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药物分析测定前样品的处理以及测定的基本程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anuar y2012 第2期总第252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2T o tal N o.252体内药物分析测定前样品的处理以及测定的基本程序

X

侯海玲,郭宝凤

(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

摘 要:本文综述了体内药物分析测定前样品的处理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预处理的一般方法和预处理新技术的应用进展,以及体内药物分析测定的基本程序和分析技术,为体内药物的分析提供依据。

关键词:体内药物分析;预处理;基本程序

中图分类号:T Q46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2—0125—02

体内药物分析是指通过采用不同的分析技术,对体内不同体液和组织的药物进行分离和分析,从分子、细胞水平来探索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药效学和毒理学机制[1]。

1 体内药物分析测定前样品的处理

1.1 体内药物分析测定前样品处理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2]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涉及许多方面,但主要应考虑生物样品的种类、被测定药物的性质、浓度和所采用的测定方法等三方面的问题。

1.2 体内药物分析测定前样品的处理方法

1.2.1 蛋白质的去除[2]。蛋白质的去除方法包括加入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加入沉淀剂、酶解法等。

1.2.2 有机破坏[3]。生物样品中的金属离子常与蛋白结合且难用溶剂萃取,所以当测定生物样品中的金属离子时,多采用有机破坏的方法进行前处理。

1.2.3 分离、纯化与浓集。对于浓度较高的样品,或检测方法基于足够的灵敏度时,生物药品在经过去除蛋白质或缀合物等前处理步骤后即可直接用于测定。但当药物浓度较低或分析方法的特异性或灵敏度不够高时,生物样品需进行分离、纯化与浓集处理[3]。

萃取法是应用最多的分离、纯化方法。萃取法包括液-液萃取法(LL E)和固相萃取法(SP E)。其中, L LE的优点在于它的选择性,这是依赖于有机溶剂的选择;其缺点在于乳化现象的产生[4]。SP E是将待测样品加入一根常压色谱柱中,然后用不同强度的溶剂洗脱,以达到纯化样品的目的。SP E的填料种类繁多,其中以聚合物应用更广[5]。

样品在萃取过程中,虽然被测组分得到了纯化,但因微量的组分分布在较大体积的萃取溶剂中,萃取往往还不能直接供分使用。因此,常需要使被测组分浓集后再测定[3]。

1.3 体内药物分析测定前样品的先进预处理技术

近年来,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处理生物样品具有快速简便,选择性好、回收率高、无需使用大量有机溶剂等优点,因此成为当今体内药物分析中最有发展潜力的两种样品预处理技术[6]。

1.3.1 固相微萃取技术。传统的液-液提取、固相提取方法均较复杂、费时且选择性差[7]。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的固相微萃取(SPM E)技术是较佳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其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已实现自动控制,适用于现场分析。它用一个类似于气相色谱微量进样器的萃取装置,从样品中萃取出待测物质,并直接与气相色谱(GC)或高效液相色谱(HP L C)联用,在进样口(GC即为气化室)将萃取的组分解吸附后进行色谱分离检测[6]。

1.3.2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SF)是指温度与压力均在其临界点之上的流体。在研究过的超临界流体体系中,CO2因其价廉无毒,应用最为广泛。超临界流体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和良好的流动、传递性能,可代替传统的有毒、易挥发、易燃的有机溶剂[8]。

2 体内药物分析测定的基本程序

生物样品的分析过程包括采样、样本贮存、样本制备、待测物的分离和鉴别以及最后的定量分析[9]。

2.1 样品的采集

2.1.1 样品的种类。常用的样品的种类包括血样,唾液和尿液。

血样是指全血、血浆或血清,一般情况下血浆分离快、易得,故最常用。唾液是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口腔黏膜内腺体分泌的。尿药浓度测定主要用于剂量回收、药物代谢和生物利用度等研究[10]。

2.1.2 样品的采集方法。目前的采集样品多为血液和尿液。为了采集到各部位有价值的数据,所用方法有室灌流法、灌流引流法、皮层造室灌流法等,但是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对组织和器官有明显的损伤,并需在麻醉的状态下试验[11]。近年来,出现微透析法采集样品,微透析可应用于任何组织和器官,对组织无明显的伤害,可以研究在非麻醉状态下动物体内各种微环境的变化[12]。

2.2 样品的贮藏

血样、唾液取样后最好立即进行分析,如不能立即测定时,短期保存时可置冰箱(4℃)、长期保存时需在-20℃或-80℃冷藏。注意全血未经分离时,不宜直接冷藏保存[13]。尿液若需收集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样品或不能立即测定的,应加入防腐剂后置冰箱中冷藏保存[3]。

