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休谟的怀疑论
休谟的经验主义、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
休谟的经验主义、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在这次报告中我主要结合休谟的认识论来着重讲述他的思想论证的脉络。
1关于休谟休谟(1711—1776)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父母都是有学之士。
休谟一家对宗教非常虔诚,尤其休谟的母亲是个笃信宗教的人,这对年青的休谟有相当大的影响。
休谟后来抛弃宗教信仰,大胆怀疑和抨击宗教神学的理论,主要得益于这位思想家对宗教所做的理性思考。
休谟进入爱丁堡大学读书,选修了希腊语、逻辑和形而上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等基本课程。
他在这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对笛卡尔哲学和牛顿学说的了解就是在这里获得的。
在学习期间,主要受洛克和克拉克学说的影响,他对宗教的信仰发生了动摇,这是他后来最终抛弃宗教信仰的开端。
后来因家庭原因辍学回家没能获得学位,但却没有停止学习,回家后专心于自学,主要学习法律和文学,后来转向系统地学习哲学和批判学(即后来的美学)。
休谟的主要著作有《人性论》以及后来从中拓展出来的《人类理智研究》(或者说《人类理解研究》)和《道德原则研究》,还有《自然宗教对话录》和《宗教的自然史》,以及为我们所熟知的刘仲敬所翻译的《英国史》等。
需要注意的是,休谟的历史是从后往前写的。
2认识论与思想论证的脉络《人性论》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论知性”,是他的认识论;第二卷“论情感”,是在认识论的基础上对情感及其作用的研究;第三卷“论道德”,是他的道德理论。
在这部著作中,休谟提出和论证了他的经验主义的基本原则,表明了怀疑主义的哲学态度,并从那些基本原则出发,广泛讨论了伦理、审美、政府的起源、社会的发展等方面的许多问题,全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人性论》有一个副标题:“在精神科学中采用实验推理方法的一个尝试”。
它表明了休谟力图将“实验的推理方法”引入到精神科学中来,以建立一门为所有学科奠基的新科学,即“人性科学”。
关于休谟哲学我大体上提炼几个理论,讲清休谟哲学的基本观点。
第一个是观念论;第二个是怀疑论;第三个是因果关系理论论证;第四个是自然论;之所以提出这四点是因为我认为它们对于理解休谟哲学来讲最有裨益。
休谟的怀疑论与科学方法的启示
休谟的怀疑论与科学方法的启示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苏格兰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以怀疑论而著名。
休谟的怀疑论对科学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启示我们在科学探索中应持有怀疑的态度。
本文将探讨休谟的怀疑论以及其对科学方法的启示。
一、怀疑论的基本原则休谟的怀疑论可以追溯到他的哲学著作《人性,理性和宗教:一种怀疑论的研究》。
怀疑论的基本原则是,人的认知和理解都是基于经验的,而经验往往是有限、不完全的。
因此,我们无法通过推理和经验来确证事物的存在或真实性。
休谟认为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只是基于感观印象和观察到的事物的印象,而这些印象有时候是模糊、不准确的。
他提出“因果关系”的理论,认为人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只是基于经验中的观察结果,而并非是通过直接的逻辑推理得出的。
二、怀疑论对科学方法的启示怀疑论对科学方法的启示主要体现在怀疑精神的培养、假设的提出和实证验证的重要性上。
首先,怀疑精神的培养是科学方法的核心。
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应该持有怀疑的态度,不要过分相信某个理论或观点。
只有通过不断的验证和实证,才能逐渐接近真理。
怀疑精神使科学家能够独立思考、质疑传统观念,并寻找新的解释和理论。
其次,假设的提出是科学探索的关键。
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通常会基于已有的知识和观察结果提出假设,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推理和实验。
然而,休谟的怀疑论告诉我们,这些假设只是暂时的、不确定的,需要通过实证验证来加以确认或否定。
最后,实证验证的重要性在于检验和论证科学理论的有效性。
科学家通过进行实验和观察来验证他们的假设,并根据实证结果修正和改进理论。
这种实证验证的过程是反复的、持续的,只有经过多次的实证验证,才能使科学理论更加可靠和准确。
三、怀疑论的局限性及应对之道然而,怀疑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休谟的怀疑论主要关注于经验和感觉的局限,但忽略了理性和推理的作用。
对于一些非经验性的问题,怀疑论的方法并不完全适用。
因此,在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在怀疑和批判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推理和逻辑的运用。
休谟的怀疑论在哲学史上的影响
休谟的怀疑论在哲学史上的影响【摘要】休谟的怀疑论在哲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他对经验知识的挑战引发了人们对认识论的思考,推动了科学方法论的发展。
怀疑论在后世哲学思想中扮演重要角色,激发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在哲学史上,休谟的怀疑论被视为重要的思想遗产,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合休谟的怀疑论探讨哲学问题,有助于拓展思维,促进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展望怀疑论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不仅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休谟的思想,也能为当代哲学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休谟的怀疑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其思想,推动哲学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休谟、怀疑论、经验知识、认识论、科学方法论、哲学思想、哲学史、影响、重要性、挑战、启示、地位、总结、展望1. 引言1.1 介绍休谟的怀疑论大约在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了他著名的怀疑论,这一思想对于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休谟的怀疑论主要是对人类理性认知的一种反思和挑战,他认为人们无法通过理性来确切地认识世界和事物。
