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三)铁腕平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戈铁马辛弃疾(三)铁腕平乱

[画外音]上集讲到,辛弃疾虽然主张北伐,立志恢复中原,但在具体策略上,他的主张是“无欲速”,也就是他认为应该先做几年准备,再和金国开战。这一主张没有迎合宋孝宗想要立即出兵金国的想法,所以辛弃疾在受到宋孝宗召见后的最初两年里,一直没有受到重用,但他在后来担任滁州知州的任期内,把滁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表现出了自己的政治才能,这使他在南宋政坛中,逐渐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但此时宋金之间处于停战状态,他最为得意的军事才能,还是没有得到施展。在宋孝宗淳熙二年,也就是公元1175年,南宋内部出现了一次动乱,一心规划着如何对金作战的辛弃疾,却阴差阳错的把自己的军事才能用到了内部的平乱上。那么,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动乱呢?辛弃疾又是怎样平定这次动乱的呢?

宋孝宗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六月上旬的一天,在南宋朝廷的议事大厅里出现了这么一幕场景,这天宋孝宗很不高兴地坐在龙椅上,指着一堆奏章,就对底下的大臣训起了话,他说小小的一股“茶寇”,派了近万人去围剿,都过去两个月了不但没有什么成果,反倒是越闹越凶,你们说这些带兵的将领是干什么吃的,如果是跟金兵作战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底下的大臣被皇帝少见的火气给吓住了,静默了一会儿之后呢,上任才几个月的宰相叶衡站了出来,向孝宗皇帝说,陛下我推荐一个人,只要他出马,肯定可以完成计讨捕“茶寇”的工作,宋孝宗问是谁呢,叶衡说了一个名字——辛弃疾。

一个月之后,一辆马车出了临安城,在如火的骄阳中,烟尘滚滚地向着江西驰去。车里面坐着的是一个身材雄伟,眼光似刀的中年男子,他就是朝廷新任命的江西提点刑狱。这个提点刑狱是负责一路的刑狱公事,有一点类似我们今天省一级司法机构的长官。

在接到这个任命之前辛弃疾离开让他在政坛上崭露头角的滁州,已经有一年多了,原因是他得了一场大病,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回去休养。到淳熙元年的春天,他的身体恢复之后就被安排做了江东安抚司的参议官,安抚司在宋代又被称为“帅司”,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一个省级机构,他是负责一路的军政工作,同时对他所管辖的州郡有监察权,他的长官就是安抚使,而参议官就是安抚官的下属官员。辛弃疾的上级就是当时的江东安抚使就是后来的宰相叶衡,叶衡非常赏识辛弃疾的才干,在这年的11月他被任命为宰相后,就向孝宗极力的推荐辛弃疾,说他慷慨有大略,那就是说他志气昂扬,见识远大,辛弃疾也因此再次受到了宋孝宗的召见,并且被提拔任命为仓部郎官。这个职务是负责国家粮食的储藏,供应和管理这个工作,虽然只是一个从六品的官阶,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也算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职位。因为叶衡对辛弃疾知根知底,所以就在孝宗为江西讨捕“茶寇”不利而发脾气的时候他就推荐辛弃疾去接了这个烫手的山芋,于是一向以将种自命的辛弃疾终于得到了一个可以施展自己军事才能的机会。

那么所谓的茶寇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队伍呢?其实这个茶寇,并不是真正的强盗匪徒意义上的寇,它是南宋的那些贩茶的商人们为了抵抗政丨府过度的盘剥、压榨而产生的一个武装队伍。茶和盐是南宋政丨府的主要税收来源,和盐一样茶的管理也是非常严格的,禁止私自交易。茶商要向茶家收购茶叶的话,必须首先得到政丨府的“茶引”。这个茶引是个什么东西呢,它大致相当于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里面购买某一类物资所需要的批条,不过这个批条呢,是要用钱去买的,因为在宋孝宗的时候要准备对金开战,所以在军政方面的财政支出就增加了很多,而这笔支出最终又以赋税的形式转移到了老百姓的身上。仅以茶和盐的交易税为例,临安府在绍兴年间每年的定额是1300万缗,一缗就是一千文钱,这个数字到了乾道六年以后,就变成了2400万缗。那么这个贩茶的商人他如果要通过茶引的正常途径来买茶叶的话,各种费用加起来,每买100斤或者120斤的茶叶他就要花要花费40缗到50缗的这个价格,这么一个价格对于贩茶的商人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几乎是无利可图了。那么无利可图的生意谁会做,谁又能做的下去呢?那些茶商一合计,官逼民反,你这样的收税法,那就是断了我们的生路,干脆咱税也不交了,硬闯,于是他们就组成了成千上百的人进

