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漫步宋词17爱国词四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7 爱国词四首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7 爱国词四首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7 爱国词四首在华夏文明灿烂的历史长卷中,古典诗歌是一块熠熠闪光的瑰宝,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

千百年来,古典诗歌像一条横穿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民族灵魂的精髓,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继唐诗之后又一座高峰。

宋室南渡以后,宋词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感时伤乱、抒发爱国情怀成为词的一大主题。

形成了以辛弃疾、陆游、刘辰翁、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人为代表的爱国词派,成为南宋词坛的主流。

美字体上究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赏美文祖国在我心中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伐檀”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摊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

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

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

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这是一个给我肤色的祖国,给我智慧与胆略的祖国。

尽管在乡村,还有辍学孩子渴望的目光;尽管在城镇,还有下岗女工无奈地诉说,但我知道,更有改革的浪潮迭起,冲破旧观念、旧体制的束缚,迎来新世纪磅礴的日出!这是一个除旧立新的祖国。

高中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漫步宋词 17 爱国词四首教师用书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粤教版

高中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漫步宋词 17 爱国词四首教师用书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粤教版

17爱国词四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华胥.( ) (2)离黍.( )(3)砥.柱( ) (4)南浦.( )(5)耿.斜河( ) (6)貂.裘( )(7)两鬓.( ) (8)蒙毡.( )(9)辇.下( )[答案](1)xū(2)shǔ(3)dǐ(4)pǔ(5)ɡěnɡ(6)diāo(7)bìn(8)zhān (9)niǎn2.词语释义(1)客路..那知岁序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底.事.昆仑倾砥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更南浦..,送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雁不到,书.成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匹马戍.梁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当年万里觅.封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身老某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那堪..独坐青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辇下..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在作客的途中,是战乱逃难的委婉说法(2)何事,为什么(3)代指送别的地方(4)信(5)戍守(6)寻找(7)水边,指隐居的地方(8)怎么受得了(9)代指京都。

2018_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第3单课时分层作业17爱国词

2018_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第3单课时分层作业17爱国词

课时分层作业17 爱国词四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导学号:00362092】A.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B.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C.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戌梁州D.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C[C项中“戌”应为“戍”。

]2.下列各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花弄影,月流辉。

水晶宫殿五云飞B.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C.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洲D.哪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B[A项,“水晶”应为“水精”。

C项,“梁洲”应为“梁州”。

D项,“哪堪”应为“那堪”。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客路..那知岁序移客路:在作客的途中,是战乱逃难的委婉说法B.梦绕神州..路神州:指当时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区C.关河..梦断何处关河:边关的河流D.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铁马:指元军的骑兵C[C项,“关河”的意思是关塞、河防,即边疆。

]4.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涯海角悲凉地:词人此处一则曰“海角天涯”,二则曰“悲凉地”,这两短语连用加重语气,可以想见客愁之重、羁恨之深。

这就具体表现了词人“忽惊”以后的情绪。

B.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此句是说云雁之南飞,不逾衡阳,而新州相对衡阳又更往南,鸿雁更不可能到达,书信难以寄付。

这里不但问天之意直连上片,而且痛别之情古今所罕。

C.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

一个“暗”字写出了一派卓荦不凡之气。

D.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山中的寂寞岁月;“海上心情”,一般都指宋朝一部分爱国志士,在临安失守后在福建、广东一带继续进行抗元斗争的事情,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挂念之情。

