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临谷渗漏分析评价
山西寿阳县石门水库渗漏分析及工程地质评价

0c 上窄下宽 , 断层产物多为砂 岩 、 泥岩 的片状 碎屑 、 黄绿 色断 叠系上 、 下石 盒子 组地 层 。地 层 从 老到 新 依 次为 : 陶 系、 炭 3 m, 奥 石 层泥 和角 砾 , 于碎 屑夹泥 型 。岩体 中节 理较 发 育 , 属 主要 的有 三 系 、 叠系 、 二 上第三 系及第 四系。
从 20 0 1年水库发生的渗漏情况看 , 在低水位条件下 ,0万 m 4 库水在 一个冰冻期全部漏失 , 按封冻期 10d计 , 0 粗略估算为 每天
根 据煤 矿提供 的采 掘图 , 库下游祥 升煤 矿采空 区距水库 边 水
漏失水量 40 0 m 0 以上 , 即为 0 0 6m / 。 占多 年平 均 径流 量 缘约 2 0m。库水可通过断层 , .4 s 2 渗入煤 矿采 空区 , 这些采空 区内分 4 0万 m 1 的 3 . % , 5 6 渗漏量远大于平均径流量 的 1 % , 0 为严 重渗 布着岩溶 陷落柱 , 漏水 可通过 断层 、 渗 采空 区 , 入 陷落柱 , 补 进 再
第3 8卷 第 2 7期
20 12 年 9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EC URE T T
Vo . 1 38 No. 27
பைடு நூலகம்
Sp 2 1 e. 02
・2 3 ・ 4
文 章 编 号 :0 9 6 2 (0 2 2 — 2 3 0 10 - 8 5 2 1 )7 0 4 —2
复合 。 水库库区处 于石炭 二叠 煤系地层 区域 , 水库底 之下 10I 左 4 l l
主要 的煤矿有 位于 本 区新 构造运动 以大面 积隆起 为 主 , 明显差 异运 动 , 一 右分 布可采煤层 。水库周边分 布有众多煤 矿 , 无 是 水库 区尾部 的小 西沟煤 矿 , 于水库 左岸 的亨 元煤矿 , 于 水库 位 位 个较为稳定 的地 块。据 G 80 - 0 B 13 62 1中国地震 动参 数 区划 图 , 0 还 安胜 区内地震 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 4 , .0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 1g 右岸和下游的祥升 煤 矿 , 有历 史上 曾开 采 的陈家河 煤 矿 、 .0 , 煤矿 、 门煤 矿等小 煤矿 , 石 而且 更早 的还 有 日军侵 略时这 一 带就 相应 的地震 基本烈度为 7度 。
水库渗漏原因及评价分析

水库渗漏原因及评价分析该水库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城镇附近,周边绿化较好,较大的库区水面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开发利用,带动周围经济发展。
但水库由于近年来开发利用,对库区进行清淤,导致水位下降明显,基本维持死水位上下,显然渗漏问题较为严重,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
1基本情况该水库总库容32.8万m3,控制流域面积19km2,该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18mm。
拦河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长151m,坝顶平均宽4.0m,坝顶高程120.30m,最大坝高7.8m,坝顶设有防浪墙,防浪墙高0.3m,宽0.5m。
上游坝坡为干砌石护坡,下游无护坡;上游坝坡坡比自上而下为1:3. 6、1:4.3,在118.18m高程处设有5.0m宽马道;下游坝坡坡比为1:2.3。
坡脚无排水棱体,坝基未设粘土截水槽。
水库下游沼泽化严重。
为彻底摸清水库渗漏原因,在水库坝顶布置钻孔4个,在库区东侧边坡布置钻孔3个,在库区内布置钻孔2个。
主要揭露地层有元古界滹沱群东冶组(Ptdn)白云岩,第四系下更新统冰碛(Q1gl)粘土、泥砾,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坡残积(Q2-3del)粘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pal)壤土、中砂、砾砂、砾石等,第四系人工堆积(Qs)素填土。
通过本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查明了坝址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其渗漏原因有两个:拦河坝坝体及坝基渗漏;库区岸坡地基渗漏。
2.1 拦河坝坝体及坝基渗漏原因及分析综合分析认为:坝基上部的中砂、砾石层,下部的全、强风化岩体多具中等透水性,局部破碎带密集,可达中等~强透水,由于库区壤土淤积层被人工清除(相对隔水层被破坏),致使上述岩层形成多条透水带与库区水相连,形成坝基渗漏的主要通道。
钻孔初见水位多位于上述岩层中以及水库下游沼泽化现象严重也说明了这一点。
2.2 库区、岸坡地基渗漏原因及分析由于水库西北为丘陵区,岩体裸露,风化程度高,东南为冲洪积平原,多为壤土,表层为耕地,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推测库水有可能依据地势高差通过渗漏通道流失。
峡口水库大坝渗流资料分析及评价报告(DOC 48页)

峡口水库大坝渗流资料分析及评价报告(DOC 48页)峡口水库大坝渗流资料分析及评价报告(DOC 48页)1 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峡口水库位于江山市峡口镇东北2km的江山港上游,距江山市县城约45km。
工程于1966年动工兴建,1973年1月竣工。
水库集雨面积为399.3km2,总库容6340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
水库灌溉面积为21.9万亩,电站装机容量为14000kW。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全长287.2m,共分17个坝段,其中0-1#~3#和10#~15#坝段为非溢流坝段,4#~9#坝段为溢流坝段。
溢流堰为开敞式,净宽100 m,堰顶高程237m,最大泄洪量3180m3/s。
非溢流坝段顶高程243.6m,坝顶宽4m,最大坝高62m。
设计正常水位237.0m ,相应下游水位191.0m,设计洪水位241.95m ,相应下游水位192.15m,校核水位243.35m(P=0.2%),相应下游水位193.37m。
由于上游白水坑水库的建成,对水库洪水起了调蓄的作用,经2005年洪水复核后,现设计水位238.52m(P=2%),库容5046万m3,相应下泄流量418 m3/s,校核洪水位242.55m(P=0.1%),库容6115万m3,相应下泄流量2657 m3/s。
大坝布置情况见图1-1、1-2。
1.2工程地质情况坝址河谷呈“U”型,河床高程187m,宽110m,右岸山坡坡度32°,左岸41°。
坝址基岩为上侏罗系熔解岩凝灰岩,巨厚块状,无原生软弱结构面,局部地段分布着无规则的充泥裂隙。
根据钻孔资料反映,基岩渗透性不大,相对不透水层较浅,一般约在坝基以下10m 左右。
右岸基础较好,岩石新鲜较完整,充泥裂隙小,但有一较宽的风化辉绿岩脉通过与12#~14#坝段斜交,右岸高程204m以上,自坝轴线及以下有一大的夹泥层。
左岸基础较差,岩石半风化破碎,充泥裂隙多,有7条断层通过,河床部位有4条断层通过。
建水县香林寺水库渗流分析及安全评价

