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基础-微波网络分析(3).pdf
微波技术基础-微波网络分析(1).pdf
第四章 关心的是一组端口上 的电压和电流 如何通过对器件的场 分布的描述,建立其电 路参数的概念?
11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技术基础》
概
述
为什么需要引入低频电路分析方法?
电路分析方法能够简化问题处理
很多情况下只关心一组端口上的电压和电流、通过器 件的功率流等(场分析能得到空间上各点的精确结 果——给出的信息过多) 灵活的扩展,求多个元件组合的响应,不必详细分析 每个元件——简化分析与求解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技术基础》
15
阻抗和等效电压与电流
TEM模等效电压与等效电流
TEM模具有静态场性质,能够得到唯一的电压、 电流、阻抗定义
+
V = ∫ E ⋅ dl
+
−
I=
-
∫
与路径无关!
C
+
H ⋅ dl
可得到唯一的电 压V和电流I!
16
E
H
V Z0 = I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技术基础》
阻抗和等效电压与电流
e ( x, y ) + − jβ z (V e + V − e jβ z ) C1 C2
H t ( x, y , z ) = h ( x, y )( A+ e − jβ z − A− e jβ z ) = h ( x, y ) ( I + e − jβ z − I − e jβ z )
比例系数
V+ V− C1 = + = − A A
微 波 技 术 基 础
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与电磁兼容实验室 刘凯明 副教授
(明光楼718室,62281300)
Buptlkm@
2011
微波技术基础_(PDF)
绪论0.1电磁波的频谱图 1 (J. D. Kraus: Electromagnetics)频段划分频率描述应用3-30kHz 超低频(Very low frequency,VLF)导航超长波大于10000米30-300kHz 低频(Low frequency, LF)导航台,导航设备长波:1000-10000米300-3000kHz 中频(Medium frequency, MF)调幅广播,海事无线,中波:100-1000米电,海岸巡逻通信,方向搜索3-30MHz 高频(High frequency,HF)电话,电报,传真,短波:10-100米短波国际广播,业余无线电,民用频段,船—岸和船—空通信30-300MHz 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 VHF)电视,调频广播,空米波:1-10米中交通控制,警用,出租车移动无线电300-3000MHz 超高频(Ultrahigh frequency UHF)电视,卫星通信,无分米波:1-10分米线电探空仪,监视雷达,导航设备3-30GHz 特高频(Superhigh frequency, SHF)机载雷达,微波传送,厘米波:1-10厘米卫星通信30-300GHz 极高频(Extreme high frequency, EHF)雷达毫米波:1-10毫米300GHz-3000GHz 太赫兹太赫兹技术0.2微波毫米波微波的频率范围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说法,有将300MHz—30GHz、波长:1cm—1m特指微波;也有称300MHz—300GHz、波长:1mm—1m为微波;还有将300MHz—3000GHz、波长:0.1mm—1m统称为微波。
细分:微波:300MHz—30GHz,波长:1cm—1m毫米波:30GHz—300GHz,波长:1mm—1cm亚毫米波:300GHz—3000GHz,波长:0.1mm—1mm微波频段划分频段标称波长旧波段新波段500-1000MHz VHF C1-2GHz 22cm L D2-3GHz 10cm S E3-4GHz S F4-6GHz 5cm C G6-8GHz C H8-10GHz 3cm X I10-12.4GHz X J12.4-18GHz 2cm Ku J18-20GHz 1.25cm K J20-26.5GHz K K26.5-40GHz 0.8cm Ka K40-60GHz 0.6cm U60-80GHz 0.4cm V80-100GHz 0.3cm W微波毫米波的特点低于1GHz的通信电路通常由集总参数电路元件构成,超过1GHz到100GHz,集总元件被传输线和波导元件取代。
