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的课堂教学改革DOC
浅谈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精品文档
浅谈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一、教学模式转变中的课堂教学方法定位中国政法大学于2006 年开始将案例课和研讨课教学扩展到了法学以外的14 个专业,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推广并支持“两类课”的开设,并将其列入到本科教学计划之中,积极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对于以教师为主体、单向式信息传输为主、以理论知识讲授为根本的传统知识讲授型教学方式而言,案例课和研讨课的教学模式则是一种以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双向信息互动与沟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本定位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方式。
“两类课”教学的引入与开展直接体现了本科培养目标的理念转化,也是对当代社会人才需求的直接回应。
课堂教学作为本科教学中最为重要和主要的内容之一,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但是,传统知识讲授型教学模式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引发了一些问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
传统知识讲授型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强调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
长久以来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讲授方法为主,在这种课堂教学方法中,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牢记相关考试知识点成为很多学生的课程学习动力,因此出现了学生以记笔记,考试背教材和教学大纲知识点为主的高中生式的学习方式。
同时,知识讲授过程中以教材为主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呆板,因此也很难加深、加宽理论认知的深度与广度,使理论知识的讲授流于形式,较为肤浅。
此外,这种单纯以理论讲授为主而脱离实践、疏于运用的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践问题的能力。
虽然目前PPT以及网络资源等方式已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方法之中,但是如果不能改变传统课程讲授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定位,以及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那么PPT或者网络资源的运用也只是板书与教材的一种形式变化而已,对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方面不会产生实质性作用。
浅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浅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提高教育质量是党提出的任务,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纵观世界发展,经济发展的强国都是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首先建设教育的强国。
党的报告中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我国的教育不仅要由小变大,更要由弱变强。
今天,在深化课改,提高教育质量的的路上,我能做些什么?我还需要做些什么呢?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也在不断地思考着。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我们首先要从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入手,探索新的适合孩子发展的教学模式。
一、课前预备模式伏案静思式。
上课前一两分钟,学生在座位上坐好,伏案,静思。
学生在头脑里回忆上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回忆课前预习时所看的东西以及预习中没有搞懂的难点疑点,为上课做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
目前,学校在上课前两分钟会有一个提示铃声,就是提醒学生做好伏案静思的,也可以让老师为上课做好准备。
二、课堂教学模式1.多小组合作是形式。
我们反对形式主义,但形式不等于形式主义。
不管什么东西,必须有形式,没有一定的形式去承载,内容也就没有了负载体。
多小组合作这个形式做好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将大有裨益。
首先,形式新颖,布局合理,形式有新鲜感,不易瞌睡走神。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使学生相向而坐,学生在班级的地理地位上是平等的,这样大家感情交流渠道通畅。
其次,把几个同学分在一个小组,大家可以围在一起为一个话题进行充分的讨论,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疑问,征求他人的意见,彼此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共同帮助,使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合作变得简单易行。
2.多环节推进是流程。
教虽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一旦有了固定的模式,那可能陷入僵化、教条、呆板。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环节可以是散乱的、随意的、无序的。
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首先,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学生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灌输知识、传授技能来实现教学目标,而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学生兴趣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主动者的角色,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其次,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讲授、讲解为主,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反思。
而现代教学追求以探究、合作、实践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应当积极倡导教师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
再次,课堂教学改革需重视技术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教学改革的利器。
课堂教学改革应当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平台等现代化工具,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趣味性。
此外,教育技术还可以支持教师进行教学过程的监控和评估,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两个最为重要的环境,二者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应鼓励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紧密配合,共同关注学
生的学习情况,共同探讨学生的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浅谈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浅谈一、背景及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它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转变,随之人们逐渐产生了对科技的崇拜,而对人的情感普遍漠视,致使了人格发展的惨白和道德教化功能的隐退。
由此引发了人的价值信仰危机和道德没落。
与此同时,经济全世界化和信息社会化成为新世纪时期精神的“主旋律”。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材之间的竞争,培育什么样的人材已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作为塑造学生灵魂,培育学生踊跃健康人格,启蒙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语文教学在新世纪挑战眼前应该做些什么,这是摆在每一名语文老师眼前的一个大问题。
纵观语文教学现状来讲,由于各种原因,咱们的教学还处于一种相对封锁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只停留在口头上。
在许多学校,讲义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
教学进程中过度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强调语文的知识体系,考试模式单一、呆板,轻忽了学习主体的需求和特点,轻忽了人文精神的培育。
很多地方在阅读教学中一味偏重技术分析,放弃了语文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致使语文课程本来具有的文化功能流失。
咱们培育出来的学生缺乏主动性,缺乏创造性,缺乏情感品质。
这与时期所呼唤“关注生命,关注人格,关注尊严”的主题是背道而驰的。
面对各种不良现状,咱们必需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
二、改革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提几点意见。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主题是:引领新思想和新理念,探讨新教法和新学法,打造新课堂和新特色,追求新成效和新境界!1.引领新思想和新理念。
所谓“新思想”,就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育思想,如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提高质量的思想,面向全部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思想,等等。