2.3 样品的制备,即样品的预处理

除少数体液经简单处理后直接测定外,通常在最后测定前要采取适当的样品制备,即进行分离、纯

125

X收稿日期:2011-11-26

 总第252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化、浓集三步,必要时尚需对待测组分进行化学改性,为测定创造良好条件。样品的预处理是体内药物分析中最复杂最繁琐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目的主要是排除干扰,提高分析灵敏度[14]。

2.4 定量分析

体内药物的定量分析需要选择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

2.4.1 色谱分析法。近年来,色谱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对复杂生物样品中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测定变得更加准确、快速和简便[15]。其中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 L C)[16]、气相色谱法(GC)最常用,新型色谱技术有手性色谱[17]、胶体色谱[18]、分子生物色谱(MBC)[18]等。

2.4.2 色谱联用技术。色谱是分析体内药物的重要手段,但通常的检测器往往只能得到非常有限的分子结构信息。所以近年来,色谱联用已经得到深入研究。

常用的色谱联用技术包括: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联用技术(HPL C-NMR)[19]、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L C-M S)[2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 -M S)[21]等。

2.4.3 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分为放射免疫分析(RIA)[22]、酶免疫分析法(EIA)[23]、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 EIA)[24]、荧光免疫分析(F IA)[25]等。

免疫分析法与色谱法相比,在快速和简单操作方面具有优势,适合于自动化;免疫分析法特别适用于色谱法难以分析的药物。

但是,免疫分析法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免疫分析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不及色谱技术。其次,选用免疫分析法同时测定几个药物时,必需分别单独测定每一个药物,而与之相比,色谱法可同时测定样品中的几个药物[26]。

3 展望

近年来体内药物分析发展迅速,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联合使用使得从样品的采集、处理、分离到检测完全自动化成为了现实,LC-MS、L C-NM R、L C-NM R等的联合正深刻改变并推动着体内药物分析的发展,采集样品的无损化、微量化、获得信息的高通量化、在线化,试剂消耗的低量化,已成为今后体内药物分析发展的新方向,体内药物分析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徐乃玉.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体会[J].医学

信息,2010,23(1):38~39.

[2] 张君仁.体内药物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2.

[3] 刘文英.药物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1.

[4] 尹德华.体内药物分析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

族民间医药,2009,18(23):34~35.

[5] 李增标,董善年.液固萃取及其在样品处理中

的应用[J].药物分析杂志,1999,10(8):184.

[6] 童珊珊,余江南,刘文英,等.体内药物分析中

的样品预处理技术[J].药学进展,2001,25

(1):24~27.[7] 王光银,孙玲,钱琛.体内药物分析中色谱技术

的应用[J].齐鲁药事,2009,28(6):355~357.

[8] Ett re L S.Chro mat ography:t he separat io n on

t echnique o f t he20th Cent ury[J].Chr oma-

t ogra Pha,2000,51(1/2):7~11.

[9] 朱静燕,钱晓萍.固相萃取技术及其在体内药

物分析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07,19(10):

115~117.

[10] 郭涛.体内药物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

1985,(2).

[11] 季文.体内药物分析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

药杂志,2007,36(2):150~152.

[12] Eklund L,P odczeck F,New t on JM,et al.

M icrodial ysis,a new t ool f or sam pling and

manipulating interna let hylene concent

rat ion in apples[J].Plant P hy siol.1991,

137:375~377.

[13] D.W.希尔,郑俊赋,洪长青.血样贮存对血

乳酸浓度的影响[J].体育学刊,1997,(3):

128.

[14] 平欲晖,杨晓红,刘会慧.高效液相色谱-荧

光衍生法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江西

医学检验,2006,24(1):61~64.

[15] 史国兵,马艳.液相色谱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

中的应用[J].中国药师.2003,6(2):105~

108.

[16] 王晓丹.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体内药物分析中

的应用[J].药学实践杂志,1997,15(3):168

~171.

[17] 刘爱宁,侯文颖,王欣.手性色谱法在体内药

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分析试验室,2010,

29(增刊):184~186.

[18] 孙言才,屈建.色谱新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

的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1):974

~977.

[19] 唐峰,杨焕民,李剑勇,等.体内药物分析方法

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6,8(9):27

~30.

[20] 张广洲,马玉贞.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在

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齐鲁药事,

2006,25(4):236~237.

[21] 李霞,唐玉海,郑晓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法在体内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J].综述报

告,2004,13(4):79~80.

[22] 杨文礼.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及其在临床中的

应用[J].辐射防护通讯,1994,14(6):41~

48.

[23] 刘连生.酶免疫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湖北

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1):53~54.

[24] 李晓霞.化学发光免疫分析[J].延安大学学

报(医学科学版),2004,2(2):51~53.

[25] 陈康.荧光免疫分析仪基本组成、原理及进展

[J].综合,2009,24(2):57~59.

[26] 毛茅,钱晓萍.免疫分析法在体内药物分析中

的应用[J].海峡药学,2007,19(7):93~96.

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