建水县香林寺水库渗流分析及安全评价发布时间:2021-03-31T03:10:35.839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32期作者:杨秀云[导读] 右岸下游虽然有泥质粉砂岩的阻隔,但仍存在沿砾岩强透水带绕坝渗漏的条件。
云南省红河州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蒙自 661100摘要:水库渗漏将直接影响坝体和坝基的稳定性,而香林寺水库因多种原因未能设计要求施工帷幕灌浆,大坝建成封顶后,开始试水蓄水,并在蓄水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水文地质观测,为分析蓄水后坝基、绕坝渗漏对大坝稳定的影响,本次通过观测数据对相关指标对蓄水稳定进行了分析及评价评价。
关键词:帷幕灌浆;渗流分析;安全评价1、基本地质情况香林寺库区为构造剥蚀低中山河谷地貌,坝址区左肩为山梁地形,东南方向有低邻谷小龙树河,但分水岭岩性为隔水性好的砂泥岩,地下水位随地形抬高也在逐渐升高,不会产生向低邻谷渗漏的问题;库盆由T3h泥岩、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和砾岩构成,总体透水性较低,虽然区间内有渗透性高的全风化和强风化层,但该透水带和地下水位均随地形抬高而升高,在其弱透水层的阻隔下,库盆不存在向外及库底永久性渗漏问题。
库水经右坝肩向下游河床q1及q2泉水点(距离坝址500~600m)产生渗漏的可能性也较小,其因是右坝肩下游有走向大角度斜交河谷的泥质粉砂岩阻隔,造成右岸坝肩的地下水位抬高(下游右岸冲沟长年渗水,右坝肩观测孔UP13稳定地下水位为1496.55m),库区蓄水后随着水库水位升高,左岸坝肩水位偏低,存在绕坝渗漏的条件,右岸下游虽然有泥质粉砂岩的阻隔,但仍存在沿砾岩强透水带绕坝渗漏的条件。
2、观测设施香林寺水库设计大坝坝型为粘土心墙风化料坝,设计在大坝竣工时于坝体设测压管4排共12孔(UP1~UP12),设置坝体位移、沉降观测点4排共12点,在两坝肩分别设置6点工作基点和6点校核基点。
沿上游踏步边缘设水位观测尺,在坝脚总排水沟处安装量水堰观测渗流。
某工程大坝蓄水前坝基渗流场分析及评价

高 程 以上坡 角一般 为 3 5 。 一 4 0。 ; 枯水 期河 道水 面
宽 1 1 0—1 2 0 m, 水深 3~ 5 m。 坝址 区基本地震 烈
度 为 Ⅷ度 。 电站 于 2 0 1 0年 1 2月 正式 开 工 建设 , 2 0 1 6年 1 0月 下 闸蓄 水 , 计划 于 2 0 1 8年 4月 4台机 组 全 部 建成 发 电 , 主 体工 程完工 。 2 坝 基渗 流渗压 监 测布置 坝基 防渗墙 附近共 埋设 3 6支 渗压 计 : 副 防渗 墙 上游 一支 , 测 点编 号为 P 4 0; 主副 防渗墙之 间 1 4 支; 主防 渗 墙 下 游 3 . 5 m 沿 坝轴 线 坝基 处 布设 4 支; ( 纵) 0+ 2 1 3 . 7 2顺 河 向坝 基 处 布 设 8支渗 压 计; ( 纵) 0十 2 5 3 . 7 2顺 河 向坝 基 处 布 设 9支 渗 压 计; ( 纵) 0+ 3 0 3 . 7 2顺河 向坝基处 布 设 1 1支 渗压 计 。大 坝基 础渗 流场 平面 布置情 况见 图 1 。
场尤应 引起各方 面的高度重视 。对其渗流场进行了分析及 评价。
关键词 : 土石 坝; 坝基 ; 渗流场
中图分类号 : Ⅳ7 ; T V I 3 9 . 1 ; T V1 3 1 ; T V 2 2 3 .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2 1 8 4 ( 2 0 1 7) 0 1 - 0 0 3 3 - 0 4
右岸 , 由三条泄洪洞和一条放空洞组成 , 从左至右 依次为 1 挣 泄洪 洞 、 2 # 泄洪洞、 3 # 泄洪 洞 和放 空洞 。 电站厂房 为首部 式地下 厂房 , 4台( 4×6 5 0 MW) 水
大坝渗漏监测数据分析

大坝渗漏监测数据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大规模的水库和水坝被建设起来。
这些水库和水坝的建设不仅可以调节水流、防止水灾,还可以为人们提供灌溉和发电等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这些大坝的使用时间逐渐增加,监测大坝渗漏情况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对大坝渗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一、数据收集与处理在进行大坝渗漏监测数据分析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安装在大坝中的传感器来获取不同位置的渗漏数据,可以使用传感器来测量渗漏水量和渗漏水压力等关键指标。
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的巡查和检测来获得实地的渗漏情况。
得到原始数据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分析方法根据大坝渗漏监测数据的特点和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1.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渗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描述的方法。
通过计算数据的均值、方差、标准差等统计量,可以对渗漏水量和水压力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
此外,还可以使用概率密度函数来描述渗漏数据的分布特性。
2. 趋势分析趋势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渗漏数据的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
通过绘制渗漏数据的时间序列图,可以观察到渗漏情况的趋势和周期性变化。
此外,还可以使用回归分析等方法来建立渗漏数据的数学模型,进一步预测渗漏情况的变化趋势。
3.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在大坝渗漏监测数据分析中,可以将时间、温度、水位等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渗漏水量或水压力作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
通过分析回归模型的参数,可以得到各个因素对渗漏情况的影响程度。
三、数据分析结果和应用通过对大坝渗漏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一系列有价值的结果和应用。
1. 渗漏情况评估通过对渗漏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大坝的渗漏情况。
通过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可以得到渗漏水量和水压力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从而了解大坝渗漏情况的严重程度。
高冲水库大坝渗流安全评价分析