C[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2019版高中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漫步宋词 17 爱国词四首教师用书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019版高中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漫步宋词 17 爱国词四首教师用书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7 爱国词四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华胥.( ) (2)离黍.( )(3)砥.柱( ) (4)南浦.( )(5)耿.斜河( ) (6)貂.裘( )(7)两鬓.( ) (8)蒙毡.( )(9)辇.下( )【答案】(1)xū(2)shǔ(3)dǐ(4)pǔ(5)ɡěnɡ(6)diāo(7)bìn(8)zhān (9)niǎn2.词语释义(1)客路..那知岁序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底.事.昆仑倾砥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更南浦..,送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雁不到,书.成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匹马戍.梁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当年万里觅.封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身老沧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那堪..独坐青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辇下..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在作客的途中,是战乱逃难的委婉说法(2)何事,为什么(3)代指送别的地方(4)信(5)戍守(6)寻找(7)水边,指隐居的地方(8)怎么受得了 (9)代指京都。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7爱国词四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7爱国词四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17 爱国词四首在华夏文明灿烂的历史长卷中,古典诗歌是一块熠熠闪光的瑰宝,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

千百年来,古典诗歌像一条横穿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民族灵魂的精髓,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继唐诗之后又一座高峰。

宋室南渡以后,宋词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感时伤乱、抒发爱国情怀成为词的一大主题。

形成了以辛弃疾、陆游、刘辰翁、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人为代表的爱国词派,成为南宋词坛的主流。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伐檀”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课内挖掘】陆游与《钗头凤》陆游20岁时与表妹唐琬结婚,俩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也是相敬如宾。

但是陆游的母亲一直就不喜欢唐琬,逼他二人离婚(当年不叫离婚)。

在古代父母之命是不可违的,作为孝子,陆游最后万般无奈,只得与唐琬分开,两人另行嫁娶了。

十年之后陆游独自在沈园内借酒消愁,突然看见唐琬和她改嫁后的丈夫,陆游悲上心头,正欲离开,唐琬却给他送来一杯酒。

陆游看到唐琬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仰头喝下这杯苦酒,奋笔在粉墙上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钗头凤》。

写完之后深情地望了唐琬一眼,便怅然离去。

【课外运用】是你,陆游,你带着你的高洁与爱国之心伴我同行。

你犹如一道灿烂千年的风景,时刻熏陶着我。

坎坷的人生让你将爱国之心与高洁谱写成一段精神的赞歌。

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却一心只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被你的灵魂所感化,我怨你,你的诗词歌赋永远伴我同行。

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感怀。

陆游,你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你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你是穿越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痴汉。

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爱国词四首)练习

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爱国词四首)练习

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爱国词四首)练习【一】语文快餐1、以下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经济〔jì〕卡车〔kǎ〕哄骗〔hǒng〕对称〔chēn〕B济南〔jǐ〕关卡〔qiǎ〕起哄〔hòng〕称号〔chēng〕C观看〔guān〕伺候〔cì〕和睦〔hé〕游说〔shuì〕D列观〔guān〕伺机〔sì〕和诗〔hè〕劝说〔shuō〕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缜密诛连无辜扑朔迷离莫名其妙B.颓废黯然失色一股作气毛骨悚然C.恪守揠苗助长察言观色轻歌曼舞D.凌驾披肝沥胆口蜜腹剑出奇致胜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9·11”事件后,以色列军方认真核查了安全防卫系统可能出现的漏洞和疏忽,并呼吁国人保持_____。

②蒂托的人身安全将会得到充分保证,他的活动可不能__________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工作。

③象征主义经常用__________难解的语言和形象刺激感官,产生恍惚迷离的神奇联想,形成某种“意象”,借以暗示这种虚幻的“另一世界”。

A、镇定阻碍晦涩B、镇静妨碍晦涩C、镇定妨碍艰涩D、镇静阻碍艰涩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时间如行云流水,轻轻地从我们头上飘过,从我们脚底溜走,我们只能顺着自己的一点点模糊印象,去追寻童年时代的欢乐时光。

B.在生活中做人要正派,到处刺探他人隐私传播小道消息是极不道德的,古人不是说要目不窥园吗?C.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在叶卡捷琳堡进行的俄罗斯总统杯国际女排大奖赛决赛中,不断利用手中的手机,向队员面授机宜。

