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多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34种病症
补中益气汤加减法
![补中益气汤加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894949e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6.png)
补中益气汤加减法补中益气汤(东恒)黄芪甘草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当归升麻柴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以益皮毛而闭奏理,不令自汗,上喘气短,损其元气,用人参补之,心火乘脾,用炙甘草之甘温,泻火热而补胃中元气。
若脾胃急痛,腹中急缩,宜多用,这三味药,是除湿热烦热得圣药。
白术性苦甘温,除胃中热,利腰脐间血,升麻,柴胡苦平,味薄,升胃中清气,又引黄芪、甘草甘温之气上升,能补卫气之散解而实其表,又缓解带脉之缩急。
当归和血,橘红理胸中之气,能助阳气上升以散滞气,,或少加黄柏,以救肾水,泻阴中伏火,表热,一,二服,气和微汗而愈。
咽干者,加干葛。
心刺痛,属血涩不足,加当归。
精神短少者,加人参,五味子。
头疼,加蔓荆子,川芎。
脑痛,加蒿本,细辛。
有痰,加半夏生姜。
咳嗽,夏加五味子,麦门冬,秋冬加麻黄,春加佛耳草,款冬花,久咳,去人参。
食欲不振,加青皮,木香,陈皮,冬天加益智仁,草豆蔻,夏天加芩,连,秋加摈榔,砂仁。
心下痞闷,加芍药黄连。
腹胀加枳实,木香,砂仁,厚朴,冬加生姜肉桂,腹痛加白芍,甘草,有寒,加桂心,夏加芩甘草芍药,冬加益智,半夏,草豆蔻。
胁痛或缩急,加柴胡,甘草。
脐下痛,加熟地,肉桂。
大便干,加当归,大黄。
脚软无力,加黄柏,心浮气乱,朱砂安神丸固之。
上此方加减法,是饮食劳倦,喜怒不节,如病热中,则可用之。
若未传寒中,则不可用也,盖甘酸适足以益其病耳,如黄、人参、甘草、芍药、五味子之类是也。
功效功效一: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可以有效调节中气下陷、滋补身体,解除体虚乏力症状。
功效二:健脾润肠。
这也是补中益气丸的功效之一,比如补中益气丸中的炙甘草和白术都可用于脾胃虚弱,健脾调胃、益气复脉之效。
功效三:调节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此种功效是根据补中益气丸的药理研究而来的,比如白术可以燥湿利水、当归则可以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营养不良、贫血、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感冒、发烧、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冠心病、心律失常、低血压、白细胞减少症、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脱肛、便血、慢性胆囊炎、胃下垂、子宫下垂,泌尿系结石、失眠、便秘,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月经不调、气虚头疼等。
加减补中益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加减补中益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9dbd4a3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a.png)
加减补中益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加减补中益气汤(《中医妇科治疗学》)【组成】黄芪10g 人参10g白术6g 陈皮6g 甘草3g升麻3g 柴胡3g 阿胶(化、冲服)6g 焦艾叶6g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
【主治】体质素虚,妊娠四五个月,腰酸腹胀,或有下坠感,精神疲乏,胎动不安,阴道有少许出血,脉滑无力。
【证析】胎动不安,阴道出血,是本方主证;气虚下陷,不能束胎,是此证病机;腰酸腹胀,有下坠感,是气虚下陷不能束胎的辨证依据。
妊娠四、五月,需要大量营养供给胎儿发育成长。
若孕妇体质素虚,最易气虚下陷,不能束胎而有腰酸腹胀,气往下坠,胎动不安,阴道出血等证象。
【病机】气虚下陷,不能束胎。
【治法】补气安胎,升阳举陷法。
【方义】气虚下陷,不能束胎,法当补气安胎,升阳举陷。
方用黄芪、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使气足自能束胎,脾健自能养胎。
佐陈皮芳香行气,补而不滞,并有增强食欲作用。
升麻、柴胡协助人参、黄芪升举中气,气不下陷,则腰酸、腹胀、下坠可愈。
复用阿胶、艾叶止血、安胎,共呈补气安胎、升阳举陷之效。
若兼肾虚,可加续断、乌贼骨补肾止血。