目前%中国已建成各类水库 9&I 万多座%经济社 会效益显著& 水库工程是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水旱灾害防御'供水保障和农业灌溉等 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家对 = I66 多座大中型和 :&9 万多座小型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切实保障了 水库实现防洪'供水和灌溉的功能%但目前尚有 8&5 万多座水库没有在规定期限开展安全鉴定%国家要 求* 对现有病险水库 =6=> 年底前全面完成除险加 固%对新出现的病险水库及时除险加固+ (5) &
水库始建于 59>I 年%受当时施工技术水平和经 济条件的限制%筑坝时清基不彻底%大坝坐落于土体 之上%坝基由第四系冲洪积层" w/L# # 和昆阳群美党 组一段" B"5 */# 全强风化层组成%坝基透水性较大& 而坝体碾压质量也差%压实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坝体 土孔隙发育%部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缩性较高%透水性较大& 故大坝 在运行一定 时 间 后% 出 现 坝 基 和 坝 体 的 渗 漏 问 题& =66= 年对水库大坝进行第一次安全评价%大坝被评
58@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民珠江A=6=8 年增刊 5
为三类坝%=66> 年除险加固工作竣工%对坝体和坝 基采用了帷幕灌浆结合混凝土防渗墙的防渗方案% 对坝后用强风化板岩进行压重& 本次是对高冲水库 大坝的第二次安全评价&
!$工程地质条件
!&#$坝基工程地质条件 沟谷地段" 坝 6 U6K8&:: T6 U==5&K= *# 坝体
以第四系冲洪积层 " w/L# # 黏 土' 粉 土' 含 泥 砂 卵 砾 石'含泥质细砂层和含碎石粉土层为持力层%根据其 岩性及分布位置可分为 : 层" 厚度 5>&6 T86&6 *# % 基本均为中等透水层,下伏及隐伏基岩为昆阳群美 党组一段" B"5 */# 变石英砂岩夹板岩%其岩体在一定 深度以上均为全'强风化带& 区间无断裂构造通过% 岩层总体呈右岸向左岸倾斜单斜构造%倾角 86 T :6q& 全风化层" 厚度 8 T5> *# 呈砂土状%密实度中 密至密实%强风化层" 厚度 56 T5> *# 节理裂隙发 育%岩层显破碎%进入弱风化带内裂隙发育减弱%岩 层逐步变完整& 坝基两岸地下水均向谷底运移排 泄%属补给型河谷%全风化层渗透系数 .b8&9CJ6> T 8&KCJ6@ 1*$;%强风化带透水率 Cb>&6> T=:&6 F-%弱 风化带透水率 Cb6&I= TK&:> F-& !&!$坝体工程地质条件
闹德海水库绕坝渗漏问题分析评价

洞 径3 m, 向阜 新 提供 城 市 和 生 活 用水 。
2 坝址 区地质条 件
闹德 海 水 库 坝 址 区 地 貌 属 波 状 起 伏 的剥 蚀 低
丘, 地表风积物较厚 , 植被不发育 , 以 黄 土 状粉 砂 、
・
个 观 测 孔 的 观 测 ,两 坝 端 各 点 的 地 下 水 位 观 测 数
固, 第三次 加 固于 1 9 9 4年完成 , 加 固后 水库设 计 洪水标准为 1 0 0年一遇 , 校核 洪水标准 1 0 0 0 年一 遇 。设 计洪水位 1 8 9 . 4 8 m, 库容为 1 . 3 3 9 亿m 。 , 相
应泄量 3 0 5 5 m3 / s ; 校核 洪水位 1 9 3 . 1 1 I T I , 相 应 库 容为 2 . 1 7 4亿 m3 , 相应泄量 4 8 9 1 m3 / s 。水 库 工 程 等 别为 Ⅱ等 , 主要 建 筑 物级 别 为 2级 。 水 库 枢 纽 工 程 由挡 水 坝 段 、 溢 流坝 段 、 排 沙 中 孔、 底 孔 和 输水 洞 等 建 筑物 组 成 。大坝 为 混 凝 土重
[ 中图分类号 ] T V 6 9 8 . 1 十 2
[ 文献标 识码 ] A
1 工 程 概 况
闹德 海 水 库 是 一 座 防 洪 滞 沙 、 农 田灌 溉 、 工 业 供 水 等 综 合 利 用 的 大 2型 水库 ,是柳 河 上 唯一 已
粉土为主 , 一般厚 1 0 ~ 2 0 m, 地 面高 程 1 9 4 ~ 2 0 0 m。 左岸 基 岩 面高 程 为 1 8 2 . 2 1 — 1 8 8 . 3 3 m,右 岸 基 岩 面 高程为 1 8 8 . 1 4 ~ 1 9 2 . 9 4 m。基 岩 面最 低 高 出库 水 位 5 m 左 右 ,在 库 水 位 附 近 的 岩 体 一 般 为 强 一 弱 风
广西来宾市内胆水库渗漏勘察与分析评价

