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发展史中国桥梁发展史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
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
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
梁桥的新生梁桥作为最简单实用的桥型,在桥梁史上出现得最早,在中国古代曾被拱桥的光环所湮没,但却是现代桥梁的始作俑者。
现代梁桥技术中,钢板梁桥和钢桁架梁桥出现得最早,以后,混凝土桥梁以其经济性和便于维护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在八十年代以后得到广泛采用,成为长桥和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
浙江省瑞安飞云江桥最大跨径62米,桥长1722米,是中国当时最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公路桥。
八十年代以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成为中国公路桥梁的重要桥型。
1984年建成的湖北省沙洋汉江桥是首座跨径超过100米的连续梁桥,跨径100米以上的连续梁桥还有广东省广州大桥、江门外海桥、惠州东江桥、湖南省常德沅江桥、贵州省思南乌江桥、天津市永定新河华北桥、湖北省宜城汉江桥、宜昌乐天溪桥、江苏省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等,其中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的最大跨径达到165米,外海桥的连续长度达到880米。
作为现代梁桥的分支――连续刚构、斜腿刚构等新桥型在八十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81年中国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桥――浊漳河桥建成,此桥是邯(郸)长(治)铁路上的一座大型桥梁,位于山西省黎城和潞城交界处,跨越两岸陡峭的浊漳河,主跨达到82米。
1982年底,另一座更大的钢箱型斜腿刚构桥落成。
这就是位于陕西省安康水电站铁路专用线上的安康汉江桥,主跨达176米,是当时世界跨径最大的钢斜腿刚构铁路桥。
中国桥梁发展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经历封建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再到隋唐时期,战乱与统一周而复始。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在朝代更替过程中缓慢提高,也逐渐具有了符合自身文化与内涵的特色。
期间由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座座形式多样的桥梁,经历了千百年岁月的洗礼和天灾人祸的考验,直到今天,许多古代桥梁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我国古代桥梁的发展历程始于原始社会结束于清代,大体上可分为六个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在我国浙江余姚出土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一些木梁柱结构的建筑,从形制来看,它们采用了榫卯和藤索连接房屋构件的方式。
从时间上来看,这些建筑建造于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所以可推测,当时的人民已经初步掌握了不同性能材质的组合使用方法,已经具备了建造木梁木柱桥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距今约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形成了群居的文明,陕西西安的半坡村曾发现了一处总面积高达五万平方米的大型氏族聚落,聚落中住房密集分布有序,周围还有宽达5-6米用于防卫的壕沟。
考虑到在不需要进行防御或警戒的时候村民方便快捷的越过壕沟出入村落,不排除当时就有使用人造桥梁的可能性。
原始时期先民受限于的材料加工、造桥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建造的桥梁必然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例如桥梁的强度与耐久性不足以承受几千年间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的破坏,如今已难觅踪迹。
但是他们在桥梁方面的努力与行动,为以后的桥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周秦时期从周革殷命到列国纷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直至秦始皇一统中国,其间跨越500余年,这是我国古代桥梁的创始时期。
西周时期,生产资料及土地私有制的逐步形成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一些著名的桥梁开始出现。
但这个时期人们还无法做到遇水架桥,依然处于一种较为原始的渡河状态。
到了春秋末期及战国初期,随着冶炼技术日益成熟,铁器丰富了桥梁的选材列表,同时各种建筑物的兴起也对石材的利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了石材的投入使用,原本单一的木柱梁桥形式得以升级,石柱、石梁、石质桥面等全新的构件相继出现并运用到桥梁的建设之中。
中国桥梁结构的发展史
1. 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
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桥梁发展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古代桥梁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谷岸生长的藤萝等。
人类有目的地伐木为桥或堆石、架石为桥始于何时,已难以考证。
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周代(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建有梁桥和浮桥,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桥。
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00年建造了多跨的木桥,桥长达183 米。
古罗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桥,在公元前 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峡的浮船桥。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 4世纪时建起挑出石拱桥(拱腹为台阶式)。
