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考纲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考纲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考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3f6a1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6.png)
一、古代人类的进化和发展1.人类的起源和早期文明:了解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以及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工具和语言等基本特征。
2.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认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兴起,了解青铜和铁器的制作方法,以及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二、古代东方文明1.中国古代文明: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阶段,如夏、商、周等朝代。
2.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熟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制度和官僚制度。
3.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了解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以及科技、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三、古代西方文明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兴起及影响:了解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兴起原因和特点,以及对西方世界的文化传播和政治制度形成的影响。
2.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认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以及公民权利和参政权的体现。
3.古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古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帝国制度和军队的组织结构。
4.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成就:熟悉古希腊和古罗马在哲学、科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四、古代印度和古代埃及文明1.古代印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特点,如吠陀时代和古印度教。
2.古代埃及的宗教和社会制度:认识古代埃及的多神教和法老政治制度,以及社会等级和职业特点。
五、东亚古代文明及其交往1.日本和韩国的远古文明:了解日本和韩国的远古文明及其文化交往。
2.东亚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熟悉东亚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和影响,如中国和韩国、日本的文化交流。
六、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作用:了解丝绸之路的开辟背景、路线和作用,以及对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七、早期伊斯兰世界1.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认识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教义和扩展,以及对西亚和北非的影响。
2.阿拉伯和阿拉伯文化:了解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制度、科技成就和文化艺术。
以上为七年级历史上册考纲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古代人类的发展,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和影响。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1a3268011ca300a6c3902d.png)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例: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答: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二、百家争鸣: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时期的人。
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
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
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44ca9d8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a.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夏商西周的更迭- 夏朝(约2070-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禹传位给其子启,实行世袭制。
- 商朝(约1600-1046年):因水患和政治动荡,商朝曾多次迁都,最著名的是盘庚迁都至殷。
- 西周(约1046-771年):实行分封制,建立较为完善的行政体系。
1.2 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法- 春秋时期(770-476年):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 战国时期(475-221年):七雄并立,各国进行社会改革,最著名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1.3 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 青铜器:商周时期的重要工艺品,用于祭祀和礼仪。
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2.1 秦朝的统一- 秦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2 秦朝的暴政与农民起义- 秦朝实行严酷的法律,加强对人民的压迫。
- 陈胜、吴广起义,标志着秦朝统治的开始动摇。
2.3 汉朝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 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发展。
第三单元:汉武帝推进大一统3.1 汉武帝的改革-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设立郡国,并推行推恩令。
- 实行盐铁官营,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
3.2 开通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3.3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指挥汉军大破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第四单元: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4.1 科学技术的进步- 发明了纸张,改进了印刷术。
-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能检测地震的方向。
4.2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仁”的学说。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3 道教的兴起与佛教的传入- 道教在民间兴起,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求得长生不老。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9fd31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d.png)
七上历史提纲——必背部分一、远古居民1、元谋人:云南 170万年——我国最早2、北京人:北京 70—20万年打制石器、天然火3、半坡人:陕西粟(黄河流域)——世界最早4、河姆渡人:浙江稻(长江流域)三、传说时代1、人文始祖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华夏族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禅让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尧舜禹传位。
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3、大禹治水六、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1、西周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2、齐桓公称霸第7课春秋五霸八、社会变革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
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
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
(重农轻商)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
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
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影响: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甲骨文(第9课)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3、司母戊鼎(第9课)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十、孔子与百家争鸣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坚持正确的意见——“当仁不让于师”;提出“因材施教”的观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大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27b48d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8.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大纲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上至天文地理,下到日常生活,都有它深远的影响。
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大纲吧。