行武装贩运,碰到检查的关卡,就用武力冲过去,就这样逐渐形成了南宋政丨府眼中的茶寇。公元1175年的4月,一个叫赖文正的茶商,率领着四百多武装私贩人员,在湖北起义。很快就进入到湖南和江西境内,在江西永新县一个叫禾山洞的地方建立了根据地,和政丨府军周旋。

[画外音] 南宋政府眼中的茶寇,其时是在苛捐杂税的逼迫下,被断了生路的茶商进行的造反,而赖文正的茶商军利用自己熟悉的地形,多次以少胜多,把前来围剿的南宋政丨府军的打的大败,声势越来越大,辛弃疾所要平定的动乱就是要平定以赖文正为首的茶商军,那么辛弃疾会怎样实施他的围剿行动呢?

辛弃疾到了江西以后,立刻叫来当地这些统兵的将领,对他们说,你们给我挑选一批精兵,个个要能以一当十,那些统领就答应了,回去后不久就送了一批士兵到辛弃疾这里。辛弃疾一看气坏了,送来的士兵个个都是老弱,没有一个看得上眼的。他马上把那些统领叫过来问,那些统领是个个喊冤,说不是不执行命令,实在自己手的士兵都这个样了,稍微强壮一点的,都被这个上司、那个上司借去为私人服务了。南下之后第一次和南宋军队有亲密接触的辛弃疾,这下子终于知道南宋军队的战斗力为什么会这么差了,一个将军带领这样的老弱士兵怎么会不吃败仗呢?那么,现在这个时候辛弃疾来到江西,在围剿茶商军的一开始就碰到了这么一个严重的问题,他该怎么办呢?辛弃疾的办法就是颁下重赏,从当地的驻军,民兵还有土豪的武装中招募敢死队员,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很快他就组织了一支作风剽悍勇猛的的精锐部队,他把这支精兵和熟悉地形的当地的乡兵合在一起,然后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就负责守在要害地点,专门就负责跟踪茶商根据地那个进进出出的人员,另外一部分就是负责进攻,就到茶商军隐居的山里面去搜查,追击,虚张声势,但是并不主动出击,等到茶商军疲惫退却之后他又进行尾追,时刻保持一种压力。茶商军的人数本来就不是很多,他们在往广东的运动过程中间,又遭到了当地军队的一次拦击,实力又损失了不少,过去他们之所以敢于跟政丨府军较量,靠的是什么呢,地形熟悉,老百姓支持,消息灵通,所以打起游击战来是得心应手,而政丨府军是大规模作战,大部队做战,在山里面根本就无法展开,后勤供应也成问题,现在在辛弃疾这样有守有攻,有虚有实,机动灵活的军事部署下面,茶商军的活动范围是越来越小,最后就支持不住了,辛弃疾从抓来的那些义军的士兵那里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呢,就赶紧派人,趁机就派人到茶商军的军营里面去招降,宣称只要你们投降就放给你们生路,这个茶商军的首领赖文正,眼看已经走投无路,就只好到辛弃疾那里去投降,就这样,这一支在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等地都引起了很大骚动的茶商军的起义,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被辛弃疾彻底平定了。

[画外音]在平定以赖文正为首的茶商动乱中,辛弃疾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很快平定了这次动乱,因为平定茶商动乱有功,辛弃疾在仕途上得到了升迁,但是在新的岗位上他没有干多久就被调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约在公元1176年的秋冬之际,他被任命为京西路的转运判官,到第二年的春天他又获得了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的任命。这个任命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省一级的领导,因此辛弃疾这个时候可以称作一个封疆大吏了。

辛弃疾在湖北当安抚使的期间也面临着一个平乱的任务,当时湖北境内的治安情况非常地混乱,盗贼非常的猖獗,他们经常是团伙作案,偷盗,抢劫老百姓的财物,外地人甚至不敢从湖北境内过程,原先那些地方官员都是束手无策。辛弃疾上任以后看见常规的手段不奏效,于是就来了个治乱世用重典的办法实行“严打”政策,“得贼辄杀,不复穷究”,就是抓到这个盗贼就杀,不再通过各种复杂的审理手续。这种方法从我们今天讲究法制的角度来看当然是不可取的,而在当时也确实产生了一些过激的现象。有一次有一个人偷了一头牛被抓住了,按照正式的法律规定,这个人会要被流放的江州去,但是在辛弃疾掀起的严打浪潮中,他底下负责这桩案件的官吏就准备把这个人扔到河里去淹死。这个处理法显然是太重了,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