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普通作业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0e4823563b3567ec102d8a08.png)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开始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出现了人数众多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他们在国外广泛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西方政治思想,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能够用较为开放的心态来审视和对待西方各种政治学说。
各种各样的“主义”涌入中国,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他于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当时译为“麦喀士”,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与学说,朱执信还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进行了评述。
当时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也曾经介绍过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和思想。
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当时的知识分子并不理解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也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救国之道。
2.正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是在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
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
在中国第一个扛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
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1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
此外,他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相关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
在李大钊的影响下,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大量阅读了关于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并积极投身到改造中国的实践中来,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转变成了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作业设计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1f344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4.png)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作业设计一、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二、教学重点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和意义,《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四、教学过程课前预习要求:通过阅读课文第62-67页,梳理本课大事年表。
一、《共产党宣言》的背景1.工人阶级之诉求材料1 在煤矿里年纪最小的童工被迫独自在完全黑暗的地方干满12小时。
由于60%的棉纺织工人是女性,因此所导致的婴儿死亡十分惊人。
在曼彻斯特,工人的平均寿命是17岁,技术工人的平均寿命是38岁。
——《英国史》材料2 1830年,英国原煤产量占世界的70%,棉织品和铁产量各占50%。
英国的铁路,从1825年为了开矿而建筑的短短几条,发展到1850年6308英里。
——《英国史》任务1—思考: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2.有识之士之设想任务2—思考:以傅立叶、圣西门、欧文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看到了什么?为此做了什么?为什么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二、《共产党宣言》的内容1.马克思之信念材料3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4 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
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材料5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材料6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任务3—讨论并根据材料,归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任务4—对比空想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有何创新之处?任务5—《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d946a5c7d5bbfd0a79567381.png)
主张:劳心和劳力、工与读相结合,建立人人劳 主张:劳心和劳力、工与读相结合, 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社会。 动,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社会。 失败原因: 失败原因:由于团体薄弱的经济基础与按需分配 的尖锐矛盾,以及没有严密的组织纪律, 的尖锐矛盾,以及没有严密的组织纪律,团员的 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作风与集体主义生活方 式发生冲突。 式发生冲突。
新民丛报》1902年 《新民丛报》1902年
梁启超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 山在1905年创办同盟会后, 1905年创办同盟会后 山在1905年创办同盟会后, 鼓励激进革命青年朱执信写 德意志革命家小传》 《德意志革命家小传》,并 发表在1906年初的《民报》 1906年初的 发表在1906年初的,第一次介 绍了《共产党宣言》 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写作 背景、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 背景、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 并逐句翻译了《共产党宣言》 并逐句翻译了《共产党宣言》 第二章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 的十项要求,还作了解释。 的十项要求,还作了解释。
“麦喀士(马克思),日尔 麦喀士(马克思) 麦喀士 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今之德国, “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 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 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 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 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 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 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 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 梁启超(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 梁启超(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 的鼻祖 朱执信(革命派):介绍马、恩的生平和学说。 ):介绍马 朱执信(革命派):介绍马、恩的生平和学说。 无政府主义者: 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课时作业1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课时作业1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57c598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6.png)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1928年,毛泽东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等一系列文章,总结了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这些文章( )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B.系统地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C.推动了国共合作初步实现D.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2.(2019·北京房山区模拟)“中国独特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提供了武装的中国革命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毛泽东认识到这种“可能性和必然性”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3.(2019·南京、盐城一模)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
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
”毛泽东的该主张( )A.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B.有利于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C.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4.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须依靠国际力量和敌国内部变化的援助,否则是不能胜利的,因此加重了中国的国际宣传和外交工作的任务”。