第一章人类文明进程1.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2.文化和文明的关系3.中国古代文明第二章旧石器时代1.旧石器时代的概括和表征2.旧石器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形态3.旧石器时代的特殊化石第三章新石器时代1.新石器时代的概括和表征2.新石器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形态3.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创造第四章古代文明1.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2.古代文明的表征和影响3.中国古代文化的主题和特色第五章历史上的大动荡1.奴隶社会的解体和新生代的兴起2.罗马帝国的崩溃和中世纪的兴起3.印度教国家的繁荣和崩溃第六章中国的夏商周时期1.夏王朝的建立和衰落2.商朝的特点和文化谱系3.周朝的形成和历史地位第七章国家统一和繁荣的时期1.秦朝的建立和治理2.汉朝的成长和贡献3.三国的分裂和历史意义第八章元明时期的中国1.元朝的建立和治理2.明朝的兴起和巩固3.元明时期的文化成就和贡献第九章文化和宗教的交流与传播1.商代甲骨文的系统化和力量化2.道教、佛教和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3.文化的交融和创新以上就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大纲,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掌握历史对我们的影响,形成自己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也可以更好地塑造和发展自己的人格和人生观。
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共同探寻历史的奥秘。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95979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6.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一、秦朝建立与统一中国1. 秦始皇的统治与政策a. 合并六国,统一中国b. 推行中央集权制度c. 进行重要改革如度量衡、文字、车辆、货币等2. 秦朝的政治制度a. 列置郡县制度b. 设置三公九卿,实施儒家教育3. 秦朝的农业与手工业发展a. 推崇农业,改进农耕方法b. 促进手工业的发展,提高物质生产水平4. 郑国渠与董仲舒的影响a. 郑国渠的建设与对交通运输的促进作用b. 董仲舒奠定了封建专制的思想基础二、汉朝的兴起与贡献1. 西汉王朝的建立a. 功臣刘邦的封禅之变b. 平定吕后之乱,取得统治权2. 西汉王朝的政治制度a. 设置太尉、司马等官职b. 设立丞相,国家由文官主政3. 西汉王朝的经济繁荣a. 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繁荣b. 鼓励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力提高4. 西汉王朝对文化的贡献a. 儒家思想的兴盛,培养士人精英b. 桃花源等文学作品的出现,丰富文化内涵三、遗失的知识——秘境敦煌1. 敦煌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a. 位于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b. 古代为西域与中国之间的交通要道2. 敦煌的壁画艺术a. 描绘佛教故事和宗教图像b. 展现当时社会生活与历史人物3. 敦煌的音乐文化a. 发现的乐谱和乐器b. 反映古代音乐风格与文化交流4. 敦煌的文学之宝a. 珍贵文献的发现,如《大唐西域记》b. 反映历史与文化的重要价值四、三国鼎立与魏晋南北朝时期1. 三国鼎立的形成与原因a. 东汉末年政治内乱的导致b. 诸侯割据的局面和三国之势的形成2. 三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a. 曹魏的丞相制度和儒家文化的继承b. 蜀汉的刘备的开明政策与文化事业c. 东吴的孙权的勤政和文化交流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和变迁a. 魏晋时期政治思潮的兴起与多元化b.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立与统一努力五、结束与思考1. 北方民族入侵与北朝的灭亡a. 匈奴入侵北方,威胁中原政权b. 北朝的西迁与南方政权的建立2. 社会经济文化的受影响a. 农业受战乱影响,经济衰退b. 文化发展受阻,人才流失3. 思考历史给我们的启示a. 团结统一的重要性b. 积极开拓,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的完整版,从秦朝建立与统一中国开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与变迁,最后总结结束与思考。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a5247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6f.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一、封建社会与农业文明中国古代社会主要由封建社会和农业文明构成。
封建社会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封建制度以君主统治、分封土地给予贵族、士兵、官吏等为特征。
农业文明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石,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二、夏商周三代1.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建立者为夏王禹。
夏朝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成立了初步的王权制度,推行了田制和土地私有制。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实证记载的朝代,商朝兴起于黄河流域,首都为商丘。
商朝实行分封制,分封给贵族,贵族通过经营领地从事农业、牧业和手工业,并向周边民族进行贸易。
3.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王朝命名的朝代,周朝将商朝推翻后建立,并持续存在了约800年。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西周时期是封建制度的鼎盛时期,东周时期是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的时期。
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轫时期。
这一时期政治动荡,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1.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周朝的衰败时期,但同时也是诸侯国纷争的时期。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2.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春秋诸侯国纷争的余波,各个国家为了争夺霸权展开激烈的战争。
在这个时期,孔子、老子等思想家纷纷涌现,中国的哲学思想达到了巅峰。
四、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和货币,修筑了万里长城等重大工程。
五、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其他地域进行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自秦朝和汉朝开始开辟,通过陆上和海上两条主要交通线路,中方主要出口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同时从西方带回香料、珍宝、文化等。
六、历史人物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还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黄帝、尧舜禹、孔子、孟子、墨子、谷子、秦始皇等。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f9655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4.png)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的形成与早期文明1.1 人类的形成-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人类文明的曙光1.2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埃及金字塔与法老- 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1.3 古代巴比伦- 两河流域的文明发展- 汉摩拉比法典- 巴比伦宗教和社会制度1.4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起源- 印度的种姓制度- 佛教的兴起与发展1.5 古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发展- 夏、商、西周的更迭-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第二单元:古代世界的扩张与变革2.1 古代世界的扩张- 亚历山大的东征- 罗马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丝绸之路的开通2.2 古代世界的政治制度- 雅典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的发展- 中国的封建制度2.3 宗教与思想文化- 犹太教、基督教的传播-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2.4 古代世界的社会生活- 希腊罗马的社会制度- 印度的农村社会- 中国的封建社会生活第三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3.1 欧洲的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的骑士阶层- 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的影响3.2 亚洲的封建国家- 中国的唐朝与宋朝-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印度的笈多王朝与莫卧儿帝国3.3 非洲与美洲的古代文明- 非洲的古代文明- 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3.4 中古时期的科技文化- 阿拉伯的数学与天文学- 欧洲的文艺复兴-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四单元:近代世界的形成与发展4.1 近代欧洲的变革- 宗教改革与新教传播-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发展4.2 美国的独立与扩张- 美国的独立战争- 美国的南北战争- 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4.3 亚洲与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中国的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非洲的独立运动4.4 近代世界的科技文化-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第五单元:现代世界的挑战与变革5.1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5.2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的起源与演变-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政治- 冷战对世界的影响5.3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量子力学与原子能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 现代世界的文学艺术5.4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起源与发展-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 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以上是对七年级上册历史学全册知识点的简要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89f36e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b.