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理疗与中药渗透

合集下载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简介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一种古老而被广泛应用的传统中医疗法之一。

它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采用透皮渗透或其他途径让药物直接进入病灶部位,从而提高疗效,减少药物损失,降低毒副作用。

相比于口服等传统用药方式,此疗法具有药物使用效率更高、作用快、不经过消化吸收系统、对胃肠道无负担等优点。

原理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基于中医理论中“穴位灸法”的思想。

根据穴位的络脉走向、血脉经络的分布特点,疏通经络、通血脉、消周围邪气、引导药物直达病灶,以求达到治疗目的。

常用途径包括经络透药、经皮穴位透药、筋骨透药等。

应用范围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适用于各种疑难杂症,特别是皮肤病、风湿类骨伤痛、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在结合西医治疗时所取得的疗效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实践与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发展,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正在得到更为深入的探讨和实践。

不少专家学者陆续提出各自的应用经验和疗效案例,同时也有更多的临床试验和科学研究在进行。

透药技术的改进、疗效的提高以及对其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不断推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结语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作为中医药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在医疗体系中,结合现代科技,通过合理运用和发展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分析

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分析

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分析穴位贴敷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应用也有一定的疗效。

下面将对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进行分析。

盆腔炎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形成后遗症。

盆腔炎症引起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盆腔疼痛、月经不调、不孕等。

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注重调整人体的内外环境,通过调理气血、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而穴位贴敷和中药都是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穴位贴敷是指将中药煎煮成浓缩液,然后用纱布或绷带将其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常见的穴位有关元、气海、中脘等。

这些穴位与盆腔脏腑有关,贴敷中药可以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渗透到相应的脏腑组织,起到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活化组织的作用,从而改善疾病后遗症的症状。

穴位贴敷与中药的结合,可以相互促进,增强疗效。

中药内服可以通过调整全身气血来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症状,但其疗效可能较慢。

而穴位贴敷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提高中药的药效,加快疾病康复的速度。

中药的温热性质也可以促进穴位贴敷的渗透,增强疗效。

经临床实践发现,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贴敷关元穴可以舒缓盆腔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月经不调的症状;贴敷气海穴可以调理气血,提高子宫内膜的质量,增加怀孕的几率等。

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疗效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差异,对于某些病人可能疗效显著,对于另一些病人可能效果不明显。

疗程的长短也会影响疗效,过短的疗程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穴位贴敷的技术水平、中药的选择与质量等因素也会影响疗效。

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疗效可能因个体差异、疗程长度及治疗手段的选择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施治,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采用特定的药物结合透皮技术,通过经络穴位的定向传递作用,达到疾病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这一疗法的核心理念在于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分析患者的体质、病情特点以及疾病根源,精准确定应用的药物和透皮技术,以期达到最佳疗效。

理论基础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药物透皮渗透理论。

根据经络学说,人体的经络是一种通过身体内外联系的通道,运行气血等生理能量的系统,而药物透皮渗透理论则是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来治疗疾病的医学原理。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将这两种理论相结合,通过透皮技术将药物精准输送到特定的经络穴位,实现药物的定向作用,从而达到疗效最大化的效果。

应用领域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在各个疾病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慢性病、慢性疼痛和皮肤病治疗中效果显著。

在慢性病治疗上,定向透药可以直接作用于患病的组织器官,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疗效。

在慢性疼痛治疗上,定向透药可以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增加生活质量。

在皮肤病治疗上,定向透药可以直接穿透皮肤作用于皮肤病病灶,加速病情康复。

实践应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实践应用过程中,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中医诊断,包括望、闻、问、切等方法,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特点和疾病根源。

然后根据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和透皮技术,结合透皮贴剂、透皮颗粒等方式,将药物输送到特定的经络穴位。

在疗程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及时观察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临床疗效经过多次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都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在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尤为突出,如糖尿病、高血压、风湿关节痛等慢性病。

患者在接受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实践应用,不仅能够发挥中药的疗效,还能减少药物对身体其他部位的影响,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将为疑难病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药透皮技术和中药直肠滴入技术

中药透皮技术和中药直肠滴入技术

中医康复科新增特色治疗技术中药透皮技术(穴位贴敷)中药透皮技术即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将特定中药贴在人体穴位之上,利用透皮吸收原理作用于人体,从而缓解人体病痛,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稳定的治疗方法。

常见病用药及穴位:1、小儿咳喘方:白芥子、元胡、甘道、细辛、冰片等。

穴位:大椎、大杼、风门、肺腧等。

2、小儿消化不良方:半夏、元胡、甘道、细辛、肉桂、白芥子等。

穴位:脾腧、胃腧、天枢、中脘、神阙等。

3、温阳祛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道、干姜、小茴香、吴茱萸等。

穴位:大椎、肺腧、肾俞、肩井、命门、腰阳关等。

4、颈肩腰腿疼痛方:白芥子、白芷、川芎、马钱子、羌活、独活、乳香等。

穴位:疼痛局部、曲池、手三里、阴陵泉等。

5、痛风方:元胡、川芎、川乌、草乌、干姜、羌活等。

穴位:痛风局部穴位等。

6、止痛贴方:元胡、川芎、川乌、干姜、冰片等。

穴位:疼痛局部穴位等。

7、风湿贴方:羌活、独活、防风、八角枫、麻黄、木通等。

穴位:疼痛局部穴位、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

8、普通感冒发热方:石膏、青蒿、柴胡、葛根、薄荷等。

穴位:大椎、风池、风门、肺腧、太阳等。

9、风热咳嗽方:麻黄、杏仁、石膏、川贝、冰片等。

穴位:大椎、风池、肺腧、风门、定喘等。

10、冬季咳喘方:射干、麻黄、桂枝、干姜、细辛、桔梗等。

穴位:大椎、定喘、风门、肺腧等。

11、鼻窦炎方: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白芷、苍耳子等。

穴位:大椎、风门、肺腧、迎香、印堂等。

12、鼻炎方: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白芷、苍耳子等。

穴位:大椎、风门、肺腧、定喘、迎香等。

13、慢性咽炎方:半夏、厚朴、射干、玄参、胖大海等。

穴位:大椎、天突、神阙、水泉、廉泉等。

14、腮腺炎方:青黛、芒硝、冰片等。

穴位:腮腺局部等。

15、口腔溃疡、手足口、结膜炎、红眼病方:大黄、芒硝、黄连、肉桂、冰片。

穴位:大椎、涌泉、申脉、照海、太冲等。

16、肠炎方:乳香、桃红、红花、连翘、大黄、芒硝等。

穴位:神阙、关元、天枢、大横、太乙等。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对老年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对老年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对老年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对老年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8月—2022年11月收治的36例老年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进行穴位按摩)和实验组(18例,进行穴位按摩结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对比实验结果。

结果:实验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对老年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较强改善效果,实际应用价值较大。

【关键字】中药热奄包;穴位按摩;FMA脑中风是老年常见的临床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