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分为石桥和木桥。
石桥石桥的主要形式是石拱桥。
据考证,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就出现石拱桥,如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刻有拱桥图形。
现在尚存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公元605〜617年,净跨径为37米,首创在主拱圈上加小腹拱的空腹式(敞肩式)拱。
中国古代石拱桥拱圈和墩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巧,如建于公元816〜819年的宝带桥,全长317米,薄墩扁拱,结构精巧。
罗马时代,欧洲建造拱桥较多,如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在罗马台伯河建造了8座石拱桥,其中建于公元前62年的法布里西奥石拱桥,桥有2孔, 各孔跨径为24.4米。
公元98年西班牙建造了阿尔桥,高达52米。
此外,出现了许多石拱水道桥,如现存于法国的加尔德引水桥,建于公元前1世纪,桥分为3层,最下层为7孔,跨径为16〜24米。
罗马时代拱桥多为半圆拱,跨径小于25米,墩很宽,约为拱跨的三分之一,图1[列米尼桥示意图]3.为罗马时代建造的列米尼桥示意图4.罗马帝国灭亡后数百年,欧洲桥梁建筑进展不大。
11世纪以后,尖拱技术由中东和埃及传到欧洲,欧洲开始出现尖拱桥,如法国在公元1178〜1188年建成的阿维尼翁桥,为20孔跨径达34米尖拱桥。
中国古代桥梁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桥梁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的桥梁建筑始于距今5000多年前的古代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桥梁建筑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
最早的桥梁是以木材或石块拱成的跨河桥,多用于交通要道上。
比如河南的商代遗址发现一座跨越黄河的木板桥,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桥梁,大量的桥梁建筑技术被创造。
例如,兵马俑陵随葬坑中,发现的精美石拱桥就是当时的代表,是中国古代建筑学的杰出成就之一。
到了汉代,桥梁建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汉朝建造了大量精美的石拱桥,例如河南洛阳市桥,被视为中国最古老,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唐代是桥梁建筑史上一个巅峰时期,唐朝建造了数百座石拱桥,例如浙江省杭州市的断桥、四明南浦大桥等,这些桥梁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成为唐代建筑中的精品。
到了明清时期,拱桥仍然是主流,但相应的压强和耐久性还需比较好的外加抢救措施。
例如,扬州瘦西湖中的瘦西湖盖桥,被誉为中国江南最美的古桥之一,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历程绵延悠久、成就卓著。
桥梁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也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
桥梁的发展史
桥梁的发展史
追溯到人类诞生时,桥梁与人类是共同发展的,桥梁的历史就是人类存在的历史,在远古,原始人在追逐猎物时,经过小河流,原始人就会用树干搭在两岸,好过河,这就是桥梁的由来,所以说桥梁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
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
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发展史悠久且丰富多彩,从古代的简单木桥和石桥到现代的大跨度钢结构和斜拉桥,中国的桥梁建设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具体如下:
1. 古代桥梁:中国的桥梁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当时已有“钜桥”的记载。
《诗经》中也有周文王在渭河上架设浮桥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桥梁技术逐渐提高。
隋唐时期,桥梁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石桥和铁索桥。
2. 中世纪桥梁:宋、元、明、清各代,桥梁技术继续发展,特别是石拱桥的建设技术日臻成熟,留下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桥,如赵州桥等。
3. 近现代桥梁:进入近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中国开始建造更为先进的桥梁。
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的连续钢桁架桥,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 当代桥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桥梁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1982年建成的陕西安康汉江斜腿钢架桥,主跨176米的铁路钢桥,是当时世界同类桥梁跨度较大的。
1991年开工的上海杨浦大桥,主跨602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在1994年建成时,居世界斜拉桥跨度之首,是中国大跨度桥梁的又一里程碑。
综上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反映了中国古代至现代社会的工程技术成就和文化特色,从最初的简易桥梁到如今的世界级大跨度桥梁,中国的桥梁建设展现了不断创新和突破的精神。
桥梁的发展史
以唐宋为主的,包括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时期 (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
隋唐国力较之秦汉更为 强盛,唐宋两代又取得 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 ,工商业、运输交通业 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十 分发达,是当时世界上 最先进的国家。东晋以 后,由于大量汉人贵族 官宦南迁,经济中心自 黄河流域移往长江流域 ,使东南水网地区的经 济得到大发展,经济和 技术的大发展,又反过 来刺激桥梁的大发展。 因此,这时创造出许多 举世瞩目的桥梁,
几类?