此方选自卓雨农的《中医妇科治疗学》,即补中益气汤去当归,加阿胶、艾叶。
卓氏认为当归动血,凡见月经量多即去之不用,此证妊娠阴道出血,故去收缩子宫而动血的当归,加入止血的胶艾叶,一加一减,无不切中病情。
此方是益气摄血与止血法合用的结构。
【应用】可用于妊娠胎动不安,阴道出血;或月经量多,属于气虚下陷机理者。
【歌括】加减补中益气汤,参芪术草升柴匡,胶艾止血陈理气,补血安胎止血良。
最全的补中益气汤加减法
![最全的补中益气汤加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5b384e3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75.png)
最全的补中益气汤加减法#5个基础方加法。
①平胃散:脉缓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湿盛。
②黄芪建中汤:脉弦,气弱,自汗,四肢发热,泄泻或皮毛枯槁,发脱落。
③脉虚血弱,四物汤加一二味。
④若真气不足,气短脉弱,用四君子汤。
⑤若可获小便赤涩闭塞,五苓散去,桂再去一二味。
#表虚自汗春夏+黄芪。
(白术亦能止汗)秋冬+桂枝。
#如腹中急缩或脉旋加防风,甚者加干草。
胸中狭窄或气短者,加防风甘草。
夫胀满者,加厚朴,防风甘草。
(甘草:厚朴=5:1)#腹中夯闷非腹胀,乃散而不收加芍药。
#肺气短促或不足加人参白芍。
#腹中痛者加甘草,白芍。
腹疼兼发热加黄芩。
腹中寒,或恶寒加桂枝。
#怠卧有湿。
胃虚不能食。
沉困泄泻加苍术,自汗加白术#小便不利加茯苓。
口渴亦加之气弱者加人参白茯苓。
气盛者加砂仁赤茯苓气不转。
有热少加黄连。
心烦乱亦加之#小便少加猪苓泽泻。
口不渴小便闭加黄柏知母。
小便涩加滑石。
小便淋痛。
加泽泻。
(五苓散治渴小便不利,无恶寒者去桂枝)#不渴而小便自利。
妄见妄闻淤血+黄柏知母#中满腹胀加厚朴#气不顺加陈皮。
气滞加青皮陈皮1:3。
#气短小便不利者。
四君子减茯苓加黄芪,甘草。
#血虚腹痛,周身刺痛,腹中不快努坐不便,目睛痛加当归身。
大便了而未了腹中常逼迫。
#头疼加川芎。
甚者加细辛。
#发落腹脐下痛加熟地#石膏善能去脉急数#风药发阳去脉数,火郁发之。
饮食不节伤胃劳役伤脾。
#肩背痛不能回顾。
手太阳气郁不行风要散之。
#湿热黄柏一苍术二附子0.5。
腿沉防己1川乌(附子)0.3。
肺胀。
五味子,人参,麦冬,黄连。
气短。
五味子,人参,黄芪。
气盛。
五味子人参黄芩荆芥(冬易草豆蔻)#悲恐者加桂附#补中益气汤。
气高喘,热烦脉洪大,头痛或渴怕冷身寒热。
#恶寒冷痛加桂心。
(腹)恶热喜寒腹痛。
加黄芩,白芍,甘草。
(夏用腹痛)天凉时上再加桂。
天寒时痛益智仁半夏生姜(流口水多加益智仁)#头痛+蔓荆子(脑鸣耳鸣)痛甚+川芎颠顶痛+藁本苦头痛+细辛有热头痛清空膏#脐下痛+熟地如不好+桂心身寒有湿+五苓散去桂一身尽痛风湿相搏+羌活防风藁本苍出升麻。
补中益气汤,千古一名方,这样来加减,灵机应万变
![补中益气汤,千古一名方,这样来加减,灵机应万变](https://img.taocdn.com/s3/m/e742a0b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1.png)
补中益气汤,千古一名方,这样来加减,灵机应万变补中益气汤治形神劳役,或饮食失节,劳役虚损,身热而烦,头痛,或恶寒而渴,自汗无力,气吼而喘。
黄芪(蜜炒,一钱五分),拣参(去芦,一钱),白术(去芦)、当归(酒洗)、陈皮、甘草(各一钱),柴胡、升麻(各五分),黄柏(酒炒,三分),红花(三分)上锉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空心服。
如汗多出,去升麻、柴胡,加酸枣仁一钱,夜间不睡亦如之;如头疼,加蔓荆子五分,川芎一钱;如善嚏者,加白芷、川芎;如脑疼头顶疼,加藁本一钱,细辛五分;如口渴,加葛根六分,有痰加贝母、前胡各一钱;如泄泻,加白芍、煨泽泻、茯苓各一钱;如心胸觉痞闷,去黄芪、升麻、柴胡,加枳实六分,黄连五分,姜炒;如嗽,加桑白皮一钱,五味子十五粒;如额疼,加白芷一钱,葛根、升麻各五钱;如心志不宁,加茯神一钱,远志七分,酸枣仁一钱(炒),石菖蒲七分,柏子仁一钱;如饮食少或伤饮食,加神曲、麦芽、山楂、枳实各一钱;如心脾二经舌干口燥,加黄连、山栀各五分;如胃中湿痰,加半夏一钱;如虚火上炎,加玄参、知母、黄柏(蜜炒)各一钱;如梦遗,加牡蛎、龙骨各一钱;如下部无力,加牛膝、杜仲各一钱;如脚软,加木瓜一钱,防己五分;如有痰或兼脾胃不和,加半夏、麦芽各一钱;如阴虚内热有痰,或上焦有火,加贝母、花粉各一钱,有热加枯芩八分,黄连六分;如有热壅盛眼赤,加龙胆草八分;如风寒头痛身热,加防风、川芎、白芷各一钱,羌活七分;汗多加黄芪一钱,眼痛加菊花、熟地,身热加生地;如大病后元气未足而胸满气短,加橘皮、枳实、白芍。
方源《良朋汇集经验神方》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补中益气汤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国医大师经方分享
![补中益气汤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国医大师经方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289a822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e.png)