中风常引发脑部损伤,造成身体相应功能的缺失例如偏瘫、视力障碍、语言障碍等。

偏瘫主要表现为单侧肢体、面部、舌肌等部位运动障碍,常见的治疗方式有药物、针灸、按摩等[1]。

本研究采用穴位按摩和中药热奄包联合治疗,意在探究联合康复疗法对老年中风偏瘫的康复效果,具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我院于2022年8月—2022年11月收治的36例老年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共18例,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65.34±3.81岁)和实验组(共18例,男9例,女9例,平均年龄67.20±2.07岁),所有对象患侧Brunnstrom分级均在2—3级,其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对象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情,院内伦理委员会对此完全知情并批准通过。

1.2方法1.2.1 对照组进行穴位按摩,根据偏瘫对象功能障碍位置不同,上肢取肩井、外关、曲池、内关及合谷穴;下肢取环跳、风市、足三里、三阴交及阳陵泉穴进行按摩,力度根据患者耐受度调节,1d1次,连续治疗2周。

1.2.1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施中药热奄包治疗。

采用川芎、丹参、红花、当归、吴茱萸、赤芍各15g,将药材磨碎并恒温加热,混合粗盐炒制装袋。

古法艾灸原理

古法艾灸原理

古法艾灸原理
古法艾灸是由经络穴位、药草渗透、温热效应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疗方法。

1、经络穴位: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停留聚集的地方就形成穴位。

穴位不仅在气血运行中起到枢纽的作用,同时还是机体与外界相互交流的门户,通过这个门户,外界的药物、能量、信息能够迅速快捷地流通到身体各处,灸疗时对准穴位就是要将药物和热量从窍而入,已到迅速驱病的目的。

2、药草渗透:药草指艾条、姜、蒜、盐、附子等灸疗需要的药物,这些药物能在温热的环境下,极大地发挥药效渗透到体内,增强灸疗效果。

3、温热效应:将艾条或药草点燃或加热产生热量辐射和药物弥散传播,随后将其放置在穴位所在的皮肤表面,通过穴位这个门户,以经络的传导疏通,向体内输入药力、热能与信息,从而激发人体自身的反应,来调节体内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平衡,使之达到养生保健,防病疗疾的作用。

所以艾灸取得疗效的关键就是穴位、药草、温热。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医护理方案优化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医护理方案优化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医护理方案优化一、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指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将药物透入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该疗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一些慢性病和难治性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

1. 理论基础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基于中医经络学和穴位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

根据中医经络学理论,人体内部存在着12条经脉和365个穴位,这些穴位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并且与内脏、器官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体内部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治疗原理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主要是通过将药物透入特定的穴位,使其直接作用于相应的组织和器官上,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与传统口服或注射药物相比,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具有以下优点:(1)局部作用: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会对全身产生影响,减少了不必要的副作用。

(2)快速有效:药物直接进入病变组织,起效迅速,治疗效果显著。

(3)可控性强: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将药物透入特定的穴位,可以精确控制药物的剂量和作用范围。

3. 临床应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已经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1)风湿类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神经系统类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脑卒中后遗症等。

(3)消化系统类疾病:如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等。

二、中医护理方案优化中医护理是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采用针灸、按摩、艾灸等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一种方法。

中医护理具有温和、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建议:1. 个性化定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同,因此在制定中医护理方案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

例如,对于肝病患者,应该采用清肝明目、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心脏病患者,则需要采用安神定志、舒筋活络的方法进行治疗。

2. 综合运用中医护理并不是单纯地使用针灸或按摩等手段进行治疗,而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在青少年假性近视中的应用