答案
建桥最主要的目的?
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运输工具或行 人在桥上畅通无阻。
若以建桥的主要材料分,可以分为哪几类?
若以建桥的主要材料分,便有木、石、砖、竹、藤、铁、 冰桥等之别。
若以桥梁的结构及外观形式分,可以分为哪几类? 若以桥梁的结构及外观形式分,则主要有梁桥、浮桥、索 桥和拱桥这四种基本类型。
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一、桥的概念架空的人造 通道上部结构下部结构
桥身
桥面
桥墩
桥台
基础
二、桥的意义与特点
建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
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运输工具 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 桥的最初含意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 道 以 后 方 有 引 伸 为 架 于 悬 崖 峭 壁 上 的 “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 等天桥形式。
元、明、清(桥梁发展的饱和期)
这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几乎 没有什么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 。这时的主要成就是对一些古 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并留下 了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 献,为后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资 料。
考一考
建桥最主要的目的?
若以建桥的主要材料分,可以分为哪几类?
中国桥梁发展史
桥梁发展史日期:2010-12-21 来源:中国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收藏打印[字体大小:大中小] 更多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
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桥梁发展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古代桥梁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谷岸生长的藤萝等。
人类有目的地伐木为桥或堆石、架石为桥始于何时,已难以考证。
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周代(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建有梁桥和浮桥,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桥。
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00年建造了多跨的木桥,桥长达183米。
古罗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桥,在公元前 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峡的浮船桥。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 4世纪时建起挑出石拱桥(拱腹为台阶式)。
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分为石桥和木桥。
石桥石桥的主要形式是石拱桥。
据考证,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就出现石拱桥,如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刻有拱桥图形。
现在尚存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公元605~617年,净跨径为37米,首创在主拱圈上加小腹拱的空腹式(敞肩式)拱。
