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面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机械化地位与作用的新认识

农业机械化就是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机械代替手工和畜力作业,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装备作为具有科技含量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这些都是我们以往对农业机械化及其地位与作用的认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目标的提出,以及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我国经济已由过去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转向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阶段。同时,现代农业装备的科技含量和性能也在大幅度提高。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农业机械化及其意义,重新评价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

首先,农业装备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工业和农业人力成本不断提高,使用农业装备可以节省人力资源,提高作业质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52过去搞农业机械化靠国家投入,重效果,不重效益。现在是市场化的农业机械化,不但重效果,而且更追求经济效益。因此,没有效益的农业装备不可能发展,效益高的农业装备必然会发展迅速。

其次,大型高效农业装备的应用,可以使农村劳动力得以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具有促进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作用。从这一点讲,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促进装备与手段,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刻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在农村。农业机械化能大大减少土地耕作的劳动力,改变9亿农民搞饭吃的局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同时,农业机械化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美国工程界评出的20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中,第7项就是农业机械化。其理由,一是20世纪世界人口从16亿增加到60亿,如果农业没有实现机械化,很难养活这么多人口;二是农业机械化使从事农业的人口比重急剧下降,使更多的人能够从事其他的工作,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使世界更加繁荣。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既有利于节本增效,又有利于扩大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农民经营联合收割机,一般3年就可收回投资,受益期在5年以上。2006年,全国有4100万农民从事农机服务业,农机服务经营利润达1087亿元,相当于每人可以从农机经营中获得2650元的纯收入。此外,发展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提高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使用农机参与乡村道路建设、河道疏浚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推动村容整洁,而且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目前,很多农机大户已经成为致富奔小康和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精量播种、设施农业、高效收获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通过机械的动力、精确度和速度才能达到。农业生产中的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等,更是需要依靠机械化作业。使用农机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水稻机插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亩均降低成本30元、增产50斤以上,且抗病虫害、抗倒伏性好。机械施肥、高性能植保机械喷药分别可节省40%的化肥、35%的农药。干旱地区使用机械进行保护性耕作,平均增加土壤蓄水量17%,提高粮食产量14%。武汉的如意集团使用高效鲜豆类收获机收获毛豆,效率为每小时10亩,相当于40个劳动力一天12小时工作的采摘量,每亩采摘成本15元,相当于人工成本的1/10,解决了出口新鲜毛豆采摘时间紧迫(必须在上午9点前采摘完毕、2小时内入库加工)、用工荒问题。发展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目前,我国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生产手段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迫切需要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防灾抗灾能力。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呈明显加快趋势。据农业部统计,2006年全国有2.1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其中大多是有一定文化的青壮年,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越来越多的是妇女和中老年人,农业劳动力素质呈现结构性下降,部分农户因劳力外出,对农业生产的某些环节无力顾及,经营比较粗放,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得不到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将伴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变化不是表象的、局部的、暂时的,而是深刻的、全面的、长期的。随着留在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减少,迫切需要用农业机械替代人力,缓解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短缺的突出矛盾,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和意义

一、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

二、农业机械的作用

(一)、农机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1、提高土地产出率与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2、农业机械抗御自然灾害。

如:排灌、植保3、是持续、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4、有助于防治农业环境污染5.提高劳动生产率6.促进增产措施的实施与发展7.争取时间,不违农时8.改善劳动条件

三1.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2.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3.农业机械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4.农业机械化是新农村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讲主要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把新农村建设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生活乐园,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友好相处的和谐社会,特别是发展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农业机械化已成为促进生产发展的关键要素

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很多领域的工作,农业机械化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讲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毛泽东主席也曾讲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而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力是第一要务,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是建设重点,是在新起点上的生产发展,不是沿袭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生产发展,而是改造传统农业生产,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生产发展。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主要是文化程度不高、主要凭经验和体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劳动者和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劳动资料是传统的人、畜力和生产工具,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低,经济效益差,对人力、水、土地等自然资源占用多、消耗大,利用率和效率低,对自然依赖大;而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发生了显着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大幅度减少,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从凭经验和体力劳动转变为应用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装备,劳动资料用农业机械化代替了传统手工工具,生产能力、效率大幅度提高,畜力和繁重的体力逐渐退出农业生产领域,科学技术、信息管理等新兴生产要素的作用增大。目前在农村的农机户,尤其是农机大户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新型农民的代表,一些有文化、有知识、年富力强的新型农民已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于农业生产要素的变革,现代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较传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十倍、上百倍,比如一台联合收割机作业比几十人的效率都高。所以说,推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科技进步、农民富裕的重要保障

生活富裕要靠收人增加,农民增收必须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要使更多的农民从繁重繁锁的农业生产劳动中解脱出来去从事别的产业,实现农业机械化才是提高生产率,减少农业劳动力投入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手段。

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生活不富裕,是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的装备水平和应用程度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是保障和实现农民增收和生活富裕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投资、农业机械化过程就成为新装备、新科学知识和手段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的过程,由使用手工工具的传统农民变为掌握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新型农民,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新知识、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技术进步过程,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投资效益。由此可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得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农业、农村经济的长期高效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民主动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现在的农机户、农机手已成为农村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和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三、农业机械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发展必需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缩小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收入差距,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现在可喜的是我国农村已进人"增机转人"的时代,特别是近两年来国家实施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大了购机补贴的力度,对发展农业机械化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的目标是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科学技术和现代装备把各种资源利用好。全国农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农业机械化项目,发展节水、节油、节肥、节种、节药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及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的品质和效率,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方法

1.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定义

是指农业机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普及应用。它是将农业机械科技成果和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适用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宣传、培训、传授指导和与农艺技术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使之由点到面而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2.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原则

1)意愿原则。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让农业劳动者自主、自愿选择农业机械。

2)责任原则。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实行推广责任制。谁推广,谁负责,确保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3)适用原则。通过引进、试验、示范,因地制宜,推广适合于当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需要的农业机械。效益原则。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程序

应坚持项目选择、试验、示范、培训、面上推广的工作程序。

1)项目选择

根据农业发展需要和优势农作物区域布局,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生产水平及农业生产经营者需求,围绕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目标,对国内外有关科技成果进行充分、细致、可靠的调查研究、对比分析及可行性论证,为需要机械化的生产环节选择先进适用农机具。

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加强农机工程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

机具选型必须做到技术先进适用、动力配套合理、生产安全可靠、操作维修方便、价格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

2)试验制定生产使用试验大纲参照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制定相应的试验方法。

根据试验机具、作业对象与环境制定相应的技术要求。根据当地农业生产要求,科学选择试验的时间、地点,选择的试验田块以及作业对象在当地应具有代表性。试验样机应能反映生产企业批量生产的正常水平。

指定试验负责人及专门的技术人员严格按试验大纲要求对试验全过程进行操作、跟踪与详细记录。进行用户使用情况跟踪调查。试验内容。从四方面对机具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定:

先进性:

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减轻劳动强度与提高舒适性。

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产量和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