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4_二氯苯氧乙酸.修改解析
气相色谱法测定沃柑中2,4-滴的方法改进
![气相色谱法测定沃柑中2,4-滴的方法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cd15074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d.png)
气相色谱法测定沃柑中2,4-滴的方法改进李琬婧,覃弘毅*(南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南宁 530007)摘 要:采用改进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沃柑中的2,4-滴。
试样经过乙腈提取,经过正丁醇加浓硫酸衍生化,弗罗里夕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后测定。
结果表明,2,4-滴在0.010~0.5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定量限(10倍S/N)为0.001 mg·kg-1,回收率为82.7%~90.7%,RSD为1.6%~4.7%。
关键词:沃柑;气相色谱法;2,4-滴;农药残留Improvement of Gas Chromatography for Determination of2,4-D in Orah MandarinLI Wanjing, QIN Hongyi*(Nanning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Nanning 530007, China) Abstract: The pesticide residue of 2,4-D in Orah Mandarin was determined by improved gas chromatography. The sample was extracted with acetonitrile, derivatized with n-butanol and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and cleaned up and concentrated on a Florisil cartrages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lumn for deter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x compounds had the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in the range of 0.010~0.500 mg·L-1.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 was 0.999, the limit of quantitation (10 S/N) was 0.001 mg·kg-1, the recovery 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was 82.7%~90.7% and 1.6%~4.7%.Keywords: orah mandarin; gas chromatography;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pesticide residue2021年柑橘产季全球柑橘产量达到1.585亿t,我国柑橘产量居世界首位,达4 460万t,占全球总产量的28%;出口量91.8万t仅排名第5,表明我国柑橘主要用于国内消费[1]。
2,4-D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2,4-D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9fbc53a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e.png)
2,4-D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李志清,凌晓光,庞立飞,宋伟,杨海龙(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潍坊261000)[摘要]2,4-二氯苯氧乙酸(2,4-D)是一类广泛除草剂,但其大量施用导致环境残留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从山东某农药厂污水处理站二沉池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菌,命名为ZQ,能以2,4-D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基于其形态,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Achromobacter sp.。
优化其降解100mg/L2,4-D条件,结果表明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5℃,pH=8.0,接种量为2%。
同时,不同初始浓度下2,4-D的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ZQ对2,4-D的降解符合一阶动力学模型。
当2,4-D浓度为100mg/L时,降解半衰期大约为10.80h。
菌株ZQ 还可以其他6种常见苯氧羧酸类农药作为唯一碳源生长。
结果证明Achromobacter sp.作为生态修复苯氧羧酸类农药生物强化菌具有潜在的适用性。
[关键词]2,4-D;生物降解;16S rRNA;Achromobacter sp.;降解动力学[中图分类号]TQ[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8-0050-04Isolation,Identification of a2,4-D-degrading Bacterium and its High EffectiveBio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Li Zhiqing,Ling Xiaoguang,Pang Lifei,Song Wei,Yang Hailong(Shandong Weifang Runfeng Chemical Co.,Ltd.,Weifang261000,China)Abstract:Abstract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is a systemic and broad-spectrum foliar herbicide.But because of its frequent use,2,4-D has resulted in considerable pollution to water and soil and thus threaten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In this article,a novel gram negative bacterial strain, named ZQ,capable of utilizing2,4-D as the sole source of carbon and energy was isolat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taken from activated sludge from secondary sedimentation tank of a pesticide plant in Shandong province through screening test.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morphology,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and16S rRNA gene sequence,strain ZQ was identified as Achromobacter sp..Effects of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e.g.temperature,initial pH and dosage of bacteria on 2,4-D degradation were optimized.Optimal temperature and pH value for2,4-D degradation(initial concentration was100mg/L)were determined as:35℃,pH=8.0, 2%inoculation quantity.Meanwhile,all the degradation processes of2,4-D under various initial2,4-D concentrations by ZQ were followed the first-order reaction model.The half-life of degradation was about10.80h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2,4-D was100mg/L.The other six common phenoxycarboxylic acid pesticides could be also utilized as the sole carbon and energy source for the cell growth.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bacterium may represent a promising application for2,4-D bioremediation.Keywords:2,4-D;Biodegradation;16S rRNA;Achromobacter sp.;Degradation kinetics正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是全世界存在的问题。
大学有机化学答案2
![大学有机化学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8c6ca71e1711cc7931b716e4.png)
(14) (C 3 C 2 C H H 2 ) 3 B H ,C 3 C H 2 C H 2 O HH (15)
OH
5.
OH
(1)
(2) 1-丁炔 2-丁炔
丁烷
[Ag(NH3)2+]
白色沉淀 无现象 无现象
溴水
褪色 无变化
6.