D.某闻名歌星偷税漏税被披露之后,社会上到处是对他的口诛笔伐,业界人士包括与她有过紧密合作的人,也大都不说她的好话,特别有点墙倒众人推的感受。

5、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A、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尽管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3-17《爱国词四首》测试(1)(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3-17《爱国词四首》测试(1)(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爱国词四首一、课内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赵鼎客路那知岁序移。

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请找出此词的“词眼”,并解释它的作用。

参考答案:“分明一觉华胥梦”。

词的上下阕,全靠这个“词眼”照应。

如起首两句中的“那知”“忽惊”写从不知觉到陡然发现,即带有如梦初醒的意思;下片头三句则是梦境的显现;结句则是梦醒后的悲哀,处处关合“华胥梦”一语,于是整首词浑然一体,构成一首意境深沉的歌曲。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

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这三个词分别为:“未”“先”“空”。

这三个词概括力强,含意丰厚,流露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未”字表达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妖氛未扫的遗恨;“先”字表达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尤其一个“空”字,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隐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二、课外诗词鉴赏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题采石注蛾眉亭韩元吉倚天绝壁,直下三千尺。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采石:即“采石矶”,在安徽当涂县西北。

南宋时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

1161年,金兵南侵,宋军曾在此地大败金兵,可是后来依然以签订屈辱和约而暂得停战。

(1)上阕的结尾书写了作者自己“愁与恨,几时极”的感情,这种“愁与恨”,具体指的是什么内容?(2)下阕开头的“酒阑闻塞笛”是实写还是虚写?作者为什么会“闻塞笛”?(3)词写到结尾“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作者问而不答,却以写景作结,试分析这个景物描写包含了什么意义。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时作业:17爱国词四首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时作业:17爱国词四首

第三单元第17课(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除了用严刑峻法来教导新加坡人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李光耀对腐败毫不容忍,着力打造清廉政府。

②《焦点访谈》栏目对社会上一些假丑恶的现象进行评论、批判,使广大人民明辨是非,起到激浊扬清的效果。

③近段时间大蒜价格一路飙升,很多市民直呼买不起,一时间大蒜降价已成为众望所归。

④面对新的国际政治形势,中国必须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同时,中国外交需要在新的层面有所作为。

⑤陶渊明,生活在那个世外桃源般的山野里,有春兰秋菊相伴,有青山绿水为邻,每日吟风抚琴,对酒长歌,让那尘杂俗世中的人们好生羡慕。

⑥大学室友知道我非常喜欢悬疑文学,毕业前夕,她送我了一套珍藏版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直到现在我还敝帚自珍。

A.①③⑤ B.①②④C.②④⑤ D.②③⑥【答案】B【解析】①严刑峻法: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②激浊扬清: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

③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依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此处用错对象。

④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⑤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草,秋天的菊花,在不同的季节里,各有特别的优美风姿,比喻各有所长。

这里望文生义,误以为兰花和菊花。

⑥敝帚自珍:破扫帚,自己当宝贝爱惜,比喻东西虽不好,可自己也珍视。

此处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表示,环保总局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来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环保税收、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管理。

D.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十三五”期间,将重点从调减玉米产量、增加大豆产量和牛奶质量三个方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第3单元漫步宋词17爱国词四首教师用书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018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第3单元漫步宋词17爱国词四首教师用书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7 爱国词四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华胥.( ) (2)离黍.( )(3)砥.柱( ) (4)南浦.( )(5)耿.斜河( ) (6)貂.裘( )(7)两鬓.( ) (8)蒙毡.( )(9)辇.下( )【答案】(1)xū(2)shǔ(3)dǐ(4)pǔ(5)ɡěnɡ(6)diāo(7)bìn(8)zhān (9)niǎn2.词语释义(1)客路..那知岁序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底.事.昆仑倾砥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更南浦..,送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雁不到,书.成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匹马戍.梁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当年万里觅.封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身老沧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那堪..独坐青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辇下..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在作客的途中,是战乱逃难的委婉说法(2)何事,为什么(3)代指送别的地方(4)信(5)戍守(6)寻找(7)水边,指隐居的地方(8)怎么受得了 (9)代指京都。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单元综合测试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单元综合测试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三单元漫步宋词(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瑰.丽/岿.然噱.头/谑.而不虐奢靡./所向披靡.B.诡.计/桅.杆歼.灭/三缄.其口蹊.跷/下自成蹊.C.囹圄./龃龉.甄.别/渐臻.佳境载.体/千载.难逢D.脂.肪/造诣.捂.盖/毋.庸置疑裨.益/无裨.于事解析:选A。