中国古代石拱桥拱圈和墩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巧,如建于公元816~819年的宝带桥,全长317米,薄墩扁拱,结构精巧。
罗马时代,欧洲建造拱桥较多,如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在罗马台伯河建造了8座石拱桥,其中建于公元前62年的法布里西奥石拱桥,桥有2孔,各孔跨径为24.4米。
公元98年西班牙建造了阿尔桥,高达52米。
此外,出现了许多石拱水道桥,如现存于法国的加尔德引水桥,建于公元前1世纪,桥分为3层,最下层为7孔,跨径为16~24米。
罗马时代拱桥多为半圆拱,跨径小于25米,墩很宽,约为拱跨的三分之一,图1[列米尼桥示意图]为罗马时代建造的列米尼桥示意图罗马帝国灭亡后数百年,欧洲桥梁建筑进展不大。
中国桥梁的发展(课件)(共33张PPT)
此时的桥梁均展期:战国到秦汉
从战国至秦、汉,时间大 约六七百年。公元前 3 世纪,中国第一座竹索桥 出现在成都市郊。
《汉书.岑彭传》记载, 公元 33 年,中国第 一座长江大桥 ── 索桥,出现在宜昌东 南。
06
著名桥梁
谢谢你的观看
中国桥梁的发展历史
目 录 / CONTENTS
01 创始期:殷商到西周 02 发展期:战国到秦汉 03 鼎盛期:南北朝到宋朝
04 延续期:元、明、清 05 现代桥梁的发展 06 著名桥梁
01
创始期:殷商到西周
这一时期从殷商至西周,时间大约 1,600 年。《诗经. 大雅》上说,周文王娶妻,曾在渭河上「造舟为梁」,架 设了一座浮桥。
北京芦沟桥
赵州安济桥
苏州宝带桥
泉州洛阳桥
晋江安平桥
潮州广济桥
04
延续期:元、明、清
在元、明、清时期(的六七百年间, 人们继承了前人创造桥梁的建筑技 术,继续修筑新桥,维修、加固或 重建旧桥。用围堰抽水干修法兴修 桥墩而建造的江西南城万年桥,是 这一时期新桥的代表,这种建筑方 法,为后世广泛采用。
公元 282 年,中国第一 座拱桥出现在洛阳城外。 至此,中国桥梁四大类型 包括浮桥、梁桥、索桥和 拱桥,已经基本形成。
03
鼎盛期:南北朝到宋朝
从南北朝、隋、唐、五代至宋、辽、金时期,中国封建社 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唐代,国力强盛, 经济繁荣。此时,中国古桥建筑发展已达到顶峰。
拱券结构在建桥工程上的广泛运用,桥梁的建筑从以木 料为主,发展到以石料为主。
拱和券的合称。利用块料之间的侧 压力建成跨空的承重结构砌于墙上 做门窗洞口的砌体称券;多道券并列 或纵联的构筑物称筒拱。
桥梁的发展历史
桥梁的发展历史1 桥梁发展史我国古代桥梁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之国度”之称,据史料记载,我国的桥梁发展史已有三千余年。
中国的桥梁遍布在神州大地,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四面八方。
中国古代桥梁直到现在仍有保留下来的,其结构、形式几乎包含了所有近代桥梁的结构、形式,较高的建筑质量令人叹为观止。
古代桥梁的存在不仅成为了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参考,更发展成了一种丰富的旅游资源。
我国享誉世界的主要古代桥梁有赵州桥、卢沟桥、广济桥、玉带桥、十字桥、风雨桥、铁索桥和五音桥等,这些古代名桥的存在进一步印证了中国“桥之国度”这一称谓。
2.2 现代桥梁18世纪初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第一台蒸汽动力火车应运而生。
于是很快铁路便在世界各地通行起来,且成为了世界交通的领导者。
桥梁作为铁路运输线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铁路的高速发展,桥梁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桥梁被大量破坏,造桥钢材短缺,人们不得不利用积累的经验推广新型桥——斜张桥、预应力混凝土桥等。
交通网路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线路交叉出现的频次不断增加,为了不影响既有线路的正常使用,转体斜拉桥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
近年来,我国在桥梁方面屡创佳绩,建造了一座又一座世界瞩目的桥梁,比如东海大桥工程、高铁跨高铁的沪昆客专转体斜拉桥和杭州湾三座大桥。
