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更好地保障弱势群体权益
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更好地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在社会的大家庭中,弱势群体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他们可能因为身体残疾、经济贫困、年龄老化、就业困难等原因,难以享受到与其他人同等的发展机会和生活质量。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肩负着保障弱势群体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使命。
然而,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其更好地发挥保障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弱势群体的范围广泛,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失业者、贫困家庭、农民工等。
这些人群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他们的生活往往充满了艰辛和不确定性。
例如,残疾人可能因为身体残疾而难以就业,导致经济收入微薄;老年人可能因为身体机能下降而需要更多的医疗和护理服务,但却面临着医疗费用高昂和护理资源不足的问题;失业者可能因为失去工作而陷入经济困境,同时还面临着心理压力和社会歧视;贫困家庭可能因为经济条件差而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农民工可能因为户籍制度等原因而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够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确保弱势群体在面临困难时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例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以为贫困家庭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帮助他们解决温饱问题;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经济收入,保障他们的晚年生活。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通过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和救助,使他们能够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最后,社会保障制度还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当弱势群体的权益得到保障时,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会提高,从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然而,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还不够广泛。
终稿-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摘要】弱势群体问题在现阶段已然成为影响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继续深入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的弱势群体具体表现为经济地位较低、政治社会地位偏低、受教育程度不高、心理素质不好等。
这些主要是由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分配机制的不规范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诸多因素造成的。
本文对弱势群体的特征以及成因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望能够发现和提出有建设性的处理意见。
【关键词】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一、引言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8%,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得资源配置的方式由行政命令手段为主转向了以市场价格机制为主。
这一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使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城市出现较严重的失业、下岗问题,形成了众多的弱势群体。
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影响了社会稳定,使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日益艰难。
在党和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面前,弱势群体令人堪忧的生存状况引起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也引起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我国学者对弱势群体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观点的分歧导致了不同的对策建议,这些研究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
为解决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体现社会公平,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们,政府应成为弱势群体生活保障的主要力量。
二、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和现状1、弱势群体概念的界定2002年3月,时任总理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分析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时第一次正式提出“弱势群体"一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弱势”在经济学上意味着基本生活需要未能得到满足的困难者。
这种理解是建立在“人是经济人”这一经济学假设之上的。
而实际上人自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不再是自然人,而是一种在社会中扮演各种角色的社会群居动物,即人是社会人。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一、引言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旨在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升其社会地位。
本文旨在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
二、弱势群体的定义与分类1. 弱势群体的定义:弱势群体是指由于身体、经济或社会等因素,相对于其他群体而言处于劣势地位的人群。
2. 弱势群体的分类:弱势群体可以分为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低收入家庭等多个类别。
三、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1. 养老保险制度:介绍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政策和存在的问题。
2. 医疗保障问题:探讨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的不足和改进方案。
3. 社会福利问题:分析老年人社会福利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1. 残疾人就业保障:介绍残疾人就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康复与教育保障:探讨残疾人康复和教育保障制度的不足和改革措施。
3. 福利与扶助政策:分析残疾人福利和扶助政策的实施情况和问题。
五、儿童社会保障问题1. 教育保障问题:介绍儿童教育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和改进方案。
2. 儿童福利问题:探讨儿童福利保障的不足和加强措施。
3. 儿童照护问题:分析儿童照护制度的现状和改革建议。
六、低收入家庭社会保障问题1. 最低工资保障:介绍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和问题。
2. 医疗保障问题:探讨低收入家庭医疗保障制度的不足和改进方案。
3. 住房保障问题:分析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七、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1. 养老保险制度相关政策文件2. 残疾人康复教育机构名单3. 儿童教育保障政策条例4. 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申请表格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 社会保障:指国家为解决社会成员在退休、失业、疾病、养老等方面的基本生活需要,建立的一整套保障制度。
