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区解剖
腹股沟疝PPT
➢ 此外,还应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肿大的淋巴结、动(静)脉瘤、 软组织肿瘤等。
05 治疗
治疗
腹股沟疝如不及时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终将加重腹 壁的损坏而影响劳动能力;斜疝又常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 胁病人的生命。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腹股沟疝一般均 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02 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 先天性解剖异常: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第 2~3 腰椎两旁,以后逐渐下降,在未来的腹股沟管深环处带动 腹膜、腹横筋膜等经腹股沟管逐渐下移,并推动皮肤而形 成阴囊。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状突,睾丸则紧贴在其 后壁。鞘状突下段在婴儿出生后不久成为睾丸固有鞘膜, 其余部分即自行萎缩闭锁成一纤维索带。如鞘状突不闭锁 或闭锁不完全,就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右侧睾丸下降 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多。
(5)腹膜外脂肪和腹膜壁层。
从上述解剖层次可见,在腹股沟内侧 1/2 部分,腹壁强 度较为薄弱,因为该部位在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 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有一空隙,这就是腹外疝好发于腹 股沟区的重要原因。
左腹股沟区解剖层次(前面观) 右腹股沟区解剖层次(后面观)
一、腹股沟区解剖概要
2.腹股沟管解剖: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腹股沟韧带内上 方,大体相当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 带之间的空隙。成人腹股沟管的长度为 4~5cm。腹股沟 管的内口即深环,外口即浅环。它们的大小一般可容纳 一指尖。以内环为起点,腹股沟管的走向由外向内、由 上向下、由深向浅斜行。腹股沟管的前壁有皮肤、皮下 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但外侧 1/3 部分尚有腹内斜肌覆 盖;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膜,其内侧 1/3 尚有腹股沟镰; 上壁为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 带和腔隙韧带。女性腹股沟管内有子宫圆韧带通过,男 性则有精索通过。
腔镜下腹股沟区的解剖
避免并发症措施
预防切口感染
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皮肤准备,清洁手术区域并剃除毛发。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 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污染机会。术后应及时更换敷料并保持切口干燥清洁,以降低切 口感染的发生率。
预防术后疼痛
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和刺激,以降低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术后可以 使用镇痛药物或局部麻醉药物进行镇痛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疼痛不适。
减少手术创伤
腔镜手术通过微小切口进行操作,能够显著减少手术创伤 ,降低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拓展手术适应症
腔镜下腹股沟区解剖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拓展手术适应症, 使更多患者受益于腔镜技术,如复杂疝、复发疝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将 成为可能。机器人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精准度,能够进一 步提高手术效果。
保护神经及血管方法
神经保护
在腔镜下腹股沟区手术中,应特别注意 保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 股神经等重要的神经。在分离组织时, 应仔细辨认神经的走行和分支,避免使 用暴力牵拉或切割神经。对于需要切断 的神经,应在切断前进行充分的游离和 确认。
VS
血管保护
腹股沟区内有丰富的血管网,包括腹壁下 动脉、旋髂深动脉和股动脉等。在手术过 程中,应仔细辨认血管的走行和分支,避 免损伤血管导致出血。对于需要切断的血 管,应在切断前进行充分的游离和确认, 并使用合适的血管夹或缝合技术进行止血 。
预防下肢水肿
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下肢的淋巴管和静脉回流系统,避免损伤导致下肢水肿的发生。 术后可以鼓励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和穿弹力袜等措施,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和淋巴循环 的恢复。