7. 其结构式为: 8. (2) > (3) > (1) 9. 其结构式为: 10. A,B的结构式分别为:
3. (5) 2,4-二氯苯氧乙酸
(6) 反-1,2-环丙二甲酸
4. (7) 4-甲基-2,4-戊二烯酸
(8) 2-甲基丁酸
5. (9) 3-(间)甲基苯甲酰溴 (10) 乙酸对甲基苯酯
6. (11) N-甲基-N-乙基甲酰胺 (12) 乙丙酐
7. (13) 二乙酸乙二酯
(14) γ –丁内酯
8. (15) 2-甲基-3-丁酮酸
O
O
O
(5)
COM , gBC rOH ,
CCl
(6) CH 3COO, N CaH 4
(7) NC C 2C HO ,H O O C H O 2C HC OOH
(8) (9) (10)
COOC3 H , O
CH3
(酯缩合反应)
COOC3 H
O
O C OC3H
C OH , O
O C OC3H C Cl ,
(3) (4)
B2 C rH CHC BC H r
(5)
3. (2) ,(3)有顺反异构体。结构式略 。 4.
O
O
(6) H 3 CCC2H C2H C2H C2H CC H 3 (7) CH3CH2COOH + CH3COOH
有机化学02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有机化学02第二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23cff7866fb84ae55c8d33.png)
第2章 习题及答案1.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烷烃)(1)3-甲基-3-乙基-6-异丙基壬烷 (2)2,2,3,3-四甲基戊烷 (3)2,3-二甲基庚烷 (4)2,4-二甲基-4-乙基庚烷 (5)2-甲基-3-乙基己烷 (6)三乙基甲烷(7)甲基乙基异丙基甲烷 (8)乙基异丁基叔丁基甲烷 (9)5-甲基螺[3.4]辛烷 (10)1,7,7-三甲基环[2.2.1]庚烷 解:(2)(3)(4)(5)(6)(7)(8)CH 3CH 22CH 22CH 2CH 32CH 3CH 3CH(CH 3)2(1)(9)(10)CH 3CCCH 2CH 33CH 33CH 3CH 3CHCHCH 2CH 2CH 2CH 3CH 33CH 322CH 2CH 3CH 3CH 32CH 3CH 3CHCHCH 2CH 2CH 32CH 3CH 3CH 3CH 2CH 2CHCH 3C(CH 3)33CH 3CHCH(CH 3)22CH 3CH 3CH 2CHCH 2CH 32CH32.将下列化合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烷烃)(1)(CH 3CH 22CH 2CH 3)3CH3CH 3(2)CH 3CH 2CH 2CHCH 2CH 2CH 33)3(CH 3)3CCH 2CH(CH 2CH 3)2(3)CH 3CH 2CHCH 2CHCH 2CHCH 33CHCH 2CH 3CH 33(4)(5)(6)332解:(1)3,3,11,11-四甲基-7-(4,4-二甲基己基)十三烷;(2)4-叔丁基庚烷;(3)2,2-二甲基-4-乙基己烷;(4)2,6-二甲基-4-仲丁基辛烷;(5)反-1-甲基-3-异丙基环己烷;(6)1-甲基螺[2.4]庚烷;3.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烯烃 炔烃 二烯烃)。
CH 3CH 2CH 2CHCH 2CH 2CH 3CH 2CH 3CHCH 2CH 2C3(1)(2)(3)(4)(5)CHCH 2CH 3CH 3C CCH 2CH 3CH 3(H 3C)3CH 3CC C C H H 3C HCHC 2H 5H(6)C CH(7)(8)(9)(10)(11)(12)CH 2CH 3CH 2CCHH H 3CH 3(CH 3)2CCHCHCH2PhCH CHCHCH 2ClCl解:(1)3-正丙基-1-己烯;(2)5-甲基-1-己炔;(3)1-甲基-5-乙基-1,3-环己烯;(4)(E)-2,2,3,4-四甲基-3-己烯;(5)(2E, 4E)-2,4-庚二烯;(6)环丙基乙炔;(7)1-乙基-2-炔丙基环己烯;(8)(E, E)-2,4-己二烯;(9)2-甲基-2,4-己二烯;(10)1-苯基-1,3-丁二烯;(11)苯乙烯;(12)2,3-二氯环[2.2.1]庚-2-烯。
《食品添加剂》期末考试试题
![《食品添加剂》期末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dd94d0dcfc789eb162dc804.png)
《食品添加剂应用与检测技术》题库一、填空题1、安全性是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首要要求。
2、毒理学评价的主要方法:动物毒性实验和人体观察3、毒理学评价程序:急性毒性、遗传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4、LD50受实验动物的个体差异性影响最小,它比较稳定,有代表性,可根据LD50数据大小来判定受试物毒性大小,LD50数据愈小,则该受试物的毒性愈大。
5、已知山梨酸及山梨酸钾对大白鼠的MNL为2.5g/kg,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其对人的ADI值为 0~0.025 g/kg(山梨酸及其盐的总量以山梨酸计)。
6、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或天然物质称为食品添加剂。
7、在肉制品中添加的亚硝酸盐与蛋白质代谢产物反应生成亚硝胺是致癌物。