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在青少年假性近视中的应用

理模式能促使医护了解患者各项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与患者共同设立解决问题的方案㊁建立护理目标,充分尊重患者自身资源,发挥其最大潜能,最终达到期望结果㊂Hb㊁RBC㊁SF㊁SI水平是反映患者贫血状况的常用指标,缺铁性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合成不足会导致RBC含量较正常值降低[10]㊂SF是体内血清铁的一种储存形式,其水平高低可反映患者体内含铁量水平高低,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可靠标志[11]㊂SI是SF结合的铁元素,其水平高低与SF含量呈正相关[12]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Hb㊁RBC㊁SF㊁SI水平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㊂进一步证明该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对该病症的认知程度,通过科学合理的药物指导及饮食干预,改善其体内铁元素含量等㊂胎儿的营养主要经胎盘自母体吸收,当母体铁摄入或吸收不足时,可导致胎儿缺氧,引起羊水过少或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13]㊂有研究显示,新生儿体重是反映母体营养状况及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14]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出血㊁剖宫产㊁新生儿窘迫发生率㊁低体重儿出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聚焦解决护理模式能改善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主要与护理人员经过有效的心理干预㊁指导合理用药及科学的饮食有关,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母婴结局㊂综上所述,在妊娠合并中度贫血患者中应用聚焦解决护理模式效果良好,能及时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妊娠结局确保母婴安全㊂参考文献[1]㊀徐蕾,邓晓杨.早期检测及干预铁缺乏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影响的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24(1):45-47.[2]孟丽萍.妊娠合并贫血361例妊娠分娩结局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8):1198-1200.[3]高永平,张玲玲.聚焦解决模式对乳腺癌围术期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影响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25):3591-3595.[4]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4,17(7):451-454.(集体作者)[5]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15.[6]闫寒冰,何晖.妊娠期妇女贫血的影响因素和治疗策略国内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7):964-966.[7]崔珍珍,于盼,赵艾,等.孕期贫血对出生结局及婴幼儿贫血㊁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1):1132-1134,1144.[8]乔亚娟,谢丹,兰新宇,等.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主观感受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1):2692-2693.[9]樊方雷,虞萍,张有为.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负性情绪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7,16(6):11-14.[10]杨文凯.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现况㊁影响因素及其对智力发育的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8,39(2):126-130.[11]周艳蓉,闵玉萍.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在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中的干预作用[J].医学综述,2016,22(8):1606-1608.[12]梁俊,马晓玲,王红筱.围产期贫血妇女体内储存铁的情况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z1):189-190.[13]俞春芝,赵现立,康瑛.妊娠期贫血发病的高危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3):5827-5830.[14]蔡晓红.量化饮食指导对妊娠中晚期孕妇体重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8,18(1):41-43.本文编辑:谭㊀峰㊀㊀2020-09-16收稿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在青少年假性近视中的应用叶雪萍,杨雪艳,陈小舒,朱家婵(佛山市中医院㊀广东佛山528000)ʌ摘㊀要ɔ目的:探讨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在青少年假性近视中的应用效果㊂方法:将2019年6月1日 2020年6月1日接受治疗的120例青少年假性近视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综合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裸眼视力㊁眼调节度㊁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㊁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㊂结果:干预后,两组裸眼视力㊁眼调节度㊁SAS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㊂结论: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效果满意,可促进患者视力恢复,缓解焦虑,改善生活质量㊂ʌ关键词ɔ青少年;假性近视;穴位按摩;中药离子导入;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473.77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1.07.011㊀㊀文章编号:1006-7256(2021)07-0033-04㊀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近[基金项目]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医学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200444)㊂视问题日益严峻,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1]㊂假性近视又称功能性近视,由睫状肌调节紧张或痉挛引起,以眼胀㊁头晕㊁视物模糊等视疲劳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于青少年[2]㊂假性近视致病因素复杂,用眼过度或不卫生㊁营养缺乏㊁光色刺激多等,均可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产生一时性功能减退[3];若假性近视不及时治疗纠正,最终会导致眼轴变大演变为不可逆的真性近视而损伤视功能,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且随着屈光度的加深和年龄的增长,近视眼相关并发症会逐渐增多[4]㊂因此,加强早期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优质护理干预,对改善青少年视力㊁抑制真性近视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㊂近年来,中医药疗法如穴位按摩㊁针刺㊁中药离子导入等,对缓解视疲劳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眼周穴位按摩和中药离子导入,具有促进眼周血液循环㊁调节眼功能的作用[5-6]㊂2019年6月1日 2020年6月1日,我们对60例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实施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取得满意效果㊂现报告如下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临床资料㊀选择同期收治的120例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㊂纳入标准:①符合假性近视的相关诊断要求[7]者;②年龄6 18岁;③自愿参与本研究者㊂排除标准:①合并青光眼㊁虹膜睫状体炎者;②长期服用激素药物者;③混合性近视者;④精神异常者㊂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㊂对照组男35例㊁女25例,年龄6 17(10.37ʃ3.18)岁;病程1 6(3.02ʃ1.31)个月;单眼55例,双眼5例;患眼视力0.4 0.8(0.60ʃ0.13)㊂观察组男36例㊁女24例,年龄6 18(10.72ʃ3.10)岁;病程1 6(3.13ʃ1.44)个月;单眼54例,双眼6例;患眼视力0.3 0.8(0.63ʃ0.14)㊂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1.2㊀方法1.2.1㊀对照组㊀实施常规综合护理,主要内容如下㊂①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年龄㊁接受能力提供合适的教育方式,如对6 12岁患儿采用语言教育和图片示范结合的方法,反复强调加深记忆;对13 17岁患儿主要采用口头指导与文字教育,详细讲解眼球构造㊁近视及假性近视的原因㊁表现㊁诊断和矫正方法㊂②饮食及生活指导:强调均衡饮食,荤素搭配,指导少食糖,多食用胡萝卜㊁猪肝㊁鸡蛋㊁牛奶㊁蔬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指导患者养成正确的用眼姿势和良好的用眼习惯,注意用眼卫生,教会做眼保健操缓解眼周肌肉紧张状态,并鼓励患者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早睡早起㊂③物理干预:a.远眺法㊂每次持续用眼1.0 1.5h后休息10 15min,向远处眺望,观看绿色植物;b.云雾法㊂每日让患者佩戴+3.0D的凸透镜远望15 20min,缓解睫状肌痉挛状态,日后逐渐调整凸透镜度数,1次/d㊂c.晶体操㊂先向远看30s,再向近看30s,重复上述动作,持续10min,1次/d㊂④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服务意识,予以人文关怀,在沟通时保持微笑㊁态度温和,鼓励患者倾诉,缓解其心理压力,嘱家属给予爱与支持,缓解患者焦虑㊁抑郁情绪;通过分享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逆转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㊂⑤头晕㊁眼周酸涩等视疲劳的护理:减少使用电脑㊁电视㊁手机的时间,保证每小时休息10min,确保室内光线柔和㊁稳定,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滴眼液,每晚睡前2次㊂连续干预2个月㊂1.2.2㊀观察组㊀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㊂①眼周穴位按摩:指导患者取舒适仰卧位并闭目,由接受相关培训的专业人员为患者进行穴位按摩;选取睛明㊁攒竹㊁太阳㊁瞳子髎㊁四白㊁鱼腰㊁承泣㊁球后㊁阳白等穴位,采用指尖按压㊁划小圈按摩各穴位,力度以皮肤产生温热感㊁耐受为宜,时间10min,2次/d㊂②中药离子导入:a.导入液药物组成㊂菟丝子㊁木瓜㊁茺蔚子㊁伸筋草㊁松节各25g,青皮20g,枸杞子15g,决明子6g,生三七粉3g,水煎服,取汁3000ml,每付600ml包装待用㊂b.导入方法㊂嘱患者闭目,将浸有中药导入液的衬垫(4层纱布,周边较极板边缘余出1cm)紧贴患眼,连接离子导入仪(北京华医HY⁃D03型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电极板正极放置衬垫上方,用绷带固定防滑,负极下衬垫(厚度同上)用生理盐水浸湿紧贴患眼对侧合谷穴(固定同正极板)㊂调节电源电流强度0.05mA,以患者无疼痛感为宜㊂每只眼睛每次治疗时间20min,1次/d㊂连续干预2个月㊂1.3㊀观察指标㊀①裸眼视力㊁眼调节度:在8周后使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评价患者视力改善情况㊂将视力表挂于明亮处,5.0读数行与受检者两眼等高,受检者距离视力表5m处接受检测㊂②焦虑与生活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8]评价两组焦虑状况,包含20个子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各条目得分相加ˑ1.25取整数即为标准分,<50分为正常,50 60分为轻度焦虑,61 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㊂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9]评价两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机能(10个)㊁生理职能(4个)㊁躯体疼痛(2个)㊁一般健康状况(4个)㊁精力(4个)㊁社会功能(2个)㊁情感职能(5个)及精神健康(5个)共36个子条目,标准分0 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㊂③临床有效率:参考相关标准[10],裸眼视力>1.0,头晕㊁眼周酸涩㊁阅读困难等视疲劳症状完全消失为治愈;裸眼视力提高>2行,上述视疲劳症状减轻为有效;裸眼视力和视疲劳症状与干预前相比无明显改变甚至恶化为无效㊂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ˑ100%㊂1.4㊀统计学方法㊀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㊂计数资料以例㊁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采用t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㊀两组干预前后裸眼视力㊁眼调节度比较㊀见表1㊂表1㊀两组干预前后裸眼视力㊁眼调节度比较(xʃs)组别n裸眼视力干预前干预后眼调节度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604.79ʃ0.105.03ʃ0.09∗15.18ʃ1.4711.58ʃ1.33∗对照组604.77ʃ0.094.89ʃ0.09∗15.45ʃ1.6013.63ʃ1.43∗t值-1.127-8.8660.9528.140P值0.262<0.0010.267<0.001㊀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2.2㊀两组干预前后SAS㊁SF⁃36评分比较㊀见表2㊂2.3㊀两组临床疗效比较㊀见表3㊂43表2㊀两组干预前后SAS㊁SF⁃36评分比较(分,xʃs)组别nSAS评分干预前干预后㊀SF⁃36评分干预前干预后㊀观察组6051.42ʃ3.3447.08ʃ2.70∗68.87ʃ11.0177.92ʃ8.42∗对照组6051.08ʃ3.0250.45ʃ2.84㊀68.23ʃ12.2472.57ʃ9.25㊀t值-0.5746.650-0.298-3.313P值0.567<0.0010.7660.001㊀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表3㊀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别n治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观察组604981.67711.6746.6693.34对照组604168.331016.67915.0085.00χ2值4.227P值<0.0013㊀讨论据一项覆盖六省的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现状调查研究显示,我国6 