《微波网络基础》课件
移动通信中的微波网络需要解 决信号干扰和多径衰落等问题 ,以保证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物联网中的微波网络
1
物联网中的微波网络主要用于实现物体之间的信 息交换和远程控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物联网中的微波网络通常采用低功耗、低成本的 微波模块,以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和控制。
3
物联网中的微波网络需要解决信号传输过程中的 能量效率和可靠性等问题,以保证物体之间的有 效通信。
高效性原则
优化微波网络系统的性能参数,提高数据传 输效率。
扩展性原则
设计时应考虑未来发展需求,方便系统升级 和扩容。
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建设 和运营成本。
微波网络的系统组成
发射机
负责将信号从微波网络发送出去。
馈线
连接发射机和接收机的传输线。
接收机
负责接收微波网络传送的信号。
3
集成工艺
将多个微波元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实现微波系 统的微型化。
微波网络的测试技术
测试设备
包括信号源、频谱分析仪、功率计、网络分析仪等,用于测试微波元件的性能 参数。
测试方法
根据不同的元件和性能参数,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如电压驻波比测试、插入 损耗测试等。
05
微波网络的应用实 例
卫星通信中的微波网络
微波网络的应用领域
广播电视传输
微波网络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如卫 星电视、地面无线电视等。
电信通信
微波网络在电信通信领域中用于构建移动通信网 络、宽带接入网络等。
军事通信
由于微波网络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和保密性, 因此在军事通信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
微波网络的发展趋势
微波技术基础第3章
8h w 59 .952 ln w 4h a Z0 119 .904 6 w w h 2.42 0.44 1 h h w
w 1 h w 1 h
(3-1-26)
1. 带状线 带状线又称三板线, 它由两块相距为b的接地板与中间宽度 为w、厚度为t的矩形截面导体构成, 接地板之间填充均匀介质 或空气, 如图 3 - 2(c)所示。
由前面分析可知, 由于带状线由同轴线演化而来, 因此与同
轴线具有相似的特性, 这主要体现在其传输主模也为TEM, 也存
在高次TE和TM模。带状线的传输特性参量主要有:
α=αc+αd
(3-1-5)
式中, α为带状线总的衰减常数;αc为导体衰减常数; αd 为介质衰减常数。
第3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介质衰减常数由以下公式给出:
27 .3 r 1 ad GZ 0 tan dB/m 2 0
(3-1-5)
式中, G为带状线单位长漏电导,tanδ为介质材料的损耗 角正切。
第3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1 2 2 r 1 r 1 1 12 h 0.0411 w w/ h 1 2 2 w h e 1 r 1 r 1 1 12 h 2 w/ h 1 2 2 w (3-1-27)
vp
c
e
(3-1-22)
这样, 有效介电常数εe的取值就在1与εr之间, 具体数值由 相对介电常数εr和边界条件决定。现设空气微带线的分布电容 为C0, 介质微带线的分布电容为C1, 于是有
c
vp
1 LC0
4-微波网络-3
I1 2 jI0 sin V2 2V0
jZ 0ctg
I2 0
Z 21
V2 I1
j
I2 0
Z0 sin
Z0 j sin jZ 0ctg
8
对称性 Z22 Z11
jZ 0ctg 互易性 Z12 Z21 Z j Z0 sin
b1 0.633 RL 20 lg 3.97(dB) a1
1
§4.5.3 基本二端口网络
例[4-2] :导出[a]与[s]的关系
自学!