所谓“新理念”,就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与传统教学不同的理念,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在任何时候都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当前,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进行?笔者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新课程标准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实施的,“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学科素养又可分为四个方面的素养:基础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
1.基础素养:指本学科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人文素养:主要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这是新课程标准所特别强调的,也是过去的课堂教学中重视不够的。
;3.科学素养:主要指过程和方法等方面。
这是时代的新要求,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4.信息素养;狭义的理解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广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听、读、思、辨等过程搜集和处理课堂信息的能力。
其中“基础素养”是各学科所特有的,而“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是各学科所共有的,且在内涵上有一致性。
学生各门学科的“学科素养”提高了,综合素养也必然提高。
二、综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
1.正确理解“主导”与“主体”的含义。
(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和学生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在这组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
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班级风气的优劣……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主导”。
(2)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在这个运动的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始自终成为主角,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表现”;2.转变学习方式。
(1)鼓励学生质疑。
(2)让学生去尝试;3.处理好基础知识的教学;4.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是暂时的、变化的、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却是持久的,影响学生终身的;5.加强课堂教学的综合性。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课堂改革当前,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
如何改革?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综合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时代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近年来,社会给小学生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要想让他们有好的情感、好的智力、好的品德,就必须把课程设置紧密围绕着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来进行。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紧密结合社会中发生的实际问题,从生活实践中引出原则和法律,使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它们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我们应该创造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有关法律、法规和知识等专业性信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使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自信。
二、授课方式在授课方式上,《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课堂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和辨别力,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讲故事、讲实例、模拟练习、课外调查等,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具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辅助的教学,以此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同样的,教师应该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学会”的理念来进行教学或教育实践,让学生更加成熟、自信和独立思考,让孩子有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三、综合素质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实现与综合素质教育的无缝衔接。
我们应该积极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贯穿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并与其他课程相互结合,以此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这些综合能力的提高,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法律良好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积极的解决,提升自身素质和欣赏力,与时俱进地综合提升个人的情感、智力和个人的品德。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改革,应该类别于现代社会体制和社会开展的教育科学与技术,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注重实践研究与改革实践,实现小学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浅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浅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教育而言,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更为重要。
在听了太谷县教研室张四保主任的讲座后,我深深感到:全面而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
在认真反思当前的课堂教学形式后,我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还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一、忌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漠视工具性。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除了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养成和提高外,还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才是我们语文教学之本,缺少了“本”,任何道德的说教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们不能说,感想谈的漫天飞,经典名句信手拈来,满纸都是错别字的现象,就说明我们的语文教育成功了。
纵观我们现在的课堂,一班70多个学生,智力水平参差不齐,家教背景亦是如此,但是,如此大的班容量和千人千性的现状,全要在2个月内学完本学期的语文课本,人人认识和掌握本学期的字词、语法是不容人乐观的。
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绝不能只重视“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轻视“知识传授”和“优中差生均衡发展”。
我想,只有为学生的生命奠基的语文才是真语文。
二、忌过分强调学生“主体”,漠视教师“主导”当“满堂灌”越来越遭受到语文专家的唾弃的时候,新语文、新课堂、新理念又开始倡导学生本体的回归。
诚然,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生只能当作冷冰冰的容器被动的接纳,没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创造也就无从谈起。
将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语文课堂也真正在向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的方向上发展。
但是,今天的语文课堂用所谓的学习“主体性”弱化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
语文课堂又出现了一幕:语文教师由以前的“全包办”变作如今的“无作为”。
教师的角色异化为:第一:文本解读的旁观者。
传统的教学中,对于文本的解读,教师过多的强加给学生教参的认识和自己的思考。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课堂教学改革旨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1. 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3. 优化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改革要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4.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1. 教学内容改革(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精选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精选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开发校本课程:鼓励教师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教学内容。
2. 教学方法改革(1)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探究式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学评价改革(1)多元化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
(2)过程性评价:注重教学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