8、肉制品中常用的水分保持剂是磷酸盐类。
9、在面条、饺子皮中作为保湿剂使用的是丙二醇。
10、我国批准许可使用的护色剂为硝酸钠(NaNO3)和亚硝酸钠(NaNO2)。
11、乳化剂HLB范围一般为0~20,HLB 在3~6的乳化剂最适合 W/O 型乳浊液12、乳化剂HLB的数值越小表示亲油性越大,数值越大表示亲水性越大。
13、乳化剂的乳化能力用HLB值来表示。
14、生产中常用的膨松剂有两大类:化学膨松剂和生物膨松剂。
15、生物膨松剂主要是指酵母。
16、复合膨松剂由碳酸盐类、酸性物质和淀粉组成。
17、根据GB2760-2011标准规定,BHA、BHT、PG混合使用时,BHA、BHT总量不得超过0.1g/kg,PG不得超过0.05g/kg,最大使用量以脂肪总量计。
18、根据GB2760-2011标准规定,不同抗氧化剂混合使用时要遵守加和原则,各自用量占其最大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 1 。
19、油脂的自动氧化可分为三个阶段诱导阶段、传递阶段和终结阶段。
21、食品加工中比较重要的酶类是氧化还原酶类和水解酶类。
22、酶制剂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反应温和性等特点。
高鸿宾有机化学(第四版)习题解答第十二章 羧酸
![高鸿宾有机化学(第四版)习题解答第十二章 羧酸](https://img.taocdn.com/s3/m/6283ab225901020207409c44.png)
H2O/OHΔ
CH3
OH
稀H2SO4
CH3CH2CH2CCOOH Δ CH3
O CH3CH2CH2CCH3
方法二:
苯
CH3CH2CH2CHCOOH + Pb(OAc)4 + LiCl 回流
NaOH
CH3CH2CH2CHCl H2O
CH3
柯齐(Kochi J K)反应
CH3
CH3CH2CH2CH
OH
K2Cr2O7 H2SO4
COOH
(1) 酸性:
> HOOCCH2COOH > CH3COOH > CH3CH2OH
COOH
(2) 酸性:Cl3CCOOH > ClCH2COOH > HOCH2COOH > CH3COOH
(四)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
(1) (A) 乙酸, (B) 乙醇, (C) 乙醛, (D) 乙醚, (E) 溴乙烷 (2) (A) 甲酸, (B) 草酸, (C) 丙二酸, (D) 丁二酸, (E) 反丁烯二酸 解:
饱和食盐水
有机层
(苯甲酸乙酯)
无水硫酸镁
水层
(含少量乙醇)
减压蒸馏
收集馏分210~212
。 C
(十一) 化合物(A),分子式为C3H5O2Cl,其NMR数据为:δ1=1.73(双峰,3H),δ 2=4.47(四重峰,1H),δ3=11.2(单峰,1H)。试推测其结构。
化合物 A 的结构式为:CH3 δ1
O
△
CH3
O
O
CH3
O
(5)
O
BrZnCH2COOC2H5
CH3CCH3
干醚
OZnBr
OH
CH3C
CH2COOC2H5
有机化学答案
![有机化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f14dbb1a37f111f1855b9a.png)
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习题答案1. 命名下列化合物(1)三氟乙酸 (2)3-丁烯酸 (3)4-戊酮酸 (4)1-羟基环己基甲酸 (5)2,4-二氯苯氧乙酸 (6)1,3-环己基二甲酸 (7)2,2-二甲基丙二酸 (8)丁二酸单酰氯 (9)2-甲基顺丁烯二酸酐 (10)N-溴丁二酰亚胺 (11)2-环戊酮基甲酸甲酯 (12) -丁内酯 (13)N-苯基-4-甲氧基苯甲酰胺 (14)N-苯基氨基甲酸甲酯 (15)2-乙酰氧基苯甲酸(乙酰水杨酸) (16)2-乙基-3-丁酮酸乙酯 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CH 3CH 2CHCCHOOHCH 3CH 3COOH COOH CH CHCOOHHOOCCH 2CCH 2COOH COOH CH 3CHCOOH CH 3ONHCOCH 3H C ON(CH 3)2CH 2CCOOCH 33C C O OO NHC O (1)(2)(3)(4)(5)(6)(7)(8)(9)(10)(11)(12)3.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大小(1)甲酸 > 碳酸 > 苯酚 > 水 > 环己醇(2)氯乙酸 > 羟基乙酸 > 乙酸 > 丙酸 (3)草酸 > 丙二酸 > 苯甲酸 > 乙酸(4)邻硝基苯甲酸 > 对硝基苯甲酸 > 间硝基苯甲酸 > 苯甲酸(5)对溴苯甲酸 > 对甲基苯甲酸 > 对甲氧基苯甲酸 > 对氨基苯甲酸 4.按要求排序(1)按水解活性大小排序:丙酰氯 > 丙酸酐 > 丙酸乙酯 > 丙酰胺 (2)与乙醇酯化的速度:乙酸 > 丙酸 > 2-甲基丙酸 > 苯甲酸 (3)与丙酸酯化的速度:乙醇 > 丙醇 > 异丙醇 > 苯甲醇(4)碱性水解的速度:甲酸甲酯 > 乙酸甲酯 > 乙酸乙酯 > 乙酸异丙酯(5)碱性水解的速度:对硝基苯甲酸乙酯 > 对氯苯甲酸乙酸 > 对甲基苯甲酸乙酯 5.写出下列化合物加热后生成的主要产物。
(2)(3)(4)(1)CH 3CH O C OOCHCCH 3OCH 3CH CHCOOH C O OCH 3COCH 3O(5)(6)CH 3CHO C C O O OHCOOH (7)(8)(9)CH 3COOH6.写出丙酸与下列试剂反应的主要产物(2)(3)(4)(1)(5)(6)CH 3CH 2COONa CH 3CH 2COCl CH 3CH 2COOCH 2CH 3CH 3CH 2CH 2OHCH 3CHCOOHCH 3CH 2CONH 27.写出乙酰氯与下列试剂反应的主要产物。