2. 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为解决劳动者退休后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由国家和个人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
3. 残疾人康复:指对残疾人进行医疗、康复和职业培训等方面的综合保障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能力。
照顾弱势群体保障措施
照顾弱势群体保障措施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弱势群体的保护与关爱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无论是身体上的残障人士、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还是受教育程度不足的人们,他们都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所有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一、加强教育系统保障弱势群体的措施教育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免费教育资源:政府应投入更多资源,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教育机会,确保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2. 建立特殊教育机构:对于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应建立专门的特殊教育机构,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服务,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3. 推广公益教育项目:借助社会资源,开展公益教育项目,如志愿者教学、知识普及活动等,帮助弱势群体提升自身素质。
二、加强医疗保障弱势群体的措施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权益,无论贫富、强弱。
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免费医疗服务:政府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免费的医疗服务。
2. 建立健全医疗救助机制:建立完善的医疗救助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及时的医疗援助,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3. 加强健康宣教:加强对弱势群体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加强社会福利保障弱势群体的措施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方面,弱势群体更需要得到充分的社会福利保障。
为了照顾弱势群体,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实实在在的救助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 提供住房保障:政府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住房保障力度,提供廉租住房或财政补贴,确保他们有一个安全、温馨的居住环境。
3. 加强就业支持: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培训、创业支持等措施,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改善生活状况。
结语:照顾弱势群体保障措施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以及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弱势群体权益如何得到保障
弱势群体权益如何得到保障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在经济、社会地位、身体状况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他们的权益保障问题是一个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重要议题。
弱势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群、农民工、妇女儿童等。
这些群体在生活中往往面临着各种不公平待遇,如就业歧视、教育机会不均、医疗资源匮乏、社会保障不足等。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呢?首先,完善法律法规是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根本。
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和不具体的问题。
例如,对于残疾人就业保障的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可能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制定更加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明确弱势群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同时,要加强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其次,加强教育和培训是提升弱势群体自身能力的关键。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更是如此。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弱势群体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培训项目。
比如,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和资助,让他们能够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对于残疾人,可以开展适合他们身体状况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对于农民工,可以提供一些实用的职业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在城市中的就业竞争力。
再者,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的重要举措。
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能够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这包括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确保弱势群体在年老、患病、失业等情况下能够得到必要的帮助。
同时,要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群,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比如,对于特困人员,要提供足额的救助资金和生活物资,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8400字【论文】》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目录目录 (1)引言 (1)一、社会弱势群体概述 (1)(一)核心概念界定 (1)1 .弱势群体的概念 (1)2 .弱势群体的分类 (1)(二)社会弱势群体的特征 (2)1经济上的贫困 (2)2.政治上的低影响力 (2)二、社会保障现状及原因 (2)(-)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一一以石滩镇老年人为例 (2)(二)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主观方面的原因 (3)2 .客观方面的原因 (4)(三)石滩镇老年人贫困情况 (4)1经济贫困问题 (4)2.晚年照料贪困情况 (5)三、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5)(-)社会保障覆盖率不高 (5)(二)有关下卤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科学 (6)(三)权利救济手段乏力问题 (6)四、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 (7)(-)扩大覆盖面,探索多形式 (7)(二)推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法治化 (7)1 .加快社保立法进程 (7)2 .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 (7)(三)建立贫困人口权利保障制度的设想 (8)五、结论 (8)引言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迅速发展。
多年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情况来看,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和社会优抚制度。