4. 教学环境改革(1)优化教室环境:创造良好的教室环境,为学生提供舒适、安全的学习氛围。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家校合作: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作者:孙秀俊来源:《人间》2016年第32期(新疆库车县林基路小学汉语学校,新疆库车 842000)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课堂教学的理念、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也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
这种课堂环境的重组和优化,大大推进了课改的深入,为教学的有效进行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条件。
本文从本校目前的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上谈了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10-01什么是课堂环境?我认为,课堂环境也被称作课堂气氛、课堂心理环境、课堂学习环境,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所有感知觉,以及各种课堂情境在心理上形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然,所有课堂教学的改革都是为了体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那么我就从我们学校目前的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上谈谈本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看法。
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还处于初期阶段,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在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老师们总是处于一种茫然的忙碌状态,权衡之下往往把教育最为根本的教学弱化了,我们的學生还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所以,我们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要先从思想的转变改起。
就目前课改初期而言,我们要努力在教与学之间找到平衡,探索前行。
以邵亚妮老师为中心的语文教研组根据我校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了一套5+1的教学模式,让学校老师们效仿。
所谓的“5+1”,“5”是指课堂的五个环节:激趣导入---预习检测---重点研读---练习迁移---增量阅读。
“1”是指开展丰富的读书交流活动。
下面做一一解释:一、[环节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2分钟左右)教学时,可由讲故事、名言、新旧知识链接、多媒体、歌曲、游戏等形式引入。
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二、[环节二]预习检测,初步感知。
(5分钟左右)操作建议:1.检测学生独立识字情况。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师素质的提升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师素质的提升摘要: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尊重和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能力,教师职业修养等职业素养的提升是顺利实现课堂改革的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师素质课堂教学改革是当今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它的宗旨是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人与人的合作精神,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促使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1、当今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从过去单一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媒体网络等立体化的途径发展,使得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教师要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就必须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反思和改革,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过去的崇拜一切逐渐向怀疑一切发展,从过去用崇拜的眼光看待老师向审视和怀疑方向转变。
老师要赢得尊重和肯定,树立传道授业者的形象,就必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与时代进步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不适用的东西,才能实现教学相长,更好地完成教师的本职工作。
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受到极高的重视,我国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比重不断加大,我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设备设施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和提高,课堂教学手段从过去单一的粉笔加黑板的平面式的教学方式向多媒体声光立体式的教学方式发展,这也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课堂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提出了要求。
要适应时代发展,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二、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1、“观念决定行动”,在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活动中,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中首当其冲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问题。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其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
本文将就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简要探讨。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强调实践与探究。
新课程改革强调实践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方式,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数学交流能力等。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指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是指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交流、分享。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问题导向法。
问题导向法是指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
浅谈新时代大学生特征及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
浅谈新时代大学生特征及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大学生的特征和素质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以及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手段来更好地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新时代大学生的特征1. 多元化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的背景多元化,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
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价值观念等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2. 信息化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在信息化的时代,他们接触到的信息量是前所未有的,更加注重获取和分享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3. 自主性和过去不同,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他们乐于探索,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期待。
二、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1. 引入互动式教学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征,课堂教学手段需要更加注重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创设场景式教学利用场景式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推动技术辅助教学结合信息化特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让课堂更加生动和有趣,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精神。
4. 提倡跨学科教学由于学科之间的互通性越来越强,跨学科教学可以提供更为综合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间的对话与交流。
三、实施改革的困难与挑战1. 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2. 教学资源的配备推动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需要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包括技术设备、教学用具等。
浅谈农村初中的课堂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的课堂教学农村初中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
