任务 (30)4.1 规划目标 (30)4.2 主要任务 (31)5 规划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 (33)5.1 总体思路 (33)5.2 技术路线 (34)5.3 规划编制要求和规定 (35)6 规划主要工作内容 (37)6.1 现状水供求状况分析 (37)6.2 未来水供求态势分析 (42)6.3 水供求调配方案与总体布局 (44)6.4 重点领域及区域供水保障 (51)6.5 重点地区生态环境用水保障 (56)6.6 重点供水保障工程 (57)6.7 规划保障制度建设 (64)6.8 规划实施方案 (66)6.9 实施效果分析 (68)6.10 环境影响评价 (70)6.11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2)7 规划主要成果 (73)8 组织与分工 (74)9 进度计划 (76)附表 (79)附表2-1 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调查统计 (79)附表2-2 2001~2010年供用水量调查统计 (79)附表2-3 现状供水能力成果表 (80)附表4-1 节水量及用水效率指标 (80)附表4-2 水资源配置成果 (81)附表4-3 多年平均供水量增减平衡分析 (82)附表5-1 城市需水量预测 (82)附表5-2 城市供水保障方案 (83)附表5-3 城市群需水量预测 (84)附表5-4 城市群供水保障方案 (85)附表5-5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需水量预测 (86)附表5-6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供水保障方案 (87)附表6-1 河流主要控制断面生态环境需水量 (88)附表6-2 地表水退减水源调配方案 (88)附表6-3 地下水压采水源调配方案 (90)附表6-4 重要河湖生态补水保障措施 (90)附表7-1 规划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92)附表7-2 规划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92)附表7-3 规划新建大中型灌区基本情况 (93)附表7-4 规划重点蓄水工程 (94)附表7-5 规划重点引提水工程 (95)附表7-6 规划调水工程 (95)附表7-7 其他水源工程 (97)附表7-8 水生态修复水源置换工程 (97)1 概述1.1 流域片概况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不含台湾,以下简称“太湖流域片”),地跨苏、浙、沪、闽、皖、赣五省一市,总面积24.5万km2。
浙江省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浙江省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序言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
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等重要维度。
目录第一节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 (1)第二节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一、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三、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四、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湖州安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一、湖州安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三、湖州安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四、湖州安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湖州安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湖州安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10图表目录表1: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表2: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4: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3)表5: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4)表6: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6表10:湖州安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表12:湖州安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7)表13:湖州安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8)表14:湖州安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湖州安吉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第一节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湖州安吉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注:1. 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强省之基、兴省之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提升制造业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制造强省,是“十三五”乃至今后较长时期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中国制造2025、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精神,结合浙江发展实际,特制订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和制造强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一、发展背景一“十二五”以来的主要成就“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按照浙江工业强省建设“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转型升级,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进发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和制造业投资分别达11991亿元、3325亿元、11707亿元和7579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和%,制造业规模逐步扩张;201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十二五”期间累计实际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总体较快提升;创新能力显着增强;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和新产品产值率分别达%左右和%,比2010年分别提高个和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