当前,加快中国社会保障建设是党和国家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十一五”期间有关民生问题的重要工作。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完善和完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
前国务院总理朱铃基面前,在其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五届会议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NPC),使用了庄产弱势群体学术一词来表示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关注。
在我国,目前有许多群体只靠失业救济金、生活保障和被解雇工人的最低生活保障生活,其中一些人甚至无法获得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保障如何帮助弱势群体度过难关
社会保障如何帮助弱势群体度过难关在我们的社会中,弱势群体是那些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或外部环境影响,在生活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的人群。
他们可能是因病致贫的家庭,可能是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可能是遭遇自然灾害的灾民,也可能是贫困的老年人和儿童。
这些弱势群体在生活的重压下往往举步维艰,而社会保障就像一双温暖有力的大手,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刻给予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社会保障的首要作用是提供经济援助。
对于那些收入微薄、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来说,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特困人员供养金等是维持基本生活的重要来源。
以城市中的贫困家庭为例,他们可能因为家庭成员失业、疾病等原因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收入,生活陷入困境。
此时,每月按时发放的低保金可以帮助他们购买生活必需品,支付房租水电费等,保障基本的生存需求。
在农村地区,一些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由于缺乏劳动能力,无法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收入。
政府提供的五保供养制度和残疾人补贴,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支持,使他们能够吃饱穿暖,有一个相对安稳的生活。
除了直接的经济援助,社会保障在医疗保障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弱势群体来说,疾病往往是导致贫困和生活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昂的医疗费用可能让一个普通家庭一夜之间陷入贫困。
而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弱势群体减轻了巨大的医疗负担。
例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让广大农民和城镇非就业居民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对于贫困家庭和特困人员,政府还给予医疗保险费用的减免和补贴,确保他们能够看得起病。
此外,大病保险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对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避免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
对于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弱势群体,医保政策中的门诊慢性病报销也为他们减轻了经济压力。
在教育方面,社会保障也为弱势群体的子女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但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子女的教育费用可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为了保障弱势群体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教育资助政策。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弱势群体包括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等,他们面临着生活困境和社会排斥。
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的社会保障政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提出对策。
首先,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的问题之一是覆盖面不足。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但是仍然有许多弱势群体无法享受到相应的保障。
比如,一些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交通不便等原因,无法及时了解和申请相关保障政策,导致他们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政策宣传和服务力度,提高他们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其次,当前的社会保障政策在资金来源和分配上存在问题。
社会保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目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缺乏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
这导致了社会保障资金的紧张和不稳定。
另外,社会保障资金的分配也存在不合理现象,有些地区和群体的社会保障待遇较低,无法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因此,我们应该探索多元化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方式,如引入社会捐赠、企业责任等,同时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和分配公平性的监督。
第三,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的问题还体现在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
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力度,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服务质量和效率仍然不够高。
一方面,一些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素质和服务态度有待提高,导致群众的申请和咨询遇到困难。
另一方面,一些政策执行中存在着繁琐的手续和程序,增加了群众的负担和等待时间。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社会保障机构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同时,简化手续和程序,提供便利的服务渠道,减少群众的负担。
最后,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的问题还涉及到社会关怀和支持的缺失。
弱势群体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社会的关怀和支持。
然而,目前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度还不够高,一些人对于弱势群体的歧视和排斥现象依然存在。
社会保障政策如何更好保护弱势群体权益
社会保障政策如何更好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在社会的大家庭中,总有一些群体由于各种原因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他们可能是身体残疾、经济贫困、年老体弱、失业下岗,或者是在教育、医疗等方面面临困境。
这些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特别的关注和保护,而社会保障政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然而,如何让社会保障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切实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弱势群体的范围和特点。
弱势群体的构成较为复杂,包括但不限于残疾人、老年人、贫困家庭、失业人员、农民工等。
他们往往在经济收入、生活质量、社会地位、教育机会、医疗保障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例如,残疾人可能因为身体障碍而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老年人可能因为身体机能下降而面临医疗费用的压力,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因为经济原因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了解这些特点,是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的基础。