qiyekejiyufazhan【作者简介】吕菲,男,河北邯郸人,广西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地质勘察。
编号所属体系力学性质产状及其他性质F 1广西“山”字形构造压性长约10km ,走向NW ,倾向S W ,倾角为40°~60°,切割地层C 2h P 1m ,断裂两侧岩层产状紊乱,断层破碎(影响)带宽10~30m ,岩体大部受挤压破碎成岩屑、粉砂状,局部泥质充填F 4压性长约10km ,走向NW ,倾向249°,倾角为50°~62°,切割地层C 2h P 1m ,断层破碎带出现挤压破碎成岩屑、粉砂状,局部泥质充填,断面上见倾斜擦痕表1库区主要断层性质简表广西来宾市内胆水库渗漏勘察与分析评价吕菲1,吕超2(1.广西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广西南宁530001;2.广西桂禹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3)【摘要】广西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现象十分丰富,不少水库位于岩溶发育区,为当地生产和生活的水源,但由于岩溶发育,漏水严重,导致水库生产效应发挥不足,有些渗漏严重的水库甚至报废。
文章以内胆水库工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库区的地质条件,阐述其岩溶发育特征,分析岩溶水补排特性,对水库的渗漏情况进行评价,并给出防渗建议,对广西岩溶发育区水库渗漏调查、分析和防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库;渗漏;岩溶;勘察;分析【中图分类号】T V 69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2-0086-031工程概况内胆水库位于广西来宾市红渡镇,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型水库,1956年8月动工兴建,1963年3月竣工,库区四面环山,库盆位于封闭峰丛洼地内,洼地平缓呈锅底状,洼地积水由落水洞排水流出背面山脚下15m 后进入地下河。
村民把落水水洞堵塞,留1个放水孔作灌溉之用,形成天然水库,总库容量为38万m 3,有效库容为30万m 3,设计灌溉面积为29.33hm 2(440亩),有效灌溉面积为5.47hm 2(82亩)。
云南某新建水库渗漏问题分析与评价

云南某新建水库渗漏问题分析与评价
王邦阳;杨在月
【期刊名称】《水利技术监督》
【年(卷),期】2024()4
【摘要】为了查明某新建水库拟建坝址蓄水成库的可能性,基于钻孔压水试验及终孔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了坝址区岩体的渗透特征,得出了坝基岩体透水性较弱,隔水性较好,沟谷是地下水、地表水的排泄区,沟谷地表水无渗漏,呈现出良好的库盆封闭性。
但大坝建基面至相对隔水层之间还存在厚度不等的中等及强透水层,有渗漏的可能性,采用经验公式估算了坝基及坝肩的渗漏量,结果表明渗漏总量稍大于相关要求,需作相应处理。
结合相关工程经验,采取帷幕防渗灌浆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坝基及坝
肩的渗漏问题。
从而得出拟建坝址处,经处理后具有建坝蓄水条件。
【总页数】5页(P263-266)
【作者】王邦阳;杨在月
【作者单位】大理白族自治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
【相关文献】
1.云南双河水库岩溶区渗漏问题分析
2.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渗漏问题分析与评价
3.新疆二八台山区水库库岸稳定及渗漏问题分析与评价
4.新建白乃水库渗
漏问题分析与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工程地质条件对某水库库区渗漏的初步评价

