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和犯罪行为的种类及其法律责任

合集下载

什么是违法犯罪 什么是刑事处罚

什么是违法犯罪 什么是刑事处罚
什么是违法犯罪? 什么是刑事处罚?
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个人或组织不 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 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二、违法行为的分类
•违宪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宪法,要受追究。 违反民事法律法规,承担民事责任 违反行政管理法规,受行政处罚 违反刑法,受刑罚处罚
刑、 死刑。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拘留 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
罚款 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
六、青少年的刑事责任范围
•已满16周岁: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8种罪应负刑事责任; •不满14周岁:一律不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从轻或减轻处罚; •工读学校、劳动教养、少年犯管教所。
三、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 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 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称它们为一般违 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是犯罪行为。
四、什么是犯罪?有何基本特征?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 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第二,触犯刑法 第三,应受刑罚处罚

刑法中的犯罪类型

刑法中的犯罪类型

刑法中的犯罪类型犯罪是社会秩序中的严重违法行为,是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

在刑法中,针对不同的犯罪行为,规定了各种犯罪类型。

本文将从普通刑法的角度,对刑法中的犯罪类型进行分析和介绍。

一、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主体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基础,有目的地实施的犯罪行为。

故意犯罪是刑法中常见的犯罪类型,可以分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故意盗窃、故意抢劫等。

在故意犯罪中,犯罪主体对犯罪后果具有明确的思想和行为准备,有明显的预谋和计划。

二、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主体由于疏忽、鲁莽等行为而造成的犯罪事实。

过失犯罪相对于故意犯罪来说,犯罪主体在行为过程中缺乏故意,但是由于疏忽或过失导致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过失犯罪包括过失杀人、过失伤害、过失醉驾、过失失火等。

三、主体犯罪主体犯罪是指以个人或非个人主体为犯罪主体的犯罪行为。

主体犯罪包括个人主体犯罪和非个人主体犯罪。

个人主体犯罪指的是由个人作为犯罪主体进行的犯罪活动,包括个人杀人、个人盗窃等。

非个人主体犯罪指的是以组织、公司、团体等为犯罪主体进行的犯罪活动,包括组织贩毒、团伙抢劫等。

四、犯罪的结果犯罪行为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后果或损害,犯罪的结果是刑法中对犯罪行为造成的后果进行的分类。

犯罪的结果包括实体犯罪和非实体犯罪。

实体犯罪是指犯罪行为直接导致了一定的实体损害,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

非实体犯罪是指犯罪行为本身不直接导致实体损害,而是在行为过程中违反了法律规定,如犯罪分子非法拘禁、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等。

五、危害程度刑法还根据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对犯罪类型进行了分类。

危害程度主要分为轻罪、中罪和重罪。

轻罪是指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较轻,如轻微抢劫、触碰侮辱等。

中罪是指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适中,如抢劫、强奸等。

重罪是指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较重,如谋杀、贩毒等。

六、犯罪的法律责任刑法规定了对不同犯罪类型的刑罚种类、刑罚幅度和量刑标准。

对于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来说,根据犯罪的性质和程度进行刑罚的确定。

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类型有哪些违法行为的类别

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类型有哪些违法行为的类别

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类型有哪些违法行为的类别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类型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几种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违宪行为。

达到法定的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的违背法律规范规定的、有过错的、对社会有危险性或有害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按其性质可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其中,危害社会、违反刑事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

行为的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是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所决定的,三者不可分割。

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违法的行为的类别,可以分为_,_,_.其中,_和_属于一般违法行为,_属于严重违法行为.违法的行为的类别,可以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其中,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刑事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按性质分,其类别有多少种?主要有以下几种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违宪行为。

达到法定的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的违背法律规范规定的、有过错的、对社会有危险性或有害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按其性质可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其中,危害社会、违反刑事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

行为的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是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所决定的,三者不可分割。

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分别是什么? 行政违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行政违法仅指行政主体的违法,广义的行政违法还包括行政相对人违法。

我们采用狭义说。

据此,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而依法须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这一概念反映了行政违法的三大特征:1.行政违法是行政主体的违法。

与民事违法和刑事违法不同,行政违法是行政主体在行政法上的违法行为。

任何组织和个人只有当他们以行政主体身份或以行政主体名义出现时,他们的违法才能构成行政违法。

大学校园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全面了解并避免风险

大学校园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全面了解并避免风险

大学校园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全面了解并避免风险在大学校园内,违法行为虽然不常见,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全面了解与校园违法行为相关的法律责任,并尽力避免这些风险。

本文将对大学校园违法行为的常见情况和相应的法律责任进行深入剖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避免校园违法行为带来的风险。