徐寿昌《有机化学》(第2版)课后习题(酚和醌)【圣才出品】
![徐寿昌《有机化学》(第2版)课后习题(酚和醌)【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606835014791711cc79175f.png)
(8)2,6-二叔丁基-4-硝基苯酚
(9)2,6-二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酚
(10)4-乙基-2-溴苯酚
答:(1)间苯三酚:
+ 3 SO3
HO3S
SO3H NaOH
SO3H
H+ HO
OH OH
(2)4-乙基-1-3-苯二酚
(3)对亚硝基苯酚
(4)苯乙醚
OH + (C2H5)SO4 NaOHaq
OC2H5
(5)2,4-二氯苯氧乙酸
答:化合物(A)丌溶于氢氧化钠,遇 FeCl3 无颜色反应,由此可以判断化合物(A) 丌含有酚羟基。但是该化合物能不一个或两个羟氨分子结合,说明化合物(A)含有两个羰
基。化合物(A)的可能结构为:
。化合物(B)能溶于氢氧化钠,且不 FeCl3 有
(6)对羟基苯磺酸
(7)1-甲基-2-萘酚
(8)9-蒽酚
(9 )1 ,2 ,3-
苯三酚
(10)5-甲基-2-异丙基苯酚 (11)5-硝基-1-萘酚
(12)β-氯蒽醌
1 / 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构造式: (1)对硝基苯酚 (2)对氨基苯酚 (3)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D) (4)2,4,6-三溴苯酚 (5)邻羟基苯乙酮 (6)邻羟基乙酰苯 (7)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二六四抗氧剂) (8)1,4,萘醌-2-磺酸钠 (9)2,6,蒽醌二磺酸(ADA) (10)醌氢醌 (11)2,2-(4,4′-二羟基二苯基)丙烷(双酚 A) (12)对苯醌单肟 答:
答:
3 / 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_4_二氯苯氧乙酸解析
![2_4_二氯苯氧乙酸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039738a5e9856a56126059.png)
三.仪器与试剂
• 仪器:烧杯;三口瓶;磁力搅拌器;温度 计;回流管;滴液漏斗;水浴;布氏漏斗; 抽滤瓶;锥形瓶;刚果红试纸;分液漏斗。 • 试剂:氯乙酸;苯酚;碳酸钠;氢氧化钠 溶液(30%);浓盐酸;冰醋酸;过氧化 氢(33%);氯化铁;次氯酸钠。 中性乙醇,NaOH标准溶液(0.1mol∕L);酚 酞指示剂;0.2%乙醇溶液。
FeCl3是催化剂, 当氯原子进入对位的时候形成最稳定的共振式:
H OCH2CO2H Cl
3.根据所学过的知识,总结氯化反应的方法
(1)加成 氯化 (2)取代氯化
(3)氧氯化 在氯离子和氧原子存在下氯化,生成含氯化合物
二. 实验原理
• 2,4-二氯苯氧乙酸(又名2,4-D)是一种农 药,其合成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用苯酚 先氯化,再与氯乙酸在碱性条件下作用而 成;
二是以苯酚和氯乙酸先作用,然后再氯化而 成。
而本实验采取第二种路线,通过两步 氯化合成2,4-二氯苯氧乙酸。
• 首先是在碱存在下,氯乙酸与苯酚作用生 成苯氧乙酸,然后氯化分两步,(1)先通 过双氧水氧化氯化氢来进行氯化,得到氯 苯氧乙酸;(2)再在弱酸条件下用次氯酸 钠氯化,制的2,4-二氯苯氧乙酸。 • 将产品溶于乙醇,利用羧酸的酸性,用标 准碱溶液滴定它的含量。
(5)配制15ml10%碳酸钠水溶液(d420=1.103),小心地将 碳酸钠溶液倒入醚层中,轻轻摇后(注意放气)静止分层。 回收醚层,水层用浓盐酸酸化至刚果红试纸变蓝。 (6)冷却抽滤,水洗两次,干燥,计算收率,测定熔点 (粗品可以用四氯化碳重结晶)。 刚果红试纸是由刚果红溶液浸泡制成。刚果红呈枣红色粉 末状,能溶于指示剂。刚果红是 酸性指示剂,变色范围为3.5到5.2
粗品用1:3的乙醇水重结晶,计算收率,产品测熔点后用于 制备2,4-D
24二氯苯氧乙酸丁酯合成实验报告
![24二氯苯氧乙酸丁酯合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da829d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f.png)
24二氯苯氧乙酸丁酯合成实验报告实验十四2,4-二氯苯氧乙酸丁酯n-butyl 2,4-dichlorophenoy acetate一、目的与要求(1)进一步了解酚钠和氯代缩合反应原理。
(2)熟悉以反应试剂为共沸水剂进行反应的原理及操作。
(3)初步熟悉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4)熟练多步操作反应以及中间产物质量控制的意义。
二、基本原理2,4-二氯苯氧乙酸(通用名2,4-D)的合成,有工业价值的方法是通过苯酚液相氯代生成2,4-二氯苯酚,再与氯乙酸在碱性条件下缩合,酸化而得到。
2,4-二氯苯氧乙酸丁酯是由2,4-二氯苯氧乙酸和正丁醇在酸催化下酯得到。
本实验以二氯苯酚为起始原料,合成2,4-二氯苯氧乙酸和它的正丁酯。
ClOHClClOCH2COOHCl+ClCH2COOH2ClOCH2COOHClH+CH3CH2CH2CH2OHClOCH2COO(CH2)2CH3Cl在上述缩合反应中,实际上是苯氧负离子对乙酸钠分子中α-碳(显正电性)的亲核反应。