社会保障政策在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社会救助是直接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
比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够确保贫困家庭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临时救助制度,可以在突发困难时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
社会保险方面,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医疗保险减轻了患病时的经济负担,失业保险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期限的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则在教育、住房、公共服务等方面为弱势群体提供优惠和支持。
然而,当前的社会保障政策在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政策覆盖范围不够广泛是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新兴的弱势群体,如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灵活就业人员,可能没有被完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水平也有待提高,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待遇无法满足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
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漏洞,比如资格审核不严格、资金发放不到位等,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
为了让社会保障政策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参考文献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和经济方面处于劣势地位的群体,包括但不限于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和少数民族等。
他们往往面临着更多的社会风险和不公平待遇,如何保障他们的权益,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探讨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提供一些参考文献供大家深入了解。
一、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现状1.弱势群体面临的社会保障问题目前,弱势群体在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公平的待遇。
他们往往缺乏获取信息的渠道、受限于资源和技能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他们更加容易受到社会风险的侵害。
2.政府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为解决弱势群体面临的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政策,包括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制定特殊教育政策、实施就业优惠政策等等。
二、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存在的问题1.社会保障政策的具体执行问题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些地区的社会保障资源相对匮乏,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不足,个别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2.弱势群体自身的问题另外,弱势群体自身在观念、能力和资源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限制了政策的执行效果。
一些弱势群体在对政策的理解和利用上存在困难,一些弱势群体缺乏相关技能和资源等等。
三、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的建议1.提高社会保障政策的执行力度政府需要加大对社会保障政策的资源投入和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以确保弱势群体享有应有的权益。
2.通过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来弥补政府的不足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也是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一种方式。
他们在资源整合、信息传递、心理关爱等方面都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
3.加强弱势群体自身能力的提升弱势群体自身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融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发展,从而逐渐摆脱弱势地位。
四、参考文献1. 钟乐天. (2017). 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 湖北大学.2. 许宝, & 戴济民. (2016). 城乡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及政策研究[J]. 现代财经(学术版), (08), 45-46.5. 王宁. (2017).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探究[J]. 人文科技, (10), 140-141.以上就是我对于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和整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发。
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
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在社会中,有一群特殊的人群常常被忽视和遗忘,他们就是社会弱势群体。
这些弱势群体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儿童、贫困者、失业者、精神疾病患者等。
他们的生活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一、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他们可能因为身体或精神上的缺陷,无法像其他人一样正常生活;他们可能因为经济困难,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他们可能因为社会地位的低下,无法得到公正的待遇和尊重。
这些困难和挑战,使得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痛苦。
其次,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也常常被忽视。
他们可能因为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们可能因为社会偏见和歧视,无法得到公正的待遇和尊重;他们可能因为缺乏社会保障,无法得到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他们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二、保障社会弱势群体权益的重要性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不仅是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更是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维护。
首先,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公正、公平、包容的社会,只有保障了弱势群体的权益,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其次,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同情心的社会,应该关注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社会更加文明、进步。
三、如何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法律保障。
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和权利,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权渠道。