这些桥梁的修建不仅体现出了我国桥梁技术的成熟,也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不断探索、创新的民族精神。
2.3 展望未来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大跨、轻质桥梁、美观、环保等要求会成为未来桥梁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
21世纪,高强度钢、玻璃钢、铝合金、碳纤维等太空轻质材料的大量运用,使桥梁建筑的主要材料不断更新,桥梁结构、形式也将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格局。
随着桥梁专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桥梁专业人才不断涌现,可利用的资源不断增加,为桥梁结构的设计创造了条件,使采用轻质的梁型变为可能。
中国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发展史①古桥得萌芽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得历史时代)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得木梁桥。
据史料记载,我国周朝时期已建有梁桥和浮桥。
1972年,在春秋时期齐国得京城山东临淄得考古挖掘中,首次发现了梁桥得遗址和桥台遗迹,两处桥梁得跨径均在8 m左右。
②古代桥梁得初步发展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得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她地区建造。
坐落在咸阳故城附近得渭水三桥,在古代就就是很有名得。
三桥包括中渭桥、东渭桥和西渭桥,都就就是多跨木梁木柱桥。
秦汉就就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灿夺目得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得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得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得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
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在东汉时期,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③古代桥梁发展得辉煌阶段(以唐宋为主,包括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时期)隋代石匠李春首创得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该桥在隋大业初年为李春所创建,就就是一座卒腹式得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 m,宽9 m,拱矢高度7、23 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2个跨度不等得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得设计构思和工艺得精巧,在我国古桥就就是首屈一指。
唐朝时期出现了不少名闻天下得石梁桥。
据《唐六典》记载,天下著名得石梁桥有4座:河南洛阳得天津桥、永济桥和中桥,西安得灞桥。
④桥梁发展得饱和阶段(元、明、清三朝)明代江西南城得万年桥、贵州得盘江桥等艰巨工程。
值得一提得就就是明代万历年间建得放生桥,全长70、8 ITI,宽5、8 m,五孔联拱,构造精巧,形状美观,就就是朱家角十景之一。
放生桥顾名思义,就就就是放生积德从善。
僧人性潮曾规定在桥下只准放生鱼鳖,而不得撒网捕鱼。
今天,在这里常有人兜售活鱼供游人购买放生。
⑤停滞发展期(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得建立,这一时期中国得桥梁主要就就是有外国人建造。
桥梁发展史