据此可知,毛泽东( )A.认为抗战胜利取决于国际力量B.向群众宣传国际主义精神C.为抗战胜利重视利用外部援助D.希望世界接受《论持久战》5.(2019·广州一模)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强调“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毛泽东旨在( )A.重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批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C.阐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性D.强调应首先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6.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报告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和结果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和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d3ee423fff00bed5b9f31d5f.png)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1)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辩难和论战无政府主义(或安那其)是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无政府主义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它的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们自愿结合,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泛劳动主义简单说来,就是一种极端强调生产劳动是社会根本的观点,认为人人都应当自食其力,都应当直接参与制造生产资料的劳动中去.皇帝要吃饭,也要和农民一样去地里种出来,一切的一切都要自己做出来.新村主义是无政府主义的一种.它幻想通过“和平的社会改造的办法”,进行“共产村”试验,实现“理想的社会——新村”.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它的真理论.它的真理论实际是一种不可知论.它认为,认识来源于经验,人们所能认识的,只限于经验.至于经验的背后还有什么东西,那是不可知的,也不必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无论怎么说,人们总是不能走出经验范围之外而有什么认识.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靠经验.所谓真理,无非就是对于经验的一种解释,对于复杂的经验解释得通.如果解释得通,它就是真理,是对于我们有用.有用就是真理.所谓客观的真理是没有的.” 实用主义如此说得之,实用二字昭然若揭.*基尔特社会主义,又叫行会主义.产生於西元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是费边社会主义之外,介乎社会主义与工团主义之间的一种调和理论,改良主义的一种,他们否定阶级斗争,鼓吹在工会基础上成立专门的生产联合会.来改善资本主义.只承认改善工人出卖劳动的条件,却不消除的根本制度,反对建无产阶级的政党.从而维护资本主义的根本利益.其代表人物有彭迪、霍布生、柯尔. 在保存现有国家政权的条件下,组织基尔特社会主义,管理生产,实行生产自治,产业民主,而由国家负责产品的分配和保证全民的消费,从而消灭剥削,实现劳动者的解放.(2)工读互助团等各种空想实践的失败.(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结果:1、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和性质.2、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3、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实践教学作业(3篇)
![马克思实践教学作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dfc3b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c.png)
马克思主义认为,住房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推进住房制度改革,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四、结论
通过对我国当前社会矛盾的实践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现实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将其应用于解决我国社会矛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3. 探索马克思理论在当代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作业内容
1.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阶级斗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3)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阶段。
2. 当代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4. 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引发社会矛盾。
5. 住房问题
我国住房问题突出,一线城市房价持续上涨,普通百姓购房压力巨大。农村地区、中小城市住房条件相对较好,但人口流动导致城市住房需求增加,住房问题成为社会矛盾之一。
(3)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阶级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3.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应用
(1)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许多国家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就。
(2)国际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国际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解决国际争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3)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助于推动人类文化繁荣。
四、作业实施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5分钟作业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5分钟作业 人民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93ac180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0.png)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目标导航课程标准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习视点重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史实,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内容、实质。
难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课前预习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早期介绍(1)________发表文章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他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2)革命党人________发表文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与学说。
(3)一些________曾介绍过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2.系统传播(1)背景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②________的胜利。
③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2)人物:________。
(3)活动①11月发表《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指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新曙光。
②1919年5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________。
③在大学和女子高等师X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工读互助团”的实践(1)目的:幻想通过知识分子做工和帮助劳动者________的办法,改造社会,实现社会理想。
(2)结果:因为经济上入不敷出及意见不合等原因,归于失败。
(3)影响: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
2.三次论战(1)第一次:问题与主义的讨论①双方:李大钊和________。
②问题:“要不要从________上解决中国问题”等。
(2)第二次: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①双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________者。
②问题:“要不要建立‘________’的国家”等。
(3)第三次①双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________者。
②问题:“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________政党。
”(4)影响:坚定了早期________的信念,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3.成立研究性组织(1)表现①1920年,李大钊在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1早期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
![1早期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https://img.taocdn.com/s3/m/1780be05c281e53a5802ffef.png)
1、早期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答:1840年,英国侵略军的炮舰轰开了大清帝国紧闭的国门。
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有少数思想敏锐的知识分子开始有所觉醒,初步认识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他们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和方案,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教训,改变腐朽的思想,接纳新新事物。
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史表明,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锁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救亡运动客观需要选择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诞生二十多年后,国内开始有了少量的介绍。
一是19世纪70年代香港的《华字日报》、《中华新报》等几家报纸就曾刊登过巴黎公社的有关情况;二是江南制造局编印的《西国近世汇编》,是中国人了解西方的一个重要窗口,“欧罗巴司”(社会主义)、“廓密尼士”或“康密尼”(共产主义)等新鲜词汇,经常出现在“汇编”中。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才正式传入中国,在中国报刊和书籍中,开始出现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及其有关著作和思想的片段。
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当时纷繁的各种思潮中,不断地扬弃,用最先进的理论作为改造中国思想武器。
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没有将自己的思想禁锢在某一种思想模式内,而是将其拿到能否解决中国最紧迫问题的天平上衡量,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就取之,否则就弃之。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达尔文社会主义进化论等等,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方面呈现出进步性,因此,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都深浅不一地受到了影响。
这表明,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已有所接触。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的实际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
1920年四五月间,《东方杂志》、《新青年》等刊物刊登苏俄政府发表的第一次对华宣言。
这个宣言宣布“废弃沙俄在中国境内享有的一切特权”。
中国人民从苏俄政府对待中国的态度中,对社会主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感触。
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71b562d1bceb19e8b8f6babe.png)
一是因为经济上入不敷者出;
二是因为内部意见不合和热情减退,但最根 本是因为缺乏存在的社会条件。
(2)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带来了什么样 的影响?