Ze1
I1 U1 + - T1 双口 网络 T2
I2 + U - 2 Ze2
解:由 a 求 s v1 av2 bi2 i1 cv2 di2 v1 a1 b1 i1 a1 b1
V1 A V2 cos
I2 0
据定义:
I1 C V2 j V2 Z0
对称性 D cos 互易性 AD BC 1 B jZ0 sin
cos A j sin / Z 0
jZ0 sin cos
S11 S22
网络有耗
网络不对称
2 2 S11 S21 0.65 1
(2). 端口2短路 a2 b2及S参量的定义可写出: b2 S12a1 S22b2 b1 S11a1 S12b2
2 a1 (1 S22 )b2 / S12 b1 ( S11 S11 S22 S12 )b2 / S12
- s21 s s11
s1 s2 s11 s1 s11 s21 2 0 解: s s s 2 11 21 s s1 s2 21 2
微波技术基础2013-第四章 微波网络分析
等效电压、电流和阻抗
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归一化 为什么要归一化 ——等效电压和电流的比值是波阻抗而不能完全 替代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因此不能正确反映传输线的 工作状况,非TEM模传输线的阻抗特性只能通过测 得在某种模式下的反射系数,再计算出归一化阻抗。
• •
等效电压、电流和阻抗
•
例:矩形波导TE10模的波阻抗为
第四章
• •
微波网络分析
按网络的端口分类 单端口网络 双端口网络 三端口网络 N端口网络
微波网络的分类 按网络性质分类 线性网络(无源网络) 非线性网络(有源网 络) 互易网络 非互易网络
• • • •
•
•
4.1 阻抗和等效电压与电流
传输线的等效电压和电流概念 在微波频率下,电压和电流的直接测量困难。 非TEM传输线的电压、电流定义不唯一,导致由此定 义的传输线特征阻抗定义不唯一,需要引入等效电 压和电流的概念。特征阻抗常常采用归一值。 不同传播模式的等效特征阻抗不同。 在微波传输线上,真正可测量的量是传输功率、反 射系数和相位移,因此只要采取合理的电压和电流 等效关系,归一阻抗关系是唯一的.
等效电压、电流和阻抗
横向电场和磁场与等效 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等效原则 ——保持功率不变 • 例如,设正向行波为
由功率不变的原则,必 须有
* 1 1 Re Et H t ds Re VI * s 2 2
•
显然需要求
•
其中et和ht分别表示横向 电场和磁场在传输线横 截面上的分布
或
s12 s1n a1 s22 s2 n a 2 sn 2 snn a n
微波技术第3章 微波网络基础
多个双口网络级联时,如何获得输入、输出端口的关系呢? 多个双口网络级联时,如何获得输入、输出端口的关系呢? 由转移矩阵( 又称A矩阵、传递矩阵、 由转移矩阵( 又称 矩阵、传递矩阵、链矩阵)和传输矩阵 ( T矩阵)来解决。 矩阵)来解决。 矩阵 注意: 的双口网络才有A矩阵和 矩阵 矩阵, 注意:只有 N=2的双口网络才有 矩阵和 T矩阵,对N>2的 的双口网络才有 > 的 多口网络不存在A矩阵和 矩阵的概念 矩阵的概念。 多口网络不存在 矩阵和 T矩阵的概念。
等效网络概念
等效:只描述微波网络的外特性, 方法。 等效:只描述微波网络的外特性,即Black Box 方法。 有损网络--有损耗 有损网络--有损耗 -- 无损网络-- --无损耗 无损网络--无损耗 对称网络--机构对称 对称网络--机构对称 -- 互易网络--媒质均匀、 --媒质均匀 互易网络--媒质均匀、各向同性
(Z )T = (Z )..........zij = z ji T (Y ) = (Y ).......... yij = y ji T (S ) = (S )...........sij = s ji
对二口网络, 对二口网络,有:
转移矩阵 det( a ) = ad − bc = 1 传输矩阵 det(T ) = T11T22 − T12 T21 = 1
a1 T11 = b T 1 21
T 11 = T 12 = T 21 = T 22 = 1 2 1 2 1 2 1 2
T12 b2 a T22 2
(a + b + c + d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
微波技术基础-微波网络分析(2)
IN
15
i——行数,代表第i个端口的电压
j——列数,代阻表抗第j矩个端阵口的电流
¾阻抗矩阵元素意义
除端口j外其他所有端
口均开路(包括第i个
Zij
= Vi Ij
Ik =0,