桥梁发展史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中国桥梁发展史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
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
从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
梁桥的新生梁桥作为最简单实用的桥型,在桥梁史上出现得最早,在中国古代曾被拱桥的光环所湮没,但却是现代桥梁的始作俑者。
现代梁桥技术中,钢板梁桥和钢桁架梁桥出现得最早,以后,混凝土桥梁以其经济性和便于维护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在八十年代以后得到广泛采用,成为长桥和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
浙江省瑞安飞云江桥最大跨径62米,桥长1722米,是中国当时最大跨径的简支梁公路桥。
八十年代以来,连续梁桥成为中国公路桥梁的重要桥型。
1984年建成的湖北省沙洋汉江桥是首座跨径超过100米的连续梁桥,跨径100米以上的连续梁桥还有广东省广州大桥、江门外海桥、惠州东江桥、湖南省常德沅江桥、贵州省思南乌江桥、天津市永定新河华北桥、湖北省宜城汉江桥、宜昌乐天溪桥、江苏省北汊桥等,其中北汊桥的最大跨径达到165米,外海桥的连续长度达到880米。
作为现代梁桥的分支——连续刚构、斜腿刚构等新桥型在八十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81年中国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桥——浊漳河桥建成,此桥是邯(郸)长(治)铁路上的一座大型桥梁,位于山西省黎城和潞城交界处,跨越两岸陡峭的浊漳河,主跨达到82米。
1982年底,另一座更大的钢箱型斜腿刚构桥落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工程发展史qiaoliang gongcheng fazhanshi桥梁工程发展史history of bridge engineering桥梁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每当运输工具发生重大变化,对桥梁在载重、跨度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便推动了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
在19世纪20年代铁路出现以前,造桥所用的材料是以石材和木材为主,铸铁和锻铁只是偶尔使用。
在漫长岁月里,造桥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形式。
但现今使用的各种主要桥式几乎都能在古代找到起源。
在最基本的三种桥式中,梁式桥起源于模仿倒伏于溪沟上的树木而建成的独木桥,由此演变为木梁桥、石梁桥、直至19世纪的桁架梁桥;悬索桥起源于模仿天然生长的跨越深沟而可资攀援的藤条而建成的竹索桥,演变为铁索桥、柔式悬索桥,直至有加劲梁的悬索桥;拱桥起源于模仿石灰岩溶洞所形成的“天生桥”而建成的石拱桥,演变为木拱桥和铸铁拱桥。
在有了铁路以后,木桥、石桥、铁桥和原来的桥梁基础施工技术就难于适应需要。
但到19世纪末叶,由于结构力学基本知识的传播、钢材的大量供应、气压沉箱应用技术的成熟,使铁路桥梁工程获得迅速发展。
20世纪初,北美洲曾在铁路钢桥跨度方面连创世界纪录。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公路钢桥和钢筋混凝土桥的跨度记录又都超过了铁路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被破坏的桥梁急待修复,新桥急需修建,而造桥钢材短缺,于是,利用30年代以来所积累的关于高强材料和高效工艺(焊接、预应力张拉及锚固、高强度螺栓施工工艺等)的经验,推广了几种新型桥──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箱形截面钢实腹梁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和斜张桥。
60年代以来,汽车运输猛增,材料供应缓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桥梁工程又在提高质量、降低造价、降低桥梁养护费等方面获得了很大改进。
国外桥梁工程的发展19世纪20年代以前(有铁路之前)①木桥。