相比城市初中,农村初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如何改善农村初中的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教师队伍、学生特点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浅谈农村初中的课堂教学。
一、教育资源的改善农村初中教育资源一直是个难题。
相对城市初中,农村初中缺乏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
改善农村初中的教育资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农村初中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比例,建设更多的农村初中教育设施,为农村初中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提高农村初中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
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募捐活动,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改善学校的教育设施和条件。
可以向社会募集图书、实验器材等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二、教师队伍的提升农村初中的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提高农村初中的教师队伍素质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在这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前往农村地区工作,提高农村教师的薪酬待遇,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
学校也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培训和进修班,提高农村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学校和教育部门还可以加强对农村初中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激励农村初中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素质培养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三、学生特点的考虑农村初中的学生在接受教育方面和城市初中的学生有很多不同之处。
农村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也有所差异,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特点,采取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能力,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可以开展课外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结合学生的家庭情况,开展家访、心理辅导等工作,增强学生的家庭教育支持。
浅谈“四环六步”课堂教学改革的五个转变
浅谈“四环六步”课堂教学改革的五个转变新课改不是一套教科书,而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革命。
我们推行的“四环六步”(四环:读书自学,自主探究;分组合作,讨论解疑;教师点拨,总结指导;训练巩固,当堂检测。
六步:检查自主学习成果;出示学习目标;独立自学新课;合作探究问题;展示点拨解惑;训练达标测评。
)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就是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突破口,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我认为要真正做好课改教学工作,必须有以下五个转变。
1.观念变“旧”为“新”观念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原动力。
对于有多年教学工作经历、已经习以为常的教育理念和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的教师,就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了,就应该用新的、发展的眼光去“拨开云雾见太阳”,认识其实质。
我们推行的“四环六步” 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我们坚持“集体研讨、还时于生、小组合作、自主整合”的原则,奠定了课改的基调。
从学生的自学预习到合作、探究、展示、反馈,整个课堂都以学生为主体,主张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处处张扬个性,将学生变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
它真正实践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新课程理念。
2.教学管理变“破”为“立”传统的班级教学管理,大部分教师都喜欢“严”字当头,制定一系列的纪律、条款约束学生,重结果、重分数,轻过程、轻能力培养,这实际上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新课改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
因此我们的“四环六步”教学改革在班级教学管理中,要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既要“破”除过去的条条框框,又要“立”字当头,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主,重在引导,建立自主学习的系列管理机制,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有“形”无“质”、有“合”无“作”、参与度不高,团结、创新精神不强的现象。
浅谈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浅谈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转变,高校也应该适时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高校要及时对教学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个高质量的人才应该是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统一的人才。
教学改革是高校的一项长期工作,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和目标也逐渐从只重视知识教育转向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实现从教给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实现从讲授为主到多种方法相结合、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转变。
关键词:高校教学改革问题对策课堂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解决教学问题的对策就是要转变观念,构建相对独立而系统的教学体系,加快适应实践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内和校外的实习基地建设。
从目前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了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保障高校实践教学要采取的手段、措施以及改革的基本途径。
1 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1 课堂教学仍以讲授法为主,方法比较单一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仍然以讲授法为主,教师只是按照讲义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听课、记笔记。
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就是学生没有太多的活动空间,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的教师虽然也使用计算机等辅助教学,但是也经常表现为投影出简单的文字讲义,没有任何声音或影像等配合课堂教学,结果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就变成了单一媒体教学。
学生被动地接受讲课内容,听得昏昏欲睡,大大降低了听课质量。
这样根本不能达到令学生学习的目的,更谈不上提高和创新。
所以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2 部分教师职业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有些教师缺少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的职业道德。
有一部分教师对学生关心不够,与学生缺少交流沟通,上完课就无影无踪,找不到人了;也有一些教师不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认为上完课也就完成了任务;还有一些教师缺乏为人师表的责任感。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与方法兴和县育才小学史平原课堂教学改革推行至今,形成了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价值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和方式,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多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所进行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出,每一门学科课程标准都在注重评价功能的转变、评价手段的改变及评价的多元化,但目前尚缺乏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而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但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导向、激励、反思、改良的作用,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同伴合作、师生互动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
要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来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
因此,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中摸索出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发展性评价具有现实意义。
当前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发人深思。
一、存在的问题〔一〕课堂教学评价意识淡薄。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评价目标应多元化、评价主体应多元化、评价方式应多元化。