18岁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高达55.70%,其中包括大量假性近视者[11]㊂随着学习压力增大以及电脑㊁平板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减少,用眼时间逐渐延长,而近距离长时间用眼易造成眼部睫状肌过度收缩痉挛,形成假性近视,并逐渐向真性近视转化[12]㊂临床研究发现,假性近视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在此阶段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可改善视功能,降低真性近视发生率㊂我国古代医者认为近视的产生除先天因素外,与人体脏腑机气活动有着紧密联系㊂‘素问㊃五脏生成“曰: 诸脉者,皆属于目 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 ,视久伤血,肝血过度损耗则致近视㊂眼周穴位按摩根据眼周解剖组织的复杂性,取睛明㊁攒竹㊁太阳㊁瞳子髎㊁四白㊁鱼腰㊁承泣㊁球后㊁阳白等眼周穴位配合指尖按压㊁划小圈手法作按摩,加速眼部血液循环,疏通眼周经络,缓解眼肌紧张和眼部疲劳状态,提高视觉中枢神经兴奋,改善视力㊂中药离子导入作为一种新型的中药治疗方法,利用离子导入仪的直流电场将药物离子和带电微粒通过皮肤透入人体穴位或患处,借助局部穴位刺激㊁药物渗透达到疏通经络㊁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13]㊂本研究中药离子导入药方中:菟丝子养肝明目;木瓜平肝舒筋;茺蔚子主治头晕肿胀㊁目赤翳障,可清肝明目;伸筋草舒筋活血;松节健脾安神;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决明子可治目赤肿痛㊁眩晕,有清热明目之效;三七粉散瘀止血,并能促进造血干细胞产生,起造血作用,全方共奏养血活血㊁明目镇痛之功效,通过加速眼周血气循环,改善目系劳损,使眼部肌肉放松,达到明目的效果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裸眼视力㊁眼调节度㊁SAS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㊂说明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缓解视疲劳和焦虑心理,提高生活质量㊂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对照组裸眼视力㊁眼调节度均优于干预前(P<0.05),表明对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护理,也可改善眼部各调节功能状态,分析原因有:①根据患者接受能力,采取图片展示㊁文字指导㊁口头教育等方式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提高治疗依从性;②指导患者均衡饮食,纠正不良用眼行为,指导养成正确地用眼姿势和良好的用眼习惯,并根据青少年的眼部发育特征,采用远眺法㊁云雾法㊁晶体操等物理干预,可有效调节眼肌疲劳㊁改善视觉功能[14];③治疗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者内心想法,安抚患者及家属不安情绪,做好一系列健康指导工作,通过分享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建立对医疗行为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④强调患者缩短与电脑㊁电视㊁手机的接触时间及过度用眼时间,使眼部得到充分休息,促进视疲劳症状恢复[15]㊂综上所述,在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综合干预护理,可改善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的眼部各调节功能状态,在此基础上运用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电离子导入治疗可促进患者视力恢复,缓解视疲劳和焦虑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㊂参考文献[1]㊀董彦会,刘慧彬,王政和,等.2005-2014年中国7 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流行状况与变化趋势[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51(4):285-289.[2]WenG,Tarczy⁃HarnochK,Mckean⁃Cowdin,etal.Preva⁃lenceofMyopia,Hyperopia,andAstigmatisminNon⁃His⁃panicWhiteandAsianChildren:Multi⁃EthnicPediatricEyeDiseaseStudy[J].Ophthalmology,2013,120(10):2109-2116.[3]徐力.青少年近视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1):31-33.[4]杨积文,范春雷,卜立敏.假性近视㊁真性近视㊁混合近视正相对调节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09,10(11):187-188.[5]向圣锦,窦仁慧,杨凯文,等.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对青少年低度近视并视疲劳患者眼调节功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5,56(6):496-499.[6]高欣,王旸.中医药防治近视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20,40(4):557-560.[7]中华医学会眼屈光组.真假性近视定义与分类标准[S].中华眼科杂志,1986:184.[8]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特刊):124-125.[9]WareJE,SherbourneCD.TheMOS36⁃itemshort⁃formhealthsurvey(SF⁃36)[J].MedCare,1992,30(6):473-483.[10]葛坚,崔浩.眼科学(七年制规划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6-248.[11]周佳,马迎华,马军,等.中国6省市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1):29-34.[12]王颜,暴晓丹,史圆圆,等.眼周肌肉推拿配合头颈部刮痧疗法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9,34(6):35-38.[13]陆俊,张雅丽.自制中药方离子导入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1例效果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5):71-72.[14]李丛梅,赵红霞,童莲英,等.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联合晶体操训练治疗调节性视疲劳的临床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33(2):92-94.[15]俞莹,缪晚虹,吴永艳,等.自拟温通散眼部热熨对视疲劳患者症状及调节力的影响[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4,24(3):183-187.本文编辑:谭㊀峰㊀㊀2021-02-28收稿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李㊀玮,赵雅莉∗,李晓静,梁㊀玲,汤㊀涛(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㊀江苏徐州221000)ʌ摘㊀要ɔ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㊂方法:选择2019年8月1日 2020年8月31日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㊁餐后2h血糖(2hPBG)㊁糖化血红蛋白(HbA1c)]㊁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㊁生活质量㊂结果:观察组FPG㊁2hPBG㊁HbA1c低于对照组(P<0.05,P<0.01),ESCA中健康理论㊁自我概念㊁护理责任感及护理技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P<0.05)㊂结论:基于保护性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糖尿病的认知,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㊂ʌ关键词ɔ保护动机理论;糖尿病;自我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58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1.07.012㊀㊀文章编号:1006-7256(2021)07-0036-03㊀㊀根据数据统计可以发现,我国目前是糖尿病大国[1],其中大部分患者是2型糖尿病,而血糖的控制则至关重要,血糖监测是明确血糖是否达标的主要方法之一[2]㊂根据学者指出,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每日应定期监测血糖,而血糖水平也是用于判断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只有糖尿病患者及时掌握如何科学监测血糖,才能有效控制血糖,防止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升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3]㊂保护性动机理论是通过调节认知从而改变行为的一种过程,是从动机角度探讨患者的健康行为,从而改变自身行为[4]㊂保护性动机理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项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的相关干预,并在国内多个领域都被广泛运用[5]㊂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及行为的影响㊂现报告如下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临床资料㊀选择2019年8月1日 2020年8月31日我院全科医学科及内分泌科住院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㊂入选标准:①患者符合糖尿病诊断的标准;②目前患者能够生活自理,语言交流无明显障碍;③患者及家属自愿同意并参与本研究㊂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②行为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③无法完成本次研究的患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㊂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㊁女24例,年龄45 75(58.9ʃ6.4)岁;观察组男28例㊁女22例,年龄46 75(57.6ʃ7.4)岁㊂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1.2㊀方法㊀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即在患者入院后进行∗通信作者常规模式的健康教育,每周集中进行2次知识讲座,以PPT的形式增强生动性,每次30 40min㊂出院前给予出院教育,出院后1个月进行电话随访㊂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从患者入院至出院后1个月㊂具体措施如下:①针对严重性和易感性㊂主要目的是增强患者对疾病严重性和易感性的认知,部分患者缺乏对糖尿病并发症后果的认识,同时也缺乏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了解㊂主要干预方法:在患者入院1 2d后,由床位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为其建立详细的护理档案,每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组织健康讲座,每次时间约1h,由内分泌科专家为患者讲述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相关内容,包括糖尿病的表现㊁注意事项㊁糖尿病并发症的严重性㊁危险因素㊁常规的护理方式㊁如何进行自我监测以及强调自我监测的重要性㊂讲述结束后可以为患者发放血糖监测的指导方案,同时也要向患者讲述并发症的相关内容,包括眼部病变㊁血管病变等㊂并组织病友进行经验交流会,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和个体化指导,1次/周,每次20min㊂②针对内部回报和外部回报㊂内部回报是指患者不规律监测血糖很容易给身体带来不适,外部回报是指家属和朋友未认识到监测血糖的重要性㊂主要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对监测血糖重要性的认知,由床位护士为患者和家属演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为患者播放视频,指导患者如何更好地进行血糖监测,告知患者在进行监测时的注意事项㊁如何减轻自身疼痛,最后由患者及家属配合互相进行练习,由床位护士在患者练习时指出存在的错误之处,规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增强患者对血糖监测重要性的认知,纠正其错误观念,引导其弱化内部回报和外部回报㊂③针对反应效能㊂反应效能是指患者未了解到监测血糖的好处,自我效能是指患者对做好血糖监测无信心㊂因此,护63。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中药足浴在项痹患者失眠的应用研究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中药足浴在项痹患者失眠的应用研究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中药足浴在项痹患者失眠的应用研究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一种结合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的治疗方法,通过经络穴位定向透皮渗透药物,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中药足浴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热水中放入中药材,通过足底经络达到调节全身气血的目的。

