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的标准及愈合过程(修订版)【新版】

合集下载

临床骨折愈合分期、愈合机制、临床愈合标准及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区别特点

临床骨折愈合分期、愈合机制、临床愈合标准及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区别特点

临床骨折愈合分期、愈合机制、临床愈合标准及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区别特点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概述骨折是骨力学完整性与连续性的丧失,同时也包括局部软组织与血管的损伤。

骨折愈合是骨折断端间的组织修复反应,这种反应表现为骨折的愈合过程,最终结局是恢复骨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一般来说,骨折愈合有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等两种形式,骨折稳定程度决定愈合方式。

一期愈合一期愈合即直接愈合,多见于骨折复位和行坚强内固定后,骨折断端在短时间内即通过哈佛系统重建而直接发生连接。

X 线片上并无明显外骨痂形成,骨折线逐渐消失,特征为愈合过程中无骨皮质区吸收,坏死骨在被吸收的同时由新的板层骨取代,达到皮质骨间直接愈合。

在骨折断端稳定、对位对线好、断端紧密接合时才能达到一期愈合。

嵌入性骨折、干骺端骨折和椎体骨折由于断端骨面交错造成直接接触,也可发生一期愈合。

一期骨折愈合只发生于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并施行坚强内固定使骨折块之间的应变显著减低时,此时骨形成细胞为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周围间充质细胞的骨原细胞,演变为成骨细胞,极少或全无骨膜反应发生,无骨痂形成。

1、一期愈合模拟图2、一期愈合必备条件无骨痂形成的骨折直接愈合必备的条件是骨折处需绝对稳定。

骨折端加压稳定内固定,达到骨折端及植入物间牢固结合,避免断端间任何移动:①必须将骨折端准确加压固定而获得稳定性,这种加压固定须能承受足够负荷,使骨折端在变形力作用下保持紧密接触。

②骨折直接愈合更进一步决定性要求是骨折局部必须有丰富的血液供给,不仅与骨折本身造成的血管损害有关,依赖于手术过程中对软组织及骨处理。

二期愈合二期愈合又称间接愈合,是骨折愈合最基本方式,是膜内化骨与软骨内化骨两种成骨方式结合,有骨痂形成,临床上大多数骨折是通过二期愈合方式达到愈合的。

在组织和细胞水平上,二期愈合分为常见4 个阶段:1、血肿及肉芽组织修复期(血肿机化演进期)骨折后,进出骨膜的血管、髓腔内血管及骨单位内血管均断裂,大量血液聚集于骨端及周围,形成血肿。

跖骨骨折康复标准

跖骨骨折康复标准

跖骨骨折愈合标准和下肢其他骨折标准类似,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达到骨折愈合。

具体标准如下:
1. 影像学评估:患者要进行X线片检查,从正位和斜位评估,骨折线要消失、骨折端没有明显的硬化带、骨髓腔通畅。

2. 临床检查:按压骨折的部位没有疼痛感,患者可以完全负重走路,连续行走可以超过1公里,而且骨折区没有疼痛表现。

符合上述标准,即可认为跖骨骨折已达到完全愈合的标准。

同时,在骨折后的三个月内,尽量不要让受伤的脚负重,否则容易导致骨折移位。

痊愈后也需适当负重、扶拐,逐渐负重,不能进行大运动量活动,以防骨折的再次发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准确判断和建议。

临床骨折愈合的标准

临床骨折愈合的标准

临床骨折愈合的标准
一、局部无压痛和叩击痛
局部无压痛和叩击痛是骨折愈合的重要指标之一。

压痛和叩击痛可能是由于骨折端存在微动或者骨折端尚未完全愈合,而当骨折端完全愈合后,这些疼痛应该会消失。

二、局部无异常活动
局部无异常活动意味着骨折部位没有不正常的活动,这也意味着骨折端已经稳定并且愈合良好。

在骨折愈合期间,应避免过早地进行剧烈的活动,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

三、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
X线片是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的重要手段。

当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时,通常意味着骨折端已经开始愈合,骨痂的形成是骨折愈合的关键步骤。