休谟指出,我们所认为的因果关系只是习惯性的连接而不是必然性的,因此我们并不能确切地知道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
休谟还指出,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只是经验的产物,而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也只是基于经验而已,因此我们无法通过理性认识到更深的事物本质。
休谟的怀疑论提出了一种对人类认知能力的怀疑态度,对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挑战了传统的认识论观点,引起了后世哲学家的深刻思考和探讨。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会探讨休谟怀疑论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及其地位。
1.2 怀疑论的定义怀疑论是一种哲学观点,其核心思想是对一切观念和论断持怀疑态度,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获得确定和绝对的真知。
怀疑论者认为,人类所知的知识都是基于感觉和经验,而感觉和经验本身是不可靠的,容易受到错误的影响。
怀疑论强调对任何知识主张都应当持怀疑态度,不轻易相信,不断质疑,并持开放的心态对待世界。
怀疑论的出发点是对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的反思,认为认知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永远无法达到完全的真理。
休谟对因果必然联系的怀疑
休谟对因果必然联系的怀疑休谟是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以他对因果必然联系的怀疑而闻名。
他的哲学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认识论和科学方法的发展。
以下是关于休谟对因果必然联系的怀疑的相关讨论,按照列表划分。
1. 休谟的背景和观点:- 休谟生活在18世纪苏格兰,他对形而上学和哲学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 休谟认为,人们的认识是通过经验获得的,并且对于认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只能依赖于我们的经验。
- 休谟提出了“印象”的概念,指的是直接感觉或经验中的直接数据。
他认为,我们的认识只是从这些印象之间的关系中推断出的,而不是通过逻辑或理性原则来确定的。
2. 因果关系的基本概念:- 在休谟的哲学中,因果关系是一种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我们认为一个事件的发生总是导致另一个事件的发生。
- 例如,我们认为太阳升起导致了白天的到来,或者我们认为打开水龙头会导致水流出来。
- 这种因果关系的看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并且被认为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3. 因果关系的问题:- 休谟对因果关系的怀疑主要集中在我们对经验的理解上。
- 他认为,我们从经验中观察到的只是事件的连续发生,而没有直接观察到因果联系本身。
- 例如,我们观察到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但我们无法观察到太阳升起导致白天的到来这种因果联系。
- 休谟认为,我们的认识只是基于我们已有的经验,并没有直接观察到因果关系的存在。
4. 休谟的理论对科学方法的影响:- 休谟的因果关系怀疑对科学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他指出,科学实验只能观察到事件之间的相关性,而无法证明因果联系的存在。
- 休谟认为,科学方法应该基于统计学和概率论的原则,而不是简单地假设因果关系的存在。
- 这一观点对于后来的科学研究和统计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休谟对因果必然联系的怀疑是他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他认为,我们只能依赖于经验来认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果联系本身。
论休谟的怀疑论
论休谟的怀疑论提起近代怀疑论,最大的代表就是大卫·休谟。
他用彻底的经验态度,试图找到确证不疑的知识,最终却走向怀疑论。
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休谟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的一位伟人,他上承洛克,贝克莱的经验论,下启康德领头的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绕不过的人物。
他的怀疑论也引起众多哲学家的解释,争论,直到今天仍然值得关注。
标签:休谟;怀疑论;解答休谟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承上启下的人物,他结束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开启了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
休谟的哲学涉及心理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并且他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哲学问题,例如,意义问题,因果问题,归纳问题,概率问题等等,其中,引起最多关注的就是包括归纳问题在内的怀疑论。
一、休谟怀疑论的基本内容黑格尔曾经说过:“自古以来,直到如今,怀疑论都被认为是哲学的最可怕的敌人。
”1实际上真的仅仅是这样吗?怀疑论只是危害着哲学吗?相反,笔者认为正是休谟敢于直面哲学发展史中的无法避免的问题和矛盾,才催生出怀疑论。
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的精华,要理解一个理论,我们不但要从背景进行分析,还要从作者的意图来把握。
二、对演绎理性的怀疑休谟对演绎理性的怀疑,矛头直指的是数学和逻辑中所运用的演绎推理或证明。
在《人性论》中休谟认为,一切演证性科学中的规则都是确定的和无误的。
但是我们那些官能却是易误的,不准确的。
所以当官能应用理性的时候,很容易违背理性的规则,陷于错误之中。
而且理性可能由于其他原因的影响,比如,由于心理能力的变化不定,而往往不能发挥到极致。
如此一来,全部知识就不能说必然的,只能说是或然推断。
只有经过多次验证的真理才有可能被普遍接受,如此看来,演绎理性的真理性也不过是或然性对必然性的无限接近。
也就是说,就算演绎理性本身是可靠的,但是人类对演绎理性的现实利用中,我们如何保证不出差错呢?人类会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比如工具的限制,人类心理的变化等等。
休谟的怀疑论在哲学史上的影响