这两种治疗方法结合起来,在项痹患者的失眠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针对这一课题展开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项痹。

项痹是一种慢性颈椎病的一种类型,主要症状是颈项部僵硬、疼痛,并且可以放射到头部、肩膀和上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失眠。

失眠是项痹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进行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

根据中医理论,我们可以选择百会穴、神堂穴和心穴等穴位。

然后在穴位附近进行药物透皮治疗,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的中药,如远志、磁石等。

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可以调节心火、安定神志,从而改善失眠的症状。

在应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中药足浴治疗项痹患者失眠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透皮治疗和足浴,不同的患者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药物和穴位。

其次,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最后,治疗期间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度劳累。

总之,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中药足浴在项痹患者失眠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我们需要通过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进一步验证这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希望能够为项痹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穴位理疗与中药渗透

穴位理疗与中药渗透

穴位理疗选择的仪器:微电脑治疗仪
➢ 1.模拟针灸:模拟传统针灸手法,提插粘拉,简便易用。 ➢ 2.推拿按摩:模拟人工推拿按摩手法,深入持久治疗,效果显著。 ➢ 3.远红外热疗:8-10.5微米的远红外热疗,温热散寒,舒筋活血。 ➢ 4.药物离子导入:有效的将对症的药物导入到病灶区,立竿见影。 ➢ 5.电针罐疗:先拔罐,再配合仪器通电使用,有效驱寒祛湿活血化瘀。 ➢ 6.音乐疗法:不规则的音频输出,不留针,达到心理、身体同时治疗的效果。 ➢ 7. 光波疗法:650nm的波长,通过鼻腔可有效降三高。(鼻腔和手腕一起,
果,同时具有明显降血脂、降血压、促进脑功能恢复;在医学美容上广泛应用 于痤疮、去皱、防皱、皮肤保养。. ✓ 12.测心率:治疗之前,可以准确测量心率,评判身体健康指数。 ✓ 13.遥控控制:用遥控控制仪器的任何功能,解决了治疗中想换功能的人工操 作不便。
中药渗透:
药物渗透的中药药方为:
地肤子20g,桃仁20g,红花10g,白鲜皮10g,甘草10g, 延胡索20g,野菊花15g,马齿苋15g,川木通10g,苍术 10g,白花蛇舌草15g,车前子15g,薏苡仁10g,金银花 15g,连翘15g,茯苓10g,鸡血藤50g,葛根40g,当归 20g,川乌30g,花椒30g,党参10g,炮附子30g,绵萆薢 10g.
• 通过一段时间的中医理论和中医护理操作 技术的学习,摸索到了一些简单易行,便 于患者操作的自我按摩方法。
肩部自我按摩方法:
(1)指揉痛点: 患者肩部存在很多压痛点,凡是按压出现疼痛的地方都是治疗的部位,使
用对侧手的拇指、中指或食指点按揉患侧肩部疼痛的部位,以能忍受为度,每次 揉10分钟左右。目的是放松肩部软组织,为后续的运动锻炼肩部做准备。
抹。用双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从前额正中向两

针灸、牵引与中药渗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汇总

针灸、牵引与中药渗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汇总

针灸、牵引与中药渗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目的:运用针灸、牵引与中药渗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方法:通过电针刺环跳、足三里、委中、阳陵泉、风市、承山、腰阳关、腰腧、承扶、华佗夹脊等穴。

然后用多功能腰椎牵引治疗机牵引30分钟后,腰部外敷中药加以电磁波治疗仪照射40分钟。

结论:共治疗100例,其中治愈79例,好转16例,无效5例。

结论:针灸、牵引、中药渗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牵引中药渗透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破裂,造成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神经根而出现腰部或下肢放射性疼痛的疾病,属于临床上难以治愈的顽症。

由于腰椎负重大、运动多,易受到损伤,临床上又以腰3~4、腰4~5、腰5~骶1,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笔者采用通电针刺、牵引与中药渗透相结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100例收到较好疗效。

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100例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18~71岁,其中病程最短2天,最长6个月。

2 病因病理腰椎间盘是由纤维环包绕其中的髓核及上下与椎体相连的软骨板构成的,其在连接脊柱形成结构上的稳定性具有重的意义。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腰椎是人体全身活动的中枢轴,是脊椎主承载部位,因此腰椎承受载重负荷机会最多,支撑的重量也最多。

腰椎间盘可承受的正压力超过椎体骨,但受剪切力较大时及可能被压突出。

成人腰椎间盘组织无血液供应,靠淋巴的渗透维持营养仅在纤维环表层有少量血液供应,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开始退行性改变。

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的外部原因主有劳损、寒冷、潮湿等因素使腰部的微循环受到影响,使腰椎间盘和纤维环的营养障碍致使椎间盘和纤维环的强度降低,以及外伤和肌肉的突然收缩等因素,使纤维环不能承受椎间盘内压力的增高,其内层断裂,髓核沿裂隙向外膨出,外层的纤维环也随之一起向外移位,压迫其后方的椎管、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导致此病发生。

3 分型3.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以后方突出最为多见,其又可分为周围型和中央型。

中药透皮吸收作用原理

中药透皮吸收作用原理

中药透皮吸收作用原理
中药透皮吸收的作用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皮肤渗透:中药可以通过皮肤的角质层尤其是无毛皮肤渗透到皮肤浅层或深层,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是中药透皮吸收最主要的途径。