四、外固定解除后,上肢能平举1kg重物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在骨折愈合期间,通常需要使用外固定来维持骨折端的稳定。

当外固定解除后,患者应该能够进行适当的活动,如上肢能平举1kg重物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这表明骨折已经基本愈合,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五、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
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是骨折愈合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骨折处没有变形,说明骨折端已经稳定并且愈合良好。

在观察期间,应避免进行剧烈的活动,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

总结:临床骨折愈合的标准包括局部无压痛和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外固定解除后能进行适当的活动以及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

当满足这些标准时,可以认为骨折已经愈合良好,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骨折愈合过程最新优质PPT课件

骨折愈合过程最新优质PPT课件
? 60年代,有人用10微安的直流电持续剌激实研家兔的尺 骨骨折,负极臵于骨折处,观察到骨折愈合加快。Brigton (1977)用直流电治疗57例骨折不愈合病人,结果愈合率 达68.4﹪。另有人改用脉冲电流治疗骨折,发现60赫兹的 频率疗效最佳。
六、中草药对骨折愈合的研究
? 中医治疗骨折,是分三期辩证论治的,用药多为复方, 药物众多,成分复杂,给研究造成很大困难,目前的研 究大多通过用药后观察实验动物的相关机能改变,来佐 证药物的作用。 ?中药对枸缘酸、 ? (2)X片显示有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附:有关骨折愈合的一些研究
一、生物活性物质对成骨作用的研究
? 1、骨折后,骨祖细胞进入骨折区: ? 参与骨折愈合的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大致有三个来源:
? (1)骨膜的生发层细胞(为主要来源)。 ? (2)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 (3)其它组织细胞(成纤维母细胞、浆细胞等)。 ? 上述细胞在未转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以前,称为 骨祖细胞。骨折后,创伤剌激和炎性活动的反应,促使上 述组织增生、分化出大量骨祖细胞并且向骨折处聚集。
四、氧张力与成骨的关系
?
Krompecher(1967)指出:氧张力对成骨过程有重要
作用,在血供良好的环境下,局部氧张力高,组织内
葡萄糖充分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较多的能量提
供骨折愈合,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只能通过酵解代
谢,只产生少量能量,生成大量粘多糖物质。
?
有人用胚胎骨培养方法研究,发现在氧张力高的条件
? 骨折早期的治疗原则是活血理气,理气药中含有大量 的枸缘酸,上海学者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到:用药组骨痂 内的枸缘酸和钙的含量比对照组增加快,持续时间长。
?
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骨痂必须经过钙化才能形成

骨折愈合的病理学过程与康复措施

骨折愈合的病理学过程与康复措施

骨折愈合的病理学过程与康复措施1. 引言骨折是骨组织断裂的结果,经过适当的治疗和康复措施,骨折可以愈合并恢复功能。

骨折愈合的病理学过程包括多个阶段,包括血肿形成、软骨形成、骨桥形成和骨重塑等。

在康复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康复措施对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骨折愈合的病理学过程以及常见的康复措施。

2. 骨折愈合的病理学过程2.1 血肿形成在骨折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断裂的骨组织周围会形成血肿。

这是由于骨折导致血管破裂,血液渗出到周围组织中所致。

血肿形成后,引起了骨折区域的炎症反应,并开始了骨折愈合过程的第一阶段。

2.2 软骨形成软骨形成是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细胞开始从周围组织中移动到骨折区域,并形成软骨。

软骨起着填充和稳定骨折断端的作用,为进一步的愈合奠定基础。

2.3 骨桥形成在骨折愈合过程的第三个阶段中,软骨开始转化为骨组织。

这个过程称为骨桥形成。

骨桥是由细胞产生的骨基质填充骨折断端的缺失部分。

骨桥的形成是骨折愈合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它使断裂的骨组织得到了连接。

2.4 骨重塑骨重塑是骨折愈合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骨桥逐渐被重建为原来的形状和结构。