腹股沟区解剖
1. 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2. 腹股沟管深环(内环)
3.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16]向下向内卷曲增厚固定于髂前上棘[9]和耻骨结节[8]之间。
4. 腹股沟镰(联合腱):腹内斜肌[17]下方肌束延为腱膜,与深部的腹横肌腱膜会和形成。
5. 精索
6. 输精管
7. 提睾肌
8. 耻骨结节
9. 髂前上棘
10. 股管
11. 股静脉
12. 股动脉
13. 股神经
14. 腔隙韧带(陷窝韧带):腹股沟韧带[3]内侧端向下后方止于耻骨梳。
15. 耻骨梳韧带(Cooper's 韧带):腔隙韧带[14]向外侧延续部分附着于耻骨梳。
16. 腹外斜肌:在髂前上棘[9]及脐连线以下移行成腹外斜肌腱膜。
17. 腹内斜肌
18. 腹直肌
19. 髂腰肌
20. 腹壁下动脉
21. 髂腹下神经:腹股沟区为其前皮支,在皮下环[1]上方穿出腹外斜肌腱膜[16],支配耻骨区的皮肤。
22. 髂腹股沟神经:沿精索[3]的外下侧下降,穿出皮下环[1]至浅筋膜,分布于大腿上部内侧的皮肤。
腹股沟管解剖通用课件
联合腱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韧带之间增厚的部分,其上缘游离,下缘与耻骨梳韧 带的腱膜相融合。
腹股沟管的内容物
内容物包括精索或子宫圆韧带 穿过管腔。
在男性,精索包括输精管、睾 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等结构。
在女性,子宫圆韧带穿过管腔 ,起自宫底韧带并绕过耻骨梳 韧带穿过管腔。
PART 03
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概述
精索静脉曲张分类
精索静脉曲张是指精索静脉回流受阻或瓣 膜失效,血液反流引起血液淤滞,导致蔓 状静脉丛扩张、伸长、弯曲。
精索静脉曲张可分为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 和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两类。
精索静脉曲张病因
精索静脉曲张治疗
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主要由精索静脉瓣膜 功能不全引起,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可由 肾肿瘤、腹腔内肿瘤等压迫引起。
轻度精索静脉曲张可采用保守治疗,中度 和重度精索静脉曲张需手术治疗。手术方 法包括传统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PART 06
腹股沟管解剖研究进展
腹股沟管解剖的现代研究
腹股沟管解剖的数字化技术
利用三维重建和可视化技术,对腹股沟管进行精确的形态学研究,提高解剖结 构的理解。
腹股沟管解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探索腹股沟管区域组织的分子机制,从基因和蛋白质层面揭示其功能和发育过 程。
腹股沟管解剖的临床应用构与疝发生的 关系,为疝修补手术提供理论依据和 指导。
腹股沟区域的疼痛治疗
针对腹股沟区域的疼痛问题,研究其 解剖结构特点,为疼痛治疗提供新的 思路和方法。
腹股沟管解剖的未来展望
腹股沟管解剖的深入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新技术应用于腹股沟管解 剖研究,深入揭示其结构和功能。
腹股沟管的应用解剖
腔镜下腹股沟区的解剖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TEP27
危险三角区(Triangle of Doom)
— 1991年由Spaw提出,又称Doom三角。 — 位于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之间。 — 髂外动静、脉通过。
28
危险三角区(Triangle of Doom) 输精管,精索血管
29
腹膜前间隙的神经
生殖股神经: — 来自腰丛(L1-3神经) — 进入腹股沟管内环前分出股支和生殖支 — 股支:进入股鞘,支配大腿近端前方皮肤的感觉,损伤会引
起股三角区的感觉过敏。 — 生殖支:穿过腹股沟管,提供提睾肌、阴囊和大腿内侧感觉
的神经支配。损伤会引起射精障碍、射精疼痛感。
30
腹膜前间隙的神经
— 进入腹膜前间隙的 重要标志
— 兰色纵行结构,有 搏动
— 直疝和斜疝的定位
24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 为异常的闭孔动脉 — 跨过耻骨梳韧带 — 与腹壁下动脉和闭孔动
脉相连
25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状静脉丛、睾丸动脉以及来源于腹内斜肌和精索外筋膜的 提睾肌纤维)从内环穿过。
15
直疝三角(Hasselbach triangle)
外侧:腹壁下动脉 内侧:腹直肌外侧缘 下界:髂耻束
16
股环(Femoral ring)
股鞘:由腹横筋膜衍生而来的,是腹横筋膜纤维向下延伸而 成的管状通道。
股环: — 前界:髂耻束 — 后界:Cooper’s韧带 — 内界:陷窝韧带(既髂耻束的反折纤维) — 外侧:股静脉
疝腹股沟疝解剖图谱
前支:从腹股沟管外环正上方旳腹外肌腱膜潜 出,向下支配耻骨上区旳皮肤。 侧支:在髂棘正上方旳腹外斜肌潜出,支配臀 部上侧方旳皮肤
• 髂腹股沟神经—支配部分腹内斜肌,不穿出肌肉,经过腹股
沟管外环,伴随精索下行,支配腹股沟韧带 远侧旳下肢内侧、阴茎根部、阴囊前上部皮 肤。在女性,支配阴阜和大阴唇。
腹股沟直疝
腹壁下动脉
腹股沟斜疝
股疝
腹横筋膜 筋膜束带
股疝
腹股沟韧带 股动、静脉
髂腰肌及筋膜
股神经 髂外动、静脉
腹壁下动脉