2. 血液循环:中药在皮肤渗透后,进入腔静脉系统,通过静脉血液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实现系统性治疗效果。

3. 气体吸收:某些中药成分可以以气体形态进入皮肤的毛孔中,随后被血液吸收。

典型的例子是艾叶贴敷治疗。

4. 桥联运输:中药成分通过皮肤和血液的互相作用,以桥联形式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总的来说,中药透皮吸收作用的原理是中药成分通过皮肤渗透或气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达到治疗效果。

现代中医穴位渗透疗法

现代中医穴位渗透疗法

现代中医穴位渗透疗法一、概述:“现代中医穴位渗透疗法”是由中医精神卫生专家梁宝利、杨宝俊和战淑坤为首的专家团队,经过16年的科研攻关和6年的临床实践,将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建立失眠症、抑郁症等各病种的临床实践数据库,逐步完善建立的“现代中医穴位渗透疗法”安全绿色治疗体系。

临床实践病例:6578例综合治愈率:96.73% 治愈患者:6496人“现代中医穴位渗透疗法”以传统医学为基础,建立大量实验数据库,选取针对失眠症、抑郁症、酒精依赖症等各种疾病具有显著效用的中草药,利用超微粉粹,融合药物作用分子;并结合现代先进医学技术,区别传统用药方式,利用精密药物渗透设备,通过不同病症的对应的穴位渗透,中药分子直接作用病灶部位,疏通人体经络,恢复自身免疫机能,解决各类慢性疾病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难题,轻松治愈精神疾病不易复发。

二、研发背景:社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压力日渐显现,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酒精依赖症等各类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大幅度增长,但只有20.6%的患者选择治疗,其中疾病复发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据中华医学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统计数据显示,传统西药治疗精神疾病复发率为89.6%,单纯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复发率在76%以上,因此探寻精神疾病有效治愈的方法迫在眉睫。

由梁宝利主任为首的中医科研组一直致力于传统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利用中药效果显著、激活性强、长效低毒等特点,经过20余年的实践研究和系统分析,从5000多种中药材中,筛选出近百种对精神疾病行之有效的中草药方剂,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利用精密药物渗透设备,创造性地提出安全绿色的“现代中医穴位渗透疗法”治疗体系。

三、疗法原理:“现代中医穴位渗透疗法”以经络学说和中药治疗原理为基础,利用现代医学加工设备,提取中药的高效成分。

按照穴位的治疗作用和中药的药理性能,根据不同疾病的发病原理,选取相应的穴位和中药方剂通过物理作用,结合现代精密渗透设备,将中药分子渗透进病灶穴位中,充分发挥经穴和药物对针对疾病的综合效能。

中医定向透药的原理

中医定向透药的原理

中医定向透药的原理
中医定向透药是指通过中药经皮透药技术,将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穴位传导原理:中医定向透药常常会选择穴位作为透药的入口,通过药物在穴位上的渗透,通过经络系统传导到相应的脏器或组织,起到治疗作用。

2. 经络传导原理:中医认为人体经络贯穿于全身各个部位,并且与内脏器官以及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透药技术,药物能够经过经络系统传导到相应的脏器或组织,起到治疗作用。

3. 皮肤渗透原理:人体皮肤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膜系统,具有吸收和渗透药物的能力。

通过选择合适的药物和促渗剂,可以加速药物在皮肤层的渗透,从而达到药物治疗的目的。

4. 个体差异原理:中医注重辨证论治,认为不同人的体质和病理状况不同,因此中医定向透药也会根据个体特点来选择适合的穴位和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中医定向透药利用穴位传导、经络传导、皮肤渗透等原理,将药物局部透过皮肤进入体内,以达到调理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既可以针对具体的病症进行治疗,也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调节人体的整体平衡。

中药透皮的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的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的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是指将中草药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进行治疗或调理的方法。

下面是中药透皮的一般操作方法:
1. 清洁皮肤:首先,用温水和无香皂洗净治疗部位的皮肤,然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

确保皮肤表面没有油脂、污垢或其他物质。

2. 泡药水或贴剂:将中药材浸泡在热水中,使其药性溶解到水中,或者使用市售的中药贴剂。

根据医生的指导或说明书的建议,将中药水或贴剂涂抹在治疗部位上。

3. 揉搓按摩:用手指在涂抹了中药水或贴剂的部位上进行轻柔的按摩,以帮助药物更好地渗透皮肤。

4. 盖敷或贴药膜:将中药液涂抹在治疗部位后,可以使用药膜、药布或透明胶带等覆盖在治疗部位上,以避免中药水的挥发和保持药物渗透的效果。

5. 固定和保持:使用绷带或透气的膜纸将药膜或药布固定在治疗部位上,以保持中药的渗透作用。

6. 注意保暖:在进行中药透皮治疗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治疗部位的温暖,可以穿上透气的衣物或使用热敷等方法,加速血液循环和药物吸收。

7. 按时更换:根据医生的指导或说明书的建议,按时更换中药液或贴剂,继续进行透皮治疗。

请注意,中药透皮治疗方法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药说明。

不同的中药透皮治疗方法可能会有些许差异,所以请在使用之前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穴位按摩配以中药渗透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体会

穴位按摩配以中药渗透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体会
共约 1 O分钟左 右 。 香油 , 以便 于 加热 促 进 渗 透 、 防止 皮 肤 过敏 , 在理 疗
1 . 压放气 冲穴 3 5 , .3 4 ~ 次 压气 冲穴 时 , 双拇 指 由 指际放开 , 患者感觉 自上 向下至足底有热流感为佳 。 此 法可 有效 的 改善 盆 腔 及 前列 腺 组 织 血 液微 循 环 , 继而促进前列腺组织细胞营养代谢功能 , 促进修复 ,
于患 者督 脉及 足太 阳膀 胱 经走 行 路线 , 3 5分 钟 后 ,
部, 双拇指按揉八 穴 , 5 约 分钟左右。 24 注意事 项 . 1 . 患者仰卧位 , .2 4 叠掌揉或扣脐揉小腹部 , 多指拨 2 . 中药泡脚 、 .1 4 坐浴 、 局部热敷等方法 , 热度要适
1 . 中药 坐浴 及 中药泡脚 后 , _4 4 给予 点 、 、 、 会 揉 搓 推 阴穴及 涌泉 穴 ( 以足 底 病理反 射 区更 佳 ) 配 。
2 外用 中药治 疗
. 病 时一般增大 2 4 , ~ 倍 尤其 中叶组织增 生 , 挤压刺 21 中药泡脚 激尿道膀胱而产生排尿 障碍或异常改变 ,祖 国医学 21 处方 : .1 . 杜仲 5 g桑 寄生 3g枸杞 3g锁 阳 0, 0, 0,
三联 法 治 疗腰 椎 间盘 突 出4 例 临床 观 察 0
多数轻者 3 5 , ~ 天 重者 7 1 5天均可得到症状缓解 。
《 按摩与导引》 2 0 4月第 2 0 9年 5卷 第 4期( 12 ) 总 7期
3 0Βιβλιοθήκη C iee Maiua o & Q og teayA r2 0 V 12 N . hn s nplt n i iG n h rp . p 09, o.5, o4