突破3万件,是2010年的倍左右;“十二五”期间新培育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72家,新增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为40家和271家,累计分别达93家和896家;工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和%,比2010年分别提高个和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2012年提高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新培育省级“三名”试点企业69家;截至“十二五”末,国内外上市企业377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制造业领域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42个;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的县市、区21个,比2010年增加8个;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两化”融合加速深化;2015年,预计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95,从2012年的全国第七位跃居全国前三;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比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比2012年提高个百分点;“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址永久落户浙江;据测算,截至“十二五”末,全省在役工业机器人达万台,约占全国的15%,居全国第一位;绿色发展卓有成效;“十二五”期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5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吨标准煤2010年价,用能效率居全国前列;全省共实现节能4500万吨标煤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主要行业及产品单位能耗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先进;工业治水成效明显;“十二五”我省制造业发展历经国际金融危机深度调整和国内三期叠加的交织影响,形势跌宕,压力巨大,但仍负重前行,取得不俗进展和成就;回首“十二五”,历程曲折艰难,但经验也弥足珍贵,主要是做到了四个坚持: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将制造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阵地;目前制造业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约占四成,制造业领域在全省专利成果中的比重约占七成,同时制造业在保就业、促增收、稳税源等方面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持之以恒地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并举,“十二五”以来陆续推进的“四换三名”、创新驱动、七大产业培育、浙商回归、有效投资、市场主体升级、特色小镇建设等“拳法招数”稳、准、狠、奇,目前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已找到跑道、见到曙光;三是坚持不懈地培养和造就一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以企业家为引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既有一批专注主业、引领发展的企业家,又有一批高起点、高素质、宽视野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还有大量高技能、善实践的产业基础人才,成为我省制造业创新创业活力源泉;四是坚定不移地推进简政放权、提升行政效能、强化制度供给、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目前我省已成为全国“管制最少、门槛最低、服务最好”的省份;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世界制造强国的发展水平和建设制造强省的新要求,我省制造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创新能力亟待增强、融合发展亟待深化、集群效应亟待提升、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亟待加强、企业适应新常态步伐亟待加快等突出问题,新的发展动能依然不足,传统动力仍待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亟待提高;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二“十三五”面临的发展环境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酝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产业价值链不断深度重组,为我省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发达国家积极主导重塑全球贸易和投资新秩序,并纷纷推行再工业化战略,新兴经济体国家大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面临重大变化,对我省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造成巨大压力;我国制造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作出了创新驱动发展、“四化”同步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部署,持续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动力、内需潜力和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传统制造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国制造业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为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空间;我省制造业发展逐渐步入新阶段;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省制造业发展速度、动力、结构和模式正发生积极转换,以信息经济、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代表的传统动力持续修复,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逐渐推行,以制造业为重点的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日益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找出了方向;但制造业转型升级仍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潜在风险隐患增多,产业竞争压力加大,迫使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继续集中力量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抓住时间窗口加速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大机遇,全面