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对侵犯弱势群体权益的行为要依法严惩。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社会保障。
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
同时,要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对贫困、失业、残疾等弱势群体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再次,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论文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论文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1000字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弱势群体一直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群体。
弱势群体的定义往往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失业人士等一些相对经济和社会地位较为薄弱的人群。
论文将从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进行探讨。
一、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1.老年人据统计,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超过18%,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
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但是由于我国老年人的对医疗需求较高,医疗保障不足成为老年人关注的焦点。
2.残障人士我国残障人士数量众多,但是残障人士的社会保障相较于普通人士还存在着很多差距。
残障人士的经济状况较为困难,无法获得足够的社保金,而支持其生活的床位、设施等也远不如普通人士那样完备。
3.失业人士失业人士由于家庭收入的缺乏,社保金等社会保障缺位等问题长期占据社会较为贫穷的一部分。
这些问题让失业人士在就业和生活上存在着很大的压力和不安。
二、存在的问题1.社保制度不完善我国的社保制度一直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覆盖率不足。
目前我国的社保覆盖率只有60%左右,在弱势群体中的覆盖率也偏低。
如果不能进一步改进覆盖率,会导致很多人缺乏足够的保障。
2.社保金不够高弱势群体的社保金金额并不高,很多人在获得社保金后,还需依靠其他人的帮助来维持基本的生活。
这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失业人士可能无法获得相应的救助,残障人士也无法得到足够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三、改进措施1.加大社保覆盖力度要解决弱势群体社保问题,首要的措施就是加大社保覆盖力度,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可以获得社会保障。
这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保制度的整体推进,增加国家开支,同时促进各行业的参与,建立多元化的社保体系。
2.提高社保金水平提高社保金水平也十分必要,这可以通过增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的最低标准来实现。
另外,政府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些特殊的社保金,让他们可以更好地维持生活。
社会保障政策如何更好保护弱势群体权益
社会保障政策如何更好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一部分相对脆弱、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他们被称为弱势群体。
这些群体可能由于身体残疾、年老体弱、经济贫困、就业困难等原因,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社会保障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旨在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确保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尊严。
然而,当前的社会保障政策在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社会保障政策,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弱势群体的范围和特点。
弱势群体通常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失业人员、低收入者、农民工等。
他们往往在经济收入、教育水平、就业机会、社会地位等方面处于劣势,面临着生活困难、医疗保障不足、教育机会缺乏等问题。
例如,残疾人可能由于身体障碍难以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老年人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而需要更多的医疗照顾和生活照料,失业人员可能在短期内失去经济来源,陷入贫困。
社会保障政策在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医疗保障、教育救助、就业援助等方式,减轻弱势群体的生活压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经济困难的家庭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使其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医疗保险制度则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医疗费用的报销和补贴,减轻了他们的医疗负担;教育救助政策帮助贫困家庭的子女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然而,当前的社会保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社会保障政策已经覆盖了大部分弱势群体,但保障标准仍然较低,难以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
例如,一些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不足以维持一个家庭的基本生活开支,医疗报销比例有限,导致一些重大疾病患者仍然承担着沉重的医疗费用。
另一方面,政策的执行和管理存在漏洞。
一些地方存在着保障资金挪用、滥用的现象,保障对象的认定和审核不够严格,导致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享受了保障待遇,而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支持。
论文 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论文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正文】一、引言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和生活安全。
然而,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和困境。
本文旨在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背景与现状分析1、弱势群体的定义和分类2、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现状分析a:贫困群体社会保障问题b:残疾人群体社会保障问题c:儿童群体社会保障问题d:农民工群体社会保障问题e:其他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三、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与措施1、贫困群体社会保障政策与措施a:扶贫政策b:贫困家庭救助制度c:医疗保险覆盖2、残疾人群体社会保障政策与措施 a: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b: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c:残疾人生活救助政策3、儿童群体社会保障政策与措施a:义务教育政策b:儿童医疗保障政策c:儿童福利机构建设4、农民工群体社会保障政策与措施 a: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b:农民工工伤保障政策c:农民工退休保障政策5、其他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与措施 a:游民社会保障政策b:非婚生育子女社会保障政策c:疫难群体社会保障政策四、问题与挑战1、社会保障政策落地难问题2、跨地区社会保障不平衡问题3、保障标准与实际需求不匹配问题4、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信息不对称问题五、解决方案与建议1、加强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2、完善跨地区社会保障协调机制3、健全弱势群体社会保障评估机制4、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会保障信息透明度【附件】1、附件一、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法规汇总2、附件二、贫困群体社会保障相关统计数据3、附件三、残疾人群体社会保障相关研究报告4、附件四、儿童群体社会保障相关政策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社会保障: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而实施的政策、制度和措施。