中医定向透药操作方法

中医定向透药操作方法

中医定向透药操作方法中医定向透药是一种特殊的药物操作方法,也称为“穴位药”。

它是通过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病人的穴位中,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或病理部位,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中医定向透药的操作方法。

中医定向透药的操作步骤如下:1. 病人选择合适的治疗穴位: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定向透药。

每个穴位具有不同的疗效和适应症,需要根据病情进行选择。

常用的穴位有太溪、肺俞、大椎等。

2. 检查穴位:在选择好治疗穴位后,需要仔细检查穴位的位置和状况。

检查穴位应当确保病人的舒适和安全,防止误伤或感染的发生。

可以采用红外线热像仪或针灸穴位图进行定位。

3. 针灸穴位:在确定好穴位位置后,需要进行针灸操作。

首先,要准备好消毒器具和药物。

然后,用消毒棉球擦拭穴位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

接着,用针灸针快速刺入皮肤,到达穴位,以达到调理经络、疏通气血的目的。

针灸操作应当轻柔、准确,避免伤及神经或血管。

4. 注入药物:在成功进行针灸操作后,需要进行药物注入。

可以选择天然药物、中药注射液或化学药物,根据疾病的特点和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选择剂量适宜的药物,并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进行注入。

注意药物的温度和浓度,以及注射速度。

5. 观察病人反应:在注入药物后,需要观察病人的反应和症状变化。

注意观察是否有不适症状,如出血、疼痛或过敏等。

及时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停止注药、对症处理等。

6. 追踪疗效:进行定向透药后,需要及时追踪和评估疗效。

观察病情的发展,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没有明显改善,应当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计划。

中医定向透药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它具有疗效确切、作用迅速、副作用小等特点。

但由于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等原因,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避免因错误操作而导致不良后果。

总之,中医定向透药是一种特殊的药物操作方法,通过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穴位中,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中医穴位透药疗法讲解

中医穴位透药疗法讲解

中医穴位透药疗法讲解
中医穴位透药疗法是一种结合了穴位疗法和药物治疗的综合疗法。

本文将对中医穴位透药疗法进行详细的讲解。

1. 穴位疗法
穴位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疗法可以通过按揉、针灸、拔罐等方式实施。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

中医药物治疗注重使用天然草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健康的状态。

3. 中医穴位透药疗法
中医穴位透药疗法是将穴位疗法和药物治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治疗过程中,先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然后再应用适当的中药药物或外敷药物,以加强治疗效果。

通过穴位透药疗法,可以使药物更快速、准确地传输到病灶部位,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同时,穴位疗法的刺激也可以增强
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病情的康复。

4. 穴位透药的适用范围
中医穴位透药疗法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上都有较好的效果,特别
是一些慢性病、疑难杂症和功能性疾病等。

例如,颈肩腰腿疼痛、
失眠、头痛、过敏性鼻炎等症状都可以通过穴位透药疗法得到有效
的改善。

5. 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医穴位透药疗法时,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
并根据个体情况选取合适的穴位和药物。

同时,注意遵守卫生规范,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和卫生。

以上是对中医穴位透药疗法的简要讲解,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 张大同. 《实用针灸穴位与疗法》. 2013.。

理疗中的草药疗法中医草药的应用与疗效

理疗中的草药疗法中医草药的应用与疗效

理疗中的草药疗法中医草药的应用与疗效理疗中的草药疗法——中医草药的应用与疗效草药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理疗中的应用广泛且有效。

中医草药以其天然、温和的特点,成为许多疾病治疗的首选。

本文将探讨理疗中的草药疗法,以及中医草药的应用与疗效。

一、草药疗法在理疗中的应用1. 热敷草药疗法热敷是一种常见的理疗方法,通过提高局部温度,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

与常规的热敷相比,草药疗法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了对皮肤的刺激。

例如,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时,可以使用含有乌梅、川芎和桂枝等草药成分的热敷贴,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 草药蒸汽疗法草药蒸汽疗法通过吸入草药蒸汽,将草药精华送入呼吸道和肺部,起到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

例如,在治疗感冒和支气管炎时,可以使用含有黄芩、薄荷和桔梗等草药的蒸汽疗法,有效缓解症状并促进病情康复。

3. 草药熏蒸疗法草药熏蒸疗法是通过将草药熏蒸后的蒸汽直接作用于患处,加速草药的渗透和吸收,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在治疗皮肤疾病、痛风和骨质增生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疗效。

例如,在治疗湿疹时,可以使用包含苦参、地黄和白鲜皮等草药成分的熏蒸疗法,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止痒效果。

二、中医草药的应用与疗效1. 中医草药的分类根据中医理论,草药可以分为中药材和中成药。

中药材指的是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等,经过加工而成;中成药指的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经过一定配伍和制剂工艺制成的成品药物。

两者都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疗效。

2. 中医草药的应用范围中医草药在理疗中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等多个领域。

例如,黄连、黄芩等草药常用于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对于急性咽喉炎和胃肠炎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川芎、红花等草药则常用于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对于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可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3. 中医草药的疗效评估中医草药的疗效评估主要依据临床观察、实验验证和医学文献等。