补中益气汤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国医大师经方分享导读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功能升阳益气,调补脾胃。
主治因脾胃气虚所致的表热自汗,心烦口渴,头痛恶寒,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脉虚弱或洪大等症。
笔者运用此方,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今列举所治如下。
补中益气汤的妙用(一)治疗顽固性呃逆黄某,女,53岁,住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
患呃逆3年多,只有睡着后呃声才止。
3年多来在广州历求中、西医及针灸、理疗均难收效。
1989年2月,余应聘广州海军医院门诊时来求治。
见患者身体消痩,行动无力,上到二楼诊病就气喘吁吁,呃声连连,不能遏止。
余诊其脉沉细四至,寸不应指。
证为中气下陷,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故呃声连连以求自救。
投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
处方:柴胡15克,升麻10克,生黄芪100克,红参12克(切片),炒白术20克,当归15克,陈皮12克,炒内金15克(打末),焦山楂15克,大红枣10个,生姜10克(打碎)。
7剂,水煎服。
患者服完7剂后,呃止过半,体力、精神、饮食亦较诊前好得多。
共服上方30余剂,呃止体健。
1991年11月,与患者相遇,见其红光满面,身体健康。
呃逆之因,多系胃气上逆所致,有寒呃、热呃、痰呃、瘀呃、气呃、虚呃6种。
该患者呃逆3年有作,气血大伤,饮食乏味,久则属虚。
证为脾胃虚寒,气虚下陷,故用补中益气汤治之而愈。
(二)调节月经过多症状月经过多症,中医称为崩漏,一般分为血热、气虚、阴虚和瘀血等类型。
反复崩漏日久不愈必然导致气虚血亏、阴阳两伤。
不论其兼证挟热、挟瘀,抑或阴虚、气虚,只要历时较久、多方治疗难以收效者,在治疗上均应以补气升提为要,次及其他,诸如补气清热、补气强阴、补气化瘀,多能应手奏效。
李某,女,45岁,干部。
两年多来,经血量多,夹杂紫黑色瘀块,10日后服止血药方渐止,屡经中西医治疗收效甚少,有时虽暂时止一个月而下个月又复如故,有时半个月或20日就来一次,每次来均需10日之久。
1979年8月17日求治。
补中益气汤的适用范围和案例
![补中益气汤的适用范围和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1e3148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7c.png)
补中益气汤的适用范围和案例先带大家看看两篇案例;案例一:梁女士,36岁,近一个礼拜以来,出现发热,属于低热那种,去药店买了小柴胡冲剂合退烧药,都没效果,后来转为看中医,还是低热,劳累后发作,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身倦乏力,心悸不宁,晚上不好睡觉,老是容易醒来,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薄白,脉细弱无力。
首先带大家来看看这个病,脉细无力,属于虚证,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自汗,属于气虚之证,再来看看病,开头就讲到长期低热,那么病属于中医内科内伤发热中的气虚发热,治法宜益气健脾,甘温除热即可。
给与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2g,白术、当归各10g,陈皮、炙甘草各6g,升麻、柴胡各10g,牡蛎30g,糯稻根30g,白芍10g。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两次,每次200ml。
吃完药材后,没有发热现象,但还有点无力感觉,特别是劳累后,建议她以后可以去药店买点补气血的中成药就可以,比如人参归脾丸,平时泡黄芪30g,当归10g,每天当泡茶喝,用当归补血汤补气血。
案例二:江先生,男,27岁,近一个月以来,吃饭不香,饥不欲食,肚子胀胀的,脘腹满闷痞满,时轻时重,喜喝温水,喜欢按着肚子,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倦怠无力,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首先带大家来看看这个病,脉细无力,属于虚证,倦怠无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属于气虚证,便溏定位在脾,脘腹满闷痞满定位在胃,综合定位脾胃,病属于胃痞中的脾胃虚弱。