2、弱势群体:指在社会生活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群体,包括贫困群体、残疾人群体、儿童群体等。
3、扶贫政策:指国家为减轻贫困群体负担,改善其生活状况而实施的政策和措施。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弱势群体指的是社会中处于经济、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较为困难的群体,他们通常缺乏资源和权益,需要特殊的社会保障机制来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和福利。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三个方面。
首先,社会救助是对于居民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临时性救助的一种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救助的对象通常包括贫困、失业、残疾、老年人等弱势群体。
社会救助形式多样,包括临时救助、低保、救济性就业等。
临时救助是指一次性给予困难群体一定金额的救济金或物质帮助;低保是为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生活费用的保障;救济性就业是为无法在正常就业市场就业的人群提供保障性就业机会。
其次,社会保险是一种通过缴纳保险费来获得相应保障的制度,其目的是提供一定的社会福利,包括医疗、工伤、养老、失业、生育等。
社会保险通常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共同承担责任,通过社会统筹和风险共担的方式来实现对弱势群体的保障。
例如,医疗保险可为弱势群体提供医疗费用的补偿;工伤保险为遭受工伤的工人提供工伤赔偿和医疗费用的报销;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金等福利。
最后,社会福利是对于弱势群体提供各种社会福利服务的一种机制。
社会福利通常由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提供,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扶贫等方面的服务。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免费义务教育、补贴学费等方式来帮助贫困家庭的子女接受教育;医疗福利包括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医疗服务、提供医疗援助等;住房福利包括提供公共租赁住房、提供住房贷款补贴等;就业福利包括提供就业机会、职业培训等。
在社会保障机制中,针对弱势群体的政策和措施可以帮助其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减少社会不公和贫困现象,促进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应过分依赖于救济和补贴,应更加注重通过教育培训和就业机会的提供,帮助弱势群体改善自身能力和生活水平,实现自我发展和脱贫致富的目标。
同时还需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各个群体都能享受到公平和充分的保障。
论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论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论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一、引言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弱势群体面临着诸多社会保障问题。
本文旨在对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全面的论述和分析,以期加强对这一群体的保障和关怀。
二、背景介绍1、弱势群体的定义与分类1.1 弱势群体的概念1.2 弱势群体的分类2、弱势群体面临的社会保障问题2.1 教育保障问题2.2 医疗保障问题2.3 就业保障问题2.4 住房保障问题三、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1、教育保障政策1.1 义务教育免费政策1.2 助学金政策1.3 特殊教育政策2、医疗保障政策2.1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2.3 大病医保政策3、就业保障政策3.1 职业培训政策3.2 就业援助政策3.3 劳动权益保障政策4、住房保障政策4.1 公租房政策4.2 住房补贴政策4.3 房地产税政策四、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存在的挑战1、政策落地的执行困境2、社会保障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3、弱势群体自身的问题五、加强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建议1、完善社会保障政策2、加强所需资源的投入3、提升社会保障服务的质量附件:相关政策文件、调研数据报告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助学金:指向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用于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的资助金。
2、特殊教育:指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的个性化教育服务。
3、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指我国实施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指为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等。
5、大病医保政策:指对罹患大病的群众提供的一种特殊医疗保险政策,用于救治大病患者。
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摘要】我国弱势群体面临着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制度不完善、覆盖面不足、待遇不公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促进社会保障待遇公平。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障,不仅是社会责任,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让每个人都享有应有的社会保障服务,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和谐的社会。
.【关键词】社会保障、弱势群体、问题、建议、完善、覆盖率、待遇公平、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足、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加强、提高、促进。
1. 引言1.1 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足以及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等方面。
对于弱势群体来说,他们在享受社会保障待遇时常常面临诸多困难和不公平待遇。
有些弱势群体甚至无法获得基本的社会保障服务,导致他们在生活中陷入困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应当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促进社会保障待遇公平。
只有通过对制度的不断改进和优化,才能更好地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在社会保障制度中获得应有的保障和利益。
我们期待未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更加健全完善,使所有弱势群体都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2. 正文2.1 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覆盖范围、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些弱势群体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获得应有的社会保障,导致他们面临较大的风险和困境。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足。
一些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合法身份、工作不稳定或地域边缘化等原因,无法进入正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他们在面临疾病、失业或其他困境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分析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分析社会保障政策是国家为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而采取的行动措施。