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竞争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把创新作为制造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创新要素合作、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扩大创新成果影响,大力发展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动力格局;坚持融合互动,促进结构优化;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渗透作用和贯通作用,构建以信息经济为主导的新型经济模式,推动物质资源、资本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的紧密结合,加速“两化”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军民融合,促进制造业结构明显优化;坚持集群发展,优化产业生态;把现代产业集群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产业生态,推进智慧产业集群建设,引导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高水平专业化协作配套关系,推动制造业特色小镇建设,努力形成集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于一体、互动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坚持开放包容,推动合作共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大力引进外资项目共建国际产业合作园,支持企业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推动制造业“走出去”,加强产业区域合作与有序转移,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高效配置并有效集成高端要素,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提升;坚持绿色低碳,引领永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制造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推动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不断提高绿色精品制造能力,加快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推动制造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内先进、在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显着提高的制造强省;具体目标包括:——创新能力:制造业领域研发投入和产出明显提高,力争到2020年,在规模以上制造业中,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收入的比重达%,每百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达80件,新产品产值率达37%;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形成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位于全国前列;——质量效益:“十三五”期间,力争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左右,增加值率稳步提高,“浙江制造”的质量、标准水平和品牌效应显着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融合发展:力争到2020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99,装备数控化率、机器联网率分别达50%和40%,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智能制造模式广泛推行,“两化”融合水平全国领先;服务型制造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稳步提高,制造业产城融合全面深化;——结构优化:力争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分别达41%和4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各类开发区数量达25个,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制造业企业数量达110家,培育形成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涌现一批国际化现代产业集群,建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特色小镇,产业生态明显优化;——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力争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下降16%,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0%,绿色制造模式广泛应用,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形成;浙江省“十三五”时期制造业发展主要指标注:带号为预计数;带号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之和的下降幅度;三、重点产业瞄准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聚焦万亿产业大力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强化技术改造着力修复传统动力,积极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加快形成新型产业体系;一新兴产业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着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跨界融合和协同发展水平,打造若干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30000亿元,培育形成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骨干企业20家左右;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重点发展面向网络通信、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领域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产业应用,扩大国产嵌入式CPU中央处理器市场份额;大力提升新型传感器件、光电子器件、存储器件、储能器件等高端电子元器件及新型材料的创新性研究和开发能力,加快行业应用,建成我国重要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伏生产等电子装备开发应用水平;通信网络与智能终端;重点发展新一代光通信宽带、IPv6下一代互联网、5G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应急通信、量子通信、高端服务器及云存储等系统设备、终端及关键配套件;重点突破面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人机交互技术,推进相关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可穿戴产品、家居控制、车载终端、智能视听等各类智能硬件