端口),即电流均为0
k≠ j
Zij ——是电流 Ij 在 j 端口激励、其他所有端口均开路 时,在端口i 测得的开路电压与Ij 之比。是其他所有 端口均开路时,端口i和端口j 之间的转移阻抗。
⎥ ⎥
⎢ ⎢
Ii
⎥ 等效电路 ⎥
⎥⎢ ⎥ ZNN ⎦⎥ ⎢⎣ I N ⎥⎦
i
端口i
Zik
+ Zij I j + + ZiN I N
N
∑ = Zik Ik k =1
9各端口电流对第i端口 的电压均有作用
9线性叠加结果
ZiN
−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技术基础》
端口i
Ii
端口j
Ij
端口k
Ik
(k ≠ i, j)
唯一性原理:任何一个被封闭曲面包围着的无源场,若给 定曲面上的切向电场(或切向磁场),则闭合曲面内部的电磁 场是唯一确定的。
——由于参考面上的切向电场和切向磁场分别与参考面上 的模式电压和模式电流相对应,因此若网络中各个参考面上的 参考电压都给定,则网络各个参考面上的模式电流都确定了, 反之亦然。这也就说明了网络的电压和电流关系被确定。
V Zii
= Vi Ii
Ik =0, k ≠i
i
输入阻抗
Zij I j = 0
Zik Ik = 0
(k ≠ i, j)
ZiN I N = 0
−
微波工程微波网络分析PPT课件
第20页/共53页
50Ω
V V
2
2
例4.4 求3dB衰减器的S参数,匹配负载为50Ω。
计算分压
141.8(58.56) /(141.8 58.56) 41.44
V V V ( 41.44 )( 50 ) 0.707V
2 2 1 41.44 8.56 50 8.56
1
S S 0.707
([Z] [U])[V ] ([Z] [U])[V ]
其中[U]为单位矩阵
1 0 0
[U]
0
1
0
1
[S ] ([Z ] [U ])1([Z ] [U ])
[Z ] ([U ] [S ]) 1([U ] [S ])
第22页/共53页
互易网络与无耗网络
对于互易网络
[S] [S]t 对称矩阵
S11
S12 S 21 1 S22
(0.1) ( j0.8)( j0.8) 1 0.2
0.633
RL 20log 3.97dB
第26页/共53页
参考平面的移动
S参数与入射到网络和反射自网络的行波的振幅和相位有关, 因此网络的每一端口的相位参考平面必须加以确定。
当参考面从它们的原始位置移动时,S参数需要进行转换。
免反射的出现。
Sii:当所有端口接匹配负载时,向i端口看去的反射系数。 Sij:当所有端口接匹配负载时,从j端口到i端口的传输系数。
第19页/共53页
例4.4 求3dB衰减器的S参数,匹配负载为50Ω。-自学!
V
S 1
11
V
1
Z(1) Z
in
0
Z Z (1)
V2 0
in
0
《微波网络分析》课件
04
微波网络的测量技术
微波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能提供各种频率、波形和输出电平电信号的设备,主要用于微波网络的测 量和调试。
微波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频率范围、输出功率、频率稳定度、输出波形失真度等 。
常见的微波信号发生器有晶体管信号发生器和合成信号发生器,其中合成信号发生器具有频 率范围宽、频率稳定度高、输出波形失真度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微波网络的测量和调试。
人工智能技术在微波网络中的应用包括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等技术, 可以实现对微波信号的智能识别、分类和预测,提高微波网络的智能化水平。同 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微波网络的优化设计,提高网络性能和传输效率。
THANKS
《微波网络分析》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微波网络概述 • 微波网络的基本元件 • 微波网络的性能参数 • 微波网络的测量技术 • 微波网络的实际应用 • 微波网络的发展前景
01
微波网络概述
微波网络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微波网络是指利用微波频段的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的 一种网络技术,具有高速、宽带、灵活和抗干扰等特点。
微波信号分析仪