2ClH2CONaClOClOClOCH2COOCl+NaCl2,4-二氯苯酚与氯乙酸在碱性水溶液中缩合,主要副反应为氯乙酸的水解:ClCH2COONa+NaOH→HOCH2COONa+NaCl在上述反应中,影响苯氧负离子活性的主要因素有如下两个。
(1)pH值只有在适当的碱性条件下,苯氧负离子才有足够的浓度(对酚而言),但是二氯苯酚又是比氯乙酸弱得多的弱酸,换言之,使酚基本以苯氧负离子形式存在首先要使氯乙酸全部转化为钠盐,这样的碱性条件又适合氯乙酸钠的水解。
(2)温度苯氧负离子只有在一定温度下才具有足够的亲核活性与氯乙酸钠发生反应。
另一方面,较高的温度,又极有利于本过程中的主要副反应的发生,因为氯乙酸钠的水解,在pH>9,室温下就会明显发生(水解消耗碱,使pH值降低)。
较高的温度和碱性,既有利于主反应,又有利于副反应。
它是一对矛盾,因而控制适当的pH值和温度则是本反应的关键。
2,4 二氯苯氧乙酸的合成解析
![2,4 二氯苯氧乙酸的合成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e0637c0b1c59eef8c7b4e8.png)
Cl
OCH2CO2H
3. Cl
OCH2CO2H + NaOCl HH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2005年7月
二、实验原理
2,4一二氯苯氧乙酸(2,4-D)是一个熟知的除草
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20世纪开发最成功,全球
应用最广的除草剂之一,从1942年上市以来,半个
多世纪待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广泛用于预混,
为12。在沸水浴上再加热5min使取代反应完全。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2005年7月
五、实验操作
3、酸化沉淀。将三口烧瓶移出水浴,把反应混合物转入锥形瓶中。摇 动下滴加浓HCl,酸化至pH 3~4,此时有苯氧乙酸结晶析出。经冰水 冷却(2),抽滤,水洗2次,在60~65℃下干燥,得粗品苯氧乙酸。 测熔点,称重,计算产率。粗品可直接用于对-氯苯氧乙酸的制备。 纯苯氧乙酸的熔点为98~99℃。 B、对-氯苯氧乙酸的制备 1、氯代。在装有微型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25mL三口烧瓶 中置入0.6g苯氧乙酸和2mL冰醋酸,水浴加热至55℃,搅拌下加入 4mg FeCl3和2mL浓HCl。在浴温升至60~70℃时在3min内滴加 0.6mLL33% H2O2溶液(3)。滴加完后,保温10min。此时有部分 固体析出。 2、分离。升温使固体全部溶解,经冷却、结晶、抽滤、水洗、干燥, 得粗品对-氯苯氧乙酸。
深(4)。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2005年7月
五、实验操作
2、分离。加水10mL,用6mol/L HCl酸化至刚果红试纸变兰。
在分液漏斗中用2×5mL乙醚萃取,合并醚层液。用3mL水
洗涤后,用3mL10% Na2CO3溶液萃取醚层。分离水层碱性 萃取液。
3、酸化。在25mL烧杯中加入碱性萃取液和5mL水,用浓HCl
3组织培养参考试题2、5
![3组织培养参考试题2、5](https://img.taocdn.com/s3/m/c21483690b1c59eef8c7b441.png)
植物组织培养试题(三)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 花药培养2.继代培养3. 体细胞杂交4. 液体浅置培养5. 再分化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进行热处理植物脱毒的温度在__________左右。
2、配制螯合态铁盐需要的成分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培养基中有机态N素营养主要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目前认为植物组培诱导分化成苗的方式有4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常用生长素类中作用再强的是__________,细胞分裂素中作用再强的是_______。
6、杀菌剂中的次氯酸钠是靠_________杀菌的,而酒精是靠_________杀菌的,升汞是靠_________杀菌的。
7、植物病毒检测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
8、减少组培苗变异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单或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不属于生长素类的植物激素是_________。
A BA;B NAA;C ZT;D 2.4-D2. 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_____________。
A 快速繁殖;B 脱除病毒;C 提高品质;D 育种;E 减少品种变异3、诱导试管苗分化丛芽,培养基的调整应_____________。
A加大生长素的浓度B加大分裂素的浓度C加活性炭 D 降低盐的浓度。
4. 下列不属于MS中微量元素的盐是_________。
