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及提高就业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um

学术论坛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及提高就业质量研究①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郜秀菊 徐祗坤 杨立铭

摘 要:就业问题一直是关系到民生的头等大事,中小企业以其灵活的就业方式,缓解了就业压力,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因此政府应

通过多种方式建立长期有效的就业机制,确保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就业数量增加的同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规

范中小企业的就业环境、增强中小企业经营者长期发展的意识、建立工资稳定增长机制,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中小企业 就业 就业数量 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3(b)-245-03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

“十二五”规划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中小企业因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方式灵活,已成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工务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因此,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在增加就业数量地同时,提高中小企业就业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1 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优势

中小企业是繁荣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因素,承担着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的责任,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1.1 就业准入门槛低

中小企业就业准入门槛低,对学历、职称等要求较低,求职者择业回旋余地大。到中小企业就业手续简便,不受身份、籍贯限制。同时,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广,工种繁多,有利于求职者对号入座,择优选择就业岗位。

1.2 能够缓解就业压力

据调查,我国每年需要就业的新增劳动人口为1000~1600万。同时,国企下岗职工及失业人员在一段时期内仍将维持在1000多万。具体到我省,全省劳动力资源年均增加51.65万人,到2012年,劳动力资源总数将达到5800万人,占到人口总数的80.63%,劳动力资源总数及占总人口的比例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届时我省面临的就业压力将不言而喻,急需增加大量就业岗位来缓解就业压力,而中小企业的成立注册资本低,大多属于劳动密集性企业,能够提供更

①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

成果、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我省中小企业创造

就业岗位的调研”(201101256)、秦皇岛市科技局课题“中

小企业发展难题及政策扶持研究”(200901A302)。

作者简介:郜秀菊(1971-),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小企业发展、财务会计研究。

从权力制衡角度对他们进行监督,使权力行使者在面对企业违反法律、制度等不诚信行为时能够做到违法(或违反相关制度)必究、执法必严,从而提高法律、制度对不诚信行为惩处的可置信度,加大企业违约等失信成本。

(2)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对失信者社会约束和惩罚机制,加大失信行为的社会成本。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使不守信企业无立足之地,一旦失信处处受制,使失信者面临极高的社会成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以来,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其对失信者的约束和惩戒功能还非常有限,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在科学认知社会信用体系功能的基础上,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要性。当然,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当前,我们首先要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即央行正在完善的诚信系统,通过完善诚信体系,使企业失信行为一经核实就将其记录在案,并且让银行、工商、税务、海关、质检等相关机构和相关企业能够查询的到,还要通过合法的传播让做到众人皆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良后果,使失信企业对某个企业或消费者的失信转为对全社会的失信,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甚至无安身之地,从而大大提高其失信社会成本。

(3)增加经济惩戒力度,加大失信行为的经济成本。无论是法律、制度可置信度的加大还是社会信用体系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罚机制的加强,归根结底要落实到经济处罚上,没有经济的处罚恰恰是机会主义者们喜欢看到的。企业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获取利润,利润左右着企业经营者是否诚信经营的选择博弈,通过对失信行为的经济惩罚使失信者不能因失信而获得利润,从而减少失信行为。当前我们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对失信行为处罚过轻,即使是按照处罚的上限也不能使失信企业感到“疼”。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经济总量的增大,CPI的高启和诚信缺失的现实,我们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的处罚力度也应与时俱进,提高处罚上限直至罚到失信者倾家荡产,让失信者感到切肤之痛。经济惩罚的增大必然会加大企业失信成本,减少失信的可能,从而达到“计算的诚信”。

本性难移,是说一个人的个性一旦形成,我们很难改变,也就是说要使一个企业做到道德的诚信是不易的,企业经营者的个性早已形成,但是其“理性经济人”特征,又决定其能够在计算之后理性地选择“计算的诚信”,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大其失信的成本,增加守信的收益,让其作出理性的选择。从长远来看,企业诚信的预期长期收益的增大或失信成本的增大可以使企业经营者“计算的诚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习惯或自觉,最终转化为企业经营内在的“道德的诚信”,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真正的诚信。

参考文献

[1] 程民选.信用的经济学分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 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 王地宁.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缺失问题研究[D].中国优秀博士论

文,2010.