但是,实际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不能适时进行评价,整堂课中对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习结果没有只言片语的肯定和鼓励;也不能对做得不够好的孩子给以善意的提醒和要求,让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即使有评价,方式也非常单一,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赏识和尊重的评价基本缺乏。
这样的课堂沉闷,压抑,学生显得拘谨、被动,课堂的有效性极低。
〔二〕评价语言单调、空洞、笼统,缺乏激励性和趣味性。
在课堂中部分教师为评价而评价,评价语言形式化,“好”,“很好”,“你真棒”,“不错”等评价语言是教师的口头禅,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教师也会给以肯定和夸奖一通。
浅谈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浅谈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本文首先就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情况进行浅述。
其次,通过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把课程改革的重点主要通过三方面(课程结构的改革、教学过程的改革和课程评价的改革)进行理解与分析。
进而讨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影响.【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改革;教师;影响;【正文】一、基本情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发挥重大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撞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在这里,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话说回来,但就目前看来,基础教育仍未取得根本的突破。
学生负担过重,学习被动,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现象仍广泛存在,而进入课改实验的中小学基本上限于按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开设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而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和选修课整体上没有得到落实。
据调查,目前影响素质教育推进的有社会历史、就业压力、传统体制、队伍素质、办学条件、课程设置等因素。
突破传统,超越自我——浅谈“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
突破传统,超越自我——浅谈“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摘要】《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其“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能够使语文学科真正回归到其语言的本质,做学习的主人,课堂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学为中心;突破传统;课堂改革每当一项新事物诞生之际,都会有棘刺有艰辛。
当课改之路在我校开展时,我很迷茫很懊恼。
但通过一年个多的学习、实践,我感觉虽然课改之路坎坷,课改之路困惑,课改之路无所适从,但我还是从中解放出来,变成焕然一新的我。
一、突破传统,改变思想(一)、改革是课堂的第一要素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改革的第一立场是学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寻找学生兴趣点,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堂。
但若是教师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而不去引导他们自己思考、自己组织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松懈状态,大脑不活跃,思维迟钝,这样能提高课堂效率吗?传统的教学模式,满堂灌基本是教学的常态。
在新课改中,要求课堂不准“一言堂”。
这就使很多教师有困惑,语文课不灌,学生能明白吗?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学好吗?但在一次试验中,也改变了我们对传统模式的看法。
这一节课,我没怎么备课就去上课了。
在上课过程中,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画、勾、圈、点的形式自学课文,再不懂的可以谈论交流。
话一出,学生可活跃了,读书的读书,讨论的讨论,小组合作可谓热火朝天,就这样过了20分钟。
在这节课,我基本上都不讲,但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答案,课堂自学的学生也很多。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好学好问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更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为学生营造和谐和宽松的学习氛围,多创设教学情境,消除学生的顾虑。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
如今的初中生思维活跃,接受信息快速,要想让他们在语文学科中取得有效的学习效果,就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影片、动画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朗诵、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演讲能力,通过写作指导和写作批评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校还可以推行阅读教育。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设置读书角,定期组织学生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各类文学作品、期刊杂志、报纸等,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阅读和鉴赏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议论性素材,让学生以自己独立思考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为了增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游戏化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语言游戏、语文竞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教育应用软件,设计一些互动性强、有趣的学习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推行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已经很多年了,老师们的课堂的确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下面我就个人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先谈谈我在课堂教学方面做了哪些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把新理念扎根于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对新形势、新课改,广大教师不断开拓创新,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以生物《课程标准》试验稿、《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严谨、求是的态度,立足汉寿一中的实际情况,认真、扎实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
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首先:经过改革,我个人的教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我的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堂教学改革给我带来了压力,但也推动和促进了我的成长。
其次、我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改往日的教法,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辅助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我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能从整体上考虑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提高,体现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运用.课堂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使生物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我在生物教学中也关注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整体表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更加注重教与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探索多样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我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能通过情境的选择与设计,探索过程的组织,为学生留有更多的参与和思考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注重师生互动与合作交流,以及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忙起来,动起来.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我试图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探索和运用启发式、探索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作与交流.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活泼,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我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有所用,,获得必要的生物知识,在生物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践(如实验动手能力)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要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实验中真正得到落实并产生效益,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长期以来的传统理念和教学造成的思维定势,新旧思想的碰撞,会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困惑,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开创美好的未来,达到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真正目的。
