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青少年社交焦虑研究进展……喻冠娟,姜金伟(24)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研究·
国内青少年社交焦虑研究进展
喻冠娟,姜金伟
( 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在青少年社交焦虑的人口学特点上,国内研究结果存在矛盾;在影响青少年社交焦虑 的因素上,研究发现不但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留守经历与社交焦虑关系密切,而且个体的社交技 能、应对方式、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等个体因素也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 国内干预社交 焦虑的常用方法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箱庭疗法、体育疗法、音乐疗法、综合性团体干预等。 目前国 内对不同疗法干预青少年社交焦虑效果的比较性研究还较缺乏,对留守儿童等特定群体社交焦虑 的干预研究及社交焦虑的生理基础研究还有待深入。
三、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
( 一)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套结构化的、着眼于症状的 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变人们的不合理认知进而改 变负面情绪和行为。 干预的形式可以分为个体干预 和团体干预。 国内研究者对初中生进行个体干预时 发现,在干预中启动期较短,学生能很快掌握必要的 认知理论和社交技巧,初期干预效果比较明显,焦虑 得分持续下降;在干预后期,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正确 的认知技术和行为方法,社交焦虑得分基本稳定;后
二、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
对于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主要从家庭 因素和个人因素两方面展开讨论。
( 一) 家庭因素的影响 1. 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 过度保护和过度干涉容易使孩子产生社交焦虑。
收稿日期:2015⁃06⁃23 基金项目: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 12YJC190012 ) ; 河 南 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项 目
交焦虑在年级间无显著差异[8] ,但近期有研究发现 了显著的年级差异[9]31 。 不一致的结果表明, 不同 年龄段青少年的社交焦虑水平可能会因问卷、样本 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且社交焦虑的年龄特点可能 还会受到所处时代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 二) 社交焦虑的性别特点 从研究结果看,女生的社交焦虑现状总体上比 男生严重。 对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女生的社交焦 虑检出率高于男生[10]15 。 在焦虑水平方面发现,女 生的社交焦虑评分显著高于男生[11] ,这与国外对青 少年的调查结果相一致[12] 。 但有研究在考虑了地 区差异后,发现只有农村女生的社交焦虑高于男生, 而城市男女生的差异不显著[13] 。 但对大学生的研 究结果却存在矛盾[8], [9]29 ,男女生的社交焦虑是否 有差异难以定论。 这提示在将来的社交焦虑研究中 需要综合考虑年龄、性别、地域等方面的因素。
(2014CJY034) 。 作者简介:喻冠娟(1982⁃) ,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姜金伟(1976⁃) ,男,河南叶县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学习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24·
喻冠娟,等:国内青少年社交焦虑研究进展
对于小学生的调查发现,过度保护和过度干涉与社 交焦虑关系密切[14] ;对高中生的研究发现,过度干 涉对社交焦虑有显著预测作用[15] 。 很多过分保护 孩子的父母本身也具有焦虑倾向,研究发现,父母的 焦虑情绪在日常生活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气 质和情绪[16] 。 在过度保护孩子时,父母流露出来的 过强的危险意识可能会导致儿童缺乏安全感,并且 受到过度保护和干涉的孩子常常不能积极主动地与 外界接触、掌握良好的社交技巧,因此在社交情境中 易产生社交焦虑。
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应对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消 极应对则通过自责、幻想、退避等方法回避问题。 对 流动儿童的研究发现,消极的应对方式是引起社交 焦虑的重要因素之一[25] 。 因为个体在面对社交情 境时,如果采用自责、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不但问 题不能有效解决,而且会使个体陷入负性情绪,产生 社交焦虑,而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个体社交焦虑相 对较低[26] 。