小肠 迷走闭孔动脉
股环 耻骨结节 耻骨联合
腔隙韧带 隐静脉开口处 股疝 大隐静脉
联合腱:由腹内斜肌 + 腹横肌形成
腹股沟管解剖6
腹外斜肌+腱膜 :腹股沟管旳前壁
腹股沟管(两口、四壁)
•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上方 旳1/2处,是由外上方斜
向内下方旳肌肉筋膜裂隙,长4-5cm, 精索即走行于腹 股沟管中。内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经过。腹股沟斜疝 也就是经过腹股沟管伴行于精索,可进入阴囊。
• 耻骨疏韧带—陷窝韧带继续向外延续,附于耻骨疏上,称为
耻骨疏韧带(Cooper’s韧带)
• 腹股沟管外环(浅环)-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腹外斜肌腱
膜形成近乎三角旳裂孔,称为腹股沟管外环
INTERNAL
OBLIQUE 腹内斜肌
腹内斜肌(Internal oblique m)
腹内斜肌层旳组织构造
• 腹内斜肌 • 提睾肌—腹内斜肌旳最下部发出某些细散旳肌束和腹横肌旳下
腹股沟管旳下壁 :腹股沟韧带陷窝(腔隙)韧带 Cooper’s韧带
腹股沟管解剖2 腹股沟管旳下壁
腹股沟区解剖
肌肉
髂腰肌
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连接腰椎和骨盆,主要作 用是使髋关节前屈。
腹横肌和腹内斜肌
这两块肌肉位于腹部,对维持腹压和腰椎稳定性 起到重要作用。
腹外斜肌
覆盖腹部侧面,形成腹部的外层,并参与使髋关 节屈曲和旋转。
韧带
腹股沟韧带
连接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对稳定腹股沟区域的结构起到关键作 用。
髂耻束
连接髂骨和耻骨,强化了髋关节的稳定性。
02
对于男性而言,腹股沟区的位置接近精索,是男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
03
对于女性而言,腹股沟区的位置接近卵巢和子宫,对于生殖系统的正 常运作有一定的影响。
04
腹股沟区的结构和功能在生殖和泌尿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维 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构成
01
02
03
腹股沟管
腹股沟管是腹前外侧壁的 一个裂隙,由腹股沟韧带 将其分为上壁、下壁和前 壁。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韧带是连接髂前上 棘和耻骨结节的强韧纤维 带,对维持腹股沟区的稳 定起到重要作用。
神经和血管
腹股沟区内有重要的神经 和血管通过,包括生殖股 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股 神经等。
02 腹股沟区的层次结构
神经
髂腹下神经
起源于第10、11胸神经,沿着腹外斜肌的深面下行,支配该肌以及腹内斜肌和 腹横肌。
生殖股神经
起源于第2、3腰神经,沿骨盆侧壁向前下方行进,支配大腿内侧的皮肤和肌肉。
04 腹股沟区的淋巴系统
淋巴结
淋巴结是淋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腹股沟区的淋巴结主要分为浅淋 巴结和深淋巴结两类。
保护功能
腹股沟区位于骨盆和大腿之间, 内部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和淋巴
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医学PPT
2.3提睾肌耻骨束的组织学观察 对“提 睾肌耻骨束’与提睾肌二者的组织学关 系,我们做了常规组织学观察(HE),证 明两者均为骨骼肌。
图3 箭头所示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 (左侧:将“ 提睾肌耻骨束”翻向内侧)
图4 箭头所示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的分支 (左侧:将“ 提睾肌耻骨束”翻向外侧)
图5 提睾肌耻骨束的镜下观(横断面 H.E染色)
(3)提睾肌耻骨束的形态:“提睾肌耻骨束”近似扁平。 长短,宽窄,厚薄不一(附表)。
附表 提睾肌耻骨束的长、宽、厚度
──────────────────────────────
左(40侧)
右(40侧)
──────────────────────────────
长度 2.21士0.75(0.78) 2.10士0.75(0.77)
关键词
提睾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股沟镰
腹股沟疝是常见病之一。手术治疗方法较多, 但均有一定的复发率,为1~10%左右,其中斜疝 为1~7%;直疝为斜疝的5~10倍;股疝约为6%, 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对腹股沟区某些结 构的认识不同,以及对不同的病理解剖变化所采取 的手术方法不同等因素所致。我们对中国人腹股沟 区进行解剖中,看到尚未报道的肌束------提睾肌 耻骨束,现报道如下:
3讨论
• 3.1 我 们 通 过 查 阅 有 关 文 献 及 光 盘 检 索 (1966~1990),未见有对“提睾肌耻骨束” 的描述及命名。
• 3.2 Keith在手术中用法拉第电流刺激腹内斜 肌时,见弓状缘及腹直肌下部同时向腹股沟 韧带靠拢,发现腹股沟管及内环同时收缩, Keith称此为“掩闭器机理”。MacGreoger 首次证明“内环括约肌机能”的解剖学基础, 即来源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肌纤维。
腹股沟区的应用解剖
03
腹股沟区的肌肉结构
腹部肌肉
01 腹外斜肌
位于腹部两侧,呈斜行走向,主要负责使脊柱转 向对侧并控制腹部的弯曲。