A项,分别读ɡuī/kuī,xué/xuè,mí/mǐ;B项,分别读ɡuǐ/wéi,jiān,q ī/xī;C项,分别读yǔ,zhēn,zài/zǎi;D项,分别读zhī/yì,wǔ/wú,b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与这些可畏的后生相比,一些大家在翻译经典作品时态度却显得有些拘谨,他们对译稿改了又改,往往会把最初的文稿改得面目全非....。

B.这个贫困县的领导们分坐几辆豪华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C.然而,特别让人不解的是,许多贪官总会在庭审中宣判时高墙内枪口下,才表现出一副悔恨不已声泪俱下痛心疾首....的样子。

难道,他们在贪污受贿腐败之初,就不知道对不起党和人民,对不起父老乡亲?D.国务院派出多个调查组,分赴全国各地对先前出台的楼市政策产生的效果顺藤摸瓜....,以便了解新变化制定新政策。

解析:选B。

洋洋洒洒: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连绵不断。

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

A.“面目全非”意为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

C.“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非痛心之意。

D.“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辽宁舰”的舰员在选拔时,年龄、经历、任职时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员。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演练:第三单元17+爱国词四首+Word版含解析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演练:第三单元17+爱国词四首+Word版含解析

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赵鼎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1.“忽惊春到小桃枝”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字词的鉴赏要结合词人表情达意的需要。

“惊”与词人的情感有关,“见”字仅仅是客观叙述,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态和情怀。

答案:不能换成“见”。

因为“惊”字与首句的“那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

2.请对本词运用的对比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爱国词有的与怀古诗在手法上相似,常用对比,在对比中表达昔盛今衰之情。

这首词就是这样。

答案:上阕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阕转写当年全盛时的欢乐,结尾两句又从欢乐的高潮跌入悲怆的深渊:以今日之悲凉对比昔日之全盛,以往昔之欢乐对比现实之悲哀。

对比手法使作者冲破了时空的束缚,把悲国之思、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3~4题。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3.“尘暗旧貂裘”的“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暗”字的鉴赏要结合词本来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尤其是在表达情感上的效果进行。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第三单元第17课爱国词四首含答案最新版.doc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第三单元第17课爱国词四首含答案最新版.doc

第17课爱国词四首学习目标1.了解词作者赵鼎、张元幹、陆游、刘辰翁的生平、思想与创作。

2.认识作者在词中表现的对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愤怒,对恢复中原的渴望等爱国感情与抱负。

3.理解词作豪放悲壮的词风、虚景实景相结合的手法。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乡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①惊残:惊醒。

②故乡:家乡。

诗意解读这首词当为南宋乾道九年(1173)以后,作者在四川时所作。

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推崇它是一篇“借物寓言”的佳作。

上片以闻杜鹃起兴。

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的灵魂所化,常在夜间啼鸣,啼声凄厉,能触发旅客思乡之情。