细胞开始通过骨重塑来调整骨组织的形态和力学性质,以适应正常的生理功能。

3. 骨折康复措施3.1 保护性固定在骨折的初期,保护性固定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通过外部固定器、石膏、螺钉等装置来实现。

保护性固定可以稳定骨折断端,减少进一步的移位和损伤,促进骨折的愈合。

3.2 活动和运动骨折的康复过程中,适当的活动和运动对于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至关重要。

康复师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身体平衡等。

3.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骨折康复过程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物理治疗师会使用热敷、冷敷、按摩等物理疗法来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肌肉紧张。

3.4 营养支持良好的饮食和适当的营养摄入对于骨折愈合和康复非常重要。

骨折愈合的标准

骨折愈合的标准

骨折愈合的标准骨折是指骨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

骨折愈合是指骨折断裂的骨头重新愈合并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骨折愈合的标准是指骨折愈合过程中需要满足的一系列条件和指标。

本文将从骨折愈合的标准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骨折愈合的标准包括骨头的对齐和稳定。

骨折愈合的第一步是确保骨头的对齐,即骨头断裂的两端需要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不得出现错位或偏移。

同时,骨头在愈合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避免再次移位或扭曲,以保证愈合的顺利进行。

其次,骨折愈合的标准还包括愈合的时间和速度。

通常情况下,骨折愈合的时间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部位,一般来说,骨折愈合的时间在6-12周左右。

而骨折愈合的速度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饮食、身体状况等。

骨折愈合的速度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既不能过快导致骨头未充分愈合,也不能过慢延长患者的痛苦和康复时间。

另外,骨折愈合的标准还包括愈合后的功能恢复。

骨折愈合后,骨头需要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正常的运动范围和力量。

这就要求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以帮助骨头恢复正常的功能。

最后,骨折愈合的标准还包括愈合后的影像学检查。

通过X光、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骨折愈合的情况,包括骨头的对齐情况、愈合程度等,从而判断骨折是否达到了愈合的标准。

总的来说,骨折愈合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需要从骨头的对齐和稳定、愈合的时间和速度、功能的恢复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只有在这些标准都达到了要求,才能认为骨折愈合达到了标准,患者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患者和医生都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以确保骨折能够顺利愈合。

骨折愈合的标准及愈合过程(修订版)【新版】

骨折愈合的标准及愈合过程(修订版)【新版】

骨折愈合标准及愈合过程骨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的骨科疾病,骨折的愈合是一个“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骨折的愈合过程一般分为炎症反应期、修复期和缩型期三个阶段。

骨折的分期只是将整个愈合过程的组织学特征做了几种的反映,但在疾病的发展过程来看,这三个分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骨折的愈合标准也是比较严格的,包括临床愈合标准和骨性愈合标准。

掌握这些标准有利于确定外固定的时间、练功计划和辨证用药。

(一)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1、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2、局部无异常活动;3、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4、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只能平局1公斤重物达一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步步行三分钟,并不少于30步。

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

2、4两项的测定必须慎重,以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为原则。

(二)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1、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2、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骨折愈合骨折(fracture of bone)通常可分为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两大类。

骨的再生能力很强,经过良好复位后的外伤性骨折,一般在3~4个月或更长一些时间内,可完全愈合。

骨外、内膜中骨母细胞的增生和产生新生骨质是骨折愈合的基础。

骨折后经血肿形成、纤维性和骨性骨痂形成以及骨痂改建的过程而完全愈合,使骨在结构和功能上恢复正常。

一、骨折愈合过程骨折愈合(fracture healing)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血肿形成骨折时除骨组织被破坏外,也一定伴有附近软组织的损伤或撕裂。

骨组织和骨髓都富含血管,骨折后常伴有大量出血,填充在骨折的两断端及其周围组织间,形成血肿。

一般在数小时内血肿发生血液凝固。

和其他组织的创伤一样,此时在骨折局部还可见轻度中性粒细胞浸润。

骨折时由于骨折处营养骨髓、骨皮质及骨膜的血管随之发生断裂,因此在骨折发生的1~2天内,可见到骨髓造血细胞的坏死,骨髓内脂肪的析出,以后被异物巨细胞包绕形成脂肪“囊”(fat“cyst”)。

