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3、注意事项: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宜长期使用。在使用药物治疗期 间,患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以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同时,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逐渐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四、如何缓解失眠
除了药物治疗外,以下方法也有助于缓解失眠:
1、音乐疗法:研究表明,音乐可以舒缓身心,帮助人们放松心情,从而促进 睡眠。患者可以选择听一些轻柔的音乐或大自然的声音,如海浪声、风声等。
一、急诊诊断
1、症状及体征
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低血压等。腹痛通常表 现为左上腹或右上腹的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背部。恶心和呕吐通常伴有腹痛, 但也可单独出现。发热通常为中度发热,但也可出现高热。此外,患者可能出 现低血压、休克等严重病情。
在体格检查中,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出现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 激征象。此外,患者可能出现皮下出血、血性腹水、胸腔积液等表现。
4、鉴别诊断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应注意与其他急腹症的鉴别。例如,急性胆囊炎、胆结石、 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等,都可能表现出与急性胰腺炎相似的症状和体征。 因此,在急诊诊断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以明确诊断。
二、治疗
1、初始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初始治疗主要包括液体复苏、止痛、抗生素应用等。液体复苏可 以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休克状态,给予适当的止痛可以缓解患者的 疼痛症状,同时给予广谱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
五、结论
失眠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广大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 康状况。本次演示介绍了失眠的定义、诊断方法以及药物治疗的专家共识,并 提出了多种缓解失眠的方法。
参考内容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其发病迅速,病情复杂,且具有较高 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因此,急性胰腺炎的急诊诊断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 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根据最新的专家共识,详细探讨急性胰腺炎的急诊诊断及 治疗方法。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对失眠的分类基于失眠 的病 因 ,掌握此分类方法对失眠的
病因治疗有重要作用 。 临 床 治疗 失 眠 应采 用 综 合治 疗 : ( )病 因 治疗 , 1 ( )睡眠卫生和认知- 2 行为指导等 , ( )药物治疗 。病因 3
治疗是治 疗失眠的首要原则 ,正如 前文所述 ,引起失眠的
目前 , 美 国 睡 眠 专 家 强 调 在 诊 断 继 发 性 失 眠 时 应 注 意 是 否 应 为 共 病 诊断 。 目前 国 际 上 更 倾 向 于 共 病 失 眠 的 诊
原 因有很 多 ,如躯体疾病或疼痛的后果 、精神科疾病 中的
抑 郁 症 、 药 物 的 副 作 用 、生 物 节 律 周 期 障 碍 ,或 原 发 性 睡
法 、时 间限制 疗法 、睡眠健康 教育 )、放松疗 法 、认知疗 法 、光疗 等。 睡 眠卫 生 习惯纠 正在 失 眠治 疗 中也 起着 非 常重 要的 作用 ,治疗失 眠时应当帮助患者 建立 良好的 睡眠卫生 习惯 并长期坚持执行 ,否则很可能 会出现药物治疗或 其他治疗 “ 西墙 ”,而不 良睡眠卫生习惯 “ 补 拆东 墙 的情 况。
医科 大学。19 年 赴 美国哈佛 大学医学院 附属麻省 总 医院精神科焦 虑碍 障临床研 究 96
部和 美 国德 州 大学西南医学 中心精神科 t 临床精 神卫生研 究中心和睡 眠研 究室学 习,
中国民族医药治疗成人失眠的专家共识
近年来,针对成人暴发性心肌炎开展了一系列临床试验,以期找到更有效的 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其中一项试验结果显示,早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抗病毒 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此外,另一项试验表明,对于暴发性心肌炎患 者,机械辅助循环装置的应用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然而,由于 暴发性心肌炎的罕见性及临床试验的局限性,仍需进一步研究以验证现有结论并 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3、心理治疗:中国民族医药学认为,情志失调是失眠的重要病因之一。因 此,心理治疗在失眠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专家们推荐运用传统心理疗法,如认 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睡眠质量。
四、中国民族医药治疗失眠症的 特点
1、强调整体观念:中国民族医药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治疗失眠症需 从调理整体入手,患者的全面健康状况。
参考内容
引言
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以心肌组织严重炎症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在成人 中,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虽较低,但病情严重,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临床 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成人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广泛。本次演示就 成人暴发性心肌炎的定义与病因、症状和体征、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方法、治疗 原则、预防措施及临床试验及其结果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 提供有益的参考。