第34卷第1期2020年㊀3月资源环境与工程ResourcesEnvironment&EngineeringVol 34ꎬNo 1Mar.ꎬ2020收稿日期:2019-07-24ꎻ改回日期:2019-08-06ꎻ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㊀13:21作者简介:张俊杰(1989-)ꎬ男ꎬ工程师ꎬ硕士ꎬ地质工程专业ꎬ从事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勘察工作ꎮE-mail:468045460@qq com从工程地质条件对某水库库区渗漏的初步评价张俊杰(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ꎬ云南昆明㊀650021)摘㊀要:水库渗漏问题的评价ꎬ尤其是岩溶地区库区渗漏问题分析是控制水库工程成败的重要地质问题ꎮ通过对库区进行地质测绘㊁钻探等工作ꎬ对区内地下水的补㊁径㊁排等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评价ꎬ结果表明ꎬ库区存在溶隙与管道混合型渗漏ꎬ向低邻谷和下游排泄ꎬ河谷悬托ꎬ不具备成库条件ꎮ关键词:岩溶ꎻ库区渗漏ꎻ分析评价中图分类号:TV697.3+2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211(2020)01-0113-03DOI: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20.01.0231㊀基本概况根据规划方案ꎬ拟评价水库按中型水库规模设计ꎬ有支流和干流开发方案ꎮ支流方案径流面积约8.1km2ꎬ多年平均来水量约403万m3ꎬ来水量较小ꎬ若具备成库条件需要从干流引水ꎻ干流方案径流面积约89.1km2ꎬ多年平均径流量约4544万m3ꎬ经其他水利工程引用后ꎬ剩余入库水量约1784万m3ꎬ来水量满足兴建中型水库的条件ꎮ由于支流和干流方案库区均存在岩溶渗漏问题ꎬ现需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对支流和干流方案库区渗漏进行评价比选ꎮ2㊀支流方案基本地质条件2.1㊀地形地貌支流发源于两山哑口之间ꎬ全长约7.6kmꎬ最终交汇于干流ꎮ两岸地形坡度大多为20ʎ~35ʎꎬ局部地段地形陡峻ꎬ山顶浑圆ꎮ源头哑口至支流上游河床近南东向ꎬ河床平均比降约7.2%ꎬ该段不具备成库的地形条件ꎻ支流上游 下游河床为南东向ꎬ河床平均比降约1.4%ꎻ下游河床 干流交汇口转为近东西向ꎬ河床平均比降约2.2%ꎮ库区段河床高程为1960~2010mꎬ左岸地形分水岭高程2320~2360mꎬ相对高差360~400mꎻ右岸地形分水岭高程2105~2300mꎬ相对高差95~340mꎮ左岸邻谷为干流河谷ꎬ二者河床高程相当ꎬ平距约2~2.5kmꎻ右岸邻谷为一深切割河流ꎬ河床高程1300~1350mꎬ最小高差约660mꎬ平距约4kmꎮ2.2㊀地层岩性支流方案库区上游左岸出露地层为奥陶系下统漫塘组(O1m)ꎬ岩性为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夹薄层状细砂岩ꎻ河床㊁右岸㊁地形分水岭至右岸邻谷一带出露地层为奥陶系下统老尖山组(O1l)ꎬ中上部为紫红色薄 中层状泥质粉砂岩㊁粉砂质泥岩夹砂岩组成ꎬ底部为厚层状灰岩夹砂岩组成ꎬ二者于河床偏左岸地带呈断层接触ꎮ下游库区岸坡出露地层为奥陶系下统岩箐组(O1y)ꎬ岩性组合为厚层状灰岩夹薄层砂岩ꎮ2.3㊀地质构造支流顺河床方向靠左岸发育一顺河断层ꎬ断面东倾ꎬ倾角约75ʎꎬ断裂破碎带宽约30mꎬ附近岩层产状极乱ꎬ牵引褶曲㊁小断裂极发育ꎮ左岸出露漫塘组ꎬ右岸出露老尖山组ꎬ库区岩层大致倾向西㊁北西ꎮ支流下游库区段以区域性断裂为主导ꎬ次级断层发育ꎬ岩箐组灰岩夹砂岩以断块形式出露ꎮ2.4㊀岩溶形态及特征支流上游两岸地表未见有明显的岩溶形态发育ꎬ仅在下游河床右岸发育有落水洞2处ꎬ发育高程1960~1970mꎬ平距约700mꎬ落水洞现已被泥土充填ꎮ2.5㊀水文地质条件为进一步查明库区渗漏问题ꎬ在支流河床布置钻孔ZK1㊁ZK2ꎬ其中ZK1位于拟建坝轴线河床ꎬZK2位于拟建库盆河床ꎬ根据钻孔揭露及地表出露条件分析ꎬ河床覆盖层下伏基岩分布有三条以上灰岩条带ꎬ灰岩走向与河床走向基本一致ꎬ其间层间褶皱发育ꎬ岩层总体倾向右岸库外ꎬ钻孔电视表明孔内岩溶发育ꎬ多为溶孔㊁溶隙㊁溶槽ꎮ根据钻孔ZK1揭露ꎬ至孔底120.02m为干孔ꎬ灰岩体透水性强ꎻ钻孔ZK2孔深120.10mꎬ终孔稳定水位为88.75mꎬ水位较低ꎬ且该层水位为未揭穿老尖山组底部灰岩前ꎬ相对稳定存在于该层中的砂岩裂隙水ꎮ对支流进行实测流量ꎬ支流上游流量约14L/sꎬ中游流量约为15L/sꎬ而流至下游河床时流量仅为2L/sꎬ至与干流交汇部位支流干涸ꎬ据地质测绘推断ꎬ支流河床下游段为伏流的入口ꎬ向右岸深切割邻谷响水洞出口排泄ꎬ响水洞出口为该区域一较大的排泄点ꎬ其出口流量达到约1m3/sꎮ3㊀干流方案基本地质条件3.1㊀地形地貌库区地势北高南低ꎬ两岸地形坡度大多为20ʎ~35ʎꎬ局部地段地形陡峻ꎮ上游段河床近南北向ꎬ河床平均比降约3.8%ꎻ中游段河床转为南东向ꎬ河床平均比降约5.2%ꎻ下游段转为南西向ꎬ河床平均比降约1.7%ꎮ下游 上游段河床高程为1960~2150mꎻ左岸地形分水岭高程2360~2840mꎬ相对高差400~880mꎻ右岸地形分水岭高程2300~2760mꎬ相对高差340~800mꎮ左岸邻谷为一盆地ꎬ盆地高程在1670m附近ꎬ平距约7~8kmꎬ相对最小高差290mꎻ干流右岸低邻谷与支流右岸低邻谷为同一深切割河谷ꎬ该河谷河床高程1300~1350mꎬ最小高差约610mꎬ距干流下游6~7kmꎮ3.2㊀地层岩性干流方案库盆出露的地层为奥陶系下统岩箐组ꎮ受构造影响ꎬ岩性组合复杂多样ꎬ上游段岩组为厚层灰岩夹薄 中厚层细砂岩㊁石英砂岩ꎻ中游段岩组为厚层灰岩与薄 中厚层细砂岩㊁石英砂岩互层ꎻ下游段岩组为中厚层细砂岩㊁石英砂岩夹厚层灰岩ꎮ两岸地形分水岭地段出露地层岩性为奥陶系下统漫塘组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夹薄层状细砂岩ꎬ与下部岩箐组呈整合接触关系ꎮ3.3㊀地质构造干流方案库区河谷为背斜谷ꎬ核部岩性为岩箐组ꎬ东西两翼岩性为漫塘组ꎬ轴面稍向西倾ꎻ受多条压扭性断层切割ꎬ背斜枢纽不连续ꎬ岩性组合也多样ꎮ3.4㊀岩溶形态及特征岸坡地表灰岩分布区以垂向溶孔㊁溶隙㊁溶槽及顺层面溶隙发育为主ꎬ多为粘土夹岩屑充填ꎮ上游 下游段深部发育伏流ꎬ上游左岸入口以岩溶漏斗㊁落水洞形式向中游右岸排泄ꎬ入口高程2170~2200mꎬ出口高程2016~2018mꎬ具有分散汇入及分散流出的特征ꎻ其间的岩性组合为灰岩夹砂岩ꎬ入口段岩层北倾ꎬ伏流通道段及出口段岩层的倾向由南西转为北西ꎬ其间背斜及断层发育ꎬ从构造形态来看ꎬ伏流具有顺层发育的特征ꎮ3.5㊀水文地质条件为进一步查明干流水文地质特征ꎬ在干流中游部位拟建水库枢纽区回水线高程附近布置钻孔ZK3ꎬ孔深120.84mꎮ从钻孔揭露情况看ꎬ岩性主要为厚层灰岩与薄 中厚层细砂岩㊁石英砂岩互层ꎮ压水试验表明ꎬ在灰岩层位中透水率较大ꎬ而在砂岩层位中透水率相对较小ꎮ终孔后经过半个月的钻孔水位观测ꎬ发现钻孔内水位以每天0.2~0.9m不等的速度下降ꎬ最终观测得到的水位为72.79mꎬ而该层水位为未揭穿底部灰岩前存在于砂岩层位中的地下水ꎬ由于砂岩层位中的裂隙沟通底部强透水灰岩层ꎬ所以造成水位持续下降ꎬ最终测得的水位高程基本与河床高程持平ꎮ据收集的勘察资料表明ꎬ干流下游段钻孔水位低于河床80mꎮ根据对干流的实测流量ꎬ干流上游流量约67L/sꎬ中游因有多个伏流出口汇入干流ꎬ干流流量约为350L/sꎬ而流至下游河床时流量为103L/sꎬ流至与支流交汇部位时ꎬ基本干涸ꎮ根据地表地质测绘ꎬ干流上游段两岸地表岩溶发育ꎬ见有溶洞㊁落水洞等ꎬ其中多个落水洞沿河岸与山脚接触带呈线状分布ꎬ一部分河水流入落水洞成为伏流入口ꎬ导致上游段流量减小ꎬ中游段由于多个伏流出口汇入导致流量增大ꎬ至下游流量减小直至干涸ꎬ该段为伏流入口ꎬ向右岸深切割邻谷响水洞出口排泄ꎮ干流左岸邻谷为盆地ꎬ沿盆地与山脚接触带见有泉水点出露ꎬ流量较大ꎮ4㊀渗漏初步评价通过地质测绘㊁钻探㊁物探等勘察方法ꎬ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1]㊁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2]ꎬ对喀斯特渗漏进行评价ꎮ4.1㊀支流方案库区渗漏初步评价支流来水量较小ꎬ与右岸低邻谷之间比降约为16.5%ꎬ水利坡度较大ꎬ且库区覆盖层之下顺河床方向灰岩出露面积较大ꎬ构造复杂ꎬ发育顺河断层ꎬ下游河床大部分时间干涸ꎬ岩体透水性强ꎬ深悬托型河谷ꎬ天然条件下河水补给地下水ꎮ支流从上游至下游河床存在向右岸低邻谷响水洞深埋管道型岩溶渗漏问题ꎬ河流悬托ꎬ不具备成库的地质条件(图1)ꎮ4.2㊀干流方案库区渗漏初步评价左岸邻谷为平缓的盆地ꎬ盆地高程约1670mꎬ平距约7~8kmꎬ相对最小高差290mꎬ为地下水动力提411资源环境与工程㊀2020年㊀供了势能条件ꎮ库盆出露地层为奥陶系下统岩箐组ꎬ岩性为厚层灰岩夹薄 中厚层细砂岩㊁石英砂岩ꎬ左岸为背斜东翼ꎬ岩层总体倾向东㊁北东ꎬ正常蓄水位2075mꎬ灰岩顶部出露高程2350~2400mꎬ上部地形分水岭及其东侧地段出露地层岩性为奥陶系下统漫塘组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夹薄层状细砂岩ꎮ据区域地质测绘成果初步分析ꎬ灰岩夹薄 中厚层细砂岩㊁石英砂岩的空间展布与盆地边缘连通ꎬ位于冲湖积层下部ꎮ据钻孔ZK3勘察成果分析ꎬ灰岩段岩体中等透水 强透水ꎬ近期稳定地下水位高程2023.3mꎬ位于灰岩下部的砂岩中ꎬ在河床高程附近ꎬ远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ꎻ结合盆地地形特征㊁库盆构造及岩性组合空间展布特征ꎬ库区左岸灰岩体不存在地下分水岭ꎬ整个库岸存在向左岸盆地渗漏的问题ꎬ库区为悬托型库盆ꎮ据本次区域地质测绘成果初步分析ꎬ下游段河床发育有伏流入口ꎬ其间的岩溶发育存在切层发育的可能ꎬ旱季还存在河道干涸的现象ꎮ据1ʒ1万地表地质成果初步分析ꎬ下游河段与支流下游段灰岩还存在连通的可能性ꎬ而后向低邻谷响水洞排泄(图1)ꎮ图1㊀渗漏分析剖面图Fig 1㊀Profileofleakageanalysis5㊀结论通过对支流和干流方案的库区渗漏初步分析得知ꎬ由于不存在地下分水岭ꎬ致使支流和干流中的河水均向下游和低邻谷排泄[3]ꎬ天然条件下存在溶隙与管道混合型渗漏ꎬ河谷悬托ꎮ支流和干流方案库区㊁坝址区地下水的排泄点高程远低于坝址区高程ꎬ渗漏极严重ꎬ且不可能进行防渗处理ꎬ不具备建库条件ꎮ参考文献:[1]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 2008[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ꎬ2009.[2]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 2005[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ꎬ2005.[3]㊀赵永川.广南那追水库渗漏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ꎬ2007(12):51-53.(责任编辑:肖飞)PreliminaryEvaluationofLeakageinaReservoirAreaBasedonEngineeringGeologicalConditionsZhangJunjie(YunnanInvestigationꎬDesign&InstituteofWaterResources&HydropowerꎬKunmingꎬYunnan㊀650021)Abstract:Theevaluationofreservoirleakageproblemsꎬespeciallytheanalysisofleakageproblemsinkarstareasisanimportantgeologicalfactorincontrollingthesuccessorfailureofreservoirprojects.Throughgeologicalmappingꎬdrillingandotherworkinthereservoirareaꎬthehydrogeologicalconditionssuchaswatersupplyꎬrunoffanddrainageofgroundw ̄aterintheareaareanalyzedandevaluated.Theresultsshowthatthereservoirareahasmixedleakageofsolutiongapandpipelineꎬwhichdrainstolowadjacentvalleysanddownstreamvalleysꎬandthevalleysaresuspendedꎬsoitdoesnothavetheconditionsforreservoirformation.Keywords:karstꎻreservoirleakageꎻanalysisandevaluation511第1期张俊杰:从工程地质条件对某水库库区渗漏的初步评价。
水库大坝渗流安全评价