微波信号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分析微波信号的仪器,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速 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
微波信号分析仪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频率范围、动态范围、测量精度、测量速度等 。
常见的微波信号分析仪有频谱分析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其中矢量网络分析仪具有 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微波网络的测量和调试。
01
移动通信网络是微波网络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
《微波技术基础》第六章_微波网络基础解析
I
L1 / C1 1/ Y0
它是行波的电压和电流之比。TEM导波特性阻抗是唯一的; TE和TM导波特性阻抗不是唯一的
12/3/2018
17
Dept.PEE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二、均匀波导的等效电路
以TMmn模矩形波导为例
E z
B 0 t z
(1) 模式电压V (z)正比于横向电场ET ;模式电流I (z) 正比于横向磁场HT ; (2) 模式电压与模式电流共轭的乘积等于波导传输的复 功率 (3) 模式电压与模式电流之比等于模式特性阻抗
12/3/2018
11
Dept.PEE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具有正向和反向行波的任意波导模式的横向场
不均匀性:截面形状或材料的突变 截面形状或材料的连续变化 均匀波导中的障碍物或孔缝 波导分支
12/3/2018
24
Dept.PEE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波导的不均匀性
12/3/2018
25
Dept.PEE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波导不连续性的等效电路
若选择 Z 0 ZW ZTE 求得
V C1 ZTE I C2
C1 ab / 2, C2 ab / 2 / ZTE
V ab / 2( A e
j z
A e
j z
)
ab / 2 j z j z I (A e A e ) ZTE
12/3/2018
V j z V j z e e Z0 Z0
15
Dept.PEE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第4部分 微波网络基础
微波网络的分类
按照微波网络内部是否具有功率损耗可分成 无耗与有耗的两大类;
按照网络的特性是否有耗划分 有耗网络 无耗网络
微波网络的分类
按照微波网络是否具有对称性可分成 对称的与非对称的两大类。
按照网络的特性是否对称划分 对称网络 非对称网络
微波网络参量的定义
在未归一化n端口网络中,各个端口参考面上均存在 该端口工作模式的 U 、I 四个量。由于同一端口上有 或 故n个端口的n个量中只有 I Y U U Zc I c 2n个独立(归一化网络也如此)。根据线性网络的性质, 在上述2n个量中可选取n个任意线性无关组合为自变量, 另外n个线性无关组合为因变量,写出n个线性方程的方 程组。表示这两组量之间的关系的量,称为n端口网络的 网络参量。
第四部分 微波网络基础
§4.1 微波网络的基本参量 §4.2 微波网络的阻抗、导纳矩阵 §4.3 微波网络的散射矩阵 §4.4 传输散射矩阵
在微波传输的过程中,需要应用许多微波元器件。
分析微波元器件的方法
电磁场分析法
网络分析法
利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加边界条 件求出元件中场分布,再求其 传输特性,由于边界条件复杂, 因此一般求解很困难。
第二类是反映参考面上入射波电压与反射波电压之间关系的, 如[S](散射)、[T](传输)参量矩阵
阻抗矩阵[Z]和导纳矩阵[Y]
如图所示的n端口网络,以参考面 Ti上的总电流为自变量, Ii Ii Ii 总电压为因变量 U U U , i i i Ii以流进网络为正方向。
按照网络的特性是否与所通过的电磁波的 场强有关,微波网络可分成 线性的和非线性的两大类。
按照网络的特性是否线性划分
线性网络 非线性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V
50 Ω
V =?