产品及应用系统;应用电子及物联网;重点突破物联网传感芯片、通信网络、终端设备、应用平台等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服务能力,建成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海洋电子、金融电子、医疗电子、能源电子及北斗导航等各类应用电子产品,大力发展数字安防产品,打造全球数字安防中心;加快工业控制实时操作系统、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大力发展工业控制计算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及信息工程服务系统,巩固提升制造业智能控制水平;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加快发展工业软件和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应用的嵌入式软件,巩固提升安防监控、纺织服装、工业控制、医疗卫生、智能交通、金融、通信、电力等行业应用软件优势;积极发展基础软件、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云计算操作系统、大型数据库、大数据处理、中间件;大力发展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和应用等信息技术增值服务;加快发展高端工业平台软件、高端领域应用软件和云计算、大数据等解决方案及行业应用;积极发展地理信息产业;2.高端装备产业引导高端装备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超常化、融合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推动高端装备进口替代,加快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产业链,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产业产值达12000亿元以上,培育形成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骨干企业50家;智能装备;加快开发系统集成、导航控制、自主控制、视觉定位、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加快发展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殊机器人等新一代机器人产业,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新一代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加快研制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器、智能仪器仪表等关键部件,大力开发嵌入式软件芯片、无线传感器、工业控制、故障自动诊断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监测与装配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加快开发自动识别、信息快速处理、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智能物流机械、智能电梯、智能家电、智能包装机械、掘进装备、空气动力装备、食品加工装备等成套装备;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重点突破绿色高技术船型、主力海工装备和核心配套装备的研制技术,加快提升船舶动力系统、甲板机械、舱室机械、通讯导航及自动化系统等的自主配套率,大力发展超大型干散货船和油船、万箱级以上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液化天然气船、化学品船、疏浚工程船等高端船舶和特种船舶,加快建设国际先进的船舶修造基地;积极发展大型海洋钻井平台、大型海洋生产生活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半潜运输船、海工辅助船等海洋工程装备;现代交通装备;加快开发自动泊靠关键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重点发展城市地铁轻轨车辆、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装备及控制系统等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加快建设我国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制造基地;加快波音客机组装基地建设,加快开发大飞机核心部件、小型载人飞行器、无人载货飞行器等通用航空新产品新装备,大力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整机及零部件制造,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产业基地;高端装备工程技术服务;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所需的方案诊断设计、工艺流程再造、装备智能化升级、售后监测维护、技术工人培训等专业服务;加快发展生产流程规划设计仿真和优化服务,推进开放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物流设计、装备设计的标准化与模块化,开发支撑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模型;提升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等方面的技术服务能力,培育一批高端装备工程服务公司;3.新材料产业面向高端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新需求,引导新材料产业向高性能、高质量、高效能等方向发展,加快形成创新能力较强、特色鲜明、有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8000亿元,培育形成国内外知名新材料研发平台30家以上;先进基础材料;推进材料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突破材料性能及成分控制、生产加工及应用等工艺技术,以提高质量稳定性和服役寿命为着力点,重点发展基础零部件用钢、新型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特种不锈钢、高端钴基合金等黑色金属材料,高强合金材料、特殊性能铜合金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特种涂料等先进化工材料,无机防火保温材料、节能玻璃、自修复水泥基材料等先进建筑材料,生物基合成纤维及无纺布、高端产业用纺织材料、功能性纤维、纸基功能性材料等先进轻纺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生命健康等产业领域重大需求,突破材料及器件的技术关和市场关,以提高材料成品率和性能一致性为着力点,重点发展海洋环境用钢材料、稀贵金属钎焊材料、超级镍基合金、特殊性能轻型合金等高端装备用特种材料,软磁金属材料、新型永磁材料等先进磁性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型正极材料、碳基和硅基负极材料、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等新能源材料,高性能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加快建设国际先进的磁性材料产业基地、国际知名的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内领先的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前沿新材料;注重原始创新,做好知识产权布局,以逐步扩大前沿新材料应用领域为着力点,重点发展高质量石墨烯微片、大尺寸石墨烯薄膜等先进碳材料,纳米催化材料、纳米电子材料、纳米金属材料等纳米材料,增材制造专用合金粉体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医用增材制造材料等增材制造材料,智能材料等;4.