水库大坝渗流安全评价1.1原设计、施工的渗流控制措施评价):黄色、灰大坝施工时清基深度仅1m左右,坝基覆盖为第三系粘土岩(N2色、绿灰色灰黑色砾石层、含砾粘土岩与粘土岩,砾石成分为玄武岩、砂岩、灰岩,呈次棱角-棱角状。
两坝肩岩体强风化层,属中等透水层。
筑坝土料级配较差,施工质量控制不规范,填筑压实度较低,属中等透水层。
但设计及施工时,未设置坝基截水槽、坝肩结合槽及防渗心墙等防渗设施,导致水库运行中,存在坝体渗漏、坝基渗漏、绕坝渗漏及坝端结合部渗漏问题。
1.2大坝现状渗流情况评价1.2.1大坝现状渗流情况(1)实测资料坝基及坝体绕坝渗漏现象严重,在最高水位1934.37m下,坝体下游坝坡出逸点标高为1928.24m,总渗漏量达 3.89L/s,坝体下游坝坡湿润、沼泽面积达1282m2,渗漏水汇集于坝坡低洼处,积水厚度达12cm左右。
(2)分析目前渗漏情况对大坝的危害A、渗漏量逐年增大通过对照本次巡视结果和历年渗漏观测资料,坝体的湿润面积随库水位的升高而增大,渗漏量呈逐年增大之势。
B、坝面渗透破坏近年来,坝体的集中出逸点逐年增加,本次巡视发现,坝体湿润区分布有可量测出水量的集中漏水点10个,隐约可听到渗漏水流响声,部分集中出逸点存在坝土颗粒被带出的现象。
C、浸润线位置较高在最高水位(1934.37m)下,坝体下游坝坡出逸点标高为1929.09 m。
受渗漏水流的长期浸泡,土料力学性质指标逐年衰减,在渗透力的诱导下,坝坡的抗滑稳定性显著降低。
(3)监测资料分析为了查明大坝渗漏原因,通过现场钻孔进行了孔内水文地质试验及水位观测等工作,结果显示,大坝坝土、坝基的透水性指标均较大。
坝土碾压不密实,填筑压实度仅为51.1%~90.6%,低于现行规范值的要求。
其渗透系数为1.27×10-3~4.20×10-4cm/s,属中等透水层。
坝基由新第三系和石炭系下统大唐组构成,渗透系数5.1×10-5cm/s~1.27×10-3cm/s,属中等透水层。
亭口水库水库渗漏问题分析评价