1. 学术不诚信学术不诚信是大学校园违法行为的常见问题之一。

它主要包括抄袭、剽窃和代写等行为。

学术不诚信不仅违法,还违背了学术道德和职业伦理。

相关法律对学术不诚信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违法者可能面临学籍被取消、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严重后果。

2. 学校设施破坏学校设施破坏是大学校园违法行为中常见的一种。

这种行为包括损坏校园设施、器材或者公共财物,如故意破坏实验室设备、教室桌椅等。

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破坏公共财物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违法者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

3. 盗窃与抢劫盗窃与抢劫是危害个人和学校财产安全的严重违法行为。

在大学校园内,随着学生的自由集中性和大量财物聚集,盗窃与抢劫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根据刑法的规定,盗窃与抢劫都属于犯罪行为,依法将受到相应的刑罚。

4. 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它严重侵犯了其他学生的人身权益。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校园欺凌行为,学校应该采取措施制止和处理。

同时,欺凌行为者可能面临法律责任,他们的行为可能涉及侵犯他人人身权益、侮辱诽谤等犯罪行为。

5. 网络违法行为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网络违法行为在大学校园内也屡见不鲜。

这些行为包括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网络淫秽色情等,不仅损害了个人和学校的利益,还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的《刑法》和《网络安全法》,网络违法行为将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的追究。

针对以上违法行为,大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来避免风险。

首先,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了解法律的范围和底线。

只有深入理解法律的规定,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避免违法行为。

其次,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警惕。

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

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

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1. 引言在社会生活中,法律责任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法律责任的种类及承担方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法律风险。

2.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法律对犯罪行为人的惩罚。

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轻重,刑事责任可分为三种类型:a) 主刑:主刑是针对犯罪行为人的直接惩罚,常见的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b) 附加刑:附加刑是对主刑的补充,旨在增加犯罪行为人的惩罚力度,如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等;c) 普通刑:普通刑是一些特定犯罪行为所附带的刑罚,如酒驾行为会导致吊销驾照、暴力犯罪行为会被禁止近距离接触受害人等。

3.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违反民事法律关系而导致的法律后果和赔偿责任。

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形式:a) 违约责任:当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的形式包括赔偿损失、履行剩余合同义务以及支付违约金等;b) 侵权责任:当一方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导致他人受到损害时,需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的种类包括民事赔偿责任、停止侵权行为、恢复名誉等。

4. 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公务人员或行政机关因违法和违纪行为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形式:a) 纪律责任:公务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纪律规定时,将承担相应的纪律责任。

纪律责任常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等;b) 职务责任:公务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造成国家利益或集体利益损失的,将承担相应的职务责任。

职务责任的形式包括撤职、责令辞职等。

5. 财产责任财产责任是指违法行为导致他人财产损失时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常见的财产责任形式包括以下几种:a) 偿还损失:当因不当行为导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失时,需对该损失进行赔偿;b) 还原财产:侵占、盗窃、抢劫等行为导致他人财产的丧失时,需还原被侵占的财产;c) 补偿利益:非法获取他人利益时,需偿还非法获取的利益。

6. 承担方式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分为个人承担和代理承担两种形式:a) 个人承担:犯罪、违约、侵权等法律责任由实际行为人个人承担;b) 代理承担:行政责任中,单位或组织承担法律责任,代理人为公务人员或者行政机关。

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PPT

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PPT
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等。
行政处罚与民事赔偿的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违法行为人可能既要承担行政处罚又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违法行为与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定义
刑事责任是指因违反刑事法律规定而应承担 的法律后果。
刑事责任形式
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 刑等。
违法行为类型
包括但不限于杀人、抢劫、盗窃、诈骗等严 重违法行为。
侵犯财产权利案例
案例一
赵某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赵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后,被判处相应刑罚并责 令退赔被害人损失。
案例二
孙某在租赁合同到期后,拒不归还房东房屋。房东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判决孙 某归还房屋并支付逾期租金和违约金。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案例
案例一
周某在公共场所聚众斗殴,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周某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 留,并被判处相应刑罚。
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目录
CONTENTS
• 违法行为概述 • 常见违法行为 • 法律责任概述 • 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的关联 • 案例分析
01
违法行为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 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分类
根据违法的性质和程度,违法行 为可分为刑事违法、民事违法和 行政违法等。
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
只有当行为人存在主观过错时,才需 要承担法律责任。
04
违法行为与法律责
任的关联
违法行为与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定义
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 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 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类型
包括但不限于侵犯他人财产权 、知识产权、人身权等违法行 为。
民事责任形式