词作又用“林莺巢燕”加以衬托:夜阑人静,林中的黄莺,巢里的燕子都不飞鸣了,只有杜鹃鸟还在悲鸣。

从而,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和因之勾起的作者的思念乡土之情。

下片进一步写作者听到杜鹃夜啼的内心感受。

“清泪”、“孤梦”之人,只身客地,被杜鹃的夜啼惊醒,不胜凄感。

“又拣深枝飞去”绘声绘影,突出了“人静”、“无声”的氛围,山林的幽邃深远,更加衬映出作者只身旅居他乡的孤寂。

“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进一步点明自己的处境,足见寄慨遥深:壮志未酬、抱负未展,即使身在故乡,听了杜鹃这悲切的啼声,精神上也经受不住,何况身世苍茫,半生羁旅他乡,怎能不感慨万千、愁闷无穷呢?整篇突出了悲、愁、志,一层深入一层,格调哀怨凄婉,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名句识记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考点演示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作者简介赵鼎(1085—1147),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7.爱国词四首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7.爱国词四首

17爱国词四首可怕的“狰狰男儿”在中国经济网《人物周刊》频道,有一篇题为《真实的北洋军阀是不卖国的》的文章。

文中说:“现在我才明白在那些北洋军阀中同样有狰狰男儿,同样有忧国汉子,同样有民族楷模,同样有高尚长者。

”读到这儿不禁哑然失笑。

此“狰”非彼“铮”,两个字意思大有不同。

“铮铮男儿”误成“狰狰男儿”,面目真够吓人的。

铮铮,本是金属撞击声,比喻刚正不阿。

狰,古代传说中的异兽,有凶狠之意,如“狰狞”。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杨昌俊走近作者简介赵鼎(1085—1147),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

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

与李光、李纲、胡铨合称“南宋四名臣”。

赵主要从政,也能词。

张元幹(1091—1161),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又号真隐山人,(续上表)相关知识词的一些专门术语(一)无论是创作或欣赏,对关于词的一些常用术语都要有必要了解。

词牌:填词用的格式。

最初,词是配乐演唱的,词牌就是曲调名。

许多词牌在首创时,所用曲调名和词的内容有关。

如李白的《忆秦娥》,写的确实是秦娥,开头就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这个词牌也叫《秦楼月》。

秦观的《鹊桥仙》,确实有仙侣鹊桥相会的爱情内容,其中写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但各种词牌一经创立,后人照之填写,内容和词牌名不一定再有联系。

词牌纯粹成了填词的格式。

识记字音华胥.(xū)砥.柱(dǐ)南浦.(pǔ)戍.梁州(shù) 两鬓.(bìn) 蒙毡.(zhān)金缕.(lǚ) 貂.裘(diāo) 辇.下(niǎn)“文”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正面站立的人形,胸部刺有美丽的花纹。

本义是纹身。

“文”本为“纹”的初文,色彩交错亦称“文”,引申为花纹或纹理,又由花纹或纹理引申为文字或文辞。

读声wèn时,为纹饰之义。

“文”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文”组成的字大都与花纹有关,如“斐”“斑”等。

“文”也可作声符,如“蚊”“坟”“汶”“雯”等。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7课 爱国词四首 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7课 爱国词四首 含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P58赵鼎(1085-1147),南宋初期大臣。

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

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

与李光、李纲、胡铨合称“南宋四名臣”。

主要从政,也能词。

有《得全居士词》。

清末王鹏运把他和李光等四人的词合编为《南宋四名臣词集》。

今存词45首。

早期所写多为闲情绮语,南渡后所作多是家国乡关之思类作品。

有《忠正德文集》。

张元幹(1091-1161),南宋词人。

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又号真隐山人,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出身于世代仕宦家庭。