治法宜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给与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2g,白术、当归各10g,陈皮、炙甘草各6g,升麻、柴胡各10g,枳壳10g,木香10g,厚朴10g,砂仁10g,神曲10g。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两次,每次200ml。
先吃了7剂,后面再抓了7付巩固一下,后面没有继续吃。
那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讲讲补中益气汤的事情!首先它的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那么,补中益气汤的出处来源、方解速记方歌口诀、主治功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补中益气汤加减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补中益气汤加减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https://img.taocdn.com/s3/m/bdff36a1960590c69ec376ea.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补中益气汤加减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
量
导语:众所周知补中益气汤加减是一种中药方剂,不过要说起补中益气汤加减的作用的话,可能有些人还不是太清楚。
那么今天我们就在这里来详细的了解
众所周知补中益气汤加减是一种中药方剂,不过要说起补中益气汤加减的作用的话,可能有些人还不是太清楚。
那么今天我们就在这里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处方】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广皮3克,升麻3克,桔梗3克,苍术5克,晚蚕砂10克。
【功能主治】益气补中,健脾助化。
主肾脾气弱,筋脉弛缓,眼胞下垂。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刘炳凡方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补中益气汤加减这种中药方剂的一些介绍,现在人们对养生都已经重视起来,特别是各大电视上都会报道一些有关养生的方法,从饮食方面到运动方面等。
大家也可以多学习一些这样的方法,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好的调养。
生活常识分享。
一方多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34种病症
![一方多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34种病症](https://img.taocdn.com/s3/m/7c81e07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e.png)
一方多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34种病症气通络,平肝潜阳。
该方加地龙、豨蔹草、牛膝、天麻、白芍、龙骨。
服药6剂,症状消失,血压140/90mmHg。
③低血压:治以益气升阳,补肾养血。
该方加肉桂、葛根、麦冬、五味子、枸杞子、鹿角胶。
④脑血栓流口水:患者,男,62岁,脑血栓流口水不止,无法闭嘴,1989年9月来诊,脉弱,舌淡苔白滑,治以健脾益气,收敛固涩。
该方加龙骨、牡蛎、佩兰、益智仁、芡实、白果。
服药6剂止住口水。
神经科:①阳痿:治以益气温阳,通经活络。
该方加肉桂、淫羊藿、肉苁蓉、九香虫、蜈蚣。
②癫痫:患儿,男,6岁,患癫痫1年多,频发不自主抽搐,脉弱,玩累时加重,1995年10月来诊,治以益气解痉。
该方加天麻、全蝎、防风、皂荚、钩藤。
研沫,3g/次,3次/日,1个月治愈。
③面神经麻痹:患者,男,24岁,酒后汗出,口眼歪斜1天,先服药2剂发汗,汗后治以益气活血,通络解痉。
该方加全蝎、白附子、全蝎、皂荚、钩藤、川芎、红花。
服药5剂,1周痊愈。
④眼睑下垂:治以益气活血,收缩固脱。
该方加枳实、葛根、甘松、木贼、五倍子。
⑤眩晕:患者,女,42岁,素患高血压,近10余日眩晕恶心,不能睁眼,卧床不能动,经治1周无效请往诊,治以益气升阳,平肝熄风。
该方加菊花、薄荷、构杞子、天麻、蒺藜、钩藤、牛膝、鸡血藤。
开药5剂,服2剂可下地,服完5剂,自己来诊,再服5剂症状消失,血压由190/130mmHg 降至150/90mmHg。
⑥头痛:患者,女,40岁,头痛13年,起床先服止痛药,多方治疗无效,1999年来诊,无脉,舌淡苔薄,治以益气升阳,通络止痛。
该方加麦冬、五味子、僵蚕、元胡、蔓荆子、细辛、川芎。
服药3剂痛止,复诊,出现弦缓脉,再服3剂痊愈。
⑦手抽筋,手颤动,手麻木:治以益气养血,通络解痉。
该方加熟地、鸡血藤、桑枝、桂枝、秦艽、天麻、木瓜、伸筋草。