骨性愈合标准

骨性愈合标准

骨性愈合标准骨性愈合是指骨折部位的骨头在受伤后恢复到原来的形态和功能。

骨性愈合标准是评价骨折愈合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于骨折治疗的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介绍骨性愈合的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首先,骨性愈合的标准包括临床愈合和影像学愈合两个方面。

临床愈合是指患者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可以正常进行日常活动。

而影像学愈合则是通过X光、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观察骨折部位的愈合情况,包括骨折线的消失、骨皮质的连续性和骨折部位的稳定性等。

这两个方面的标准是评价骨性愈合的重要依据。

其次,影响骨性愈合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骨折的类型、部位、年龄、性别、合并症等。

骨折的类型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的愈合速度通常比开放性骨折快。

骨折的部位也会影响愈合情况,一般来说,近端骨折比远端骨折愈合速度快。

此外,年龄和性别也是影响骨性愈合的重要因素,年轻人和女性通常比老年人和男性愈合速度快。

合并症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等也会影响骨性愈合的情况。

再次,骨性愈合的时间也是评价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骨折的愈合时间与骨折的类型和部位有关,一般情况下,闭合性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而开放性骨折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评估愈合时间,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对于骨性愈合的评估需要综合考虑临床和影像学的情况,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合并症等因素。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促进骨性愈合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骨性愈合标准是评价骨折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指标,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评估骨性愈合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骨性愈合标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临床愈合骨折标准

临床愈合骨折标准

临床愈合骨折标准骨折是人体骨质中断、破碎的情况,是医学领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骨折的临床治疗主要是针对骨折的复位和愈合。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多种细胞、生物分子和细胞内外基质。

为了量化研究骨折愈合,在临床上常用一些愈合标准。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骨折愈合标准。

1. 时间标准骨折的愈合时间可以分为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最终阶段。

初始阶段是指从骨折到形成血凝块和软骨样物质所需的时间,通常为1~5天。

中间阶段是指骨膜和骨成胶粘的形成阶段,通常是从第6天到第10天。

最终阶段是指骨形成和骨硬化的阶段,通常是从第11天到几个月不等。

2. 形态学标准形态学标准是根据骨折愈合后的骨形态来评价愈合情况。

常用的形态学标准有三种,分别是:(1) 联合:指骨折愈合并完全无症状,且X线片上显示骨折线完全消失的情况。

(2) 半联合:指骨折线消失,但骨端没有完全连接,通常显示为骨小梁连续但不完整。

(3) 不联合:指骨折无法愈合或愈合不良,造成骨端未连接的情况。

3. 功能标准功能标准是基于患者恢复生活和运动功能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的标准。

常用的功能标准有3种,分别是:(1) 软组织恢复:指患者软组织受伤后完全恢复的情况。

(2) 关节活动度:指患者的关节行动幅度是否恢复正常的情况。

以上三种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疾病及患者情况,自由组合以便更为准确的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生物学标准是根据骨折过程中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及细胞活动情况来评估愈合情况的标准。

生物学标准主要通过血液标志物、骨形成细胞数量和活性、愈合富血管等方面来评价骨折的愈合情况。

总之,临床上常见的骨折愈合标准包括时间标准、形态学标准、功能标准和生物学标准。

这些标准通过不同的评估方法可以更为全面地评价骨折愈合的情况,有助于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做出更好的临床决策,保证患者尽快恢复。

康复骨折愈合标准

康复骨折愈合标准

骨折愈合的标准是按压无疼痛,活动无限制,有骨痂形成,能负重活动,伤处不变形。

一、骨折愈合标准是什么?
1、用手按压或是叩击骨折处,没有疼痛感。

2、活动不受限制,无异常活动。

3、X光片显示骨折线,模糊不清,可见骨痂。

4、外部固定物拆除后,上肢必须能够承受一公斤的重量要平举一分钟,下肢在平地上连续行走不少于三分钟,不少于30步,且不用拐杖。

5、连续观察骨折两周。

如果不是畸形,就需要注意骨骼的愈合。

观察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定期去医院复查。

二、骨折恢复的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1、相关症状缓解阶段:此时对骨折部位进行适当的复位固定后,这里的一系列疼痛、肿胀等症状会逐渐明显缓解。