02 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层,呈扇形展开,主要负责使脊 柱转向同侧并协助控制腹部的弯曲。
03 腹横肌
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股骨头血液供应中断,引起 骨细胞死亡和骨质塌陷的一种
疾病。
腹股沟区是股骨头血液供应的 主要区域之一,因此腹股沟区 的解剖结构对股骨头坏死的发
病和进展有重要影响。
股骨头坏死的症状主要包括髋 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跛行等 。
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包括药 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等,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 患者的病情和年龄等因素制定 。
其他临床应用
腹股沟区在临床上还有许多其 他应用,如淋巴结清扫术、精 索静脉曲张手术等。
在这些手术中,需要精确地定 位和操作,以避免损伤周围的 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结构。
术后护理和康复同样重要,需 要针对不同的手术制定个性化 的护理方案,以确保患者早日 康复。
THANKS
感谢观看
04
腹股沟区的血管和神经
动脉系统
腹壁浅动脉
起源于股动脉,供应腹前外侧壁的皮肤和 肌肉。
阴部内动脉
起源于髂内动脉,供应会阴部和外生殖器 的肌肉和皮肤。
旋髂深动脉
起源于股动脉,供应腹膜后和髂窝的脂肪 组织。
腹壁下动脉
起源于髂外动脉,供应腹膜和腹膜后组织。
静脉系统
01 腹股沟浅静脉
收集腹前外侧壁的浅静脉 血,汇入大隐静脉。
骨盆分为骨盆上口和骨盆下口,骨盆上口由髂骨、 02 耻骨和坐骨组成,骨盆下口由耻骨、坐骨和骶骨
腹股沟区的解剖
旋髂深动脉
旋髂深动脉是髂外动脉的 分支之一,它在腹股沟管 深环处进入腹股沟区,为 该区域提供血液。
神经
腰丛神经
腰丛神经是腹股沟区最重要的神经之一,它由第1至第3腰神经前支组成,支配着腹股 沟区的肌肉和皮肤。
生殖股神经
生殖股神经起源于第2至第4腰神经前支,它支配着大腿上部的肌肉和皮肤,同时也支 配着阴囊或子宫。
起自腹白线和胸腰筋膜, 止于髂嵴前部,功能是
使躯干旋转和侧屈。
腹横肌
起自下6个肋软骨内面、 胸腰筋膜和髂嵴前部, 止于腹白线,功能是维
持腹压。
韧带
01
02
03
04
腹股沟韧带
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腹横 筋膜卵圆孔的两侧,能够固定
腹股沟韧带管内的结构。
髂耻束
位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 ,能够固定腹股沟韧带管内的
控制着腹股沟管的开闭。
03
精索的移动
精索是连接睾丸和腹腔的重要结构,其移动使得睾丸能够进行升降和旋
转。腹股沟区的肌肉、韧带等结构协同作用,控制着精索的移动。
稳定性
髋关节的稳定性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其稳定性对于人体的运动和平衡至关重要。腹股沟区的肌 肉、韧带和关节囊等结构协同作用,保证了髋关节的稳定性。
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三部 分组成,它们在前方通过耻骨 联合相互连接,形成髋关节。
髋关节是一个球窝关节,能够 使下肢进行屈曲、伸展、外展、 内收和旋转等运动,是人体最 重要的关节之一。
骶骨和尾骨
01
02
03
04
骶骨是连接脊柱和骨盆的骨骼 结构,位于脊柱的最下方,与
腰椎相连。
骶骨呈倒三角形,上缘分为一 个中央部分和两个外侧部分,
腹股沟区应用解剖
肌腱和韧带的损伤:肌腱和韧带的损伤可能导致腹股沟 区疼痛、活动受限等问题,需要及时治疗和康复训练
肌肉的功能和作用
腹股沟区的肌肉主要包括腹 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和腹横肌。
腹直肌的主要功能是使脊柱 前屈、侧屈和旋转,以及稳
03 腹内斜肌:位于腹前内 侧壁,起自胸腰筋膜和 髂嵴内侧面,止于耻骨 联合和耻骨嵴。
04 腹横肌:位于腹前壁正 中线两侧,起自耻骨联 合和耻骨嵴,止于胸骨 剑突和第5-7肋软骨。
肌腱和韧带的连接
腹股沟区的肌肉和肌腱:主要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腹横肌等
肌腱和韧带的连接:腹股沟区的肌肉和肌腱通过韧带与 骨盆、脊柱等部位相连接,起到稳定和支撑作用
演讲人
目录
01. 腹股沟区的结构 02. 腹股沟区的血管和神经 03. 腹股沟区的肌肉和肌腱 04. 腹股沟区的临床意义
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
皮肤:腹股沟区的皮肤薄而柔软,富有弹性,具有保护、感觉和分 泌等功能。
皮下组织:腹股沟区的皮下组织较薄,主要由脂肪组织和疏松结缔 组织构成,具有缓冲、保温和保护作用。
定骨盆和腰椎。
腹外斜肌的主要功能是使脊 柱侧屈和旋转,以及稳定骨
盆和腰椎。
腹内斜肌的主要功能是使脊 柱侧屈和旋转,以及稳定骨
盆和腰椎。
腹横肌的主要功能是稳定骨 盆和腰椎,以及参与呼吸运
动。
肌腱的主要功能是连接肌肉 和骨骼,传递肌肉的力量,
保持关节的稳定和活动。
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是腹股沟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 现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
腹股沟疝的发病原因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后 天性损伤、长期腹压增高等。
腹股沟区应用解剖讲诉
1.2.2 该区浅筋膜特点:有两层。 浅层:Camper筋膜(脂肪层) 深层:Scarpa筋膜(膜性层)
●Camper筋膜:
含大量脂肪组织。 向上:与胸壁浅筋膜延续。 向下:移行为股部和会阴部的 浅筋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carpa筋膜:富含弹性纤维。
向内:附着于腹白线。
向外下:附于髂嵴及腹股沟韧带下方 一横指处的阔筋膜。 在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间继续下行, 与阴茎筋膜、阴囊肉膜及会阴浅筋膜 (Colles筋膜)相延续。 当尿道球部破裂,尿液可充满 会阴浅隙、达同侧腹前外侧壁 Scarpa筋膜深面,但不会到同侧
腹横筋膜于腹环内侧纵行增厚,即形成凹间韧带。
③股鞘(femoral sheath):
腹横筋膜与髂筋膜随髂外血管
向下延续到股部而形成。
④腹直肌筋膜: 在弓状线下方形成。
1.8 腹膜外脂肪层
填充于腹横筋膜与前
腹膜壁层之间,在腹股
沟区特别增厚,腹壁下
动脉与旋髂深动脉的起
始段行于此层。
1.9 前腹膜壁层:腹腔面5条皱襞。
股部及对侧腹壁。
1.3 深筋膜:
薄层结缔组织膜。
向内:附着于腹白线。
向下:附着于腹股沟韧带。并移行至精索外面,
参与形成精索外筋膜。
1.4 腹外斜肌及腱膜 起于下位8个肋外面,止于髂嵴、髂
前上棘、耻骨结节、耻骨联合等。 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上移行为腹外 斜肌腱膜。 于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下缘增
厚,卷曲向后上方,形成腹股沟韧带
环)。
裂隙的内上部纤维称内侧脚,止于耻骨联合。
外下部纤维称外侧脚,止于耻骨结节。
裂隙外上方连接两脚的纤维称脚间纤维。
外侧脚有部份纤维经精索的深面,向内上方反折至腹
腹股沟区域的解剖
第1章腹股沟区域的解剖腹股沟疝的手术并不是简单的小手术。
它需要精细的解剖与分离,需要术者对这一区域有深刻的了解与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建和修补。
因此,为了学好腹股沟疝手术必须首先掌握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这是做好疝外科的基础。
第1节腹股沟区的解剖层次腹股沟区是连接腹部和下肢的过度区域,它的解剖层次与腹前壁基本分相同,由浅入深可分为7层:①皮肤、②浅筋膜(camper's筋膜)、③深筋膜(Scarpa筋膜)、④肌肉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及它们的腱膜)、⑤腹横筋膜、⑥腹膜外脂肪和⑦腹膜(壁层)。
作为术者,首先要清楚手术操作在哪个层面进行。
TEP手术主要是在腹横筋膜下方的腹膜外脂肪和腹膜之间进行。
一、腹外斜肌腹外斜肌(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在腹股沟区域,已无肌肉,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external oblique aponeurosis)。
腹外斜肌腱膜在髂前上棘到耻骨结节之间,反折、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 或称股浅弓femoral arch)。
腹股沟韧带内侧部有一小部分纤维,继续向后向下向外反折成陷窝韧带(lacunar ligament,又称为Gimbernat氏韧带),附着于耻骨梳上,边缘呈弧形。
陷窝韧带的游离内缘组成了股环的内界。
陷窝韧带继续向外延续,附于耻骨疏韧带(pectineal ligament,又称为Cooper韧带)。
上述各韧带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是重要的解剖标志(图3-1)。
腹外斜肌腱膜的纤维自外上方向下方行走,在耻骨结节的外上方分为上、下二脚,二脚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裂隙,即为腹股沟管的外环(exterior ring)。
正常人的外环口可容一食指尖。
在腹外斜肌腱膜深面,有两条呈平行的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于腹内斜肌表面行走,两条神经纤维可相互交叉相连,在手术中应注意保护,谨防误伤。
图3-1:腹股沟区主要韧带二、腹内斜肌与腹横肌腹内斜肌(obliquus internus abdominis)和腹横肌(transversus abdominis),在腹股沟管中,两者的肌纤维都向内下行走,下缘构成弓状,越过精索前、上方,止于耻骨结节。
《腹股沟管解剖》课件
《腹股沟管解剖》 ppt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引言 • 腹股沟管概述 • 腹股沟管壁结构 • 腹股沟管内容物 • 腹股沟管临床应用 • 总结与展望
PART 01
引言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01
介绍腹股沟管解剖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
应用。
适用人群
功能
是腹股沟管深环的入口,是大网膜和肠管进入腹 股沟管的通道。
腹股沟管浅环
位置
位于耻骨结节下方3~4cm处。
结构
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部分纤维所组成的环。
功能
是腹股沟管浅环的出口,是大网膜和肠管离开腹股沟管的通道。
腹股沟管内容物
主要内容
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深环进入腹股沟管,其中包含输精管、睾丸动 脉、蔓状静脉丛等结构。
从古至今,人们对腹股沟管的认识不断深入,从最初的形态描述 到现在的功能研究,揭示了其复杂的结构与功能。
腹股沟管解剖研究成果