法律责任的种类和范围是什么

法律责任的种类和范围是什么

法律责任的种类和范围是什么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法律规定而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当一个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或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他将会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种类和范围涵盖了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个方面。

一、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因民事行为的违法、违约等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它主要以修复、补偿受害人的利益为目的,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 停止侵害和排除妨碍:对于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法律赋予被侵权人请求停止侵害的权利。

2. 恢复原状和消除影响:对于因违法行为造成的财产损失、人身伤害或精神损害,责任人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包括修复损害、恢复权益等。

3. 经济赔偿:责任人须向受害人支付经济赔偿,以弥补因违法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

4. 抚慰金和精神损害赔偿:对于精神苦痛等非经济损失,法律规定责任人应支付相应的抚慰金或精神损害赔偿。

二、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因犯罪行为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它主要以惩罚犯罪行为、保护社会秩序为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罪与量刑: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情节,法院将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定罪并判处相应的刑罚。

2. 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根据犯罪行为的轻重,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不同期限的拘役、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3. 罚金和没收财产:除了刑罚,犯罪嫌疑人还可能被判处罚金,并可能面临没收财产的处罚。

4. 具体法律制裁:根据犯罪行为具体的法律规定,可能会受到针对性的特殊法律制裁,如禁止出境、收缴驾照等。

三、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公共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或行政合同的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

它主要以维护行政管理的正常秩序、促使违法行为者改正以及强制执行行政决定为目的,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 行政警告:对于初犯或轻微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可能给予行政警告,提示违法行为者改正错误。

2. 行政罚款:对于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行政机关有权对其处以罚款进行惩罚。

3. 行政强制:对于违反行政许可或行政决定的行为,行政机关有权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如责令停产停业、查封扣押等。

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处理

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处理

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处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处理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法律责任是指个人或组织在法律规定下应承担的权利义务,违法行为则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合理处理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法律责任的定义、违法行为的种类和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细致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法律责任的概念。

法律责任是法律赋予的一种特殊权利义务关系,是指在法律规定下,个人或组织应当承担的行为后果。

它体现了法律的权威和约束力,是对违法行为的制约和惩罚。

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种形式。

民事责任是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争议,包括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刑事责任是指对犯罪行为的制裁,一般由刑事法院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审判,并对犯罪行为者进行量刑处罚;行政责任是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进行责任追究,一般由行政机关自行处理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进行复议。

接下来,对于违法行为的种类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违法行为可分为刑事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两种。

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如盗窃、抢劫、杀人等;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如违反合同、侵犯他人权益等。

对于刑事违法行为,一般采取刑事处罚,即由司法机关依法对犯罪行为者进行量刑处罚。

对于民事违法行为,一般采取民事赔偿的方式,即由受害者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向法院申请赔偿。

此外,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行为,也可以采取行政处罚的方式进行处理,如交通违规、违章建筑等。

在实际处理违法行为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种类的违法行为所涉及到的社会影响和危害程度。

对于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应严格依法进行追究和判罚;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行为,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引导其自觉遵守法律。

同时,也要始终坚持法律的公正性和平等性,对于所有的违法行为都要依法惩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处理违法行为还需要注重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 法律法规的行为。
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包括市声管理法规、 森林法规、环保法规、交通管理法规、治 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1、什么是法律Biblioteka 任?它有哪些种类? 2、什么是法律制裁?它有哪些种类?
(四)法律责任
1、含义
法律责任是由违法行为引起的依法 应承担的责任。
2、法律责任的类别
违宪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违宪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情节较轻, 社会危害性不十分严重,触犯民事法律 法规和行政管理规范,应承担法律责任 的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就是犯罪。指违反 刑事法律,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大, 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接受刑事制裁的行 为。
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 法规的行为。
民事法律法规包括《民法通则》、 《合同法》等
具有社会危害性
主观上有过错 根据所违反的法律类别 有责任能力 根据违法情节和社会危害 程度
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
王某曾因多次盗窃而被判刑3年有期徒刑,刑满 释放后,他不思悔改,一天又潜入三户居民家中, 将一台价值 2700 元的彩电偷回家,并窃得现金 5 万 多元。事后,王某遇到张某,并对张某说:“我又 弄到一台新彩电,你如果要的话,可以便宜一点卖 给你。”张某明知彩电来路不正,却贪图便宜,以 800 元的价格买了彩电。后来,公安机关破案,将 王某和张某抓获归案。
案例二
1998年1月20日,临时工刘某下夜班 后,到某歌厅玩,吃了水果,喝了一瓶洋 酒,服务小姐催他结账,刘某却说“我没 钱!”被保安人员拖出歌厅。刘某对此不 满,早7时,他拨打110称:“有4名男青 年持刀抢走我人民币7000元、手机一部。” 公安机关查明事实后,以拨打110取乐, 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按治安管理处罚 条例将其拘留。

