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1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伟⼤的悲剧》为了纪念⼈类历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阿蒙森和英国⼈斯科特⽽作。

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先登,于1911年12⽉14⽇到达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斯科特队于1912年1⽉18⽇才到达科考⽬的地,⽐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归途中不幸遇难。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21课《伟⼤的悲剧》课⽂原⽂ 1912年1⽉16⽇这⼀天,斯科特⼀⾏清晨启程,出发得⽐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点看到⽆⽐美丽的秘密。

焦急的⼼情把他们早早地从⾃⼰的睡袋中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已⾛了14公⾥。

他们热情⾼涨地⾏⾛在荒⽆⼈迹的⽩⾊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的地了,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垠雪地上的⼀个⼩⼩的⿊点。

他不敢把⾃⼰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在这⾥树⽴了⼀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的⼈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点。

他们的⼼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的脚印时竭⼒想把它看作是⾃⼰的脚印⼀样。

其实,他们⼼中早已明⽩:以阿蒙森为⾸的挪威⼈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根滑雪杆,上⾯绑着⼀⾯⿊旗,周围是他⼈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迹未⾄,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个⽉内两次被⼈发现,这是⼈类历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他们恰恰是第⼆批到达的⼈,他们仅仅迟到了⼀个⽉。

虽然昔⽇逝去的光阴数以⼏百万个⽉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个⽉,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类来说,第⼀个到达者拥有⼀切,第⼆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切努⼒成了徒劳,历尽千⾟万苦显得⼗分可笑,⼏星期、⼏个⽉、⼏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21伟大的悲剧1

21伟大的悲剧1
南极:冰天雪地
南极
雪地上留下了考察队的车痕, 雪地上留下了考察队的车痕,远 处是一望无际的冰川和大海
静谧的雪景, 静谧的雪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冰山
南极冰山
南极冰川
考察队员们住的小木屋
落日下的南极工作站
体裁: 体裁:传记
茨威格:奥地利的著名作家。
茨威格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茨威格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 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 曼兰和 罗丹等人, 罗丹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 战工作。二十年代赴苏联, 战工作。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 尔基。1934年遭纳粹分子驱逐, 尔基。1934年遭纳粹分子驱逐,先后 年遭纳粹分子驱逐 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巴西去 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巴西去 世。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答:斯科特一行五人力尽艰辛到达 南极点, 南极点,却发现阿蒙森已经早一个多 月到达,只好踏上归程, 月到达,只好踏上归程,在途中与暴 风雪搏斗2个多月后,全部壮烈牺牲。 风雪搏斗 个多月后,全部壮烈牺牲。 个多月后
悲剧的“悲”体现在哪3个方面? “ ?
1.死亡之悲:归途中5个队员全部牺牲。 死亡之悲:归途中5个队员全部牺牲。 2.失败之悲:斯科特比阿蒙森迟1个多月到达南极点。 失败之悲:斯科特比阿蒙森迟1个多月到达南极点。 3.作证之悲:为阿蒙森的成功作证。 作证之悲:为阿蒙森的成功作证。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 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都做到了。 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都做到了。
4.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爱的真情流露。 .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爱的真情流露。

伟大的悲剧 (1)

伟大的悲剧 (1)

《伟大的悲剧》一、学习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二、学习重点:品味文中的细节。

三、学习难点:感受人物崇高精神品质。

设疑自探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著名奥地利犹太裔作家。

中短篇小说巨匠,擅长人物的心理分析,也着有多篇名人传记。

相关资料:南极(英语:south pole)是根据地球旋转方式决定的最南点。

它通常表示地理上的南极区域,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概念,南纬60度以南的地区称为南极,它是南大洋及其岛屿和南极大陆的总称,总面积约6500万平方公里。

2、给加点字注音:吞噬()角逐()雪橇()癫狂()拽出()毛骨悚然()毋宁()皑皑()怏怏不乐()3、词语解释:毛骨悚然——风餐露宿——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语无伦次——精疲力竭——五、解疑合探1、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你认为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悲”在哪些方面?(要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2、这些“悲”中包含了哪些含义?3、斯科特一行人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里?(要以文中的具体事件为依据)4、诵读课文最后一段,谈谈你的理解。