[4] 刘光明等.企业信用——伦理、文化、业绩等多重视角的研

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1.3 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受编制的影响,增加岗位十分有限,国有和集体企业由于技术进步和管理成本上升等原因,就业容量大规模收缩,吸纳就业的能力也极其有限。从这几年的就业情况看,在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已占从业人数的75%以上,吸收的就业容量是大型国有企业的14倍,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1.4 繁荣地区经济

中小企业已成为数量最多、比例最高的企业群体,成为了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创造的最终价值占GDP的60%左右,上缴国家税收占到税收总额的53%。因此可以说,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市场繁荣的根基,是一个地区经济兴盛的支柱。

2 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就业机制

为了保持中小企业创造就业的优势,应从政府、企业及社会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争取建立长期有效的就业机制。

2.1 鼓励创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以政府为主体,降低注册门槛、减免初期税费等措施,大幅降低中小企业的设立成本。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根据不同产业集群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形成社会服务网络。通过企业自建、政府资助的方法,创办公共技术平台,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难题,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这种技术平台能够使中小企业信息渠道通畅,及时掌握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帮助和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2.2 建立信保体系,加大融资力度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引导、推动市场化商业担保和企业互助担保机构扩展业务,增强服务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形式的担保服务项目,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担保;引导和鼓励金融部门改进金融服务,增加信贷投入;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创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集中授信、信用评级、资产评估、贷款担保的“一条龙”服务,为信用良好的企业开辟融资绿色通道;指导、帮助企业做好主板上市、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培育准备工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等,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资金保障。

2.3 提升中小企业综合实力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拓展中小企业成长空间,围绕大型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形成一批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产品特色明显的中小企业;在农产品深加工、水产养殖、文化和旅游、现代服务等方面培植一批创业成本低、就业空间大的中小型企业。实现中小企业在数量上扩张、在质量上提升、在结构上优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从而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4 制定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200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明确规定促进就业是政府的责任,政府要通过经济发展拉动就业,首要任务是发展吸纳就业能力的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落实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如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等形式,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落实就业优先发展战略,鼓励中小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促进就业机制。

2.5 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制度

通过实施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工程,鼓励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方式,企业提取一定比例的职工教育经费,采用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的方式,对中小企业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鼓励和支持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培训,对中小企业现有人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培训技术骨干。培训形式可以采取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岗位培训等,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成长。

2.6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机制的客观要求。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包容性大,企业除了提供正式工就业机制外,还提供季节工、劳务工等非全日制、季节性和弹性较大的用工形式。因此政府需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用工制度管理、工资标准、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措施,确保临时工与企业正式职工同工同酬,享受与正式职工同等的保险和福利待遇,把每个劳动者都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之中。

3 提高中小企业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它意味着企业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更好的工作环境、更优厚的社会保障和更高的福利水平等。就业问题的核心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就业质量的提高。虽然中小企业缓解了就业压力,但还存在薪资报酬低、就业环境差、就业状况不理想等就业质量问题。因此,在实现促进就业的基础上,企业还要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3.1 改善中小企业的就业环境

目前中小企业在签约、劳动时间和福利待遇等就业环境方面还存在缺陷,这需要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来努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就业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不应只是关注中小企业解决了多少就业岗位,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来约束企业的行为,如将主要职业病纳入工伤保险范畴,规范参保单位缴费行为等。政府还可以将给与企业的一些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的就业环境挂钩,强制性地规定应给劳动者提供的最低就业环境标准。

对中小企业而言,就业环境差会带来人力资源的流失,甚至核心技术及商业秘密的外泄,有可能造成中小企业发展停滞,陷入困境。而且现时招新,还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导致企业费用的增加,因此,中小企业要权衡利弊,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建立有效的用人制度,落实劳动环境保护,降低职业危害,力争使每个劳动者做到体面就业。

3.2 培养中小企业经营者长期发展的意识

据2011年“中国企业金融高峰论坛”调查,中国中小企业目前平均寿命仅为3.7年,这一现象虽然与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有很大关系,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缺乏长期发展意识造成的。因为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往往也是所有者,导致其更多的关注眼前利益,实现的利润大都分给所有者,不注重资本的积累,更不愿在人力资源和就业环境上投资,导致员工缺乏工作的动力。所以中小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并逐步壮大,企业的经营者首先要有长期发展的意识,有长短期规划,逐步加强对就业环境方面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

3.3 建立工资稳定增长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提高劳动者收入已成为必然趋势。企业人员的工资与企业实现的利润有直接关系,一方面利润(下转24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