5、心脏移植: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终末期患者,可考虑心脏移植作为挽救 生命的手段。
预防措施
预防成人暴发性心肌炎的措施包括:增强免疫力,预防病毒感染;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对于已知患有自身免疫性疾 病或结缔组织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临床试验及其结果分析
感谢观看
治疗原则
成人暴发性心肌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曲唑酮治疗失眠及其相关抑郁、焦虑的专家共识(完整版)
曲唑酮治疗失眠及其相关抑郁、焦虑的专家共识(完整版)临床上大部分精神障碍患者伴有失眠症状。
其中抑郁和焦虑障碍与失眠的共病率最高。
研究显示70% 的焦虑障碍患者伴失眠,而抑郁障碍患者的失眠共病率则高达84.7%。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抑郁和焦虑障碍与失眠呈现出双向作用关系,即:抑郁、焦虑是失眠迁延不愈的主要因素;而失眠患者新发抑郁的概率是无失眠者的3~4 倍,新发焦虑障碍的概率高近6倍,且失眠还会加重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的精神症状,使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受损加重。
总之,失眠与抑郁、焦虑障碍互为风险因素,在临床上失眠往往先于或者同步伴随抑郁、焦虑症状出现。
曲唑酮在许多国家作为抗抑郁药使用广泛,在精神卫生和基层医疗机构用于治疗多种精神障碍和失眠。
鉴于失眠与抑郁、焦虑存在的交互作用,对失眠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更应重视共病的综合管理,2016年《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和2017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都推荐曲唑酮用于治疗失眠,尤其是抑郁/焦虑伴发的失眠。
为了规范曲唑酮在失眠领域的应用,特编写本专家共识。
一曲唑酮的分子特性曲唑酮(Trazodone)属苯基哌嗪和三唑并吡啶衍生物。
临床将其归为5- 羟色胺(5-HT2 )拮抗剂/ 再摄取抑制剂(SARI)类抗抑郁药物。
该药物可作用于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具有阻断5-HT2A/2C受体、肾上腺素α1受体和组胺受体1(H1 )的作用,也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5-HT 转运体,阻断5-HT的再摄取,见图1。
曲唑酮与各受体的亲和力有所不同。
受体结合谱显示,曲唑酮对5-HT2A受体亲和力最强,1 mg 即可有效阻断脑内5-HT2A受体,该作用较抑制5-HT 转运体的作用强100 倍。
另外,曲唑酮在低剂量时还可有效阻断H1受体和α1受体。
二曲唑酮的药代动力学曲唑酮口服易吸收,不选择性蓄积于任何组织。
血药浓度达峰时间1~2 h(空腹服药1h达峰,餐后服药则需2h达峰)。
食物对其吸收有一定影响,餐后立即服用会增加吸收量,但最大血药浓度会降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会延长。
最新: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最新: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失眠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问题之一。
为规范国内失眠的诊断和治疗,相关领域专家于2006年发表了《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进而于2012年在循证医学框架内经过广泛讨论推出《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并于2018年发表了更新版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以下简称“2017版指南”)。
该系列共识、指南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越来越全面、规范、具有操作性的成人失眠诊疗方案。
近年来,随着失眠相应新型治疗药物的上市、新型诊疗方法的出现和临床研究证据的不断积累,国内针对失眠的临床诊疗经验也在不断丰富。
在这一背景下,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牵头,并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失眠诊疗实践的现状,经广泛讨论后形成《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2023版指南”),6月8日正式发表于《中华神经科杂志》。
相比于2017版指南,2023版指南的主要变化包括:(1)更新了失眠的临床评估内容;(2)更新了失眠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相关推荐意见;(3)新增了失眠的中国民族医药治疗推荐意见;(4)新增了青少年及儿童等特殊人群以及伴有或共病其他疾病人群失眠的治疗推荐意见。
新版指南在内容上更丰富,且科学性和实用性更强,更具临床指导价值。
以下简要介绍部分章节的核心内容。
失眠的临床评估2023版指南指出,失眠的临床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等手段。
对于每一例患者都应仔细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详细的病史采集应包括失眠表现形式、失眠程度、病程、失眠诱发和加重-缓解因素、睡眠觉醒节律、治疗情况及其他。
例如,失眠表现形式包括入睡情况、夜间觉醒次数、早醒及睡眠中异常动作和行为情况;日间功能损害是否有精神和体力状态、工作和学习情况,有无日间思睡。
失眠程度包括平均每周失眠的次数,每晚总睡眠时间、觉醒次数、每次觉醒持续时间、最后醒来的时间等。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失眠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
长期失眠对于正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
2002年全球10个国家失眠流行病学研究(同卷调查)结果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失眠。
为了规范失眠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失眠诊疗共识专家组于2004年起草了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历经多次修订,于2006年正式发表。
该共识对于规范失眠的临床诊治已经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邀请相关学科专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参考近年来失眠诊疗领域相关的进展资料,结合我国国情,经多次讨论形成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套规范化的成人失眠诊疗框架。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师在参照本指南时仍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