2、骨折愈合阶段:此时骨折端会逐渐长出骨痂,并有连续的小梁穿过此处,从而达到骨折的临床愈合程度。

这时候医生会在这里把患者的相关外固定器取出来。

3、骨折的重塑阶段:此时患者需要在此处继续恢复骨折,并通过相关的功能锻炼逐渐增加其力量。

综上所述:临床治愈标准是检查者敲患处,如果骨折处不再疼痛,X光下可见骨折处模糊不清,有骨痂形成。

同时,去掉支具后,上肢能够负重1公斤的物品并持续1分钟或是下肢能不拄拐行走3分钟。

另外需要连续观察两周,骨折不变形,即达到了骨折的临床愈合。

小儿骨折的愈合标准

小儿骨折的愈合标准

小儿骨折的愈合标准
1. 骨折片的对位,骨折片的对位是指骨折断端的正确位置,骨
折片应该在适当的位置上对齐,以便愈合。

对位不良会影响骨折的
愈合,甚至导致畸形。

2. 骨折部位的稳定性,骨折部位的稳定性是指在治疗过程中,
骨折片的相对位置是否保持稳定。

稳定性对于骨折的愈合至关重要,不稳定的骨折可能需要外科干预。

3. 骨折愈合的时间,小儿骨折的愈合时间通常比成人要短,但
具体的愈合时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骨折的类型、部位、
年龄等。

一般来说,骨折愈合需要数周到数月不等。

4. X光片的表现,通过X光片可以清晰地观察骨折部位的愈合
情况,包括骨折片的对位情况、愈合线的形成等。

总的来说,小儿骨折的愈合标准是要求骨折片对位良好,部位
稳定,愈合时间合理,并且通过X光片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愈合的情况。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以促进骨折的良好愈合。

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过程多长时间骨折愈合过程多长时间你了解吗?骨折是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我们都知道骨折愈合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时间,那骨折愈合过程多长时间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骨折愈合过程多长时间?专家指出:为了促进骨折愈合,骨折病人的饮食可以根据骨折愈合的早、中、晚三个阶段,根据病情的发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进血肿吸收或骨痂生成。

骨折愈合过程多长时间?早期(1~2周):受伤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此期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为主。

中医认为,“瘀不去则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

可见,消肿散瘀为骨折愈合之首要。

饮食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食用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否则瘀血积滞,难以消散,会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在此阶段,食疗可用三七 10克,当归10克,肉鸽 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 1次,连续 7~10天。

中期(2~4周):瘀肿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疗以和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为主。

饮食上由清淡转为补充高营养,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 A、 D、钙及蛋白质。

食疗可用当归 10克,骨碎补 15克,续断 10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 250克,炖煮 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 2周。

后期(5周以上)::受伤 5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此为骨折后期。

治疗宜补,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络,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恢复往日的功能。

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

食疗可用枸杞子 10克,骨碎补 15克,续断 10克,苡米 50克。

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加入另 2味同煮粥进食。

骨折的愈合

骨折的愈合

骨折的愈合一、愈合过程1.一期愈合(直接愈合):指骨折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后,骨折断端通过哈佛系统重建,直接发生连接。

无明显外骨痂形成。

X线:骨折线逐渐消失。

2..二期愈合(间接愈合,临床多见):膜内化骨+软骨内化骨,两种成骨方式结合。

有骨痂形成。

愈合后骨折线仍隐约可见。

二期愈合,3个阶段:1.血肿炎症机化期——6~8小时开始2.原始骨痂形成期——3~6月3.骨痂改造塑形期——1~2年血肿炎症机化期,伤后6~8小时开始时间病理变化及X线表现1.血肿炎症机化期伤后6~8小时开始①血肿:断端及周围形成血肿;②炎症:血肿凝成血块,血供中断,致软组织和骨组织坏死,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③机化:血肿机化形成肉芽组织,逐渐演变为纤维结缔组织,使骨折端成为纤维连接2.原始骨痂形成期成人3~6月骨内、外膜增生,新生血管长入,成骨细胞大量增生,合成并分泌骨基质,使骨折端附近内、外形成的骨样组织逐渐骨化,形成新骨-骨痂(内骨痂、外骨痂)。