新能源汽车产业面向消费终端新需求,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向轻量化、绿色化、安全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率先布局建设完善覆盖全省的充电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与应用基地;力争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整车产能规模达50万辆以上,培育形成年产值超10亿元骨干企业20家以上;新能源汽车整车;突破整车设计、动力总成、整车匹配等关键共性技术,建立和优化新能源汽车整车开发流程,重点发展城市家庭用车、出租车和公务车领域的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低速短途纯电动汽车;新一代高性能、大运量纯电动公交车;短途物流车,低速纯电动旅游观光车,环卫、电力用等纯电动市政工程车;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和核心基础材料等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与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力争开发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核心产品势;重点发展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的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高功率密度、高转矩密度和高性能车用电机,专用机电耦合装置及高效控制系统,具备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智能交通系统ITS相结合的整车控制器,用于车身、零部件和整车制造的非金属复合材料、高强度轻质合金、高强度钢等轻量化材料;5.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引导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向低碳、清洁、生态、互联等方向发展,加快发展成为我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10000亿元,其中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值达9000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达2000亿元;节能环保;重点发展节能与清洁能源运输、节能降碳、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节能降碳和清洁能源技术装备,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领域环保技术装备,废弃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利用、再制造水资源节约与利用等领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打造国内先进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节能环保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新能源;突破大规模储能、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新一代光伏、核电等产业核心技术,开发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系统设计和集成服务,发展海上风电发电机组及关键部件、核岛蒸发器等核电关键部件,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综合应用与产业基地;6.医药产业面向重大疾病、进口替代药物、优质医疗服务、家庭保健等新需求,引导生物医药向更加温和、反应效率高、环境友好、安全性高、产品可控性强等方向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向可控性强、替代进口等方向发展,推动健康产业发展成为支撑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力争到2020年,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生物医药;大力发展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海洋药物及个性化治疗药物,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的医药制剂出口基地;积极推进针对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和常见慢性病的诊断试剂研发和产业化;高性能医疗器械;大力发展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人工器官与生命支持设备、健康监测装备、分子诊断仪器及试剂等高性能诊疗设备,组织修复与可再生材料、人工器官与生命支持设备等高值医用耗材,以及可穿戴、远程诊疗等智慧医疗技术和产品;积极推进生物增材制造、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互联网医疗;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在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开发面向慢病医疗服务及居家养老看护等的健康传感器和数字化健康产品,推进智慧医疗操作系统软件开发攻关,完善在线即时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发展智慧医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二特色优势产业1.时尚产业重点依托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时尚产业名城及六大特色时尚产业基地试点建设,推动时尚产业向引领时尚潮流、时尚消费、时尚体验等方向发展;力争到2020年,时尚产业销售收入达6500亿元,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超1000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时尚品牌。
2023年浙江省电动车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浙江省电动车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浙江省是中国电动车生产和消费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其电动车行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本文将从产业发展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方面,对浙江省电动车行业市场规模进行深入分析。
一、产业发展情况自2010年以来,随着电动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政策的鼓励扶持,浙江省电动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截至2021年,浙江省已成为全国第一大电动车制造产地和销售前五的省份之一。
浙江省的电动车产业主要分布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地。
宁波是浙江省电动车产业的龙头企业集聚地,已建成蔚来、IDEA、威马等一批知名电动车制造企业。