肌萎缩:治以益气健脾,活血通络,该方加山药、三仙、川芎、红花、乳香、桂枝、鸡血藤。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加减补中益气汤31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加减补中益气汤31方](https://img.taocdn.com/s3/m/3e457877aa00b52acec7ca3e.png)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加减补中益气汤加减补中益气汤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31种“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寿世保元》卷三。
组成:补中益气汤(去柴胡),白芍(炒)、泽泻、木香、砂仁、白豆蔻、地榆、御米壳(醋炒)各3分。
功效:下痢赤白,脓血相杂,腹痛里急后重,昼夜无度,日久不愈,不能起床,不思饮食,疲劳之甚,或服寒凉峻利太过者。
来源:《寿世保元》卷二。
组成:补中益气汤,柴胡8分,升麻1钱(蜜炒),白芍2钱(酒炒),桂枝8分,酸枣仁2钱(炒),熟附8分,麻黄根8分,浮小麦3钱,黄耆加倍。
功效:伤寒误投攻击发表之药过多,发得表虚,上气喘急,口干不食,肢体昏沉,冷汗大出,以致亡阳。
来源:《鲁府禁方》卷二。
组成:黄耆2钱(炒),人参4钱,白术3钱(土炒),当归1钱,白芍1钱(酒炒),陈皮7分,柴胡5分,升麻3分,黄芩(酒炒)3分,黄连(姜炒)5分,木香3分,砂仁4分,茯苓5分,甘草5分。
制法:上锉1剂。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2钟,煎至1钟,温服。
人参4钱,服3剂后,每剂只用3钱,又服5剂后,只用2钱;黄耆服至30剂后,浑身不痒去之;升麻服至20剂后去之。
来源:《古今医鉴》卷七。
组成:补中益气汤,木香、大附子、麦门冬、防风、羌活、乌药。
功效:气虚手足麻木。
来源:《保命歌括》卷二十二。
组成:白术1钱,白芍1钱,黄耆5分,人参5分,当归7分,粟壳(醋炒)3分,甘草(炙)3分,木香3分,白豆蔻3分,升麻3分,陈皮1钱,地榆5分,缩砂5分,泽泻5分。
功效:下痢已久,不能起床,不食,瘦弱之甚者。
用法:上(口父)咀。
水1盏半,煎1盏,去滓温服。
来源:《济阳纲目》卷三。
组成:黄耆、人参、白术、甘草(炙)、陈皮、当归、芍药、黄柏、麦门冬(去心)、五味子。
制法:上锉。
功效:注夏属阴虚,元气不足,夏初春末头痛脚软,饮食少,体热者。
补中益气汤加减法
![补中益气汤加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376e953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c.png)
补中益气汤加减法补中益气汤酌加熟地、制首乌、阿胶、桂枝治疗原发性低血压。
补中益气汤合泽泻汤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补中益气汤酌加川芎、藁本、白芷、熟地为基本方治疗顽固性头痛。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失眠,药用党参、黄芪、白术、柴胡、阿胶(烊化)、生地、麦冬、酸枣仁、炙甘草、鳖甲、炒黄芩、远志,治疗后失眠症状完全消失。
补中益气汤加减,以炙黄芪、党参、生地、白术、当归、陈皮、升麻、丹皮、柴胡、银花、连翘为方治疗脓毒败血症补中益气汤化裁(党参、生黄芪、炒白术、当归、柴胡、升麻、陈皮、桂枝、川芎、乌药)治疗慢性腰骶部劳损*酌加杜仲、鸡血藤、狗脊补中益气汤加减(去党参加太子参、栀子、僵蚕、茯神、白芍、竺黄、法半夏、蝉蜕、钩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搐症补中益气汤去陈皮、甘草加白芷、黄芩、麻黄、辛荑、苍耳子治疗额窦炎,服药3剂头痛减轻、鼻窍通利,继服9剂症状消失,头痛治愈补中益气汤加味(酌加夏枯草、穿山甲、石莒蒲、白芷)并随症加减治疗慢性单纯性中耳炎补中益气汤酌加茯苓、半夏治疗耳鸣补中益气汤酌加防风、辛荑、细辛治疗过敏性鼻炎(鼻鼽)补中益气汤临床(1)气分病变。
是气虚下陷本身反映出来的证象。
1)气虚生热:中气下陷,阳气内郁,可以呈现身热、自汗、渴喜热饮、脉大而虚等假热证,用补中益气汤升举下陷之阳,使清阳上升,阳气外达,则热象可除,此即甘温除热的道理之一。
2)反复感冒:卫气有固护体表,防御邪侵的功能。
卫阳既虚且陷,不能卫外,所以常患感冒。
通过益气升阳,可使阳气外达,表卫得固,自无反复感冒之忧。
3)眩晕、耳鸣:气虚下陷,清阳不能上头,津血也就不能濡养清窍(实际是因心气不足,无力输送阴血上头,西医称为低血压),空窍失其温煦和濡养,所以出现耳鸣。
故《灵枢·口问》说“人之耳鸣者,何气使然?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流,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如果测其血压低下,可用此方。