休谟的怀疑论在哲学史上的影响【摘要】大约在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了他的怀疑论,对后世的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休谟的哲学成就和怀疑论的实质,然后详细探讨了休谟怀疑论对近代哲学、康德、实证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认识论的影响。
最后总结了休谟怀疑论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性,以及对哲学发展的启示。
休谟的怀疑论挑战了传统的理性主义观念,提出了对知识的怀疑和审慎,为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通过对休谟怀疑论在不同领域的影响进行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休谟思想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
【关键词】关键词:休谟,怀疑论,近代哲学,康德,实证主义,后现代主义,认识论,哲学史,重要性,启示。
1. 引言1.1 休谟的哲学成就大约在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对哲学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以其著作《人性论》和《理智原则》等作品,被誉为西方哲学史上重要的怀疑论者之一。
休谟的哲学成就在历史上备受推崇,主要体现在他对认知和道德哲学的深入探索中。
在认知方面,休谟提出了“印象”和“观念”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类的认知活动源于感觉经验,批判了理性主义的观点。
在道德哲学领域,休谟认为道德规范应该建立在感觉和情感的基础上,反对了以德性或理性为基础的道德体系。
休谟的哲学成就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休谟被视为哲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思想贡献为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1.2 怀疑论的实质休谟的怀疑论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对哲学史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观点之一。
怀疑论的实质在于对人类理性的局限性和认识能力的怀疑。
休谟认为人类的认识受到感觉和经验的限制,人只能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但感觉是有局限性和不可靠性的。
人的认识只能是主观的、有限的,并且不能达到绝对的真理。
怀疑论的实质体现在对理性和经验的怀疑上,休谟认为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但也会受到习惯和联想的干扰,导致人们产生错误的认识。
参考资料—休谟的怀疑论
休谟的怀疑论思想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毁灭性打击第一,休谟把洛克的感觉论和经验论贯彻到底,形成了怀疑论思想,指出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独断性质。
休谟认为人的认识对象只能是一种感性知觉,至于不依赖于感性知觉的实体、独立的存在体,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存在体都是不可知的,在这方面力图建立某种所谓的科学的形而上学知识,完全是非法的。
他写道:“我们纵然尽可能把注意力转移到我们的身外,把我们的想象推移到天际,或是一直到宇宙的尽头,我们实际上也超不出自我之外,而且我们除了出现在狭窄范围以内的那些知觉之外,也不能想象任何一种的存在。
”在此,休谟指出了独断论思维方式对于理性能力的盲目自负,因此:“我们永远不可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
”休谟对人类理性的限度有着冷静的“界限意识”,这是怀疑论思想的核心精神意蕴。
于是,休谟以一种极端的态度拒斥了形而上学:“例如神学的或经院哲学的书,我们就可以问,其中包含着量或数方面的抽象论证么?其中包含着有关事实与存在的任何经验论证么?没有,那我们就可以将它投到烈火中去,因为它所包含的,没有别的东西,只有诡辩和幻想。
”第二,依托感觉经验论的立场,休谟将因果关系解释为“习惯性联想”,这种对于“因果关系”的感觉论解释否定了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在近代思想的背景下,知识的核心基础在于普遍必然的因果性关联,然而休谟却认为:“不但我们的理性不能帮助我们发现原因和结果的最终联系,而且经验给我们指出它们的恒常结合以后,我们也不能凭自己的理性使自己相信,我们为什么把那种经验扩大到我们所曾观察过的那些特殊事例之外。
我们只是假设,却永远不能证明,我们所经验过的那些对象必然类似于我们所未曾发现的那些对象。
”这就是说,理性无法导致必然性、规律性的知识,而那些所谓必然性的规律、知识,只不过是一种“习惯性联想”而已。
康德通过“批判”反驳休谟的怀疑论思想康德意义的“批判”并不是要盲目地摧毁形而上学,而是为审理、区分人类思维的各项能力,进而重建形而上学,建设“批判”的形而上学。
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
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以其怀疑主义哲学而闻名于世。
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对于人类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提出了挑战,对于哲学和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和其对于人类认识的启示。
一、感知和经验的局限性休谟认为,人类的认识和理解是通过感知和经验来实现的。
然而,他指出了感知和经验的局限性。
休谟认为,我们的感知只能获得外部世界的表象,而无法直接获得事物的本质。
我们所能感知到的只是一系列感觉和印象,而不是事物的真实本质。
此外,休谟还指出,我们的经验是有限的,我们只能通过有限的经验来推断和理解世界,而无法获得绝对的真理。
二、因果关系的问题休谟对因果关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我们常常根据我们的经验和观察来推断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然而,休谟指出,我们无法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来确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我们只能观察到事件的前后关系,但无法确定其中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
休谟认为,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识只是一种心理上的习惯,而非基于理性的推理。