亭口水库水库渗漏问题分析评价陕西省咸阳市亭口水库库区渗漏评价【摘要】库区渗漏问题是控制水库工程成败的重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工程前期勘察设计阶段对库区渗漏问题的认识深度及渗漏量准确计算直接决定工程效益的发挥。
本文通过对咸阳市亭口水库库区渗漏问题勘察过程的总结,论述了库区渗漏问题勘察中的一些工作方法及思路,阐明了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对库区渗漏勘察的重要性。
【关键词】水库渗漏渗透系数渗漏段渗漏量1工程概况陕西省咸阳市亭口水库工程①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亭口镇以北泾河一级支流黑河之上,坝址距离泾河干流与黑河交汇处上游2.0km,距长武县城18km,距咸阳市160km。
水库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给彬长矿区企业工业供水及彬县、长武两县县城生活供水,同时兼有减淤、发电等作用。
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235 km2,总库容2.427亿m3,电站装机1.8MW,属综合利用的大(二)型Ⅱ等工程。
拦河大坝坝型为压坡式均质土坝,正常蓄水位高程893.00m,最大坝高48.6m。
2水库区地质条件亭口水库位于华北地台陕甘宁台坳,属陕北黄土高塬南缘残塬沟壑区。
燕山期后期,由于新构造运动,本区受渭河断陷盆地的影响,泾河、黑河先后形成,后期河流间歇性下切,形成了由黄土覆盖的多级基座阶地。
水库区地貌形态以黄土梁(塬)为主,次为河流一、二、三、四级阶地,地貌单元相对简单。
水库周边长武塬、巨家塬、枣园图1 亭口水库水系图塬等黄土塬分布高程为1100~1400m,泾河四级阶地阶面高程约1000m左右。
水库工程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浅海相、河湖相沉积砂泥岩及砂砾岩和新生界第三系经粘土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岩相较稳定,地层较单一。
据鸭儿沟出露剖面观测,上覆黄土厚度100m左右,下伏地层为第三系红粘土和白垩系砂砾岩。
亭口水库工程区水系主要有泾河、黑河及黑河支流南河,水系分布如图1。
水库区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地下水可分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个类型。
试析某水库大坝渗漏勘察分析

钻探
在大坝不同部位钻探取芯 ,了解大坝内部结构和材 料。
地球物理勘探
利用物探方法,如电阻率 法、声波法等,探测大坝 内部可能存在的渗漏通道 。
勘察技术应用
渗漏检测技术
采用渗漏检测设备,如渗压计、水位计等,实时 监测大坝渗漏情况。
数值模拟技术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如FLAC、ANSYS等,对大坝 渗流场进行模拟分析,预测渗漏趋势。
目的
通过对大坝渗漏进行勘察分析, 找出渗漏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 措施,确保大坝安全运行,保障 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渗漏问题概述
渗漏现象
大坝渗漏是指水体通过坝体或坝 基的裂缝、孔隙或其他薄弱部位
,向下游渗透的现象。
渗漏危害
大坝渗漏会导致水库水量损失、 坝体结构破坏、下游农田灌溉受 影响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引 发溃坝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地质雷达技术
利用地质雷达对大坝内部结构进行无损检测,发 现潜在的渗漏隐患。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
通过勘察设备采集大坝渗漏数据,如渗压、水位、水温等。
数据处理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提取有用的信息,为渗漏原 因分析和治理提供依据。
数据可视化
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曲线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方便直观地 了解大坝渗漏情况。
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预测结果,将水库大坝的渗 漏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为决策 者提供参考。
应对措施建议
根据预测结果和风险等级,提出 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如加强 监测、修复加固等,以确保水库 大坝的安全运行。
05
渗漏治理措施与建议
治理措施选择依据
渗漏原因分析
首先需要查明大坝渗漏的原因,包括地质条件、设计缺陷、施工问 题等。
邻谷渗漏评价常用方法