杭州以宁德时代、特斯拉等领军电动车企业为代表,成为华东地区电动车行业的重要角色。
温州以华普汽车、新能源汽车等企业为代表,涉足电动车领域。
二、市场规模1.销售量浙江省电动车市场整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2020年浙江省电动车销量达到了178.6万辆,同比增长了17.5%。
其中,电动车续航里程逐年提高,智能化、网络化的特点也越来越明显。
2.消费者群体浙江省电动车消费者居民居多,也有一些企事业单位选择购买电动车作为员工差旅的交通工具。
消费者群体中,年轻人和中高收入人群更容易接受采购电动车。
此外,政府机构购买电动车也有所增长。
3.市场份额浙江省的电动车市场份额在全国较高,2019年,浙江省电动车市场占据全国份额的7.6%,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动车销售市场之一。
2021年三季度,浙江省电动车销量占全国比例达到了6.3%。
三、竞争格局目前,浙江省电动车市场呈现出国有及私营企业共存的格局。
1.私营企业浙江省的电动车市场私营企业数量繁多,竞争激烈。
代表企业有宁波可装、华普、松骁、威马、享道等。
这些企业凭借独特的技术创新、营销手段和产品创造力,成功占据了市场份额。
2.国有企业宁波汽车制造厂(Ningbo Auto)是浙江省电动车市场的主要国有企业之一,其拥有多个品牌,如卡威汽车、得意EZZY等。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PPT课件
坚持“一条主线、两大主题、三大任务、四大 战略”的战略要求,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
坚持遵循发展规律
遵循经济规律、市场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城 市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202来自/3/30坚持目标问题导向
准确把握当前发展现状,超前规划未来发展愿景,科学 谋划在国家和省市“十三五”规划中的战略定位,始终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
4
地理位置
2020/3/30
地理位置
杭州高新区(滨江)是杭州市的一个新城区, 由高新开发区、滨江区管理体制整合而成。其中, 高新区始建于1990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 高新区,位于钱塘江北老城区原文教区一带,面积 11.44平方公里,是杭州高新区建设发展的发源地, 也是高新技术的创新源和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大孵化 器;滨江区于1996年12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 位于钱塘江南岸,面积73平方公里。
15
04
2020/3/30
产业分析
发展基础 发展环境 发展目标 主要任务
16
发展基础
——产业引领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二五”期间,网络信息技术产业链更为完整,千 亿级智慧产业成型,占据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制高点,具 备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2015年网络信息规模 1589亿元,信息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75.0%。 “十二五”期间,涌现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瞪羚企业和 小微企业,形成一大批以通信网络、电子商务、智慧互联、 智慧物联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集群,走出一条主导 产业突出,高新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之路。
2020/3/30
——产城融合呈现阶段性成果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奥体博览城物联网产业园、 互联网经济产业园、智慧新天地五大平台格局形成, 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相得益彰,走出一条城市功能 融合互促、彰显科技新城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
2020年浙江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报告
2020年浙江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报告经济实力: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近年来富民强省的地位较为稳固,民营经济、数字经济、新经济的发展特征相对突出。
2019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4万亿元,保持全国第四,增长6.8%,增速高于全国水平0.7个百分点,处于全国上游水平。
在疫情冲击后,浙江省经济已呈现恢复性增长,表现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8万亿元,增长2.3%,高于本省一季度增速7.9个百分点、高于本省上半年增速1.8个百分点。
但由于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及新冠疫情等影响,浙江省内外需的增长动力呈现一定波动,短期内内需对经济的支撑预期有所增强,外贸仍是战略发展领域,但预计增长仍面临变动因素。
浙江省下辖各市中,环杭州湾地区城市化水平总体较高,经济总量及人均指标领先,其中杭州和宁波的产业强市地位最为稳固;温台地区亦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经济总量具有一定规模优势,但人均指标不高;金衢丽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经济总量及人均指标优势相对弱化。
2019年,全省各市投资增速普遍回升,多数地区消费增速放缓,外贸增速表现则差异明显。
2019年舟山、丽水、温州经济增速相对较快,处于8%以上,衢州、金华、台州经济增速则低于全省6.8%的平均水平。
其中,受贸易摩擦、产业调整及台风冲击等影响,台州市经济增速降至5.1%,为全省最低,当年发展优势被嘉兴赶超。
2020年上半年度,主要受疫情影响,各地经济增长总体明显弱化,但得益于重大项目的支撑,舟山市的逆势增长表现突出,经济增速达11.9%。
财政实力:浙江省综合财力的规模及质量位于全国前列,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7048.58亿元和6113.52亿元,税收比率均处于83%以上。
但主要受减税政策及疫情影响,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有所放缓,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增速分别为6.8%和1.7%。
浙江省化工园区(集聚区)培育园区名单