骨痂不断钙化加强,当其达到足以抵抗肌收缩及剪力和旋转力时,则骨折达到临床愈合。

X线——骨折处有梭形骨痂阴影,但骨折线仍隐约可见3.骨痂改造塑形期1~2 年原始骨痂被板层骨所替代,使骨折部位形成坚强的骨性连。

骨髓腔重新沟通,恢复正常骨结构。

在组织学和放射学上不留痕迹【小结】二期愈合,3个阶段:1.血肿炎症机化期——6~8小时开始2.原始骨痂形成期——3~6月3.骨痂改造塑形期——1~2年骨折二期愈合的标准1.骨折局部无疼痛、压痛;2.骨折处无异常活动;3.X线: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4.(指定教材已删,我们保留TANG)拆除外固定后,如为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物持续1min,如为下肢不扶拐能平地连续步行3min,并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2周无变化,骨折处无变形。

记忆技巧(TANG):1min,1kg;2星期,不变形;3min,30步。

二、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1.全身因素(1)年龄:新生儿股骨骨折2周可愈合,成人则需3个月或更长。

骨折治疗原则教案(修订版)【新版】

骨折治疗原则教案(修订版)【新版】
教案
第五十八章第七节骨折治疗原则P637
教学目标:
说出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康复治疗。
教学重点:
复位标准,解剖复位及功能复位的定义;骨折的固定方法,外固定及内固定的方法,康复治疗早期、中期、晚期阶段的阐述。
教学难点:
解剖及功能复位具体内容。
课时安排:
2个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辅助图片演示,结合实际临床病例讨论。
二.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又称闭合复位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称为手法复位。操作时手法必须轻柔,并争取一次成功。粗暴多次复位影响骨折愈合,可能引起并发症,因此不能因为追求解剖复位而进行多次复位。
2.切开复位手术切开骨折部位软组织,暴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
切开复位的指征:骨折端有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嵌入,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功能复位,骨折并发血管神经损伤需要修复血管神经,多发骨折便于护理预防并发症,不稳定骨折。
缺点:易导致骨折再移位,压迫性溃疡,缺血性肌肉挛缩,甚至肢体坏疽等严重后果。详见教材第638页左下角插图。
2.石膏固定:指征:①开放骨折清创缝合术后,伤口愈合前②骨折复位术后,辅助性外固定③畸形矫正后矫形位置的维持和骨关节手术后的固定,如腕关节踝关节融合术后④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患肢的固定。
注意事项:注意抬高患肢,促进肿胀消除,避免产生局部压迫,石膏凝固前应避免活动,防止石膏折断,石膏固定完毕应在石膏上注明骨折情况和日期,注意观察末梢血运情况,固定过程中应主动活动肌肉收缩锻炼,未固定的关节应早期活动。
三、康复治疗,早期:1-2周促进骨折端血运,消肿,肌肉收缩
中期:2周以后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晚期:完全愈合后继续锻炼,恢复关节范围,避免肌肉萎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愈合标准及愈合过程
骨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的骨科疾病,骨折的愈合是一个“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骨折的愈合过程一般分为炎症反应期、修复期和缩型期三个阶段。

骨折的分期只是将整个愈合过程的组织学特征做了几种的反映,但在疾病的发展过程来看,这三个分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骨折的愈合标准也是比较严格的,包括临床愈合标准和骨性愈合标准。

掌握这些标准有利于确定外固定的时间、练功计划和辨证用药。

(一)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1、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4、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只能平局1公斤重物达一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步步行三分钟,并不少于30步。