4)便秘、腹胀:中气下陷,胃肠传导乏力而致便秘;或因无力推动气行,因虚而滞,因滞而呈腹胀,用此方可使脾气健运,传导正常:此种阻塞不通证候用补法治疗,体现塞因塞用的治疗方法。
补中益气汤的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汤的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b3c66ec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1e.png)
补中益气汤的功能主治一、补中益气汤的药方组成补中益气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由以下药物组成: - 黄耆: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功效。
- 白朮: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的作用。
- 桂枝:能够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 干姜:有温肺化饮、理中止呕等作用。
- 甘草:能调和药物功效,缓解药物的副作用。
二、补中益气汤的功能补中益气汤具有以下功能: 1. 补益中气:补中益气汤主要是通过黄耆和白朮等药物的功效,补益中气,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对疲劳、乏力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2. 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汤中的白朮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能够改善胃肠功能,增加食欲,加速消化吸收,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 温通经络:桂枝在补中益气汤中的作用是温通经络,活血化瘀。
它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寒凉症状,还可以舒缓关节疼痛,改善身体的运动能力。
4. 缓解胸闷:补中益气汤中的干姜具有温肺化饮、理中止呕的作用,对于胸闷、咳嗽、咳痰等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
5. 调和药物功效:甘草在补中益气汤中的作用是调和药物功效,缓解药物的副作用,增强药物的药效。
三、补中益气汤的主治病症补中益气汤适用于以下主治病症: - 气虚乏力:体虚乏力、乏力无力、神疲乏力等。
- 食欲不振: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不良等。
- 寒凉症状:寒凉体质、手脚冰凉、腰膝酸软等。
- 胸闷咳嗽:胸闷、咳嗽、咳痰等症状。
- 气虚引起的其他病症:如盗汗、心悸、失眠等症状。
四、使用补中益气汤的注意事项用药前应该咨询医生,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选择合适的剂量。
同时,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对本方成分过敏者禁用,如对黄耆、白朮等过敏的患者。
3. 服药期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4. 有明显的心脏病、高血压或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5.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补中益气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其具有补益气血、健脾益胃等功能,对气虚乏力、食欲不振、寒凉症状等有明显的疗效。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https://img.taocdn.com/s3/m/5f2841c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10.png)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
疑难杂症一:慢性咽炎
患者男,45岁,患慢性咽炎三年,症状为咽部不适,干燥疼痛,伴有咳嗽,痰中带血丝,经常感到喉咙堵塞,咽不下去食物。
曾就诊于多家医院,使用了西药、中药和中西结
合治疗,疗效不佳。
辨证:患者平素外感风寒易感,脾胃虚弱,气虚血燥。
治疗方案: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方药为黄芪、炙甘草、大枣、生姜、陈皮、半夏、人参、白术、茯苓、桂枝、干姜、杏仁等。
疗程:连续服用30天。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后感觉咽部不适明显减轻,疼痛感减轻,咳嗽和咳痰明显减少,