通过对腹股沟管解剖的研究,人们对其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 临床手术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腹股沟管解剖研究挑战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仍有许多未知 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03
腹股沟管的皮下环位置最浅,皮下可触及。
PART 03
腹股沟管壁结构
腹股沟管前壁结构
腹外斜肌腱膜
由纤维组织构成,连接皮肤和白线,具有保护和固定腹股沟 管的作用。
联合腱
由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纤维束交织形成,增强前壁的强度。
《腹股沟区局部解剖》课件
韧带
髂股韧带
连接髂骨和股骨,主要功能是限制髋关节过 伸。
腹股沟韧带
位于腹股沟管深面,由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联合肌 腱形成的弓状韧带,主要功能是维持腹股沟管的解 剖结构。
耻骨梳韧带
连接耻骨梳和股骨,主要功能是限制髋关节 的内收和外旋。
肌肉与韧带的相互作用
层次
01
02
03
皮肤
腹股沟区的皮肤较薄,容 易发生感染和湿疹。
浅筋膜
由脂肪和疏松结缔组织构 成,其中有浅血管和神经 分布。
深筋膜
即髂筋膜,是坚韧的纤维 膜,将腹股沟区与周围组 织分隔开。
腹股沟管
腹股沟管是腹股沟区的薄弱部位,由内、外环和 前、后壁组成。
它是一个潜在的通道,连接腹腔和阴囊或大阴唇 。
腹股沟韧带
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内下方,抵止于耻骨 结节,是阔筋膜的一个皱襞。
耻骨结节
是骨盆前缘的突出部分,位于腹部下方。
其他组织
皮肤
覆盖在腹股沟区的表面,具有保护和感觉的功能 。
肌肉
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等,这些肌肉 为腹部提供了力量和稳定性。
神经
包括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等, 这些神经控制着腹股沟区的运动和感觉。
01
肌肉的活动可以影响韧带的紧张度,从而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和 活动范围。
02
韧带可以限制肌肉的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过度伸展或扭伤。
在运动过程中,肌肉和韧带的协同作用对于维持身体的平衡和
03
稳定性至关重要。
05
腹股沟区的器官和组织
主要器官
腹股沟管
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外上斜向内 下,男性的精索或女性的子宫圆韧带由此通过。
腹股沟区解剖课件
目录 CONTENT
• 腹股沟区的位置和构成 • 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 • 腹股沟区的疾病和异常 • 腹股沟区的手术和治疗方法 • 腹股沟区的护理和保健
01
腹股沟区的位置和构成
位置
01
腹股沟区位于下腹部和大腿之间 的区域,大致呈三角形。
02
它由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和腹 股沟三角组成,是连接腹部和下 肢的重要通道。
精索静脉曲张的症状包 括阴囊坠胀、疼痛和下 腹部不适等,有时可影 响生育功能。
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主 要依靠体格检查和必要 的实验室检查,如超声 多普勒等。
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 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 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04
腹股沟区的手术和治疗 方法
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的并发症包括肠梗阻、肠穿孔和肠坏结炎是指腹股沟淋巴结的 炎症反应,常继发于下肢或盆腔感染 。
腹股沟淋巴结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体格 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 和局部超声检查等。
腹股沟淋巴结炎的主要症状是腹股沟 局部红肿、疼痛和压痛,有时可伴有 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升高。
手术方法
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传统手术方法包括疝囊高位结扎术、加强 腹股沟管后壁的修补术等;腹腔镜手术则是在腹腔内进行操作,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的优点。
注意事项
术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 理可能的并发症。
精索静脉曲张手术
手术方法
包括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传 统手术方法包括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等;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的优点。
构成
01
02
03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区解剖与疝的手术方式
3月 2-4周
较低 较高
腹腔镜
无张力修 补术
3个小切口 (各约0.51.5cm)
3-5天
麻醉 苏醒后
<1%