在现代社会中,弱势群体面临着经济、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困境,保障其基本权益,提升其生活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经济保障政策弱势群体的经济保障是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弱势群体无法充分参与经济活动,收入水平低,生活困难。
因此,国家需要制定相应政策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首先,国家可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来确保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增加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提升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并减少贫困现象的发生。
此外,国家还可以推行社会救助制度,为无法就业的弱势群体提供生活补助。
另外,社会保险制度也是经济保障的重要手段。
国家可以推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全方位的保险保障。
此外,国家还可以通过发放低保金、抚恤金等方式,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直接的经济援助。
二、教育保障政策教育是弱势群体发展的基础,因此教育保障政策对于改善其生活状况至关重要。
国家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投入,确保他们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首先,国家可以通过提供资助计划来减轻弱势群体的教育负担。
这可以包括提供低息贷款、发放奖学金、提供免费教材等方式,帮助弱势群体解决教育经费问题。
其次,国家还可以加大对弱势地区教育资源的配置。
在贫困地区建设教育设施,提供先进的教育资源,既可以提高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水平,又能促进地区的发展。
三、医疗保障政策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政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经济原因等各种因素,弱势群体往往面临着无法及时就医、缺乏基本医疗保障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可以加大医疗救助力度,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通过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发放医疗补贴,减轻弱势群体的医疗负担,保障他们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治疗。
另外,国家还可以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一: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二:弱势群体的定义和特点2.1 弱势群体的概念2.2 弱势群体的分类2.3 弱势群体的特点分析三: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3.1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情况3.2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出现原因3.3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具体表现四: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影响与挑战4.1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对个人的影响4.2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对社会的影响4.3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带来的挑战五: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与建议5.1 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5.2 加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建设5.3 提高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执行力和效率5.4 积极促进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参与与共享六:结论6.1 研究结论总结6.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6.3 研究展望附件列表:附件1:相关统计数据表格附件2:参考文献列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弱势群体: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人群,受到不公平待遇或社会剥夺。
2. 社会保障:指国家或社会为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政策,包括社会保险、救助、福利等。
3. 社会保障政策:指国家根据国情和社会实际,为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权益,实施的各项具体政策和措施。
4. 社会保障体系:指由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机构组成的保障体系,旨在为弱势群体提供经济、医疗、教育、住房等各方面的保障和援助。
5. 弱势群体的参与与共享:指通过促进弱势群体参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管理,使其享有社会保障的权益和福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的调研报告
萍乡市武功山职业中专周志刚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及其现状
(一)对于弱势群体的界定
群体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存在的。
目前我国弱势群体是一个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弱势群体”之弱,一是弱势的经济基础;二是弱势的社会政治地位及各种公民权利;三是弱势的竞争力。
通俗地讲,弱势群体就是社会各个群体中处于劣势的脆弱的人群,可以界定为: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要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和贫困者。
在社会层次结构中,是收入水平低(即经济收入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 、生活水准低(即绝大部分收入用于食品消费)和生活处境难(即无固定收入来源,劳动能力,以维持生计)的贫困群体,可认为是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的形成与中国当前的体制改革、社会转型以及结构调整的社会背景有着直接的联系,属体制转轨性或结构调整性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人:
1.失业人员即城市中以下岗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阶层。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失业下岗的问题日益严重化,不少企事业单位的工人和干部下岗。
2.“体制外”的人及其他特殊人员指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单位工作过,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
3.缺乏利益保障的农民工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突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他们虽然为城市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
4.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这部分人中许多人原来的单位无能力给这些退休职工增加工资,交纳社会医疗保险等,需要政府拿出钱来援助。
五是久病、重病而无钱医治的人及其家属,以及天灾人祸中的困难者。
中国每年有大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病失学失业的人员。
全国每年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不同程度的援助才能摆脱灾难困境的城乡居民约有 4000- 5000 万人。