水或散状形式排泄。
否存在渗漏『 口 J 题, 渗漏的范围, 为水库 防渗提供依据 。
3 . 3 邻 谷 渗 漏 评 价
3 . 3 . 1 邻 谷 渗 漏 条 件
2 方 法概 述
库 区勘察中, 根 据 已收 集 资 料 分 析 水 库 周 边 流 域 低 于 水 库 高 程 的 分
库 区 序 盆 呈 长条 形 , 地 势 北 部 及 东 部高 , 南 部、 西 部低 。地 下 水 随 蚓
基 岩裂隙含水岩 组: 主要 为 三 迭 系 上 统 白土 田 组 长 石 英 砂 岩 、 粉 砂 质 页岩 、 泥质 粉砂岩 、 细砂 岩、 细至 中粒含长石石英砂 岩、 泥 岩 夹 碳 质 页 岩、 页 岩 及煤 层 , 岩 层 富水 性 弱 , 地 下 径 流模 数 < 0 . 5 U s ・ k mz , 泉流 量 < 0 . 1 Us 。
谷, 依据 Z K 2 3揭 露 , 在 坝 址 段 两 河 谷 间 存在 地 下 分 水 岭 , 在 不 建 水库 时
河段, 属州城 镇辖 区。区内山脉多呈北东南西 向展布 , 主水系走 向大致为 南北 向, 东侧分水岭一 带主要 【 l J 峰高程 1 8 9 5 3~ 2 6 1 7 . 3 m: 西侧分 水岭一 带主要t i J 峰高程 l 6 7 7 . 5 ~ 2 1 5 4 m。 属金沙江支流桑园河水系 属中等切割
◆ 一 ◆ 一+ -◆ 一 ◆ - . _◆ _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_ . - . -◆ - . -◆ - ◆ -◆ 0 ◆ - . _◆ -. -◆ -. _◆ ◆
虱
-. - ◆ ・◆ ・◆ - ◆ -◆ -◆ -◆ -◆ - -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临谷渗漏分析评价
黄土高原地区水库渗漏对于水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介绍了水库渗漏的基本定义,阐述了水库渗漏的形成条件,并重点分析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对水库渗漏的影响。
文章以黄土地区某库区临谷渗漏为例,计算分析了渗漏量,并提出基本的防治措施建议。
标签:水库渗漏形成条件防治措施
在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极为紧缺,必须充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对于一个黄土地区水库,验证是否存在水库渗漏问题是必要的,因而研究分析水库渗漏问题对水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水库渗漏的形式
水库渗漏是指水库蓄水后,库水沿岩石的孔隙、裂隙、断层、溶洞等向库岸分水岭外的沟谷低地渗漏。
可分为坝区渗漏和库区渗漏。
库区渗漏可在邻谷区引起新的滑坡,或使古滑坡复活,造成农田浸没、盐渍化、沼泽化,危及农业生产及村舍安全。
水库的渗漏可分为暂时性渗漏和永久性渗漏两种形式。
暂时性渗漏是水库蓄水过程中,用来饱和库盆包气带岩土体的空隙所需的水量。
其特点是水量不渗漏到库外,而且经过一定时间后就会停止。
此种形式的渗漏除干旱地区外,一般来说研究意义不大。
永久性渗漏是库水通过某渗漏通道向库外的渗漏。
这种渗漏是长期持续的,对水库蓄水效益有影响。
永久性渗漏的途径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①通过分水岭向邻谷渗漏;②通过河湾向河谷下游渗漏;③通过库盆底部向远处低洼处渗漏。
2水库渗漏的形成条件
水库渗漏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条件及地质构造方面。
其中地形地貌条件主要分为山区型和平原型,山区型:①库区周围山体单薄;
②邻近又有低谷或洼地;③存在连同库区和临谷的渗漏通道;④当低谷底面标高低于水库水位时发生渗漏,且河谷切割越深,则位差越大渗流量越大。
平原型:河谷河间地块比较单薄,则可能产生渗漏,特别注意古河道的渗流通道。
地层岩性在水库渗漏中主要提供渗漏通道。
地质构造特征也是水库渗漏形成条件最为主要的方面之一。
首先,具有连通库内外的不整合面、裂隙带、大的断层,特别是未胶结或胶结不完全的断层破
碎带,都是水库渗漏的主要通道。
其次,背斜和向斜核部伴生的节理密集带或层间剪切带可能成为渗漏的通道。
再次,岩溶发育地带,向斜谷与背斜谷渗漏的地质构造条件。
一般,对于向斜谷:当有隔水层发育谷底,则不发生库区渗漏;当无隔水层,则可能发生渗漏。
对于背斜谷:可能顺着岩层倾向发生渗漏。
3防治措施
库区面积大,地质条件复杂,滴水不漏的水库极少见。
为了保证水库不漏水或少漏水,必须在查明库区和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例如:对古河道砂砾石透水层采用粘土铺盖,建混凝土截水墙,施行水泥或水泥粘土灌浆;对大断裂破碎带和溶蚀裂隙,可喷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进行堵塞。
水库防渗处理有时需通过水库蓄水后的观测资料,分几次处理方能达到目的。
4工程实例分析
4.1库区临谷地貌条件
某黄土地区水库,库区黄土粱茆宽度相对较窄,需要验证是否存在水库临谷渗漏问题。
杨家沟与宋家沟分水岭位于库区左岸上游黄土粱茆斜坡地带。
杨家沟谷底高程940~950m,宋家沟谷底高程910~920m,分水岭宽度600~700m。
上部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风、洪积黄土状土,下部为瓦窑堡组砂岩,基岩分布高程900~910m。
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据调查分水岭地下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因此沿第四系松散堆積物渗漏的可能性行存在。
杨家沟与宋家沟渗漏计算示意图见图1。
4.2渗漏计算
经初步分析计算,该分水岭渗漏量约5.453m3/d,渗漏量较小,对水库蓄水影响不大。
5小结
水库工程项目的防渗漏处理技术的应用不仅关系到水库工程的质量和使用,而且关系着工农业的发展,甚至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因此,我国水库工程仍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加强对水库渗漏等一系列问题的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刘建刚,陈建生.基岩渗漏成因病险堤坝的两个典型实例[J].岩石力学与工
程学报.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