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计划体制背景和超常规、 不均衡发展, 使我国 当前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存在如下一系列的问题 。 ( 1 ) 从企业链角度来看,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 的产业链环分割过细, 上下游企业间以纯市场交 易式关系为主, 技术链短, 信息链断裂, 交易成本 较高。我 国 纺 织 服 装 产 业 的 产 业 链 环 ( 生 产 部 门) 划分长期保持计划体制时期的状态, 即依据 纱线、 坯布、 服装的产品链, 将产业划分为原 原料、 材料企业、 纺纱企业、 织造企业、 印染企业、 服装企 业的产业链环布局, 技术关联度高的产业部门如 纺纱、 织造和印染等被划分成多个产业链环。 产 业链环分割过细, 使得供需链中各链环的技术链 使基于上下游紧密协作的技术创新 、 产 对接困难, ; , 品创新机制丧失 使得交易次数增多 从而增加了 交易成本 ( 税收成本、 物流成本等 ) , 不利于整体 式的生产也 产业链价值的最大化。 过于“独立 ” 不利于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 恶化了企业生存环 境。由于上下游的协调完全依赖于订单方的外部 指令, 上下游链环之间的信息传递困难、 效率低 下, 增加了产品质量控制的难度和成本 。此外, 产 品生产受市场环境的影响较大。 ( 2 ) 从供需链角度来看,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 各链环发展不均衡, 部分环节产能严重过剩, 而部 分环节发展不足或滞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链在 与全球产业链对接的过程中, 一些环节由于具有 比较优势而有能力参与全球产业链, 得到了较快 发展; 另一些环节因竞争力不足, 其发展受到一定 , , 制约 发展水平滞后 使得整个产业发展很不均 衡。我国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是技术含量不 劳动密集的制造环节, 如纺纱、 织造、 服装加工 高、 等, 在出口导向政策的激励下, 这些产业环节规模 持续飞速扩张, 产能已严重过剩, 目前已拥有世界 纤维加工能力的近一半产能, 而新材料研发、 面料
Ao Linmin
Abstract
Tang Wen
Li Xianghong
Gao Yiqiang
Li Ruizhou
(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of textile garment industrial chain in China were discussed. Problems of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 ( 亦称链环 ) 之间基 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 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 时空布局关系, 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 由于各个区域客观存在差异, 为发挥区域比较优 势, 通过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 所形成的以产业合作为实现形式 性需求的矛盾, 和内容的区域产业合作载体即为产业链 。产业链 包含价值链、 企业链、 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 概念, 产业链环在这四个维度上的不断相互对接 形成了产业链动态发展。目前, 我国 和均衡过程, 纺织服装产业生态面临深刻的调整与转型 。产业 链问题是所有产业问题的源问题, 本文尝试从产 业链的四个维度分析我国传统纺织服装产业链存
个维度分析了我国传统纺织服装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指出: 产业链环分割过细、 各链环发展不均衡、 区域产业链 断裂且布局不合理、 产业价值低, 导致技术链断裂、 信息链不畅、 产业配套半径大、 企业获利能力低是现存的主要 问题。认为: 重构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对策是重组产业链环, 均衡供需链, 接通区域产业链, 提升产业链层次。
【 58】 ·262 ·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第 40 卷 第 4 期 2012 年 4 月
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承载了为 全面工业化建设进行原始积累的重任, 在国民经 由于劳动力成本 济各门类中受到了格外的重视, 发达国家 在国际化竞争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将劳动密集的加工制造环节逐步向以我国为主的 发展中国家转移, 使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经历了二 十余年的超常规发展, 其显著特征是具有比较优 势的制造环节生产规模快速扩张 。 设计与营销、 服装设计与营销等技术密集、 知识密 集环节, 参与国际层面竞争的深度和广度均与制 发展水平始终不高。 造环节有较大差距, ( 3 ) 从空间链角度来看,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 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完整的区域产业链断 裂, 产业由区域中心城市向县镇城乡扩散 , 产业配 套半径增大。 从计划体制向市场机制转型过程 中, 从区域角度来看,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有两个显 著的特征。从宏观布局上看, 由于沿海区域具有 产业向沿海地区集聚, 传统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 形成了涵盖广东、 福建、 浙江、 江苏、 山东等沿海省 , 份的优势产业带 东西的区域性发展不平衡, 尤其 是服装制造。 从微观区域上来看, 原中西部产业 基地的产业链经历了一个从接通到断裂的过程 , 即原有的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完整产业链 , 由于各链环间原来的计划配套关系被打破 , 各链 部分相对薄 环开始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寻优匹配, 弱、 竞争力不强的链环, 在产业链的动态调整过程 中逐渐被淘汰或向发展条件较好的其他区域转 移, 而呈现断环状态, 使区域产业配套半径增大。 此外, 由于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留住人才 、 吸引人才 配套措施的普遍缺失, 技术人员的流失严重, 加之 普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降低, 企业技术水平呈 核心竞争力丧失, 发展后劲不足。 下降趋势, ( 4 ) 从价值链角度来看,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 链的产品整体层次只能满足市场的中低端需求 , 参与全球产业链的链环一直处于产业链低价值 区。市场需求的多层次性, 决定了满足需求的产 业链的多层次性。 计划体制时期, 我国经济发展 水平和消费水平不高, 市场需求层次较低, 纺织服 装产业链的设计也主要为满足国内中低端需求为 主, 产品技术含量低, 设计、 研发能力严重滞后于 国际水平。改革开放后, 在与全球产业链对接的 过程中,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链中只有加工制造环 节能够具备一定竞争力, 处于产品市场低价值区, 虽历经多年发展, 但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长期 制约整个产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链自计划体制时期形成了 封闭产业链模式, 在改革开放后又受到产业链全 球化的深刻影响, 但由于体制的惯性, 在一定程度 上仍保留着计划体制时期的烙印 。 计划体制时期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具有鲜 明的计划特征。这一时期的产业链以满足国内需 求为主导, 以区域原料资源差异为指向, 以沿海初 具规模的产业基地 ( 上海、 青岛、 天津等 ) 为技术 辐射源, 向中西部扩散布局产业带, 其特点是以行 政区划为单元, 构建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区域产业 链, 即依据各地域原料资源 ( 主要是天然纤维资 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完整的企业链, 实 源) 优势, 现产业的区域集中配套, 形成区域型产业基地。