、找出并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跚跚来迟()秧秧不乐()母宁()赢弱()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zhuài()出来diān()狂忧心chōng chōng()五、质疑再探课内精读:阅读课文6—11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当奥茨说要出去走走,文中写到“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其中的“不敢”表达了一种什么情绪?2、有人认为,斯科特一行最后选择“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你认为呢?请结合文中的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3、若末句“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改成“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好吗?为什么?4、选段中一再描写凶猛的暴风雪,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

伟大的悲剧1

伟大的悲剧1

小组讨论,按下列提示快速捕捉文章的信息。
1、按时间顺序,寻找文中关键的时间词,圈点勾 画,筛选各时间段发生的重大事件。 2、按地点转移,追随斯科特一行“渐进极点—— 到达极点——返回”的行踪。 3、按人物故事,再现埃文斯、奥茨以及其他三人的 牺牲情形。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 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 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诚实守信的风度(为阿蒙森作证) 集体主义精神(奥茨选择死亡) 对他人无私的爱
遗憾的第二,伟大的第二。 承前者来,启后人去。 念极地之悠悠,众沧然而泣下。
阿蒙森
斯科特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 1910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 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 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 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 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 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 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 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 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 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 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 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悲剧体现 在那里?
1、角逐失败之悲
变得不安起来,紧紧地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们的心在战栗 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 的堡垒上猎猎 作响。 ——大量的心理描写,表达了五位勇士角逐失败后的极度沮丧、 悲哀。

伟大的悲剧课文

伟大的悲剧课文

伟大的悲剧原文伟大的悲剧原文是: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

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

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

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

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

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

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伟大的悲剧_优秀课件 (1)

伟大的悲剧_优秀课件 (1)

1986. 1.28 美 “挑 战者” 号升 空后 爆炸.
2002年北大“山鹰”登山 队在希夏 邦马峰遭到雪崩,5名队员遇难
2003年2月1日,美“哥伦比亚” 在返回地面时失事,7名宇航员全 部遇难
什么是细节描写?
• 细节描写 —— 对人物、景物、 场面中某些具有典型特征的 细小环节进行具体、生动而 又细腻的描绘,以达到“出 神韵”的描写方法。
人物细节描写: 外貌、语言、
动作、心理
自然环境、 景物细节描写: 社会环境、
细节描写 的分类
情节 生活细节描写: 事件
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能增强作品的
真实感、 生动感、 深刻感。
运用细节描写,能感动阅卷老师, 容易得到高分。
• 细节描写的技巧
• ①典型真实
(细观察、善捕捉)
• ② 生动新颖(炼词语、妙修辞) • ③ 细腻具体(多联想、多想象)
南极 非洲
南极南纬90度 的科学实验站 叫:
阿蒙森——斯科特 站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奥地利】
斯蒂芬· 茨威格
(1881—1942)
奥地利作家 。主要成就 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 方面。 代表作传记《罗曼·罗 兰》、 《三位大师》, 唯一的长篇《焦躁的 心》。 特点:不拘于史实,着重 表现人物个性。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于是在一节化学课上,我便注意他:上课后的 五分钟,他趴着,整个身子靠着桌子支撑,脚 却不停地打着节拍。我想他这也许该叫作睡觉 吧;或在梦里演绎着某摇滚歌曲。那歌或许是 周杰伦的《斗牛》,或是李玟的《刀马旦》, 而绝不会是满文军的《懂你》。
五分钟后,他苏醒了,伸了一个懒腰,又趴在 桌上。这次是醒着的,用手撑着一边脸,半边 脸的肉顿时被挤顶成一块儿去了。我想他可能 在发呆吧,眼神诡秘而茫然,定在那里。