使许多青年认识到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 行不通,于是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客观 上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进一步传播。
2、意义
①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 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 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 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
1、毛泽东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①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有一 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自己的政党。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途径二:问题与主义之争
“要一个一个地研 究问题,一点一滴
地解决问题。”
1919.7《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 ,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 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 1919.8《再论问题与主义》
问题与主义之争
代表人物
胡适
李大钊
文章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再论问题与主义》
主张
国的—破—产金,冲使及先《五进四的时中期国的人先逐进青渐年意为识什到么资选本择了主社义会道主路义在》中 国是行不通的。要拯救国家,只有另寻它途。
材料二 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 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 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 义通过社会主义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 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 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 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 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bf5489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8.png)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情况,并探讨其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最早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初,当时中国正面临列强侵略、国家危机和封建社会的压迫。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思想的探索,并引入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
其中最知名的是陈独秀,他在1915年将马克思主义引入到中国,并创办了《新青年》杂志,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迅速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广泛关注和兴趣。
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
党的先进理论不断传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革命队伍,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初步力量。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中国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入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中国政府倡导社会主义建设,将马克思主义视为指导思想,积极推动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应用。
特别是在经济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理论为中国探索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四、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全面解析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变革的本质。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强调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公平,对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平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国的国际视野。
五、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社会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解决分配不平衡和社会差距问题将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同时,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融入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更加贴近中国国情,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实验作业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实验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aad74f25453610661fd9f404.png)
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作业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专题三:(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 (2012•广东文综卷•16)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
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
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 .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B .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 围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开始就具有的特点”这一问题,高二(1)班同学展开了热烈讨论认为最恰当的是 A .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 .深刻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C .深入研究中国国情D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3.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的是A .孙中山B .陈独秀C .李大钊D .毛泽东 4.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A .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 .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 .《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5. 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的思想指的是A .马克思主义B .自由恋爱观C .实业救国论D .民主和科学思想6. 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7. 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
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大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四位人物得票相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2011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2011秋)](https://img.taocdn.com/s3/m/ca26b7f74693daef5ef73d95.png)
1.第1题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十月革命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成立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第2题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第3题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感觉-知觉-表象B.意识-物质-意识C.实践-认识-实践D.概念-判断-推理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4.第4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的特点的是()A.直接性B.主观性C.摹写性D.抽象性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5.第5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B.感性的物质活动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D.社会历史性活动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6.第6题"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D.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选择无关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7.第7题在个人还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A.承认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承认政治权力和暴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否认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D.否认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8.第19题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9.第20题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 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0.第21题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本质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1.第22题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2.第23题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3.第24题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4.第25题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5.第26题生产关系是反映()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6.第29题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C.实现共产主义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7.第30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普遍性B.物质性C.规律性D.连续性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8.第31题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中历史 专题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科作业(衔接文班)人民版必修3
![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中历史 专题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科作业(衔接文班)人民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f761431e1ed9ad51f01df2d5.png)
专题三第三课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
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
”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2..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