1-2%
1-2周
高
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 疝囊高位结扎术: • 适用于婴幼儿或儿童;以及绞
窄性斜疝因肠坏死而局部严重 感染、暂不宜行疝修补术者
1)腹横筋膜前的肌前修补 Lichtenstein,Rutkow,
Retzius 间隙在外侧 的延续
5 条腹股沟区的 神经
1)髂腹下神经(走
行于腹外斜肌深面,
5
在外环上方约 2.5 cm 处穿过腹外斜肌
腱膜)
2) 髂腹股沟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较髂
腹下神经细,在其
外下方,几乎与之
平行。
5 条腹股沟区的神经
3)生殖股神经(来自腰丛
(L1-2 神经),进入腹股沟
管内环前分出股支和生殖支。
腹股沟区疝的解剖 与手术方式
腹股沟区解剖层次
1 条精索(或子宫圆韧带)
1
2 条韧带 腹股沟韧带(后面是髂耻束)
耻骨梳韧带(Cooper 韧带)
2
腹股沟韧带
3 个区域
3
肌耻骨孔、危险三角、 疼痛三角
3个区域
3
肌耻骨孔、危险三角、 疼痛三角
4 个解剖层面
从前向后:
腹外斜肌和腹股沟韧带
4
腹内斜肌和弓状下缘
手术步骤9
• 高位游离和结扎疝囊
手术步骤10
• 固定UPP网塞
手术步骤11
• 固定UPP的上片
手术步骤12
• 术后切口6cm
谢谢
2)腹横筋膜后的腹膜前修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张力疝修补在中国(2007)
3,900,000 (based on disease prevalence)
382,200 (hernia procedures)
99,372 (tension-free) 55,227 (covered by PSR & HSR)
四个第一
1997年9月中国第一例有记录的无张力疝
*数据来源于ETHICON的市场调研情况。
1. 2. Lichtenstein. Hernia Repair Without Disability. 2nd ed. St. Louis, MO: Ishiyaku Euroamerica, Inc; 1986: chapt. 2 Abrahamson et al. Maingot’s Abdominal Operations. 9th ed. Appleton & Lange: East Norwalk, CT; 1990: Chapt. 11
Gilbert分型
Type 1
Type 2
Type 3
Type 4
Type 5
我国疝学组对腹股沟疝的分型
分型 疝环大小
疝周腹横筋膜 的坚实性 腹股沟管后壁 的完整性
Ⅰ
直径≤1.5cm
有张力
完
整
Ⅱ
Ⅲ
直径1.5~3.0cm
直径≥3.0cm
变薄 张力下降
无张力 已萎缩
不完整
缺 损
Ⅳ
复发疝
腹股沟疝是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不同程度地
TRANSVERSE ABDOMINUS 腹横肌
腹横肌
腹横肌起始于胸腰筋膜、髂棘和腹股沟韧带的
外侧1/3,肌束横行向前,延为腱膜 腹横肌腱膜的上部与腹内斜肌腱膜后层愈合形 成腹直肌后鞘 腹横肌腱膜的下部与腹内斜肌腱膜后层愈合形 成腹直肌前鞘 腹横肌最下部分别参与了提睾肌和联合腱的组 成
疝的解剖
(1) 疝囊 (2) 疝外被盖 (3) 疝内容物 口, 颈, 体, 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 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大网膜及小肠为最多见
疝的种类
腹股沟疝
股疝
脐疝
腹壁疝/切口疝
上腹部疝
腹股沟疝
脐 疝
切 口 疝
造 瘘口 旁 疝
临床类型
易复性疝: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 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
腹股沟管的底部 :腹膜 + 腹横筋膜
腹股沟管解剖4
腹股沟管的底部 :腹膜 + 腹横筋膜
腹股沟管解剖5
联合腱:由腹内斜肌 + 腹横肌形成
腹股沟管解剖6
腹外斜肌+腱膜 :腹股沟管的前壁
腹股沟管的解剖
腹股沟管是位于腹内斜肌,
腹横肌下缘与腹股沟韧带 之间的空隙,长4-5cm,其 内口为深环,是腹横筋膜 的裂隙,其外口为浅环, 为腹外斜肌腱膜的裂隙, 精索即走行于腹股沟管中。 腹股沟斜疝也就是通过腹 股沟管伴行于精索,可进 入阴囊。
Littre疝
Maydl疝
腹股沟疝的分型
*Harkins:20世纪50年代 *Casten:1967年 *Halversong&McVay:1970年 *Lichtenstein:1987年 *Gilbert,Rutkow&Robbins:1980年 *Nyhus:1993年 *Bendavid:1994年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 2002年 *Robert&Zollinger,Jr:2002 *Stoppa:
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美国每年有80万腹股沟疝病人接受无张力疝修 补手术,腹股沟疝病人占外科手术总数的8%,外 科手术的第二位。 德国每年有23万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手术。 澳大利亚每年亦有腹股沟疝手术8万人次, 据估计我国每年有300万例以上的腹股沟疝病人 需要手术。
美国腹股沟疝80万例,切口疝10万例; 德国腹股沟疝23万例,切口疝5万例; 澳大利亚腹股沟疝8万例,切口疝2万例; 中国腹股沟疝300万例以上,切口疝?
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
疝外科概述
疝是人类所特有的疾病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由四肢爬行变为站 立行走,在这一改变过程中使得人的 腹股沟区所承受的压力也发生了改变。
什么是疝?