A NH4NO3;B KNO3;C ZnSO4.7H2O; D MgSO4.7H2O5. 对生根培养不起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
A GA;B IAA;C NAA;D IBA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培养基的配方是MS+BA2.0+IBA0.2+3%糖,要配制5000ml,MS母液的浓度分别是:大量元素20倍,微量元素100倍,铁盐20倍,有机物50倍,BA1 mg/ml ,NAA0.1mg/ml。
试验六2二氯苯氧乙酸的制备-LabXing
![试验六2二氯苯氧乙酸的制备-LabXing](https://img.taocdn.com/s3/m/d8db461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6e.png)
实验六2,4-二氯苯氧乙酸的制备【实验目的】1、掌握2,4-二氯苯氧乙酸的制备方法;2、掌握Williamson醚合成法;3、掌握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以及如何用间接的方法对苯环进行氯化;4、练习多步合成;5、进一步熟练容量法在有机化合物测定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苯氧乙酸作为防霉剂,可由苯酚钠和氯乙酸通过Williamson合成法制备。
通过它的氯化可得到对氯苯氧乙酸和2,4-二氯苯氧乙酸(简称2,4-D)。
前者又称防落素,可以减少作物落花落果。
后者又名除莠剂,可选择性地除掉杂草。
通常以钠盐、铵盐的粉剂或酯类乳剂、液剂、油膏等使用。
二者都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合成2,4-二氯苯氧乙酸主要有两种路线:路线一:苯酚氯化醚化法,即苯酚在其熔融状态下先氧化,随后将得到的二氯酚与氯乙酸反应生成二氯苯氧乙酸。
该方法副产物多,纯化操作冗长,成本高,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剧毒物,如2,3,6,7一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其大鼠口服半致死量LD50:20μg/kg,对生产人员和环境造成安全威胁,并增加三废治理难度,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路线二:苯酚与氯乙酸在碱性条件下用Williamson合成法醚化,再进行氯化。
该方法可有效避免二噁英类化合物的生成,三废处理量较小,成本较低,路线较优。
因此本实验采用路线二进行。
芳环上的氯化是重要的芳环亲电取代反应之一。
本实验通过浓盐酸加过氧化氢和用次氯酸钠的酸性介质中的氯化,避免了直接使用氯气带来的危险和不便。
第一步制备酚醚,即Williamson合成法,亲核取代,在碱性条件下易于进行。
第二步苯环上的亲电取代,FeCl3作催化剂,氯化剂是Cl+,引入第一个Cl。
2HCl + H2O2→Cl2 + 2H2Cl2 + FeCl3→[ FeCl4 ]- + Cl+第三步是苯环上的亲电取代,从HOCl产生的Cl+和Cl2O作氯化剂,引入第二个Cl。
【试剂与仪器】1、试剂:氯乙酸,苯酚,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35%),浓盐酸,冰醋酸,过氧化氢(33%),氯化铁,次氯酸钠,乙醇,乙醚,四氯化碳。
有机化学答案
![有机化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ae49fedd88d0d233d46aaa.png)
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习题答案1. 命名下列化合物(1)三氟乙酸 (2)3-丁烯酸 (3)4-戊酮酸 (4)1-羟基环己基甲酸 (5)2,4-二氯苯氧乙酸 (6)1,3-环己基二甲酸 (7)2,2-二甲基丙二酸 (8)丁二酸单酰氯 (9)2-甲基顺丁烯二酸酐 (10)N-溴丁二酰亚胺 (11)2-环戊酮基甲酸甲酯 (12) -丁内酯 (13)N-苯基-4-甲氧基苯甲酰胺 (14)N-苯基氨基甲酸甲酯 (15)2-乙酰氧基苯甲酸(乙酰水杨酸) (16)2-乙基-3-丁酮酸乙酯 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CH 3CH 2CHCCHOOHCH 3CH 3COOH COOH CH CHCOOHHOOCCH 2CCH 2COOH COOH CH 3CHCOOH CH 3ONHCOCH 3H C ON(CH 3)2CH 2CCOOCH 33C C O OO NHC O (1)(2)(3)(4)(5)(6)(7)(8)(9)(10)(11)(12)3.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大小(1)甲酸 > 碳酸 > 苯酚 > 水 > 环己醇(2)氯乙酸 > 羟基乙酸 > 乙酸 > 丙酸 (3)草酸 > 丙二酸 > 苯甲酸 > 乙酸(4)邻硝基苯甲酸 > 对硝基苯甲酸 > 间硝基苯甲酸 > 苯甲酸(5)对溴苯甲酸 > 对甲基苯甲酸 > 对甲氧基苯甲酸 > 对氨基苯甲酸 4.按要求排序(1)按水解活性大小排序:丙酰氯 > 丙酸酐 > 丙酸乙酯 > 丙酰胺 (2)与乙醇酯化的速度:乙酸 > 丙酸 > 2-甲基丙酸 > 苯甲酸 (3)与丙酸酯化的速度:乙醇 > 丙醇 > 异丙醇 > 苯甲醇(4)碱性水解的速度:甲酸甲酯 > 乙酸甲酯 > 乙酸乙酯 > 乙酸异丙酯(5)碱性水解的速度:对硝基苯甲酸乙酯 > 对氯苯甲酸乙酸 > 对甲基苯甲酸乙酯 5.写出下列化合物加热后生成的主要产物。