·26·
( 四) 基于音乐疗法的干预 通过音乐 不 但 可 以 表 达 自 我, 而 且 可 以 促 进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助于缓解社交焦虑。 例如 奥尔夫音乐治疗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应用 于心理 治 疗, 对 缓 解 大 学 生 社 交 焦 虑 有 显 著 效 果[44] 。 也有研究者在音乐治疗的框架下,综合运 用催眠等心理治疗技术治疗社交焦虑,取得了一 定的效果[45] 。 对国内外有关音乐干预焦虑研究的 元分析发现,不论是聆听音乐还是聆听结合其他 干预方式,都能显著降低焦虑[46] ,但目前国内使用 音乐疗法治疗社交焦虑的研究还不丰富,具体的 治疗规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 五) 综合性团体辅导干预 综合性团体辅导即在辅导过程中综合使用游 戏、讨论、放松训练、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和方法,通 过全方位的调节和训练,达到让团体成员降低社交 焦虑的目的。 蓝琼丽的研究表明,综合性团体辅导 能显著降低社交焦虑水平[47] ,桑海云通过“ 身心灵 团体辅导” ,显著降低了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48] 。
3. 人格特征 儿童的人格特征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 人格 中的神经质、精神质、内向等是社交焦虑的重要影响 因素[27] 。 对小学生的研究发现,个体神经质分数越 高,社交焦虑水平越高[28] ;对大学生的调查也发现, 个体神经质越明显,社交焦虑程度越高,这主要是由 于神经质人格的人在生活中经常会感到不安、容易 冲动,因此在特定的社交情境中会有更强的压力和 焦虑,导致社交焦虑水平增高[26] 。 4. 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个体的自尊水平与社交焦虑水平关系密切。 低 自尊者由于受其人格特征、较差的社会支持等因素 的影响,习惯以消极的眼光看待自己[29,30] ,他们认 为自己的很多方面都不如他人,因此在社交情境中 会出现较高的焦虑。 对中小学生的研究发现,自尊 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1] ;对大学生的调查 也表明,低自尊个体往往有较高的社交焦虑[32] 。 自我效能感反映了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评价 知觉,对社交焦虑也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自我效 能感低的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会过多想到自己 的不足,将困难看得比实际情况严重,从而体验更多 的紧张和担忧,因此社交焦虑与自我效能感成负相 关[26] 。 对青少年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 体社交焦虑水平较低[31,33] ,自我效能感会通过影响 自尊进而影响到社交焦虑[32] ,这表明提高青少年的 自我效能感有助于降低社交焦虑。
关键词:社交焦虑;社交恐惧症;干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பைடு நூலகம்:B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5)05⁃0024⁃05
社交焦虑的主要特点是在社交情境中对他人评 价有强烈的恐惧,当恐惧达到极点、影响到社交功能 时即为社交焦虑障碍或社交恐惧症[1] 。 社交焦虑 不仅影响个体的日常交往,也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 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但国内对于社交焦虑的研 究起步较晚,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张亚林、杨德森[2] 、 钟友彬[3] 等学者开始对社交焦虑进行系统的研究 和干预,但进展缓慢。 进入 21 世纪后,社交焦虑得 到了更多研究者的重视。 由于社交焦虑的发病时间 多为青少年时期[3] ,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对青少年社 交焦虑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拟对青少年社交焦虑 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第 35 卷 第 5 期 2015 年 9 月 ( Philos. & Soc. Sci. Edit. ) Vol. 35 No. 5 Sep. 2015