”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是A.各有特色 B.扬中抑西 C.无法相通 D.扬西抑中3.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思想指的是A.民主和科学思想 B.自由恋爱观 C.马克思主义 D.实业救国论4.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材料中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5.“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在于要不要A.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B.多谈一些理想的主义C..多研究一些具体问题D.用理想主义解决根本问题6.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从一开始就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是A.在中国广泛传播B.注意同工人运动相结合C..注意同知识分子相结合D.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7.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最大功绩是A.批判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B. 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C.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浪潮 D. 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8.下列作品体现了锐意进取的革命精神的有①《科学社会主义》②《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③《再论问题与主义》④《我的马克思主义观》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下列关于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思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强大潮流B.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观点传入中国C.先进的知识分子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D.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0.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其直接原因在于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B.前期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五四运动冲击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11.“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
3-3-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3-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d349fb584a7302768f993916.png)
3-3-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选择题1.《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
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A. 1915年B. 1917年C. 1920年D.1924年【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后期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因此,这“一年”是指1920年。
【答案】C2.(2011·合肥质检)“……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敢于和善于吸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着科学的青春。
”这里的“它”是指() A.空想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C.达尔文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吸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入手,判断该学说应是关于社会理论的学说,进化论和相对论不属于社会学说,C、D两项不符合题意;由“不断焕发着科学的青春”可以排除空想社会主义,只有马克思主义符合题意。
【答案】B3.“……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要到中国来了。
”在中国,最早迎接“这个潮流”的是()A.康有为B.陈独秀C.鲁迅D.李大钊【解析】考查基础知识,在中国,最早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
【答案】D4.(2010·盐城)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表明他鼓励青年()A.改造中国传统社会B.投身工人运动实践C.积极推动文学革命D.建立中国“劳工社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希冀其脱胎换骨”可知陈独秀鼓励青年改造中国传统社会。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https://img.taocdn.com/s3/m/be50281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e.png)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基础巩固1.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某某广学会编译的《某某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A.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B.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C.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D.当时的介绍者已经清楚马克思是哪国人B项正确;“英人马克思”可证明D项错误;A项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标志;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C、D 三项。
2.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
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受到某某与科学的洗礼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李大钊对社会主义与俄国十月革命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故B项正确。
3.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发生改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无政府主义的广泛传播B.发动者阶级属性的变化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斗争的对象发生重大改变,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1920年,陈独秀说:“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C.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D.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5.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时期号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故选C项。
6.1929年5月4日,国民党某某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52547442c850ad02de8041f8.png)
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景问题切入我在李大钊手下做图书馆管理员时,已经很快地倾向马克思主义了,而陈独秀对于引导我的兴趣到这方面来,也有大帮助。
我第二次赴京时,曾和陈独秀讨论我所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本人信仰的坚定不移,在这也许是我一生极重要的时期,给我以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自传》学习目标引领本课第一目“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前的传入情况; 本课第二目:“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期间及其以后的传播情况;本课第三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
本课三目呈顺承关系,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①社会主义②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③1918 ④庶民的胜利⑤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⑥十月革命 ⑦我的马克思主义观⑧新文化运动⑨工读互助团⑩问题○11主义○12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13无政府主义者○14研究会○15演讲○16战斗色彩○171919 ○18工人运动○19中国共产党○20理论指南重难疑点探究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1)外部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
(2)内部原因①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革命性。
②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开展需要马克思主义。
③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④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
⑤问题与主义之争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多知识分子的拥护。
⑥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2.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1)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
从1918年李大钊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后,先进知识分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首倡者,他们通过办报刊、成立社团及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方式向民众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在五四运动中,不少先进分子主动接近工人,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这样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一开始就带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fea4518783d049649b6658b2.png)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无论是作为意识形态领域中指导思想的政治形态,还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学术形态,其在实践上最终只有落脚到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被大众所掌握的大众形态,才具有现实意义,不然将成为空话,党的十七大特别强调:“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就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恩格斯曾指出,每个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都必须穿起本民族的服装。
这种结合并非是对传统文化彻底消解,也不是异域文化的简单移植,而是在本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中创生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文化生命形态。
一、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大众化,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讲,一种外来文化要在另一个文化传统差异很大的国度里获得广泛的传播并取得指导地位,它就必须要与该国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这种外来文化的新形态,在基本性质上保持外来文化的固有特征,而在具体的思想理论和外在表现形式上则发生趋向该国文化传统的变化,甚至在该国的文化精神中汲取部分内容,作为外来文化新形态的基本构成,以补充和发展这种外来文化。
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要在有着几千年独特文化传统的中国传播和发展,同样必须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否则,它就可能沦为一种漂泊无限的舶来品,成为文化传播的昙花一现的时髦现象。