痰中带血情况也明显改善。
经过30天的治疗,患者咽部不适症状明显减轻,痰中带血情况明显减轻,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疑难杂症二:功能性消化不良
辨证:患者脾胃气虚,导致脾胃失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患者男,38岁,患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为乏力、无力、精神萎靡等。
曾就诊于多家医院,使用了西药、中药和中西结合治疗,疗效不佳。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后感觉乏力、无力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精力充沛。
经过30天的治疗,患者乏力、无力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精力充沛。
补中益气汤在治疗慢性咽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慢性疲劳综合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患者带来了健康和舒适的生活。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进行个性化调配,确保疗效最大化。
补中益气汤标准配方加减
![补中益气汤标准配方加减](https://img.taocdn.com/s3/m/3ce3724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60.png)
补中益气汤标准配方加减
黄芪15~20克、炙甘草5克、人参(去芦)10克、酒归身(将当归身用酒泡)焙干或晒干10克、橘皮(不去白)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术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如为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温水送下。
2补中益气汤的主要功效1、治脾胃气虚证: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咣白,饮食减少,大便稀溏,舌淡,脉大而虚软。
治
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
3、治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
3补中益气汤加味的应用1、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蔓荆子、川芎,专治内伤发热,或里虚不足兼有外寒者。
证见发热,间作不休,微汗,至颈而还,口不知谷味,可用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头痛甚者加蔓荆子、川芎。
如伴有泄泻而热不退,可加附子。
此里虚不足,若反用汗下则贻误病机。
2、补中益气汤加干姜、五味子,治内伤久咳而不愈,可见潮热、微汗、咳嗽痰稀,不思饮食。
是为气虚痰饮,不必理痰治嗽,正气足病自除。
3、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
主治脾肺气虚,或心肺气阴两亏之畏寒、肢体怠倦、痰涎自出、心悸等症。
本方有生脉散合补中益气汤之义。
如前所述,方师治疗气虚阴耗久咳案,此后余每遇此等证屡用屡效。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气虚痰湿泄泻周某,男...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气虚痰湿泄泻周某,男...](https://img.taocdn.com/s3/m/ee6af6e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d.png)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气虚痰湿泄泻周某,男...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气虚痰湿泄泻
周某,男,43岁。
患者职业为出租车司机,慢性泄泻数年,近半个月加重,每日大便4~6次。
饮食正常,每次饭后必大便,否则坠胀难受,大便成型,便后觉舒适。
舌淡苔薄,中心薄黄腻。
脉细滑。
医院做肠镜诊断为结肠炎。
患者虽然腹泻但是形体仍偏胖,痰湿体质。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焦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黄芪,升麻,柴胡,半夏,茯苓,黄连,薏苡仁。
上方每日一剂,一周后患者复诊效果明显,继续服用3周基本痊愈。