( 二) 基于箱庭疗法的干预 箱庭疗法又名沙盘游戏疗法,是来访者在治疗 者的陪伴下,通过在沙箱中自由摆放玩具进行自我 对话,以达到自我治愈的疗法。 研究表明,箱庭疗法 在治疗社交焦虑时不但能够回避言语交流焦虑、为 来访者提供一个洞察和整合内心世界的机会,而且 由于其强调非指导性和母子一体性的自由氛围,能 够在箱庭制作中体验到自主性和操控感、改善自我 评价,进而能够缓解社交焦虑[37] 。 箱庭疗法还可以针对多名社交焦虑患者进行团 体治疗,提高治疗的效率。 团体箱庭疗法强调“ 心 理场” 的存 在, 把 箱 庭 疗 法 和 团 体 辅 导 的 优 势 结 合 起来,对于促进团体成员的交流、互动和成长有很好 的疗效。 针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团体箱庭疗法对 大学生社交焦虑有显著疗效[38,39] ,针对留守儿童的 研究也发现,团体箱庭疗法对降低留守儿童社交焦 虑水平有较好效果[40] 。 ( 三) 基于体育活动的干预 国内关于体育活动缓解社交焦虑的研究以团 体干预为主,主要强调通过团体体育活动增加与 他人接触的频率、学习社交技能、增强自信等,进 而改善社交焦虑。 刘春的研究发现,参加篮球、网 球和健 美 操 社 团 对 社 交 焦 虑 起 到 很 好 的 缓 解 作 用[41] 。 张彦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与人际交往能 力关系密切,在一定范围内,锻炼的频次越高,人 际交往的能力越强,而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够缓解 社交焦虑[42] 。 另外,体育活动有助于降低焦虑有 其生物学的依据,研究发现体育活动可以使人释 放儿茶酚胺和内啡肽,高水平的儿茶酚胺与积极 愉快的心境相联系,内啡肽可使人愉快和减少疼 痛,从而缓解焦虑情绪[43] 。
一、青少年社交焦虑的人口学特点
( 一) 社交焦虑的年龄特点 国内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社交焦虑特点的研究 结果并不一致。 有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随年级升 高,社交焦虑水平有升高趋势[4] ;对中学生的调查 发现,社交焦虑在初中阶段呈下降趋势,而在高中阶 段呈上升趋势[5]29 。 但是近期对中学生的研究却发 现了不一致的结果,在初中七八年级学生的社交焦 虑无显著差异[6]13 ;而在高中阶段,高一学生的社交 焦虑最为严重[7]27 。 早期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 社
2. 父母养育的缺失 父母的养育与儿童的社交焦虑关系密切。 研究 表明,缺少父母养育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问题较为 严重,主要表现在社交焦虑检出率上,留守儿童显著 高于非留守儿童[4],[20] ;在社交焦虑水平上,留守儿 童的社交焦虑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1] 。 留守儿童 的社交焦虑可能与其养育者不固定,没有与养育者 建立起安全依恋有关。 研究表明,不安全依恋是导 致儿童社交焦虑的危险因素[22] 。 ( 二) 个体因素的影响 1. 社交技能 良好的社交技能有助于降低社交焦虑。 社交技 能高的个体能在各种交流场合中使用社交技能进行 交流,避免尴尬和恐惧。 调查表明,社交技能越高的 个体社交焦虑越低[8] ;对护理本科生的研究发现,其 社交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其原因可能与护 理专业在教学中更强调人际沟通能力、关注社交技能 关系密切[23] 。 研究也表明,如果通过训练提高个体 的社交技能,个体的社交焦虑也会有所降低[24] ,因此 社交技能的质量能够影响社交焦虑水平。 2. 应对方式 当个体面临社交情境时,会采取一些应对方式 以减少压力、平衡自身精神状态。 个体的应对方式
·25·
第 35 卷 第 5 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年 9 月
续的追踪发现,社交焦虑得分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 研究者认为,当个体的内心深处认知偏差得到了较 好的矫正、并掌握一定的社交技能时,社交焦虑不会 有明显的反弹[34]20⁃32 。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是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组织形 式,结合认知技术改变不合理的观念、情绪及态度。 为检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研究者把高社交 焦虑的高中生分为实验组、自学组和对照组三组,自 学组自学认知行为疗法的内容,对照组不做处理,实 验组每周一次、共 12 次施以认知行为团体干预,干 预的内容主要有暴露演习、认知重构、家庭作业等, 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社交焦虑明显降低[35]14⁃26 。 对 有社交焦虑问题的大学生的团体干预也发现,团体 认知行为干预对于缓解社交焦虑效果良好[36] 。
冷漠和拒绝也与孩子的社交焦虑关系密切。 父 母对孩子不闻不问,忽视和拒绝,会导致孩子体会不 到亲情的温暖。 调查发现,被父母冷漠对待的孩子 有着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中社交焦虑是典型的问 题之一[17] ,父母的冷漠和拒绝与过度干涉一样都会 引发社交焦虑[15] 。
自我差异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消极家庭教 养方式引发社交焦虑的原因。 研究者认为,过度控 制、溺爱、冷漠等消极的教养方式会让儿童的理想自 我与现实自我产生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否 定性评价,个体在社交情境中会激活这些否定性评 价,进而引发焦虑[18, 19] 。