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

2、4两项的测定必须慎重,以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为原则。

(二)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
1、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
2、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提示:如果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没有变形,那么观察的第一天就是临床愈合日期。

以上是临床的骨折愈合标准,但要确认骨折是否愈合,尽量不要自测,以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

附:
骨折愈合
骨折(fracture of bone)通常可分为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两大类。

骨的再生能力很强,经过良好复位后的外伤性骨折,一般在3~4个月或更长一些时间内,可完全愈合。

骨外、内膜中骨母细胞的增生和产生新生骨质是骨折愈合的基础。

骨折后经血肿形成、纤维性和骨性骨痂形成以及骨痂改建的过程而完全愈合,使骨在结构和功能上恢复正常。

一、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fracture healing)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血肿形成
骨折时除骨组织被破坏外,也一定伴有附近软组织的损伤或撕裂。

骨组织和骨髓都富含血管,骨折后常伴有大量出血,填充在骨折的两断端及其周围组织间,形成血肿。

一般在数小时内血肿发生血液凝固。

和其他组织的创伤一样,此时在骨折局部还可见轻度中性粒细胞浸润。

骨折时由于骨折处营养骨髓、骨皮质及骨膜的血管随之发生断裂,因此在骨折发生的1~2天内,可见到骨髓造血细胞的坏死,骨髓内脂肪的析出,以后被异物巨细胞包绕形成脂肪“囊”(fat“cyst”)。

骨皮质亦可发生广泛性缺血性坏死,骨坏死在镜下表现为骨陷窝内的骨细胞消失而变为空穴。

如果骨坏死范围不大,可被破骨细胞吸收,有时死骨可脱落、游离而形成死骨片。

(二)纤维性骨痂形成
大约在骨折后的2~3天,从骨内膜及骨外膜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侵入血肿,血肿开始机化。

这些纤维母细胞实质上多数是软骨母细胞及骨母细胞的前身。

上述增生的组织逐渐弥合,填充并桥接了骨折的断端,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或称暂时性骨痂(provisional callus)肉眼上骨折局部呈梭形肿胀。

约经1周左右,上述增生的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部分可进一步分化,形成透明软骨。

透明软骨的形成一般多见于骨外膜的骨痂区,而少见于骨髓内骨痂区,可能与前者血液供应较缺乏有关。

此外,也与骨折断端的活动度及承受应力过大有关。

但当骨痂内有过多的软骨形成时会延缓骨折的愈合时间。

(三)骨性骨痂形成
骨折愈合过程的进一步发展,是骨母细胞产生新生骨质逐渐取代上述纤维性骨痂。

开始形成的骨质为类骨组织,以后发生钙盐沉着,形成编织骨(woven bone),即骨性骨痂。

纤维性骨痂内的软骨组织,和骨发育时的软骨化骨一样,发生钙盐沉着而演变为骨组织,参与骨性骨痂的形成。

此时所形成的编织骨,由于其结构不够致密,骨小梁排列比较紊乱,故仍达不到正常功能需要。

按照骨痂的细胞来源及骨痂的部位不同,可将骨痂分为外骨痂和内骨痂。

1、外骨痂(external callus)或骨外膜骨痂(periosteal callus),是由骨外膜的内层即成骨层细胞增生,形成梭形套状,包绕骨折断端。

如上所述,以后这些细胞主要分化为骨母细胞形成骨性骨痂,但也可分化为软骨母细胞,形成软骨性骨痂。

在长骨骨折时以外骨痂形成为主。

2、内骨痂(internal callus)由骨内膜细胞及骨髓未分化间叶细胞演变成为骨母细胞,形成编织骨。

内骨痂内也可有软骨形成,但数量比外骨痂为少。

(四)骨痂改建或再塑
上述骨痂建成后,骨折的断端仅被幼稚的、排列不规则的编织骨连接起来。

为了符合人体生理要求而具有更牢固的结构和功能,编织骨进一步改建成为成熟的板层骨,皮质骨和髓腔的正常关系也重新恢复。

改建是在破骨细胞的骨质吸收及骨母细胞新骨质形成的协调作用下进行的,即骨折骨所承受应力最大部位有更多的新骨形成而机械性功能不术需要的骨质则被吸收,这样就使骨折处上下两断端按原来的关系再连接起来,髓腔也再通。