自小有志于学,胸怀壮志。

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进入仕途。

李纲被罢官,也因而得罪。

汴京沦陷,休官还乡。

张元幹兼善诗词,以词名世。

他的词,在靖康之变前,多是婉约清丽之作,经大战乱后,词风多有慷慨悲凉之音。

他和张孝祥的豪放词作,上继苏轼,下启辛弃疾,被看做是豪放词派继往开来的词作。

有《芦川词》。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

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

祖父、父亲都做官。

他出生的第三年,靖康之变发生,北宋沦亡。

“扫胡尘”“靖国难”是陆游平生志业所在。

在政治斗争中,屡次遭到统治集团投降派排挤、打击,但他坚持理想,始终不渝。

他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词和散文的成就也很高。

所作诗将近一万首。

题材非常广泛,大多数是关于收复中原爱国内容的。

他的词风格多样,也是以爱国主题为主调,这部分作品和辛弃疾的词同样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有《放翁词》。

刘辰翁(1232-1297),南宋文学家。

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考进士时,因在廷试对策中得罪了权臣贾似道,被降为丙等。

南宋灭亡后,隐而不仕。

刘辰翁所作诗文词很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现存词作达350多首。

他经历了南宋覆亡和元朝政权趋于巩固的两个时期。

对这期间的社会现实,他的词能以鲜明的立场和态度予以反映。

其词不假雕琢,悲咽沉痛。

他是南宋遗民中反映爱国思想最深切感人的一位词人。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7+爱国词四首+Word版含答案.doc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7+爱国词四首+Word版含答案.doc

17爱国词四首课时训练17爱国词四首一、夯基训练1.读陆游《诉衷情》,然后填空。

(1)上片开头以“”二字楔入对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一转,却只有往事入梦,理想与现实形成了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

(2)下片开头“未”写出,“先”体现了,“空”表达了。

(3)“此生谁料”一句正常的语序是,它写出了的悲哀,“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先后,形成转折,表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与冲突。

答案:(1)当年梦断(2)身老而理想未成的遗憾岁月无多的沉痛悲凉内心的失望和痛苦(3)“谁料此生”今生不能实现理想扬抑2.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 , ,水精宫殿五云飞。

(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2)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中“, ”二句将笔锋一转,使词人从回忆往事回到悲凉的现实生活中来。

(3) ,况人情、老易悲如许。

(张元幹《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4)关河梦断何处, 。

(陆游《诉衷情》) (5)刘辰翁《柳梢青·春感》中“”句暗用李煜《虞美人》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句意。

答案:(1)花弄影月流辉(2)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3)天意从来高难问(4)尘暗旧貂裘(5)想故国高台明月二、延伸阅读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5010017)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2)下片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1)开篇两句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

(2)下片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写长安之景。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露出皎洁的明月,多情的月亮把词人遥想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多情地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抗金战争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7课 爱国词四首单元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7课 爱国词四首单元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7课爱国词四首单元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戍.守(shù)摆弄.(nònɡ)离蜀.(shǔ) 疏.星(shū)B.砥.柱(dǐ) 金缕.(lǒu)貂裘.(qiú) 毛毡.(zhān)C.沧.州(cānɡ) 南浦.(pǔ)残.暑(cán) 两鬓.(bìn)D.天籁.(lài) 蓬蒿.(hāo)筵.席(yán) 戏.鼓(xì)答案 B解析“缕”应读“lǚ”。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熟稔风流倜傥莫衷一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B.急燥金欧无缺越俎代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C.碟血心无旁骛坐收渔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D.神采融汇贯通因才施教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答案 A解析B项“急燥”的“燥”应为“躁”,“金欧无缺”的“欧”应为“瓯”。

C项“碟血”的“碟”应为“喋”。

D项“融汇贯通”的“汇”应为“会”,“因才施教”的“才”应为“材”。

3.下列对《柳梢青·春感》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铁马蒙毡”,暗指当年“金戈铁马”的抗元之势今已不在。

这四个字中包含着词人的无尽憾恨。

B.“银花洒泪”,景情交融,耐人寻味:元宵节火树银花的景象,更勾起了亡国遗民屈辱、悲凉的感情。

C.“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描写元人以鼓噪庆祝胜利,意在说明入主异族不会欣赏汉人的歌声。