本方以补中益气汤健脾升阳,加半夏、茯苓、薏苡仁健脾止泻,方中另加黄连是因为舌苔中心微黄腻,所谓“独处藏邪”。
此患者虽然脾虚为主,但是仍然有少许湿热,所以加黄连清热燥湿。
补中益气汤加减
![补中益气汤加减](https://img.taocdn.com/s3/m/675d633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4.png)
补中益气汤加减
东垣创'甘温除热'之法,为治中气亏虚之'阴火'提供一方证。
发热纠其原因,有外感,内伤之别,有虚实之异,'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
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
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甘草(三药除湿热烦热之圣药),当归(和血脉),陈皮(导滞气),升麻(引胃气上行春升之令),柴胡(行少阳之气上升),白术(除胃中热,利腰脐间血)。
1)腹中病,加白芍,炙甘草,即芍药甘草汤;
2)恶寒冷痛,加肉桂;
3)恶热喜寒腹痛者加芍甘汤上再加黄芩;
4)天凉时恶热而痛,于3)上加桂;
5)天寒时腹痛,去芍药加益智仁或半夏生姜;
6)如头痛加蔓荊子,痛甚加川芎,顶痛加藁本,苦痛加细辛;
7)脐下痛加熟地,痛不止者加肉桂;
8)胸中气壅滞加青皮,气促少气者去之;
9)身疼痛者,身重者湿,加五苓散去桂;1o)风湿相搏,一身尽痛者,加羌活,防风,藁本,升麻,苍术,以风药能胜湿。
11)大便秘涩加当归尾,闭涩不行,加玄明粉,中病即止;
12)久病痰嗽去人参,初病勿去。
冬秋寒凉时加麻黄;
13)春令大温加佛耳草冬花;
14)夏月病嗽加五味麦冬;
15)病人能食心下痞加黄连;
16)胁下痛加柴胡;
半日临证,半日读书,不得不感叹古人明医理,深谙人体脏腑气机升降出入,并制方以示人!然我辈仅仅领略皮毛,自当勤之勉之,以勤能补拙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通络,平肝潜阳。
该方加地龙、豨蔹草、牛膝、天麻、白芍、龙骨。
服药6剂,症状消失,血压140/90mmHg。
③低血压:治以益气升阳,补肾养血。
该方加肉桂、葛根、麦冬、五味子、枸杞子、鹿角胶。
④脑血栓流口水:患者,男,62岁,脑血栓流口水不止,无法闭嘴,1989年9月来诊,脉弱,舌淡苔白滑,治以健脾益气,收敛固涩。
该方加龙骨、牡蛎、佩兰、益智仁、芡实、白果。
服药6剂止住口水。
神经科:①阳痿:治以益气温阳,通经活络。
该方加肉桂、淫羊藿、肉苁蓉、九香虫、蜈蚣。
②癫痫:患儿,男,6岁,患癫痫1年多,频发不自主抽搐,脉弱,玩累时加重,1995年10月来诊,治以益气解痉。
该方加天麻、全蝎、防风、皂荚、钩藤。
研沫,3g/次,3次/日,1个月治愈。
③面神经麻痹:患者,男,24岁,酒后汗出,口眼歪斜1天,先服药2剂发汗,汗后治以益气活血,通络解痉。
该方加全蝎、白附子、全蝎、皂荚、钩藤、川芎、红花。
服药5剂,1周痊愈。
④眼睑下垂:治以益气活血,收缩固脱。
该方加枳实、葛根、甘松、木贼、五倍子。
⑤眩晕:患者,女,42岁,素患高血压,近10余日眩晕恶心,不能睁眼,卧床不能动,经治1周无效请往诊,治以益气升阳,平肝熄风。
该方加菊花、薄荷、构杞子、天麻、蒺藜、钩藤、牛膝、鸡血藤。
开药5剂,服2剂可下地,服完5剂,自己来诊,再服5剂症状消失,血压由190/130mmHg 降至150/90mmHg。
⑥头痛:患者,女,40岁,头痛13年,起床先服止痛药,多方治疗无效,1999年来诊,无脉,舌淡苔薄,治以益气升阳,通络止痛。
该方加麦冬、五味子、僵蚕、元胡、蔓荆子、细辛、川芎。
服药3剂痛止,复诊,出现弦缓脉,再服3剂痊愈。
⑦手抽筋,手颤动,手麻木:治以益气养血,通络解痉。
该方加熟地、鸡血藤、桑枝、桂枝、秦艽、天麻、木瓜、伸筋草。
肌萎缩:治以益气健脾,活血通络,该方加山药、三仙、川芎、红花、乳香、桂枝、鸡血藤。
妇科:功血,治以益气升阳,固脱止血。
该方加桔梗、仙鹤草、白及、鸡冠花、龙骨、牡蛎、炮姜。
五官科:①耳堵塞:患者,男,60岁,双耳堵塞,听力减弱,1997年夏季求治,诊断为耳聋,治以益气升阳,用补中益气丸1盒治愈。
②过敏性鼻炎:患者,男,40岁,患病20余年,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用嘴呼吸,不离手帕,脉沉弦,右寸关无力,舌淡苔白,治以益气固表,宣肺通窍。
该方加桂枝、苍耳子、薄荷、白芷、辛荑、鹅不食草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服药40剂痊愈。
③口腔溃疡:治以益气健脾,活血生肌。
该方加桃仁、红花、白及、白敛、血余、儿茶。
皮科:天庖疮。
患者,女,38岁,患天庖疮3年多,多方求治,越来越重,面部及全身起疱流水,结痂出现瘀斑,难以入睡,坐卧不宁。
于2005年5月求治,脉弱舌淡苔白滑,治以健脾益气,祛湿敛疮。
该方加防风、荆芥、茯苓、化石、半夏、薏苡仁、苍耳子、蛇床子、白芷、赤石脂。
服药5剂,溃破流水已止,再服5剂,疱疮基本吸收,可卧床入睡,又服5剂,疱疮完全消失。
再以健脾益气,化瘀祛斑,治疗月余,瘀斑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