第八章违法与犯罪

第八章违法与犯罪

行政制裁的种类
❖ (1)行政处分 ❖ (2)行政处罚(必须由国家授权的行政机关
决定) ❖ (3)劳动教养
五、法律监督
❖ 法律监督分狭义、广义。 ❖ 狭义:法律监督是指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
法定程度对法实施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 ❖ 广义:法律监督是指包括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
和公民对实施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它包括国家 机关的监督和社会力量的监督。 ❖ 根据监督主体来分,法律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 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 监督和党的监督。
三、违法的分类
❖ 1、违宪行为 ❖ 2、民事违法行为 ❖ 3、行政违法行为 ❖ 4、经济违法行为 ❖ 5、刑事违法行为
四、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 法律责任分广义和狭义。 ❖ 广义:是指任何组织和公民都有遵守法律的义务,
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 ❖ 狭义:指人们对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
法律上的责任。(司法上常用此解释) ❖ 法律制裁: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法追究法
2、犯罪的基本特征 犯罪具有三个特征: (1)严重社会危害性。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所谓社会危害性,是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侵 犯性。
(2)刑事违法性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
(3)应受刑罚处罚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指犯罪行为是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违法和犯罪是不同的概念,区别:违反的法律不同;社会危害 性不同;制裁方式不同。
第八章 违法与犯罪
第一节 违法
❖ 一、违法的概念 ❖ 违法: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政党、武
装力量、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公民因 违反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致使法律 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遭受到破坏, 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有过错的行为。

对犯罪行为的认识怎么写

对犯罪行为的认识怎么写

对犯罪行为的认识怎么写对犯罪行为的认识引言犯罪行为是指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危害社会公共利益,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犯罪行为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因此,对于犯罪行为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一、犯罪行为的种类1.刑事犯罪刑事犯罪是指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触犯刑律规定而应予以惩处的行为。

刑事犯罪分为故意犯和过失犯两种类型。

2.民事犯罪民事犯罪是指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而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恢复原状、消除影响等。

3.行政违法行政违法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者部门规章制度所做出的违反规定或者超越权限的具体行动。

二、造成犯罪行为的原因1.社会环境原因社会环境是犯罪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的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法制不健全等问题都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

2.个人心理原因个人心理是造成犯罪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个人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自卑、焦虑、愤怒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个人产生犯罪倾向。

3.家庭教育原因家庭教育也是造成犯罪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

家庭教育对于个人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家庭教育存在缺陷,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犯罪倾向。

三、如何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1.完善法律制度完善法律制度是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的基础。

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

2.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管理也是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社会管理包括公共安全、社区服务、文化教育等方面,这些都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3.加强教育宣传加强教育宣传是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遵从意识,增强人们对于犯罪行为的警惕性。

结论犯罪行为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安全的行为,我们应该认真对待。

只有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社会管理和加强教育宣传等多种手段来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

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的行为,它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对于这些违法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以犯罪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为例,从法律角度探讨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犯罪行为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行为一般分为两类:罪与非罪。

罪是指依法定罪名规定的行为,而非罪则是指违反了法律规定但不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对于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和适用条件。

根据犯罪的性质和情节的严重程度,我国刑法将刑罚分为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以及剥夺政治权利等。

同时,法律也规定了罚金、没收财产等其他刑罚形式。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刑法也做出了相应规定,通常会采取少年司法制度来处理。

二、民事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它主要涉及到个人之间的权益关系,对他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对于这类违法行为,我国民法律法规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补偿方式。

民事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赔偿责任:对于因违法行为而给他人造成的损害,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并给予受害人相应的赔偿。

赔偿的形式和数额应当根据损害的性质、程度和造成的后果来确定。

2. 违约责任:在合同关系中,一方未履行或者违反了合同约定的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依据合同法的规定,违约方应按照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包括履行义务、赔偿损失和支付违约金等。

3. 效力无效责任:对于违反法律或者法律禁止的行为所进行的交易或者约定,法律规定其效力为无效,违反行为的参与人应当对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时,对于特定领域中的违法行为,也有特殊的法律责任规定,例如环境污染、劳动用工等方面的违法行为。

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违法者将面临处罚、罚款、行政拘留以及法律诉讼等。

总结起来,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取决于其性质、情节和法律规定。

法律的法律责任

法律的法律责任

法律的法律责任在社会中,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规范。

法律的执行和遵守是社会秩序的基石,而法律责任则是保障法律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法律的法律责任进行探讨,并阐述其重要性。