早在1938年秋,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就指出: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里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而且要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结合起来,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要不断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自己内容上更加充实,完善起来;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博奥精深的理论学说,必须带上鲜明活泼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才能为中国大众所喜闻乐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作业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专题三:(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 (2012•广东文综卷•16)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
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
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 .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B .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 围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开始就具有的特点”这一问题,高二(1)班同学展开了热烈讨论认为最恰当的是 A.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 .深刻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C .深入研究中国国情D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3.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的是A .孙中山B .陈独秀C .李大钊D .毛泽东 4.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A .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 .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 .《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5. 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的思想指的是A .马克思主义B .自由恋爱观C .实业救国论D .民主和科学思想6. 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7. 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
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大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四位人物得票相近。
你认为对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影响最大应是 A.陈独秀 B.蔡元培 C.胡适 D.李大钊8. 2011年6月26日,上海图书馆举办“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中国”特别展览,其中提到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曾于1902年9月在上海《新民丛报》第18号上发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文章对马克思作了简要介绍,称其为“社会主义之泰斗”。
此后,梁启超又多次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梁启超A .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B .由资产阶级维新派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C .是较早在著述中介绍马克思的中国人D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9.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是A .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C .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D .运用“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大业10. 孙中山在评价马克思时说:“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如《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研究社会主义者,咸知此本。
”以上材料说明了 A .孙中山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引起反响 C .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发生实质性转变 D .孙中山在为国共合作进行思想准备11.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文中的这种“潮流”是指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社会主义革命 C .新文化运动D .马克思主义传播12. 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而又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辛亥革命前后思想由封建士大夫到改良派,由改良派到革命派,由革命派到抛弃“武力”挽救中国,从思想启蒙上探索革命新出路的三次转变。
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A .张謇B .梁启超C .孙中山D .陈独秀13. 1920年陈独秀《谈政治》一文中说:“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
”这表明他A. 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B.开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开始酝酿成立共产党D.倡导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作业 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作业第3页(共4页) 第4页(共4页)14. “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
Bolshevism 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
所以Bolshevism 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这段话可能出自 A.《狂人日记》 B.《多谈些问题与少谈些主义》 C.《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5.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1949年之后的中国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从1919年开始已酝酿了30年),这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了。
”这说明 A .美国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主义通过五四运动传入中国C .中美政治理念趋向相互认同D .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国际视野1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不包括A.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B.在此影响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C.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D.受此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被彻底颠覆17. 20C 初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新世纪的思想启蒙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A.爱国主义救亡运动成为主题B.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C. 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D. 以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18. (原创 车行)十月革命后不久,李大钊由积极宣传民主和科学发展为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这表明他A.放弃了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B.已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C.向西方学习已经由思想变为行动D.已经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者19. 李大钊在《我与世界》一文中写道:“我们现在所要求的,是个解放自由的我,和一个人人相爱的世界。
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国、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障碍,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渐废除。
”这表明此时的李大钊具有A .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B .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C .个人主义和世界主义倾向D .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倾向20.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 .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B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C .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D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21. 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的原因,表述不准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B .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提倡和宣传C .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的努力D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22.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根本原因在于A.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解放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C.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D.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由理想变成现实 23. 一些知识分子从“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B . 中国民主革命一再受挫 C .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D . 先进知识分子的研究和选择24. 《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
”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A .1915年B .1917年C .1920年D .1924年25.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思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 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强大潮流B .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观点传入中国C .先进的知识分子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D .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
第二,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我们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单会高谈某某主义 … … 如何能有用呢? ―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材料二 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
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卖淫问题到卖官卖国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的紧急问题? ―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材料三 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
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庭制度问题……都可以解决…… ―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请回答:(l )依据材料一归纳胡适的观点是什么?(不要摘抄原文)(2分) (2)胡适和李大钊在材料二中各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法? (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怎样的贡献?(4分) (4)仗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