一、治疗方案推荐强度的划分标准本指南对治疗方案进行推荐时主要参考已有的循证医学资料,兼顾周内现有条件下的临床可操作性,对于国内常用但未通过有效循证医学模式验证的治疗方法,参照其疗效评估、风险估计、经济负担和实用性等多有面因素,经专家讨论达成共识进行推荐。
推荐的强度分为4级(Ⅰ级最强,Ⅳ级最弱):Ⅰ级推荐:基于循证医学1级证据或获得大多数认可的2级证据,若无禁忌可直接用于临床实践;Ⅱ级推荐:基于循证医学2级证据或高度一致的专家共识,适应证充分时可应用;Ⅲ级推荐:基于循证医学3级证据或专家共识,可在与患者讨论后采用;Ⅳ级推荐:可选择性方案,需告知患者可能的潜在风险,不用于无适应证的患者。
二、失眠的定义与分类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失眠表现为人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
失眠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亚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6个月)和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
失眠症数字疗法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个体化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 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 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 的满意度。
优化治疗流程
推荐采用标准化的治疗流 程,并根据患者的反馈和 治疗效果进行及时调整和 优化。
疗效评价指标及方法
主观评价指标
包括睡眠质量、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等方面的主观 评价,常采用量表评估等 方法进行测量。
证其有效性。
02
考虑患者需求和偏好
医生应了解患者的具体需求和偏好,选择适合患者的数字疗法产品,如
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
03
评估产品易用性和可持续性
医生应考虑产品的易用性,包括操作界面是否友好、使用说明是否清晰
等,以及产品的可持续性,如是否需要长期维护、更新等。
患者使用数字疗法产品注意事项
遵循医生指导
03
案例三
某数字疗法产品结合生物反馈技术和 音乐引导,帮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身 心状态,从而改善失眠症状。该产品 在国内多家医院进行了推广应用,得 到了医生和患者的好评。
04
中国专家共识核心内容解读
诊断评估标准与建议
标准化诊断流程
强调采用国际通用的失眠诊断标准, 如ICD-11或DSM-5,结合中国实际 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患者在使用数字疗法产品时,应 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按照产
品说明正确使用。
关注身体反应
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关注自己的身 体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应及时 向医生反馈。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数字疗法产品只是辅助治疗手段, 患者仍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
常见问题解答及误区提示
数字疗法是否可以替代药物治疗?数 字疗法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但可以作 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提高治疗效 果。
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全文)
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全文)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不仅增加多种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的风险,而且带来沉重的社会卫生经济学负担。
基层医疗机构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我国三级医疗制度的基础,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对失眠症的诊疗手段相对有限,而且国内缺乏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的诊疗规范。
因此,中国睡眠研究会组织国内睡眠医学领域的专家,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国内现状,经过反复讨论,制订本专家共识,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失眠症诊疗提供规范化参考和依据。
第一部分专家共识的制订方法(略)第二部分失眠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失眠机制尚不清楚,主要假说简述如下:一、三因素假说该假说从易感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s)、促发因素(p recipitating factors)和维持因素(perpetuating factors)三方面因素探讨失眠的心理学机制,也称3P假说。
易感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及性格特征等,可影响个体的失眠易感性;促发因素包括生活事件及应激等,可诱发短期失眠;维持因素是失眠得以持续的行为和信念,包括应对短期失眠的不良行为(如延长在床时间)及对失眠本身的焦虑和恐惧等,进而发展为慢性失眠。
二、过度觉醒假说该假说认为失眠是一种过度觉醒。
这种过度觉醒呈持续性,横跨24h日周期,既包括担心、紧张、反刍等认知觉醒水平升高,也包括躯体、皮质等生理水平升高。
失眠患者表现为睡眠期觉醒增多、日间小睡潜伏期延长、24 h代谢率增加,以及清醒期更多B波活动、睡眠期的频繁a波和B波、自主神经功能活性增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活跃及炎症因子释放增加等。
三、情绪应对假说该假说提出,在快速眼动睡眠(r apid eyes movement, REM)期间,健康人的大脑蓝斑停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摘要失眠和抑郁、焦虑的发生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日趋升高,且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本共识着重阐述了中国成人失眠、抑郁、焦虑的概念、诊断和治疗,以期能为临床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和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日趋升高。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长期失眠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影响社会功能,还会引发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