关键词:
纺织服装; 产业链; 技术链; 信息链; 对策 中图分类号: TS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7415 ( 2012 ) 04-0057-03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of Textile Garment Industrial Chain in China
3
3. 1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链调整的对策
重组产业链环整合企业链
为保证产品质量与性能满足需求, 解决因分 工过细造成的技术链断裂、 信息传递效率低、 交易 成本高等问题, 必须重组现有的产业链环。 产业
பைடு நூலகம்
第 40 卷 第 4 期 2012 年 4 月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263 · 【 59】
“河北省纺织工业调整和振 基金项目: 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 ( 10457205D19 ) 兴策略研究” 050018 作者简介: 敖利民( 1969- ) , 男, 教授, 石家庄, 1017 收稿日期: 2011-
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 供业界参考。
1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链的特点及发展
链环的重组与企业链的整合可以采取几种模式 。 一种是纵向一体化式, 由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通 过向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纵向一体化扩张而形成 一个企业集团或总公司。总公司或集团公司通过 控股或自建等方式对其他企业保持强有力的控 制, 将多个产业环节甚至整个企业链纳入同一个 经营体内, 实现企业链多个链环之间甚至整个产 , 业链内部的“自给自足 ” 形成风险共担、 利益共 存、 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用集团内部的 从而使生产更加稳定。 另一 计划代替市场交易, 种是准市场式, 即核心企业或龙头企业通过虚拟 、 OEM、 ODM、 外包、 租赁等既非市场交易又非产权 控制的形式, 与处在自己上游或下游的企业或整 的关 个企业链之间形成一种基于“关系型契约 ” 联关系。该模式灵活性好, 适用于技术成熟度高、 技术关联性强的纺织服装产业。更为紧密的企业 关系和高整合度的企业链有利于企业的资源整合 和成本控制, 实现价值的合理分割, 把对市场需求 为产业链创造价值。 响应速度尽可能加快, 3. 2 优化产业资源配置结构均衡供需链 制造环节过剩, 尤其是落后的产能, 作为产业 资源应重新进行合理配置, 可向发展相对滞后的 链环转移, 使各链环从规模、 技术水平、 装备水平 还可以主动参与产业 等方面重归配套平衡关系, 的全球化转移, 将过剩产能转移到具有比较优势 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或其他相关产业, 如产业用纺 织品产业。同时增强新型原材料研发与产业化、 面料设计与研发、 服装设计、 品牌建设、 市场营销 等高价值链环的综合能力, 实现供需链整体水平 的提升与均衡, 增强全产业链的竞争力, 逐步转变 产业增长模式, 谋求在国际市场的角色转变。 3. 3 调整产业布局接通区域产业链 “东锭西移” 的产业发展方式虽已提出多年, 却只有在近年来才开始有实质的动作 。相对东部 而言, 中西部更具资源和人力成本优势。 产业由 东部向中西部转移, 以合理的产业布局满足不同 层次的区域需求, 有利于整个产业的生存与发展 质量。从整体布局上来讲, 东部承接产业的品牌 运作、 技术研发等产业环节仍具备优势 , 而中西部 主要承担日益规模化和标准化制造环节 。接通区 即在具备条件的原产业基地重建缺失 域产业链, 的产业链环, 在尽可能小的物理半径内, 以适宜的 企业关联模式组建、 整合形成完整的上下游均衡 企业链。逐步实现“特色产业 ” 集群的全产业链 配套, 在不同的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同时要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 , 保 证企业的技术水平。 3. 4 提升产业链层次 对于制造能力和水平已经具备较强国际竞争 力的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而言, 迫切需要加强品牌 建设、 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及营销能力的培育 , 努力 进入产业链高价值区, 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占有 更有利位置, 从而更有利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健 、 康 长远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需 求层次在整体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分化也不断加 深, 满足高端需求产业链发展不足的现状已非常 高端产品进口比 清晰。作为世界第一纺织大国, 例高居不下, 凸现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满足不同 需求层次能力的不均衡。有条件的企业在明确市 整合现有资源, 全面提升满足需 场细分的基础上, 构建顶级产业链, 是提升我国纺织服装 求的层次, 产业整体价值的必由之路。 目前, 我国纺织服装 欠缺的只 产业已具备了产业链升级的基本条件, 是进取精神和必要的资源整合。
corporate chain, supply chain and space chain. textile garment industrial chain in China were analyzed from value chai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main problems were introduced, such as small industrial chain division, unbalance in each chain development, disconnect and unreasonable layout of regional industrial chain, low value of the estate, disconnect of technology chain, poor information chain, larger radius of supporting industrial chain, low corporate profitability.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countermeasure of reconstruct textile garment industrial chain should be recombined industrial chain rings, balanced supply and demand chain, connected regional industrial chain and upgraded chain level. Key Words Textile Garment, Industrial Chain, Technology Chain, Information Chain, Countermeasure
第 40 卷 第 4 期 2012 年 4 月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261 · 【 57】
讨论与商榷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敖利民
摘要:
唐
雯
李向红
高翼强
李瑞洲
( 河北科技大学) 论述我国传统纺织服装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从价值链、 企业链、 供需链和空间链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