− 2
由等效电 路图得
⎧V1 = V1+ + V1− = V1+ (1 + S11 ) 求 V − ,可转化为求 ⎪ 2 ⎨ − 端口2上的分压 V2 V2 = V2 ⎪ ⎩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技术基础》
12
散射参量计算
②求S21:
8.56 Ω 8.56 Ω
141.8 Ω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技术基础》
4
散射矩阵
N端口微波网络的参数
− V2− , − I2
V ,I
+ 2
+ 2
V ,I
+ 3
+ 3
t2
V3− , − I 3−
阻抗与导纳矩阵:端口 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 系
V ,I
+ 1
+ 1
t3
t1
+ V4+ , I 4
[V ] = [ Z ][ I ] [ I ] = [Y ][V ]
互易网络的散射矩阵
已知
[ S ] = ([ Z ] + Z 0 [U ]) ([ Z ] − Z 0 [U ])
−1
t
[S ]
= ([ Z ] − Z 0 [U ]) {([ Z ] + Z 0 [U ])
t
t
−1 t
}
利用互易网络阻抗矩阵的对称性 [ Z ] = [ Z ]
[S ]
t
= ([ Z ] − Z 0 [U ])([ Z ] + Z 0 [U ])
([ Z ] + Z 0 [U ])[V − ] = ([ Z ] − Z 0 [U ])[V + ] U为单位阵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技术基础》
15
散射矩阵与阻抗导纳矩阵关系
[V ] = ([ Z ] + Z 0 [U ]) ([ Z ] − Z 0 [U ])[V ]
− −1 +
[ S ] = ([ Z ] + Z 0 [U ]) ([ Z ] − Z 0 [U ])
根据阻抗据矩阵定义
⎧[V ] = [V + ] + [V − ] ⎪ ⎨ [ I ] = ([V + ] − [V − ]) / Z 0 ⎪ ⎩
[ Z ][ I ] = ([ Z ] ⎡V + ⎤ − [ Z ] ⎡V − ⎤) / Z0 = [V ] = ⎡V + ⎤ + ⎡V − ⎤ ⎣ ⎦ ⎣ ⎦ ⎣ ⎦ ⎣ ⎦
纯虚数
⎡V ⎤ ⎡V ⎤ = ⎡V ⎤ ⎡V ⎤ ⎣ ⎦ ⎣ ⎦ ⎣ ⎦ ⎣ ⎦
+ + −
t
∗
t
− ∗
⎡V ⎤ ⎡V ⎤ = ⎡V ⎤ ⎡ S ⎤ ⎡ S ⎤ ⎡V ⎤ ⎣ ⎦ ⎣ ⎦ ⎣ ⎦ ⎣ ⎦ ⎣ ⎦ ⎣ ⎦
+ + + +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技术基础》
t
∗
t
t
∗
∗
20
无耗网络的散射矩阵
[ S ] [ S ] = [U ]
t
−1
[S ] = [S ]
即互易网络的散射矩阵为对称矩阵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技术基础》
19
无耗网络的散射矩阵
传给网络的平均功率为
⎡V − ⎤ = [ S ] ⎡V + ⎤ ⎣ ⎦ ⎣ ⎦
1 1 t ∗ + t − t + ∗ − ∗ Pav = Re [V ] [ I ] = Re ( ⎡V ⎤ + ⎡V ⎤ )( ⎡V ⎤ − ⎡V ⎤ ) ⎣ ⎦ ⎣ ⎦ ⎣ ⎦ ⎣ ⎦ 2 2Z 0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技术基础》
9
散射参量计算
求S11:
8.56 Ω 8.56 Ω
141.8 Ω
Z 0 = 50 Ω
50 Ω
端口2接匹配负载(或传输线无穷长)时,从端口1看 进去的输入阻抗: (1) Zin = 8.56 + [141.8(8.56 + 50)]/(141.8 + 8.56 + 50) = 50 Ω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技术基础》
17
互易网络的散射矩阵
已知
Vn = V + V
+ n
− n
+ − I n = I n − I n = (Vn+ − Vn− ) / Z 0
⎧ + 1 1 ⎧ + Vn = (Vn + Z 0 I n ) ⎪ 解出 ⎪ ⎡V ⎤ = ([ Z ] + Z 0 [U ]) [ I ] ⎪ 2 ⎪⎣ ⎦ 2 ⎨ ⎨ 1 ⎪Vn− = (Vn − Z 0 I n ) ⎪ ⎡V − ⎤ = 1 ([ Z ] − Z 0 [U ]) [ I ] ⎪ ⎪⎣ ⎦ 2 ⎩ 2 ⎩