失眠是抑郁障碍独立的危险因素[1, 2]。
失眠与焦虑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且易于“共病”[3],在治疗上也应重视“同治”的原则。
失眠和抑郁、焦虑既可以独立发生,也可以相伴存在,在症状学和疾病的层面密不可分[3]。
失眠伴抑郁、焦虑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面与单纯失眠有很大差别,且预后更差、危害更严重,需要高度重视及积极处理。
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及神经心理与行为神经病学学组共同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了本共识。
一、概述一、失眠与抑郁、焦虑的定义(一)失眠的定义临床上常使用的失眠概念包括“失眠症状”“失眠障碍”(或失眠症)。
“失眠症状”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晨间早醒等。
“失眠障碍”是指失眠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及物质滥用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1th edition;ICD-11),失眠障碍分为3类: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短期失眠障碍(short-term insomnia disorder)和未分类的睡眠减少(hyposomnia,not elsewhere classified)[4]。
失眠症数字疗法的中国专家共识
失眠症数字疗法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得益于睡眠医学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失眠症数字疗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失眠症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管理等各个环节。
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技术,亟须临床、科研、监管部门及产业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对失眠症数字疗法的应用形成推荐意见。
本专家共识系统回顾和评价了国内外失眠症数字疗法的相关研究和应用现状,综合各领域专家意见,提出了失眠症数字疗法临床应用推荐及针对监管方式和未来发展方向的13条意见,为失眠症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一、失眠症的数字疗法概述(一)失眠症数字疗法定义1. 数字疗法:指由软件驱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干预方案,用于预防、治疗或管理疾病,改善疾病预后。
数字疗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药物和其他非药物治疗等联合使用。
2. 失眠症数字疗法:由软件程序驱动,为失眠症患者提供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数字化诊疗措施,包括数字化评估、治疗和管理等内容。
失眠症数字疗法是数字疗法在失眠症诊疗领域的创新应用。
(二)失眠症数字疗法的具体方法失眠症数字疗法将成熟的失眠症治疗方法用数字化的形式(如软件和可穿戴设备等)来呈现,包括数字化失眠症认知行为疗法、数字化失眠症正念疗法、基于虚拟现实的失眠症数字疗法、远程神经生物反馈等。
其中dCBT-I是一套失眠症心理治疗的组合,通常包括心理教育/睡眠卫生、放松训练、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和认知疗法等。
(三)失眠症数字疗法的临床价值失眠症数字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为失眠症诊疗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其对患者、医师、全球医疗保健服务行业的影响深远。
数字疗法基于智能软件远程监控患者,能够为患者提供数字化评估、干预和管理等,实现失眠症的全病程数字化管理,形成院内和院外、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的有效联动。
(四)适应证、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失眠症数字疗法适用于短期失眠症和慢性失眠症患者,包括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人群、精神障碍共病失眠症患者人群、躯体疾病共病失眠症人群以及特殊的失眠症人群(如孕产妇、青少年和老年人等)。
中国失眠症诊断及治疗指南
中国失眠症诊疗和治疗指南失眠是常有的睡眠问题,在成人中吻合失眠症诊疗标准者在 10% -15%,且呈慢性化病程,近多数严重失眠可连续10 年以上。
失眠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交通事故等不测而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对个体和社会都组成严重的负担。
国内外睡眠医学专家曾公布多项与失眠相关的诊疗指南,但时间上相对迂腐,且多数仅针对成人,未能较好地涵盖儿童、老年人和孕产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同时较少关注中医药和物理治疗等相关内容。
为此,2015 年 10 月,中国睡眠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来自国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涵盖与睡眠医学相关的多个科室(包括精神科、心理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儿科、中医科等)的睡眠医学专家成立指南拟定专家委员会,以编制合适国情的失眠症诊疗和治疗指南。
专家组经过频频和充足论证,结合现有的临床经验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就,特别是循证医学方面的凭据,历时 1 年时间,完成了指南的撰写。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护理人员、药剂师和心理学家,特别是睡眠医学相关从业人员供应规范化的失眠诊疗框架。
第一部分指南拟定原则和方法一、循证依照本指南参照2008年美国睡眠医学会( AASM )《成人慢性失眠评估和管理的临床指南》(以下简称AASM 指南),并检索国内外的主要电子数据库( 1999 年 7 月至 2015 年 9 月)以获得相关文件。
电子数据库包括 Pubmed、 EMBASE 、Cochrane Library 、万方数据库和,检索词为“失眠” 及与失眠相关的评估、检测和治疗等内容的重点词。
二、介绍等级本指南采用了与AASM 指南相同的文件凭据级别以及介绍等级即“标准(Standard)”、“指南( Guideline )”和“临床建议(Option )”。