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解剖部位,
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 入另一个部位,即称为疝。多数的疝是由于腹 腔内的小肠通过腹壁上某个薄弱部位,突出到 腹壁表面形成一个看得见并摸得着的肿块。
概述
疝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估计为3% 男性和女性的比率: 12:1
2 1
全世界有超过5百万的疝患者施行了疝修补术 *
– 世界各国的张力修补术 vs. 无张力修补术都不尽相 同 具体数据 男性和女性的比率: 12:1 6-8%男性人群就患有不同程度的腹股沟疝 总发生率为3% 2 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的比率: 12:1 平均年龄 = 60岁
发病机制(二) 先天性解剖异常和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
4、腹内压升高对腹股沟疝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人体直立时, 腹股沟区腹壁受到的压力比平时要高出3倍。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 下,如劳动、肥胖、咳嗽、便秘、前列腺肥大、腹水等,腹内压持续 升高时,破坏腹股沟区的生理解剖结构和生理防卫机能,如筋膜、韧 带、肌肉被拉长,发生变性而变薄、松弛,环裂隙逐渐加宽,自然形 成腹股沟疝。 5、胶原代谢与疝:疝的形成与胶原合成减少,分解增加有关,血中 弹性溶解酶活性增大,抑制蛋白溶解酶(α1-抗胰蛋白酶)减少使胶 原分解增加。 6、吸烟:吸烟可造成循环中抑制蛋白溶解酶减少,同时肺内产生蛋 白溶解酶(包括弹力酶)进入血循环,使机体的胶原及弹性蛋白遭到 破坏,在腹股沟区破坏了腹横筋膜与腹横肌腱膜层,引起疝的产生。
神经支配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腹股沟区域的神经
髂腹下神经:由第1腰神经的主干分支组成。
前支:从腹股沟管外环正上方的腹外肌腱膜潜 出,向下支配耻骨上区的皮肤。 侧支:在髂棘正上方的腹外斜肌潜出,支配臀 部上侧方的皮肤 髂腹股沟神经:支配部分腹内斜肌,不穿出肌肉,通过腹股 沟管外环,伴随精索下行,支配腹股沟韧带 远侧的下肢内侧、阴茎根部、阴囊前上部皮 肤。在女性,支配阴阜和大阴唇。
入腹腔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 嵌顿性疝:疝环较小而腹压突然增大,疝内容物 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疝囊颈 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 绞窄性疝: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 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 完全阻断
以人名命名的一些特殊疝
Richter疝
耻骨肌孔(MPO) 股管 腔镜内面观
精索
耻骨肌孔(Fruchaud孔)
腹横腱膜弓 腹直肌
腹股沟韧带 内环 髂腰肌 股动脉 股静脉
1956年法国医生Fruchaud出版了一本关 于腹股沟解剖的著作,被欧洲疝学会视 为权威性的著作。他提出了“耻骨肌孔 ( Musculoaponeurotic)”的概念,目 前被作为包括腹腔镜和开放式疝修补手 术的解剖依据。
耻骨肌孔(MPO)
耻骨肌孔是一个位于下腹前壁与骨盆相连水平 的卵圆形裂孔。它的构成是:上界为腹内斜肌 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界为上耻骨枝的骨膜, 内侧为腹直肌,外侧为髂腰肌。它被位于前面 的腹股沟韧带和其后的髂耻束分隔为上下两个 区域,上区有内环(精索或圆韧带穿过)和直 疝三角,此区域的缺陷导致腹股沟斜疝和直疝; 下区有股血管和神经穿过,此区域的缺陷导致 位于股血管周围各个位臵的股疝。
腹股沟区域的神经
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
通过腹股沟管内环出骨盆,和精索一起行走,是 支配提睾肌仅有的神经,或者生殖股神经穿过精索, 但穿出腹股沟外环侧后方,支配阴囊前侧方大部分区 域。 生殖股神经的股支: 穿过腹股沟韧带,在隐静脉裂孔的侧方横过,在 股鞘中短距离行走后支配股鞘区域的皮肤
局部解剖结构
Gilbert分型
1型:腹股沟斜疝,内环口小于一指,腹横筋膜和 腹股沟管后壁完整; 2型:腹股沟斜疝,内环口介于一指和二指之间, 腹横筋膜和腹股沟管后壁欠完整; 3型:腹股沟斜疝,内环口大于二指,腹横筋膜和 腹股沟管后壁不完整;或疝囊进入阴囊; 4型:腹股沟直疝,内环口大于二指,腹横筋膜和 腹股沟管后壁不完整; 5型:腹股沟直疝,内环口小于二指,腹横筋膜和 腹股沟管后壁不完整,内侧壁上有小的缺损: 6型:马鞍疝 7型:股疝
耻骨肌孔
•腹股沟外侧三角 •直疝三角 •股三角
腹壁下动脉
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斜疝
Hale Waihona Puke 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
耻骨
腹股沟外侧三角
腹股沟韧带 腹横肌腱弓
腹壁下血管
直疝三角
•直疝三角 •腹壁下血管 •腹股沟韧带 •腹直肌外侧缘
直疝三角=海氏三角
/腹壁下动脉的内侧
股三角
•股三角
•髂耻束
•髂腰肌
•上耻骨枝骨膜
股管的解剖概要
腹外斜肌
走行:外上——内下 腹外斜肌的上中部肌束向内构成腹直肌的前鞘 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
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 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腹外斜肌腱膜形成近乎三 角的裂孔,称为腹股沟管外环 腹外斜肌在髂前上棘与脐连线水平以下,已无 肌肉,进入腹股沟区移行为腱膜
腹股沟疝发生的机理
腹壁强度降低
•某些组织穿过腹壁
•胶原代谢障碍,腹横筋膜胶原构成比例失调
•腹壁肌肉萎缩: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 感染、老年、肥胖、腹壁神经损伤等
腹股沟疝发生的机理
腹内压增高
• 慢性咳嗽、打喷嚏 、提重物
•
•
慢性便秘、排尿困难
腹水、妊娠、举重、抱小孩
发病机制(一) 先天性解剖异常和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