《伟大的悲剧》ppt课件

《伟大的悲剧》ppt课件
伟大的悲剧
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2002年北大科考队和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 时;队员不幸遭遇雪崩
作者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 著名作家 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 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 青年时代 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 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 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 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 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 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 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 与妻子双双自杀。
到达极点1 接受任务(2—3) 埃文斯 奥茨相继死去(4—10) 最后时刻(11—16)
本文主旨
1912年英国探险队科斯特一行五人;为实现 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 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 登,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六、细节品 评
视频片段
文中哪些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形容不满意或 不高兴的神情
形容走路很慢;来 得很晚
忧愁的心情;忧愁的 样子
轻率大胆
话讲得很乱;没有条 理
四 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 找出课文中悲剧的具体表现;在课文中勾画 出来
失败之悲 作证之悲 死亡之悲 失望之悲
伟大体现在何 处
勇于探索 勇于献身、 诚信守约、集体主义、 无私爱心
抓住本文的中心事件;划分课文结构 简要概括故事,理清故事情节。
合作探究
习题第5小题: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自己; 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 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 作用

伟大的悲剧原文及简介

伟大的悲剧原文及简介

伟大的悲剧原文及简介(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伟大的悲剧原文及简介《伟大的悲剧》讲述了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

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

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

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伟大的悲剧》出自犹太人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欢迎参考阅读!伟大的悲剧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

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课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课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课文《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五人奔向南极点,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牺牲的故事。

以下是《伟大的悲剧》的部分原文: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

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

他们的心在战栗:假如他们的梦想破灭,假如他们只是第二位到达南极的话,那将意味着整个探险活动的失败。

一向镇定从容的斯科特开始发起抖来。

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

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

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

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

《伟大的悲剧》(1)

《伟大的悲剧》(1)

②第2段:“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冷酷无情的职责; 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 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做证的任务?)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 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 接受了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为人类探险的胜利做证的 任务。正因为他这一行为,人格更显高尚,受人们永 远尊敬。
三人等待死神来临,斯科特写书信
11.12(第14段)
发现遗体并垒了石墓
10.29(第14段)一支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
3、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 1912 年, 斯科特探险队 精疲力尽
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但悲哀地发现已经有 人捷足先登,只好踏上归途,最后
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
四、深入思考 作者说斯科特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
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提示:
随手画出文章里的人物、时间、地点等重要信息,还要特 别留意每段的首句,这样有助于把握主要内容。
1、本文共写了5个人物,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
斯科特
——英国海军上校
鲍尔斯
——身份不明(未介绍)
威尔逊
——博士,负责科学研究
埃文斯
——英国海军军士
奥茨 ——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国旗人格化,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此时在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 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 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表现出斯科特痛苦万分、 极度沮丧的心情。
3、第十二段:“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 只有心中 的海市蜃楼, 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 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 他给所有这些人 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 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新人教七年级下册第21课同课异构课件:伟大的悲剧1

新人教七年级下册第21课同课异构课件:伟大的悲剧1
汉,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
远的地方。张骞给皇帝带回了中国
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
张 骞
欧洲诸国的消息。张骞是第一位横
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 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
读准字音 拽(zhuài ) 癫(diān )狂 吞噬(shì ) 羸(léi )弱 告罄(qìng ) 毛骨悚(sǒng )然 姗姗(shān )来迟 疲惫(pí bèi )不堪 毋宁(wú nìng )
无垠( yín ) 凛冽( lǐnliè ) 销蚀( ) xiāo shí 步履( lǚ ) 遗孀( shuāng) 怏怏( yàng )不乐 chōng) 忧心忡忡( 角( jué )逐
例:“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
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 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 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
最伟大的悲剧。” 通过直截了当的议论,
表现出作者对人物的颂扬之情。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 给后人以精 Nhomakorabea的鼓舞。
“内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 指斯科特临死前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祖国、亲人
和朋友的怀想。
• 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比喻 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写 “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是什么意图? • 从侧面烘托这几位英雄的崇高精神感人之深。
• 恶劣气候的摧残;
• 角逐失败的痛苦。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 能要多呆一些时候。 奥茨要去干什么?