(2)(3)(4)(1)CH 3CH O C OOCHCCH 3OCH 3CH CHCOOH C O OCH 3COCH 3O(5)(6)CH 3CHO C C O O OHCOOH (7)(8)(9)CH 3COOH6.写出丙酸与下列试剂反应的主要产物(2)(3)(4)(1)(5)(6)CH 3CH 2COONa CH 3CH 2COCl CH 3CH 2COOCH 2CH 3CH 3CH 2CH 2OHCH 3CHCOOHCH 3CH 2CONH 27.写出乙酰氯与下列试剂反应的主要产物。
徐寿昌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课后1-13章习题答案
![徐寿昌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课后1-13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55180d844769eae009ed8d.png)
第九章 卤代烃1.命名下列化合物。
CH 2Cl 2CH 2CH 2CH 2ClCH 2=C CHCH=CHCH 2BrCH 3Cl1,4-二氯丁烷 2-甲基-3-氯-6-溴-1,4-己二烯CH 3CH 2CH 3CHCH 3CH 32-氯-3-己烯 2-甲基-3-乙基-4-溴戊烷ClBrCl4-氯溴苯 3-氯环己烯F 2C=CF 2CH 3Br四氟乙烯 4-甲基-1-溴环己烯 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烯丙基氯 (2)苄溴CH 2=CHCH 2ClCH 2Br(3)4-甲基-5-氯-2-戊炔 (4)一溴环戊烷CH 3C C CHCH2ClCH 3Br(5)1-苯基-2-溴乙烷 (6)偏二氯乙烯 (7)二氟二氯甲烷(8)氯仿CH 2CH 2BrCL 2C=CH 2CCl 2F 2HCCl 33.完成下列反应式:CH 3CH=CH 2+HBrCH 3CHCH 3Br CH 3CHCH 3CN (1)CH 3CH=CH 2+HBr ROORCH 3CH 2CH 2Br H 2O(KOH)CH 3CH 2CH 2OH (2)CH 3CH=CH 2+Cl 25000CClCH 2CH=CH 2Cl +H O ClCH2CHCH 2ClOH (3)+Cl 2ClCl2KOH(4)KICH 3COCH 3I(5)CH 3CH CHCH CH 3OHPCl 5CH 3CH CHCH 3CH 3ClNH 3CH 3CHCH 3NH 2CH 3(6)(CH 3)3CBr +KCN25CH 2=C(CH 3)2(7)CH 3CHCH 3OHPBr CH 3CHCH 3AgNO 3/C 2H 5OHCH 3CHCH 3ONO 2(8)C 2H 5MgBr +CH 3CH 2CH 2CH 2C CHCH 3CH 3+CH 3CH 2CH 2CH 2C CMgBr(9)ClCH=CHCH 2Cl +CH 3COONa 3ClCH=CHCH 2OOCCH 3+NaCl (10)CHCH+25ClC=C ClH Cl Cl 2CHCHCl 22Cl (11)CH2Cl+3CH2CH2CH2CH2CH2OC2H5CNNH2IOH(12)4.用方程式表示CH3CH2CH2CH2Br与下列化合物反应的主要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对氯苯氧乙酸【122-88-3】 • 反应式:
OCH2COOH + HCl + H2O2 FeCl3 Cl OCH2COOH
• 第二步是苯环上的亲电取代,FeCl3作催化剂,氯化剂是 Cl+,引入第一个Cl。 2HCl + H2O2 → Cl2 + 2H2 Cl2 + FeCl3 → [ FeCl4 ]- + Cl+
二是以苯酚和氯乙酸先作用,然后再氯化而成。
本实验采取第二种路线,先缩合后通过浓盐酸加过氧化氢和 用次氯酸钠在酸性介质中氯化,避免了直接使用氯气带来的 危险和不便。
• 1、第一步是制备酚醚,即Williamson合成法,亲核取代,在碱 OH 性条件下易于进行。
+ ClCH2COOH Na2CO3 ClCH2COONa OCH2COOH NaOH OCH2COONa
• 流程图
6.5ml冰醋酸 2g苯氧乙酸 苯氧乙酸和醋酸溶液
0.01g氯化铁
6.5ml浓盐酸 强酸化溶液
2ml33%双氧水
氯代 重结 晶
冷却,结晶,抽滤,水洗涤三次
粗产物
精品对氯苯氧乙酸
制备对氯苯氧乙酸:
请计算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 取2g苯氧乙酸,6.5ml冰醋酸于三口瓶中,装温度计,回 流管和滴液漏斗,开动磁力搅拌并水浴加热。当內温达 45℃,加入0.01g氯化铁和6.5ml浓盐酸。继续升温至 60℃时缓缓滴加2ml33%双氧水(观察內温变化)。加毕, 在70℃下保温20min(若有结晶可适当升温使溶解)。冷 却,结晶,抽滤,用适量水洗涤结晶三次。粗品用1:3的 乙醇-水重结晶,计算收率,产品测熔点后用于制备2,4-D。 • 对氯苯氧乙酸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59℃,微溶于水, 溶于乙醇、乙醚等。对氯苯氧乙酸是一个常用的植物生长 调节剂,俗称“防落素”,可以减少农作物或瓜果蔬菜的 落花落果,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作者:
• • • • •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和试剂 试验步骤 思考题
一.