睡眠阻挡国际分类第三版(ICSD-3 )的失眠症定义、诊疗标准和流行病学等资料也作为“标准”来介绍。
指南的一些重要内容在既往文件中可能找不到依据,或现有文件的结论相互之间存在矛盾,需要进行基于“专家共识”的介绍。
失眠诊断与药物治疗
氯硝西泮
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 80%,达峰时间为1 ~4 h,半衰期24 ~ 56 h,经肝脏完全代谢,由肾脏排出,CYP450 代谢酶为 3A4。
该药能透过胎盘屏障,可分布于母乳,且其具有致畸作用,故而妊 娠及哺乳期女性禁用。
该药抗惊厥作用强,可用于各种类型癫痫发作、肌阵挛相关的异常 运动。同时,该药在抗焦虑方面同样具有优势,对于急性发作的焦 虑,如惊恐障碍,低剂量 (0.5 mg) 使用即可产生快速缓解作用。
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
传统的苯二氮卓类药物, BZDs
GABAA上不同的亚基 具有镇静、抗焦虑、肌松和抗惊厥作用
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non-BZDs
GABAA上的1亚基更具选择性 主要发挥催眠作用
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
地西泮
属长效、中等强度药物,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主要在肝脏代 谢,经肾排泄。生物利用度为100%,达峰时间为 0.5 ~ 1.5 h, 半衰期为 26 ~ 50 h,细胞色素 P450(CYP450) 代谢酶为 2C19、 3A4。
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其常用于辅助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急性兴 奋激越等。虽然在联合用药的情况下可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用量, 但在精神分裂症的长期治疗中其作用尚无定论。
艾司唑仑
是中等半衰期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其平均半衰期为 10 ~ 24 h,口 服后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为 90%,达峰时间< 2 h,主要在肝脏 代谢,CYP450 代谢酶为 3A4,经肾排泄,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 30 ml/min 时,艾司唑仑须谨慎使用。
临床评估和诊断
客观评估
主要用于睡眠障碍的评估和鉴别诊断,不作为常 规检查
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要点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问题,在成人中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者在10%~15%,且呈慢性化病程,近半数严重失眠可持续10年以上。
失眠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诱发交通事故等意外而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对个体和社会都构成严重的负担。
国内外睡眠专家曾发表多项与失眠有关的诊疗指南,但时间上相对陈旧,且多数仅针对成人,未能较好地涵盖儿童、老年人和孕产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同时较少关注中医药和物理治疗等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一、循证依据二、推荐等级第二部分失眠症概述一、失眠症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标准):失眠症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
2.分类(标准):根据ICSD-3,失眠症分为慢性失眠症、短期失眠症及其他类型的失眠症。
与慢性失眠症相比,短期失眠症的诊断不要求病程≥3个月以及频度≥3次/周。
其他类型的失眠症仅在不能满足慢性和/或短期失眠症的情况下做出诊断,需慎重诊断。
二、失眠症的流行病学1.失眠症的现患率:2.失眠的自然病程:3.危险因素:(1)年龄:(2)性别:(3)既往史:(4)遗传因素:(5)应激及生活事件:(6)个性特点:(7)对环境的失眠反应性:(8)精神障碍:(9)躯体疾病:三、失眠症的影响四、失眠症的病理机制和假说1.过度觉醒假说:2. 3P假说:第三部分失眠症的评估与诊断一、失眠症的临床评估1.临床大体评估:(1)主诉:(2)睡前状况:(3)睡眠-觉醒节律:(4)夜间症状:(5)日间活动和功能:(6)其他病史:(7)体格检查:(8)家族史:2.主观测评工具:(1)睡眠日记:(2)量表评估:3.客观测评工具:(1)多导睡眠图(PSG):(2)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3)体动记录检查:二、失眠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诊断(标准):根据ICSD-3,慢性失眠症诊断标准如下,且标准A~F 都必须满足:A.患者报告,或患者父母或照顾者观察到患者存在下列1条或以上:(1)入睡困难;(2)睡眠维持困难;(3)比期望的起床时间醒来早;(4)在适当的时间点不肯上床睡觉;(5)没有父母或照顾者干预难以入睡。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抑郁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和愉悦感减退、疲劳、自我评价下降、注意力和认知功能减退等。
抑郁障碍是指抑郁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ICD-11,抑郁障碍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障碍[4]。
三)焦虑的定义焦虑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体验,伴随着身体不适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
焦虑障碍是指焦虑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ICD-11,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特定物质或情境相关的焦虑障碍和未分类的焦虑障碍[4]。
二、失眠、抑郁、焦虑的流行病学失眠、抑郁、焦虑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失眠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10%~30%,女性高于男性;抑郁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3%~5%,女性高于男性;焦虑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2%~5%,女性高于男性[5,6]。
此外,失眠、抑郁、焦虑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失眠是抑郁和焦虑的危险因素,而抑郁和焦虑也是失眠的危险因素[1,2,7]。