在一般情况下,经过上述步骤,骨折部恢复到与原来骨组织一样的结构,达到完全愈合。

二、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全身性因素
①年龄:儿童骨组织再生能力强,故骨折愈合快;老年人骨再生能力较弱,故骨折愈合时间也较长。

②营养:严重蛋白质缺乏和维生素C缺乏可影响骨基质的胶原合成;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骨痂钙化,妨碍骨折愈合。

2、局部因素
①局部血液供应:如果骨折部血液供应好则骨折愈合快,如肱骨的外科颈(上端)骨折;反之,局部血液供应差者,骨折愈合慢,如股骨颈骨折。

骨折类型也和血液供应有关:如螺旋形或斜形骨折,由于骨折部分与周围组织接触面大,因而有较大的毛细血管分布区域供应血液,愈合较横形骨折快。

②骨折断端的状态:骨折断端对位不好或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塞等都会使愈合延缓甚至不能接合。

此外,如果骨组织损伤过重(如粉碎性骨折),尤其骨膜破坏过多时,则骨的再生也较困难。

骨折局部如出血过多,血肿巨大,不但影响断面的接触,且血肿机化时间的延长也影响骨折愈合。

③骨折断端的固定:断端活动不仅可引起出血及软组织损伤,而且常常只形成纤维性骨痂而难有新骨形成。

为了促进骨折愈合,良好的复位及固定是必要的。

但长期固定可引起骨及肌肉的废用性萎缩,也会影响骨折愈合。

④感染:开放性骨折(即骨折处皮肤及软组织均断裂,骨折处暴露)时常合并化脓性感染,延缓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障碍者,有时新骨形成过多,形成赘生骨痂,愈合后有明显的骨变形,影响功能的恢复。

有时纤维性骨痂不能变成骨性骨痂并出现裂隙,骨折两断端仍能活动,形成假关节,甚至在断端有新生软骨被覆,形成新关节。

附: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al fracture)是指已有病变的骨,在通常不足以引起骨折的外力作用下发生的骨折,或没有任何外力而发生的自发性骨折。

常见的病理性骨折的原因:
1、骨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是病理性骨折最常见的原因,特别是溶骨性的原发或转移性骨肿瘤。

原发性骨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骨巨细胞瘤及溶骨性成骨肉瘤等;属于转移性骨肿瘤的如转移性肾癌、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及神经母细胞瘤等。

不少原发性和转移性骨肿瘤有时因病理性骨折后才被发现。

2、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老年、各种营养不良和内分泌等因素可引起全身性骨质疏松,表现为骨皮质萎缩变薄,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

主要影响脊椎骨、股骨颈、掌骨等。

老年尤其是绝经后老年妇女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颈、肱骨上端及桡骨下端骨折较为多见。

肢体瘫痪、长期固定或久病卧床等可引起局部废用性骨质疏松而造成骨折。

3、内分泌紊乱
由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引起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导致骨的脱钙及大量破骨细胞堆积,骨小梁为纤维组织所取代。

此时虽有新骨形成,但只能形成纤细的编织骨或非钙化的类骨组织,而极易发生多发性病理性骨折。

4、骨的发育障碍
有多种属于这类的先天性骨疾患可以引起病理性骨折。

例如先天性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在胎儿或儿童时期发病,乃由于先天性间充质发育缺陷,不易分化为骨母细胞,同时骨母细胞合成骨基质中Ⅰ型胶原纤维障碍,因此长骨骨皮质很薄,骨细而脆,极易发生多发性病理性骨折,故又称为脆性骨综合征(brittle bone syndrome)。

而骨折后新形成的骨痂为软骨性,或为纤维性,难以发生骨化。

病理性骨折时,骨的原有病变往往使骨折愈合迟缓,甚至几乎没有修复反应。

也常使骨原有病变的组织学图像发生改变或复杂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