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1.1 人类起源及文明的诞生•人类起源的理论和考古发现•文明的定义和特点•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概念1.2 中国古代文明•三皇五帝与夏、商、周的历史传说•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动乱和思想文化的繁荣1.3 印度、希腊罗马和埃及文明•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的产生和发展•古希腊城邦和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和文化•埃及的金字塔和法老文明二、中世纪世界2.1 封建社会的兴起•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封建制度的产生•欧洲和中国封建制度的异同•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2.2 欧洲的封建社会和宗教改革•中世纪欧洲的政治格局和君主专制制度•宗教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世俗与宗教法律的冲突2.3 由中世纪到近代•文艺复兴和它的影响,人性主义的兴起•开拓沿海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科技的进步和非洲大陆的殖民化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3.1 主要的政治制度•哪些王朝采取了什么形式的政治制度•儒家思想和中华文化的基础•政治、社会制度的关系3.2 科技和文化艺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长城、京剧等文化遗产的起源和发展•文学、历史和哲学经典的影响3.3 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繁荣•马可波罗和郑和的传奇故事•文化交流对中外文化的影响四、列强入侵和民族抗争4.1 列强入侵和中国的危机•鸦片战争和中英条约的签订•中法战争和列强划分势力范围•国家危机引发的思想启示4.2 义和团和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前的激进运动•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失败原因•辛亥革命的发生和背景4.3 民族英雄和抗争精神•中华民族英雄的事迹和成就•爱国主义和抗争精神的形成•民族文化对中华民族抗争的影响五、总复习•重点人物和事件的回顾•基础理论的概述和辩证方法的运用•历史与当今社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879ab6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b.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提纲
以下是部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必背提纲:
1.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 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过着群居生活。
3. 河姆渡居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
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在河姆渡遗址,人们发现了木结构的建筑,这反映了他们较高的生产水平。
4. 半坡居民距今约6000年,是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
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
在半坡遗址中,人们发现了用于储藏粮食的窖穴。
5.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尧舜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大禹决定治理洪水。
他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将洪水引入大江大河。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禹成功地治理了洪水,使人民安居乐业。
以上只是部分必背提纲,建议查阅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或教辅,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c20558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2.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章战国时期1.1 战国背景•战国时期的起始时间和出现的原因;•各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力悬殊情况;•内部矛盾和外部威胁对各国的影响。
1.2 嬴政的改革•嬴政的政治改革;•嬴政的农业改革和推广铁农具;•对人民的统治。
1.3 统一中国•秦国的吞并历程;•秦国对文化的破坏;•秦国所创的基础制度。
第二章中国古代科技2.1 中国古代科技大体概述•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古代科技与现代科技的关系。
2.2 造纸术•造纸术的起源;•造纸术在古代的应用;•造纸术的影响。
2.3 指南针•指南针的起源与演变;•指南针在古代航海中的应用;•指南针在当代的应用。
第三章中国的古代文化3.1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文化•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古代文化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3.2 儒家文化•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3.3 佛教文化•佛教的传入和影响;•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第四章中国的古代经济4.1 农业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三务(种田、织布、制作黄沙)的作用。
4.2 商业经济•古代商业的起始和发展;•商业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唐宋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
4.3 城市经济•城市经济的萌芽和发展;•城市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
第五章中国的古代艺术5.1 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中国古代艺术的历程;•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5.2 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古代绘画的起源和发展;•古代绘画的特色;•古代绘画的流派和代表人物。
5.3 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
结语通过对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复习,我们了解到了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经济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的生产、文化和社会发展,也对我们的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上必背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上必背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a78726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c.png)
七年级上必背历史知识点一、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 元谋人。
-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 距今时间:约170万年。
- 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 北京人。
-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 距今时间:约70 - 20万年。
- 外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
- 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3. 山顶洞人。
-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 距今时间:约3万年。
- 外貌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 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与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二、原始农耕生活。
1. 河姆渡居民。
- 生活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 距今时间:约7000年。
- 房屋类型: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通风防潮,适合南方潮湿的气候。
- 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骨耜最为典型;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饲养家畜,如猪、狗和水牛等;会制造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还会运用雕刻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
2. 半坡居民。