D.下片写佳节思故国的愁绪,比辛弃疾“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慨叹更多了几番怨懑与无奈。

答案 C解析C项所引的词句,不仅说元人的鼓乐笛声不悠扬、不中听,更主要的是反映亡国遗民听到入主异族的音乐,立即引起了亡国之恨的心情。

将其理解为“说明入主异族不会欣赏汉人的歌声”是不恰当的。

二、拓展提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爱国词四首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内容赏析】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诗人的心绪集中在“怒”上,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

又以“啸”字,层层深入地表现报仇雪恨的忠君感情。

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

功名是其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

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

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悲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常识·速览]][识作者南宋贤相之首——赵鼎赵鼎(1085-1147),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

宋徽宗崇宁五年举进士。

与李光、李纲、胡铨合称“南宋四名臣”。

宋绍兴四年任尚书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次年为宰相。

其词“清刚沈至,卓然名家”。

有《忠正德文集》十卷,《得全词》一卷。

]探背景[靖康之变,汴京沦陷,宋徽宗、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王朝宣告灭亡。

赵构被拥立为帝,重新建立政权,是为南宋。

宋高宗赵构渡江初期,驻跸建康(今南京)。

作者随驾到达建康,此词大概是作于到建康不久的当年元宵节。

[文本·精析]1.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开头两句,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原来春天已经来到了。

“春到小桃枝”是上元到来的表征;同时为下文写回忆北宋全盛时的元宵美景做铺垫。

2.有人说“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是本词的词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案】该句是这首词的“词眼”。

“华胥梦”此处比喻北宋全盛时候的景象,随着金人的攻入,霎时灰飞烟灭,恍如一梦。

“分明一觉华胥梦”是联结全篇的关键,从幻梦中醒来,再回头看眼下的惨痛现实,黍离之悲涌上心头,禁不住“东风泪满衣”了。

赤诚的爱国情怀,满注于字里行间。

3.请分析对比手法在词中的运用。

【答案】用过去的太平之象和眼下的惨痛现实进行对比,反衬当前的惨象;梦想和现实的对比,今昔元宵的对比,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

对比在古典诗歌中,对比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是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构成对比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在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对比方式有动与静的对比、虚与实的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方式虽各异,但表达效果一样,都是为了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对比作为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歌的表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准确把握这一手法,对我们鉴赏诗歌无疑是有帮助的。

设问方式:1.请分析对比手法在诗中的具体运用。

2.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鉴赏】“天涯海角悲凉地”,补足“客路”二字含义。

所谓天涯,主要的不是指地域遥远,而是指漂泊他乡异地。

这时的建康,一方面是南宋驻有重兵,准备抵抗金侵略者;另一方面,又聚集了许多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流离失所者,真是一个“悲凉地”。

在这样的情势下过上元,只能令人心酸。

词人自然回忆起靖康之变以前“全盛时”的上元。

2.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

【鉴赏】这就是变乱之前“全盛时”上元的情形。

当时的上元非常繁华:“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东京梦华录》卷六)。

但是作者在此避实就虚,对这些繁华情景,不作具体描绘。

“花弄影,月流辉”是乐景。

“弄”“流”二字很能传“花影”“月辉”之神,升平的氛围已呈现出来了。

“水精宫殿五云飞”笔墨侧重对皇宫中的太平祥和气氛的渲染。

对过去的太平之象的褒扬渲染,是不是言过其实了呢?不能这样看。

这样写的用意在于抒发对已经失掉了的过去的怀念和眷恋,用来和眼下的惨痛现实进行对比,从而反衬当前的惨象。

所以紧接着就从幻梦回到了现实。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常识·速览]]识作者[“词坛双璧”之一——张元幹张元幹(1091-1161),又名元傒,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号真隐山人,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