三、失眠、抑郁、焦虑的诊断一)失眠的诊断失眠的诊断应基于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睡眠记录,包括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维持时间、睡眠质量、睡眠环境、睡眠惯、睡眠障碍的持续时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心情低落等。
同时,应排除其他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和药物所致的失眠。
失眠诊断的标准为: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持续时间≥3个月,每周≥3次,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8]。
二)抑郁的诊断抑郁的诊断应基于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症状评估,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和愉悦感减退、疲劳、自我评价下降、注意力和认知功能减退等。
失眠症数字疗法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汇报人:xxx 2024-03-13
目录
• 引言 • 失眠症数字疗法概述 • 中国专家共识核心内容解读 • 各类数字疗法具体介绍及案例分析 • 临床实践指南与推荐意见 • 政策法规影响及市场前景展望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工作方向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增 大,失眠症发病率逐年上升。
数字疗法发展趋势
数字疗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 泛应用,逐渐成为失眠症治疗 的重要手段。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数 字疗法提供了有力支持,提高 了治疗效果和精准度。
未来数字疗法将更加个性化、 便捷化,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
02
失眠症数字疗法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失眠症数字疗法是指通过数字化手段,如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可穿戴设备、虚 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等,为失眠症患者提供治疗干预的方法。
04
各类数字疗法具体介绍及案例分 析
认知行为治疗类数字疗法
基本原理
通过改变患者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建立健康的 睡眠习惯。
常用手段
睡眠限制、刺激控制、认知重构等。
案例分析
某患者因工作压力大导致失眠,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类数字 疗法,调整了对睡眠的认知,改善了睡眠习惯,最终缓解 了失眠症状。
放松训练类数字疗法
常用手段
脑电生物反馈、肌电生物反馈等。
03
案例分析
某患者因长期紧张导致失眠和头痛,通过生物反馈类数字疗法,学会了
自我调节脑电活动,有效缓解了紧张情绪,改善了失眠和头痛症状。
其他创新型数字疗法
虚拟现实技术
01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一个虚拟环境,帮助患者放松身心、缓
失眠症数字疗法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 速发展,数字疗法在失眠症等精神心理 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并取得了一
定的研究成果。
数字疗法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的健康管 理应用到复杂的疾病治疗过程,其干预 措施也不断丰富和完善,包括认知行为 疗法、放松训练、睡眠限制等多种方法
。
数字疗法在失眠症中作用机制
。
诊断标准
失眠症的诊断需满足一定的标准 ,如存在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受 损、持续时间等。同时需要排除 其他可能导致睡眠障碍的身体疾
病或精神疾病。
03 数字疗法在失眠症中应用
数字疗法定义及发展
数字疗法(digital therapeutics,DTx )是一种基于软件程序的治疗方式,旨 在为患者提供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干预
监测与记录
定期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病 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疗效评估及随访管理
疗效评估指标
随访时间安排
采用国际通用的失眠症状评估量表,如 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等,对患者 的睡眠质量进行客观评估。
治疗结束后,安排定期的随访,了解患者 的长期疗效和复发情况。
复发预防策略
患者教育与支持
针对可能出现的复发情况,制定相应的预 防策略,如调整治疗方案、加强心理干预 等。
知度和接受度。
加强行业监管
建立健全数字疗法行业的监管 机制,保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
THANKS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数字疗法在失眠症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可以 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个数字疗法产品获批用于失眠症的治疗,如国内的 某款APP和国外的某款软件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数据的积累,数字疗法在失眠症领域 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同时,数字疗法 与其他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也将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中国女性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3)
中国女性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3)中国女性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3完整版)导言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容易出现失眠、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规范中国女性失眠伴抑郁焦虑的诊断与治疗,特制定本专家共识,旨在提供全面、科学、有效的指导方针。
诊断标准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和我们的临床经验,诊断中国女性失眠伴抑郁焦虑应满足以下标准:- 失眠:持续睡眠困难,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中断和早醒,每周至少三个晚上持续存在,已持续超过一个月;- 抑郁: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卑感、自责感等抑郁症状,持续存在超过两周;- 焦虑:持续出现紧张、焦虑、担心和恐惧等焦虑症状,持续存在超过两周。