一、法律责任的定义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它是法律对行为主体的一种规范性制裁,具有强制性和必然性。

一旦违反法律规定,行为主体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法律责任的种类根据法律规定,法律责任可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种。

1.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主体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在刑法中,明确规定了各类犯罪行为及其相应的刑事责任。

一旦违法犯罪,行为主体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可能面临罚金、刑期或刑事处罚等。

2.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违反民法规定的行为主体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在民法中,规定了各类民事纠纷及其相应的赔偿责任。

一旦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行为主体将面临被要求赔偿经济损失、恢复名誉等法律责任。

3. 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违反行政法规定的行为主体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在行政法中,明确规定了各类违法行为及其相应的行政责任。

一旦违法行为被查实,行为主体将面临行政处罚、责令整改或吊销执照等法律责任。

三、法律责任的重要性法律责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法治价值,它是法律有效实施的保障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1. 维护公共秩序法律责任起到了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作用。

它通过对违法行为实施处罚和制裁,使得社会成员在行为上更加谨慎,促进了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建立。

2. 保护个人权益法律责任可以保护个人的法定权益。

一旦他人侵犯了个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责任可以通过赔偿等方式实现权益的保护和恢复,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3. 促进法律遵守法律责任的存在,使得人们对法律规定更加重视,促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

只有当人们普遍尊重和遵守法律时,社会才能够实现法治化,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才能够得以建立。

结语法律责任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石。

刑法案件的法律责任(3篇)

刑法案件的法律责任(3篇)

第1篇一、引言刑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民权利和公共利益。

在刑法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责任是法律赋予司法机关的一种强制措施,旨在惩罚犯罪、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秩序。

本文将围绕刑法案件的法律责任展开论述,旨在提高人们对刑法案件法律责任的认识。

二、刑法案件的法律责任概述刑法案件的法律责任是指犯罪嫌疑人因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法案件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1.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犯罪嫌疑人因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罚金:罚金是指对犯罪嫌疑人的非法所得进行没收,以惩罚犯罪行为。

(2)拘役:拘役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短期剥夺自由的刑罚。

(3)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一定期限的剥夺自由的刑罚。

(4)无期徒刑:无期徒刑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终身剥夺自由的刑罚。

(5)死刑:死刑是指对犯罪嫌疑人的生命进行剥夺的刑罚。

2.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犯罪嫌疑人因犯罪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民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指犯罪嫌疑人因犯罪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恢复原状:恢复原状是指犯罪嫌疑人因犯罪行为破坏他人合法权益,应当承担恢复原状的民事责任。

(3)赔礼道歉:赔礼道歉是指犯罪嫌疑人因犯罪行为给他人造成名誉损害,应当承担赔礼道歉的民事责任。

3. 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犯罪嫌疑人因犯罪行为违反行政法规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根据我国行政法规的规定,行政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罚款:罚款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经济处罚的行政措施。

(2)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所得是指对犯罪嫌疑人因犯罪行为所得的非法所得进行没收。

(3)吊销许可证:吊销许可证是指对犯罪嫌疑人因犯罪行为吊销其相关许可证。

三、刑法案件法律责任的适用1.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刑法案件法律责任的核心。

法律责任的形式与种类

法律责任的形式与种类

法律责任的形式与种类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准则生活,以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

然而,有时候人们可能会违反法律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行为人根据法律规定,应受到的处罚或赔偿等形式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法律责任的形式和种类。

一、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在民事关系中,因违反法律规定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它主要包括民事侵权责任和合同责任。

民事侵权责任是指在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中,违反法律规定导致对他人产生损害的责任。

合同责任是指在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中,违法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犯罪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的形式多样,包括主要刑罚、附加刑罚和批判教育措施等。

主要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附加刑罚主要有罚金、没收财产等。

批判教育措施是对社会危害性行为人进行思想改造和行为纠正的一种方式。

三、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公务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违反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可以通过行政警告、行政罚款、行政拘留、行政降级、行政撤职等形式进行处罚。

此外,行政责任还可以包括追究刑事责任等。

四、劳动责任劳动责任是指在劳动关系中,雇主或劳动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劳动责任的形式包括劳动纠纷解决、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等。

当劳动合同发生违约情况时,违约方可能需要支付赔偿金或承担其他法律责任。

五、经济责任经济责任是指违反经济法律规定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它主要包括违法经营责任、违法投资责任和违法财务责任。