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巴比伦曾在幼发拉底河上建石墩木梁桥,其木梁可以在夜间撤除,以防敌人偷袭。
在罗马,G.J.恺撒曾因行军需要,于公元前55年在莱茵河上修建一座长达 300多米的木排架桥。
在瑞士卢塞恩至今保存着两座中世纪式样的木桥:一是1333年始建的教堂桥,一是1408年始建的托滕坦茨(Totentanz)桥,这两座桥都有桥屋,顶棚有绘画。
在1756~1766年,瑞士建成跨度为52~73米的三座大木桥,两座是亦拱亦桁,另一座用木拱承重,位于韦廷根,跨度61米。
在亚洲,木拱桥出现更早,日本岩国市至今保存的5孔锦带木拱桥,跨度为27.5米,始建于1673年,其图样来自中国。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三、四十年间,美国盛行建有屋盖(保护木结构)的大木桥,1815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建成的跨越萨斯奎汉纳河的麦考尔渡口桥,跨度达到110米,堪称空前。
②石桥。
古罗马时代的石拱桥,拱圈呈半圆形,拱石经过细凿,砌缝不用砂浆。
由于不能修建深水基础,桥墩宽度对拱的跨度之比大多为1/3至1/2,阻水面积过大,因此所修建的跨河桥多已冲毁。
西班牙境内有一座 6孔石拱桥,名阿尔坎塔拉(Alcantara)桥,桥墩建在岩石上,至今完好(图1 [西班牙阿尔坎塔拉石拱桥])。
它建成于公元98年,中间两孔跨度各约28米,桥面高出谷底52米。
欧洲在中世纪(5~10世纪)时期,桥梁建设曾因封建割据而衰退。
在中亚和埃及森林较少,因而石桥使用较多。
其拱石加工较粗,砌筑用石灰砂浆;拱弧在顶部往往形成尖角。
这种石桥容易建造,在11~12世纪被引入欧洲,并按当时习俗,在桥上或设置教堂、神龛、神像,或设关卡、碉堡,或设商店、住房。
在法国阿维尼翁,1177~1187年建成一座跨越罗讷河的20孔石拱桥,跨度30米左右,曾驰名一时;但屡遭战火及冰排破坏,现今只留有靠岸的 4孔和上面的小教堂。
英国在1176~1209年建成跨越泰晤士河的伦敦老桥,其桥墩阻水面积很大,在潮汐涨落时,桥下流速很高,河床受到冲刷,桥身很早就明显下沉。
它是伦敦的交通要道,经加固维护,使用了600余年,直到1826年修建伦敦新桥时拆除。
1308~1355年在法国卡奥尔建成瓦朗特尔(Valentre)桥,为6孔跨度16.5米,上有设防严密且高耸的箭楼3座,至今屹立无损(图2[法国瓦朗特尔石拱桥])。
欧洲在文艺复兴时期,为使桥面纵坡平缓,以利交通,城市拱桥矢跨比(矢高与跨度之比)明显降低,拱弧曲线相应改变,石料加工又趋精细。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特里尼塔(Santa Trinita)桥建于 1567~1569年,共3孔,中跨29.3米,矢跨比为1:7,拱轴为多心圆弧(拱弧半径在拱趾处小于拱顶处),左右两弧在拱顶相交,交角被镶在拱冠的浮雕掩盖;威尼斯里亚尔托(Rialto)桥建于1588~1592年,跨度27.0米,矢高 6.4米,每座桥台下的冲积土内曾打入密布的木桩达6000根。
1575~1606年法国建成的巴黎新桥,共12孔,最大跨度19.4米,桥上房屋栉比,成为闹市,直到1848~1855年改建时才被拆除。
在18世纪,欧洲石拱桥达到最高水平。
这时的桥梁专家当以法国的 J.-R.佩罗内为代表。
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工科学校──巴黎桥路学校于1 747年创办时,佩罗内任校长和教师。
他的代表作可举跨越瓦兹河的圣马克桑斯桥为例,共3孔,跨度各21.8米,矢高1.98米,墩厚对拱跨比是 1:8,桥墩各由两对石柱构成。
该桥已在1870年毁于战争。
在伊朗,伊斯法罕的普勒哈久(Pul Khajoo)桥建于1642~1667年,该桥坐落在拦河大坝之上,有24个尖拱,桥身颇宽,上有楼阁。
它是沙漠旅行者向往的憩凉揽胜佳地。
③铸铁拱桥。
直到冶炼业使用焦炭而能生产大型铸件时,这种桥才能建造。
英国1779年在科尔布鲁克代尔(Coalbrookdale)首次建成一座主跨约 30.5米的铸铁肋拱桥。
该桥曾使用170年,现作为文物保存。
④锻铁链杆悬索桥。
早期的柔式悬索桥自重小,材料强度低,经不起周期性活荷载的作用(军队以整齐步伐过桥,曾使这种桥遭到破坏);在风荷载作用下,容易摧毁。
但英国1820~1826年在梅奈海峡建造的跨度达177米的锻铁链杆柔式悬索桥(道路桥),独能在桥面随坏随修的情况下获得长寿(1 940年,在保持原貌的条件下,已将链杆换成低合金钢眼杆)。