三、归纳推理的问题休谟对归纳推理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我们通过观察到的个别事例来推断普遍规律。
然而,休谟指出,我们无法通过有限的观察来确定普遍规律的存在。
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个别的事例,而无法确定其中是否存在普遍规律。
休谟认为,我们对于归纳推理的依赖只是一种心理上的习惯,而非基于理性的推理。
四、怀疑主义的启示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对于人类认识和理解的方式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休谟的怀疑主义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不要过于自信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真理。
其次,休谟的怀疑主义鼓励我们进行批判性思考,不要盲目接受传统观念和权威的说法,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来判断事物的真实性。
最后,休谟的怀疑主义提醒我们要注重经验和观察,通过实践来验证和修正我们的认识。
休谟的怀疑论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启示
休谟的怀疑论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启示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著名的怀疑论,对于科学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观点对于科学研究者来说有着重要的启示,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进行科学研究。
本文将探讨休谟的怀疑论,并讨论其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启示。
首先,休谟的怀疑论强调了我们对于人类知识的必要怀疑。
他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存在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我们无法百分之百确定自己的知识是否准确无误。
这对于科学研究者来说就意味着我们在进行研究时应该保持怀疑的态度,不应轻信任何观点或结论。
怀疑论要求我们对于现有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挑战传统观念,并寻求更加准确、可靠的知识。
在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应该持开放的心态和怀疑的态度,不断提出问题、调整研究方向,并进行严格的实证分析。
只有持续怀疑和批判,才能推动科学的进步。
其次,休谟的怀疑论也强调了我们对于观察和经验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主要源自于我们对于观察和经验的积累,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建立起对于世界的认知。
然而,我们的观察和经验也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感官的局限性、主观偏见等。
因此,我们对于观察和经验的信任也应该持怀疑的态度。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观察和实验,并注意观察和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减少感官的误差和主观偏见的影响。
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准确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统计验证。
同时,我们在进行研究时也要关注观察和实验的局限性,考虑其他可能的解释和影响因素。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证研究,我们才能够逐步建立起准确、可靠的科学知识体系。
此外,怀疑论还提醒我们注意因果关系的推断。
休谟指出,人类常常根据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经验和习惯性推断来形成观点和解释。
然而,这种推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我们的经验和观察有时并不能提供确定的因果关系。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于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和推断。
但我们要意识到,单凭观察和经验往往无法确定真正的因果关系。
休谟的怀疑论的基本观点
休谟的怀疑论的基本观点休谟是18世纪苏格兰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是怀疑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怀疑论是一种哲学观点,它对人类的认知能力表示怀疑,认为人类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理。
休谟的怀疑论主张,我们的知识只是基于经验和感觉,而这些经验和感觉是有限的、不可靠的,因此我们无法确定任何事物的本质和存在。
以下是休谟怀疑论的几个基本观点。
1. 知识来源于经验休谟认为,我们的知识只能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取。
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取的,而这些感觉器官是有局限性的。
我们只能通过眼睛看到一部分事物,通过听觉听到一部分声音,通过触觉感受到一部分触觉等等。
因此,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不足以达到绝对的真理。
2. 感觉的不可靠性休谟认为,我们的感觉是有偏见的,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比如,我们看到的颜色可能会受到光线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我们听到的声音可能会受到噪音的干扰而变形。
因此,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并不是事物本身的真实面貌,而是我们主观感觉的结果。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无法确定事物的本质和存在。
3. 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休谟认为,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也是有限的。
我们只能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出一种可能的因果关系。
但是,我们无法证明这种因果关系的必然性。