(续表)16甘肃高台工业园区南华工业园化工产业集中区4.8新型能源化工27白银高新区银东工业园化工产业集中区9.56无机化工、新型煤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28白银高新区银南工业园化工产业集中区 3.39光气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29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银西产业园)生物医药园化工产业集中区4.0407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药用辅料210金昌市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15.7煤化工、精细化工211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产业集中区12.4操黏铜金属盐类、硫化工、氯碱化工、有机化工、高端精细化工尊212玉门经济开发区玉门老市区化工产业区18.81特色石油化工产业、精细化工产业和基础原料化工等产业213瓜卅县工业集中区柳沟煤化工产业园化工产业集中区22.625煤化工产业,精细化工及其上下游配套化工产业214武威民勤红沙岗能源化工工业集中区精细化工园区13.04精细化工215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化工产业集中区5.26农药化工、矿产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来源: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2020年9月、2021年1月)浙江省化工园区(集聚区)合格园区名单序号化工园区(集聚区)名称所在市序号化工园区(集聚区)名称所在市1建德高新技术产业园杭州建德26绍兴柯桥滨海工业(化工集聚片区)绍兴柯桥2萧山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杭州钱塘27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绍兴上虞3天目医药港化工集聚区杭州临安28屎州经济开发区城北化工园区绍兴屎州4象山经济开发区宁波象山29东阳横店化工专业区金华东阳5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北仑30东阳市六歌医药化工集聚区金华东阳6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镇海31金华健康生物产业园金华婺城7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北仑32浙江省兰溪经济开发区金华兰溪8余姚化工集聚区宁波余姚33武义县新材料产业园金华武义9洞头大小门临港石化产业区温州洞头34常山县生态工业园区衢州常山10瑞安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温州瑞安35江山经济开发区江东化工园区衢州江山11菱湖工业园区湖州南潯36浙江开化工业园区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园衢州开化12浙江德清经济开发区新市化工集中区湖州德清37龙游经济开发区化工集中区衢州龙游13长兴经济开发区城南工业功能区湖州长兴38衢卅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发区衢州市14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吉分区湖州安吉39衢江廿里镇工业功能区衢州衢江15康溪镇上强化工集中区湖州吴兴40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舟山岱山16浙江海宁市尖山新区化工新材料园区嘉兴海宁41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椒江区块台州椒江17桐乡经济开发区化工集聚区嘉兴桐乡42浙江省黄岩经济开发区台州黄岩18桐乡市洲泉镇化工集聚区嘉兴桐乡43浙江头门港经济开发区台州临海19海盐经济开发区新材料及化工园区嘉兴海盐44浙江仙居经济开发区台州仙居20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嘉兴市45天台经济开发区台州天台21平湖市生物(化学)技术产业园嘉兴平湖46浙江省温岭市经济开发区上马工业区化工集聚区台州温岭22浙江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石化产业园嘉兴平湖47三门县沿海工业城化工集聚区台州三门23嘉善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集聚区嘉兴嘉善48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丽水莲莉24新昌经济开发区大明市新区化工集聚区绍兴新昌49遂昌县化工园区丽水遂昌25绍兴现代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绍兴滨海浙江省化工园区(集聚区)培育园区名单序号化工园区(集聚区)名称所在市1和孚镇化工集中区湖州南潯2湖州莫干山高新区生物医药(化工)集中区湖州德清3南湖区化工集聚区嘉兴南湖(来源:浙江省经济信息厅网站,2020年10月)(责任编辑吴迪)30夕X化z那垒毀*赵202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
电器、泵阀、专用设备制造、汽摩配、制鞋、服装、印刷及包装、电子信息、仪器仪表、货币专用设备(金融机具)、船舶、家具、合成革、塑料制品、化工、钢压延及加工(不锈钢及制品)、眼镜、五金锁具、打火机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平阳经济开发区、瑞安经济开发区、瓯海经济开发区、乐清经济开发区
3
绍兴
纺织,通用设备制造,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医药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饮料。
重点招商区域
6
金华
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建材、医药、纺织、化工,五金产业、小商品零售产业
永康经济开发区、东阳经济开发区、义乌经济开发区、武义经济开发区、兰溪经济开发区、浦江经济开发区、金西经济开发区、金东经济开发区、金华经济开发区
7
嘉兴
服装、光机电、箱包、纸业、皮革、汽配
平湖经济开发区、海宁经济开发区、海盐经济开发区、桐乡经济开发区、嘉善经济开发区、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经济开发区
重点招商区域
11
湖州
生物医药、新能源、金属管道与不锈钢、装备制造、特色纺织品和木地板
德清经济开发区、安吉经济开发区、长兴经济开发区、南浔经济开发区、湖州经济开发区
作者:空青山
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
时间:2020.12.13
诸暨经济开发区、上虞经济开发区、嵊州经济开发区、绍兴柯桥经济开发区、绍兴经济开发区
4
舟山
船舶修造、石油化工Fra bibliotek岱山经济开发区、普陀经济开发区、舟山经济开发区
5
台州
电力能源、汽摩配件、医药化工、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服装机械、水泵阀门、工艺美术、新兴材料、鞋帽服装
玉环大麦屿经济开发区、温岭经济开发区、临海经济开发区、黄岩经济开发区、台州经济开发区
重点招商区域
9
丽水
化工产品、竹木制品、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传统工艺品等产业
景宁经济开发区、青田经济开发区、丽水经济开发区
10
衢州
氟硅化学品与新材料、金属制品深加工、矿山机械和风动机械、高档特种纸、单晶硅、输变电设备、新型干法水泥、高档汽车沙发革、非标圆锥轴承、特种钙产品、电光源等产业
开化工业园区、常山工业园区、龙游经济开发区、衢江经济开发区、江山经济开发区、衢江经济开发区、衢州高新技术园区
8
宁波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机械工业、汽车配套产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钢铁工业(不锈钢及有色金属冶炼、深加工)、普通机械制造业和烟草加工
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海经济开发区、象山经济开发区、宁海经济开发区、余姚经济开发区、奉化经济开发区
作者:空青山
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
时间:2020.12.13
浙江省产业及开发区分布情况
序号
名称
主导产业
主要园区
备注
1
杭州
文创、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建德经济开发区、临安经济开发区、淳安经济开发区、桐庐经济开发区、富阳经济开发区、余杭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