宋政和初,为太学上舍生。

宣和七年,任陈留县丞。

靖康元年,金兵围汴,入李纲行营使幕府,李纲罢相,亦遭贬逐。

绍兴元年,以将作监致仕福州。

绍兴八年,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对抗金主张表示积极支持。

有《芦川归来集》十卷,《芦川词》二卷。

其词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思其抑塞磊落之气。

探背景][在北宋灭亡,士大夫南渡的这个时期,慷慨悲壮的忧国忧民的词人们,名篇迭出;张芦川有《贺新郎》之作,先以“曳杖危楼去”寄怀李纲,后以“梦绕神州路”送别胡铨,两词尤为悲愤痛苦,感人肺腑。

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被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铨,再次遭贬,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芦川作此词以相送。

[文本·精析]1.词的上片是如何阐述时事的?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答案】“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写看到这里金兵军营处处,耳闻号角声声,料想汴京的宫殿都已荡然无存、荒芜满目了。

接着问,为何黄河的中流砥柱倾毁,使九州陆沉,为何使文明乐土变成狐兔盘踞横行的惨境?这是比喻的说法,实际上是说北宋王朝为何一下子垮了下来,任凭金兵在中原地区随意作威作福呢?表现了词人对老百姓的同情,对国土沦丧的痛惜,对统治者的憎恨。

2.词的下片是如何叙述别情的?【答案】下片预想别后的情景,写饯别在水畔,征帆已远,不忍离去,到岸柳生凉,夜空星现。

可见与友人的感情之深。

以下说此别之后,不知道胡公流落何处,伫立良久直到相去万里;更想对床夜话,不可复得,说云雁之南飞,不逾衡阳,而今新洲又去衡阳几许。

鸿雁不至,书信怎能寄付。

又认为要纵情今古,沉思宇宙人生,不能效仿儿女,仅关注私人之事而相抚慰。

[名句·鉴赏]1.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鉴赏】迎着秋风,怅望中原,只见金兵军营处处,耳闻号角声声,料想汴京的宫殿都已荡然无存、荒芜满目了。

“故宫离黍”四字,感情深挚,沉痛异常,充分写出了对故都的怀念,暗讽南宋统治者的无能。

2.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鉴赏】这三句描写秋夜天空景色如画。

这里有明亮而斜转的银河,有断续而飘浮的云朵,有稀疏的星星,有皎洁的月色。

作者目睹着这样的良宵美景,正是邀友共赏的大好时光,可是故人无辜被逐,远徙南方。

诉衷情[常识·速览]]识作者[南宋一代诗坛领袖——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浙江绍兴人。

一生著作丰富,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 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

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词作数量不如诗作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胡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著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探背景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今陕西汉中)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那是诗人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

他晚年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还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是其中的一篇。

[文本·精析]1.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说说作者在词中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场景?【答案】【答案】上片为虚景,是作者回忆往日万里从军的情景;下片为实景,写作者长期被投闲置散,废弃荒村。

虚实结合有力地突出了作品强烈的控诉和批判南宋统治者丧权辱国行径的主题。

3.本文哪个地方用典,有什么作用?【答案】“觅封侯”用汉朝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说自己年轻时也有类似班超的壮志,写出了自信、坚决、执着的奋斗精神。

4.这些生活场景中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内心?带着情感读一读,说一说其中的情感。

【答案】“万里”“匹马”突出了词人当年作战时的英勇气势,“觅封侯”暗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了他报国的雄心壮志。

“断”“暗”中借用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表明自己不得封侯、徒劳无功的境况,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

5.有人说“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句用词非常精当,你认同吗?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

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胡虏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

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名句·鉴赏]1.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鉴赏】“关河”两句一转,回笔描写现实。

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了,而今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可是梦醒之后,一切都消失了,那雄伟险峻的关山江河又在什么地方呢?只有当年从军时穿过的那件“旧貂裘”,积满灰尘,还挂在墙上,作为“匹马戍梁州”的纪念。

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鉴赏】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

“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

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体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

“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此时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