国内青少年社交焦虑研究进展
喻冠娟,姜金伟
( 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在青少年社交焦虑的人口学特点上,国内研究结果存在矛盾;在影响青少年社交焦虑 的因素上,研究发现不但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留守经历与社交焦虑关系密切,而且个体的社交技 能、应对方式、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等个体因素也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 国内干预社交 焦虑的常用方法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箱庭疗法、体育疗法、音乐疗法、综合性团体干预等。 目前国 内对不同疗法干预青少年社交焦虑效果的比较性研究还较缺乏,对留守儿童等特定群体社交焦虑 的干预研究及社交焦虑的生理基础研究还有待深入。
三、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
( 一)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套结构化的、着眼于症状的 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变人们的不合理认知进而改 变负面情绪和行为。 干预的形式可以分为个体干预 和团体干预。 国内研究者对初中生进行个体干预时 发现,在干预中启动期较短,学生能很快掌握必要的 认知理论和社交技巧,初期干预效果比较明显,焦虑 得分持续下降;在干预后期,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正确 的认知技术和行为方法,社交焦虑得分基本稳定;后
二、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
对于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主要从家庭 因素和个人因素两方面展开讨论。
( 一) 家庭因素的影响 1. 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 过度保护和过度干涉容易使孩子产生社交焦虑。
收稿日期:2015⁃06⁃23 基金项目: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 12YJC190012 ) ; 河 南 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项 目
交焦虑在年级间无显著差异[8] ,但近期有研究发现 了显著的年级差异[9]31 。 不一致的结果表明, 不同 年龄段青少年的社交焦虑水平可能会因问卷、样本 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且社交焦虑的年龄特点可能 还会受到所处时代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 二) 社交焦虑的性别特点 从研究结果看,女生的社交焦虑现状总体上比 男生严重。 对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女生的社交焦 虑检出率高于男生[10]15 。 在焦虑水平方面发现,女 生的社交焦虑评分显著高于男生[11] ,这与国外对青 少年的调查结果相一致[12] 。 但有研究在考虑了地 区差异后,发现只有农村女生的社交焦虑高于男生, 而城市男女生的差异不显著[13] 。 但对大学生的研 究结果却存在矛盾[8], [9]29 ,男女生的社交焦虑是否 有差异难以定论。 这提示在将来的社交焦虑研究中 需要综合考虑年龄、性别、地域等方面的因素。
(2014CJY034) 。 作者简介:喻冠娟(1982⁃) ,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姜金伟(1976⁃) ,男,河南叶县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学习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24·
喻冠娟,等:国内青少年社交焦虑研究进展
对于小学生的调查发现,过度保护和过度干涉与社 交焦虑关系密切[14] ;对高中生的研究发现,过度干 涉对社交焦虑有显著预测作用[15] 。 很多过分保护 孩子的父母本身也具有焦虑倾向,研究发现,父母的 焦虑情绪在日常生活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气 质和情绪[16] 。 在过度保护孩子时,父母流露出来的 过强的危险意识可能会导致儿童缺乏安全感,并且 受到过度保护和干涉的孩子常常不能积极主动地与 外界接触、掌握良好的社交技巧,因此在社交情境中 易产生社交焦虑。
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应对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消 极应对则通过自责、幻想、退避等方法回避问题。 对 流动儿童的研究发现,消极的应对方式是引起社交 焦虑的重要因素之一[25] 。 因为个体在面对社交情 境时,如果采用自责、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不但问 题不能有效解决,而且会使个体陷入负性情绪,产生 社交焦虑,而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个体社交焦虑相 对较低[26] 。