• • • •
实验目的
1.掌握2,4-二氯苯氧乙酸的制备。 2.了解各种氯化反应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3.练习多步合成。 4.进一步熟练容量法在有机化合物测定中的应用。
二. 实验原理
• 2,4-二氯苯氧乙酸即2,4—D(除莠剂、植物生长调节 剂,通常以钠盐铵盐的粉剂或酯类乳剂液剂、油膏等使用) 合成路线主要有两条: 一是苯酚先氯化,再与氯乙酸在碱性条件下作用而成;Biblioteka 无色液体0.7138
116.2
34.51
微
∞
∞
羟乙酸
76.05
无色晶体
--
79-80
分解
易
溶
溶
三.仪器与试剂
• 仪器:烧杯;三口瓶;磁力搅拌器;温度计;球形回流管; 滴液漏斗;水浴;布氏漏斗;抽滤瓶;锥形瓶;刚果红试 纸;分液漏斗。 • 试剂:氯乙酸;苯酚;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30%); 浓盐酸;冰醋酸;过氧化氢(33%);氯化铁;次氯酸钠。 中性乙醇,NaOH标准溶液(0.1mol∕L);酚酞指示剂; 0.2%乙醇溶液。
装上回流冷凝装置,搅拌下加热至近沸态反应30min,检验 PH(2);若低于8,补加几滴氢氧化钠使保持碱性,再反应5min。 3、酸化沉淀: 冰浴中冷却,使反应体系降温至室温以下后,加浓盐酸酸化 到PH值为3~4(3),继续冷却使结晶完全析出。 抽滤,冷水洗结晶2—3次,干燥、称重、计算收率。粗产品可 不经纯化直接用于制备对氯苯氧乙酸,也可以在水中重结晶后使用。 纯苯氧乙酸熔点99℃,无色片状或针状结晶,可作防腐剂。 (1):防止氯乙酸水解成羟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使氯乙酸变成 氯乙酸钠,但加入速度要慢,若碱浓度过大,对反应不利,氯乙 酸钠会发生碱性水解。 (2):制苯氧乙酸时用沸水浴加热,加热期间PH可能会下降。 (3):加浓盐酸析出苯氧乙酸时PH不能过高,否则产量降低。 注意:先搭装置,后加料。
HCl
• 2、第二步是苯环上的亲电取代,FeCl3作催化剂,氯化剂是Cl+, 引入第一个Cl。 2HCl + H2O2 → Cl2 + 2H2 Cl2 + FeCl3 → [ FeCl4 ]- + Cl+
OCH2COOH + OCH2COOH Cl
HCl
+
H2O2
FeCl3
• 3、第三步是苯环上的亲电取代,从HOCl产生的Cl+和Cl2O作氯 化剂,引入第二个Cl。
OCH2COOH + Cl 2NaOCl H Cl OCH2COOH Cl
安全警示: 1)氯乙酸,强腐蚀性、刺激性,防呼吸摄入或皮肤接触; 2)冰乙酸,易燃;次氯酸钠,强氧化剂; 3)Cl2有刺激性,应注意操作勿使逸出,并开窗通风。 4)2,4-D,纯品无色无臭,吸入摄入皮肤接触均有毒,空 气中允许浓度为10mg/m3。
主要试剂及产品物理常数:(文献值)
名 称 分子量 性 状 nD m.p.°C b.p.°C H2O EtOH Et2O
苯酚
94.11
无色晶体
1.0576
43
181.75
热 溶
溶
易
苯氧乙酸
152
无色晶体
1.3
98-100
285
热 溶
溶
溶
氯乙酸
94.50
无色晶体
1.5800
63
189
易
溶
溶
乙醚
74.12
四. 实验步骤
流程图
氯乙酸
Na2CO3
氯乙酸钠
苯酚+NaOH
苯氧乙酸钠
酸化
冷却
过滤
洗涤
干燥
苯氧乙酸
(一)制备苯氧乙酸【122-59-8】 1、成盐: 将9ml饱和碳酸钠搅拌下加到由2.85g(0.03mol)氯乙酸和 3ml水组成的溶液中(1),检验 PH值(约为7~8)。 2、取代: 另取2.1g(0.022mol)苯酚溶于4.5g氢氧化钠溶液中,检验 PH值(约为12),将酚钠溶液转入氯乙酸钠溶液中,并用少量水 洗涤容器,检验PH值(约为11~12)。
• 注意事项: • ①滴加H2O2宜慢,严格控温,让生成的Cl2充分参与亲 核取代反应。Cl2有刺激性,特别是对眼睛、呼吸道和肺 部器官。应注意操作勿使逸出,并注意开窗通风;
注意使用字体中的上下标
五. 思考题
1、在苯氧乙酸制备中有醚键生成,这个反应叫什么?该实
验的亲核取代反应是在碱条件下进行的,若碱大大过量, 对反应是否有利? 2、严格控制温度、pH和试剂用量是2, 4-D制备实验的关键。 从亲核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和产品分离纯化的要求等 方面说明本实验各步反应调节pH的目的? 3、芳环上的卤化反应有哪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