- 生活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 距今时间:约6000年。
- 房屋类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适合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
- 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如石斧、石锄等;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饲养猪、狗等家畜;会制造彩陶,陶器上有许多刻画符号,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会纺织、制衣。
三、远古的传说。
1. 炎黄联盟。
- 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部落走向联合。
- 涿鹿之战:炎黄部落联盟打败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810da65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c.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
-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石器生活,主要靠狩猎、采集为生。
-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农业和定居生活逐渐出现。
- 农业革命:人类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农业生产成为主要经济活动。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的兴起-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开启了中国历史时期。
- 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流域,以法老统治和金字塔建筑闻名。
- 古印度文明:位于印度河流域,发展了复杂的宗教体系和城市文明。
- 古巴比伦文明:位于幼发拉底河流域,以汉谟拉比法典和巴比伦塔闻名。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古代中国的社会形态,奴隶是主要劳动力,分封制是政治制度。
- 商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王都城在黄河流域。
- 周朝:商朝被周朝取代,周朝实行封建制度,分封诸侯。
- 春秋时期:周朝后期的分封制度衰败,各诸侯国争霸。
第四单元:希腊文化的传播- 古希腊:位于东地中海,以城邦制度和哲学、艺术等文化成就闻名。
- 亚历山帝:希腊的亚历山帝征服了希腊本土和亚洲一部分,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
- 亚历山大的希腊化政策:亚历山帝在征服后的地区推行希腊化政策,促进了不同文化的融合。
第五单元:罗马帝国的兴衰- 古罗马:位于地中海沿岸,以城邦制度和法律制度闻名。
- 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后发展成的帝国,统治范围广大。
- 君主专制:罗马帝国采用君主专制制度,皇帝是最高统治者。
- 帝国分裂: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最终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第六单元:与的传播- :印度的主要宗教,信奉多神教和轮回转世。
- :由释迦牟尼创立,主张超脱轮回,追求解脱。
- 传播:从印度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
第七单元:丝绸之路与汉朝的疆域拓展- 丝绸之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
- 汉朝: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之一,疆域拓展到中亚地区。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f3dbc0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4.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一、古代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的演化与早期人类文明•早期人类的社会组织和生产方式•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二、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 夏朝与商朝•中国历史的初现:传说中的夏朝•商朝的兴起与社会发展•商朝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2. 周朝的建立与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与思想流派•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繁荣3. 秦朝的统一与汉朝的兴盛•秦朝的统一战争与政治制度•秦朝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汉朝的兴盛与文化发展三、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起与发展1. 希腊城邦的兴起与民主制度•希腊城邦的兴起与政治制度•希腊城邦的文化成就与影响2. 罗马帝国的建立与扩张•罗马帝国的建立与政治制度•罗马帝国的扩张与统治制度3.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希腊罗马文化对欧洲的影响•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与接受四、古代印度与古代非洲文明1. 古代印度的形成与佛教兴起•古代印度的形成与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与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影响2. 古代非洲文明的发展与贸易活动•古代埃及文明的兴起与河流文明的影响•古代非洲的贸易活动与文化交流五、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组织•中世纪欧洲的农业与农民•教会的强大与宗教改革六、古代日本与朝鲜的历史文明1. 古代日本的天皇制度与文化•古代日本的天皇制度的形成与影响•古代日本的文化成就与交流2. 古代朝鲜的三国时代与统一王朝•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统一王朝的建立与文化发展七、中世纪东亚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东亚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东亚文化的独特性与共同点以上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复习提纲,主要涵盖了古代人类文明的起源、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古代印度与古代非洲文明、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古代日本与朝鲜的历史文明以及中世纪东亚文化的交流与影响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复习,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历史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df99ae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b.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提纲
一、史前人类的生活
1.史前人类的起源
2.史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史前人类的文化和艺术
二、古代文明
1.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2.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
3.古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
三、中世纪欧洲
1.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2.十字军东征和黑死病的影响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四、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
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与文化
2.秦朝的政治变化与社会影响
3.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五、世界各国的近代化进程
1.近代西方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变革
2.东亚各国的近代化进程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变革
六、现代世界的全球化
1.全球化的概念和背景
2.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3.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
七、历史与我们的生活
1.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2.历史对我们的启示和借鉴
3.如何学好历史,增强历史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考点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考点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16ef6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8.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考点重点一、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人类开始在河流流域安家落户。
这种以农业为基础、建立在定居生活的经济形态被称为农耕文明。
古代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二、中国古代的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上古、中古和近代三个时期。
三、上古时期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
四、中古时期包括秦汉、三国、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中央集权制朝代,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分裂时期,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王朝。
五、近代时期包括隋唐、五代十国和宋元明清时期。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中央集权制朝代,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王朝。
六、七年级历史上册的重点考点包括:1. 华夏文明的起源和上古时期的历史变迁。