·26·
( 四) 基于音乐疗法的干预 通过音乐 不 但 可 以 表 达 自 我, 而 且 可 以 促 进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助于缓解社交焦虑。 例如 奥尔夫音乐治疗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应用 于心理 治 疗, 对 缓 解 大 学 生 社 交 焦 虑 有 显 著 效 果[44] 。 也有研究者在音乐治疗的框架下,综合运 用催眠等心理治疗技术治疗社交焦虑,取得了一 定的效果[45] 。 对国内外有关音乐干预焦虑研究的 元分析发现,不论是聆听音乐还是聆听结合其他 干预方式,都能显著降低焦虑[46] ,但目前国内使用 音乐疗法治疗社交焦虑的研究还不丰富,具体的 治疗规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 五) 综合性团体辅导干预 综合性团体辅导即在辅导过程中综合使用游 戏、讨论、放松训练、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和方法,通 过全方位的调节和训练,达到让团体成员降低社交 焦虑的目的。 蓝琼丽的研究表明,综合性团体辅导 能显著降低社交焦虑水平[47] ,桑海云通过“ 身心灵 团体辅导” ,显著降低了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48] 。
3. 人格特征 儿童的人格特征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 人格 中的神经质、精神质、内向等是社交焦虑的重要影响 因素[27] 。 对小学生的研究发现,个体神经质分数越 高,社交焦虑水平越高[28] ;对大学生的调查也发现, 个体神经质越明显,社交焦虑程度越高,这主要是由 于神经质人格的人在生活中经常会感到不安、容易 冲动,因此在特定的社交情境中会有更强的压力和 焦虑,导致社交焦虑水平增高[26] 。 4. 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个体的自尊水平与社交焦虑水平关系密切。 低 自尊者由于受其人格特征、较差的社会支持等因素 的影响,习惯以消极的眼光看待自己[29,30] ,他们认 为自己的很多方面都不如他人,因此在社交情境中 会出现较高的焦虑。 对中小学生的研究发现,自尊 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1] ;对大学生的调查 也表明,低自尊个体往往有较高的社交焦虑[32] 。 自我效能感反映了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评价 知觉,对社交焦虑也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自我效 能感低的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会过多想到自己 的不足,将困难看得比实际情况严重,从而体验更多 的紧张和担忧,因此社交焦虑与自我效能感成负相 关[26] 。 对青少年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 体社交焦虑水平较低[31,33] ,自我效能感会通过影响 自尊进而影响到社交焦虑[32] ,这表明提高青少年的 自我效能感有助于降低社交焦虑。
关键词:社交焦虑;社交恐惧症;干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பைடு நூலகம்:B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5)05⁃0024⁃05
社交焦虑的主要特点是在社交情境中对他人评 价有强烈的恐惧,当恐惧达到极点、影响到社交功能 时即为社交焦虑障碍或社交恐惧症[1] 。 社交焦虑 不仅影响个体的日常交往,也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 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但国内对于社交焦虑的研 究起步较晚,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张亚林、杨德森[2] 、 钟友彬[3] 等学者开始对社交焦虑进行系统的研究 和干预,但进展缓慢。 进入 21 世纪后,社交焦虑得 到了更多研究者的重视。 由于社交焦虑的发病时间 多为青少年时期[3] ,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对青少年社 交焦虑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拟对青少年社交焦虑 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第 35 卷 第 5 期 2015 年 9 月 ( Philos. & Soc. Sci. Edit. ) Vol. 35 No. 5 Sep. 2015