比如,我们观察到太阳每天升起,我们就认为太阳的升起是造成白天的原因。
但是,我们无法证明太阳的升起是造成白天的必然原因,因为我们无法观察到所有的现象和可能的因果关系。
4. 语言的局限性休谟认为,语言是我们思维和表达的工具,但是它也具有局限性。
我们的思维和表达受到语言的限制,我们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我们的想法和认知。
因此,我们所说的话和所写的文字可能会引起歧义和误解,无法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意思。
休谟的怀疑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理。
我们的知识只是基于经验和感觉,而这些经验和感觉是有限的、不可靠的。
我们无法确定任何事物的本质和存在,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必然性。
同时,语言的局限性也使我们无法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想法和认知。
论休谟的怀疑主义
叶枝青 王金福
作为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发展的逻辑结果 ,休谟的怀 疑主义是把经验论原则贯彻到底的最后阶段 ,是最完全 最纯粹的唯心主义经验认识论哲学体系 。休谟认为 ,人 类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和观察基础之上 “, 思想中的 一切材料都是由外部的或内部的感觉来的”① ,感觉经验 是惟一的存在 ,感觉之外的任何客观物体和心灵实体是 否存在都是不可知的 ,自我 、外部世界和规律性全部是 “虚构”的 。休谟拒斥形而上学 ,他说“我们如果在手里拿 起一本书来 ,例如神学书或经验哲学书 ,那么我们就可以 问 ,其中 ,包含着数和量方面的任何抽象推论吗 ? 没有 , 其中包含着关于事实和存在的任何经验的推论么 ? 没 有 ,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投到烈火里 ,因为它所包含的没 有别的 ,只有诡辩和幻想 。”休谟的怀疑论被康德称为“打 破了自己的独断论的迷梦”,对现代西方哲学各种唯心主 义经验论流派影响深远 。
上是无法知道的 。 但是在事实上 ,我们对外界物体的存在是不假思索
地给予肯定的 。休谟则认为 ,对外界物体存在的肯定是 我们不可抗拒的一种“自然本能”,我们关于物体存在的 信念毫无疑问是真的 。问题是“什么原因促使我们相信 物体的存在 ? 但是如果问 ,毕竟有无物体 ? 那却是徒然 的 。那是我们在自己一切推理中的必然假设的一点 。”λϖ 他把关于存在的本体论问题转换成了关于信念原因的认 识心理学问题 ,其怀疑指向为信念辩护和支撑所依赖的 证据 ,纵然信念本身是一种自然的“心灵倾向”。休谟把 对物体存在的信念划分为物体继续存在的信念和物体独 立存在的信念 ,认为两者是相互关联 ,相互支持的 ,证明 了其中一个 ,也就证明了另一个 。休谟主要论证 :为什么 当我们没有关于物体的感觉呈现时仍然相信物体的继续 存在 ? 他把对继续存在信念的说明作为解决外界物体存 在信念问题的突破口 。
对休谟怀疑论及其影响的认识
对休谟怀疑论及其影响的认识作者:殷晨晨刘红梅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01期摘要:休谟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验论哲学家、怀疑论者,本文以休谟的怀疑论为重点,分析其怀疑论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渊源,考察了其怀疑论的主要内容,即对演绎理性、外界物体存在、心灵实体、因果必然性的怀疑,并论述了其怀疑主义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简述了其在当代所具有的价值。
关键词:休谟;怀疑;经验主义一、休谟怀疑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一)时代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一种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
休谟生活的时代及其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正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
启蒙运动实质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发起的一场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深层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
这一时期的英国,一方面在“光荣革命”这场资产阶级革命中由于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的妥协而导致革命的的不彻底,使得资产阶级只取得了一部分政权,封建势力仍然作为一股强大的势力和影响力量而存在。
另一方面,近代自然科学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起来,带领人们走出愚昧思想的世界,并一部分人开始全面地客观地认识世界。
随着使人们逐渐摆脱封建桎梏和枷锁的思想潮流的兴起,包括休谟在内的众多启蒙思想家们享有了较为充分的言论自由。
由于在学术上的思想束缚的减少,他们拥有了探索新思想新理论的机会。
(二)理论溯源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
”[1]休谟的怀疑论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其思想来源和前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牛顿为代表的实验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在欧洲17至19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以牛顿的实验科学方法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利地推动了包括哲学在内的人文科学的发展。
在牛顿看来,推理力学和实验有着必然的联系,他把自己的力学称为“实验哲学”,主张以实验的方法来探寻事物的法则和规律。
探讨休谟的怀疑论
探讨休谟的怀疑论探讨休谟的怀疑论休谟的怀疑论主要包括了:对知识的怀疑、理性方面的怀疑和感官方面的怀疑这三个方面。
下面我将对其一一陈述。
一、对知识的怀疑我们的经验知识大多数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的,但是对于因果关系我们能否提供依据呢?休谟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我们要考察因果关系这个观念的来源:(一)“因果关系”这个观念不可能从作为原因和结果这两个对象本身得的。
因为对象之间是可以相互独立的,不需要发生必然的联系;(二)由(一)可知因果关系必然是从对象间的某种关系得来的。
而作为原因和结果的对象之间有以下两种关系:1、接近关系;2、接续关系(即时间上原因先于结果,但这二者发生其间并没有任何可感知的时间间隔)。