虽然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多需要去摸索,去总结,去革新。
下面我就来谈谈未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回想过去我们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我发现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时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新的教学大纲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要求老师和学生对生物科学信息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这使得我们老师在完成教学内容时无法给学生过多的时间去实验,去独立的思考,去研究,或者做得实验来,又无法正常地进行合理科学的课堂教学。
总是感觉到精力严重不足。
所以我觉得未来课堂教学改革还必须不断完善,而且要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积极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更成功。
未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有很多种,我认为主要是要在教学中究竟谁是主体,谁是客体, 教学方式,信息教育技术手段改革上下文章,用功夫。
为什么必须“改课”呢?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学改革,目的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达到什么目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教,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课改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含义是“课程改革”;另一个含义是“课堂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的主要责任在国家,学校的责任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为了实施新课程必须有相应的“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是一线教师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新课程实验的主阵地。
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把理想的课程转化成现实的课程。
教学的主力军是谁?教学要依靠谁?学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要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学交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教育改革必须坚定地从课堂改革切入,要彻底改变满堂灌、低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以生为本、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为何这一理念难于落实?主要原因(制约瓶颈)在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题海战术”,学生整天被动应付,上课要专心听老师无休止的讲解,下课要做那些没完没了的作业,学生根本没有“自主学习”、“合作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
传统教学方式没有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没法体现。
换句话说,只有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两者是相关联的。
“课改”必须“改课”,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关键在于改进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探索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好比不剪辫子就是“清朝”,剪了辫子就是“民国”。
课堂教学改革,改的是模式,革的是观念。
司机的启示:生活中我们很佩服司机会认路、会走近路,给乘客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原因是司机职责在肩,都是主动的,而乘客是被动的,漫不经心的,因此,他们不能轻易地找到目的地。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老师就像司机,而学生就像乘客。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决定因素。
“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中,那只是饲料。
”当越来越多的功利需求冲击人们的心灵,家长望子成龙,教师看重统考排名,越来越多的家长教师将自己需求转嫁于孩子们身上,我们的孩子便开始去接受很多本该是“鲜花”的“饲料”。
知识原本是美丽的鲜花,学习应该是快乐的,然而,现在的学生却感到无味、无趣、无奈。
许多学生上学后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与折磨,应试的重压已经使人间最美好的教育渐渐地远离了生活,远离了大自然,远离了快乐。
有人说:现在的学生最不想上的是文化课,最累的是做作业,最怕的是考试,最想的是睡觉。
传统教学模式的存在与现有的评价机制和管理体制息息相关。
传统教学模式信奉的观念是:老师讲了,学生就会了。
学生会做题就是了不起的事情。
所以,老师就拼命讲,学生课后就拼命地做。
管理者们评价教师往往看教师“讲”的如何,所以教师就在“讲”上狠下功夫,教师们在“讲”上乐此不疲。
教师课上讲,课下讲,自习时间还要讲。
于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随之产生。
专家们虽然认为满堂灌不好,强烈呼吁要改变满堂灌的做法。
但是评价教师时又大多用“讲”的标准。
所以满堂灌仍然改变不了。
专家们,包括很多一线教师都意识到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消灭满堂灌!但现实情况是满堂灌仍然占据着课堂!为了提高教学成绩,管理者们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每一节课都必须有教案,要求教师们认真讲好每一节课,每节课都要抓住重点,对重点知识要重点讲解,要求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因为批作业是了解学情的有效方法,甚至对重点学生要面批面改。
要提高学习成绩,学生们要认真听每一节课,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大量的作业,要做各种各样的试卷!老师们要求学生堂堂清,堂堂清不了就日日清,日日清不了就周周清,周周清不了就月月清,月月清不了就年年清,年年清不了就三年清。
三年到了,学生清不了,可是,已经毕业了。
对照新课程理念,反观目前仍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课堂,有五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1是反思“我们的课堂状况”。
学生昏昏欲睡,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说打住吧,教师说我不累,这就是我们传统课堂,甚至目前不少课堂的真实写照。
2是反思“讲授法”。
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快速地传递“知识”(实际上知识不能传递,我们能传递的仅仅是有用或无用的信息)。
最大的弊端在于使人厌学。
3是反思“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旁观者?”当学生学习、思考、独处的时间和空间被教师用所谓的勤奋讲授无限制地占去的时候,他们自然就变成了学习的旁观者。
4是反思“学生怎样才是学会?”我们这样认为,学生听懂了就是学会了,会做题就是了不起。
实际上,做题可能只是学习的开始。
只有能够展示思想、观点、方法甚至问题,学以致用,才是学会。
5是反思“我们进行的是什么教育?”无限制占领学生的时间显然不是素质教育,也不是应试教育,因为即使为了学生应试,也应该让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
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大搞题海战术、疲劳战术,不仅使学生不会思考,而且使学生连应试的能力也失去了。
这样的教育既非素质教育,也非应试教育,而是我们必须痛下决心、坚决改革的教育。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量,先进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是非常必要的,如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采用制作”微课”或者”慕课”,如微课可以很方便的解决一些时间少,信息量大的课程,最好是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制作,然后再在教室里使用,这样既解轻了老师课堂教学的压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节省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生物实验和实践.这样可以给学生减负,让学生即能学好文化知识,又能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和其他的活动,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应能更多地应用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和社会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作用,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
微课在现代教学中越来越受人们喜爱,又这么方便,那么如何运用"微课程"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
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鉴于此,在高中阶段对于网络技术应用与生物课程学习的教学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重视网络技术的教学作用,及其庞大的网络资源对于学生生物学习能力提高的积极作用,而在学生学习中一定要加强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