( 二) 基于箱庭疗法的干预 箱庭疗法又名沙盘游戏疗法,是来访者在治疗 者的陪伴下,通过在沙箱中自由摆放玩具进行自我 对话,以达到自我治愈的疗法。 研究表明,箱庭疗法 在治疗社交焦虑时不但能够回避言语交流焦虑、为 来访者提供一个洞察和整合内心世界的机会,而且 由于其强调非指导性和母子一体性的自由氛围,能 够在箱庭制作中体验到自主性和操控感、改善自我 评价,进而能够缓解社交焦虑[37] 。 箱庭疗法还可以针对多名社交焦虑患者进行团 体治疗,提高治疗的效率。 团体箱庭疗法强调“ 心 理场” 的存 在, 把 箱 庭 疗 法 和 团 体 辅 导 的 优 势 结 合 起来,对于促进团体成员的交流、互动和成长有很好 的疗效。 针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团体箱庭疗法对 大学生社交焦虑有显著疗效[38,39] ,针对留守儿童的 研究也发现,团体箱庭疗法对降低留守儿童社交焦 虑水平有较好效果[40] 。 ( 三) 基于体育活动的干预 国内关于体育活动缓解社交焦虑的研究以团 体干预为主,主要强调通过团体体育活动增加与 他人接触的频率、学习社交技能、增强自信等,进 而改善社交焦虑。 刘春的研究发现,参加篮球、网 球和健 美 操 社 团 对 社 交 焦 虑 起 到 很 好 的 缓 解 作 用[41] 。 张彦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与人际交往能 力关系密切,在一定范围内,锻炼的频次越高,人 际交往的能力越强,而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够缓解 社交焦虑[42] 。 另外,体育活动有助于降低焦虑有 其生物学的依据,研究发现体育活动可以使人释 放儿茶酚胺和内啡肽,高水平的儿茶酚胺与积极 愉快的心境相联系,内啡肽可使人愉快和减少疼 痛,从而缓解焦虑情绪[43] 。
一、青少年社交焦虑的人口学特点
( 一) 社交焦虑的年龄特点 国内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社交焦虑特点的研究 结果并不一致。 有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随年级升 高,社交焦虑水平有升高趋势[4] ;对中学生的调查 发现,社交焦虑在初中阶段呈下降趋势,而在高中阶 段呈上升趋势[5]29 。 但是近期对中学生的研究却发 现了不一致的结果,在初中七八年级学生的社交焦 虑无显著差异[6]13 ;而在高中阶段,高一学生的社交 焦虑最为严重[7]27 。 早期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 社
2. 父母养育的缺失 父母的养育与儿童的社交焦虑关系密切。 研究 表明,缺少父母养育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问题较为 严重,主要表现在社交焦虑检出率上,留守儿童显著 高于非留守儿童[4],[20] ;在社交焦虑水平上,留守儿 童的社交焦虑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1] 。 留守儿童 的社交焦虑可能与其养育者不固定,没有与养育者 建立起安全依恋有关。 研究表明,不安全依恋是导 致儿童社交焦虑的危险因素[22] 。 ( 二) 个体因素的影响 1. 社交技能 良好的社交技能有助于降低社交焦虑。 社交技 能高的个体能在各种交流场合中使用社交技能进行 交流,避免尴尬和恐惧。 调查表明,社交技能越高的 个体社交焦虑越低[8] ;对护理本科生的研究发现,其 社交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其原因可能与护 理专业在教学中更强调人际沟通能力、关注社交技能 关系密切[23] 。 研究也表明,如果通过训练提高个体 的社交技能,个体的社交焦虑也会有所降低[24] ,因此 社交技能的质量能够影响社交焦虑水平。 2. 应对方式 当个体面临社交情境时,会采取一些应对方式 以减少压力、平衡自身精神状态。 个体的应对方式
·25·
第 35 卷 第 5 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年 9 月
续的追踪发现,社交焦虑得分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 研究者认为,当个体的内心深处认知偏差得到了较 好的矫正、并掌握一定的社交技能时,社交焦虑不会 有明显的反弹[34]20⁃32 。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是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组织形 式,结合认知技术改变不合理的观念、情绪及态度。 为检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研究者把高社交 焦虑的高中生分为实验组、自学组和对照组三组,自 学组自学认知行为疗法的内容,对照组不做处理,实 验组每周一次、共 12 次施以认知行为团体干预,干 预的内容主要有暴露演习、认知重构、家庭作业等, 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社交焦虑明显降低[35]14⁃26 。 对 有社交焦虑问题的大学生的团体干预也发现,团体 认知行为干预对于缓解社交焦虑效果良好[36] 。
冷漠和拒绝也与孩子的社交焦虑关系密切。 父 母对孩子不闻不问,忽视和拒绝,会导致孩子体会不 到亲情的温暖。 调查发现,被父母冷漠对待的孩子 有着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中社交焦虑是典型的问 题之一[17] ,父母的冷漠和拒绝与过度干涉一样都会 引发社交焦虑[15] 。
自我差异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消极家庭教 养方式引发社交焦虑的原因。 研究者认为,过度控 制、溺爱、冷漠等消极的教养方式会让儿童的理想自 我与现实自我产生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否 定性评价,个体在社交情境中会激活这些否定性评 价,进而引发焦虑[18,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