(二)弱势群体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GDP翻了两番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比较明显,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收入很低甚至没有收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每年还要出现数百万的失地农民,目前总量已经达到4000万—5000万人。
由于很多失地农民缺乏必要的非农产业谋生技能,加之征地补偿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现象,他们的生产生活也面临较大困难。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至今已向社会释放出下岗职工约3000万人。
目前,包括困难下岗失业人员等在内的城市低保对象约2200万人。
此外,1亿多进城农民工的基本权利维护和社会保障问题也迫切需要寻求解决之道。
二、弱势群体的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收入差距的拉大收入差距问题的实质是贫富差距扩大
虽然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消除贫富差距,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差距。
当今中国贫富差距的日趋扩大已经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首先,群体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在 20 世纪 90 年代,由于资源配置机制的变化,一些单位有意无意把工人当做改革对象,社会中的一些人迅速暴富起来,而原来在改革初期得到一些利益的边缘和弱势群体日益成为改革代价的承担者。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中的失业者成为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群体。
同时,处于相对贫困状态的城市新贫困群体,与高收入群体的相对差距因个人金融资产的扩大而呈现继续扩大的态势。
再次,地区收入差距拉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制度的变迁首先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造成城市和乡村差别较大,特别是一些老少边地区,因交通不便、资源缺乏、生存环境恶劣,成为贫困人口集中的地方。
其二,产业结构调整。
在转型期,产业结构有了很大调整,从两个方面直接影响弱势群体的规模:
1.城市工业中一些传统产业现衰退制造、建筑和采掘等行业生产不景气,致使职工下岗,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
2.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他们不论是在农村作为潜在的失业者,还是变为城市打者,客观上都处在社会弱势地位。
(三)社会保障的滞后市场经济的引入使得中国城市社会保障体制开始由单位内的保障向全社会的保障过渡
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原有的单位保障已经出现漏洞或已经部分解决,全社会的保障体制又远远没有建立起来。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城市中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职工仅占全国城市从业人员的 50 %,参加失业保障社会统筹的职工占63 %,参加生育保险的仅占 9 %,参加工伤保险的占15 %。
(四)个人素质的原因失业者和下岗职工文化素质偏低,谋生渠道单一,择业观念陈旧,是形成弱势群体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1.失业者和下岗职工多为文化素质不高、技术能力低的一般工人这是弱势群体普遍存在的一个明显特点。
随着我国城镇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劳动密集行业就业人员的需求在大幅度下降,知识密集行业就业人员的需求在迅速增加,但文化素质不高的人员是很难进入知识密集行业的就业队伍的。
2.岗职工择业观念陈旧,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非国有企业失业风险大”、“担心受非国有企业老板的歧视”、“没有工作国家总得管”、“不愿与原企业切断劳动关系”等思想观念在下岗职工中仍普遍存在,反映出下岗职工对企业和国家的依赖思想,其中也包括对企业的感情因素。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
(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弱势群体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平。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大多数被强势群体所占有,弱势群体却承担了改革的大部分成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并通过其补偿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
(二)社会保障实际上是一种再分配的政策,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弱势群体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这对于社会的稳定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促进弱势群体自身的发展和转化,可以解除弱势群体成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有时间和财力去学习一技之长,
去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立足的本领。
四、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措施
(一)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要尽快使“下岗”与失业并轨,既消除失业人群的“身份”区别,能使“下岗”职工中的真正弱者得到其他保障条款的保护,逐步实现保障对象一体化。
所谓保障对象一体化,是打破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之间的身份界限。
个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乡镇企业的职工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职工一样,有同等的社会待遇和劳动保障。
(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1.要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统筹层次越高,动员社会保障资金的伸缩力就越强。
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是国家要求各地尽快实现省级统筹,但大部分地区是地市级统筹,个别为县级统筹,统筹层次低,地方之间差异大、不统一。
2.是要适当增加养老保险基金,改变养老保险基金严重短缺、时有拖欠的状况据有关部门统计,养老保险企业累计欠款额达 370 多亿元,造成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严重影响了养老金的正常发放。
3.是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随着农村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
“养儿防老”的家庭保障模式受到冲击,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十分紧迫。
(三)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费用问题是弱势群体最为担忧的问题,其中不少人是体弱多病者,但参加了医疗保险的人为数不多。
不少人因看病所需费用没有着落,而背负大量医疗费,生活十分艰难。
为此,完善医疗保险不仅要增加医疗保险种类,而且要注意向弱势群体倾斜,发挥医疗保险“取富济贫”的作用。
(四)健全社会救助制度
1.实行经济救助通过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及社区从资金、物质和服务等多个方面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维持其个人和家庭的生计。
2.实行法律援助弱势群体往往没有能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是实现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体现。
3.实行教育援助帮助救助弱势群体改变其在知识资源占有方面
严重缺乏的局面,采取为弱势群体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提高弱势群体的职业技能,尽力为其提供就业自救的机会。
五、结束语
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必要的财力支持是关键。
从国际经验看,社会保障支出在很多国家是财政支出的最主要部分。
近年来我国财力已经有了明显增强,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和比重是有可能的。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对我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总之,只有充分研究弱势群体的基本情况,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