2. 中国古代历史的时期划分和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王朝。
3. 中央集权制朝代和分裂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4. 中国古代历史的特色文化和科技成就。
5.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七、通过对历史上册的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对于今天的社会生活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了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下,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
八、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国家、文化和人民的传统和发展。
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历史的学习和了解,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的考点重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有关详细内容,请参阅相关教材或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探讨。
祝大家学习进步!。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考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考纲](https://img.taocdn.com/s3/m/a4a0cd3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0.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考纲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社会发展历程和人类社会活动方式的学科。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历史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是学习历史的基础,同时也是初步认识人类社会活动方式和历史事件的基础。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考纲。
一、文化交流和冲突文化交流和冲突是历史上一直存在的现象,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文化的构成和文化形态:文化的构成包括物质文化(生活方式、建筑、武器等)和精神文化(宗教、信仰、语言等)。
文化形态主要包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先进文化。
2.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一个重要方式,主要形式包括文化交流、文化输出、文化输入等。
3.文化冲突:文化冲突是文化之间的一种对抗,主要表现为宗教、民族、语言、地域等因素所引起的冲突。
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古文明的起源:古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古代文明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古文明的起源主要包括夏、商、周等时期。
2.人类社会的进化:人类社会进化的主要阶段包括狩猎采集社会、农业社会、手工业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
3.社会的分工:社会的分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分工的发展与产生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三、帝国的崛起和世界历史帝国的崛起和世界历史是历史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古代帝国的崛起和扩张:古代帝国的崛起和扩张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古希腊、帕提亚、罗马、汉朝、阿育王朝等。
2.中世纪欧洲的主要国家:中世纪欧洲的主要国家包括拜占庭帝国、法国、英国、德意志等。
3.近代国家的崛起:近代国家的崛起主要反映在现代国家的形成,如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等。
四、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遗产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遗产是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警钟,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人类文化遗产:人类文化遗产主要表现为名胜古迹、文化遗址、文物、古典著作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43553c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6d.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导言:历史是人类发展的镜子,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的起源、演变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内容,涵盖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时期的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根据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整理出复习提纲,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历史知识。
一、夏商时期1.夏朝的建立和结束a. 夏朝的传说与实际证据b. 夏朝的政权结构和统治制度c. 夏朝的经济状况和文化成就2. 商朝的兴起和灭亡a.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地位的转变b. 商朝的经济发展和城市文明c. 商朝的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d. 商朝的衰败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二、西周时期1. 西周的建立和西周的政治制度a. 周武王的起义和建立西周b. 西周的分封制度和礼仪制度2. 春秋时期的变革和后嬴的统一a. 春秋时期的政治分裂和战争b. 后嬴的兴起和秦统一的原因c. 秦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三、春秋战国时期1.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军事发展a. 各诸侯国的兴起和发展b.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与外交政策c. 科举制度的兴起与发展2. 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发展a.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体系b.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传播3. 其他思想流派和文化成就a. 道家、墨家等其他思想流派的发展b. 医学、冶金、农学等文化成就的突出表现四、秦汉时期1. 秦朝的建立和秦兵马俑a.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建立秦朝b. 秦兵马俑的发现与意义2. 西汉的兴起和统治制度a. 西汉的建立和刘邦的功绩b. 西汉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3. 西汉的经济和文化繁荣a.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b. 南京大学和纸、造纸术的发明4. 李斯的变法和汉武帝的治理a. 李斯的改革措施和失败原因b. 汉武帝的统治方式和功绩结语:通过对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复习提纲的梳理,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内容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17c237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d.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交流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影响2.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封建制度3.周朝的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4.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和思想文化变革5.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6.中国上古时期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影响7.丝绸之路及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1.封建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2.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3.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结构和人民的生活状况4.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和汉代的郡县制5.三皇五帝、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的特点比较6.秦汉时期科举制度的出现和影响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1.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及其影响–先民的原始宗教信仰–古代中国的祭祀活动和神话传说–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和发展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和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铁器的应用和冶炼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使用技术3.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与变迁–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发展–文学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历史记载和史学理论的发展四、中国古代的经济和农业发展1.