违法经营责任是指非法经营或以欺诈等手段进行经营活动的责任。

违法投资责任是指违法行为人进行违规投资活动所应承担的责任。

违法财务责任是指违规财务行为所导致的责任。

六、国际责任国际责任是指国家或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因违反国际法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国际责任的形式包括国际责任裁决和国际制裁等。

国际责任裁决是指国家或国际组织根据国际法规定,对违反国际法行为的国家或组织进行指责和裁决的一种形式。

违纪违法、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违纪违法、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违纪、违法、犯罪的区别和联系违纪、违法和犯罪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存在着区别。

违纪主要是指违反某一个群体内部制定的纪律的行为,如学校纪律、企事业社会团体纪律、党纪、军纪等。

违法是指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

这里法律应作广义理解,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条例、法令等一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文件。

犯罪是专指违反我国刑法之规定,应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行为。

我国刑罚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有5种: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4种: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三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三者相比,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最大,违纪最小,违法位于中间。

违纪只是违反了群体内部规定,危害性最轻;违法分为一般的违法行为和严重的违法行为。

一般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指违反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没有触犯到刑事法律;严重的违法行为特指触犯刑事法律,应受刑罚处罚,属于犯罪范畴。

根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构成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特征:第一,严重的危害社会性。

这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第二,刑事违法性即行为必须是触犯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第三,应受刑罚处罚性,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

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

我国《刑法》同时还规定,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这就说明,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标准。

犯罪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当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就不等于犯罪行为。

三者联系:三者均违反了相应的规定,具有社会危害性。

总之,违纪、违法和犯罪三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犯罪总是从一般违法行为开始的,而一般违法行为又是从违纪行为开始的。

因此,我们要坚决摒弃“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错误思想,不断加强思想品德建设,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做一个对社会和人民有用的青少年。

法律基本知识的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

法律基本知识的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

法律基本知识的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在法律中,每个人都有义务遵守法律。

然而,如果一个人违反了法律,他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法律规定而应当承担的责任。

同时,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制度或者规章的行为。

本文将围绕法律基本知识展开,探讨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与种类法律责任是在违反法律的情况下,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根据行为人的主体特征和法律规定的内容,法律责任可以分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三种。

1.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违法行为所导致的法律后果。

它是对违法行为人进行惩罚,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手段,具有法律强制性。

刑事责任的特点是以刑罚为核心,通常包括罚金、剥夺自由等措施。

2. 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行政法律、法规或者行政规章所导致的法律后果。

行政责任的特点是以行政处罚为核心,一般包括罚款、行政拘留、责令停产停业等措施。

行政责任的目的是维护行政管理的正常秩序和公共利益。

3.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侵害他人民事权益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民事责任通过民事赔偿等措施实现,其特点是以维护个人合法权益为核心。

民事责任的目的是通过经济补偿来修复受害人的损失,并借此达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目的。

二、违法行为的行为要件和后果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既包括刑法上的犯罪行为,也包括行政法上的违法行为和民事法上的侵权行为。

下面介绍不同类型违法行为的行为要件和后果。

1. 刑法上的犯罪行为刑法上的犯罪行为必须具备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以及客观上的犯罪事实。

主观上的故意是指犯罪人有意识地实施违法行为;过失是指犯罪人对其违法行为的后果应当预见并有能力加以避免,但由于过失未能加以避免。

客观上的犯罪事实则是指符合刑法规定中的犯罪构成要件。

刑法上的犯罪行为的后果是法律给予的刑罚。

2. 行政法上的违法行为行政法上的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行政法律、法规或者行政规章的行为。

中考道德与法治-违法与犯罪

中考道德与法治-违法与犯罪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最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必然法律后果
犯罪的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 犯 罪 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知识拓展
犯罪成立的四个构成要件
犯罪客体
是指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 系
是指犯罪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 犯罪客观方面
道德与法治
考点16 违法与犯罪
考点1 6 违法与犯罪
考点要求: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了解违法和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 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1.违法行为与犯罪
违法行为
含义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
2.刑罚
刑罚
含义 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 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 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种类 主刑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刑
3.不良心理和行为
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C.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和剥夺政治权利
D.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属于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
重社会危害性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刑罚。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 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 为主要内容。刑罚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严 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一 般特征。所以ABC都错误,排除。 根据所学知识,依法受到刑 罚处罚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属于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 重社会危害性,所以D符合题意。

公民的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后果

公民的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后果

公民的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后果引言:公民的法律责任是现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个体违反法律规定时,其行为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本文将探讨公民的法律责任的基本概念、种类以及违法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并希望通过这些内容使读者更加了解和重视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一、公民的法律责任公民的法律责任是指个人在法律面前对自身行为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法律规定了公民在各个方面的行为规范,违反这些规范将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民的法律责任可以分为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两类。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所带来的责任,而民事责任则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违反法律规定所引起的法律责任。