但是这两种关系并不能提供一个完善的原因作用的观念,因为一个对象可以和另一个对象接近、并且是先在的,而仍不被认为是另一个对象的原因。
比如,有两个报时准确的时钟,甲时钟到整点时会报出点数但不会敲钟,而乙时钟到整点时会敲钟但不会报出点数,当到整点时,甲时钟报时而且乙时钟敲钟,但显然甲时钟报时并不是乙时钟敲钟的原因。
因此,对象间的关系也不能为因果关系提供依据。
那到底是什么保证了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呢?一、是科学中的自然律?但是自然律本身表述的是事实关系,而归纳是我们建立所有的事实关系时所采取的方式,因此,自然律是由归纳得来的,但是归纳又是从单个的因果关系得来的。
也就是说,因果关系的依据是自然律,自然律的依据是归纳关系,归纳关系的依据是因果关系,这样就陷入了循环,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是自然的齐一性(即过去出现的事实关系,现在还会出现)保证了因果关系?但是自然的齐一性是从归纳得来的吗?若是,就像上面一样陷入循环论证。
若不是,那又是从何得来?显然不是由理证得来,因为这里只涉及事实关系,不涉及观念关系。
那么,应该是直观得来,但直观给予我们的只是原因先于结果,即前面提到的接续性,已经证明了这种接续性只是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
休谟的怀疑论理论意义
休谟的怀疑论理论意义
休谟的怀疑论理论是休谟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它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学者们,对教育、哲学和社会结构制定了重新审视的标准。
休谟是一位出色的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他17世纪至18世纪的著作,如“宗
教的原则”和“物心的结合”,被认为是精神哲学的先河。
他绢丝不断地推动着哲学的前进,发展出他自己的怀疑论理。
休谟怀疑论理论强调某种形式的思考必须以怀疑的态度维持。
即一种有质疑性
的思考方式,而不是评论,判断事件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结果。
从实用的角度讲,怀疑把人们将如何应对不同情况的不确定性推向了极致,这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非常重要。
有了批判性思维就可以做出客观的、充分的、有意义的、有权威性的判断,有利于学习者深入探索学习内容,激发自我能力发挥,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休谟怀疑论也对高等教育体系推行了新观念。
他认为,学生应获得自主
思考的权利,而不要受到束缚,这就需要给予学生更多学习自主权。
因此,高校课程、辅导教师教学和评价都应该受到影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大学的传统的形式教育注重的是多传统的学习方法,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大学课程应当着重于传授重要的观念,但同时也应提供一些实践性的活动,以引导学生在观念的指导下独立思考,确保孰能拥有自主学习的技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习者能够更有效地学习。
总之,休谟怀疑论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者自主性的重要性,为高等教
育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休谟的怀疑论的基本观点
休谟的怀疑论的基本观点休谟是苏格兰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的怀疑论是他哲学体系的核心观点之一。
怀疑论是一种思维方法,它质疑人们对于知识和理性的自信,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确定任何事物的真实性。
休谟的怀疑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1. 感知的局限性:休谟认为我们的感知只能获得事物的表面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到事物的本质。
我们只能通过感官来获取信息,而感官的能力是有限的,容易受到误导和干扰。
因此,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不能确定其真实性。
2. 因果关系的问题:休谟对因果关系的认识提出了怀疑。
他认为我们所谓的因果关系只是一种习惯性的联想,而不是由理性推导得出的必然性。
我们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来推断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但这种推断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3. 个体的不连续性:休谟认为人类的思维是通过联想来进行的,而联想是基于个体经验的。
他指出我们无法通过感官直接观察到个体之间的连接和连续性,只能通过经验和联想来构建个体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们无法确定个体之间的真实联系。
4. 语言的局限性:休谟认为我们的语言是通过经验来构建的,我们只能用已有的词汇和概念来表达我们的思想。
但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是有限的,很难准确地描述事物的本质和真实性。
因此,语言也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限制。
休谟的怀疑论对于人类的认识能力提出了强烈的挑战,它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知识和理性是否可以被完全相信。
休谟认为我们无法确定任何事物的真实性,我们只能通过有限的感官和经验来获得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谦虚和开放地对待知识,不断质疑和探索,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怀疑论提醒我们要保持怀疑的态度,不轻易相信一切,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观点,不断与他人交流和对话,以丰富自己的认识。
怀疑论的基本观点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人类的认知能力和对世界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怀疑论的观点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让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事物,不被主观偏见所左右,以获得更真实和全面的认识。
休谟是怀疑论者吗?——基于《人类理智研究》的文本分析唐有铧