诊疗流程1. 详细询问:医生应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详细了解失眠、抑郁和焦虑的症状、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相关影响;2. 综合评估: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确定诊断和严重程度;3. 多学科协作:可结合心理学、神经内科、妇科等专科的意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4. 认知行为疗法(CBT):CBT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被推荐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可通过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惯来缓解失眠、抑郁和焦虑;5.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症状和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6. 非药物治疗:积极引导患者进行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白噪音等非药物治疗措施,帮助改善失眠、抑郁和焦虑症状;7.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患者,调整治疗方案,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特点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2. 家庭支持:重视家庭支持体系,鼓励患者与家人沟通和接受支持;3. 生活方式改善: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适度运动和良好饮食;4. 避免药物滥用:警惕患者自行滥用镇静催眠药物,引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免依赖和滥用;5. 心理支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心理教育,帮助患者理解失眠、抑郁和焦虑的机制和治疗过程。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完整版)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问题,指难以入睡、早醒、睡眠质量差以及白天疲乏等症状。
根据ICSD-3的定义,失眠症可以分为原发性失眠症和继发性失眠症。
原发性失眠症指无明显诱因引起的长期失眠,而继发性失眠症则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引起的失眠。
二、失眠症的流行病学失眠症在成人中的患病率约为10%-15%,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失眠症。
失眠症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患病率更高。
此外,失眠症在心理疾病、慢性疾病和应激事件等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三、失眠症的影响失眠症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等意外而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
此外,失眠症还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
第三部分失眠症的诊断一、诊断标准根据ICSD-3的定义,诊断原发性失眠症需要满足以下标准:1)存在睡眠障碍症状至少3个月;2)睡眠障碍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症状。
继发性失眠症的诊断则需要确定引起失眠症的原因。
二、评估工具评估失眠症需要使用合适的工具,包括睡眠日志、睡眠质量问卷、白天疲乏量表和焦虑抑郁量表等。
第四部分失眠症的治疗一、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睡眠保健教育、睡眠环境调整、物理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睡眠限制、睡眠压力管理和睡眠卫生教育等。
睡眠保健教育包括睡眠惯的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睡眠环境调整包括改善睡眠环境的噪音、光线和温度等。
物理治疗包括音乐疗法、温泉疗法和按摩等。
中医药治疗则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等。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催眠药和抗抑郁药等。
药物治疗应该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依赖和滥用药物。
三、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指将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和依赖。
总之,本指南为临床医师、护理人员、药剂师和心理学家等提供了规范化的失眠诊疗框架,旨在提高失眠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轻失眠症对患者和社会的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
• 诊断失眠应调查的一般情况包括临床症状、睡眠 习惯(询问患者本人及知情者)、体格检查及实验 室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专项睡眠情况根据具体 情况选择进行,具体如下:
--精品--
--精品--
(二)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
• 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有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 隆等药物,其主要特征有:
• (1)由于选择性拮抗GABA BZDA复合受体,故仅有催眠而 无镇静、肌松和抗惊厥作用;
• (2)不影响健康者的正常睡眠结构,可改善患者的睡眠结构; • (3)治疗剂量内唑吡坦和佐匹克隆一般不产生失眠反弹和戒
• (1)睡眠日记、睡眠问卷、视觉类比量表(VAS)等; • (2)多导睡眠图(PSG); • (3)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 • (4)体动记录仪(actigraph); • (5)催眠药物使用情况; • (6)其他(包括睡眠剥夺脑电图等)。
--精品--
四、失眠的药物治疗
• 目前常用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 •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 Ⅳ)提