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农耕文化的形成与农业生产的技术–农耕经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2.商业经济的兴起和城市的发展–商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及其发展–商业道德和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和工商业–手工业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和作用–工商业的兴起和手工业与工商业的关系–工商业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五、中国古代的地理和人文环境1.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特点–中国古代的自然地理条件–中国古代的地理分区–不同地理条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2.中国古代的人文环境和民族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其影响–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中国古代的多元文化和多元民族共同演进以上提纲是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系统地回顾各个章节的重点知识点,准备好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d80082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6.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提纲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记录了人类的过去,还能帮助
我们理解当下和未来。
在七年级历史上册中,我们将学习中国历
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涉及到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
以下是本文的知识点提纲:
一、夏商周时期
1. 夏朝建立及其社会形态
2. 商朝的兴起和它的特点
3. 周朝的建立和它的政治制度
二、春秋战国时期
1. 春秋时期的背景和泥胎人物
2. 戰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外交战争
3. 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和精神文化的传播
三、秦汉时期
1.秦朝的崛起及其政策
2.两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
3. 科技文化及其影响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1.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文化特点
2.西晋、东晋政治制度和文化变迁
3. 南北朝政治形势和风华正茂的文化艺术
五、唐宋元时期
1. 唐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
2. 五代十国的政治变化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3.宋朝和元朝的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的进步
六、明清时期
1. 明朝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2. 清朝的统治和对于其他族群的政策
3. 科技文化的崛起和贡献
以上就是本文的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提纲,每个知识点都是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学习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例: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答: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二、百家争鸣: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时期的人。
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
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
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七上P45),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七上P46),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著作是《韩非子》。
例: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1)该材料是谁说的?答:是孔子(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例: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1)体现了谁的主张?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思想?答:体现了老子的主张。
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2)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答:我认为有用。
如:在解放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四、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
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3、全国推行郡县制;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6、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五、评价秦始皇: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
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意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
第二年,农民起义爆发。
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六、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七上P62-63)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P62)2、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P68)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P63)4、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P63)5、军事:多次反击匈奴,取得胜利;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P79、P82-83)6、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护的设置:(七上P77)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说明新疆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八、丝绸之路:(七上P78)1、陆地: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2、海上: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4、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九、造纸术:(七上P81)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的麻纸。
2、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十、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七上P82)十一、司马迁与《史记》:(七上P88)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既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例: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这是谁说的?写在什么书上?答:司马迁;《史记》。
(2)他生活在什么朝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西汉。
这句话是: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3)这部书内容如何?答: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这部书地位如何?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5)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十二、赤壁之战:(七上P95-96)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
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例:材料一:“曹操率大军南下,想消灭孙权、刘备统一天下,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打败曹军。
”材料二:引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这是描述的中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战役?答:208年的赤壁之战。
(2)你从他们的胜败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骄兵必败;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要更详细的了解这次战役的情况,应从哪里去查询或查找资料?十三、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七上P98)(这是台湾与内地的最早记录。
)十四、北魏孝文帝改革:(七上P107)1、背景: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权:鲜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后孝文帝迁都洛阳。
3、改革的内容——汉化政策:即: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用汉律、学汉风。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十五、数学成就:(七上P110)祖冲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近1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