休谟是怀疑论者吗?——基于《人类理智研究》的文本分析唐有铧发布时间:2021-09-02T02:54:53.275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7期作者:唐有铧[导读] 休谟常常被视为不可知论怀疑主义的代表,他的经验论也被视为其怀疑主义理论的基础。
然而,休谟真的是怀疑论者吗?通过对《人类理智研究》的分析,可以发现,休谟的怀疑导向的并非是怀疑一切、悬搁一切,他的目的在于重新分析经验的认识过程,寻找到与以往哲学家不同的通路。
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重庆 400715摘要:休谟常常被视为不可知论怀疑主义的代表,他的经验论也被视为其怀疑主义理论的基础。
然而,休谟真的是怀疑论者吗?通过对《人类理智研究》的分析,可以发现,休谟的怀疑导向的并非是怀疑一切、悬搁一切,他的目的在于重新分析经验的认识过程,寻找到与以往哲学家不同的通路。
关键词:怀疑论;休谟;人类理智研究Is Hume a Skeptic?——Text on An E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TANG Youhua(College of State Governanc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Abstract:Hume is often regard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agnostic skepticism,and his empiricism is also regarded as the basis of his skepticism. However,is Hume really a skeptic? Through An E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we can find that Hume's skepticism is not to doubt everything and bracket everything. His purpose is to re analyze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experience and find a different way from previous philosophers.Key words:Skepticism;Hume;An E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一、通路怀疑主义在哲学史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论休谟怀疑主义的积极作用
论休谟怀疑主义的积极作用摘要:怀疑论是哲学史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哲学理论, 它是一种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认识表示怀疑和否定的哲学学说。
休谟作为西方哲学怀疑论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不但对怀疑论的发展和完善作出巨大贡献,对其他学说的推动作用也十分明显。
同时,作为“温和的怀疑主义者”,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怀疑主义;积极作用;批判精神;认识论大卫·休谟是18世纪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
他被视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与皮浪一起被视为怀疑论的代表人物。
休谟的哲学受到经验主义者约翰•洛克和乔治•贝克莱的深刻影响,也受到一些法国作家的影响,同时他也吸收了各种英格兰知识分子如艾萨克•牛顿、弗朗西斯•哈奇森、亚当•斯密等人的理论。
在怀疑论的哲学思想中,休谟最著名的是他关于因果问题和归纳问题的探索。
在因果问题上大多数人都相信只要一件事物伴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两件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关联,使得后者伴随前者出现。
但休谟指出虽然我们能观察到一件事物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我们并不能观察到任何两件事物之间的关联。
而依据他怀疑论的知识论,我们只能够相信那些依据我们观察所得到的知识。
休谟主张我们对于因果的概念只不过是我们期待一件事物伴随另一件事物而来的想法罢了。
在研究世界中为了避免被任何我们所不知道的实际真相或在我们过去经验中不曾察觉的事实的影响,我们必须使用归纳思考。
归纳思考的原则在于假设我们过去的行动可以作为未来行动的可靠指导论证的或直觉的:这样的思考在基本上是先验的,我们不能以先验的知识证明未来就会和过去一致,因为(在逻辑上)可以思考而出的明显事实是世界早已不是一致的了。
在因果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认识理论基础上,休谟对物质以及上帝的存在提出了质疑,然而他没有像贝克莱那样断然否定物质存在,而是说物质存在与否不可知。
休谟怀疑论问题研究
休谟怀疑论问题研究
休谟怀疑论被认为是多个哲学流派思想的来源,对于休谟怀疑论的研究也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康德以来,对于休谟怀疑论不同解读的争论始终未停止过,各哲学流派都坚称自己对休谟怀疑论的理解是正确的。
因此,弄清楚休谟怀疑论十分重要且有意义。
本文研究侧重点主要在对休谟怀疑论曲解意见的批判和研究新思路的提出。
首先,本文通过对休谟《人性论》第一卷论知性中观点的再梳理、解读,试图更为正确地理解休谟的观点;其次,选取针锋相对的两种回应来与休谟怀疑论中的观点对照理解,使得休谟的观点能够更加明晰呈现出来;再则,通过对现有休谟怀疑论带来的认知困境以及解决困境方式的分析,尝试寻找出问题的根源;最后,在对相关文献经过上述方式整理分析后,又结合了一些对休谟怀疑论研究的新思路,提出了自己的新研究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休谟的怀疑论
探讨休谟的怀疑论
休谟的怀疑论主要包括了:对知识的怀疑、理性方面的怀疑和感官方面的怀疑这三个方面。
下面我将对其一一陈述。
一、对知识的怀疑
我们的经验知识大多数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的,但是对于因果关系
(一)“因果关系”这个观念不可能从作为原因和结果这两个对象本身得的。
因为对象之间是可以相互独立的,不需要发生必然的联系;(二)由(一)可知因果关系必然是从对象间的某种关系得来的。
而作为原
因和结果的对象之间有以下两种关系:1、接近关系;2、接续关系(即时间上原因先于结果,但这二者发生其间并没有任何可感知的时间间隔)。
但是这两种关系并不能提供一个完善的原因作用的观念,因为一个对象可以和另一个对象接近、并且是先在的,而仍不被认为是另一个对象的原因。
比如,有两个报时准确的时钟,甲时钟到整点时会报出点数但不会敲钟,而乙时钟到整点时会敲钟但不会报出点数,当到整点时,甲时钟报时而且乙时钟敲钟,但显然甲时钟报时并不是乙时钟敲钟的原因。
因此,对象间的关系也不能为因果关系提供依据。
那到底是什么保证了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呢?