V1− S11 = + V1
=Γ
V2+ = 0
(1) V2+ = 0
(1) Z in − Z 0 = (1) Z in + Z 0
= 0 = S22
Z0 在端口2
10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技术基础》
散射参量计算
求S11:
8.56 Ω 8.56 Ω
141.8 Ω
Z 0 = 50 Ω
V ,V
+ 1
− 1
− 1 − 2
S12
S1N ⎤ ⎡V ⎤ V − :电压反射波, ⎥⎢ ⎥ 向网络外部 V ⎥ ⎥⎢ ⎥ ⎢ ⎥ V + :电压入射波, 向网络内部 ⎥⎢ +⎥ S NN ⎦ ⎣VN ⎦
+ 1 + 2
线性叠加性 Vi =
−
∑S
j =1
N
ij
⋅V
+ j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技术基础》
6
散射矩阵
散射矩阵元素的定义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技术基础》
13
散射参量计算
3、计算S21
V2− S21 = + V1
V2+ =0
V2− = = 0.707 = S12 V1
+ 2 1
端口1处入射功率
端口2处出射功率
|V | P = 2Z0
+
| V2− |2 | S21V1+ |2 | S21 |2 | V1+ |2 | V1+ |2 − = = = P = 2Z0 2Z0 2Z0 4Z0 1 + − ——3dB衰减器 P = P 2
{
}
{
}
}
1 + t + ∗ + t − ∗ − t + ∗ − t − ∗ = Re ⎡V ⎤ ⎡V ⎤ − ⎡V ⎤ ⎡V ⎤ + ⎡V ⎤ ⎡V ⎤ − ⎡V ⎤ ⎡V ⎤ ⎣ ⎦ ⎣ ⎦ ⎣ ⎦ ⎣ ⎦ ⎣ ⎦ ⎣ ⎦ ⎣ ⎦ ⎣ ⎦ 2Z0
{
1 1 + t + ∗ − t − ∗ ⎡V ⎤ ⎡V ⎤ − = ⎣ ⎦ ⎣ ⎦ 2 Z ⎡V ⎤ ⎡V ⎤ = 0 ⎣ ⎦ ⎣ ⎦ 2Z0 0
⎡V ⎤ = ([ Z ] − Z 0 [U ])([ Z ] + Z 0 [U ]) ⎡V ⎤ ⎣ ⎦ ⎣ ⎦ −1 [ S ] = ([ Z ] − Z 0 [U ])([ Z ] + Z 0 [U ])
− −1 +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技术基础》
18
S ] = ([ Z ] − Z 0 [U ])([ Z ] + Z 0 [U ]) −1 [
V ,−I
− 1
− 1
tN
+ VN+ , I N
− VN− , − I N
t4
V ,−I
− 4
− 4
散射矩阵:端口的电压 入射波与端口的电压反 射波之间的关系
⎡V − ⎤ = [ S ] ⎡V + ⎤ ⎣ ⎦ ⎣ ⎦
5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技术基础》
散射矩阵
N端口网络的入射电压与反射电压之间关系
⎡V ⎤ ⎡ S11 ⎢ ⎥ ⎢ ⎢V ⎥ = ⎢ S21 ⎢ ⎥ ⎢ ⎢ −⎥ ⎢ ⎣VN ⎦ ⎣ S N 1
入射 反射
50 Ω
V
− 2
反射电压
端口2接匹配负载(或传输线无穷长),端口1、2电压? − 端口2:仅有反射电压 V2 ,无入射电压。反射波或被 负载完全吸收,或沿传输线无限传输下去(无“反射”) 端口1:有入射电压 V V1− 。可 能存在多次“反射”,但叠加后的总的入射电压为 V1+ 端口1处的反射(出射)电压完全由网络内部电路引起
微 波 技 术 基 础
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与电磁兼容实验室 刘凯明 副教授
(明光楼718室,62281300)
Buptlkm@
2011
第4章 微波网络分析
§ 4.1 阻抗和等效电压与电流 § 4.2 阻抗和导纳矩阵 § 4.3 散射矩阵 § 4.4 传输(ABCD)矩阵(转移矩阵) § 4.5 信号流图
t ∗
或
[S ]
∗
= [S ]
{ }
t −1
上式即幺正矩阵
⎧1, i = j ∑ Ski S = ⎨0, i ≠ j k =1 ⎩
N ∗ kj
幺阵特点: [S]的任意一列与此列的共轭的点乘(内积)等于1; [S]的任意一列与不同列的共轭的点乘等于0(正交)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技术基础》
21
散射参量的应用
Vi = ∑ Sij ⋅ V
− j =1
N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