19世纪20年代至19世纪末在出现铁路初期,西欧的铁路桥主要使用石拱和铸铁肋拱。
在将铸铁肋拱用于多跨桥时,为使桥墩不受拱的水平推力,经在同一拱肋两端之间设置系杆,形成系杆拱(见组合体系桥)。
例如英国1849年用这种方法在纽卡斯尔建成 6×37.8米双层(上层为铁路,下层为道路)铸铁拱桥。
美国和俄国较多地使用木桥;其跨谷桥则常采用木排架桥;过河的大跨桥则采用木拱和木桁架梁桥。
1840年获得专利权的美国豪氏桁架梁,在构造上是同俄国..茹拉夫斯基在修建圣彼得堡(今列宁格勒)至莫斯科铁路时所设计的大跨桁架梁木桥一样;其弦杆和交叉腹杆用木材,竖向腹杆则用圆铁,构造简单,受力明确,可以作为当时桁架梁的代表。
锻铁和钢材的出现,逐步改变了铁路桥的面貌。
1845年,英国J.内史密斯发明蒸汽打桩机;1851年,英国在罗切斯特一座桥的施工中使用气压沉箱基础(下沉深度达18.5米),从此结束了深水江河不能修桥的历史。
①锻铁桥。
1832年,英国在格拉斯哥开始用I形截面锻铁建造梁式桥。
这种桥的跨度后来曾达到 9.6米。
40年代英国要修建一座跨越梅奈海峡的大跨铁路桥,铸铁拱桥满足不了海军对桥下净空的要求,悬索桥则刚度不够。
当时修建该铁路的负责人R.斯蒂芬森认为:用锻铁型材造一个巨型箱管,尺寸大到足以容纳铁路列车从其中驶过,则其刚度可以大为提高;再用石塔支住铁质悬索,并用吊杆将箱管吊在悬索之下,想必可行。
因为他当时还不懂力学计算(法国C.-L.-M.-H.纳维于1842年已提出弹性梁理论,但英国工程界还不知道),乃用结构试验的方法成功地决定了箱管梁的截面形状和细节;同时,还证明了该桥不用悬索也有足够的刚度。
但是,石塔还是修建了。
这座桥建于1845~1850年,称不列颠箱管桥,4孔连续,分跨为70+140+140+70米。
由于在兴建这座桥的过程中所做的试验证实了实腹梁的可靠性,从19世纪后期起钢板梁桥在小跨铁路桥中被普遍采用(这时钢已代替了铁,且小跨板梁比箱梁便于制造及架设),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逐渐为钢筋(预应力)混凝土梁所代替。
②钢桥。
19世纪50年代以后,静定钢桁架梁的内力分析方法逐步被工程界所掌握。
1867年,德国的H.格贝尔在哈斯富特建成了一座静定悬臂桁架梁桥(这种梁因此也称格贝尔梁)。
1880~1890年,英国采用该桥式,建成了跨度空前(达521.2米)的福斯湾铁路桥,总长1620米,支承处的桁架高度达1 10米。
这座桥杆件粗大,结构高大,刚度和承载能力都可满足铁路桥要求,外观则不如拱桥和悬索桥。
1867~1874年,美国建成了圣路易斯钢拱桥(图3[美国圣路易斯钢拱桥]),主跨158米,两边跨各为153米。
其承重结构是无铰桁架拱,桁杆由钢质圆管制成。
该桥的优点在能用小截面杆件拼装成刚度大的铁路桥。
在英国用锻铁建成不列颠箱管桥时,美国J.A.罗布林于1851~1855年在尼亚加拉河上,用平行锻铁丝缆索建造一座跨度为250米的公铁两用悬索桥;塔用石砌,加劲桁架梁为木制;在缆索之外,还用若干斜拉索将加劲桁梁同塔顶及设在岩壁的锚固点紧连(具有斜张桥式构造)。
此桥开通时,总重368吨的列车(机车重量为28吨)稳稳驶过。
后来曾将其加劲梁改为钢制,石塔改为铁制,该桥的寿命是42年(因铁路活载不断加大而为一跨度168米的钢拱桥代替)。
1869~1883年,美国建成布鲁克林桥。
它是一座跨度达487米的城市悬索桥,至今仍被使用。
它的抗风性能好,为悬索桥向更大跨度发展开创了先例。
(见彩图[美国韦拉扎诺海峡桥,世界上大跨度公路悬索桥之一,主跨1298.4米,1964年建成]、[美国布鲁克林桥,近代史上著名的城市悬索桥,主跨487][米,1883年建成]、[英国亨伯桥,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1410.8米)的公路悬索桥,1981年建成]、[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桥,联结欧亚大陆的公路悬索桥,主跨1074][米,1973年建成]、[联邦德国摩泽尔桥,钢连续箱形梁公路桥,主跨218米,墩高超过124米,1972年建成]、[联邦德国本多夫桥,预应力混凝土单铰连续T形刚构公路桥,][主跨208米,1964年建成]、[荷兰东斯海尔德桥,悬臂拼装的预应力混凝土T形刚构公路桥,跨度91.4米,1965年][建成]、[英国福斯湾桥,钢悬臂桁架梁双线铁路桥,主跨 521米,1890年建成])20世纪初至中叶结构力学的弹性内力分析方法普遍用于超静定承重结构的桥梁设计,为创造长跨纪录的工作取得有力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