二、公民的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当个人实施犯罪行为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法规定了各类犯罪行为以及相应的刑罚。

根据犯罪情节的不同,刑事责任可以分为轻、中、重三个层次。

违法行为后果:1. 社会生活秩序的混乱:公民的违法行为直接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造成社会的混乱状态和不稳定因素。

2. 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威胁:违法行为常常伴随着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威胁。

例如,盗窃、抢劫、伤害等犯罪行为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3. 个人声誉受损:违法行为不仅会给自己带来法律责任,还会影响个人的社会声誉和形象。

进一步,这可能会导致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困扰。

4. 家庭团结的瓦解:公民的违法行为往往对亲密关系和家庭关系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家庭的瓦解,对家庭成员产生长期的心理和生活压力。

5. 经济损失与不稳定:违法行为对经济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不稳定因素。

资产的损失和商业活动的受阻都会对国家和社会的经济繁荣产生负面影响。

结论:公民的法律责任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不可或缺的一环。

违法行为不仅会给个人带来法律责任,还会对自身以及社会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自觉遵守法律,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积极参与法律教育,以共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参考文献:(此处请根据需要添加参考文献,并按照规范的引用格式书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1/40犯罪是指违反我国(),应受刑罚惩罚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A合同法∙B刑法∙C民法∙D行政法解析正确答案:B违反民法,须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须承担行政责任。

行为须达到违反刑法的程度,才能构成犯罪,才会受到刑罚惩罚。

故正确答案为B。

题目2/40以下行为中属于我国根据《刑法》规定的“违反国家规定”的是()。

∙A违反国务院的行政法规∙B违反三从四德∙C违反村规民约∙D违反县政府规定解析正确答案:A《刑法》第96条规定,本法所称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

因此,只有A项符合前述规定,故正确答案为A。

题目3/40小王(12岁)处在青春期,比较叛逆,某日放学后伙同小李(12岁)偷取了同学张某书包里的500元钱,请问他们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A不承担∙B应当承担∙C由他们的监护人承担刑事责任∙D起主要作用的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解析正确答案:A《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对某些严重犯罪负刑事责任。

小王和小李均未满十四周岁,所以对于他们所从事的盗窃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故正确答案为A。

题目4/40故意杀人罪,侵犯的是公民的()。

∙A生命权∙B健康权∙C肖像权∙D名誉权解析正确答案:A故意杀人是非法剥夺公民生命的行为。

故正确答案为A。

题目5/40小王已满18周岁,他在游戏厅玩游戏的时候,趁别人不注意偷走了别人的五万元钱,小王的行为是()。

∙A犯罪行为∙B违法但不犯罪的行为∙C违反道德但不违法的行为∙D应判处死刑的行为解析正确答案:A作为一个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王某的盗窃数额已经达到刑法盗窃罪的法定数额,构成犯罪。

故正确答案为A。

题目6/40我国现行《刑法》中,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死刑。

∙A拘留∙B关押∙C收容教养∙D无期徒刑解析正确答案:D我国现行刑罚体系中,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共五种。

故正确答案为D。

题目7/40学生王五(15岁)听同学说同班的赵四曾经辱骂自己,于是怀恨在心。

一天他找来几个伙伴在学校附近将赵四打致重伤。

请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王五赔点钱就行了,不构成犯罪∙B王五构成故意伤害罪,但由于不满十六周岁,他不用承担刑事责任∙C王五应当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D赵四辱骂他人在先,引来王五殴打,赵四自己也要承担部分责任解析正确答案:C《刑法》第17条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此,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故正确答案为C。

题目8/40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处罚。

∙A从重∙B一律免除∙C从轻或者减轻∙D加重解析正确答案:C《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题目9/40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A 1∙B 2∙C 3∙D 4解析正确答案:B《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故正确答案为B。

题目10/40李某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李某所用的凶器属于()。

∙A犯罪客体∙B犯罪对象∙C犯罪主体∙D犯罪工具解析正确答案:D犯罪工具是指行为人为达到犯罪目的,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所使用的工具。

本题答案为D项。

题目11/40孙某明知自己放火会烧毁单位的财产,但为了报复单位,仍然放火烧毁了单位的仓库,这是()。

∙A过失犯罪∙B不构成犯罪的行为∙C故意犯罪∙D意外事件解析正确答案:C《刑法》第14条的规定,故意犯罪就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行为。