伟大的悲剧 (1)

伟大的悲剧 (1)
有人说:
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 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
南极风光
冰 川
南 极 冰 川
雪域冰山
纳尔逊冰盖
积 雪
海中冰山
晶莹的浮冰
阿德雷企鹅
南极的夜晚
南极的极昼与极夜
南极光
南极光
深不见底的冰窟
它 是 阿 蒙
你知道设立在南 极南纬90度的科 学实验站的名字
森 - 斯
吗?它是为了纪 念谁而命名的?
• 恶劣的风雪天气。
5 本文共写了五个人物, 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
1.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 —英国海军上校
2. 鲍尔斯—? 3. 威尔逊—博士,负责科学研
究 4. 埃文斯—英国海军军士 5. 劳伦斯·奥茨—英国皇家禁
卫军的骑兵上尉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年)奥地利作家。一战前从事外 国文学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 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好失望返回并为胜利者作证。
第二部分:发展、高潮(4—13)写斯科特一行
陆续死亡的过程。
第三部分:结到局世( 人的14悼—念16和)敬英仰雄。们牺牲后,受
阅读 开头3段
朗读 加红色的词语是什么意思?南极点
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
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
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
拽( zhu)ài 毛骨悚( 然sǒng 怏怏( yàn)g不乐 毋( )宁 wú 吞噬( shì) 羸( )弱 léi 告罄( qìn)g 癫( )狂diān
凛冽( lǐn) 步履( ) lǚ
姗姗( shā)n 来迟 忧心忡忡( chō)ng 疲惫( p)í ( )不bè堪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一年? 1912 2 斯科特探险队是哪个国家的探险队? 英国 3 这个探险队共有几个人? 5个
• 4、先到达的探险队是哪个国家的? • 挪威 • 5 斯科特到达南极点后,在南极点看 见了什么? • 一面黑旗在滑雪杆上 • 6 斯科特探险队返回基地的途中他们 遇到的主要危险是什么? • 恶劣的风雪天气。
要作证
12.2.17 屠宰场地 埃文斯死去
12.3.2
贮藏点
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
无法离开帐篷 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 一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 发现尸体并垒了石墓
12.3.21 帐篷里 12.3.29 帐篷里 12.10.29 营地 12.11.12 帐篷
当堂演练
完成《高效课堂》预习感知部分。
5、本文共写了五个人物, 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
1. 2. 3. 4. 5. 斯科特——英国海军上校 鲍尔斯—? 威尔逊—博士,负责科学研究 埃文斯—英国海军军士 劳伦斯· 奥茨—英国皇家禁卫军 的骑兵上尉
活动四:文本梳理
•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可从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方面思考) 要求:根据表格提示自主思考,依据原 文进行填写
时间 1912.1.16
地点 白色雪原
人物及事件
1912.1.18
1912.2.17
南极点
埃文斯死 无法离开账篷 帐篷里
1912.3.2
1912.3.21 1912.3.29 1912.10.29 1912.11.12
时间 地点 人物及事件 12.1.16 白色雪原 斯等人发现自己晚到半月 斯等人到达极点,伤心并 12.1.18 南极点
步履

nɡ 告罄 qì
遗孀 shuānɡ
注意区分形近字,读不准、写不对的字多读、多写
学生自主阅读并记笔记2
活动三: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并能进行抢答 和填表格
1、不动唇,不指读,忌回视。 2、眼扫视,心专一,脑直映。 3、抓重点,记大意,明中心。 4、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抢答:
• • • • • •
学生自主阅读并记笔记2
活动二:生字词积累 (4号准备)
拽 zhuài 癫狂 diān 精疲力竭
jié
毛骨悚然 sǒnɡ怏怏不乐 yànɡ 姍姗来迟 shān 凛冽 lǐn liè 忧心忡忡
chōnɡ 毋宁 wú
吞噬 shì 疲惫不堪 kān 鲁莽大胆 mǎnɡ 踉踉跄跄 liànɡ liànɡ qiànɡ qiànɡ 羸弱 léi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落实基础 2、概括文章,筛选信息
活动一:走进作者
茨威格(1881—1942年)奥
地利作家。一战前从事外国文学的 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 战剧本《耶雷米亚》,成为著名的 和平主义者。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 创作开始,但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 和小说创作方面。代表传记作品有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伟大的 悲剧》选自于此)、《三大师》等, 还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你 了 解 南 极 吗
雪 域 冰 山
纳尔逊冰盖
南极气候: 科学家曾测得
-88.3℃的平均最低气温。 (酷寒)
世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每 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有过每 秒92.5米的风速。(烈风)
它 是 阿 蒙 森 斯 科 特 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你知道设立在南极 南纬90度的科学实 验站的名字吗?它 是为了纪念谁而命 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