--精品--
•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及许多国内外专家非常重视失眠的诊 断和治疗,提出了“按需治疗”失眠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 物治疗共识专家组于2004年制订了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 药物治疗共识(草案),经过国内各位神经科及精神科专家的 多次讨论与修改,达成了以下专家共识。
--精品--
• 有临床证据的能“按需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的具体策略是: • (1)预期入睡困难时,于上床前15min服用; • (2)根据夜间睡眠的需求,于上床30min后仍不能入睡时,或
比通常起床时间早5h醒来,无法再次入睡时服用; • (3)根据白天活动的需求,即当第2天白天有重要工作或事情
时服用。
断综合征。
--精品--
--精品--
• 五、失眠药物的临床应用
--精品--
1.一般原则
• 治疗失眠应选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作为一线药物。开始治 疗后应监测并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如终止治疗将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和(或)其他药物及非药物治疗不能有效缓解 症状时应维持治疗。
• 综合治疗失眠应包括三方面: • (1)病因治疗; • (2)睡眠卫生和认知 行为指导等; • (3)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只注重单纯用药而忽略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 疗专家共识(草案)
--精品--
•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心理疾患,长期失眠会给人的正常 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意外 事故。
• 药物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2002年全球失眠调 查显示,有43.4%的中国人在过去1年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 的失眠,其中约20.0%的人选择了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来解决 失眠问题。
到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唑吡坦可作为原发性失 眠的首选药物。 • 长期、顽固性失眠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精品--
• 临床治疗失眠的目标为: • (1)缓解症状: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夜间觉醒次数,
延长总睡眠时间; • (2)保持正常睡眠结构; • (3)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精品--
其他方法,注意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精品--
2.催眠药物治疗的指征
• 失眠继发或伴发于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该疾病。 • 一般原则:不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首先帮助患者建立健康
的睡眠习惯。 • 不同类型的失眠有不同的治疗原则:急性失眠应早期药物
治疗;亚急性失眠应早期药物治疗联合认知 行为治疗;慢性 失眠建议咨询相关专家。如以迅速缓解症状为目的,则只 需临时或间断用药。服药8周后应再次评估患者状况。
(一)苯二氮卓类
• 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主要特征有: • (1)非选择性拮抗γ 氨基丁酸苯二氮卓(GABA BZDA)复合
受体,具有镇静、肌松和抗惊厥的三重作用; • (2)通过改变睡眠结构延长总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 • (3)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明确,包括:日间困倦、认知和精神
运动损害、失眠反弹及戒断综合征; • (4)长期大量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嗜睡、乏力等。
--精品--
二、失眠的分类
• 根据病程分为: • (1)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 • (2)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6个月; • (3)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个月。
--精品--
三、失眠的诊断
• 失眠是一种原发性或继发性睡眠障碍,该病 易被漏诊,仅5%的失眠患者就该问题求医, 有70%的患者甚至未向医师提及症状。
--精品--
•六、特殊患者的失眠治疗
--精品--
1.老年患者
• 对老年失眠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严格的体 格检查,最好能有睡眠日记。
• 首选针对病因的治疗和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等非 药物治疗手段,必要时采取药物治疗。
• 老年人应慎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以防发生共济失调、 意识模糊、反常运动、幻觉、呼吸抑制以及肌肉 无力,从而导致外伤或其他意外。
--精品--
一、失眠的定义
•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 一种主观体验。
• 按临床常见的失眠形式有: • (1)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30min; • (2)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 • (3)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 • (4)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h; • (5)日间残留效应(diurnalresidualeffects):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
--精品--
3.持续治疗与间断治疗
• 对于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从安全性角度考虑,提倡间 断性用药,但相关研究甚少且推荐剂量各异,目前尚无成 熟的间断治疗模式,可推荐进行“按需用药”。
• “按需用药”的原则是根据患者白天的工作情况和夜间 的睡眠需求,考虑使用短半衰期镇静催眠类药物,强调镇 静催眠药物可在症状出现的晚上使用,待症状稳定后不推 荐每天晚上用(推荐间断性或非连续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