故正确答案为C。

题目12/40王某醉酒之后犯罪,是否应当负刑事责任?∙A应当负刑事责任∙B经被害人同意可以不负刑事责任∙C要经医院鉴定之后决定∙D根据犯罪大小决定是否负刑事责任解析正确答案:A《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故正确答案为A。

题目13/40王某是一个聋人,但说话能力正常,王某犯罪是否可以因为其失聪而免于刑事处罚?∙A可以∙B不能∙C应当免除∙D法律没有规定解析正确答案:B《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聋而不哑的人不能适用此条规定。

故正确答案为B。

题目14/40明明是一个喜欢上网玩游戏的十八岁的中学生。

有一天,明明手里的钱不够玩游戏了,他想起同乡的壮壮家里有钱,于是就把壮壮绑到村头的废弃工厂里,给壮壮的爸爸打电话勒索钱财,明明涉嫌犯什么罪?∙A盗窃罪∙B绑架罪∙C抢劫罪∙D非法拘禁罪解析正确答案:B《刑法》第239条规定,绑架罪是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

明明的行为已经触犯了绑架罪。

故正确答案为B。

题目15/40正当防卫是否要负刑事责任?∙A负完全刑事责任∙B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C根据正当防卫的情节决定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D不负刑事责任解析正确答案:D《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故正确答案为D。

题目16/40在一偏僻的胡同里,歹徒持刀正在抢劫李老师,李老师直接拿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其捅死,李老师的行为是()。

∙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假想防卫∙D自助行为正确答案:A《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李老师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故正确答案为A项。

题目17/40关于违法和犯罪,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A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B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C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D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也不一定违法解析正确答案:D违法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但只有违反刑法的才是犯罪行为。

所以违法的行为不一定构成犯罪,但犯罪行为必然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因此,C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D 项。

题目18/40关于毒品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引诱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B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只需要接受行政处罚∙C教唆未成年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D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正确答案:B我国《刑法》分则中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

因此,B项的说法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

题目19/40小李多次在深夜中拦路抢劫独自一人行走的女性,若小李已满()周岁,就应当负刑事责任。

∙A 14∙B 12∙C 10∙D 8解析正确答案:A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抢劫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故正确答案为A。

题目20/40如果王小峰没有认识到自己偷银行6万元人民币的行为会构成犯罪,请问王小峰应不应该受到刑罚处罚?∙A因为他不懂法,所以不会受到相应的处罚∙B取决于银行是否追究∙C应当受到刑罚处罚∙D应当受到刑罚处罚,并且对于他不懂法的无知行为必须对其加重处罚正确答案:C王小峰自己不懂法并不能使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逃脱法律的制裁。

故正确答案为C。

题目21/40紧急避险,必须是在()利益有危险的情况下才能采取。

∙A非法∙B合法∙C公共∙D本人解析正确答案:B《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的利益,包括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故正确答案为B。

题目22/40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死刑应当报请()核准。

∙A国务院∙B最高人民法院∙C公安部∙D最高人民检察院解析正确答案:B《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故正确答案为B。

题目23/40被判处管制的人,应当依法实行()。

∙A社区矫正∙B减刑∙C打压∙D暴力解析正确答案:A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及其派出机构(司法所)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刑法》第38条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故正确答案为A。

题目24/40李某被判处拘役,应由()负责执行。

∙A公安机关∙B法院∙C检察院∙D地税局解析正确答案:A《刑法》第43条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故正确答案为A。

题目25/40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毒品的是()。

∙A鸦片∙B香烟∙C海洛因∙D摇头丸解析正确答案:B《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香烟不在前述的范围内,故正确答案为B。

题目26/40有期徒刑是国家对犯罪分子()的暂时性剥夺。

∙A名誉权∙B健康权∙C人身自由∙D生命权解析正确答案:C有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一定时间内人身自由的剥夺。

故正确答案为C。

题目27/40冯刚平日里胆小怕事,有一天同校的几个学生把他围住想要殴打他,此时他应该怎么办?∙A与施暴者打斗∙B默默忍受∙C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声进行呼救∙D辱骂殴打自己的人解析正确答案:C面对校园暴力的实施,要注意自我保护,有机会先逃跑或者大声呼救。

实在不行可以先求饶、服软,保护身体。

故正确答案安为C。

题目28/40范云喜欢恶作剧,有一次趁下雨天,他把马路上的井盖搬开,导致多辆经过的汽车险些发生车毁人亡的危险,范某的行为()。

∙A只是违反交通安全法规的轻微违法行为∙B构成盗窃交通设施罪∙C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因为没有导致实害结果,所以范云不构成犯罪解析正确答案: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