一、是科学中的自然律?但是自然律本身表述的是事实关系,而归纳是我们建立所有的事实关系时所采取的方式,因此,自然律是由归纳得来的,但是归纳又是从单个的因果关系得来的。
也就是说,因果关系的依据是自然律,自然律的依据是归纳关系,归纳关系的依据是因果关系,这样就陷入了循环,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是自然的齐一性(即过去出现的事实关系,现在还会出现)保证了因果关系?但是自然的齐一性是从归纳得来的吗?若是,就像上面一样陷入循环论证。
若不是,那又是从何得来?显然不是由理证得来,因为这里只涉及事实关系,不涉及观念关系。
那么,应该是直观得来,但直观给予我们的只是原因先于结果,即前面提到的接续性,已经证明了这种接续性只是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
由上述两点可以得出关于“因果关系”,我们提不出任何依据。
但是,休谟进一步指出虽然我们没有依据断定因果关系,但是我们还是有权利声称自己知道什么。
他认为,是“那个必然的联系依靠于那种推断,而不是那
种推断依靠于必然的联系”[1]。
在他那里,所谓的推理是先有一种推移活动,接着这种活动产生了必然性,当这种必然性产生时,这种推移就成了真正的推理了。
“
如果推理就像休谟所说的那样,只是一种伴随着必然的感觉的观念推移,那么我们可以说,由此获得的知识只具有主观上的必然性——它只能在我感觉到的范围内是确定的。
”[2]
因此,我们说休谟是一个温和的怀疑主义者,他的态度是:在我们的经验范
围内我们有知识的,而超过了经验范围则没有知识。
二、理性方面的怀疑
首先要了解理性这个概念,休谟认为理性是观念之间建立的联系,如数学、
逻辑。
“一切理证性的科学中的规则都是确定和无误的。
但是当我们应用它们的时候,我们那些易误的、不准确的官能便很容易违背这些规则,而陷于错误之中。
”[3]例如,按照几何上的定义,圆与直线是相切于一点,但是当我们进行判断时从图形直观上我们会理解成是相切于一条
直线。
因为几何学本身具有真理性标准,而我们对几何概念的运用却采用了可理解性标准,这二者是不重合的。
并且,重复的检查会使真理性成立的概率降低,因为每次检查的时候,除了研究对象所固有的原始不确定性之外,我们还加进了我们发现的由判断官能的弱点所发生的一种新的不确定性,所以再一次检查会削减信念的强度。
这样的话,无论我们原来的信念有多强,由于经过多次的新的考察,并且每一
次考察又多少要削减它的强力和活力,所以它必然会消灭。
但是实际上,由于我们考察的次数并不多而且进行判断时有时是正确的有时是错误的会使心灵陷于完全不确定的地步,因而我们仍不会弃绝信念。
总之,即使理性不可怀疑,但是理性的运用(即知识)却是值得怀疑的。
三、感官方面的怀疑
日常世界观认为,物体是独立于我们心灵而存在于外在世界的,即使我们知
觉不到物体,但其仍然给我们继续存在和独立存在的观念。
当然,关于物体的继续存在和独立存在的这两个问题是密切联系的。
“因为如果我们感官的对象即使在不被知觉
时仍然继续存在,那么对象的存在自然是独立于知觉之外,而与知觉有区别;反过来说,对象的存在如果独立于知觉之外,而与知觉有区别的,那么这些对象即使不被知觉,也必然继续存在。
”[4]
可是,感官并不能给我们以继续存在的概念,因为感官的活动不能超出其实在活动的范围以外。
同样,感官也不能产生一个独立存在的观念,因为如果能产生独立存在的观念,那么感官既要呈现出一个对象,又要呈现出一个意象。
实际上,物体继续存在的信念依靠于某些印象的一贯性和稳定性,比如我眼前的电脑和书桌永远以同一秩序出现在我的面前,在我闭眼和睁眼之后总是以同样一致的方式呈现出来,
体现了稳定性;当我点燃一根蜡烛,在我离开宿舍一小时后再回来时,发现蜡烛的长度与我离开时不一样了,体现了一贯性。
为何会有这样一种信念呢?因为我们总是时时需要假设对象的继续存在,以便联系其过去的和现在得现象,并以我凭经验所发现为适合于它们的特殊本性和条件的那样一种彼此的结合给予它们。
休谟把经验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它的逻辑终局,“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代表一条死胡同:沿他的方向,不可能再往前进”[5]。
但这是否代表知识就绝迹了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哲学上关于知识的相关理解,一个人具有某方面的知识,就是他知道这方面的事实,比如当我们说S具有P的知识时,就意味着“S知道P”,而它要成立就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P是真的;2、S相信P;3、S相信P 是可以得到辩护的。
我们从这个框架出发来理解休谟的怀疑论,就会发现,其实我们还是具有经验范围内的知识的。
因为,首先,我们经验过的事实已经发生了,这表明经验过的事实本身就是真的;其次,很显然,我们是相信经验过的事实的,不然我们不会将其作为我们预测未来的一个前提(即被休谟所怀疑的因果关系);最后,我们相信经验过的事实
是可以得到辩护的,所谓“S相信P是可以得到辩护的”传达的意思是能够提供“S相信P是真的
”的理由,这一点也是很明显的,作为“我们相信经验过的事实”就是我们亲身经历过,至少没有什
么比亲身经历过更真实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经验范围内的知识我们是有的,我们所不具有的知识是超经验范围的,因为我们不能用经验范围内的知识得来的因果关系这个观念用来预测未来。
我们要为因果关系辩护就要提出其依据,可是面对这个问题时我们却提不出任何可靠的依据,因为所谓依据,就是比如“B是A的依据,那B就必须独立于A,也就是B不依赖于A”,但是我们为因
果关系提供依据时却往往会重新依赖于因果关系,于是就陷入了循环论证。
对于没有依据的因果关系,我们虽不能说它是错误的,但至少是值得怀疑的。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真正的知识是存在于我们的经验范围内的,而不是超经验的,正如我们日常所说的,我们只能相信科学,而不能迷信科学。
[1] 《人性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06页。
[2] 转引自《人性论第四讲:因果关系与知识》。
[3] 《人性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06页。
[4] 《人性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14页。
[5] 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