中医草药的治疗效果往往是综合各种因素的结果,包括草药的药理作用、疾病的病因病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月7日右肩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感觉良好。
通过一段时间的中医理
论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
的学习,摸索到了一些
简单易行,便于患者操
作的自我按摩方法。
肩部自我按摩方法:
(1)指揉痛点: 患者肩部存在很多压痛点,凡是按压出现疼痛的地方都是治疗的部位,使用 对侧手的拇指、中指或食指点按揉患侧肩部疼痛的部位,以能忍受为度,每次揉 10分钟左右。目的是放松肩部软组织,为后续的运动锻炼肩部做准备。 (2)点穴止痛: 按压患侧的合谷穴、手三里穴和曲池穴。这是肩部和上肢止痛的有效穴位组 合。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的拇指指
穴位理疗与中药渗透
天津南开中医医院 内科病房
陈茹 2011年11月16日
病例: 2011年11月5日,68 床患者宋金印出现右肩背 部受凉后疼痛。
医生:做了颈部动脉彩超检查,结果显示:
1.双侧颈动脉硬化(IMT增厚) 2.右椎动脉走形迂曲 3.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减慢
护士:遵医嘱给患者做了右肩背部的穴位
肩部自我按摩方法:
(4)弯腰晃肩法: 弯腰把患侧肩部连同胳膊向下垂,体位和甩手锻炼一样。然后做肩关 节环转运动,动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可能会出现疼痛,因此不要追求一
次好彻底,应该耐心,循序渐进。
(5)梳头: 患者用患肢梳理自己的头发,先从患侧梳起,从前梳到后,然后再梳
健侧的头发,也是从前梳到后。
胸痹的自我按摩方法
4.擦双侧胁部
双胁部位于两侧乳头之下至双侧肋弓下缘之上的侧胸区。双手掌放松至于胸胁 部。从后向前,用力均匀地分擦。分擦20次为宜。分擦要领同分擦上胸部。不 但能够刺激肋间神经,反射性地调节心脏功能,更能调节心肌传导和增加血液供 应的目的,尤其针对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效果极佳。
5.点揉腋窝
2.点揉神门
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点揉神门的操 作方法同点揉内关,因皮下组织结构较内关更致密,因此可以稍加点压的力量,点 揉每侧各1分钟。此手法最适合晚间睡前操作。神门穴是全身安神养心最好的穴位 之一。点揉此穴能够松弛白天过度紧张焦虑的中枢神经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 动脉血液流量,还有益气血、安神补心的功能。
锁 乳突肌的上端之间)、劳宫穴(手心中央)、合谷穴(手背 面第1、2掌骨之间,近第2掌骨中点)、内关穴(前臂内 侧、腕上2寸)等穴位各36次。
赶走疲劳拍手操
手掌中有与心脏、肺等脏器相连接的经络和血 管,经常给予刺激的话,可以增进健康。 1.拍手掌。手掌摊开使劲的拍手。 2.拍拳头。在握拳的状态时,两手手指部分相互撞 击。 3.拍手腕。拍手掌的最下方手腕处,这对膀胱和生 殖系统有好处。 4.拍手指。两手相对,手掌处保持空心,只拍手指 部分,可刺激心脏等脏器。
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即是穴位。手三里
穴位于前臂背面,曲池穴下两指远处,按压上去会感到特别酸胀。曲池穴位于肘 横纹外侧端,屈肘,肘横纹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3)甩手锻炼: 患者弯腰,患侧手臂下垂,先用力向前向后摆动,再向左右摆动,动作幅度 由小到大,反复进行。使肩关节摆动的幅度逐渐增加,越大越好。
3.分擦上胸部
两侧上胸部即双侧乳头至两侧锁骨下缘之间这一扇形区域的胸部。两手掌放松 伸开,分别置于同侧上胸部,由上向两侧腋窝部斜行分擦。手掌要紧贴皮肤,力量 和缓、均匀,分擦20次为佳。擦完后感觉上胸部皮肤微微发热即达到治疗目的。一 是调节心律,对房颤等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二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 血。
侧抹到太阳穴,各抹36次。
梳。双手十指微屈,从前额发际开始,经过头顶,梳至后发
际36次。
滚。双手握拳,拳眼对着相应的腰背部,上下稍稍用力滚动
36 次,滚动的幅度尽可能大一些。
揉。两手掌十字交叉重叠,贴于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
针、逆时针各按揉36次。
摩。按摩风池穴(枕骨粗隆直下凹陷与乳突之间,斜方肌与胸
子30g,绵萆薢10g.
穴位理疗和中药渗透
用法:每日两次,每次30min. 告知:接通电源后有酸麻感;避免过度牵拉,以免电极脱
落;切勿用手触摸电极片以免发生触电;如有不适立即与护士
交流。
功效:驱风散寒,祛湿除邪,疏通血脉,温通经络,活
血散瘀,舒经止痛之功效。
评价:病人通过仪器的使用以及药物的渗透,与2011年
理疗和中药渗透,取患者的右侧肩髃、肩 髎、臂臑、天宗、臂中、肩井、曲池等穴 位。
穴位理疗选择的仪器:微电脑治疗仪
1.模拟针灸:模拟传统针灸手法,提插粘拉,简便易用。
2.推拿按摩:模拟人工推拿按摩手法,深入持久治疗,效果显著。 3.远红外热疗:8-10.5微米的远红外热疗,温热散寒,舒筋活血。
7.点揉足三里
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侧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点揉手法同点揉 内关,只是力度要更大。左右各点揉1分钟为佳。足三里是全身强壮的要穴。点 揉足三里对全身的虚劳疾病均能起到调节作用。点足三里特别适合中老年冠心 病患者的保健。
高血压的自我按摩方法
擦。用两手掌摩擦头部的两侧各36次。 抹。用双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从前额正中向两
中药渗透:
药物渗透的中药药方为:
地肤子20g,桃仁20g,红花10g,白鲜皮10g,甘草
10g,延胡索20g,野菊花15g,马齿苋15g,川木通
10g,苍术10g,白花蛇舌草15g,车前子15g,薏苡仁 10g,金银花15g,连翘15g,茯苓10g,鸡血藤50g,
葛根40g,当归20g,川乌30g,花椒30g,党参10g,炮附
天津南开中医医院 内科病房
陈茹 2011年11月16日
8.足疗:通过足底推拿按摩,可以有效预防各种疾病,对腿脚发凉效果显著。
穴位理疗选择的仪器:微电脑治疗仪
9.眼疗:在眼部有效地几个穴位点针灸按摩,对白内障,近视,模糊不清效果显著。 10.磁场效应疗法:消炎镇痛,增强细胞活性、提高肌体免疫力。 11.超声波疗法:对于脑血管病、冠心病、血栓病等方面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同 时具有明显降血脂、降血压、促进脑功能恢复;在医学美容上广泛应用于痤疮、 去皱、防皱、皮肤保养。. 12.测心率:治疗之前,可以准确测量心率,评判身体健康指数。 13.遥控控制:用遥控控制仪器的任何功能,解决了治疗中想换功能的人工操作 不便。
4.药物离子导入:有效的将对症的药物导入到病灶区,立竿见影。
5.电针罐疗:先拔罐,再配合仪器通电使用,有效驱寒祛湿活血化瘀。 6.音乐疗法:不规则的音频输出,不留针,达到心理、身体同时治疗的效果。
7. 光波疗法:650nm的波长,通过鼻腔可有效降三高。(鼻腔和手腕一起,
激光寿命20000小时,腕式独立开模,款式绝对新颖耐用)。
(6)体后拉手:
双手伸向背后,健手握住患手,将患手向健侧的斜上方反复牵拉, 然后渐渐向上拉动,反复进行。
(7)外旋锻炼:
患者背靠墙而立,患侧上肢握拳并屈肘,做肩部外旋动作,就是我 们常说的活动肩关节的环转运动。尽量使拳背碰到墙壁,反复进行。
胸痹的自我按摩方法
1.点揉内关
内关在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用一只手的 拇指,置于另一只手的内关穴上,稍向下点压用力后,保持压力不变,继之旋转揉 动,当产生酸胀感,即为中医所讲的“得气”,也就是产生了治疗效果。这时继续 点揉约1分钟后缓缓放松点揉手以结束治疗,两手交替点揉对侧。每天不限时段、 场所,均可操作。内关穴是全身对心脏调节作用最强的穴位之一。点揉内关穴能够 有效提高心肌无氧代谢的能力,令心肌在缺血缺氧环境仍能正常工作。点揉两侧内 关穴各1分钟能强心,调节心律,缓解胸闷憋气等不适症状。
两侧腋窝定点。用一侧手2至5手指指尖点揉对侧腋窝。每侧1分钟。具有极强 的缓解冠状动脉痉挛的作用,是预防和治疗心绞痛发作的奇效穴。
6.揉小腹
小腹在肚脐至耻骨联合之间的中点。双手重叠至于小腹中央,稍加力后顺时 针揉动。共计1分钟。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起到对抗机体内部各种 炎症的目的,改善心肌供血,特别适合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